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15667U - 尘杯和除螨仪 - Google Patents

尘杯和除螨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15667U
CN218515667U CN202220540916.6U CN202220540916U CN218515667U CN 218515667 U CN218515667 U CN 218515667U CN 202220540916 U CN202220540916 U CN 202220540916U CN 218515667 U CN218515667 U CN 2185156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p
filter
hanging
groove
filter cart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4091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炜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Delm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Delm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Delm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Delm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4091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156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156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156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尘杯和除螨仪,尘杯包括:杯体,所述杯体设置有旋风室和集尘室,所述旋风室和所述集尘室相连通;杯盖,所述杯盖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杯体的顶部,以用于开合所述旋风室和所述集尘室;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置于所述旋风室内且顶部与所述杯盖相连接,以随所述杯盖脱离所述旋风室。由此,通过将过滤器与杯盖相连接,在用户将杯盖从杯体上拆卸下来时,可以使过滤器跟随杯盖脱离旋风室,这样不仅可以方便过滤器从杯体内的取出,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还可以简化过滤器的结构。

Description

尘杯和除螨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螨仪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尘杯和除螨仪。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除螨仪以其可以有效杀灭依附在生活用品中的螨虫的功效等到人们的认可,正在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除螨仪中设置有尘杯来集尘,尘杯中设置有过滤器用来过滤进入尘杯的风中的异物。
在现有技术中,在用户需要将过滤器从尘杯中拆卸下来时,用户需要先将顶盖从杯体上拆卸下来后,再将过滤器单独拆卸下来,操作较繁琐,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尘杯,该尘杯使用方便,用户体验较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除螨仪。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杯,包括:杯体,所述杯体设置有旋风室和集尘室,所述旋风室和所述集尘室相连通;杯盖,所述杯盖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杯体的顶部,以用于开合所述旋风室和所述集尘室;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置于所述旋风室内且顶部与所述杯盖相连接,以随所述杯盖脱离所述旋风室。