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44347U - 一种便携式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44347U
CN218544347U CN202223164929.7U CN202223164929U CN218544347U CN 218544347 U CN218544347 U CN 218544347U CN 202223164929 U CN202223164929 U CN 202223164929U CN 218544347 U CN218544347 U CN 2185443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lighting device
wireless charg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6492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斌
顾元强
郑静怡
王福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to Electronic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to Electronic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to Electronic Ltd filed Critical Lanto Electronic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6492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443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443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443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照明装置。该便携式照明装置包括无线充电接收组件、照明组件和壳体;所述照明组件和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照明组件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组件用于接收无线发射器发射的无线充电信号并转换为电能,所述照明组件用于通过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组件输出的电能进行照明。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解决了现有的照明装置尺寸大、部件多、使用不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照明装置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种物品,用户可通过照明装置在黑暗中进行照明。
传统的照明装置通常为LED手电筒,LED手电筒的供电路径通常为电池直流输入,由于LED手电筒具有电池,电池的体积较大,导致照明装置尺寸大、部件多、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照明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照明装置尺寸大、部件多、使用不便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照明装置,该便携式照明装置包括无线充电接收组件、照明组件和壳体;
所述照明组件和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照明组件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组件用于接收无线发射器发射的无线充电信号并转换为电能,所述照明组件用于通过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组件输出的电能进行照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照明装置还包括主控芯片,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组件包括LC谐振模块和整流模块,所述LC谐振模块用于进行振荡以接收所述无线发射器发射的无线充电信号;
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LC谐振模块电连接,用于将接收的所述无线充电信号转换为直流电压;
所述主控芯片的整流信号接收端与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电压输出端与所述照明组件电连接,用于基于所述直流电压给所述照明组件供电。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照明装置还包括降压模块,所述降压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主控芯片的供电端电连接,所述降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照明组件电连接,用于将所述直流电压转换为所述照明组件的工作电压。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照明装置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磁铁,所述磁铁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磁铁用于使所述壳体与磁性物体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磁铁为环形,环形的所述磁铁中间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形成容纳空间,所述LC谐振模块包括接收线圈,所述接收线圈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与所述磁铁固定连接,所述垫片上设有多个卡固块;
