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29229U - 一种按摩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按摩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29229U
CN218529229U CN202221118658.9U CN202221118658U CN218529229U CN 218529229 U CN218529229 U CN 218529229U CN 202221118658 U CN202221118658 U CN 202221118658U CN 218529229 U CN218529229 U CN 2185292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sage
massage head
base
hole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1865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峰
吴家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1865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292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292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292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摩仪。该按摩仪包括壳体、按摩头和传动机构。其中,壳体具有按摩头通孔;按摩头从壳体内部穿出按摩头通孔,按摩头用于接触用户按摩部位进行按摩,在按摩头与按摩头通孔的接触处,按摩头的外表面与按摩头通孔的边缘弧面贴合,且按摩头的外表面在按摩过程中与按摩头通孔的边缘保持弧面贴合;传动机构安装在壳体内,传动机构与按摩头连接,传动机构用于带动按摩头活动。该按摩仪可利用按摩头通孔边缘与按摩头外表面之间保持弧面贴合的特点,遮盖住壳体与按摩头之间的缝隙,既能够有效遮挡缝隙,防止缝隙夹到用户身体部位,又能避免因设置硅胶套而导致的易老化、易脱离等一系列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按摩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摩仪。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按摩仪中,由于按摩头设置成可相对于按摩仪的壳体进行活动,故按摩头与壳体之间会具有一定缝隙。为遮挡缝隙采用的做法是在按摩头与壳体之间设置硅胶套,但这种做法存在以下弊端:一是硅胶套容易老化破损,二是硅胶套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从按摩头与壳体之间脱离或破损,三是额外增设的硅胶套加重了成本且不易于装配。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公开一种按摩仪,以解决现有按摩仪通过硅胶套遮盖按摩头与壳体之间的缝隙时存在易老化破损、易脱离、成本高等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按摩仪,所述按摩仪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按摩头通孔;
按摩头,所述按摩头从所述壳体内部穿出所述按摩头通孔,所述按摩头用于接触用户按摩部位进行按摩,在所述按摩头与所述按摩头通孔的接触处,所述按摩头的外表面与所述按摩头通孔的边缘弧面贴合,且所述按摩头的外表面在按摩过程中与所述按摩头通孔的边缘保持弧面贴合;
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按摩头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按摩头活动。
进一步地,在所述按摩仪的背离所述用户按摩部位一面的投影方向上,所述按摩头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按摩头通孔的投影面积,且所述按摩头通孔的投影位于所述按摩头的投影内。
进一步地,所述按摩头包括底座和按摩爪,所述底座从所述壳体内部穿出所述按摩头通孔,所述按摩爪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按摩爪用于接触所述用户按摩部位进行按摩;
所述底座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用于通过带动所述底座运动进而带动所述按摩爪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按摩爪包括硬质基座和柔性套体,所述硬质基座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柔性套体套在所述硬质基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硬质基座包括硬质底板以及设于所述硬质底板上的若干间隔设置的凸起,所述凸起朝向所述柔性套体的方向凸出,所述柔性套体包括柔性底套以及设于所述柔性底套上的按摩触头,所述柔性底套套在所述硬质底板上,所述按摩触头对应套设在所述凸起上。
可选地,所述硬质基座采用ABS、PS、PC或PET材质。
可选地,所述柔性套体采用硅胶材质、或者PVC、TPE、TPR、EVA或TPU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电机组件;
输出轴,所述输出轴连接在所述电机组件的端部;
