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89735U - 转向装置、转向系统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转向装置、转向系统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489735U CN218489735U CN202222288014.0U CN202222288014U CN218489735U CN 218489735 U CN218489735 U CN 218489735U CN 202222288014 U CN202222288014 U CN 202222288014U CN 218489735 U CN218489735 U CN 2184897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ering
- unit
- vehicle
- steering device
- pull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Linkage Mechanisms And Four-Wheel Steer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转向装置、转向系统和车辆。转向装置包括转向单元、驱动单元、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转向单元与车辆的车轮连接;驱动单元与转向单元连接,且用于驱动转向单元运动;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转向单元的运动参数;控制单元分别与驱动单元和检测单元通信连接,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检测单元的检测信息,并控制驱动单元的启停。本申请的转向装置无需与方向盘采用机械式连接,节省了机械连接部件,减小了转向装置在车辆内的占用空间,提高了车辆的空间利用率以及碰撞吸能空间,提升碰撞安全性,实现转向装置的轻量化设计及布置灵活性。此外,每个转向装置可连接一个车轮,实现车轮的独立转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转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向装置、转向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转向装置可用于改变车辆车轮的方向,以能够按照驾驶员的意愿控制车辆的行驶方向。现有的转向装置一般与方向盘采用机械式连接,布置于车辆的前机舱内部,占用空间大。
在转向技术的发展中,如何减小转向装置在车辆内的占用空间,是转向技术中一个研究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向装置、转向系统和车辆,其能减小转向装置在车辆内的占用空间。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向装置,包括转向单元、驱动单元、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转向单元用于与车辆的车轮连接;驱动单元与转向单元连接,且用于驱动转向单元运动,以带动车轮转动;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转向单元的运动参数;控制单元分别与驱动单元和检测单元通信连接,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检测单元的检测信息,并控制驱动单元的启停。
上述方案中,转向装置可独立控制车轮,无需与方向盘采用机械式连接,节省了机械连接部件,减小了转向装置在车辆内的占用空间,提高了车辆的空间利用率以及碰撞吸能空间,提升碰撞安全性,实现转向装置的轻量化设计及布置灵活性。此外,每个转向装置可连接一个车轮,实现车轮的独立转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向单元包括传动组件和连接件,传动组件与驱动单元连接;连接件与传动组件铰接,且用于与车轮的转向节连接。
上述方案中,驱动单元驱动传动组件运动,由于连接件与传动组件铰接,便于传动组件能带动连接件移动,带动车轮转动,连接方式简单,且节约车辆内部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组件包括传动件和拉杆,传动件与驱动单元连接;拉杆的两端分别与传动件以及连接件铰接,拉杆能够更灵活,便于将连接件带动车轮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拉杆沿第一方向延伸,连接件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设置,可将拉杆的水平位移转化为车轮圆弧方向的位移,保证转向单元能够带动车轮左右偏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件包括齿轮和移动杆,齿轮与驱动单元连接;移动杆与拉杆铰接,且移动杆上设置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
上述方案中,驱动单元驱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移动杆水平移动,使得拉杆的移动更精确,能够更精确地控制车轮的转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齿轮相对移动杆倾斜设置,齿轮为斜齿轮或螺旋齿轮。斜齿轮、螺旋齿轮均具有传递转矩大、起动平稳、传动比分级精细的效果,能够提高转向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单元设置于移动杆背离齿轮的一侧,且与移动杆间隔设置,以检测移动杆的运动参数。
