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13738U - 一种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13738U
CN218513738U CN202222598775.6U CN202222598775U CN218513738U CN 218513738 U CN218513738 U CN 218513738U CN 202222598775 U CN202222598775 U CN 202222598775U CN 218513738 U CN218513738 U CN 2185137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detection mechanism
detection
section
connectio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9877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开闯
姜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Hongb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Hongb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Hongb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Hongb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9877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137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137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137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包括第一连接结构、第二连接结构、检测件以及控制件。其中,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二者之一成型为沿第一连接结构轴线方向的连接槽,另一成型为与连接槽可拆卸连接的连接块,连接槽沿第一连接结构的径向方向的截面为第一截面,第一截面为非圆形,连接块沿第一连接结构的径向方向的截面为第二截面,第二截面上最长的线段等于第一截面上最长的线段,控制件设置于第二连接结构远离第一连接结构一端,检测件与控制件电性连接。该检测机构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连接处稳定性好,二者发生相对晃动的可能性低,降低了设备连接处发生接触不良的可能性,提高了在使用该结构的检测机构时的诊疗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
背景技术
内窥镜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经人体的自然孔道或经手术做的小切口进入人体内,使用时将内窥镜导入预检查的器官,可直接窥视有关部位的变化。由于医用内窥镜结构复杂、系统集成度高且使用材料特殊,导致其使用后消毒与灭菌难度较大,此外,因其价格昂贵,医院的购置数量常常无法完全满足临床诊疗的需求,导致临床消毒工作不到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随着一次性内窥镜的出现,消毒难、结构复杂等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一次性内窥镜分为一次性插管和手柄,一次性插管在使用结束后直接丢弃,在进行下一次诊疗的时候对手柄进行消毒后更换新的一次性插管即可,方便快捷。
现有技术中的一次性内窥镜中一次性插管和手柄的连接处由于会进行多次插拔动作,并且由于人体中窥探的环境往往是不规则的,需要反复对插管进行调整,以获得最清楚的检测视角。但多次的插拔动作以及插管的反复调整容易使插管和手柄的连接处产生大幅晃动,从而导致插管与手柄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影响一次性内窥镜的诊疗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一次性内窥镜由于多次插拔以及对插管的反复调整,导致二者连接处发生晃动与接触不良的缺陷。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包括:
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二者之一成型为沿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轴线方向的连接槽,另一成型为与所述连接槽可拆卸连接的连接块,所述连接槽沿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径向方向的截面为第一截面,所述第一截面为非圆形,所述连接块沿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径向方向的截面为第二截面,所述第二截面上最长的线段等于所述第一截面上最长的线段,所述连接槽适于限位所述连接块与其发生相对转动;
检测件和控制件,所述检测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远离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一端,所述控制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一端,所述检测件与所述控制件电性连接,所述检测件适于在所述控制件的控制下对待检测区域进行检测。
可选地,上述的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二者之一成型为沿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轴线方向的连接槽,另一成型为与所述连接槽相配合的连接块。
可选地,上述的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还具有连线腔,所述连线腔与所述连接槽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还具有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成型在所述连接槽的槽底和连线腔之间;
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具有一插接部,当所述插接部插接入所述连线腔内时,所述插接部被限位在所述连接通孔内。
