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94129U - 电动推杆机构 - Google Patents

电动推杆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94129U
CN218494129U CN202221690023.6U CN202221690023U CN218494129U CN 218494129 U CN218494129 U CN 218494129U CN 202221690023 U CN202221690023 U CN 202221690023U CN 218494129 U CN218494129 U CN 2184941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driving rod
force
feature
electric pu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9002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志立
刘实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teck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oteck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teck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oteck Electri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941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941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推杆机构,包含一基座模块、一驱动模块及一承力机构。所述基座模块包含一底座壳体、一盖体及一容置空间,所述驱动模块包含一驱动杆、一耦接于所述驱动杆的移动件、一安装于所述容置空间的第一轴承及一用以驱动所述驱动杆的致动单元,而所述承力机构包含至少一个止挡结构、一第一承力特征,所述第一承力特征是设于所述容置空间中并邻近所述底座壳体。

Description

电动推杆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电动推杆机构,尤指一种具有止挡结构以维持传动稳定性的电动推杆机构。
背景技术
近来,电动推杆机构被广范地用于各领域上,例如:医疗床的升降机构、往复式的复健器材等,原理是电动推杆机构中的马达以蜗杆(或主轴)啮合于蜗轮或齿轮带动导螺杆转动,使耦接于导螺杆上的移动件产生线性位移,进而达到升降或往复运动的目的。
然而,借由蜗杆与蜗轮(或齿轮)带动导螺杆转动的传动方式,由马达所产生的扭力及移动件移动时所产生反作用力,均会对导螺杆产生偏移、变形或晃动,进而影响升降或往复运动的稳定性及行程精度。因此,如何提高电动推杆机构的稳定性,便成为业界一重要的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止挡结构以维持传动稳定性的电动推杆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记载了一种电动推杆机构,包含一基座模块、一驱动模块及一承力机构;所述基座模块包含一底座壳体及一盖体,所述盖体安装于所述底座壳体上,所述底座壳体与所述盖体在彼此组装时,共同定义一容置空间;所述驱动模块包含一驱动杆、一耦接于所述驱动杆的移动件、一安装于所述容置空间的第一轴承及一致动单元,所述致动单元耦接于所述驱动杆,用以驱动所述驱动杆转动,使所述移动件能沿所述驱动杆而往一第一方向或往相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移动;而承力机构包含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的止挡结构、一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邻近所述底座壳体的第一承力特征,所述驱动杆的一端部借由所述第一承力特征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当所述驱动杆受力拉抵所述第一承力特征时,所述第一承力特征带动所述第一轴承抵接于所述至少一个止挡结构。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承力机构另包含一第二承力特征,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邻近所述至少一个止挡结构的一端部,所述驱动杆的一端部借由所述第一承力特征与所述第二承力特征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当所述驱动杆受力推抵所述第二承力特征时,所述第二承力特征推抵所述第一轴承,使所述第一轴承抵接于所述底座壳体;当所述驱动杆受力拉抵所述第一承力特征时,所述第一承力特征带动所述第一轴承抵接于所述至少一个止挡结构。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驱动模块另包含一第二轴承,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和/或所述盖体上,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共同将所述驱动杆以可相对所述基座模块转动的方式设置。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电动推杆机构另包含一内套筒模块,所述内套筒模块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驱动杆上并包含一可活动地套设于所述驱动杆的内筒本体;其中,所述内筒本体的一端部连接于所述移动件,当所述驱动杆转动时,所述移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带动所述内筒本体移动。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电动推杆机构另包含一外套筒模块,包含一外筒本体,所述外筒本体的一端部固设于所述盖体,所述外筒本体的另一端部具有一外筒开口,所述内筒本体的另一端部经由所述外筒开口伸出于所述外筒本体外或收合于所述外筒本体内。
