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93335U - 把手组件及冷柜 - Google Patents

把手组件及冷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93335U
CN218493335U CN202222554095.4U CN202222554095U CN218493335U CN 218493335 U CN218493335 U CN 218493335U CN 202222554095 U CN202222554095 U CN 202222554095U CN 218493335 U CN218493335 U CN 2184933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door body
door
piece
body conn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5409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春青
杨洪光
王涛
彭灿
张书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5409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933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933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933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把手组件及冷柜,把手组件包括箱体连接部、门体连接部、把手部和抵持件,把手部可以驱动抵持件具有向承载壁方向运动的趋势并向远离门体连接部的方向运动,直到承载壁与门体连接部之间的距离增大。该把手组件在抵持件与承载壁的抵接的力的作用下,可以反向给门体向上的力,实现了开门助力的效果,且该反作用力驱动门体打开时,不会在承载壁上滑移,因为不会产生摩擦力,仅产生向上的支撑力,所以避免产生摩擦力,减小了开门的阻力,且不会对冷柜或把手组件的表面造成磨损。

Description

把手组件及冷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把手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该把手组件的冷柜。
背景技术
冷柜的打开方式一般是门体向上打开,由于门体本身较重,且箱体内温度低形成负压,所以较难打开,所以首先需要解决门体不方便打开的问题。其次还需要解决新的问题,例如现有一些冷柜引入了具有助力功能的把手后,该助力把手一边旋转,一边利用杠杆原理,旋转助力把手直接作用于箱体上以撬开门体,在箱体表面上摩擦,一方面该摩擦力造成了开门的阻力,门体越重则摩擦力越大,使开门助力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可能会对箱体表面造成损伤,产生摩擦的痕迹,影响冷柜的美观,撬坏箱体表面则得不偿失。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打开门体的把手组件及冷柜。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把手组件,包括:
箱体连接部,其包括承载壁;
门体连接部,其包括转轴;
把手部,其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所述把手部包括齿轮部,所述把手部具有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
抵持部,其包括抵持件,所述抵持件上设置与所述齿轮部啮合的齿条部,所述抵持件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门体连接部内;
在所述把手部由所述关闭状态切换至所述打开状态过程中,所述齿轮部绕所述转轴转动,所述齿轮部驱动所述抵持件,所述抵持件具有向所述承载壁方向运动的趋势、且所述抵持件与所述门体连接部相对远离,直到所述承载壁与所述门体连接部之间的距离增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把手部包括左柄体,所述齿轮部连接于所述左柄体,所述转轴穿过所述左柄体,所述齿轮部随所述左柄体绕所述转轴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于所述关闭状态,所述左柄体向下延伸;
于所述打开状态,所述左柄体向下方转动至前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把手部由所述关闭状态切换至所述打开状态过程中,所述抵持件竖直向下运动;