斜面凸轮,所述斜面凸轮与所述输出轴连接;
摆动件,所述摆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斜面凸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组件包括位于中间的电机及设于所述电机两端的减速箱。
进一步地,所述斜面凸轮包括凸轮主体,所述凸轮主体上设有沿所述输出轴的方向开设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穿在所述输出轴上;
所述凸轮主体的周面还形成有环形斜面,所述凸轮主体沿所述输出轴长度方向的纵向截面上,所述环形斜面的表面与所述输出轴的长度方向相互倾斜,所述摆动件连接于所述环形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摆动件包括环形摆动主体以及与所述环形摆动主体靠近所述按摩头一端相连接的连接部,所述环形摆动主体套在所述环形斜面外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底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朝向所述摆动件的一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朝远离所述摆动件的方向凹陷;所述连接部具有朝向所述凹槽的方向凸出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适配安装在所述凹槽中,使所述底座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朝向所述摆动件的一面设有第一开孔,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底座的一面设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二开孔之间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朝向所述摆动件的一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朝远离所述摆动件的方向凹陷;所述连接部具有朝向所述凹槽的方向凸出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适配安装在所述凹槽中,使所述底座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所述凸出部朝向底座的一面朝自身内陷形成内陷槽体,所述内陷槽体中设有沿不同方向交错设置的加强肋。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盖合以形成容置腔,所述第一壳体为远离用户按摩部位一侧的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为靠近所述用户按摩部位一侧的壳体,且所述按摩头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二壳体上;
所述传动机构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容置在所述容置腔中,且所述传动机构位于所述容置腔的中部;
所述按摩仪还包括位于所述容置腔中的电池,所述电池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传动机构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按摩头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底座和按摩爪,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电机组件、输出轴、斜面凸轮和摆动件,所述输出轴连接在所述电机组件的端部,所述斜面凸轮与所述输出轴连接,所述摆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斜面凸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
所述摆动件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设有限位杆,所述第一壳体对应所述限位杆的位置设有限位开孔,所述限位杆滑动设在所述限位开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还包括盖设在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用户按摩部位一侧的面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的按摩仪,可利用按摩头通孔边缘与按摩头外表面之间始终保持弧面贴合的特点,遮盖住壳体与按摩头之间的缝隙,从而取代使用硅胶套遮挡缝隙的方案,既能够有效遮挡缝隙,防止缝隙夹到用户身体部位(例如夹到手指或者缠绕头发),又能避免因设置硅胶套而导致的易老化、易脱离、装配不便等一系列问题。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按摩头是直接从壳体的内部穿出按摩头通孔后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并通过传动机构的带动实现对用户按摩部位的按摩。