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23690U - 岗位新风处理机组 - Google Patents

岗位新风处理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23690U
CN218523690U CN202222498668.6U CN202222498668U CN218523690U CN 218523690 U CN218523690 U CN 218523690U CN 202222498668 U CN202222498668 U CN 202222498668U CN 218523690 U CN218523690 U CN 2185236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cooling device
conveying pipeline
communicated
cold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9866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锋
张玉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Shixin Ken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Shixin Ken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Shixin Ken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Shixin Ken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9866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236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236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236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降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岗位新风处理机组。包括:输送管道、输出管道、冷却装置;输送管道,一端能够与冷气输送管道相连通,另一端与冷却装置相连通,以输送气流至冷却装置;冷却装置,用于生成低温气流;输出管道,一端与冷却装置相连通,另一端能够与冷气输送管道相连通,以输送低温气流至冷气输送管道内。现有技术中,厂家将对蒸发式冷却机系统的改装成本较高。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个能够在原冷却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装的改装方案,有效的降低了厂家对冷却系统的翻新成本。

Description

岗位新风处理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降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岗位新风处理机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人的工作环境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尤其是在工厂环境内,大量的工人在各自的岗位工作。而岗位附近的环境温度将直接影响到工人的工作状态与身心健康。为此,需要在厂区内搭建相应的送风系统以为岗位提供新鲜空气并为调控岗位附近的温度。蒸发式冷风机作为制冷设备的一种,可以搭配相应的风道来满足前述的需求。但蒸发式冷风机采用将厂房外的空气吸入再引导吸入的空气通过内部湿帘的方式对空气进行降温。这种降温方式极易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特别是近期极端高温天气频发,例如外界温度为38℃以上,蒸发式冷风机只能将温度降低至35℃左右,完全不能满足基本的降温需求。虽然可以采用加装冷冻机系统、风机盘管系统、管网系统等系统的形式在原蒸发式冷风机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装,以满足基本的降温需求。但前述的几种形式需要购买额外的设备,并需要为设备搭建额外的管道。一方面设备与管道搭建均需要支付成本。另一方面,管道搭建需要考虑厂房的整体情况,诸如天花板的载重情况与加装空间等,当不满足需求时也要支付相应的改造成本。这就导致前述的成本过于高昂,导致部分厂家难以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岗位新风处理机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岗位新风处理机组,包括:输送管道、输出管道、冷却装置;输送管道,一端能够与冷气输送管道相连通,另一端与冷却装置相连通,以输送气流至冷却装置;冷却装置,用于生成低温气流;输出管道,一端与冷却装置相连通,另一端能够与冷气输送管道相连通,以输送低温气流至冷气输送管道内。