在所述把手部由所述打开状态切换至所述关闭状态的过程中,所述抵持件竖直向上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门体连接部左右并列设置两组,所述左柄体转动连接于左侧所述门体连接部,所述把手组件还包括转动连接于右侧所述门体连接部的右柄体、连接于所述左柄体和所述右柄体之间的手柄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左右两侧的所述门体连接部至少其一包括角度限定部,于所述关闭状态,所述把手部与所述角度限定部的第一限定面相抵,于所述打开状态,所述把手部与所述角度限定部的第二限定面相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抵持部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门体连接部相抵、另一端与所述抵持件相抵,所述弹性件始终具有驱使所述抵持件向远离所述承载壁的方向运动的趋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抵持件和所述门体连接部上均设置用于限制所述弹性件移动的限位部。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柜,其包括门体、箱体、以及上述的把手组件,所述箱体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箱体,所述门体连接件连接于所述门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包括柜口,所述箱体连接件与所述柜口一体成型;
所述柜口包括前表面,以及由所述前表面向前侧凸起的前凸起,所述前凸起的上表面设置所述承载壁,所述前凸起与所述抵持件对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把手组件在抵持件与承载壁的抵接的力的作用下,可以反向给门体向上的力,实现了开门助力的效果,门体能够被顺利地打开;且该反作用力驱动门体打开时,不会在承载壁上滑移,因为不会产生摩擦力,仅产生向上的支撑力,所以避免产生摩擦力,减小了开门的阻力,且不会对冷柜或把手组件的表面造成磨损,保护了冷柜的外观,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冷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把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冷柜于关闭状态的剖视图;
图3a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冷柜于打开状态的剖视图;
图4a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b是图4a向左平移后露出加强件的局部剖视图;
其中,1000、冷柜;100、把手组件;10、把手部;110、腔体;1101、通孔;111、左柄体;112、右柄体;12、齿轮部;13、手柄部;14、加强件;141、限位凸起;15、侧盖;20、门体连接部;21、门体连接件;211、轴孔;212、第一限定面;213、第二限定面;214、下固定部;22、盖体;23、转轴;30、抵持部;31、抵持件;311、齿条部;32、弹性件;40、箱体连接部;41、承载壁;200、箱体;300、门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应该理解,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能为开门提供助力、便于打开门体的把手组件和冷柜,且该把手组件的力的浪费少,不会刮坏冷柜表面。
本实施例的把手组件100可以应用于制冷设备,制冷设备可以是冰箱、冷柜1000、立式冷藏柜、酒柜等,下文的实施例可以以冷柜1000为例进行说明。冷柜1000包括箱体200、设置于箱体200内的具有开口的置物空间、覆盖开口的门体300、以及连接于门体300的把手组件100,如图1所示。门体300与箱体200之间通过铰链连接,把手组件100设置于远离铰链的另一侧。
本实施例的把手组件100如图2所示,包括箱体连接部40、门体连接部20、把手部10和抵持部30,门体连接部20与门体300固定连接,箱体连接部40与箱体200固定连接,把手部10转动连接于门体连接部20,抵持部30至少部分容置于门体连接部20内。本实施例的把手部10可以驱动抵持部30运动,抵持部30抵持箱体连接部40的同时,箱体连接部40产生支撑门体300向打开方向运动的作用力。
为清楚地表达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位置与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定义把手组件100位于门体300的前方,铰链位于箱体200的后方,门体300相对于箱体200的方向定义为上,反方向定义为下,从前方正对把手组件100的两侧分别定义为左和右。本实施例的左和右可以互换,对应的,下文的“左柄体111”、“右柄体112”的左、右都可以互换,并不对左右方向做出绝对的限制。
箱体连接部40
箱体连接部40包括两种实施例,在其一实施例中,箱体连接部40是一个独立的件,箱体连接部40在箱体200外部通过螺钉或螺栓等连接件与箱体200固定连接,如图2所示。
在另一实施例中,箱体200包括柜口,箱体连接部40与柜口一体成型。具体地,柜口包括前表面,以及由前表面向前侧凸起的前凸起,前凸起的上表面设置承载壁41,前凸起与抵持件31对齐。
门体连接部20