同时,在按摩头与按摩头通孔二者相接触的位置,按摩头的外表面与按摩头通孔的边缘弧面贴合,且在按摩头对用户按摩部位进行按摩的过程中,在按摩头与按摩头通孔二者相接触的位置,按摩头的外表面与按摩头通孔的边缘始终保持弧面贴合的状态,这样的弧面贴合状态使得按摩头与按摩头通孔之间不会出现缝隙,由此实现利用按摩头通孔有效遮盖住壳体与按摩头之间的缝隙的目的,避免缝隙夹到用户身体部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按摩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按摩仪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按摩仪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分解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按摩仪中按摩头和按摩头通孔在按摩仪上的投影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按摩仪对按摩头进一步分解的结构分解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按摩仪对传动机构进一步分解的结构分解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按摩仪中斜面凸轮沿输出轴长度方向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按摩仪中摆动件与按摩头的底座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分解图。
附图标记:
1、壳体;1a、按摩头通孔;1b、按摩头通孔的投影区域;1c、容置腔;11、第一壳体;111、限位开孔;12、第二壳体;13、面盖;2、按摩头;2a、按摩头的投影区域;21、底座;211、第一开孔;212、凹槽;22、按摩爪;221、硬质基座;2211、硬质底板;2212、凸起;222、柔性套体;2221、柔性底套;2222、按摩触头;3、传动机构;31、电机组件;311、电机;312、减速箱;32、输出轴;33、斜面凸轮;331、凸轮主体;3311、环形斜面;332、中心孔;34、摆动件;341、环形摆动主体;342、连接部;3421、第二开孔;3422、凸出部;34221、内陷槽体;34222、加强肋;343、限位杆;4、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相关技术的按摩仪中,为了实现对用户按摩部位的按摩功能,需要将按摩头设置在按摩仪的壳体外部并相对于壳体进行活动,这就使得按摩头与壳体之间具有一定缝隙。为了遮挡住缝隙,通常会在按摩头与壳体之间设置硅胶套进行缝隙遮挡。虽然硅胶套能够遮挡住缝隙,也能随按摩头的运动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但考虑到硅胶套自身材料性质的局限以及硅胶套是不同于按摩头和壳体的额外结构部件,申请人在实际研究和使用此类按摩仪的过程中发现,采用硅胶套遮挡缝隙的做法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之处:首先是硅胶材质容易老化破损的问题,导致按摩仪使用一段时间后,用于遮挡缝隙的硅胶套容易出现裂痕等情况,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其次是作为与按摩头、壳体进行装配的柔性遮挡套,硅胶套容易在受到外力时从按摩头与壳体之间脱离甚至破损,失去原本的遮挡缝隙作用;最后,额外增设的硅胶套也增加了按摩仪的制造成本以及装配难度。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按摩仪来解决上述硅胶套遮挡缝隙的做法所带来的问题。
结合图1至图3所示,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按摩仪的结构示意图,图2和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按摩仪在不同视角下的结构分解图,具体是对按摩仪的壳体1和按摩头2进行部分分解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按摩仪,包括壳体1、按摩头2和传动机构3。其中,壳体1具有按摩头通孔1a,按摩头2从壳体1的内部穿出按摩头通孔1a,按摩头2用于接触用户按摩部位进行按摩。如图3所示,在按摩头2与按摩头通孔1a的接触处,按摩头2的外表面与按摩头通孔1a的边缘弧面贴合,且按摩头2的外表面在按摩过程中与按摩头通孔1a的边缘保持弧面贴合。传动机构3安装在壳体1内,传动机构3与按摩头2连接,传动机构3用于带动按摩头2活动。
其中,按摩头2从壳体1的内部穿出按摩头通孔1a是指,以按摩头通孔1a为大致的界限,可以将按摩头2的结构分为位于壳体1内部的一部分、穿出按摩头通孔1a后位于壳体1外部的另一部分。其中,按摩头2的部分结构位于壳体1的内部,以使按摩头2可以与安装在壳体1内的传动机构3进行连接,按摩头2的另一部分结构位于壳体1的外部,以使按摩头2暴露在壳体1外部的这部分结构可以与用户按摩部位相接触进行按摩。
其中,按摩头2的外表面指的是按摩头2朝向用户按摩部位的一面。按摩头2的外表面与按摩头通孔1a的边缘弧面贴合,是指按摩头2朝向用户按摩部位的那一面与按摩头通孔1a的边缘弧面贴合。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按摩头2有部分结构位于壳体1的内部,但这部分结构仍然具有朝向用户按摩部位的一面,故这一面仍为按摩头2的外表面。另外,按摩头2的内表面则是背离用户按摩部位的一面。
本申请实施例的按摩仪,可利用按摩头通孔1a的边缘与按摩头2的外表面之间保持弧面贴合的特点,遮盖住壳体1与按摩头2之间的缝隙,从而取代使用硅胶套遮挡缝隙的方案,既能够有效遮挡缝隙,防止缝隙夹到用户身体部位(例如夹到手指或者缠绕头发),又能避免因设置硅胶套而导致的易老化、易脱离、不易安装等一系列问题。