可选地,上述的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还包括导线组件,所述导线组件包括第一导线以及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与所述检测件电性连接,第一导线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连线腔内;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与所述控制件电性连接,第二导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插接部上,当所述插接部插接在所述连线腔内时,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电性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所述插接部为电连接头,所述连接通孔和所述连线腔共同构成电连接口,电接头与所述电连接口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还包括插管件,所述插管件设置于所述检测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之间,所述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具有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在外力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插管件和所述检测件进入待检测区域的检测状态。
可选地,上述的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所述控制件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包括芯片以及外部电路,所述芯片与所述外部电路电性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所述检测件为摄像机或照相机。
可选地,上述的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还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控制件电性连接,所述显示器适于显示所述检测件所形成的图像。
可选地,上述的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具有第一手持部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具有第二手持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包括第一连接结构、第二连接结构、检测件以及控制件。其中,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二者之一成型为沿第一连接结构轴线方向的连接槽,另一成型为与连接槽可拆卸连接的连接块,连接槽沿第一连接结构的径向方向的截面为第一截面,第一截面为非圆形,连接块沿第一连接结构的径向方向的截面为第二截面,第二截面上最长的线段等于第一截面上最长的线段,连接槽适于限位连接块与其发生相对转动,检测件设置于第一连接结构远离第二连接结构一端,控制件设置于第二连接结构远离第一连接结构一端,检测件与控制件电性连接,检测件适于在控制件的控制下对待检测区域进行检测。该结构的检测机构通过设置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槽以及连接块,并且连接块的第二截面上的最长线段等于连接槽的第一截面上的最长线段,可以使得连接槽限位连接块与其发生相对旋转,从而使得该结构的检测机构在进入人体空腔中进行探视时,即使通过不规则的孔腔时需要对其进行不断调整,也可以保证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连接处的稳定性,降低二者发生相对晃动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设备连接处发生接触不良的可能性,进而提高了在使用该结构的检测机构时的诊疗效果。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二者之一成型为沿第一连接结构轴线方向的连接槽,另一成型为与连接槽相配合的连接块。该结构的检测机构,通过设置于连接槽相配合的连接块,可以使得连接槽在对连接块进行限位的同时,连接块可以和连接槽的连接更加紧密,降低了了由于连接块产生形变后连接槽对其限位效果的下降的可能性。同时,与连接槽相配合的连接块在连接槽的轴线方向上能够更好地与连接槽进行配合,降低了其与连接槽发生相对晃动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之间的检测件和控制件的电连接部位发生接触不良的可能性,进一步地提高了该结构的检测机构的诊疗效果。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控制件包括电路板,电路板包括芯片以及外部电路,芯片与外部电路电性连接。通过将芯片设置于电路板之中,并将芯片与外部电路电性连接,该结构的检测机构可以起到控制检测件的效果的同时,还可以在将检测机构中的检测件和插管件丢弃时,避免了将芯片一并丢弃,使得芯片可以重复利用,降低了一次性部件生产的成本的同时,减少了资源的消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中第一连接结构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中第一连接结构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连接结构;11-连接槽;12-连线腔;13-连接通孔;14-第一手持部;
2-第二连接结构;21-连接块;22-插接部;3-检测件;4-插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第一连接结构1、第二连接结构2、检测件3以及控制件。其中,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二者之一成型为沿第一连接结构1轴线方向的连接槽11,另一成型为与连接槽11可拆卸连接的连接块21,连接槽11沿第一连接结构1的径向方向的截面为第一截面,第一截面为非圆形,连接块21沿第一连接结构1的径向方向的截面为第二截面,第二截面上最长的线段等于第一截面上最长的线段,连接槽11适于限位连接块21与其发生相对转动,检测件3设置于第一连接结构1远离第二连接结构2一端,控制件设置于第二连接结构2远离第一连接结构1一端,检测件3与控制件电性连接,检测件3适于在控制件的控制下对待检测区域进行检测。该结构的检测机构通过设置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槽11以及连接块21,并且连接块21的第二截面上的最长线段等于连接槽11的第一截面上的最长线段,可以使得连接槽11限位连接块21与其发生相对旋转,从而使得该结构的检测机构在进入人体空腔中进行探视时,即使通过不规则的孔腔时需要对其进行不断调整,也可以保证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连接处的稳定性,降低二者发生相对晃动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设备连接处发生接触不良的可能性,进而提高了在使用该结构的检测机构时的诊疗效果。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该检测机构应用于内窥镜领域,例如:胆道镜、腹腔镜、宫腔镜、支气管镜、椎间孔镜以及耳鼻喉镜等等。具体地,本实施例对检测件3的类型不进行限定,其可以为照相机或摄像机,只要可以起到对病灶部位进行成像的效果即可。