由此,通过将旋风导流件的顶部和过滤器的底部相连接,从而可以在将杯盖从杯体顶部拆卸下来时,使旋风导流件跟随杯盖和过滤器脱离旋风室,这样可以方便旋风导流件的拆卸,从而可以方便用户对旋风导流件和杯体内部的清理,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由此,通过将过滤器与杯盖相连接,在用户将杯盖从杯体上拆卸下来时,可以使过滤器跟随杯盖脱离旋风室,这样不仅可以方便过滤器从杯体内的取出,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还可以简化过滤器的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过滤器包括:滤筒和滤芯,所述滤芯设置于所述滤筒内,所述滤筒的顶部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杯盖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滤筒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挂设部,杯盖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挂设部,所述第一挂设部和所述第二挂设部中的一个为挂设槽且另一个为挂设块,所述挂设块配合在所述挂设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杯盖设置有向下凸出的凸环,所述挂设块设置于所述凸环的外周面上,所述挂设槽设置于所述滤筒顶部的内周面上,所述滤筒的顶部套设在所述凸环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挂设槽包括: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所述第二槽段连接于所述第一槽段的周向一侧,所述第一槽段的顶部开口设置,所述第二槽段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挂设块的宽度且小于所述第一槽段的宽度,以使所述挂设块挂设在所述第二槽段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滤筒在所述第一挂设部上设置有第一锁止部,所述杯盖在所述第二挂设部上设置有第二锁止部,所述第一锁止部和所述第二锁止部中的一个为锁止凸起且另一个为锁止槽,所述锁止凸起配合在所述锁止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挂设部为至少两个且在所述滤筒的顶部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挂设部为至少两个且在所述杯盖的底部周向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挂设部和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挂设部一一对应地挂设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杯盖的底部设置有弧形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配合在所述滤筒的顶部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滤筒的顶部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导向部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限位部,在所述第一限位部运动至对应所述导向部端部的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限位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除螨仪,包括:以上所述的尘杯。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螨仪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螨仪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滤器和旋风导流件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杯体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杯盖和过滤器的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滤器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螨仪的局部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杯的爆炸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密封圈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杯盖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0、除螨仪;100、尘杯;200、机体;201、把手;202、安装座;2021、第一安装平面;2022、第一安装定位部;
10、杯体;11、旋风室;111、第一台阶部;12、集尘室;
20、杯盖;21、第二挂设部;22、凸环;23、第二锁止部;24、导向部;241、第二限位部;25、安装槽;26、第二固定部;27、穿孔;28、第二安装平面;29、第二安装定位部;
30、过滤器;31、滤芯;32、滤筒;321、第一配合部;322、第一定位部;323、第一挂设部;3231、第一槽段;3232、第二槽段;324、第一锁止部;325、第一限位部;326、导向面;
40、旋风导流件;41、第二配合部;42、第二定位部;43、管体;44、导流部;45、第二台阶部;
50、密封圈;51、上密封部;52、下密封部;53、连接部;54、第一固定部;55、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杯100,该尘杯100可以应用于除螨仪1000中。