所述便携式照明装置还包括电路板,所述主控芯片和所述整流模块均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接收线圈位于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多个所述卡固块用于将所述电路板卡固在所述容纳空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照明组件包括LED模块和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设置在所述LED模块下方,用于对所述LED模块进行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模块包括导热块,所述导热块与所述LED模块的下端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垫片与所述磁铁背离所述壳体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
多个所述卡固块间隔设置在所述垫片的内圈,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接收线圈位于所述卡固块和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LC谐振模块还包括第一线圈连接端、第二线圈连接端和第二电容单元;
所述第一线圈连接端与所述接收线圈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线圈连接端与所述接收线圈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单元包括多个并联的电容;
所述第二电容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线圈连接端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一无线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线圈连接端与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二无线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整流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五电阻单元、第六电阻单元、第七电阻单元、第三电容单元、第四电容单元和第五电容单元;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线圈连接端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单元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第六电阻单元和所述第三电容单元串联在所述第五电阻单元背离所述第一线圈连接端的一端和所述主控芯片的整流信号接收端之间;
所述第七电阻单元和所述第四电容单元并联,且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五电阻单元和所述第六电阻单元之间,另一端电连接于地;
所述第五电容单元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主控芯片的整流信号接收端,另一端电连接于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所述照明组件和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只设置无线充电接收组件接收无线发射器发射的无线充电信号并转换为电能,最后照明组件通过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组件输出的电能进行照明。从而便携式照明装置无需设置电池,只需将其与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器件接触,即将其与带有无线发射器的器件接触,使得无线充电接收组件接收无线发射器发射的无线充电信号并转换为电能,便可进行照明。解决了现有的照明装置尺寸大、部件多、使用不便的问题。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照明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照明装置的电路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便携式照明装置的电路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照明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降压模块和LED模块连接的电路原理图;
图7是图2中LED模块和散热模块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便携式照明装置的电路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过压保护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过温保护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便携式照明装置的电路框图。
其中:1、无线充电接收组件;11、LC谐振模块;111、接收线圈;112、第一线圈连接端;113、第二线圈连接端;114、第二电容单元;12、整流模块;121、第一二极管;122、第五电阻单元;123、第六电阻单元;124、第七电阻单元;125、第三电容单元;126、第四电容单元;127、第五电容单元;2、照明组件;21、LED模块;211、LED灯;212、驱动电路;22、散热模块;221、导热块;3、壳体;31、容纳空间;4、主控芯片;41、第一电压输出端;42、第二电压输出端;43、过压输入端;44、过温信号输入端;45、过温输出端;46、第一无线信号输入端;47、第二无线信号输入端;48、整流信号接收端;49、供电端;5、降压模块;6、固定组件;61、磁铁;62、垫片;621、卡固块;7、电路板;8、过压保护模块;81、第一电阻单元;82、第二电阻单元;83、第三电阻单元;84、第一MOS管;9、过温保护模块;91、热敏电阻;92、第四电阻单元;93、第一电容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照明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照明装置的电路框图,如图1-图3所示,该便携式照明装置包括无线充电接收组件1、照明组件2和壳体3。
照明组件2和无线充电接收组件1均设置在壳体3上。
无线充电接收组件1的输出端与照明组件2的输入端电连接,无线充电接收组件1用于接收无线发射器发射的无线充电信号并转换为电能。照明组件2用于通过无线充电接收组件1输出的电能进行照明。
其中,照明组件2是指能够发光进行照明的组件,照明组件2所包括的用于发光的灯具可为LED灯、钨丝灯、钨丝卤素灯、荧光灯管、金属卤素灯中的至少一种,根据照明场景的不同,可选用不同种类的灯具进行发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照明组件2和无线充电接收组件1可设置在壳体3内,同时壳体3上可设有照明部,使得照明组件2通过照明部将光线辐射出去进行照明。