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二者之一成型为沿第一连接结构1轴线方向的连接槽11,另一成型为与连接槽11相配合的连接块21。该结构的检测机构,通过设置于连接槽11相配合的连接块21,可以使得连接槽11在对连接块21进行限位的同时,连接块21可以和连接槽11的连接更加紧密,降低了了由于连接块21产生形变后连接槽11对其限位效果的下降的可能性。同时,与连接槽11相配合的连接块21在连接槽11的轴线方向上能够更好地与连接槽11进行配合,降低了其与连接槽11发生相对晃动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之间的检测件3和控制件的电连接部位发生接触不良的可能性,进一步地提高了该结构的检测机构的诊疗效果。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块21为截面为半圆形与圆角矩形的结合,连接槽11的截面同样为半圆形与圆角矩形的结合,以使二者能够紧密结合,并且通过设置圆角,可以使得该结构的检测机构中连接槽11和连接块21连接处可以减少各自受到的局部应力集中,减少连接块21对连接槽11的磨损,提高一次性的部件和循环利用部分的使用寿命。当然,该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施例所采用的一种优选方案,而并非是对连接槽11和连接块21形状的唯一限定。例如,连接块21与连接槽11的截面均为椭圆形、矩形、圆角矩形、三角形、梯形等等,只要可以起到二者互相可以进行限位,避免二者发生相对转动的效果均可。
在实际生产和使用中,连接块沿轴线方向上的长度略长于连接槽沿轴线方向上的长度,这样设置的连接块和连接槽相连接时,连接块会在连接槽外余出一部分长度。由于连接块这一部分是循环使用的,而长期地手持线路对连接块进行牵引容易导致连接块和线路连接处发生弯折和过度拉伸,甚至导致线路破裂和断裂。通过在插拔连接块时手持这一部分的连接块实现对连接块的控制,避免了操作者直接手持线路来对连接块进行牵引,从而提高了该结构检测机构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如图2或图3所示,第一连接结构1还具有连线腔12,连线腔12与连接槽11间隔设置,第一连接结构1还具有连接通孔13,连接通孔13成型在连接槽11的槽底和连线腔12之间,第二连接结构2具有一插接部22,当插接部22插接入连线腔12内时,插接部22被限位在连接通孔13内。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插接部22为电连接头,连接通孔13和连线腔12共同构成电连接口,电接头与电连接口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线腔12中还具有引脚,当插接部22插接入连线腔12内时实际上是插接部22与引脚相接触并电性连接,引脚与检测件3电性连接,此时检测件3与控制件连通。具体地,本实施例对插接部22的类型不进行限定,其可以为Type-C、Mini USB、Micro USB、Lightning等等,只要可以起到将检测件3与控制件电性连接的效果即可。通过设置连接通孔13和连线腔12共同构成的电连接口,可以使得该结构的检测机构在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相连接处,不仅有连接槽11和连接槽11的连接效果,同时还有电连接头和电连接口的限位,两个部位的限位效果进一步提高了该结构的检测机构的结构稳定性,降低二者发生相对晃动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设备连接处发生接触不良的可能性,进而提高了在使用该结构的检测机构时的诊疗效果。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如图1所示,还包括导线组件,导线组件包括第一导线以及第二导线,第一导线的一端与检测件3电性连接,第一导线的另一端设置于连线腔12内,第二导线的一端与控制件电性连接,第二导线的另一端连接于插接部22上,当插接部22插接在连线腔12内时,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电性连接。通过利用导线将检测件3和电连接口电性连接,并将控制件和电连接头电性连接,可以使得插接部22插接入连线腔12内时,检测件3与控制件连通。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如图1,还包括插管件4,插管件4设置于检测件3与第一连接结构1之间,检测机构具有第一连接结构1在外力的驱动下带动插管件4和检测件3进入待检测区域的检测状态。通过在检测件3与第一连接结构1之间设置插管件4来将二者连接,导线通过插管件4的管腔将二者电性连接,可以使得该结构的检测机构可以对第一连接结构1施加外力,使得插管件4和检测件3进入人体孔腔深处,检测件3可以探视的区域更大,从而使得该检测机构的诊疗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控制件包括电路板,电路板包括芯片以及外部电路,芯片与外部电路电性连接。在使用该结构的检测机构对患者进行诊疗之后只需要丢弃检测件3、插管件4以及第一连接结构1部分,包含芯片的控制电路则设置在循环使用的一端,因其并未进入患者的身体内部,所以仅需要进行简单的医疗消毒即可继续使用,芯片的循环使用大大降低了一次性内窥镜的丢弃端造成的浪费,也减少了生产一次性耗材部分所需要的资源。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还包括显示器,显示器与控制件电性连接,显示器适于显示检测件3所形成的图像。该结构的检测机构不仅降低了一次性内窥镜的丢弃端造成的浪费,减少了生产一次性耗材部分所需要的资源,还可以通过显示器示出人体孔腔内所探视的部位的图像,操作人员可以及时得知患者病灶处的实际影像,从而可以获得更好的诊疗效果。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如图2或图3所示,第一连接结构1具有第一手持部14。该结构的检测机构通过将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连接,在使用时操作人员手持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一手持部14,引导插管件4和检测件3进入人体孔腔当中,并对患者进行诊疗。该结构的检测机构中的第一连接结构1利于操作人员手持,提高操作精度和方便程度。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二者之一成型为沿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轴线方向的连接槽(11),另一成型为与所述连接槽(11)可拆卸连接的连接块(21),所述连接槽(11)沿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的径向方向的截面为第一截面,所述第一截面为非圆形,所述连接块(21)沿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的径向方向的截面为第二截面,所述第二截面上最长的线段等于所述第一截面上最长的线段,所述连接槽(11)适于限位所述连接块(21)与其发生相对转动;
