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93852U - 进风扇、进风单元、电机和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进风扇、进风单元、电机和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93852U
CN218493852U CN202222289850.0U CN202222289850U CN218493852U CN 218493852 U CN218493852 U CN 218493852U CN 202222289850 U CN202222289850 U CN 202222289850U CN 218493852 U CN218493852 U CN 2184938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blades
magnetic steel
motor
central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8985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瑜
席金平
邹泽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toflight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toflight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toflight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toflight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8985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938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938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938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用进风扇、进风单元、电机和无人机。进风扇包括若干叶片,所述叶片的外轮廓形状为曲线或曲线与直线的结合;所述叶片以中心轴为旋转中心,沿所述中心轴的圆周方向互相间隔排列。本实用新型的进风扇叶片采用翼型设计,结合扭转角和扇叶宽度尺寸设计,会对进风道产生加压加速的效果。

Description

进风扇、进风单元、电机和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进风扇、进风单元、电机和无人机。
背景技术
电机作为动力源,在使用过程中,必然有部分电能转换成热能,因无人机自身重量比较重,因此电机在无人机上使用时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电机的进风单元的尺寸不能太大且需要处于正常工作温度,否则会进一步增加无人机的重量、减低电机效能而影响无人机的飞行效率,现有技术中电机的进风单元由于尺寸原因无法满足无人机上需要快速大面积进风产生的散热效果。故有必要设计一款能够提高电机的进风速度和散热功效但又不影响无人机飞行效率的电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风扇、进风单元、电机和无人机,集成度高,占用空间好,提高产品质量。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进风扇,包括:
若干叶片,所述叶片的外轮廓形状为曲线或曲线与直线的结合;
所述叶片以中心轴为旋转中心,沿所述中心轴的圆周方向互相间隔排列。
作为优选,所述叶片的扇叶直径范围为258mm-264mm;
所述叶片的数量为15片;
所述叶片的扭转角为57°-59°,用于加速进风扇叶片间内部热交换。
作为优选,所述叶片具有翼型设计。
作为优选,所述叶片的进风速度范围为10-20m/s。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进风单元,包括如上面所述的进风扇,
所述进风单元还包括:
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穿设于整个所述进风单元的中心;
磁钢,所述磁钢固定连接于磁钢支架;
磁钢套,所述磁钢套固定连接于所述磁钢;
所述叶片通过所述中心轴盖设于所述磁钢套的端部。
作为优选,所述磁钢套外表面靠近所述叶片的一端圆周分布有磁钢套用螺纹孔。
作为优选,所述叶片与所述磁钢套通过所述磁钢套用螺纹孔螺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机,包括如上所述的进风单元,所述进风单元通过所述中心轴设置于所述电机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无人机,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机,所述电机对称地位于所述无人机的机臂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进风扇和进风单元叶片采用翼型设计,结合一定角度的扭转角和扇叶宽度尺寸的设计,会对进风道产生加压加速的效果,此外,采用了上述进风单元的电机结构以及采用了上述电机结构的无人机,可以在旋翼飞行时快速输出较大的扭力,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固定翼飞行和旋翼飞行之间的切换,在减少能耗的同时实现快速起飞和降落;同时降低了无人机在飞行模式切换时的高频振动时间,提高了无人机的安全性,且同功率情况下可更有效降低涡流损耗和铁芯损耗,从而提高电机效率,在提高无人机里