结合图1和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杯100可以主要包括:杯体10、杯盖20、过滤器30和旋风导流件40,其中,杯体10设置有旋风室11和集尘室12,旋风室11和集尘室12相连通,杯盖20可开合地设置于杯体10的顶部,以用于开合旋风室11和集尘室12。具体地,在用户使用除螨仪1000时,电机会使除螨仪1000周围的风加速流入旋风室11,流入旋风室11的风吸附需要除螨的生活用户上的异物,例如螨虫、灰尘和头发等,进入旋风室11中,并且将异物排向集尘室12,并且在集尘室12中储存下来,在集尘室12中的异物积攒到一定量时,用户可以通过打开杯盖20,将集尘室12中的异物全部倒出,从而实现对集尘室12的清理,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除螨仪1000消除生活用品上的异物的可靠性,而且还可以方便用户对集尘室12的清理,从而可以提升用户对除螨仪1000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过滤器30设置于旋风室11内,并且顶部与杯盖20相连接,以随杯盖20脱离旋风室11。可以理解地,旋风室11中的风无法将其中的所有异物都排向集尘室12,依然会有少量异物被风所吸附着,继续向出风口流动,为了保证出风口的风的纯净,需要在旋风室11中设置过滤器30,过滤器30可以吸附风中残留的异物,从而可以使尘杯100的出风纯净,进而可以提升除螨仪1000的性能。另外,将过滤器30的顶部与杯盖20相连接,在用户将杯盖20从杯体10上拆卸下来时,可以使过滤器30跟随杯盖20从杯体10内拆卸下来,这样可以简化用户对过滤器30的拆卸步骤,以及可以方便用户对过滤器30的清理,可以方便用户对除螨仪1000的使用。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旋风导流件40设置于旋风室11内,并且位于过滤器30的下方,旋风导流件40的顶部与过滤器30的底部相连接,以随杯盖20和过滤器30脱离旋风室11。具体地,将旋风导流件40设置在旋风室11内,在风进入旋风室11后便会收到旋风导流件40的导向作用,从而使风中的异物被甩向集尘杯100中,这样不仅可以提升风中的异物排向集尘室12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还可以降低风流动产生的噪音,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除螨仪1000的性能,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旋风导流件40成螺旋状,如果不将旋风导流件40从尘杯100中拿出,而是直接伸入尘杯100内对旋风导流件40进行清理,不仅尘杯100内部被旋风导流件40遮盖,无法被清理,而且螺旋状的旋风导流件40上也将存在多处死角无法被有效清理,因此,通过将旋风导流件40的顶部与过滤器30的底部相连接,由于过滤器30与杯盖20相连接,如此,用户在对杯盖20进行拆卸的过程中,便可以使旋风导流件40也被从尘杯100中拆卸出来,这样不仅可以简化用户对旋风导流件40的拆卸步骤,而且还可以方便用户对旋风导流件40和尘杯100内部的清理,从而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过滤器30的底部与旋风导流件40的顶部焊接连接,如此设置,不仅可以保证过滤器30和旋风导流件40连接固定的牢固性和可靠性,而且焊接较简单直接,可以方便尘杯100的生产加工。
结合图6所示,过滤器30可以主要包括:滤筒32和滤芯31,滤芯31设置于滤筒32内,滤筒32的顶部与杯盖20相连接,滤筒32的底部与旋风导流件40相连接。具体地,将滤芯31设置在滤筒32内,滤筒32上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滤孔,风可以通过滤孔进入滤芯31,滤芯31可以吸附风中残留的异物,将滤筒32的顶部与杯盖20相连,并且将滤筒32的底部与旋风导流件40相连,这样可以在保证过滤器30和旋风导流件40之间连接稳定性的前提下,减少过滤器30和旋风导流件40之间焊接的面积,从而可以进一步地降低焊接的难度,以及降低焊接的成本。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滤孔与滤筒32的底部间隔设置,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滤筒32的底部和过滤器30焊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结合图3所示,滤筒3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配合部321,旋风导流件40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配合部41,第一配合部321和第二配合部41中的一个为环形的配合槽,并且另一个为环形的配合凸起,配合凸起配合在配合槽内。具体地,将环形的配合凸起配合在配合槽内,这样可以使滤筒32和旋风导流件40在进行焊接的过程中,两者的相对位置保持稳定,从而可以提升滤筒32和旋风导流件40焊接的顺畅性和稳定性,可以提升良品率,并且可以保证焊接的牢固性。
