CN218551998U - 一种平衡茶漏结构及双底茶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衡茶漏结构及双底茶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51998U
CN218551998U CN202223135143.2U CN202223135143U CN218551998U CN 218551998 U CN218551998 U CN 218551998U CN 202223135143 U CN202223135143 U CN 202223135143U CN 218551998 U CN218551998 U CN 2185519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tea strainer
balanced
strainer
teap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3514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荣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a Possibility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a Possibility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a Possibility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a Possibility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3514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519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519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519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able Devices O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衡茶漏结构及双底茶壶,该平衡茶漏结构包括固定支架和茶漏,所述固定支架底部相对的两侧设置有挂接件,所述茶漏顶部相对的两侧分别挂在两个所述挂接件上并可沿两个所述挂接件的中轴线旋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衡茶漏结构,清洗时可将茶漏与固定支架分离开来,单独对茶漏进行清洗,从而解决存在清理死角,长期使用后会形成茶渍积累,不够卫生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平衡茶漏结构及双底茶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具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平衡茶漏结构及双底茶壶。
背景技术
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茶壶是品茶所必需的茶具。传统的茶壶在泡茶时需要及时把茶水从茶壶中全部倒出,否则会因为放置时间过长而使茶水味道太深甚至苦涩而影响口感,所以需要把多余的茶水倒入一个公共大杯中,这样就增加了辅助配件,同时使得泡茶工序较多,需要先将多余的茶水倒入公共大杯中,然后再依次倒入每个品茶者的小杯中,使得泡茶显得极为繁琐。
申请号为201620635168 .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底茶壶,包括茶壶本体,茶壶本体上设置有壶嘴以及把手,茶壶本体具有泡茶底座和茶水分离底座,茶壶本体上设置有一与泡茶底座相配合的泡茶开口,该泡茶开口上设置有泡茶滤网以及壶盖。上述双底茶壶利用泡茶底座摆放茶壶本体时实现冲泡泡茶滤网内茶叶,利用茶水分离底座摆放茶壶本体时实现茶叶和茶水分离,使用时无需增加辅助配件,以及取出泡茶滤网及泡茶滤网中茶叶,使用更方便。
然而,上述的双底茶壶的泡茶滤网与固定泡茶滤网的固定环是连接在一起的,两者不可拆卸,固定环会影响使用者清洗泡茶滤网,会存在清理死角,长期使用后会形成茶渍积累,不够卫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双底茶壶中的泡茶滤网因与固定支架连接在一起,不便于清洗泡茶滤网,存在清理死角,长期使用后会形成茶渍积累,不够卫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衡茶漏结构及双底茶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衡茶漏结构,包括固定支架和茶漏,所述固定支架底部相对的两侧设置有挂接件,所述茶漏顶部相对的两侧分别挂在两个所述挂接件上并可沿两个所述挂接件的中轴线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固定环和设置在所述固定环底部相对的两侧的连接条,所述挂接件设置在两个所述连接条的末端内侧。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连接条向下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架还包括与茶壶壶身形成保护圈的挡板,所述挡板的形状与所述茶漏的形状相配合,所述挡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条的下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环的顶部设置有向外的翻边。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环的外侧壁设置有与茶壶泡茶开口相配合的放置方向定位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挂接件为横向设置的端部带半球形的圆柱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茶漏顶部相对的两外侧壁设置有与所述挂接件相配合的圆孔,两个所述挂接件穿过对应的所述圆孔,从而使所述茶漏挂在两个所述挂接件上并可沿两个所述挂接件的中轴线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茶漏的形状呈半球形,所述茶漏的底部及外侧壁布满过滤孔。