程的同时让无人机具有更高的安全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进风单元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进风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进风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进风扇,具体包括了若干叶片400,所述叶片400的外轮廓形状为曲线或曲线与直线的结合;叶片400以中心轴100为旋转中心,沿所述中心轴100的圆周方向互相间隔排列,叶片400互相间隔圆周排列;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叶片的横截面呈曲线或曲线与直线的结合,进风时叶片具有加速加压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进风扇,其若干个叶片400的扇叶具有翼型设计,相比较现有技术而言,翼型的设计与扭转角的参数互相配合,使得进风的速度大大增强,可以达到的进风速度范围为10-20m/s,进风效率更高。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进风单元,叶片400的扇叶直径范围为258mm-264mm,具体地,扇叶的直径指的是每个扇叶叶片400距离中心轴100的轴心最远的圆弧所围合起来的圆周面的直径;若干个叶片400的数量为15片;若干个叶片400的扭转角为57°-59°,本实施例中叶片400的扭转角尺寸设计与叶片400的尺寸设计结合后,有利于加速风扇内部气体的热循环,最终促成加快内部热交换后气体的排出。
本申请另外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进风单元,本实施例的进风单元包括一根中心轴100,其穿设于整个风扇组件的中心。除了中心轴100,本申请所提供的进风单元还包括有磁钢200和磁钢套300,磁钢200和磁钢套300互相之间相对设置,磁钢套30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磁钢支架201上,并且磁钢套300相对固定套设于磁钢200的外圆周面上。磁钢200和磁钢套300都呈圆柱状,且两端开口设计。磁钢200具体由若干个磁钢片组成,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在磁钢套300的内壁,磁钢支架201上周向间隔设置有凸起部,凸起部在上下方向插入若干个由磁钢片组成的磁钢200之间,对磁钢200起到支撑固定作用,另外还可以通过粘贴的方式使得磁钢200牢牢固定在磁钢套300的内壁上。
具体地,磁钢200和磁钢套300之间的连接,优先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比如超声波焊接。超声波焊接是利用高频振动波传递到两个需焊接的物体表面,在加压的情况下,使两个物体表面相互摩擦而形成分子层之间的熔合,超声波焊接是一种快捷,干净,有效的装配工艺,在本申请中,磁钢200和磁钢套300之间采用超声波焊接的方式,保证了磁钢200和磁钢套30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性能。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进风单元,通过穿设于进风单元的中心轴100上,盖设有叶片400。叶片400、磁钢200、磁钢套300和中心轴100共同组成了进风单元。示例性地,在进风单元运行时,由于风扇叶的翼型设计,便会在出气时产生进气加压加速的效果。于本实施例中,由于进风单元的扭转角和扇叶宽度相较于进风单元的扭转角和扇叶宽度尺寸都有所增加,气体在电机内部进行热交换后,会加快加速气体的排出,实现电机内部快速冷却的效果,从而延长电机运行的时间,提升电机的性能,由于电机性能得到提升,继而间接提升螺旋桨的运作性能。
可以理解地是,为了使磁钢套300和叶片40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可靠,在磁钢套300外表面靠近叶片400的一端设置有沿圆周分布均匀分布的磁钢套300螺纹孔,具体操作时,先在叶片400的外表面一圈打胶压,再将打了胶压的叶片400扣紧与磁钢套300上,之后再用螺丝拧紧锁住,这样叶片400与磁钢套300便通过磁钢套300螺纹孔而螺接在一起,并且有了额外的胶压作用,使磁钢套300与叶片400之间得到双重连接保护,提高整体的可靠性连接。
值得注意的是,进风单元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叶片400,每片叶片400间互相形成有进气气流通道,进风单元设置在磁钢套300的其中一个端部位置,叶片400可以与端部的磁钢套300一体连接。中心轴100与叶片400同轴连接。空气通过叶片400的气流通道进入进风单元的内部,从而将气体带入进风单元内部。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进风单元,叶片400的数量优选设计为15叶,叶片400的直径范围优选为258mm-264mm,当然具体数值根据实际设计需要也可以设置为259mm、260、261mm、262mm或者263mm之间的任意一个数值。叶片400的扭转角为57°-59°,具体可以是57°、58°或者59°。另外由于叶片400还具有翼型设计,可以提升空气动力学轮廓,由于叶片400具有翼型设计,进风速度可以达到10-20m/s,此时的翼型设计类比于无人机机翼的翼型设计,风速和风压都会得到提升,从而提升效率。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机用进风单元。进风单元通过中心轴设置于所述电机的端部,此电机结构可以为负载输出最大扭力,以在最短时间内实现负载的功能需要,在减少能耗的同时实现负载所需的功能,提高了电机的安全性,且该电机结构可更有效降低涡流损耗和铁芯损耗,从而提高电机效率。