结合图3所示,滤筒32的底部外周缘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322,旋风导流件40的顶部外周缘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42,第一定位部322和第二定位部42中的一个为定位槽,并且另个为定位凸起,定位凸起配合在定位槽内。具体地,由于旋风导流件40在尘杯100中的设置需要与尘杯100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相对应,又由于旋风导流件40与过滤器30相连接,过滤器30又与杯盖20相连接,并且由于杯盖20在盖设于尘杯100顶部后的位置固定,无法调节,旋风导流件40在跟随杯盖20安装至尘杯100中后的位置也无法调节,因此,需要在旋风导流件40和过滤器30进行焊接时,就使旋风导流件40处于正确的位置,才能使杯盖20盖设于杯体10顶部后,旋风导流件40自动地处于正确的位置,与杯体10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相对应。
因此,通过将定位凸起伸入定位槽中,便可以实现第一定位部322和第二定位部42的定位配合,这样不仅可以使旋风导流件40快速直接地相对过滤器30处于正确的位置,而且还可以使第一定位部322和第二定位部42的定位配合更加简单方便,可以方便除螨仪1000的生产制造。
结合图3所示,旋风导流件40可以主要包括:管体43和导流部44,导流部44以螺旋的形式设置于管体43的外周上,管体43的顶部与滤筒32的底部相连接。具体地,通过将导流部44以螺旋的形式设置于管体43的外周,在将旋风导流部44设置于杯体10中后,可以使管体43、导流部44和杯体10的内壁共同限定出稳定可靠的导流风道,从而可以保证旋风导流部44对风导向的稳定性和顺畅性。
进一步地,将管体43的顶部与滤筒32的底部相连接,不仅可以保证旋风导流件40整体与滤筒32连接固定的稳定性,而且两者的连接不会对旋风导流件40的导流造成影响,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旋风导流件40的结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过滤器30可以包括:滤筒32和滤芯31,滤芯31设置于滤筒32内,滤筒32的顶部与杯盖20相连接,滤筒32和旋风导流件40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具体地,将滤芯31设置在滤筒32内,并且在滤筒32上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滤孔,风可以通过滤孔进入滤芯31,滤芯31可以吸附风中残留的异物,将滤筒32的顶部与杯盖20相连,并且将滤筒32的底部与旋风导流件40一体成型设置,这样可以在保证过滤器30和旋风导流件40之间连接稳定,使旋风导流件40跟随杯盖20从杯体10顶部的拆卸而从杯体10中取出,可以在简化旋风导流件40的拆卸步骤的前提下,进一步地提升旋风导流部44和滤筒32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以及可以进一步地方便除螨仪1000的生产制造。
结合图3和图4所示,旋风室11的内周面设置有第一台阶部111,旋风导流件40的外边缘处设置有第二台阶部45,第二台阶部45搭接在第一台阶部111上,以与旋风室11密封配合。具体地,在旋风导流件40设置于旋风室11中后,可以通过旋风导流件40外边缘的第二台阶部45搭接在旋风室11内周面的第一台阶部111上,保证旋风导流件40从旋风室11中的取出直接顺畅的前提下,使旋风导流件40的外边缘和旋风室11的内壁之间的密封更加严密,从而可以防止旋风导流件40的外边缘和旋风室11的内壁之间漏风,进而可以保证除螨仪1000的可靠性。
结合图6所示,过滤器30可以主要包括:滤筒32和滤芯31,滤芯31设置于滤筒32内,滤筒32的顶部可拆卸地设置于杯盖20上。具体地,将滤芯31设置于滤筒32内,并且在滤筒32上开设多个间隔设置的滤孔,风可以通过滤孔进入滤芯31,滤芯31可以吸附风中残留的异物,从而保证从出风口流出的风的纯净,滤筒32的顶部可拆卸地设置于杯盖20上,在将杯盖20从杯体10上拆卸下来,并且过滤器30跟随杯盖20从杯体10中取出后,可以将滤筒32从顶盖上拆卸下来,从而将滤筒32中的滤芯31更换,这样可以进一步地优化尘杯100的结构设计,可以提升用户对除螨仪1000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5和图6所示,滤筒3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挂设部323,杯盖20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挂设部21,第一挂设部323和第二挂设部21中的一个为挂设槽,并且另一个为挂设块,挂设块配合在挂设槽内。具体地,将挂设块伸入挂设槽中,便可以使挂设块配合在挂设槽中,从而可以实现第一挂设部323和第二挂设部21的挂设配合,这样不仅可以使第一挂设部323和第二挂设部21的挂设配合更加直接简单,可以方便滤筒32和杯盖20的初步连接,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定位的作用,即可以在第一挂设部323和第二挂设部21在挂设配合后,使滤筒32和杯盖20处于相对正确的位置,以便于后续进一步地连接固定。
