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45340U - 一种氢压机的除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氢压机的除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45340U
CN218545340U CN202222942544.2U CN202222942544U CN218545340U CN 218545340 U CN218545340 U CN 218545340U CN 202222942544 U CN202222942544 U CN 202222942544U CN 218545340 U CN218545340 U CN 2185453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baffle
inlet
hydrogen
clap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4254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小平
李潇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Songyuan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ongyuan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ongyuan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Songyuan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4254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453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453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453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氢压机的除液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设有冷凝装置、均布装置和排液装置,所述冷凝装置包括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螺旋管,所述罐体靠近顶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均固定设置在罐体内,且分别设置在第一进液口以及第一出液口的上方和下方,螺旋管设置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中冷凝液从第一进液口进入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对螺旋管内的氢气进行冷却,氢气在螺旋管内流通时可以充分和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之间的冷凝液进行换热,使氢气中的水蒸气可以凝结沿着螺旋管下落到冷凝罐的底部。

Description

一种氢压机的除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液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氢压机的除液装置。
背景技术
氢气在制成后的温度较高,且在氢气中会混合部分水蒸气,需要通过除液装置将该部分水蒸气进行去除。现有的除液装置一般是将氢气通入到冷凝罐中,通过冷凝管对氢气进行降温冷却,使氢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珠落到下方,最终通过下方的排液口排出,氢气通过上方的排气孔进入到氢压机中进行压缩。氢气从冷凝罐的下方进入,在逐渐上升的过程中和冷凝管进行换热,冷凝管一般设置成蛇形管,横向放置在冷凝罐中或者纵向放置在冷凝罐中,当冷凝管横向放置时,氢气和冷凝管的接触时间较短,无法瞬间进行冷却,在短时间内冷却效果差,当冷凝管纵向放置时,冷凝管和冷凝罐的内壁之间的距离较大,氢气会从冷凝管和冷凝罐的空隙处通过,此时氢气距离冷凝管的距离较短,冷却效果差,而氢气的冷却效果差,就会导致除液效果差,氢气在穿过冷凝罐之后仍含有部分水蒸气。
氢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流到冷凝罐的底部,冷凝罐的底部一般设置有阀门,在正常时候处于关闭状态,防止氢气从下方外溢,冷凝罐上设置有水位计,当操作人员观察到水位计中的水位到达一定值后,手动将阀门开启,使冷凝罐中的水排出,在水排出过程中,通过水可以对阀门处进行密封,防止氢气外溢,当冷凝罐中的水位低于一定值后,再将阀门关闭,防止水完全排空后氢气外溢,但阀门的启闭通过操作人员进行操控时,会存在人为失误,可能导致冷凝罐水位过高没有开启阀门,使液体从氢气进气口处倒流,也可能导致冷凝罐内水完全排空后没有关闭阀门,使氢气通过阀门处外溢。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氢压机的除液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氢压机的除液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设有冷凝装置、均布装置和排液装置,所述冷凝装置包括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螺旋管,所述罐体靠近顶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均固定设置在罐体内,且分别设置在第一进液口以及第一出液口的上方和下方,螺旋管设置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且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设置有和螺旋管配合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螺旋管的两端分别和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固定连接,所述排液装置包括排液机构和复位机构,所述排液机构包括固定座、活动座、浮块和第一连接杆,固定座设置在罐体的底部,且固定座上设有排液口,浮块和活动座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复位机构和活动座连接。