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按摩头2是直接从壳体1的内部穿出按摩头通孔1a后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并通过传动机构3的带动实现对用户按摩部位的按摩。同时,在按摩头2与按摩头通孔1a二者相接触的位置,按摩头2的外表面与按摩头通孔1a的边缘弧面贴合,且在按摩头2对用户按摩部位进行按摩的过程中,在按摩头2与按摩头通孔1a二者相接触的位置,按摩头2的外表面与按摩头通孔1a的边缘始终保持弧面贴合的状态,这样的弧面贴合状态使得按摩头2与按摩头通孔1a之间不会出现缝隙,由此实现利用按摩头通孔1a有效遮盖住壳体1与按摩头2之间的缝隙的目的,避免缝隙夹到用户身体部位。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只需要通过按摩头通孔1a与按摩头2之间的位置配合以及接触处的弧面贴合,而无需在壳体1与按摩头2之间额外设置硅胶套,即可实现有效的缝隙遮挡,防止缝隙夹到用户身体部位,并避免因设置硅胶套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进一步地,结合图4所示,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按摩仪中按摩头2和按摩头通孔1a在按摩仪上的投影示意图,具体是在按摩仪背离用户按摩部位的一面的投影方向上,按摩头2和按摩头通孔1a在该投影方向上的投影示意图。为方便示出按摩头2和按摩头通孔1a的投影区域,在图4中未体现按摩头的按摩爪等结构,仅体现按摩头2和按摩头通孔1a的投影区域,其中使用斜线填充的区域为按摩头通孔的投影区域1b,虚线圈住的区域为按摩头的投影区域2a。
如图4所示,在按摩仪背离用户按摩部位的一面的投影方向上,按摩头2的投影面积大于按摩头通孔1a的投影面积,且按摩头通孔1a的投影位于按摩头2的投影内。也就是说,在按摩仪背离用户按摩部位的一面的投影方向上,按摩头的投影区域2a的外边界大于按摩头通孔的投影区域1b的外边界,从而使得按摩头2从壳体1内部穿出按摩头通孔1a时,按摩头2仍有部分位于壳体1内部,不至于从按摩头通孔1a处脱离壳体1。与此同时,按摩头通孔1a的投影还位于按摩头2的投影内部,即按摩头通孔的投影区域1b重叠在按摩头的投影区域2a的内部,这样可以保证按摩头2相对于壳体1进行活动以实现按摩功能时,按摩头2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不会因为按摩头2的活动而使按摩头2与按摩头通孔1a之间露出缝隙,进一步确保按摩头2可相对于壳体1活动的同时,按摩头2与壳体1之间不会因这种活动而出现缝隙。
下面进一步结合图5所示,对按摩头2的结构进行介绍。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按摩仪对按摩头2进行进一步分解的结构分解图。
本申请实施例的按摩仪中,按摩头2包括底座21和按摩爪22,底座21从壳体1内部穿出按摩头通孔1a,按摩爪22可拆卸地连接在底座21上,按摩爪22用于接触用户按摩部位进行按摩;底座21与传动机构3连接,传动机构3用于通过带动底座21运动进而带动按摩爪22运动。
由于按摩头2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按摩爪22与底座21的结构设计,这样当用户需要更换不同形状的按摩爪22时,只需要将连接在底座21上的按摩爪22进行方便地拆卸即可,既能灵活实现不同的按摩效果,又不会因按摩爪22的更换而影响按摩头通孔1a对于按摩头2与通孔之间缝隙的遮盖作用。其中,底座21与按摩爪2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可以是卡接、插接或螺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
进一步地,继续参阅图5,按摩爪22包括硬质基座221和柔性套体222,硬质基座221与底座21可拆卸连接,柔性套体222套在硬质基座221上。不同于采用同一材质制作的按摩爪22,本申请实施例的按摩爪22采用硬质基座221与柔性套体222套接配合的结构设计,将硬质基座221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与支撑力、柔性套体222具有良好的柔性和亲肤性的优势进行组合,使整个按摩爪22的内部具有良好的骨架支撑,外部则具有良好的亲肤按摩特性,利于提高按摩爪22对用户的按摩舒适度。不仅如此,硬质基座221直接与按摩头2的底座21连接时,二者的连接关系更紧固,更加便于按摩爪22与底座21的拆换。
其中,硬质基座221包括硬质底板2211以及设于硬质底板2211上的若干间隔设置的凸起2212,且这些凸起2212朝向柔性套体222的方向凸出。柔性套体222包括柔性底套2221以及设于柔性底套2221上的按摩触头2222,柔性底套2221套在硬质底板2211上,按摩触头2222对应套设在凸起2212上。通过上述设置,使硬质基座221与柔性套体222之间的套接连接关系更加稳定,且硬质底板2211上间隔设置的凸起2212能够对按摩触头2222起到良好的骨架支撑作用,提升按摩触头2222的按摩舒适度。
可选地,硬质基座221可以采用ABS(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S(Polystyrene,聚苯乙烯)、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或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硬质塑胶材质制成,柔性套体222可以采用PVC(Polyvinyl chloride,聚氯乙烯)、TPE(Thermoplastic Elastomer,热塑性弹性体)、TPR(Thermo-Plastic-Rubber material,热塑性橡胶)、EVA(ethylene-vinylacetate copolymer,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或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等软质塑胶材质、或者采用硅胶材质制成。通过上述材质的硬质基座221与柔性套体222的套接组合,使按摩爪22具有内硬外柔的结构特点,利于提高按摩舒适度。