上述方案中,检测单元能精确测量得到移动杆的运动参数,以发送给控制单元,检测方式简单,能够提高转向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拉杆包括第一拉杆段和第二拉杆段,第一拉杆段与传动件铰接;第二拉杆段与连接件铰接,第一拉杆段与第二拉杆段之间为可伸缩连接,可调节拉杆的长度,实现对车轮角度进行微调。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安装在驱动单元上,便于控制单元对驱动单元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向装置还包括壳体,转向单元的至少部分容纳于壳体中,壳体对转向装置具有保护作用,提高转向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用于固定于车辆的车身,便于将转向装置固定,提高转向装置的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部,安装部上设置有安装孔,壳体通过安装孔与车身固定,固定方式简单,成本低且装配效率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向装置还包括防尘罩,转向单元的至少部分容纳于防尘罩中,防止外部杂物进入转向单元,提高转向单元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向系统,包括多个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多个转向装置用于与车辆的车轮一一对应连接。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转向系统。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轮转向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车轮转向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转向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转向装置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的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转向装置又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如下:
转向装置100;转向单元10;传动组件11;传动件110;齿轮111;移动杆112;齿条113;拉杆13;第一拉杆段131;第二拉杆段132;连接件12;驱动单元20;检测单元30;控制单元40;壳体50;安装部51;安装孔52;防尘罩60;车轮70;转向节71;纵梁80;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申请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即本申请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垂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垂直,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平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申请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人注意到,常规的转向装置包括转向管柱与拉杆,转向管柱与方向盘连接,拉杆横置于车辆前机舱的内部,拉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前车轮连接。转向装置在车辆前机舱的内部,与方向盘采用机械连接,占用了前机舱大量的布置空间,导致许多零部件布置空间紧张,且转向装置为刚性体,当车辆发生碰撞时,转向装置不会发生压溃,不利于碰撞时吸能。在进一步研究之后发现,常规的转向装置为一体式结构,一个转向装置同时连接两端车轮,两个车轮只能同向转动,导致转向装置的使用局限性。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在该技术方案中,转向单元、驱动单元、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转向单元用于与车辆的车轮连接;驱动单元与转向单元连接,且用于驱动转向单元运动,以带动车轮转动;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转向单元的运动参数;控制单元分别与驱动单元和检测单元通信连接,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检测单元的检测信息,并控制驱动单元的启停。本申请的转向装置可独立控制车轮,无需与方向盘采用机械式连接,节省了机械连接部件,减小了转向装置在车辆内的占用空间,提高了车辆的空间利用率以及碰撞吸能空间,提升碰撞安全性,实现转向装置的轻量化设计及布置灵活性。此外,每个转向装置可连接一个车轮,实现车轮的独立转向。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转向装置尤其适合作为车辆的转向装置,但并不限于作为车辆的转向装置,如果有其他设备应用了本发明提供的转向装置,也理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例如本申请实施例的转向装置还可应用于船舶、飞行器等。其中,车辆可以为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向装置100,包括转向单元10、驱动单元20、检测单元30和控制单元40,转向单元10用于与车辆的车轮70连接;驱动单元20与转向单元10连接,且用于驱动转向单元10运动,以带动车轮70转动;检测单元30用于检测转向单元10的运动参数;控制单元40分别与驱动单元20和检测单元30通信连接,控制单元40用于接收检测单元30的检测信息,并控制驱动单元20的启停。
驱动单元20可以为液压缸、气缸或电机,驱动单元20的输出轴与转向单元10连接,以驱动转向单元10运动。其中,驱动单元20优选体积小且精度高的电机,例如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以提高转向单元10运动的精确度。
转向单元10在驱动单元20的驱动下,能够带动车轮70转动,以实现转向。检测单元30能够检测转向单元10的运动参数,并将检测信息发送给控制单元40,以使控制单元40能够得到车轮70的转向角度,便于控制单元40控制驱动单元20的启停,还可以控制驱动单元20调整输出参数,以改变传动单元的运动方向或位移,以调节车轮70的转动方向或角度。需要说明的是,检测单元30可以为位移传感器、角度传感器等,运动参数可以为位移、角度等。
控制单元40与方向盘可以通过数据线连接,也可以采用无线通信连接,方向盘的转动参数传输给控制单元40,控制单元40控制驱动单元20的启停或者调节驱动单元20的输出参数。若为无人驾驶车辆,控制单元40可以直接与车辆的ECU(Electronic ControlUnit,电子控制单元40,又称行车电脑)连接,即控制单元40与方向盘无任何连接,直接通过车辆的ECU控制转向装置100。
上述方案中,转向装置100可独立控制车轮70,无需与方向盘采用机械式连接,节省了机械连接部件,减小了转向装置100在车辆内的占用空间,提高了车辆的空间利用率以及碰撞吸能空间,提升碰撞安全性,实现转向装置100的轻量化设计及布置灵活性。