结合图5和图6所示,杯盖20设置有向下凸出的凸环22,挂设块设置于凸环22的外周面上,挂设槽设置于滤筒32顶部的内周面上,滤筒32的顶部套设在凸环22上。具体地,将滤筒32的顶部套设在凸环22上,可以使凸环22限定滤筒32径向上的移动,在将滤筒32的顶部套设于凸环22上的同时,可以使滤筒32内周的挂设槽与凸环22外周的挂设块挂设配合,从而使挂设槽和挂设块的挂设配合限制滤筒32和凸环22周向的转动和轴向的移动,进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滤筒32和杯盖20连接配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结合图5和图6所示,挂设槽可以主要包括:第一槽段3231和第二槽段3232,第二槽段3232连接于第一槽段3231的周向一侧,第一槽段3231的顶部开口设置,第二槽段3232的宽度大于等于挂设块的宽度,并且小于第一槽段3231的宽度,以使挂设块挂设在第二槽段3232内。具体地,由于第一槽段3231顶部开口,并且宽度较大,可以先使挂设块从第一槽段3231的顶部开口的位置伸入第一槽段3231中,可以方便挂设块的进入,从而可以降低组装生产的难度,又因为第二槽段3232处于第一槽段3231周向的一侧,并且第二槽段3232的宽度大于等于挂设块的宽度,可以通过转动滤筒32,使挂设块进入第二槽段3232中,并且与第二槽段3232进行稳定可靠地挂设配合,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挂设块和挂设槽挂设配合的牢固性和稳定性,而且还可以使挂设块和挂设槽的挂设配合更加简单顺畅,可以方便尘杯100的组装生产,可以降低生产制造的难度。
进一步地,第一槽段3231的开口处设置有导向面326,在将挂设块伸入第一槽段3231的过程中,导向面326可以对挂设块起到导向的作用,从而可以使挂设块进入第一槽段3231更加快速顺畅,可以防止挂设块在进入第一槽段3231的过程中发生卡顿,这样可以提升尘杯100的生产效率。
结合图5和图6所示,滤筒32在第一挂设部323上设置有第一锁止部324,杯盖20在第二挂设部21上设置有第二锁止部23,第一锁止部324和第二锁止部23中的一个为锁止凸起,并且另一个为锁止槽,锁止凸起配合在锁止槽内。具体地,在将滤筒32转动,使挂设块从第一槽段3231进入第二槽段3232后,第二槽段3232仅仅只能限制挂设块从第一槽段3231向第二槽段3232方向的转动,挂设块从第二槽段3232向第一槽段3231方向的转动则无法得到有效限制,因此,可以在第一挂设部323上设置第一锁止部324,在第二挂设部21上设置第二锁止部23,其中,第一锁止部324可以设置在第一挂设部323的第二槽段3232上,在将挂设块配合在第二槽段3232中后,第一锁止部324和第二锁止部23的锁止配合,可以限定挂设块周向的转动,从而可以使滤筒32和杯盖20的连接固定更加稳定牢固,可以防止滤筒32相对杯盖20发生转动,从而导致尘杯100的故障,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尘杯100的结构可靠性。
进一步地,通过将第一锁止部324和第二锁止部23中的一个设置成锁止凸起,另一个设置成锁止槽,在挂设块伸入第二槽段3232中后,可以使锁止凸起直接伸入锁止槽中,并且与锁止槽锁止配合,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第一锁止部324和第二锁止部23锁止配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还可以降低第一锁止部324和第二锁止部23锁止配合难度。
结合图5和图6所示,第一挂设部323为至少两个,并且在滤筒32的顶部周向间隔分布,第二挂设部21为至少两个,并且在杯盖20的底部周向间隔设置,至少两个第一挂设部323和至少两个第二挂设部21一一对应地挂设配合。具体地,将第一挂设部323和第二挂设部21分别设置成两个,并且分别在滤筒32的顶部和杯盖20的底部周向间隔设置,在将至少两个第一挂设部323和至少两个第二挂设部21一一对应挂设配合后,可以使滤筒32在杯盖20上的设置受力更加均匀,从而可以提升滤筒32在杯盖20上安装设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结合图5和图6所示,杯盖20的底部设置有弧形的导向部24,导向部24配合在滤筒32的顶部外侧。具体地,将弧形的导向部24设置在杯盖20的底部,并且使导向部24配合在滤筒32的顶部外侧,如此设置,凸环22和导向部24可以分别在滤筒32的内侧和外侧对滤筒32进行导向,从而可以限定出滤筒32唯一的转动路径,这样可以使滤筒32在杯盖20上的安装或者拆卸更加稳定可靠,可以降低滤筒32安装或者拆卸的难度。
结合图5和图6所示,滤筒32的顶部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325,导向部24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限位部241,在第一限位部325运动至对应导向部24端部的位置时,第一限位部325和第二限位部241限位配合。具体地,在滤筒32相对杯盖20进行转动,以实现安装固定时,由于用户无法直观地观察到第一挂设件和第二挂设件挂设配合的情况,以及第一锁止部324和第二锁止部23锁止配合的情况,因此,可以通过在滤筒32的顶部的外周面上设置第一限位部325,在导向部24的端部上设置第二限位部241,在滤筒32相对导向部24转动至第一限位部325和第二限位部241限位配合时,滤筒32无法相对导向部24继续转动,此时第一挂设部323和第二挂设部21挂设配合到位,第一锁止部324和第二锁止部23锁止到位,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方便滤筒32在杯盖20上可拆卸的安装固定。