下面结合图6所示,对本申请实施例按摩仪中的传动机构3进行进一步介绍。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按摩仪对传动机构3进一步分解的结构分解图,图7是本实施例按摩仪中斜面凸轮33沿输出轴32长度方向进行纵向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该传动机构3包括电机组件31、输出轴32、斜面凸轮33和摆动件34。其中,输出轴32连接在电机组件31的端部,斜面凸轮33与输出轴32连接,摆动件34的一端与斜面凸轮33连接,另一端与底座21连接。具体是电机组件3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输出轴32,两端的输出轴32分别与一个斜面凸轮33连接,这样,由于电机组件31是用于提供驱动力的组件,故电机组件31能够通过输出轴32带动斜面凸轮33的转动。又由于斜面凸轮33还与摆动件34连接,摆动件34还与按摩头2的底座21连接,故电机组件31能够通过带动斜面凸轮33的转动进一步带动摆动件34的摆动、再通过摆动件34的摆动带动按摩头2的摆动,最终使按摩头2通过摆动运动来模拟揉捏按摩动作,实现对用户的揉捏按摩效果。
其中,电机组件31包括位于中间的电机311及设于电机311两端的减速箱312,通过在电机311的两端设置减速箱312,有助于对传动机构3的传动力及传动速率进行调整,从而调整按摩头2的按摩力度及摆动速率,使其适用于不同用户的按摩要求。
其中,进一步结合图7所示,斜面凸轮33包括凸轮主体331,凸轮主体331上设有沿输出轴32的方向开设的中心孔332,中心孔332穿在输出轴32上。在凸轮主体331的周面还形成有环形斜面3311,凸轮主体331沿输出轴32长度方向的纵向截面上,环形斜面3311的表面与输出轴32的长度方向相互倾斜,摆动件34连接于环形斜面3311。
上述结构设置可实现摆动件34的摆动,进而带动按摩头2的摆动。具体是,电机组件31可通过输出轴32带动斜面凸轮33围绕输出轴32进行周向的转动,与此同时由于该斜面凸轮33的凸轮主体331的周面是倾斜而非平行于输出轴32的环形斜面3311,故凸轮主体331运动的同时会带动摆动件34的运动。但由于摆动件34与按摩头2的底座21相连接,而按摩头2的底座21又穿出按摩头通孔1a设置,故摆动件34受到按摩头2活动幅度的限制而主要随凸轮主体331进行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的摆动(即图6中摆动件34主要沿左右方向摆动),而不会随着凸轮主体331进行绕输出轴32的转动。
其中,摆动件34包括环形摆动主体341以及与环形摆动主体341靠近按摩头2一端相连接的连接部342,环形摆动主体341套在环形斜面3311外周,连接部342与按摩头2的底座21连接。这样,环形摆动主体341套接在环形斜面3311的外周,使环形摆动主体341能够在斜面凸轮33的带动下发生摆动运动,再通过连接部342带动按摩头2的底座21发生摆动运动,最终实现按摩头2的摆动。
进一步结合图8所示,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按摩仪中摆动件34与按摩头2的底座21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分解图。底座21朝向摆动件34的一面设有第一开孔211,连接部342朝向底座21的一面设有第二开孔3421,第一开孔211与第二开孔3421之间通过螺钉螺纹连接。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可以使按摩头2的底座21与摆动件34的连接部342之间具有可靠的稳定连接关系,保证按摩头2与摆动件34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确保按摩头2能够随摆动件34进行摆动运动。可以理解的是,底座21与连接部342之间也可以采用例如卡合连接或者胶粘连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继续参阅图6和图8所示,按摩头2的底座21朝向摆动件34的一面设有凹槽212,凹槽212朝远离摆动件34的方向凹陷。连接部342具有朝向凹槽212的方向凸出的凸出部3422,凸出部3422适配安装在凹槽212中,使底座21与连接部342连接。上述凸出部3422与凹槽212的配合结构,不仅利于进一步提高摆动件34与按摩头2底座21的连接可靠性,而且还能起到防呆作用,提高装配效率。
此外,凸出部3422朝向底座21的一面朝自身内陷形成内陷槽体34221,在内陷槽体34221中设有沿不同方向交错设置的加强肋34222。将凸出部3422朝向底座21的一面设计成挖空的内陷槽体34221结构,有利于节省材料、减轻摆动件34的重量,同时在内陷槽体34221中设置沿不同方向交错设置的加强肋34222,可以在减轻摆动件34重量的同时,维持挖空的内陷槽体34221的结构强度。
下面参阅回图2和图3所示,对壳体1的结构进行进一步介绍。
该壳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盖合以形成容置腔1c,其中,第一壳体11为远离用户按摩部位一侧的壳体1,第二壳体12为靠近用户按摩部位一侧的壳体1,且按摩头通孔1a开设在第二壳体12上。传动机构3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容置在容置腔1c中,且传动机构3位于容置腔1c的中部;按摩仪还包括位于容置腔1c中的电池4,电池4沿壳体1的宽度方向位于传动机构3的两侧。
通过上述设置,将传动机构3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容置在容置腔1c中且放置在中部(即图2中传动机构3沿壳体1的左右方向容置在容置腔1c中且位于中部),电池4则沿壳体1的宽度方向放在传动机构3的两侧(即图2中电池4放置在传动机构3的上下两侧),这样有利于按摩仪的配重平衡,使按摩仪中各部件的重量分布更加合理,利于提高用于佩带按摩仪时的舒适度。