此外,每个转向装置100可连接一个车轮70,实现车轮70的独立转向。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轮转向的示意图,如2图所示,每个车轮70均连接一个转向装置100,当四个车轮70中对角线布置的两个车轮70的转动方向平行,且旋转角度垂直于车轮70旋转中心的连线时,车辆可以实现原地转动。图3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车轮转向的示意图,如3图所示,由于每个车轮70可以实现独立转动,当四个车轮70旋转任意角度且角度相同时,车辆可以实现任意角度方向行驶。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向单元10包括传动组件11和连接件12,传动组件11与驱动单元20连接;连接件12与传动组件11铰接,且用于与车轮70的转向节71连接。
转向节71是车轮70转向的铰链,一般呈叉形。上下两叉有安装主销的两个同轴孔,转向节71轴颈用来安装车轮70。转向节71上销孔的两耳通过主销与前轴两端的拳形部分相连,使前轮可以绕主销偏转一定角度而使汽车转向。转向节71属于常规技术,因此本申请对其结构及其原理不作具体地赘述。连接件12可以插入转向节71的销控中,以带动车轮70转动;连接件12的端部与传动组件11之间可以为球头铰接,使得转向单元10可以更灵活,便于车轮70的转动。
上述方案中,驱动单元20驱动传动组件11运动,由于连接件12与传动组件11铰接,便于传动组件11能带动连接件12移动,带动车轮70转动,连接方式简单,且节约车辆内部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组件11包括传动件110和拉杆13,传动件110与驱动单元20连接;拉杆13的两端分别与传动件110以及连接件12铰接。
驱动单元20接收到控制单元40发出的指令后,提供输出动力,驱动传动件110运动,传动件110带动拉杆13移动,连接件12带动车轮70转动。传动件110可以为齿轮传动、链条传动、液压传动以及皮带式传动等。由于拉杆13的两端分别与传动件110以及连接件12铰接,拉杆13能够更灵活,便于将连接件12带动车轮70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拉杆13沿第一方向X延伸,连接件12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设置。
上述方案中,拉杆13与连接件12沿不同方向延伸,可将拉杆13的水平位移转化为车轮70圆弧方向的位移,保证转向单元10能够带动车轮70左右偏转。可选的,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为如图4所示的X方向和Y方向,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互相垂直,能够进一步保证转向的高效和准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件110包括齿轮111和移动杆112,齿轮111与驱动单元20连接;移动杆112与拉杆13铰接,且移动杆112上设置有与齿轮111啮合的齿条113。
驱动单元20的输出轴与齿轮111连接,驱动单元20与齿轮111同轴布置,驱动单元20接收到控制单元40发出的指令后,提供输出动力,带动齿轮111旋转,通过齿轮111齿条113的传动配合,使得移动杆112沿其轴向水平移动,从而将驱动单元20的动力转化为拉杆13的推力或者拉力,带动车轮70左右偏转。
上述方案中,驱动单元20驱动齿轮111转动,齿轮111带动移动杆112水平移动,使得拉杆13的移动更精确,能够更精确地控制车轮70的转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齿轮111相对移动杆112倾斜设置,齿轮111为斜齿轮或螺旋齿轮。
上述方案中,将齿轮111相对移动杆112倾斜设置,可提高齿轮111的布置灵活性,以避让车辆的其它零件。普通的直齿轮沿齿宽同时进入啮合,因而产生冲击振动噪音,传动不平稳。斜齿轮的齿相对齿轮轴倾斜设置,斜齿轮传动平稳、冲击、振动和噪声较小。螺旋齿轮是螺旋齿圆柱齿轮的简称,即齿轮为圆柱螺旋线的圆柱齿轮,螺旋齿轮传动时接触的齿数较多,传动均匀噪声较小,能传递较大的动力。斜齿轮、螺旋齿轮均具有传递转矩大、起动平稳、传动比分级精细的效果,能够提高转向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单元30设置于移动杆112背离齿轮111的一侧,且与移动杆112间隔设置,以检测移动杆112的运动参数。
检测单元30为位置传感器或位移传感器,运动参数可以为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可在移动杆112背离齿条113的一侧设置可识别的刻度,移动杆112作水平移动时,可检测移动杆112的位置或位移,移动杆112的位置或位移与车轮70的转动方向和角度具有对应关系,因此通过检测单元30检测移动杆112的位置或位移,并发送至控制单元40,控制单元40通过计算可以得到车轮70的转动方向和角度,可相应的调整驱动单元20的参数。例如驱动单元20为电机,控制单元40可根据检测单元30检测的位置或位移,调整电机的转动时间、转速、转动方向以改变车轮70的转动角度和方向。
上述方案中,检测单元30能精确测量得到移动杆112的运动参数,以发送给控制单元40,检测方式简单,能够提高转向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拉杆13包括第一拉杆段131和第二拉杆段132,第一拉杆段131与传动件110铰接;第二拉杆段132与连接件12铰接,第一拉杆段131与第二拉杆段132之间为可伸缩连接。
第一拉杆段131与传动件110之间,以及第二拉杆段132与连接件12之间可通过球头铰接,以使得转向更灵活。
若车辆处于静止状态而车轮70无法回正时,可对车轮70进行微调。本实施例的第一拉杆段131与第二拉杆段132之间为可伸缩连接,因此可调节整个拉杆13的长度,实现对车轮70角度进行微调。可选的,第一拉杆段131与第二拉杆段132可通过螺纹连接,通过人工调整第一拉杆段131与第二拉杆段132之间的螺纹连接位置,以改变整个拉杆13的长度。第一拉杆段131和第二拉杆段132之间还可以通过卡扣连接,通过调整卡扣的位置,以改变整个拉杆13的长度。第一拉杆段131与第二拉杆段132之间还可以通过销钉连接,在第一拉杆段131或第二拉杆段132上设置多个间隔的销孔,通过销钉穿过不同的销控,以改变整个拉杆13的长度。
上述方案中,既增加了车轮70转向的灵活性,又能对车轮70的角度进行微调,提高车轮70的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40安装在驱动单元20上。控制单元40与驱动单元20可通过数据线电连接,也可以通过蓝牙等无线通信连接,将控制单元40直接安装在驱动单元20上,便于控制单元40对驱动单元20的控制,提高控制单元40的控制精度。
