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28931U - 一种正畸控根曲弓 - Google Patents

一种正畸控根曲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28931U
CN218528931U CN202221749193.7U CN202221749193U CN218528931U CN 218528931 U CN218528931 U CN 218528931U CN 202221749193 U CN202221749193 U CN 202221749193U CN 218528931 U CN218528931 U CN 2185289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ped curve
curve
root
shaped
root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4919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广增
肖卓
肖仲
邱剑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74919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289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289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289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正畸控根曲弓。所述曲弓包括弧形弓丝,在弧形弓丝的一侧设有控根匣形曲和T形曲,或在弧形弓丝的两侧均设置有控根匣形曲和T形曲,每侧的控根匣形曲和T形曲之间间距1~3个牙位,且控根匣形曲和T形曲之间呈70~90度相交;所述控根匣形曲的底线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圈曲。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于适应上下颌的单颗尖牙、切牙或双侧尖牙的控根移动,可以双侧使用,也可以单侧使用,把具有根形外露,发生骨开窗、骨开裂的牙根压回齿槽骨里去。

Description

一种正畸控根曲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正畸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把牙根压回骨头里去的正畸技术或用于控根移动牙正畸技术中的正畸控根曲弓。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困扰正畸医生的问题是上下颌前牙,尤其是尖牙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发生骨开窗、骨开裂的现象比较普遍,原因是原本牙槽骨的骨板薄,在内收前牙移动牙齿或者过度扩弓的过程中、以及骨性反合掩饰性治疗,舌倾下切牙过度、突破生物代偿极限,发生骨开窗骨开裂。另外一个较为普遍的是治疗不当,在移动牙齿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控根移动,较多地实施矫治牙倾斜移动,致使牙根唇向/牙冠舌向移动,导致骨开窗骨开裂的情况发生。也会因为一些医生缺乏临床经验,缺乏有效手段,没有掌握驾驭矫治牙三维移动的能力,没有养成正畸敏锐的观察能力,去早期发现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去把牙根压回齿槽骨里去,导致骨开窗骨开裂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正畸过程中骨开窗骨开裂情况发生,提供了一种正畸控根曲弓,所述控根曲弓可以用于单颗切牙或尖牙的控根移动,也可以应上下颌两侧尖牙的控根移动,把具有根形外露,发生骨开窗、骨开裂的牙根压回齿槽骨的松质骨中去。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正畸控根曲弓,所述曲弓包括弧形弓丝,在弧形弓丝的一侧设有控根匣形曲和T形曲,或在弧形弓丝的两侧均设置有控根匣形曲和T形曲,每侧的控根匣形曲和T形曲之间间距1~3个牙位,且控根匣形曲和T形曲之间呈70~90度相交;所述控根匣形曲的底线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圈曲。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弧形弓丝、控根匣形曲、T形曲和第一圈曲是由一根0.016英寸或0.018英寸澳丝弯制而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T形曲是由一根弓丝弯制而成,包括平行于弧形弓丝的水平曲和垂直于弧形弓丝的垂直曲,在水平曲的两端弯制形成第二圈曲。