进一步地,参阅回图6所示,传动机构3的摆动件34朝向第一壳体11的一端设有限位杆343,第一壳体11是对应限位杆343的位置设有限位开孔111,限位杆343滑动设在限位开孔111中。这样设置,可以通过第一壳体11上设置的限位开孔111与摆动件34上的限位杆343之间的配合,对摆动件34的运动轨迹进行更有效的限位,进一步避免摆动件34沿斜面凸轮33的转动方向转动,从而确保摆动件34带动按摩头2形成的是模拟揉捏按摩的摆动动作。其中,限位开孔111是长条形槽体,限位开孔111的长度方向为壳体1的长度方向,也即图6中的左右方向,从而限制使摆动件34只能沿左右方向进行摆动运动。
此外,壳体1还包括盖设在第一壳体11远离用户按摩部位一侧的面盖13。通过面盖13可以对第一壳体11起到有效的保护、遮挡和装饰作用,避免第一壳体11受外力遭到破坏,同时保证按摩仪的外观良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按摩仪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仪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按摩头通孔;
按摩头,所述按摩头从所述壳体内部穿出所述按摩头通孔,所述按摩头用于接触用户按摩部位进行按摩,在所述按摩头与所述按摩头通孔的接触处,所述按摩头的外表面与所述按摩头通孔的边缘弧面贴合,且所述按摩头的外表面在按摩过程中与所述按摩头通孔的边缘保持弧面贴合;
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按摩头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按摩头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按摩仪的背离所述用户按摩部位一面的投影方向上,所述按摩头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按摩头通孔的投影面积,且所述按摩头通孔的投影位于所述按摩头的投影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头包括底座和按摩爪,所述底座从所述壳体内部穿出所述按摩头通孔,所述按摩爪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按摩爪用于接触所述用户按摩部位进行按摩;
所述底座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用于通过带动所述底座运动进而带动所述按摩爪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爪包括硬质基座和柔性套体,所述硬质基座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柔性套体套在所述硬质基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基座包括硬质底板以及设于所述硬质底板上的若干间隔设置的凸起,所述凸起朝向所述柔性套体的方向凸出,所述柔性套体包括柔性底套以及设于所述柔性底套上的按摩触头,所述柔性底套套在所述硬质底板上,所述按摩触头对应套设在所述凸起上;和/或,
所述硬质基座采用ABS、PS、PC或PET材质;和/或,
所述柔性套体采用硅胶材质或者PVC、TPE、TPR、EVA或TPU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电机组件;
输出轴,所述输出轴连接在所述电机组件的端部;
斜面凸轮,所述斜面凸轮与所述输出轴连接;
摆动件,所述摆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斜面凸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包括位于中间的电机及设于所述电机两端的减速箱。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凸轮包括凸轮主体,所述凸轮主体上设有沿所述输出轴的方向开设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穿在所述输出轴上;
所述凸轮主体的周面还形成有环形斜面,所述凸轮主体沿所述输出轴长度方向的纵向截面上,所述环形斜面的表面与所述输出轴的长度方向相互倾斜,所述摆动件连接于所述环形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件包括环形摆动主体以及与所述环形摆动主体靠近所述按摩头一端相连接的连接部,所述环形摆动主体套在所述环形斜面外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底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朝向所述摆动件的一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朝远离所述摆动件的方向凹陷;所述连接部具有朝向所述凹槽的方向凸出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适配安装在所述凹槽中,使所述底座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和/或,
