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30184U - 一种可燃气体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燃气体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30184U
CN218530184U CN202222726160.7U CN202222726160U CN218530184U CN 218530184 U CN218530184 U CN 218530184U CN 202222726160 U CN202222726160 U CN 202222726160U CN 218530184 U CN218530184 U CN 2185301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hamber
protective housing
fixedly connected
detection device
si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2616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智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Chenghao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272616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301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301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301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燃气体检测装置,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内腔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检测装置本体,所述保护壳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壳,所述限位壳的内腔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限位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顶部贯穿至保护壳的内腔并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壳内腔顶部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防护网,保护壳内腔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块。本实用新型通过保护壳、支撑板、检测装置本体、限位壳、限位板、弹簧、推杆、防护网、缓冲块、电机、风扇、安装块、进风管、安装框、过滤棉和过滤网配合,能够解决可燃气体检测装置防护效果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可燃气体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燃气体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燃气体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可燃气体探测器有催化型、红外光学型两种类型,能够对单一或多种可燃气体浓度进行检测的仪器设备。
经检索,中国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燃气体检测装置”,其公告号为:CN217212682U,包括检测装置主体,所述检测装置主体的顶端设置有安装头,且检测装置主体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检测装置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固定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调节架、插架、支撑架和弹性卡架,推动调节架在支撑架内侧移动调节高度,调节后,提拉环在第一弹簧的拉伸下带动插架插入穿槽以及对应位置的固定槽中,则使调节后的调节架与支撑架固定连接,进而使检测头的高度调节完成,则检测人员手持检测装置主体时,同时通过固定结构带动检测头进行移动检测,从而可使用一只手对检测装置主体以及检测头同时进行固定,有效解决了检测主体与检测头需要两只手进行固定的问题,目前的可燃气体检测装置防护效果差,在携带外出时,容易发生碰撞造成损坏,降低了可燃气体检测装置检测的精准度,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可燃气体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燃气体检测装置,实现了防护效果好,解决了可燃气体检测装置防护效果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燃气体检测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内腔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检测装置本体,所述保护壳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壳,所述限位壳的内腔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限位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顶部贯穿至保护壳的内腔并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壳内腔顶部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防护网,所述保护壳内腔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块。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保护壳内腔的底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顶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风扇,所述电机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两个安装块相反的一侧均与限位壳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保护壳的底部连通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内腔设置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内腔的顶部设置有过滤棉,所述安装框内腔的底部设置有过滤网。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安装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进风管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滑块配合使用的滑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开设有通风孔,所述弹簧的底部与保护壳的内壁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保护壳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与限位块配合使用的限位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保护壳正表面的顶部设置有观察窗,所述保护壳正表面的底部设置有控制器。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燃气体检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可燃气体检测装置,通过保护壳、支撑板、检测装置本体、限位壳、限位板、弹簧、推杆、防护网、缓冲块、电机、风扇、安装块、进风管、安装框、过滤棉和过滤网配合,能够解决可燃气体检测装置防护效果差的问题。
2、该可燃气体检测装置,通过电机和风扇的设置,能够防止防护网的表面粘附灰尘,通过过滤棉和过滤网的设置,能够防止灰尘和湿气进入保护壳的内腔,通过滑块和滑槽的设置,能够对过滤装置进行更换清理,通过弹簧的设置,能够带动限位板复位,通过限位块和限位槽的设置,能够保持支撑板的稳定性,防止支撑板发生倾斜,通过观察窗的设置,能够观察检测装置本体的检测数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保护壳;2、支撑板;3、检测装置本体;4、限位壳;5、限位板;6、弹簧;7、推杆;8、防护网;9、缓冲块;10、电机;11、风扇;12、安装块;13、进风管;14、安装框;15、过滤棉;16、过滤网;17、滑块;18、滑槽;19、通风孔;20、限位块;21、限位槽;22、观察窗;23、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一种可燃气体检测装置,包括保护壳1,保护壳1的内腔设置有支撑板2,支撑板2的顶部设置有检测装置本体3,保护壳1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壳4,限位壳4的内腔设置有限位板5,限位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6,限位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杆7,推杆7的顶部贯穿至保护壳1的内腔并与支撑板2固定连接,保护壳1内腔顶部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防护网8,保护壳1内腔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块9。
保护壳1内腔的底部设置有电机10,电机10顶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风扇11,电机10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12,两个安装块12相反的一侧均与限位壳4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机10和风扇11的设置,能够防止防护网8的表面粘附灰尘。
保护壳1的底部连通有进风管13,进风管13的内腔设置有安装框14,安装框14内腔的顶部设置有过滤棉15,安装框14内腔的底部设置有过滤网16。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过滤棉15和过滤网16的设置,能够防止灰尘和湿气进入保护壳1的内腔。
安装框1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7,进风管13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滑块17配合使用的滑槽18。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块17和滑槽18的设置,能够对过滤装置进行更换清理。
支撑板2的顶部开设有通风孔19,弹簧6的底部与保护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弹簧6的设置,能够带动限位板5复位。
支撑板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0,保护壳1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与限位块20配合使用的限位槽21。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块20和限位槽21的设置,能够保持支撑板2的稳定性,防止支撑板2发生倾斜。
保护壳1正表面的顶部设置有观察窗22,保护壳1正表面的底部设置有控制器23。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观察窗22的设置,能够观察检测装置本体3的检测数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打开保护壳1,将检测装置本体3放在支撑板2的顶部并向下按压,支撑板2带动推杆7移动,推杆7带动限位板5挤压弹簧6,弹簧6收缩,然后通过弹簧6的张力带动限位板5向上移动,限位板5与推杆7配合带动支撑板2移动,支撑板2带动检测装置本体3向上挤压缓冲块9,对检测装置本体3进行固定,防止在发生碰撞时,检测装置发生损坏,在使用前开启电机10,电机10带动风扇11转动,能够防止防护网8的表面粘附灰尘,提高检测装置本体3的检测精准度。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可燃气体检测装置,包括保护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1)的内腔设置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的顶部设置有检测装置本体(3),所述保护壳(1)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壳(4),所述限位壳(4)的内腔设置有限位板(5),所述限位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6),所述限位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杆(7),所述推杆(7)的顶部贯穿至保护壳(1)的内腔并与支撑板(2)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壳(1)内腔顶部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防护网(8),所述保护壳(1)内腔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块(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燃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1)内腔的底部设置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顶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风扇(11),所述电机(10)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12),两个安装块(12)相反的一侧均与限位壳(4)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燃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1)的底部连通有进风管(13),所述进风管(13)的内腔设置有安装框(14),所述安装框(14)内腔的顶部设置有过滤棉(15),所述安装框(14)内腔的底部设置有过滤网(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燃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1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7),所述进风管(13)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滑块(17)配合使用的滑槽(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燃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的顶部开设有通风孔(19),所述弹簧(6)的底部与保护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燃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0),所述保护壳(1)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与限位块(20)配合使用的限位槽(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燃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1)正表面的顶部设置有观察窗(22),所述保护壳(1)正表面的底部设置有控制器(23)。
CN202222726160.7U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可燃气体检测装置 Active CN2185301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26160.7U CN218530184U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可燃气体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26160.7U CN218530184U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可燃气体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30184U true CN218530184U (zh) 2023-02-28