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匣形曲为垂直作用匣形曲,是由一根弓丝弯折多次形成的双层方形框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控根匣形曲位于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或第二前磨牙的牙位,单侧设置或双侧设置;所述T形曲位于对应侧的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或在拔出第二前磨牙时,位于对应侧第一磨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圈曲的内径为1.5~1.8mm;所述T形曲用于磨牙位时,其水平曲的长度为5.5~6.5mm,所述T形曲用于前磨牙位时,其水平曲的长度为3.5~4.5mm。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水平曲的顶端与磨牙或前磨牙的咬合面平齐,或者高于磨牙或前磨牙咬合面0.5mm~1.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曲弓可以设置成控根四曲弓,在牙弓两侧分别设置了1个带圈内环T形曲,1个带圈控根匣形曲,两个曲呈70~90度相交,组成一个四曲弓;适应上下颌双侧尖牙的控根移动,把具有根形外露,发生骨开窗、骨开裂的牙根压回齿槽骨里去。
(2)本实用新型的曲弓可应用于单颗切牙或双尖牙的控根移动,此时变更为2曲弓,只有一侧设置带圈控根匣形曲和一个带圈内环T形曲,矫正原理和装配方法与四曲弓相同。
(3)本实用新型的控根匣形曲底边两侧对称设置一个圈曲,增加了托槽间距,同时也加大了弓丝的弹性和柔韧性;如果分别采用0.25mm结扎丝将其与匣形曲底线拴系在一起,则使之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一段正畸主弓丝,即加大了控根力度。
(4)本实用新型的T形曲是一个特别适合就位固定的功能曲,不同于常规的T形曲,该曲的两侧设计了小圈曲,顶端的水平臂,翻转向内折叠至曲高的2/3或接近中段处,两垂直脚并拢,增加了曲的柔韧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两侧都设有控根匣形曲和T形曲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单侧设有控根匣形曲和T形曲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T形曲的放大示意图;
图4和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中:1—弧形弓丝,2—控根匣形曲,3—T形曲,300—水平曲,301—垂直曲,302—第二圈曲,4—第一圈曲,5—尖牙,6—第一前磨牙,7—第二前磨牙,8—第一磨牙,9—脱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至图5均为实施例的附图,采用简化的方式绘制,仅用于清晰、简洁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以下对在附图中的展现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具体方案,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正畸控根曲弓,如图1所示,包括弧形弓丝1,在弧形弓丝1的两侧均设置有控根匣形曲2和T形曲3,每个控根匣形曲2的底线均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圈曲4;所述弧形弓丝1和两侧的控根匣形曲2、T形曲3和第一圈曲4,是由一根0.016英寸或0.018英寸澳丝弯制而成,此时组成一个四曲弓,主要适用于上、下颌双侧尖牙、或双尖牙的控根移动,把具有根形外露,发生骨开窗、骨开裂的牙根压回齿槽骨里去。
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正畸控根曲弓,如图2所示,包括弧形弓丝1,在弧形弓丝1的一侧设有控根匣形曲2和T形曲3,所述控根匣形曲2的底线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圈曲4;所述弧形弓丝1、控根匣形曲2、T形曲3和第一圈曲4是由一根0.016英寸或0.018英寸澳丝弯制而成,此时曲弓形成二曲弓,主要用于单颗切牙或尖牙的控根移动。
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每侧控根匣形曲2和T形曲3之间间距1~3个牙位,且控根匣形曲2和T形曲3之间呈70~90度相交;所述匣形曲2为垂直作用匣形曲,是由一根弓丝弯折多次形成的双层方形框架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T形曲3是由一根弓丝弯制而成,包括平行于弧形弓丝1的水平曲300和垂直于弧形弓丝1的垂直曲301,在水平曲300的两端弯制形成第二圈曲302。所述第二圈曲302的内径为1.5~1.8mm;所述T形曲3用于磨牙位时,其水平曲300的长度为5.5~6.5mm,所述T形曲3用于前磨牙位时,其水平曲300的长度为3.5~4.5mm。所述水平曲300的顶端与磨牙或前磨牙的咬合面平齐,或者稍高于磨牙或前磨牙咬合面0.5mm~1.0mm。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所述控根匣形曲2位于上颌、下颌切牙、尖牙、双尖牙(即前磨牙)的位置,可以适用于双侧或单侧;所述T形曲3位于对应侧的第一磨牙8与第二前磨牙7之间;或在第二前磨牙拔出后,位于对应侧第一磨牙8与第一前磨牙6之间,此种情况,适用第二前磨牙拔除,关闭拔牙间隙病例,即第一磨牙与第一前磨牙靠拢并建立邻接关系者。