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包括如上所述的的电机,上述电机对称地位于此无人机的机臂中。本实施例的无人机的转动装置通过电机结构可以在旋翼飞行时快速输出最大扭力,以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固定翼飞行和旋翼飞行之间的切换,在减少能耗的同时实现快速起飞和降落;同时降低了无人机在飞行模式切换时的高频振动时间,提高了无人机的安全性,且同功率情况下该电机结构可更有效降低涡流损耗和铁芯损耗,从而提高电机效率,在提高无人机里程的同时让无人机具有更高的安全可靠性。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进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叶片,所述叶片的外轮廓形状为曲线或曲线与直线的结合;
所述叶片以中心轴为旋转中心,沿所述中心轴的圆周方向互相间隔排列;
所述叶片的扇叶直径范围为258mm-264mm;
所述叶片的数量为15片;
所述叶片的扭转角为57°-59°,用于加速进风扇叶片间内部热交换;
所述叶片具有翼型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的进风速度范围为10-20m/s。
3.一种进风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进风扇,所述进风单元还包括:
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穿设于整个所述进风单元的中心;
磁钢,所述磁钢固定连接于磁钢支架;
磁钢套,所述磁钢套固定连接于所述磁钢;
所述若干叶片通过所述中心轴盖设于所述磁钢套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风单元,所述磁钢套外表面靠近所述叶片的一端圆周分布有磁钢套用螺纹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风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与所述磁钢套通过所述磁钢套用螺纹孔螺接。
6.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进风单元,所述进风单元通过所述中心轴设置于所述电机的端部。
7.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所述电机对称地位于所述无人机的机臂中。
CN202222289850.0U 2022-08-30 2022-08-30 进风扇、进风单元、电机和无人机 Active CN2184938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89850.0U CN218493852U (zh) 2022-08-30 2022-08-30 进风扇、进风单元、电机和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89850.0U CN218493852U (zh) 2022-08-30 2022-08-30 进风扇、进风单元、电机和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93852U true CN218493852U (zh) 2023-02-17

Family

ID=85187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89850.0U Active CN218493852U (zh) 2022-08-30 2022-08-30 进风扇、进风单元、电机和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938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75494B (zh) 轴流风轮和空调
CN218368322U (zh) 散热装置、双电机和无人机
CN105366060B (zh) 一种轻质高效低噪声涵道式四级电动风扇推进器
CN109789922B (zh) 螺旋桨、动力组件及飞行器
WO2019154064A1 (zh) 一种油电混合动力主动旋翼垂直起降飞行器
CN218493852U (zh) 进风扇、进风单元、电机和无人机
CN218493851U (zh) 出风扇、出风单元、电机和无人机
CN218387139U (zh) 电机及其散热装置
CN109131832A (zh) 开式转子及其翼型
US1946571A (en) Propeller with auxiliary blades applicable to driving aircraft
CN210235310U (zh) 螺旋桨、动力组件及飞行器
CN204433039U (zh) 小型无人机涵道推进器
CN218704016U (zh) 一种可倾转的涵道式空气螺旋桨
CN105490458A (zh) 一种电机散热结构
WO2021233483A1 (zh) 风轮、风扇及空调器室外机
JPH08251870A (ja) 冷却送風装置及び電気機械装置
CN211202098U (zh) 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混合动力散热装置
CN207670649U (zh) 涵道式大口径螺旋桨
CN213649934U (zh) 一种便于制动的直升机舵机测试装置
CN207670650U (zh) 涵道式推力涡扇
CN218489914U (zh) 飞行器及其转动装置
CN201893625U (zh) 用于高压轴流风机的电动机
CN206221363U (zh) 一种电机风叶
CN217198667U (zh) 一种螺旋桨自动除冰装置及飞行器
CN113014054B (zh) 一体式无壳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