有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动推杆机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动推杆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动推杆机构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轴承及基座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轴承及基座模块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基座模块、驱动模块及承力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动推杆机构的剖视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内筒本体收合于外筒本体内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内筒本体伸出于外筒本体外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0:电动推杆机构
1:基座模块
10:底座壳体
11:盖体
111:穿孔
12:螺栓
S1:容置空间
2:驱动模块
20:驱动杆
21:移动件
211:第一外螺纹结构
212:滑块结构
22:第一轴承
221:第一侧
222:第二侧
223:轴孔
23:致动单元
231:主轴
24:第二轴承
25:传动组合
251:第一传动件
2511:齿轮段
2512:螺杆段
252:第二传动件
3:承力机构
30:止挡结构
301:挡墙
S2:机构空间
31:第一承力特征
32:第二承力特征
4:内套筒模块
40:内筒本体
401:第一内螺纹结构
402:第二内螺纹结构
41:连接件
411:第二外螺纹结构
5:外套筒模块
50:外筒本体
501:外筒开口
502:滑轨结构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特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成内容及所欲达成的功效。须注意的是,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因此,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元件与组合关系,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架构或实施方法提供更清楚的描述,而实际的元件与布局可能更为复杂。另外,为了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附图中所示的组件并非以实际实施的数目、形状、尺寸做等比例绘制,其详细的比例可依照设计的需求进行调整。
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虽然用语第一、第二、第三…可用以描述多种元件,但元件并不以此用语为限。此用语仅用于区别说明书内单一元件与其他元件。权利要求中可不使用相同用语,而依照权利要求中元件宣告的顺序以第一、第二、第三…取代。因此,在下文说明书中,第一元件在权利要求中可能为第二元件。
请参阅图1至图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动推杆机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动推杆机构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动推杆机构另一视角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轴承及基座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轴承及基座模块另一视角的爆炸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基座模块、驱动模块及承力机构的爆炸示意图。电动推杆机构1000包含一基座模块1、一驱动模块2及一承力机构3。基座模块1包含一底座壳体10及一盖体11,盖体11安装于底座壳体10上,当底座壳体10与盖体11在彼此组装时,底座壳体10与盖体11共同定义一容置空间S1。
在实务上,底座壳体10及盖体11的组装是可借由多个螺栓12而结合成为一体(如图4所示,为避免附图过于复杂,图面中仅以其中一螺栓12进行示意),但本实用新型不受此限,而,端视实际需求而定。除此之外,底座壳体10及盖体11是拆件为两个具有尺寸实质上相等的独立构件,而底座壳体10及盖体11的拆件方式可不局限于此实施例图式所绘示,例如盖体11可拆件为底座壳体10的一板形上盖,端视实际需求而定。
进一步,驱动模块2包含一驱动杆20、一移动件21、一第一轴承22、一致动单元23及一第二轴承24;驱动杆20为一螺杆,移动件21则为一螺母,且移动件21以螺合的方式耦接于驱动杆20;第一轴承22安装于容置空间S1内,致动单元23耦接于驱动杆20,且致动单元23用以驱动驱动杆20转动,使移动件21能沿驱动杆20移动;而第二轴承24是设置于容置空间S1内。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承22与第二轴承24共同将驱动杆20以可相对基座模块1转动的方式设置,可使驱动杆20受致动单元23的驱动而转动时可保持稳固且不易晃动。
承力机构3包含至少一个止挡结构30、一第一承力特征31及一第二承力特征32,第一承力特征31设置于容置空间S1内且邻近底座壳体10,而第二承力特征32设置于容置空间S1内且邻近止挡结构30的一端部,驱动杆20的一端借由第一承力特征31与第二承力特征32连接第一轴承22。