无线充电技术(Wirelesschargingtechnology;Wirelesscharge technology),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如对手机充电的Qi方式。大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谐振式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无线发射器是指无线充电中能够发射能量的器件,所发射的能量即为无线充电信号。无线充电接收组件1是指能够接收无线发射器发射的无线充电信号并转换为电能的器件。无线充电的基本原理有电磁感应式、磁场共振式和无线电波式,根据应用的场景不同,该便携式照明装置可通过不同的原理实现无线充电信号的接收,例如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由于部分手机具有反向无线充电的功能,手机自带的无线发射器通常包括发射线圈,无线充电接收组件1即包括接收线圈111,通过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111进行电磁感应,实现以磁场传送能量,手机便能够实现给照明组件2供电。
上述方案,通过将照明组件2和无线充电接收组件1均设置在壳体3上,只设置无线充电接收组件1接收无线发射器发射的无线充电信号并转换为电能,最后照明组件2通过无线充电接收组件1输出的电能进行照明。从而便携式照明装置无需设置电池,只需将其与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器件接触,即将其与带有无线发射器的器件接触,使得无线充电接收组件1接收无线发射器发射的无线充电信号并转换为电能,便可进行照明。解决了现有的照明装置尺寸大、部件多、使用不便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便携式照明装置还包括主控芯片4,无线充电接收组件1包括LC谐振模块11和整流模块12,LC谐振模块11用于进行振荡以接收无线发射器发射的无线充电信号;整流模块12的输入端与LC谐振模块11电连接,用于将接收的无线充电信号转换为直流电压;主控芯片4的整流信号接收端48与整流模块12的输出端电连接,主控芯片4的电压输出端与照明组件2电连接,用于基于直流电压给照明组件2供电。
其中,主控芯片4是指进行主要控制功能的芯片,其可进行通信协议处理、产品保护功能等。LC谐振模块11既用于产生特定频率的信号,也用于从更复杂的信号中分离出特定频率的信号。它们是许多电子设备中的关键部件,特别是无线电设备,用于振荡器、滤波器、调谐器和混频器电路中。无线发射器通常也包括LC谐振模块11,无线发射器所包括的LC谐振模块11与无线充电接收组件1所包括LC谐振模块11根据电磁共振原理实现无线充电。
整流模块12是作用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可以用于供电装置及侦测无线电信号等,也可以用于给蓄电池提供充电电压。当LC谐振模块11进行振荡以接收无线发射器发射的无线充电信号时,所产生的电信号通常为交流电,通过整流模块12将其转换为直流电,便于给照明组件2供电,以使照明组件2能够实现照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如图4-图6所示,便携式照明装置还包括降压模块5,降压模块5的输入端与主控芯片4的供电端49电连接,降压模块5的输出端与照明组件2电连接,用于将直流电压转换为照明组件2的工作电压。其中,降压模块5的工作原理是改变占空比来实现降压和稳压的,它也是直流转换电路(俗称的BUCK电路),由于照明组件2的工作电压通常较低,通过降压模块5能够方便的将直流电压转换为照明组件2的工作电压,以使照明组件2能够正常进行照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降压模块5为BUCK电路,实现降压。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便携式照明装置还包括固定组件6,固定组件6包括磁铁61,磁铁61设置在壳体3内,磁铁61用于使壳体3与磁性物体固定连接。其中,部分用户喜爱随身携带的物品通常具有磁性物体,例如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通常也具有磁体,通过在便携式照明装置上设置磁铁61,通过磁铁61能够使便携式照明装置与具有磁性物体的部件固定连接,无需用户手持便携式照明装置,使用较为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磁铁61为环形,环形的磁铁61中间与壳体3的内壁形成容纳空间31,LC谐振模块11包括接收线圈111,接收线圈111设置在容纳空间31内。其中,无线发射器通常包括发射线圈,通过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111进行电磁感应,实现以磁场传送能量。发射线圈的周围通常设有磁体,通过将磁铁61设置为环形,同时将接收线圈111设置在环形磁铁61中间与壳体3的内壁形成的容纳空间31内,当磁铁61将壳体3与具有无线发射器的设备连接时,发射线圈能够与接收线圈111相对,提高供电的效率和稳定性,实现了接收线圈111的位置定位和产品固定的双重功能,方便快捷。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固定组件6还包括垫片62,垫片62与磁铁61固定连接,垫片62上设有多个卡固块621;便携式照明装置还包括电路板7,主控芯片4和整流模块12均设置在电路板7上,接收线圈111位于电路板7和壳体3的内壁之间,多个卡固块621用于将电路板7卡固在容纳空间31内。
其中,电路板7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相互连接的载体,主控芯片4和整流模块12等可通过电子印刷术设置在电路板7上。LC谐振模块11除接收线圈111外的其他部件也可通过电子印刷术设置在电路板7上。垫片62的形状可与磁铁61相同,同时二者重叠固定,固定方式可为粘接。由于环形的磁铁61通常具有几段,通过垫片62能够较好的固定磁铁61。
垫片62与磁铁61背离壳体3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多个卡固块621沿着垫片62的内圈间隔设置,同时卡固块621可与垫片62一体成型,电路板7和接收线圈111位于卡固块621和壳体3的内壁之间,此时容纳空间31也位于卡固块621和壳体3的内壁之间,故通过卡固块621能够将电路板7和接收线圈111卡固在容纳空间31内,从而当磁铁61将壳体3与具有无线发射器的设备连接时,发射线圈能够与接收线圈111相对,提高供电的效率和稳定性,实现了接收线圈111的位置定位和产品固定的双重功能,方便快捷。