在实际应用时,冷气输送管道的输出端与工人的工作岗位相对应。将本装置吊装在蒸发式冷气机的冷气输送管道的一侧,并将输送管道的一端与冷气输送管道相连通,另一端与冷却装置相连通,使得蒸发式冷气机输出的气流能够输入值冷却装置内。将输出管道的一端与冷却装置相连通,另一端与冷气输送管道相连通。由此,利用冷却装置对输入的气流进行降温,再将降温后的低温气流重新输入回冷气输送管道内,再由冷气输送管道将低温气流输送至相应的工位处。综上,本实用新型对蒸发式冷气机输出的气流进行二次降温,等同于对蒸发式冷气机系统进行了改装。区别于加装冷冻机系统、风机盘管系统、管网系统等系统的形式,本实用新型装设在蒸发式冷气机系统的末端,即与工作岗位相对应的区域处。充分的利用了蒸发式冷气机系统的现有管道,无需额外铺设其他管道,且冷却装置也仅需要能够对气流降温即可,对性能、功能的要求较低。因此厂家仅需支付较少的设备成本以及较少的加装成本即可在极端高温气候下满足基本的冷却需求。
进一步的,输送管道包括主管道、分支管道;主管道与冷气输送管道相连通;分支管道与主管道相连通;分支管道与冷却装置相连通。
进一步的,主管道内设置有防尘网;防尘网设置在主管道与冷气输送管道相连通的一端。
进一步的,主管道与冷气输送管道之间设置有夹角;主管道向冷气输送管道靠近地面的一端倾斜。
进一步的,分支管道的数量为三个;分支管道环绕在冷却装置的四周。
进一步的,冷却装置上设置有排气槽;排气槽与冷却装置相连通;排气槽设置在冷却装置远离输送管道的一侧;排气槽的气流输出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还包括隔离板;隔离板嵌入在冷气输送管道内;隔离板设置在输送管道与输出管道之间。
进一步的,还包括吊装基座;吊装基座包括基板、连接杆;基板设置在冷却装置靠近地面的一侧;连接杆分别设置在基板的两侧;连接杆由基板向远离冷却装置的方向延伸;连接杆上开设有通孔。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充分的利用了蒸发式冷气机系统的现有管道,从而无需加设其他管道且冷却装置采用一个能够制冷的小型设备即可。由此,有效的降低了厂家对蒸发式冷气机系统的改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加设在蒸发式冷气机系统的末端,及冷气输送管道与工位相对于的区域处,无需为气体在管道内的长距离流动支付相应的能源,有助于降低运行时的能源损耗。
本实用新型与蒸发式冷气机系统直接对接,等同于使用厂房外的空气进行制冷,可有效避免厂房内空气的外溢,从而能够满足化工行业对环保的特殊需求。
本实用新型为窗式空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销售市场。
附图说明
图1:整体结构图。
图2:输送管道结构图。
图3:吊装基座结构图。
图4:冷气输送管道局部剖视图。
图中:1、输送管道;11、主管道;12、分支管道;2、输出管道;3、冷却装置;31、排气槽;4、隔离板;5、吊装基座;51、基板;52、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岗位新风处理机组,包括:输送管道1、输出管道2、冷却装置3、吊装基座5。
冷却装置3为一个能够对输入的气流进行降温,再输出低温气流(相较于输入的气流温度为低温)的设备。作为优选的,冷却装置3采用定制的窗式空调。
输送管道1包括主管道11、分支管道12。主管道11的一端与蒸发式冷气机的冷气输送管道相连通,另一端与分支管道12相连通。具体的,主管道11内设置有防尘网,防尘网设置在主管道11与冷气输送管道相连通的一端,使得流入主管道11内的气体先经过防尘网过滤,以避免主管道11内过度积灰,影响到整体装置的性能。同时,主管道11与冷气输送管道之间设置有夹角,主管道11向冷气输送管道靠近地面的一端倾斜。由此,使得主管道11的延伸方向与冷气输送管道内的气体流动方向相适应,从而使得气体更容易沿着主管道11向分支管道12流动。分支管道12的一端与主管道11相连通,另一端与冷却装置3相连通。具体的,分支管道12的数量为三个,分支管道12环绕在冷却装置3的四周。其中一个分支管道12设置在冷却装置3靠近冷气输送管道的一侧。其余两个分支管道12呈镜像对称状态,分别设置在冷却装置3的两侧。由此,以利用分支管道12为冷却装置3提供充足的气流,以满足冷却装置3对气体流量的最大需求。
输出管道2的一端与冷却装置3相连通,另一端与冷气输送管道相连通。由此,以将冷却装置3输出的低温气流重新输入回冷气输送管道内。
吊装基座5包括基板51、连接杆52。基板51设置在冷却装置3靠近地面的一侧。连接杆52分别设置在基板51的两侧。连接杆52由基板51向远离冷却装置3的方向延伸。连接杆52的两端开设有通孔,以便于在连接杆52上加装吊装用的钢缆。由此,以利用吊装基座5将本装置吊装在冷气输送管道的一侧。
在实际状态下,冷气输送管道与蒸发式冷气机及其他设备共同组成一个以蒸发式冷气机为基础的冷却系统。冷气输送管道的输出端与员工工位相对应。由此,以为特定位置提供冷气,以降低员工周边的环境温度。