请参阅图6,第一轴承22具有一第一侧221及相反于第一侧的一第二侧222,其中,第一侧221是朝向底座壳体10,第二侧222是朝向盖体11;第一承力特征31包含一第一连接部311及突伸于第一连接部311的一第一突缘部312,第二承力特征32包含一第二连接部321及突伸于第二连接部321的一第二突缘部322,第一突缘部312抵接于第一轴承22的第一侧221,第二突缘部322抵接于第一轴承22的第二侧222,第一连接部311连接于驱动杆20的端部的一部分,第二连接部321连接于驱动杆20的端部的另一部分。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杆20的端部形成外螺纹,第一连接部311及第二连接部321分别贯穿第一承力特征31及第二承力特征32并形成螺孔,使第一连接部311及第二连接部321可螺锁固定于驱动杆20的端部。实务上,第一轴承22又具有一轴孔223,第一承力特征31及第二承力特征32分别由第一轴承22的第一侧221及第二侧222置入轴孔223中,且第一轴承22可于第一承力特征31及第二承力特征32上枢转。
借此,当驱动杆20受力推抵第二承力特征32时,第二承力特征32推抵第一轴承22,使第一轴承22抵接于底座壳体10;当驱动杆20受力拉抵第一承力特征31时,第一承力特征31带动第一轴承22抵接于止挡结构30。
综上所述,第一承力特征31与第二承力特征32因螺合于驱动杆20而均可与驱动杆20同动。因此,当驱动杆20受力推抵第二承力特征32时,第二承力特征32的第二突缘部322会推抵第一轴承22的第二侧222,进而推抵第一轴承22抵于底座壳体10;当驱动杆20受力拉动第一承力特征31时,第一承力特征31的第一突缘部312会拉抵第一轴承22,进而推抵第一轴承22抵于设置于盖体11的止挡结构30。
请参阅第2及图6,盖体11具有一穿孔111,用以供驱动杆20穿过,而止挡结构30包含多个挡墙301,多个挡墙301沿穿孔111的外围设置且共同定义一机构空间S2。在本实施例中,止挡结构30为四个挡墙301,四个挡墙301的尺寸均相异且彼此间隔排列而环设于穿孔111的外围,且各挡墙301所围成的机构空间S2的尺寸大于第二轴承24的尺寸,使第二轴承24能被设置于机构空间S2内,且各挡墙301能越过第二轴承24的外围,而第一轴承22的尺寸则又大于机构空间S2的尺寸(据此,第一轴承22的尺寸大于第二轴承24的尺寸),使各挡墙301除了能越过第二轴承24的外围之外,还能抵接于第一轴承22。在实务上,止挡结构30与盖体11可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止挡结构30由盖体11往容置空间S1的方向延伸并位于容置空间S1中,且各挡墙301概呈弧形板状。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电动推杆机构1000另包含一内套筒模块4,内套筒模块4可活动地设置于驱动杆20上,且内套筒模块4包含一内筒本体40及一连接件41,内筒本体40是可活动地套设于驱动杆20。其中,套筒本体40的一端连接于移动件21,当驱动杆20转动时,移动件21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带动内筒本体40移动,而连接件41连接于套筒本体40的另一端部,且连接件41用以连接一物件(例如:医疗或居家用床、按摩椅或往复式的复健器材等)。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件21具有一第一外螺纹结构211,连接件41具有一第二外螺纹结构411,套筒本体40的端部具有一第一内螺纹结构401,而内筒本体40另一端部则具有一第二内螺纹结构402;第一外螺纹结构211用以螺接于第一内螺纹结构401,而第二外螺纹结构411用以螺接于第二内螺纹结构402。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电动推杆机构另包含一外套筒模块5,其包含一外筒本体50,外筒本体50的一端固设于盖体11,外筒本体50的另一端具有一外筒开口501,而内筒本体40的另一端部(也就是螺接连接件41的端部)经由外筒开口501伸出于外筒本体50外或收合于外筒本体50内。借此,利用内筒本体40的带动连接件41伸出、收合于外筒本体50,即可带动连接于连接件41的物件往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移动。
值得一提的是,移动件21又具有一滑块结构212,而外筒本体50内则形成有一滑轨结构502。在本实施例中,滑块结构212是环设于移动件21外侧缘,且滑块结构是可滑动地对应于滑轨结构502上,并受滑轨结构502的限制而仅能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移动。换句话说,经由滑块结构212与滑轨结构502的配合,移动件21仅可相对外筒本体50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移动,移动件21不相对外筒本体50转动。
请参阅第6及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动推杆机构的剖视分解示意图。驱动模块2又具有一传动组合25,用以将致动单元23输出的动力传递至驱动杆20。其中,致动单元23可为一马达,并包含一主轴231,主轴231的端部形成一蜗杆,而传动组合25则包含一第一传动件251及一第二传动件252;第一传动件251枢设于盖体11上而位于容置空间S1内,而第二传动件252套设于驱动杆20上,且驱动杆20与第二传动件252是同步转动。
实务上,第一传动件251具有一齿轮段2511及一螺杆段2512,而第二传动件252为斜齿轮,并位于第一轴承22及第二轴承24间,且第二传动件252两端分别顶抵第一轴承22及第二轴承24。齿轮段2511耦接主轴231的端部(即蜗杆),而螺杆段2512则啮合于斜齿轮(即第二传动件252)。借此,利用致动单元23驱动主轴231转动,即可连动第一传动件251及第二传动件252转动,进而带动使驱动杆20达到转动。但本实用新型不受此限,主轴231、第一传动件251及第二传动件252亦可为其它连动结构设计,端视实际需求而定。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借由各挡墙301间的间隔设计,可供第一传动件251的螺杆段2512通过止挡结构30而啮合斜齿轮(即第二传动件252),且适当的间隔设计不但不会影响止挡结构30的承载效果,同时可降低盖体11的重量。