门体连接部20固定连接于门体300,门体连接部20如图1和2所示,包括盖体22、门体连接件21和转轴23,门体连接件21固定连接于门体300,盖体22可拆卸连接于门体连接件21,包括侧壁围出容纳腔,盖体22封闭该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轴孔211、第一限定面212、第二限定面213、下固定部214、门体300固定部,轴孔211内固定或转动连接转轴23,转轴23外可以套有轴套。第一限定面212和第二限定面213用于限定把手部10的转动角度,螺钉或螺栓穿过门体300固定部与门体300固定连接,抵持件31可向下穿过门体连接件21,下固定部214可从下方固定弹性件32。
门体连接部20可以左右并列设置两组,如图1和2所示。
把手部10
把手部10包括左柄体111、右柄体112、齿轮部12、手柄部13、加强件14和侧盖15,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齿轮部12连接左柄体111,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换个方向设置齿轮部12连接右柄体112,再或者左柄体111和右柄体112各连接一个齿轮部12,然后装配时根据需要用任一齿轮部12控制抵持件31的运动。
左柄体111转动连接于左侧门体连接部20,右柄体112转动连接于右侧门体连接部20,手柄部13连接于左柄体111和右柄体112之间。
左柄体111、右柄体112、齿轮部12、手柄部13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是由上盖和下盖扣合形成,上盖、下盖和加强件14可以通过螺栓或螺钉紧固在一起。
把手部10转动连接于转轴23,把手部10的左侧转动连接左侧的转轴23,把手部10的右侧转动连接右侧的转轴23,把手部10连接于两个门体连接部20之间。
把手部10具有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关闭状态如图3a所示,打开状态如图4a所示。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是把手部10运动的两个极限位置。第一限定面212与第二限定面213之间的夹角,即为把手部10转动的角度范围,通过调整第一限定面212与第二限定面213之间的角度,限制把手部10的转动幅度。
把手部10的关闭状态,是用户没有开门时的状态,对应门体300关闭在箱体200上,于关闭状态,把手部10与角度限定部的第一限定面212相抵,如图3a所示,第一限定面212设置在门体连接件21的最底部,把手部10的左柄体111和/或右柄体112与门体连接件21相抵。
打开状态对应着门体300打开的状态。刚打开的状态、或者说快要关闭时的状态,于打开状态,把手部10与角度限定部的第二限定面213相抵,如图4a所示,第二限定面213是设置在门体连接件21的偏上方的斜面,加强件14上设置限位凸起141,限位凸起141与门体连接件21相抵。
左右两侧的门体连接部20至少其一包括角度限定部,本实施例中左右两侧门体连接部20内均设置角度限定部。
在把手部10由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过程中,其过程如图3a至4a所示,齿轮部12绕转轴23转动,抵持件31具有向承载壁41方向运动的趋势并向远离门体连接部20的方向运动,直到承载壁41与门体连接部20之间的距离增大。
齿轮部12转动时,与齿轮部12啮合的齿条做直线运动,所以齿轮部12驱动抵持件31做直线运动。
抵持件31具有向承载壁41方向运动的趋势,可以是抵持件31向承载壁41方向运动,也可以是存在向承载壁41方向运动的力,但被承载壁41抵住而无法运动,此时即使抵持件31不运动,但由于门体连接部20在远离抵持件31,也就是抵持件31与门体连接部20相对远离。
抵持件31与承载壁41的抵持,承载壁41对抵持件31的反向作用力与门体300的打开方向相同,对开门提供了助力,使门体300更易于打开。
把手部10由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的过程,就是控制齿轮部12旋转的过程,从而随着把手部10的转动驱动抵持部30抵持承载壁41或者不抵持。
加强件14在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左柄体111和右柄体112内均围出具有开口的腔体110,加强件14设置在左柄体111或右柄体112的腔体110内,加强件14、左柄体111和右柄体112均设置通孔1101,转轴23件穿过通孔1101和轴孔211,左柄体111和右柄体112随转孔绕着转轴23转动。加强件14可以是加强铁,保证了整个把手组件100结构的强度及可靠性。
把手部10还包括侧盖15,侧盖15左右各设置一个,左侧的侧盖15封闭左柄体111的腔体110左侧的开口,右侧的侧盖15封闭右柄体112的腔体110右侧的开口,这样设计把手部10的缝隙可以做到最小,外形美观。
抵持部30
抵持部30包括抵持件31和弹性件32,抵持件31上设置与齿轮部12啮合的齿条部311,如图2、3a、4a所示,抵持部30至少部分容置于门体连接部20内。
弹性件32一端与门体连接部20相抵、另一端与抵持件31相抵,弹性件32始终具有驱使抵持件31向远离承载壁41的方向运动的趋势,弹性件32可以设置为压簧。
抵持件31和门体连接部20上均设置用于限制弹性件32移动的限位部,限位部包括设置于抵持件31朝向下方的上固定部、以及设置于门体连接件21朝向上方的下固定部214,弹性件32被约束在抵持件31内,如图3a和4a所示。
在把手部10由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的过程中,齿轮部12绕转轴23转动,齿轮部12驱动设置齿条部311的抵持件31相对于门体连接部20向下运动。