下面以实施例一中的正畸控根四曲弓的制备过程和应用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实施例一中的四曲弓具体制备过程是在牙弓两侧分别设置了一个带圈内环T形曲和一个带圈控根匣形曲,两个曲呈70~90度相交,组成一个四曲弓。在控根匣形曲2的两侧底线合方各设计了一个小圈曲,增加了托槽间距,同时也加大了弓丝的弹性和柔韧性;在安装过程中,如果分别采用0.25mm结扎丝将其与控根匣形曲2底线拴系在一起,则使之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一段正畸主弓丝,即加大了控根力度。同时在第一磨牙8至第二前磨牙7或者第一磨牙8与第一前磨牙6之间牙位的合方特别设置了一个对抗臂装置即带圈内环T形曲。这个特制的T形曲是一个特别适合就位固定的功能曲,不同于常规的T形曲,该曲的两侧设计了小圈曲,顶端的水平臂,翻转向内折叠至曲高的2/3或接近中段处,两垂直脚并拢,增加了曲的柔韧度。带圈内环T形曲其顶端两侧水平臂的长度因牙而异,6号牙(第一磨牙)的牙冠近远中径宽(约12mm)故磨牙段水平臂的长度亦较长,前磨牙的牙冠近远中径窄(7.5~8mm)故水平臂的长度亦较短。如果设置在4,5号牙(第一前磨牙和第二前磨牙),都是前磨牙,则带圈水平臂两边一般长。带圈T形曲两端小圈的圆心与相对应牙的牙冠近远中径的中点吻合;带圈水平臂磨牙段长度约6mm,前磨牙段则为4mm,小圈外径2mm。
实施例一的具体应用,如图4和图5所示,弧形弓丝1纳入固定矫治器的托槽9结扎固定,或者自锁托槽的槽沟,通过关闭滑盖固定;两控根匣形曲2位于上颌两侧尖牙5的位置,控根匣形曲2的曲高(力臂)至尖牙5牙冠颈部即可,力臂越长,离牙齿阻抗中心越近,发挥控根作用力越强。由于预先将控根匣形曲2两侧底线与第一圈曲4用结扎丝捆绑连成一体,纳入托槽结扎固定后,正畸弓丝的稳固性加强,降低乃至尽可能小的避免了尖牙牙冠冠唇向转矩的反作用力,实施转矩的作用效果更好,尖牙牙根腭向控根移动的力度更大。T形曲3的圈曲的内径1.5~1.8mm,T形曲3位于第一磨牙8和第二前磨牙7的牙位,其水平曲300的顶端尽量平齐第一磨牙8和第二前磨牙7合面,或者略高合面0.5mm~1.0mm,其高度不要被对合牙咬到为合适。一股情况可以划为3等份,第二圈曲302与水平曲300占2等份,入槽的弧形弓丝1与垂直曲301占1等份。按照这样的比例分配弯制出来的带圈内环T形曲,就不会有咬合的干扰。整个T形曲3的曲高,即从水平曲300的顶端至纳入托槽9槽沟的距离在3.5mm~4.0mm之间。T形曲3的对抗臂(即垂直曲301)抵住第一磨牙8和第二前磨牙7牙冠合缘倾斜就位,4.0mm相当于3.5mm的高度(合缘至槽沟距)。为加强带圈内环T形曲垂直脚的稳定性,必要时可以用0.20mm或0.25mm结扎丝采用十字交叉法捆绑在一起,这样带圈内环T形曲的对抗作用大大加强。
本实用新型通过T形曲的对抗臂作用实施反作用力,用其支撑带圈匣形曲的控根力量,从而达到良好的控根效果。
实施例二的装配方法与实施例一相同,只是实施例一只装配在单侧的尖牙位,如图5所示,矫正原理与实施例二相同。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应用时,需要患者牙槽骨有一定的骨量,问题出在骨开裂的早期或中期,对于严重的骨开裂、骨开窗需要釆用骨皮质切开术和骨增量手术,用人工骨粉来增加牙槽骨的骨量或其他生物科技手段去解决。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正畸控根曲弓,其特征在于:所述曲弓包括弧形弓丝(1),在弧形弓丝(1)的一侧设有控根匣形曲(2)和T形曲(3),或在弧形弓丝(1)的两侧均设置有控根匣形曲(2)和T形曲(3),每侧的控根匣形曲(2)和T形曲(3)之间间距1~3个牙位,且控根匣形曲(2)和T形曲(3)之间呈70~90度相交;所述控根匣形曲(2)的底线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圈曲(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畸控根曲弓,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弓丝(1)、控根匣形曲(2)、T形曲(3)和第一圈曲(4)是由一根0.016英寸或0.018英寸澳丝弯制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正畸控根曲弓,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曲(3)是由一根弓丝弯制而成,包括平行于弧形弓丝(1)的水平曲(300)和垂直于弧形弓丝(1)的垂直曲(301),在水平曲(300)的两端弯制形成第二圈曲(30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正畸控根曲弓,其特征在于:所述匣形曲(2)为垂直作用匣形曲,是由一根弓丝弯折多次形成的双层方形框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正畸控根曲弓,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根匣形曲(2)位于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