此外,当便携式照明装置还包括降压模块5时,降压模块5也可设置在电路板7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壳体3与接收线圈111相对的外壁包括连接部,连接部为平面,磁铁61用于使壳体3的连接部与磁性物体固定连接。通过使连接部为平面,能够更好的贴合需要连接的具有磁性物体的器件,例如当需要与手机连接时,能够更方便的贴合手机的背面与手机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7所示,照明组件2包括LED模块21和散热模块22,散热模块22设置在LED模块21下方,用于对LED模块21进行散热。
其中,散热模块22是指能够对LED模块21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的模块,由于LED模块21发光时间过长时可能会较热,通过散热模块22能够方便的对LED模块21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散热模块22包括导热块221,导热块221与LED模块21的下端接触。其中,导热块221可为金属材质,具体的可为钢、铁等材质,形状可为方块型、圆球形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导热块221能够使LED模块21的热量传递至导热块221,然后通过导热块221辐射至周围的空气中,实现对LED模块21的散热。
此外,当便携式照明装置还包括电路板7时,导热块221可位于LED模块21和电路板7之间。
可选的,如图5和图6所示,LED模块21包括LED灯211和驱动电路212,驱动电路212连接在降压模块5和LED灯211之间,驱动电路212用于驱动LED灯211发光。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便携式照明装置还包括过压保护模块8,过压保护模块8的输入端与主控芯片4的电压输出端电连接,过压保护模块8的输出端与主控芯片4的过压输入端43电连接;过压保护模块8用于在电路电压大于预设电压时输出过压保护信号,主控芯片4用于基于过压保护信号控制无线充电接收组件1和照明组件2停止输出。
其中,过压保护模块8是指在电路电压大于预设电压时能够输出过压保护信号的模块,过压保护模块8为电信号,通过过压保护模块8,当电压过大时主控芯片4能够控制无线充电接收组件1和照明组件2停止输出,防止无线充电接收组件1和照明组件2过压损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和图9所示,电压输出端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电压输出端41和第二电压输出端42,过压保护模块8包括第一电阻单元81、第二电阻单元82、第三电阻单元83和第一MOS管84,第一电阻单元81串联在主控芯片4的第一电压输出端41和过压输入端43之间,第二电阻单元82的一端与主控芯片4的过压输入端43电连接,第二电阻单元82的另一端与第一MOS管84的漏极电连接,第一MOS管84的源极电连接于地,第一MOS管84的栅极与主控芯片4的第二电压输出端42电连接,第三电阻单元83电连接于第一MOS管84的栅极和源极之间。主控芯片4用于通过第一电压输出端41和第二电压输出端42输出电路电压,当电路电压过大时,第一MOS管84导通,从而产生高电平由第一MOS管84的漏极输出至主控芯片4的过压输入端43,所产生的高电平即为过压保护信号。通过此方式,能够实现过压保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10所示,便携式照明装置还包括过温保护模块9,过温保护模块9设置在壳体3内;过温保护模块9的输出端与主控芯片4的过温信号输入端44电连接,过温保护模块9用于在环境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时输出过温保护信号,主控芯片4用于基于过温保护信号控制无线充电接收组件1和照明组件2停止输出。
其中,过温保护模块9是指在环境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时输出过温保护信号的模块,过温保护模块9为电信号,通过过温保护模块9,当温度过高时主控芯片4能够控制无线充电接收组件1和照明组件2停止输出,防止无线充电接收组件1和照明组件2损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过温保护模块9包括热敏电阻91、第四电阻单元92和第一电容单元93,第四电阻单元92与热敏电阻91串联在主控芯片4的过温信号输入端44和地之间,第一电容单元93的一端连接于第四电阻单元92与热敏电阻91之间,另一端电连接于地,主控芯片4的过温输出端45电连接于第四电阻单元92与热敏电阻91之间。热敏电阻91可靠近照明模块放置,当环境温度过高时,热敏电阻91的阻值受温度影响而变化,此时输出至主控芯片4的过温信号输入端44的电信号也会变化,因此主控芯片4能够根据输入至过温信号输入端44的信号确定温度是否过高。实际使用时可根据热敏电阻91的特性设置对应的预设温度,当环境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时输出过温保护信号,主控芯片4收到过温保护信号时控制无线充电接收组件1和照明组件2停止输出,从而便能够实现过温保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便携式照明装置还包括烧录端口,烧录端口与主控芯片4电连接,用于实现主控芯片4内部程序的写入和改写。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LC谐振模块11还包括第一线圈连接端112、第二线圈连接端113和第二电容单元114,第一线圈连接端112与接收线圈111的一端电连接,第二线圈连接端113与接收线圈111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二电容单元114包括多个并联的电容,第二电容单元114的一端与第一线圈连接端112电连接,另一端与主控芯片4的第一无线信号输入端46电连接,第二线圈连接端113与主控芯片4的第二无线信号输入端47电连接。其中,接收线圈111和第二电容单元114构成LC谐振模块11,从而能够进行振荡以接收无线发射器发射的无线充电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整流模块12包括第一二极管121、第五电阻单元122、第六电阻单元123、第七电阻单元124、第三电容单元125、第四电容单元126和第五电容单元127,第一二极管121的一端与第一线圈连接端112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五电阻单元122的一端电连接,第六电阻单元123和第三电容单元125串联在第五电阻单元122背离第一线圈连接端112的一端和主控芯片4的整流信号接收端48之间;第七电阻单元124和第四电容单元126并联,且一端连接于第五电阻单元122和第六电阻单元123之间,另一端电连接于地,第五电容单元127的一端电连接于主控芯片4的整流信号接收端48,另一端电连接于地。通过第一二极管121、第五电阻单元122、第六电阻单元123、第七电阻单元124、第三电容单元125、第四电容单元126和第五电容单元127的配合,能够实现整流。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钥匙扣,钥匙扣包括钥匙扣主体和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照明装置,钥匙扣主体与便携式照明装置连接。