另外,第一限位部325和第二限位部241的限位配合也可以分担第一锁止部324和第二锁止部23锁止配合所承担的周向上的外力,从而可以提升滤筒32和杯盖20连接处所能承受的最大外力,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滤筒32和杯盖20连接处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结合图8和图9所示,杯盖20的外周上设置有密封圈50,密封圈50为弹性密封圈50,在杯盖20扣合在杯体10的顶部时,密封圈50处于弹性压缩状态,并且压合在杯体10的顶部内周面上,以保持杯盖20和杯体10之间的密封。具体地,在将杯盖20盖设在杯体10的顶部时,杯体10的内周壁将挤压密封圈50,使密封圈50弹性变形,处于弹性压缩状态,此时密封圈50的弹性力将反作用于杯体10的内周壁,从而可以使密封圈50与杯体10内周壁之间的摩擦力较大,这样不仅可以使杯盖20在杯体10顶部的安装设置更加稳定牢固,而且还可以使密封圈50将杯体10顶部紧密的密封,可以防止杯体10顶部漏风,从而可以提升尘杯100的可靠性。
另外,在将杯盖20从杯体10上拆卸下来时,直接用力掰动杯盖20即可,杯盖20上无需设置控制杯盖20从杯体10上脱离的开关,如此设置,杯盖20的尺寸,例如厚度,无特别要求,杯盖20只需将杯体10顶部盖住即可,这样在保证尘杯100容积不变,以及结构稳定的前提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尘杯100的体积,从而可以方便尘杯100的安装与应用。
结合图8-图10所示,杯盖20的外周上设置有安装槽25,密封圈50设置于安装槽25内。具体地,将密封圈50设置于杯盖20外周的安装槽25中,在杯体10的内周壁挤压密封圈50,并且使密封圈50弹性压缩变形时,安装槽25可以为密封圈50起到限位作用,可以防止密封圈50的弹性压缩变形过大,导致密封圈50扭曲,密封圈50的受力不均,造成杯盖20的某处翘起,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杯盖20在杯体10顶部安装设置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结合图9所示,密封圈50可以主要包括:上密封部51、连接部53和下密封部52,连接部53连接于上密封部51和下密封部52之间,上密封部51贴合在安装槽25的上边沿,下密封部52贴合在安装槽25的下边沿,上密封部51和下密封部52压合在杯体10的顶部内周面上。具体地,将上密封部51和下密封部52分别连接在连接部53的上方和下方,将连接部53设置于安装槽25,便可以使密封圈50整体均安装设置于安装槽25中,将上密封部51和下密封部52分别贴合在安装槽25的上边沿和下边沿,如此设置,在杯体10的内壁挤压上密封部51和下密封部52,上密封部51和下密封部52发生弹性压缩形变时,可以使安装槽25的上边沿和下边沿分别对上密封部51和下密封部52起到限位保持的作用,可以防止上密封部51和下密封部52形变过度,这样可以保证密封圈50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上密封部51和下密封部52,并且使上密封部51和下密封部52分别与杯体10的内周壁弹性密封,双重密封可以使杯体10和密封圈50的密封作用更佳,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杯盖20对杯体10顶部的密封性能,防止尘杯100漏气,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密封圈50的可靠性。
结合图8和图9所示,密封圈50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部54,杯盖20上设置有第二固定部26,第一固定部54固定在第二固定部26内。具体地,将第一固定部54固定在第二固定部26内,可以使密封圈50稳定牢固地安装设置于杯盖20上,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密封圈50对杯体10顶部的密封作用,而且还可以提升密封圈50和杯盖20的整体性,防止密封圈50和杯盖20发生脱离,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尘杯100的结构可靠性。
结合图8和图9所示,第一固定部54为一体成型在密封圈50内周面上的固定块,固定块和密封圈50之间设置有连接柱55,第二固定部26为设置于杯盖20内周面上的固定槽,杯盖20在安装槽25的底部设置有穿孔27,连接柱55穿设穿孔27,固定块固定在固定槽内。具体地,在密封圈50设置于杯盖20的过程中,可以使连接柱55的一端与密封圈50相连接,另一端穿设穿孔27后与固定块相连接,并且使固定块固定于杯盖20内周面的固定槽中,从而可以将密封圈50稳定可靠地设置于杯盖20上,这样可以不仅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密封圈50在杯盖20上安装设置的稳定性,而且还可以使密封圈50在杯盖20上的安装简单直接,并且不会增加杯盖20的体积,可以优化杯盖20的结构设计。