检测件(3)和控制件,所述检测件(3)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远离所述第二连接结构(2)一端,所述控制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2)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一端,所述检测件(3)与所述控制件电性连接,所述检测件(3)适于在所述控制件的控制下对待检测区域进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二者之一成型为沿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轴线方向的连接槽(11),另一成型为与所述连接槽(11)相配合的连接块(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还具有连线腔(12),所述连线腔(12)与所述连接槽(11)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还具有连接通孔(13),所述连接通孔(13)成型在所述连接槽(11)的槽底和连线腔(12)之间;
所述第二连接结构(2)具有一插接部(22),当所述插接部(22)插接入所述连线腔(12)内时,所述插接部(22)被限位在所述连接通孔(13)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线组件,所述导线组件包括第一导线以及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与所述检测件(3)电性连接,第一导线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连线腔(12)内;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与所述控制件电性连接,第二导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插接部(22)上,当所述插接部(22)插接在所述连线腔(12)内时,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22)为电连接头,所述连接通孔(13)和所述连线腔(12)共同构成电连接口,电接头与所述电连接口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插管件(4),所述插管件(4)设置于所述检测件(3)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之间,所述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具有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在外力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插管件(4)和所述检测件(3)进入待检测区域的检测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包括芯片以及外部电路,所述芯片与所述外部电路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件(3)为摄像机或照相机。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控制件电性连接,所述显示器适于显示所述检测件(3)所形成的图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具有第一手持部(14)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结构(2)具有第二手持部。
CN202222598775.6U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 Active CN2185137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98775.6U CN218513738U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98775.6U CN218513738U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13738U true CN218513738U (zh) 2023-02-21

Family

ID=85214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98775.6U Active CN218513738U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137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62926B2 (en) Low-cost instrument for endoscopically guided operative procedures
US20200113429A1 (en) Imaging sensor providing improved visualization for surgical scopes
CN108245755B (zh) 一种改进的可视气管插管
US4742819A (en) Intubating scope with camera and screen
US20110201882A1 (en) Endotracheal tube exchanger and detachable stylet assembly therefor
WO2014065901A1 (en) Low-cost instrument for endoscopically guided operative procedures
US20230089491A1 (en) Medical devices for fluid delivery and related methods of use
EP3551033A1 (en) Endoscope and method of use
CN103417179B (zh) 一种内窥镜装置
CN218513738U (zh) 一种具有防呆接口的检测机构
US20230277051A1 (en) Disposable Video Laryngoscope With Fluid Spray System
CN212234377U (zh) 一种神经外科用内镜
CN209644968U (zh) 直视化输尿管导引鞘
CN214595809U (zh) 一种可视腔道评估镜
CN105581767A (zh) 一种一次性无菌电子腹腔镜
CN217285892U (zh) 一种可视性医用下颌骨手术拉钩设备
CN214804563U (zh) 一种极细径电子内窥镜及内窥镜系统
CN2832047Y (zh) 一次性乙状结肠镜多功能镜芯
CN211187161U (zh) 微型观察镜摄像镜头的改良结构
CN208435617U (zh) 一种椎间孔电子内窥镜
CN221013214U (zh) 内窥镜手柄、内窥镜和内窥镜系统
CN219983639U (zh) 可视气管导管
CN219229827U (zh) 一种内置通道喉镜
CN212346490U (zh) 一种膀胱镜
CN219203537U (zh) 一种内窥镜连接器及内窥镜连接器的插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