其中,钥匙扣主体是指钥匙扣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无线充技术的持续推广,各大手机厂旗舰机型都标配无线充功能,值得一提的是,手机在实现高功率充电的时候,也开发了无线反充功能,该功能的应用比较广泛;比如对TWS耳机等穿戴类产品的应急供电,以及搭配背夹进行的拍照补光背夹等。同时用户通常会随身携带智能手机和钥匙扣,通过将便携式照明装置与钥匙扣主体连接,用户需要照明时能够方便的将便携式照明装置与智能手机贴合,使得智能手机给便携式照明装置供电,进而实现照明,通过设计为钥匙扣的形态,较为便携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钥匙扣用于与智能手机配合,便携式照明装置的亮度大于智能手机的亮度,例如便携式照明装置的亮度高达225流明,远超智能手机自带的30-50流明。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手机链,用于与手机配合,手机包括手机主体和无线发射器,手机链包括挂链主体和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照明装置,挂链主体的一端用于与手机主体连接,另一端与便携式照明装置连接。
其中,挂链主体是指挂在手机上的主体部分,目前无线充技术的持续推广,各大手机厂旗舰机型都标配无线充功能,值得一提的是,手机在实现高功率充电的时候,也开发了无线反充功能,该功能的应用比较广泛;比如对TWS耳机等穿戴类产品的应急供电,以及搭配背夹进行的拍照补光背夹等。同时用户通常会随身携带智能手机,通过将便携式照明装置与挂链主体连接形成手机链,手机链的形态能够更好的与智能手机配合使用,用户需要照明时能够方便的将便携式照明装置与智能手机贴合,使得智能手机给便携式照明装置供电,进而实现照明,通过设计为手机链的形态,较为便携可靠。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便携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充电接收组件(1)、照明组件(2)和壳体(3);
所述照明组件(2)和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组件(1)均设置在所述壳体(3)上;
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组件(1)的输出端与所述照明组件(2)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组件(1)用于接收无线发射器发射的无线充电信号并转换为电能,所述照明组件(2)用于通过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组件(1)输出的电能进行照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照明装置还包括主控芯片(4),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组件(1)包括LC谐振模块(11)和整流模块(12),所述LC谐振模块(11)用于进行振荡以接收所述无线发射器发射的无线充电信号;
所述整流模块(12)的输入端与所述LC谐振模块(11)电连接,用于将接收的所述无线充电信号转换为直流电压;
所述主控芯片(4)的整流信号接收端(48)与所述整流模块(12)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4)的电压输出端与所述照明组件(2)电连接,用于基于所述直流电压给所述照明组件(2)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照明装置还包括降压模块(5),所述降压模块(5)的输入端与所述主控芯片(4)的供电端(49)电连接,所述降压模块(5)的输出端与所述照明组件(2)电连接,用于将所述直流电压转换为所述照明组件(2)的工作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便携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照明装置还包括固定组件(6),所述固定组件(6)包括磁铁(61),所述磁铁(61)设置在所述壳体(3)内,所述磁铁(61)用于使所述壳体(3)与磁性物体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61)为环形,环形的所述磁铁(61)中间与所述壳体(3)的内壁形成容纳空间(31),所述LC谐振模块(11)包括接收线圈(111),所述接收线圈(111)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31)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6)还包括垫片(62),所述垫片(62)与所述磁铁(61)固定连接,所述垫片(62)上设有多个卡固块(621);
所述便携式照明装置还包括电路板(7),所述主控芯片(4)和所述整流模块(12)均设置在所述电路板(7)上,所述接收线圈(111)位于所述电路板(7)和所述壳体(3)的内壁之间,多个所述卡固块(621)用于将所述电路板(7)卡固在所述容纳空间(31)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组件(2)包括LED模块(21)和散热模块(22),所述散热模块(22)设置在所述LED模块(21)下方,用于对所述LED模块(21)进行散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22)包括导热块(221),所述导热块(221)与所述LED模块(21)的下端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62)与所述磁铁(61)背离所述壳体(3)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
多个所述卡固块(621)间隔设置在所述垫片(62)的内圈,所述电路板(7)和所述接收线圈(111)位于所述卡固块(621)和所述壳体(3)的内壁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C谐振模块(11)还包括第一线圈连接端(112)、第二线圈连接端(113)和第二电容单元(114);