结合图8和图9所示,固定块为至少两个,固定槽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固定块和至少两个固定槽在杯盖20的周向上间隔分布。具体地,将至少两个固定块和至少两个固定槽在杯盖20的周向上间隔分布,并且使至少两个固定块和至少两个固定槽一一对应设置,这样不仅可以增大杯盖20和密封圈50的连接的最大受力,而且还可以使杯盖20和密封圈50的连接在周向上的受力更加均匀,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杯盖20和密封圈50连接固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结合图8和图9所示,至少两个固定块关于杯盖20的竖向中轴线对称设置,至少两个固定槽关于杯盖20的竖向中轴线对称设置。具体地,在将至少两个固定块关于杯盖20的竖向中轴线对称设置,并且使至少两个固定槽关于杯盖20的竖向中轴线对称设置,可以使密封圈50和杯盖20的连接受力更加均匀,这样可以使密封圈50在被杯体10的周向内壁挤压后,密封圈50周向上的弹性压缩形变更加均匀一致,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杯盖20在杯体10顶部盖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结合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螨仪1000可以主要包括上述尘杯100和机体200,将上述尘杯100设置于机体200中,可以在保证除螨仪1000的功能稳定的前提下,使用户对除螨仪1000的使用更加方便,从而可以提升用户对除螨仪1000的使用体验,可以促进除螨仪1000的应用与推广。
结合图7和图8所示,机体200上设置有把手201,把手201的前端设置有倾斜的安装座202,安装座202的底面设置有第一安装平面2021,杯盖20的顶面设置有第二安装平面28,第二安装平面28贴合在第一安装平面2021上。具体地,通过在把手201的前端设置倾斜的安装座202,并且在安装座202的地面设置第一安装平面2021,将杯盖20的顶面设置成第二安装平面28,通过第一安装平面2021和第二安装平面28的贴设配合,可以将尘杯100安装固定在把手201前端的安装座202上,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尘杯100和安装座202连接配合的稳定性和牢固性,而且还可以使尘杯100在安装座202上的设置更加简单方便,可以优化除螨仪1000的结构设计。
结合图7和图8所示,安装座202的底面设置有第一定位部322,杯盖20的顶面设置有第二定位部42,第一定位部322和第二定位部42中的一个为沿安装方向延伸并开口的定位槽,并且另一个为沿安装方向延伸的定位凸起,定位凸起配合在定位槽内。具体地,通过在安装座202的底面设置第一定位部322,并且在杯盖20的顶面设置第二定位部42,在将杯盖20设置于安装座202上时,可以通过第一定位部322和第二定位部42的定位作用,使杯盖20相对安装座202处于正确的位置,从而不仅可以提升杯盖20在安装座202上安装设置速度,而且还可以提升杯盖20上安装座202上安装设置的准确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尘杯(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杯体(10),所述杯体(10)设置有旋风室(11)和集尘室(12),所述旋风室(11)和所述集尘室(12)相连通;
杯盖(20),所述杯盖(20)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杯体(10)的顶部,以用于开合所述旋风室(11)和所述集尘室(12);
过滤器(30),所述过滤器(30)设置于所述旋风室(11)内且顶部与所述杯盖(20)相连接,以随所述杯盖(20)脱离所述旋风室(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30)包括:滤筒(32)和滤芯(31),所述滤芯(31)设置于所述滤筒(32)内,所述滤筒(32)的顶部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杯盖(2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3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挂设部(323),杯盖(20)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挂设部(21),所述第一挂设部(323)和所述第二挂设部(21)中的一个为挂设槽且另一个为挂设块,所述挂设块配合在所述挂设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尘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20)设置有向下凸出的凸环(22),所述挂设块设置于所述凸环(22)的外周面上,所述挂设槽设置于所述滤筒(32)顶部的内周面上,所述滤筒(32)的顶部套设在所述凸环(2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尘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设槽包括:第一槽段(3231)和第二槽段(3232),所述第二槽段(3232)连接于所述第一槽段(3231)的周向一侧,所述第一槽段(3231)的顶部开口设置,所述第二槽段(3232)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挂设块的宽度且小于所述第一槽段(3231)的宽度,以使所述挂设块挂设在所述第二槽段(3232)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