另外,承载壁41和抵持部30也可以左右并列设置两组,把手部10同时驱动左右两侧的抵持件31与两侧的承载壁41相抵,这样起到受力更稳定、平衡的作用。
抵持件31相对于门体连接部20向下运动包括两种实施例,在其一实施例中,在门体300关闭时,抵持件31不与承载壁41接触,或者说抵持件31与承载壁41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在把手部10由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的过程中,抵持件31则向箱体连接部40方向运动,直到与承载壁41相抵。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门体300关闭时,抵持件31与承载壁41接触,但是不产生抵持件31挤压承载壁41的力。在把手部10由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的过程中,抵持件31始终与承载壁41相对静止,但对承载壁41施加向下的力,具有向承载壁41方向运动的趋势。
另外于关闭状态,左柄体111向下延伸;于打开状态,左柄体111向下方转动至前方。也就是说在门体300关闭时,把手部10的关闭状态是一种相对收纳的状态,占用空间更小,如图1或图3、3a所示,而当需要门体300打开时,随着门体300的向上运动,把手部10同时向前转动,如图4、4a所示,把手的运动起到展开的效果,所以该把手的关闭时的收纳能起到减少空间占用的效果。
进一步地,门体300设置于箱体200上方,抵持件31设置于承载壁41上方,于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抵持件31竖直向上或者竖直向下运动,在把手部10由打开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的过程中,抵持件31竖直向上运动。
承载壁41呈水平设置,这样抵持件31的运动方向与承载壁41相对垂直,这样不产生水平方向的分力,避免产生横向的摩擦力。这样用户在冷柜1000前方,向上拉起把手组件100的同时,对把手组件100施加向前上方运动的力,把手部10向前上方旋转的同时,齿轮部旋转,驱动抵持件31竖直向下远离门体连接件21,抵持件31与承载壁41垂直相抵,抵持件31与承载壁41之间的摩擦力很小甚至为0,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减小了摩擦力可以更省力,且不会产生前后左右的横向移动刮坏承载壁41。
在外力撤去后,弹性件32的弹力、把手部10自身的重力,均可以驱动把手部10运动至关闭状态。
下面对开门过程进行阐述:
各部件位于初始状态,也就是门体300关闭,未对把手部10施力时,把手部10处于关闭状态,抵持件31可以与承载壁41接触或不接触;
在开门时,用户握住把手部10的手柄部13,手柄部13在左右方向延伸,用户在冷柜1000的前方向上拉动手柄部13,会自然地施加向前和向上的力,带动把手部10向前上方转动,手柄部13连着齿轮部12同步转动,驱动具有齿条部311的抵持件31向下运动,无论抵持件31之前是否与承载壁41接触,抵持件31都将相对于门体连接件21向下运动,承载壁41受到抵持件31向下的压力,承载壁41同时给抵持件31向上的反作用力,继而给门体300向上的力,形成对开门的助力,便于用户开门;
在用户关闭门体300松手后,弹性件32的弹力、把手部10自身的重力,均可以驱动把手部10运动至关闭状态,抵持件31在弹性件32的作用下恢复至初始状态。
与常用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把手组件100在抵持件31与承载壁41的抵接的力的作用下,可以反向给门体300向上的力,实现了开门助力的效果,门体300能够被顺利地打开;且该反作用力驱动门体300打开时,不会在承载壁41上滑移,因为不会产生摩擦力,仅产生向上的支撑力,所以避免产生摩擦力,减小了开门的阻力,且不会对冷柜1000或把手组件100的表面造成磨损,保护了冷柜1000的外观,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连接部,其包括承载壁;
门体连接部,其包括转轴;
把手部,其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所述把手部包括齿轮部,所述把手部具有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
抵持部,其包括抵持件,所述抵持件上设置与所述齿轮部啮合的齿条部,所述抵持件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门体连接部内;
在所述把手部由所述关闭状态切换至所述打开状态过程中,所述齿轮部绕所述转轴转动,所述齿轮部驱动所述抵持件,所述抵持件具有向所述承载壁方向运动的趋势、且所述抵持件与所述门体连接部相对远离,直到所述承载壁与所述门体连接部之间的距离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部包括左柄体,所述齿轮部连接于所述左柄体,所述转轴穿过所述左柄体,所述齿轮部随所述左柄体绕所述转轴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关闭状态,所述左柄体向下延伸;
于所述打开状态,所述左柄体向下方转动至前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把手部由所述关闭状态切换至所述打开状态过程中,所述抵持件竖直向下运动;