将本装置置于冷气输送管道的一侧,并将本装置提升至指定高度。在连接杆52两端的通孔上加装钢缆,以将本装置吊装在天花板上。将输送管道1与冷气输送管道相连通。将输出管道2与冷气输送管道相连通。当冷气输送管道内有气体流动时,气体将流入主管道11内。在主管道11的引导下,气体将沿着主管道11流动直至流入分支管道12内,最终通过分支管道12注入冷却装置3内。冷却装置3对输入的气流进行降温后,通过输出管道2输出低温气流至冷气输送管道内。由此,以对冷气输送管道内的气流进行二次降温。综上,在面对极端高温气候,蒸发式冷气机基本失效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蒸发式冷气机输出的气流进行二次降温的形式满足员工基本的冷却需求。同时,本实用新型等同于在现有的以蒸发式冷气机为基础的冷却系统上进行改装。相较于加装加装冷冻机系统、风机盘管系统、管网系统等系统的形式,本实用新型加设在蒸发式冷气机系统的末端(即冷气输送管道与工位相对应的区域)。充分的利用了蒸发式冷气机系统的现有管道,无需加装其他管道且冷却装置3仅为一个诸如窗式空调的小型设备即可。由此,有效的降低了厂家对蒸发式冷气机系统的改造成本。同时,因加设在蒸发式冷气机系统的末端,本实用新型无需为支持气流在管道内的长距离流动支付额外的能源,有效的降低了在实际运行时的能源损耗。其次,因蒸发式冷气机系统在运行时,采用的是厂房外的空气而非厂房内部空气,而本实用新型与冷气输送管道直接对接,等同于采用了厂房外的空气。由此,在铅酸电池等化工行业中,厂房内部的空气可能混合有铅粉等污染物,本实用新型在运行时不会造成厂房内部空气与外部空气发生交换,导致厂房内部空气外溢。因此,本实用新型也能够满足化工行业对环保的特殊需求。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为窗式空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销售市场。
具体的,冷却装置3上还设置有排气槽31。排气槽31与冷却装置3相连通,排气槽31设置在冷却装置3远离输送管道1的一侧,排气槽31的气流输出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由此,以将冷却装置3工作时,自身产生的热气向远离重力的方向输出,以避免冷却装置3自身产生的热气影响到冷却效果。
其中,还包括隔离板4。隔离板4嵌入在冷气输送管道内,隔离板4设置在输送管道1与输出管道2之间。利用隔离板4的隔断作用,冷气输送管道内全部的气流将先进入输送管道1,经过冷却装置3冷却后再统一由冷气输送管道输出。由此,通过隔离板4,可有效放置冷却装置3冷却后的气流与冷气输送管道内未冷却的气流混合,影响到最终的降温效果。作为优选的,可在冷气输送管道上开设插接槽,插接槽处设置有用于密封的橡胶条,隔离板4能够由插接槽插入冷气输送管道内。当蒸发式冷气机能够正常行使降温功能时,可将隔离板4从冷气输送管道中抽离。当蒸发式冷气机不能正常行使降温功能时,可将隔离板4对准插接槽,推动隔离板4,促使橡胶条发生形变,继续推动隔离板4直至隔离板4完全进入冷气输送管道内。由此,以使得厂家能够自主选择冷却装置3是否运行,以在蒸发式冷气机能够正常运行时关闭冷却装置3,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电能损耗。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更适用于蒸发式冷气机系统,但并不意味着仅适用于蒸发式冷气机系统,针对其他系统的类似情况,本实用新型同样适用。
本实用新型与其他系统的搭配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8)

1.岗位新风处理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管道(1)、输出管道(2)、冷却装置(3);
所述输送管道(1),一端能够与冷气输送管道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却装置(3)相连通,以输送气流至所述冷却装置(3);
所述冷却装置(3),用于生成低温气流;
所述输出管道(2),一端与所述冷却装置(3)相连通,另一端能够与所述冷气输送管道相连通,以输送所述低温气流至所述冷气输送管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岗位新风处理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道(1)包括主管道(11)、分支管道(12);
所述主管道(11)与所述冷气输送管道相连通;
所述分支管道(12)与所述主管道(11)相连通;
所述分支管道(12)与所述冷却装置(3)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岗位新风处理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11)内设置有防尘网;
所述防尘网设置在所述主管道(11)与所述冷气输送管道相连通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岗位新风处理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11)与所述冷气输送管道之间设置有夹角;
所述主管道(11)向所述冷气输送管道靠近地面的一端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岗位新风处理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管道(12)的数量为三个;