尘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32)在所述第一挂设部(323)上设置有第一锁止部(324),所述杯盖(20)在所述第二挂设部(21)上设置有第二锁止部(23),所述第一锁止部(324)和所述第二锁止部(23)中的一个为锁止凸起且另一个为锁止槽,所述锁止凸起配合在所述锁止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尘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设部(323)为至少两个且在所述滤筒(32)的顶部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挂设部(21)为至少两个且在所述杯盖(20)的底部周向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挂设部(323)和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挂设部(21)一一对应地挂设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20)的底部设置有弧形的导向部(24),所述导向部(24)配合在所述滤筒(32)的顶部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尘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32)的顶部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325),所述导向部(24)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限位部(241),在所述第一限位部(325)运动至对应所述导向部(24)端部的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部(325)和所述第二限位部(241)限位配合。
10.一种除螨仪(1000),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尘杯(100)。
CN202220540916.6U 2022-03-11 2022-03-11 尘杯和除螨仪 Active CN2185156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40916.6U CN218515667U (zh) 2022-03-11 2022-03-11 尘杯和除螨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40916.6U CN218515667U (zh) 2022-03-11 2022-03-11 尘杯和除螨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15667U true CN218515667U (zh) 2023-02-24

Family

ID=85236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40916.6U Active CN218515667U (zh) 2022-03-11 2022-03-11 尘杯和除螨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156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37208B2 (en) Air filter with improved performance or positioning
CN112568834B (zh) 清洁装置的污水箱及具有其的清洁装置
US6440191B1 (en) Vacuum cleaner filter assembly
CN217161958U (zh) 尘杯和除螨仪
CN107157399B (zh) 吸尘器
CN106361223A (zh) 一种吸尘器
CN218515667U (zh) 尘杯和除螨仪
CN218515666U (zh) 尘杯和除螨仪
CN205346904U (zh) 自动冲洗型滤芯
CN219440416U (zh) 过滤装置及负压吸引泵组件
KR20050119738A (ko) 진공청소기의 집진어셈블리
CN213159794U (zh) 一种新型空气过滤器
CN205359363U (zh) 一种吸尘器用集尘盒及吸尘器
CN210114399U (zh) 一种旋风集尘结构
CN208845823U (zh) 一种基于角阀上的外接式过滤装置
CN201949754U (zh) 一种呼吸系统用的细菌过滤器
KR20020072465A (ko) 싸이클론 집진장치의 집진필터 장탈착 구조
CN213625888U (zh) 一种智能马桶过滤器安装结构
CN110731729A (zh) 高效空气过滤器和吸尘器
CN211159300U (zh) 一种滤芯
CN221014845U (zh) 一种饮水机过滤器
CN217645113U (zh) 过滤器及具有其的尘气分离装置
CN217447571U (zh) 尘气分离装置及清洁设备
CN214260879U (zh) 过滤组件及具有其的净水器
CN218207919U (zh) 一种便于检修的阀门铸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