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底茶壶,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平衡茶漏结构。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衡茶漏结构,茶漏与固定支架之间采用挂接的方式连接,无论茶壶本体向左向右倾倒,茶漏始终在重力的作用下保持水平,使得茶叶不会倒出茶漏,同时清洗时可将茶漏与固定支架分离开来,单独对茶漏进行清洗,从而解决存在清理死角,长期使用后会形成茶渍积累,不够卫生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双底茶壶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双底茶壶茶叶与茶水分离状态下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双底茶壶泡茶状态下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平衡茶漏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茶漏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
1、茶壶本体;101、壶嘴;102、把手;103、泡茶底座;104、茶水分离底座;105、泡茶开口;1051、放置方向定位块;106、泡茶临界线;107、茶水分离临界线;2、壶盖;3、固定支架;301、固定环;3011、翻边;3012、放置方向定位缺口;3013、提手;302、连接条;3021、挂接件;303、挡板;4、茶漏;401、圆孔;402、过滤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设置”、“连接”、“安装”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底茶壶,包括茶壶本体1,茶壶本体1上设置有壶嘴101和把手102,茶壶本体1具有泡茶底座103和茶水分离底座104,茶水分离底座104和泡茶底座103互为钝角倾斜相交,该钝角为120度至150度,壶嘴101和把手102分别设置在茶水分离底座104的左右两侧,泡茶底座103设置在茶水分离底座104和把手102之间,茶壶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一与泡茶底座103相配合的泡茶开口105,泡茶开口105上设置有置于茶壶本体1内部的平衡茶漏结构以及与泡茶开口105相配合的壶盖2。
平衡茶漏结构包括固定支架3和茶漏4,固定支架3卡扣在泡茶开口105上,固定支架3底部相对的两侧设置有挂接件3021,茶漏4顶部相对的两侧分别挂在两个挂接件3021上并可沿两个挂接件3021的中轴线旋转,实现茶漏4始终在重力的作用下保持水平,并可与固定支架3分离。茶漏4靠近把手102一侧设置,茶漏4至茶水分离底座104的距离大于茶漏4至泡茶底座103的距离。
茶壶本体1上设置有与泡茶底座103相平行的泡茶临界线106,当泡茶底座103用于平衡茶壶本体1时,茶漏4的最高点所在水平直线与泡茶临界线106重合;茶壶本体1上设置有与茶水分离底座104相平行的茶水分离临界线107,当茶水分离底座104用于平衡茶壶本体1时,茶漏4的最低点所在水平直线与茶水分离临界线107重合。
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设置的双底茶壶,利用茶壶本体1的泡茶底座103和茶水分离底座104,相同体积的水在不同的底座摆放时,茶漏4呈现两种高度;当茶壶本体1利用泡茶底座103摆放茶壶本体1时,茶漏4完全没入水中,实现冲泡茶漏4内茶叶;当茶壶本体1利用茶水分离底座104摆放茶壶本体1时,茶漏4可在保持水平状态下悬空至水位上方,实现茶叶和茶水分离,使用时无需增加辅助配件以及取出茶漏4,使用更方便;茶漏4与固定支架3之间采用挂接的方式连接,无论茶壶本体1向左向右倾倒,茶漏4始终在重力的作用下保持水平,使得茶叶不会倒出茶漏4,同时清洗时可将茶漏4与固定支架3分离开来,单独对茶漏4进行清洗,从而解决存在清理死角,长期使用后会形成茶渍积累,不够卫生的问题。
请参阅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支架3包括固定环301和设置在固定环301底部相对的两侧的连接条302,固定环301卡扣在泡茶开口105上,挂接件3021设置在两个连接条302的末端内侧,两个连接条302沿把手102方向向下倾斜设置,使得茶漏4更加靠近茶水分离底座104。
请参阅图3、图5,进一步的,为了防止泡茶时水位不小心超过茶漏4导致茶漏4中的茶叶飘出,固定支架3还包括与茶壶本体1形成保护圈的挡板303,挡板303的形状与茶漏4的形状相配合,挡板30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条302的下端连接,且挡板304沿壶嘴101方向向下倾斜设置。当茶壶本体1利用泡茶底座103摆放茶壶本体1时,挡板304与茶壶本体1形成保护圈围住茶漏4,从而防止泡茶时水位不小心超过茶漏4导致茶漏4中的茶叶飘出。同时,茶壶本体1与壶盖2配合,也起到了一个限制水位,暗示用户的作用,水位再搞就会溢出茶壶本体1了。
请参阅图5,进一步的,固定环301的顶部设置有向外的翻边3011,以免固定环301完全穿过泡茶开口105进入茶壶本体1内部。
请参阅图1、图5,进一步的,固定环301的外侧壁设置有放置方向定位缺口3012,泡茶开口105上设置有与放置方向定位缺口3012相配合的放置方向定位块1051。通过固定环301外侧壁上的放置方向定位缺口3012和泡茶开口105上的放置方向定位块1051,可以限制茶漏4置于茶壶本体1内的位置,使得用户可以快速准确的装配平衡茶漏结构。
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环301的内部一侧还设置有提手3013,放置方向定位缺口3012位于提手3013的下方。提手3013的设置,便于固定支架3的取放。
请参阅图4至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挂接件3021为横向设置的端部带半球形的圆柱结构,便于茶漏4沿着两个挂接件3021的中轴线旋转。茶漏4顶部相对的两外侧壁设置有与挂接件3021相配合的圆孔401。固定支架3和茶漏4均为不锈钢材质,具有一定的形变弹性,固定支架3与茶漏4装配时,两个挂接件3021穿过对应的圆孔401,即可使茶漏4挂在两个挂接件3021上并可沿两个挂接件3021的中轴线旋转。固定支架3与茶漏4分离时,将两个挂接件3021脱离对应的圆孔401即可。采用上述设置的挂接件3021和圆孔401,便于固定支架3与茶漏4装配和分离。