或第二前磨牙的牙位,单侧设置或双侧设置;所述T形曲(3)位于对应侧的第一磨牙(8)与第二前磨牙(7)之间,或在拔出第二前磨牙时,位于对应侧第一磨牙(8)与第一前磨牙(6)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正畸控根曲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圈曲(302)的内径为1.5~1.8mm;所述T形曲(3)用于磨牙位时,其水平曲(300)的长度为5.5~6.5mm,所述T形曲(3)用于前磨牙位时,其水平曲(300)的长度为3.5~4.5m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正畸控根曲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曲(300)的顶端与磨牙或前磨牙的咬合面平齐,或者高于磨牙或前磨牙咬合面0.5mm~1.0mm。
CN202221749193.7U 2022-07-08 2022-07-08 一种正畸控根曲弓 Active CN2185289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49193.7U CN218528931U (zh) 2022-07-08 2022-07-08 一种正畸控根曲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49193.7U CN218528931U (zh) 2022-07-08 2022-07-08 一种正畸控根曲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28931U true CN218528931U (zh) 2023-02-28

Family

ID=85265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49193.7U Active CN218528931U (zh) 2022-07-08 2022-07-08 一种正畸控根曲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289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ortini et al. Dentoskeletal effects induced by rapid molar distalization with the first class appliance
CN1997326B (zh) 正牙托架和夹子
US4412819A (en) Orthodontic arch wire
US5374187A (en) Orthodontic appliance
JPH11226033A (ja) 歯科矯正装置
MXPA04009171A (es) Mensula para ortodoncia.
US20070259300A1 (en) Orthodontic brace with coordinated bracket profiles
CN106821517B (zh) 替牙期上颌牙合垫式磨牙远移器
US6364659B1 (en) Orthodontic bite opener
EP3960118A1 (en) Orthodontic systems and methods
Jacobs Teeth in cross‐bite: the role of removable appliances
CN108294837B (zh) 一种矫治开牙合畸形的矫治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218528931U (zh) 一种正畸控根曲弓
US4655707A (en) Light, continuous force orthodontic appliance and method
CN210095952U (zh) 一种猫形辅弓隐形矫治器
US20070298365A1 (en) Anchorage preparing buccal tube
Ongelina et al. Management of dento-maxillary disharmony in angle class I malocclusion with anterior crowding, midline shifting, and deep bite: a case report
US4573913A (en) Lingual orthodontic appliance system for edgewise therapy
CN219720907U (zh) 一种用于单侧唇腭裂患者术前正畸的上颌矫治器
CN109925073A (zh) 一种ⅱ类错颌带储能元件的隐形正畸矫治器
CN212661978U (zh) 一种用于矫治牙弓狭窄的扩弓辅弓
US20060019211A1 (en) Bracket having .017" x .024" arch slot, wire system and tube system
CN213076008U (zh) 一种阻生牙辅助牵引装置
CN212438906U (zh) 一种腭侧微螺钉配合可摘式腭杆的上颌磨牙远移装置
CN219184214U (zh) 一种矫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