在所述把手部由所述打开状态切换至所述关闭状态的过程中,所述抵持件竖直向上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连接部左右并列设置两组,所述左柄体转动连接于左侧所述门体连接部,所述把手组件还包括转动连接于右侧所述门体连接部的右柄体、连接于所述左柄体和所述右柄体之间的手柄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左右两侧的所述门体连接部至少其一包括角度限定部,于所述关闭状态,所述把手部与所述角度限定部的第一限定面相抵,于所述打开状态,所述把手部与所述角度限定部的第二限定面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部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门体连接部相抵、另一端与所述抵持件相抵,所述弹性件始终具有驱使所述抵持件向远离所述承载壁的方向运动的趋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件和所述门体连接部上均设置用于限制所述弹性件移动的限位部。
9.一种冷柜,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门体、箱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把手组件,所述箱体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箱体,所述门体连接部连接于所述门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柜口,所述箱体连接件与所述柜口一体成型;
所述柜口包括前表面,以及由所述前表面向前侧凸起的前凸起,所述前凸起的上表面设置所述承载壁,所述前凸起与所述抵持件对齐。
CN202222554095.4U 2022-09-26 2022-09-26 把手组件及冷柜 Active CN2184933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54095.4U CN218493335U (zh) 2022-09-26 2022-09-26 把手组件及冷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54095.4U CN218493335U (zh) 2022-09-26 2022-09-26 把手组件及冷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93335U true CN218493335U (zh) 2023-02-17

Family

ID=85191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54095.4U Active CN218493335U (zh) 2022-09-26 2022-09-26 把手组件及冷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933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04990B1 (en) Refrigerator
US10724287B2 (en) Refrigerator
WO2017201843A1 (zh) 助力开门装置及制冷设备
US8668289B2 (en) Automatic door opening/closing apparatus and refrigerator having the same
KR20080038631A (ko) 냉장고용 도어의 댐핑구조
JP2008008550A (ja) 扉の開閉装置
CN212205296U (zh) 一种冰箱
CN218493335U (zh) 把手组件及冷柜
KR100495629B1 (ko) 냉장고
KR20180119985A (ko) 냉장고
CN218509213U (zh) 把手组件及冷柜
JP2006010124A (ja) 冷蔵庫
US20240085090A1 (en) Automatic door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for refrigerator and refrigerator having the same
CN218672845U (zh) 把手组件及制冷设备
KR100518689B1 (ko) 터치 스위치 및 터치 스위치를 구비한 냉장고
CN215889708U (zh) 铰链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117803250A (zh) 制冷设备
EP2886980B1 (en) Side-by-side refrigerator
CN217975949U (zh) 门组件及储物柜
CN220815323U (zh) 助力机构及冰箱
CN218843970U (zh) 把手组件及冷柜
CN220355813U (zh) 冰箱
KR200166856Y1 (ko) 양방향으로개폐가능한냉장고도어
CN117804128A (zh) 制冷设备
CN218493336U (zh) 冷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