优选的,所述均布装置包括第三隔板、固定套筒、固定轴和叶片,所述叶片的两端均和固定套筒以及固定轴连接,第三隔板固定设置在罐体内,且第三隔板上设有安装通孔,固定套筒设置在安装通孔内。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复位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杆、弹簧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均和罐体内部连接,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贯穿排液口并和活动座连接,另一端和弹簧连接,弹簧的另一端和支撑杆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罐体靠近底部的一侧设有进气口,罐体的顶部设有出气口,第三隔板设置在进气口的上方。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活动座的下表面设有第一锥面,固定座的排液口处设置有和第一锥面配合的第二锥面。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锥面上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之间设有蛇形管,蛇形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第二进液口以及第二出液口均贯穿罐体,且第二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之间设有连接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冷凝液从第一进液口进入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对螺旋管内的氢气进行冷却,氢气在螺旋管内流通时可以充分和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之间的冷凝液进行换热,使氢气中的水蒸气可以凝结沿着螺旋管下落到冷凝罐的底部;
2、本实用新型中在第二隔板的下方设置有均布装置,氢气通过叶片和固定套筒以及固定轴之间的缝隙穿过,由于缝隙较小,从进气口进入的氢气无法从同一个地方直接穿过,只能分散开从缝隙处穿过,使其均匀进入到上方的蛇形管处进行初步冷却,再进入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进行再次冷却,提高冷却效果;
3、本实用新型中在罐体的下方设置有排液装置,当液位上升时,浮块的浮力逐渐增加,当浮力大于弹簧力时,此时活动座向上移动,排液口连通,液体通过排液口排出,当液位下降时,弹簧带动活动座向下移动,活动座和固定座贴合,防止液体继续流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氢压机的除液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罐体为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均布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排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凝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2、第一隔板;3、第二隔板;4、螺旋管;5、第一进液口;6、第一出液口;7、第一通孔;8、第二通孔;9、固定座;10、活动座;11、浮块;12、第一连接杆;13、排液口;14、第三隔板;15、固定套筒;16、固定轴;17、叶片;18、安装通孔;19、第二连接杆;20、弹簧;21、支撑杆;22、进气口;23、出气口;24、第一锥面;25、第二锥面;26、密封圈;27、蛇形管;28、第二进液口;29、第二出液口;30、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5,一种氢压机的除液装置,包括罐体1,罐体1上设有冷凝装置、均布装置和排液装置,冷凝装置包括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和螺旋管4,罐体1靠近顶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进液口5和第一出液口6,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均固定设置在罐体1内,且分别设置在第一进液口5以及第一出液口6的上方和下方,螺旋管4设置在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之间,且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上设置有和螺旋管4配合的第一通孔7和第二通孔8,螺旋管4的两端分别和第一通孔7以及第二通孔8固定连接,排液装置包括排液机构和复位机构,排液机构包括固定座9、活动座10、浮块11和第一连接杆12,固定座9设置在罐体1的底部,且固定座9上设有排液口13,浮块11和活动座10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12连接,复位机构和活动座10连接。
请参阅图1-5,均布装置包括第三隔板14、固定套筒15、固定轴16和叶片17,叶片17的两端均和固定套筒15以及固定轴16连接,第三隔板14固定设置在罐体1内,且第三隔板14上设有安装通孔18,固定套筒15设置在安装通孔18内。罐体1靠近底部的一侧设有进气口22,罐体1的顶部设有出气口23,第三隔板14设置在进气口22的上方。在使用时,氢气先通过进气口22进入到罐体1内,再向上进行流动,当流动到第三隔板14处时,通过固定套筒15、固定轴16和叶片17之间的缝隙继续向上移动,使氢气分布在各个区域。
请参阅图1-5,复位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杆19、弹簧20和支撑杆21,支撑杆21的两端均和罐体1内部连接,第二连接杆19的一端贯穿排液口13并和活动座10连接,另一端和弹簧20连接,弹簧20的另一端和支撑杆21连接。活动座10的下表面设有第一锥面24,固定座9的排液口13处设置有和第一锥面24配合的第二锥面25。第一锥面24上设有密封圈26。在使用时,当液位值上升,浮块11所受到的浮力增加,当浮块11上的浮力大于弹簧20力时,浮块11向上移动,带动活动座10向上移动离开固定座9表面,液体通过排液口13排出,当液位值下降后,弹簧20带动活动座10向下移动,直到第一锥面24和第二锥面25贴合,实现对排液口13的密封,防止液体继续排出。
请参阅图1-5,第二隔板3和第三隔板14之间设有蛇形管27,蛇形管27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进液口28和第二出液口29,第二进液口28以及第二出液口29均贯穿罐体1,且第二进液口28和第一出液口6之间设有连接管30。在使用时,冷凝液通过第一进液口5进入到罐体1中,再通过第一出液口6排出到连接管30内,再从第二进液口28进入到蛇形管27中,最终通过第二出液口29重新回到外界冷凝设备中。
实施例2:
使用时,氢气先通过进气口22进入到罐体1内,再向上进行流动,当流动到第三隔板14处时,通过固定套筒15、固定轴16和叶片17之间的缝隙继续向上移动,使氢气分布在各个区域,通过蛇形管27初步冷却,在进入到螺旋管4中和第一隔板2以及第二隔板3之间的冷凝液充分换热,使水蒸气凝结滴落,氢气继续向上移动,直到从出气口23排出;冷凝液通过第一进液口5进入到罐体1中,再通过第一出液口6排出到连接管30内,再从第二进液口28进入到蛇形管27中,最终通过第二出液口29重新回到外界冷凝设备中,通过冷凝设备再次制冷后重新进入到第一进液口5中,形成循环。
实施例3:
使用时,当罐体1内的液位值上升,浮块11所受到的浮力增加,当浮块11上的浮力大于弹簧20力时,浮块11向上移动,带动活动座10向上移动离开固定座9表面,液体通过排液口13排出,当液位值下降后,弹簧20带动活动座10向下移动,直到第一锥面24和第二锥面25贴合,实现对排液口13的密封,防止液体继续排出。