所述底座朝向所述摆动件的一面设有第一开孔,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底座的一面设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二开孔之间螺纹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朝向所述摆动件的一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朝远离所述摆动件的方向凹陷;所述连接部具有朝向所述凹槽的方向凸出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适配安装在所述凹槽中,使所述底座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所述凸出部朝向底座的一面朝自身内陷形成内陷槽体,所述内陷槽体中设有沿不同方向交错设置的加强肋。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盖合以形成容置腔,所述第一壳体为远离用户按摩部位一侧的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为靠近所述用户按摩部位一侧的壳体,且所述按摩头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二壳体上;
所述传动机构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容置在所述容置腔中,且所述传动机构位于所述容置腔的中部;
所述按摩仪还包括位于所述容置腔中的电池,所述电池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传动机构的两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头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底座和按摩爪,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电机组件、输出轴、斜面凸轮和摆动件,所述输出轴连接在所述电机组件的端部,所述斜面凸轮与所述输出轴连接,所述摆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斜面凸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
所述摆动件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设有限位杆,所述第一壳体对应所述限位杆的位置设有限位开孔,所述限位杆滑动设在所述限位开孔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盖设在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用户按摩部位一侧的面盖。
CN202221118658.9U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按摩仪 Active CN2185292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18658.9U CN218529229U (zh)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按摩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18658.9U CN218529229U (zh)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按摩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29229U true CN218529229U (zh) 2023-02-28

Family

ID=85259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18658.9U Active CN218529229U (zh)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按摩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292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19940C1 (ru) Массажер для кожи головы
CN203390959U (zh) 一种浮动式电动剃须刀
CN208626154U (zh) 头皮按摩器
JP4773489B2 (ja) 電動ヘアーブラシ
WO2013141516A1 (ko) 피부 관리 기기
AU2019219829A1 (en) Split vibration-reducing facial cleansing device with improved handling comfort
CN208770335U (zh) 头皮按摩器
US20120220907A1 (en) Stimulator
CN218529229U (zh) 一种按摩仪
CN206880836U (zh) 一种电动洁面仪
CN210631128U (zh) 便携式多功能洁面仪
CN110802638A (zh) 一种剃须刀
CN211024812U (zh) 一种美容仪
KR101173984B1 (ko) 진동 퍼프 및 그에 사용되는 진동지지체
CN208573535U (zh) 一种洁面仪
JP6796418B2 (ja) 美容器
CN212165184U (zh) 海绵电动粉扑
CN211382580U (zh) 一种震动按摩球
KR20130106150A (ko) 진동 마사지기 및 그에 사용되는 퍼프 패드
CN213758012U (zh) 一种洁面仪
CN113017230A (zh) 海绵电动粉扑
CN212186313U (zh) 一种多功能光照硅胶洁面仪
CN215914375U (zh) 一种光疗洗脸刷
CN213962231U (zh) 一种稳定的洁面仪
CN219207995U (zh) 下肢按摩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