请参阅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茶漏4的形状呈半球形,茶漏4的底部及外侧壁布满过滤孔402。上述茶漏4的设置,便于用户全方位的清洗茶漏4。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平衡茶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和茶漏,所述固定支架底部相对的两侧设置有挂接件,所述茶漏顶部相对的两侧分别挂在两个所述挂接件上并可沿两个所述挂接件的中轴线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茶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固定环和设置在所述固定环底部相对的两侧的连接条,所述挂接件设置在两个所述连接条的末端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茶漏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条向下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茶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还包括与茶壶壶身形成保护圈的挡板,所述挡板的形状与所述茶漏的形状相配合,所述挡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条的下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茶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的顶部设置有向外的翻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茶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的外侧壁设置有与茶壶泡茶开口相配合的放置方向定位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茶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接件为横向设置的端部带半球形的圆柱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衡茶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漏顶部相对的两外侧壁设置有与所述挂接件相配合的圆孔,两个所述挂接件穿过对应的所述圆孔,从而使所述茶漏挂在两个所述挂接件上并可沿两个所述挂接件的中轴线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平衡茶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漏的形状呈半球形,所述茶漏的底部及外侧壁布满过滤孔。
10.一种双底茶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平衡茶漏结构。
CN202223135143.2U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平衡茶漏结构及双底茶壶 Active CN2185519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35143.2U CN218551998U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平衡茶漏结构及双底茶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35143.2U CN218551998U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平衡茶漏结构及双底茶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51998U true CN218551998U (zh) 2023-03-03

Family

ID=85304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35143.2U Active CN218551998U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平衡茶漏结构及双底茶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519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180030A1 (en) Hot beverage maker brew basket adaptor
CN109512229B (zh) 一种保温杯滤网装置
CN218551998U (zh) 一种平衡茶漏结构及双底茶壶
AU2012304259B2 (en) Kettle
US4398454A (en) Aesthetic whistling coffeepot
CN209983933U (zh) 一种能够自动沥水的陶瓷茶具
CN207855497U (zh) 一种一次性咖啡纸杯
CN213605790U (zh) 油汤分离器具及炖盅
CN216416707U (zh) 一种可拆卸的茶漏和采用该茶漏的泡茶壶
CN110292286B (zh) 一种可调节温度的水杯
CN209202706U (zh) 一种可拆卸的陶瓷壶承
CN216416708U (zh) 一种壶盖和采用该壶盖的泡茶壶
CN209883826U (zh) 手冲咖啡、茶过滤组
CN219699633U (zh) 一种电热水壶
CN212489403U (zh) 一种内置过滤结构的陶瓷壶
CN214156925U (zh) 一种便携式茶具
CN218683542U (zh) 多功能壶
CN209595427U (zh) 一种陶瓷壶承
CN215604774U (zh) 一种简易茶水分离泡茶杯
CN212591509U (zh) 茶盘组结构
CN213488192U (zh) 一种组合式家用陶瓷茶具
CN216256546U (zh) 一种新型茶水分离杯
CN208355141U (zh) 一种防烫半自动茶具
CN212912643U (zh) 一种茶杯
CN215226582U (zh) 一种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