上文中提到的全部方案中,涉及两个部件之间连接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焊接、螺栓和螺母配合连接、螺栓或螺钉连接或者其它公知的连接方式,在此不一一赘述,上文中凡是涉及有写固定连接的,优选考虑是焊接,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氢压机的除液装置,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上设有冷凝装置、均布装置和排液装置,所述冷凝装置包括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和螺旋管(4),所述罐体(1)靠近顶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进液口(5)和第一出液口(6),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均固定设置在罐体(1)内,且分别设置在第一进液口(5)以及第一出液口(6)的上方和下方,螺旋管(4)设置在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之间,且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上设置有和螺旋管(4)配合的第一通孔(7)和第二通孔(8),螺旋管(4)的两端分别和第一通孔(7)以及第二通孔(8)固定连接,所述排液装置包括排液机构和复位机构,所述排液机构包括固定座(9)、活动座(10)、浮块(11)和第一连接杆(12),固定座(9)设置在罐体(1)的底部,且固定座(9)上设有排液口(13),浮块(11)和活动座(10)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12)连接,所述复位机构和活动座(1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压机的除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布装置包括第三隔板(14)、固定套筒(15)、固定轴(16)和叶片(17),所述叶片(17)的两端均和固定套筒(15)以及固定轴(16)连接,第三隔板(14)固定设置在罐体(1)内,且第三隔板(14)上设有安装通孔(18),固定套筒(15)设置在安装通孔(18)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压机的除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杆(19)、弹簧(20)和支撑杆(21),所述支撑杆(21)的两端均和罐体(1)内部连接,第二连接杆(19)的一端贯穿排液口(13)并和活动座(10)连接,另一端和弹簧(20)连接,弹簧(20)的另一端和支撑杆(2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氢压机的除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靠近底部的一侧设有进气口(22),罐体(1)的顶部设有出气口(23),第三隔板(14)设置在进气口(22)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压机的除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座(10)的下表面设有第一锥面(24),固定座(9)的排液口(13)处设置有和第一锥面(24)配合的第二锥面(2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氢压机的除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面(24)上设有密封圈(26)。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氢压机的除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3)和第三隔板(14)之间设有蛇形管(27),蛇形管(27)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进液口(28)和第二出液口(29),第二进液口(28)以及第二出液口(29)均贯穿罐体(1),且第二进液口(28)和第一出液口(6)之间设有连接管(30)。
CN202222942544.2U 2022-11-05 2022-11-05 一种氢压机的除液装置 Active CN2185453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42544.2U CN218545340U (zh) 2022-11-05 2022-11-05 一种氢压机的除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42544.2U CN218545340U (zh) 2022-11-05 2022-11-05 一种氢压机的除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45340U true CN218545340U (zh) 2023-02-28

Family

ID=85261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42544.2U Active CN218545340U (zh) 2022-11-05 2022-11-05 一种氢压机的除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453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545340U (zh) 一种氢压机的除液装置
CN111811289A (zh) 一种对称喷嘴冷凝装置
CN215807810U (zh) 一种水轮发电机轴承油槽油雾收集装置
CN212461797U (zh) 一种改进型铅酸电池生产用酸循环装置
CN215411344U (zh) 一种文丘里二次多级相变调节式蒸汽节能器
CN211601629U (zh) 一种立式管内流潜热蒸发式空气冷却器
CN208187150U (zh) 一种雨水收集补水式冷却塔
CN217683450U (zh) 一种具有排液功能的气体阀门
CN216081034U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装置
CN216311900U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电芯烤箱内胆的冷水机冷却系统
CN211215510U (zh) 一种蒸汽用高效冷凝装置
CN212006908U (zh) 一种收水器
CN219372187U (zh) 一种空水冷却器用接水装置
CN220507440U (zh) 一种水真空蒸发用冷却回收器
CN22068943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密封过冷式干燥瓶总成
CN215799346U (zh) 一种粗苯冷凝冷却器放散苯气回收装置
CN216672358U (zh) Svg循环风水冷装置
CN218034542U (zh) 一种闭式冷却塔
CN219418508U (zh) 一种大功率紧凑型分离式热管
CN216347187U (zh) 一种蒸发式高效换热冷凝装置
CN220322100U (zh) 一种逆流式闭式冷却塔
CN219964228U (zh) 一种水汽分离装置
CN219350273U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冷却系统
CN218821851U (zh) 一种热气冷却器
CN218764665U (zh) 一种蒸汽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