所述分支管道(12)环绕在所述冷却装置(3)的四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岗位新风处理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3)上设置有排气槽(31);
所述排气槽(31)与所述冷却装置(3)相连通;
所述排气槽(31)设置在所述冷却装置(3)远离所述输送管道(1)的一侧;
所述排气槽(31)的气流输出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岗位新风处理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离板(4);
所述隔离板(4)嵌入在所述冷气输送管道内;
所述隔离板(4)设置在所述输送管道(1)与所述输出管道(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岗位新风处理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吊装基座(5);
所述吊装基座(5)包括基板(51)、连接杆(52);
所述基板(51)设置在所述冷却装置(3)靠近地面的一侧;
所述连接杆(52)分别设置在所述基板(51)的两侧;
所述连接杆(52)由所述基板(51)向远离所述冷却装置(3)的方向延伸;
所述连接杆(52)上开设有通孔。
CN202222498668.6U 2022-09-21 2022-09-21 岗位新风处理机组 Active CN2185236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98668.6U CN218523690U (zh) 2022-09-21 2022-09-21 岗位新风处理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98668.6U CN218523690U (zh) 2022-09-21 2022-09-21 岗位新风处理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23690U true CN218523690U (zh) 2023-02-24

Family

ID=85245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98668.6U Active CN218523690U (zh) 2022-09-21 2022-09-21 岗位新风处理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236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30213071A1 (en) Integrate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indoor air unit for same, outdoor air unit for same, and stacked member
CN111884092B (zh) 一种用于电力设备的散热装置
CN218523690U (zh) 岗位新风处理机组
CN203454307U (zh) 分布式中央空调智能机房系统
CN204880454U (zh) 可同时应用于两种不同工况的中央空调系统
CN208653007U (zh) 制冷设备
CN112556041A (zh) 一种简易式室内空气降温装置
CN109579140B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组、空调器及其制冷控制方法
JP2020183856A (ja) 機械学習装置、空調システム及び機械学習方法
CN204047015U (zh) 一种模块化数据中心的模块单元及模块化数据中心
WO2023092936A1 (zh) 空调器
CN212841979U (zh) 用于建筑的节能暖通系统和具有该节能暖通系统的建筑
KR101844581B1 (ko) 열원 일체형 시스템 공기조화장치
CN115560407A (zh) 一种将机房布置在地铁车站中部的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
CN207422552U (zh) 全热交换新风系统
US20180100669A1 (en) Exterior rigging points for hvac units
CN106907236B (zh) 一种通信机房用柴油发电机组及空调一体化机组
CN205669848U (zh) 一种空调器
CN101922249B (zh) 一种具有埋地式通风系统的通信机房
CN218763662U (zh) 一种侧送侧回式风机盘管
CN219995078U (zh) 一种燃气站用可自动控制流量设备
CN109798609A (zh) 一种易于安装的室内降温装置
CN219955437U (zh) 一种用于集中供热供冷设备
KR101295746B1 (ko) 지하터널 온도유지 방법
KR101202291B1 (ko) 대공간용 히트펌프 공조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