所述第一线圈连接端(112)与所述接收线圈(11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线圈连接端(113)与所述接收线圈(111)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单元(114)包括多个并联的电容;
所述第二电容单元(11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线圈连接端(112)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控芯片(4)的第一无线信号输入端(46)电连接,所述第二线圈连接端(113)与所述主控芯片(4)的第二无线信号输入端(47)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模块(12)包括第一二极管(121)、第五电阻单元(122)、第六电阻单元(123)、第七电阻单元(124)、第三电容单元(125)、第四电容单元(126)和第五电容单元(127);
所述第一二极管(1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线圈连接端(112)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单元(122)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第六电阻单元(123)和所述第三电容单元(125)串联在所述第五电阻单元(122)背离所述第一线圈连接端(112)的一端和所述主控芯片(4)的整流信号接收端(48)之间;
所述第七电阻单元(124)和所述第四电容单元(126)并联,且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五电阻单元(122)和所述第六电阻单元(123)之间,另一端电连接于地;
所述第五电容单元(127)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主控芯片(4)的整流信号接收端(48),另一端电连接于地。
CN202223164929.7U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便携式照明装置 Active CN2185443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64929.7U CN218544347U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便携式照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64929.7U CN218544347U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便携式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44347U true CN218544347U (zh) 2023-02-28

Family

ID=85265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64929.7U Active CN218544347U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便携式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443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61585B2 (en) Power-receiving device, wireless power-feeding system including power-receiving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power-receiving device
EP2186180B1 (en) Intelligent device and power source interaction
US8729852B2 (en) Method for identification of a light inductive charger
US20120262109A1 (en) Battery pack with output connectors
US20120098484A1 (en)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battery with wireless charging func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the same
US20110133691A1 (en) Wireless Galvanic Charging Device,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and Mobile Electric Device to be Charged
CN102570128A (zh) 一种装有无线感应充电模块的电源插座
CN211456715U (zh) 移动电源
CN211127891U (zh) 支持灯光控制的手机壳
CN218544347U (zh) 一种便携式照明装置
KR102225425B1 (ko) 무선 통신 코일을 구비한 무선충전장치
TW201136003A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CN115789540A (zh) 一种便携式照明装置
US10677401B2 (en) Lighting system with wireless power supply
KR200473080Y1 (ko) 무선 충전 패드를 이용한 디자인등
CN203180655U (zh) 无线供电设备
CN203243084U (zh) 基于qi标准的通用无线充电移动电源
CN217692807U (zh) 无线充电模块、无线充电发射基站及无线充电接收终端
CN217183037U (zh) 一种提高手机无线充电效率的结构
CN214755750U (zh) 无线充电装置及无线充电指示器
US20230402877A1 (en) Wireless Charger for Wearable Device and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CN215817667U (zh) 一种无线充电锂电池装置
CN209930010U (zh) 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
KR102420942B1 (ko) 무선 통신 코일을 구비한 무선충전장치
CN215300989U (zh) 智能灯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