Family

ID=85279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26160.7U Active CN218530184U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可燃气体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301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472110A1 (en) Detector with dust filter and airflow monitor
CN218530184U (zh) 一种可燃气体检测装置
CN208227767U (zh) 一种粮仓排风系统
CN216718381U (zh) 一种绿色建筑碳排放检测检验装置
CN216599047U (zh) 一种直流充电机用防护装置
CN114124253B (zh) 一种无线电信号异常状态检测方法及系统
CN213689542U (zh) 一种环境监测用空气质量超标报警装置
CN211402059U (zh) 一种环境监理用空气粉尘现场监测装置
CN208908023U (zh) 一种fbt自动化测试治具
CN209215339U (zh) 一种吊装式气体检测装置结构总成
CN219300956U (zh) 一种可下拆式ffu风机过滤器机组
CN221038682U (zh) 一种清洁度检测装置
CN211348152U (zh) 一种大气污染排放监控设备
CN218330809U (zh) 一种环境空气颗粒物采样装置
CN216717451U (zh) 一种用于医院环境温湿度监控记录仪
CN213398387U (zh) 一种新型大气监测设备
CN219891208U (zh) 一种可防尘的固定式气体检测装置
CN219915277U (zh) 一种高效率智能烟尘测试仪
CN219708089U (zh) 一种口服液玻璃瓶生产用可降温输送带
CN213580037U (zh) 一种显示屏检测箱
CN219624896U (zh) 一种半导体光电探测器的恒温装置
CN217237802U (zh) 一种可调式镜头检测装置的外防护箱体
CN215178995U (zh) 一种用于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的烟气雾滴捕集采样装置
CN219265472U (zh) 一种便于清洁的小型称量天平
CN210091335U (zh) 一种吸气式感烟探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05

Address after: No. 1718, 17th Floor, Building 1, Xinduchang Commercial Plaza, Chenggong District, Kunming City, Yunnan Province, 650500

Patentee after: Yunnan Chenghao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2, Xiaowulou Natural Village, Tanglou Administrative Village, Yanji Town, Xiao County, Suzhou City, Anhui Province, 234000

Patentee before: Liu Xianl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