请参阅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内筒本体收合于外筒本体内的示意图。收合时,移动件21位于一第一位置P1时,此时的移动件21邻近盖体11,且连接于移动件21的内筒本体40收合于外筒本体50内。
请参阅图9,图9为本实用新型内筒本体伸出于外筒本体外的示意图。当驱动杆20转动而使移动件21往第二方向移动,并由第一位置P1位移至一第二位置P2时,移动件21远离盖体11而往外筒开口501的方向移动,且连接于移动件21的内筒本体40伸出于外筒本体50外。当然,当驱动杆20反方向转动而使移动件21往第一方向移动时,移动件21则往盖体11方向移动,进而使内筒本体40收合于外筒本体50内(也就是由图9的状态回复至图8的状态);当然,本实用新型的移动件21的移动位置仅为示意,实际施作时,其移动行程亦可由使用者自行设定控制,端视实际需求而定。
更详细的说,当驱动杆20转动而使移动件21沿第二方向移动时,移动件21对驱动杆20沿第一方向施予一第一作用力,使驱动杆20经由第二承力特征32推抵第一轴承22及第一承力特征31(或第一轴承22及第一承力特征31其中之一)抵接于底座壳体10;而当驱动杆20转动而使移动件21沿第一方向移动时,移动件21对驱动杆20沿第二方向施予一第二作用力,使驱动杆20经由第一承力特征31带动第一轴承22及第二承力特征32(或第一轴承22及第二承力特征32其中之一)抵接于至少一个止挡结构30。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在设计上,不论移动件21往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移动,皆可有效地承载轴向作用力的负荷,进而维持其动作上的稳定性。
相较先前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推杆机构1000具有第一承力特征31、第二承力特征32及止挡结构30,其中第一承力特征31与第二承力特征32因螺合于驱动杆20而均可与驱动杆20同动。因此,当驱动杆20受力推抵第二承力特征32时,第二承力特征32的第二突缘部322会推抵第一轴承22的第二侧222,进而推抵第一轴承22抵于底座壳体10;当驱动杆20受力拉动第一承力特征31时,第一承力特征31的第一突缘部312会拉抵第一轴承22,进而推抵第一轴承22抵于设置于盖体11的止挡结构30。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承力特征31、第二承力特征32及止挡结构30的设计,可将驱动杆20所受的力,传递至盖体11和/或底座壳体10,维持机构动作时的稳定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杆20受力时,被驱动杆20所带动的第一承力特征31与第二承力特征32分别与第一轴承22的第一侧221与第二侧222接触,从而使第一轴承22抵接于底座壳体10或抵接于设置于盖体11上的止挡结构30,即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第一轴承22来承力,而第二轴承24主要作为让驱动杆20能转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推杆机构1000仅需采用较大尺寸的第一轴承22作为承力之用,而采用一般规格的第二轴承24,以降低成本,增加市场竞争性。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动推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座模块,包含:
一底座壳体;及
一盖体,安装于所述底座壳体上,所述底座壳体与所述盖体在彼此组装时,共同定义一容置空间;
一驱动模块,包含:
一驱动杆;
一移动件,耦接于所述驱动杆;
一第一轴承,安装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及
一致动单元,耦接于所述驱动杆,所述致动单元用以驱动所述驱动杆转动,使所述移动件能沿所述驱动杆而往一第一方向或往相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移动;及
一承力机构,包含:
至少一个止挡结构,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一第一承力特征,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邻近所述底座壳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推杆机构,其中,当所述驱动杆受力推抵所述第一轴承,使所述第一轴承抵接于所述底座壳体;当所述驱动杆受力拉抵所述第一承力特征时,所述第一承力特征带动所述第一轴承抵接于所述至少一个止挡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推杆机构,其中,所述承力机构另包含:
一第二承力特征,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邻近所述至少一个止挡结构的一端部,所述驱动杆的一端部借由所述第一承力特征与所述第二承力特征连接所述第一轴承;
其中,当所述驱动杆受力推抵所述第二承力特征时,所述第二承力特征推抵所述第一轴承,使所述第一轴承抵接于所述底座壳体;当所述驱动杆受力拉抵所述第一承力特征时,所述第一承力特征带动所述第一轴承抵接于所述至少一个止挡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推杆机构,其中,所述驱动模块另包含:
一第二轴承,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和/或所述盖体上,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共同将所述驱动杆可相对所述基座模块转动的方式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推杆机构,其中,所述盖体具有一穿孔,所述穿孔供所述驱动杆穿过,所述至少一个止挡结构包含多个挡墙,所述多个挡墙沿所述穿孔的外围设置且共同定义一机构空间,所述机构空间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轴承的尺寸,使所述第二轴承能设置于所述机构空间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推杆机构,其中,所述第一轴承的尺寸大于所述机构空间的尺寸,使所述多个挡墙能越过所述第二轴承抵接所述第一轴承。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推杆机构,其中,所述第一轴承具有一第一侧及相反于所述第一侧的一第二侧,所述第一承力特征包含一第一连接部及突伸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第一突缘部,所述第二承力特征包含一第二连接部及突伸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第二突缘部,所述第一突缘部抵接于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突缘部抵接于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驱动杆的所述端部的一部分,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驱动杆的所述端部的另一部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推杆机构,其中,另包含:
一内套筒模块,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驱动杆上,所述内套筒模块包含:
一内筒本体,可活动地套设于所述驱动杆;
其中,所述内筒本体的一端部连接于所述移动件,当所述驱动杆转动时,所述移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带动所述内筒本体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推杆机构,其中,另包含:
一外套筒模块,包含一外筒本体,所述外筒本体的一端部固设于所述盖体,所述外筒本体的另一端部具有一外筒开口,所述内筒本体的另一端部经由所述外筒开口伸出于所述外筒本体外或收合于所述外筒本体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推杆机构,其中,所述移动件具有一滑块结构,所述外筒本体内形成有一滑轨结构,经由所述滑块结构与所述滑轨结构的配合,所述移动件可相对所述外筒本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且所述移动件不相对所述外筒本体转动。
CN202221690023.6U 2022-05-26 2022-06-30 电动推杆机构 Active CN21849412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5549 2022-05-26
TW111205549U TWM639971U (zh) 2022-05-26 2022-05-26 電動推桿機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94129U true CN218494129U (zh) 2023-02-17

Family

ID=85184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90023.6U Active CN218494129U (zh) 2022-05-26 2022-06-30 电动推杆机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94129U (zh)
TW (1) TWM639971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9971U (zh) 2023-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89133B2 (en) Modular actuator
US7712389B2 (en) Lifting device having parallel double screw rods
US20110271779A1 (en) Linear Actuator
US8156834B2 (en) Linear actuator having quick-release mechanism
US9438086B2 (en) Electric push bar assembly
US20160221197A1 (en) Robotic Arm and Wrist Mechanisms
JP5403704B2 (ja) ローバックラッシュギア機構及び装置
US20220039548A1 (en) Linkage mechanism act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synchronously
US20080028878A1 (en) Lifting Device having Double Screw Rods
CN111288263A (zh) 升降式旋转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113481A (zh) 倍增机械臂及机器人
CN218494129U (zh) 电动推杆机构
JP6549826B2 (ja) 直線駆動装置及び施錠装置
CN108775395A (zh) 定梁龙门数控铣镗床消隙齿轮箱
JP6545005B2 (ja) 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11916887U (zh) 倍增机械臂及机器人
CN212473874U (zh) 一种舵角控制装置用直线式电动舵机
CN210517568U (zh) 开关柜抽屉纵向驱动机构
CN210978427U (zh) 一种一字型推杆电机
CN113357335A (zh) 带自回位功能的电动拉索驱动机构
JP2006234151A (ja) ボールねじ装置と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18678695U (zh) 电动推杆机构
CN218384866U (zh) 致动器的极限开关结构
CN215221934U (zh) 直线电机
CN213845521U (zh) 止挡组件、移相器传动装置及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