请结合参阅图5和图6,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转向装置的装配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转向装置100还包括壳体50,转向单元10的至少部分容纳于壳体50中。可将整个转向装置100均放置于壳体50中,露出与车轮70的连接部分,也可仅将部分结构容纳于壳体50,例如将传动件110容纳于壳体50中,以保护传动件110,防止传动件110被损坏干扰,又能减小壳体50的占用空间。
上述方案中,壳体50对转向装置100具有保护作用,提高转向装置100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50用于固定于车辆的车身。壳体50可固定于车辆的纵梁80下方,例如前车轮70对应的转向装置100的壳体50固定于前机舱纵梁80的下方,后车轮70对应的转向装置100的壳体50固定于后纵梁80的下方。壳体50还可以固定于减震器等车辆的其它部件。
本实施例通过壳体50固定于车身,便于将转向装置100固定,提高转向装置100的稳固性。
请结合参阅图6和图7,图6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转向装置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壳体50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部51,安装部51上设置有安装孔52,壳体50通过安装孔52与车身固定。安装孔52可以为螺纹孔,通过螺栓穿过该螺纹孔将壳体50固定于车身。安装孔52还可以为内壁光滑的通孔,通过销钉或螺钉和螺母固定壳体50。安装部5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在壳体50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该安装部51,以加强连接强度。本实施例的固定方式简单,成本低且装配效率高。
请结合参阅图8和图9,图8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的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转向装置又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向装置100还包括防尘罩60,转向单元10的至少部分容纳于防尘罩60中,防尘罩60套设在至少部分转向装置100的外周。具体地,防尘罩60可与壳体50连接,套设在部分拉杆13的外周,例如第一拉杆段131,也可以套设在其它部位。防尘罩60可设置为可压缩套筒结构,例如橡胶套筒,以能够发生形变,提高防尘罩60的缓冲能力和耐用性。
上述方案中,防尘罩60可防止外部杂物进入转向单元10,提高转向单元10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向系统,包括多个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00,多个转向装置100用于与车辆的车轮70一一对应连接。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转向系统。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向单元10、驱动单元20、检测单元30和控制单元40,转向单元10用于与车辆的车轮70连接;驱动单元20与转向单元10连接,且用于驱动转向单元10运动,以带动车轮70转动;检测单元30用于检测转向单元10的运动参数;控制单元40分别与驱动单元20和检测单元30通信连接,控制单元40用于接收检测单元30的检测信息,并控制驱动单元20的启停。转向单元10包括传动组件11和连接件12,传动组件11与驱动单元20连接;连接件12与传动组件11铰接,且用于与车轮70的转向节71连接。传动组件11包括传动件110和拉杆13,传动件110与驱动单元20连接;拉杆13的两端分别与传动件110以及连接件12铰接。传动件110包括齿轮111和移动杆112,齿轮111与驱动单元20连接;移动杆112与拉杆13铰接,且移动杆112上设置有与齿轮111啮合的齿条113。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向单元,与车辆的车轮连接;
驱动单元,与所述转向单元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转向单元运动;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转向单元的运动参数;
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驱动单元和检测单元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信息,并控制所述驱动单元的启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单元包括:
传动组件,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
连接件,与所述传动组件铰接,且与所述车轮的转向节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传动件,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
拉杆,两端分别与所述传动件以及所述连接件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连接件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件包括:
齿轮,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
移动杆,与所述拉杆铰接,且所述移动杆上设置有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移动杆背离所述齿轮的一侧,且与所述移动杆间隔设置,以检测所述移动杆的运动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包括:
第一拉杆段,与所述传动件铰接;
第二拉杆段,与所述连接件铰接,所述第一拉杆段与第二拉杆段之间为可伸缩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转向单元的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壳体中。
9.一种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装置,多个所述转向装置用于与车辆的车轮一一对应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向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288014.0U CN218489735U (zh) | 2022-08-30 | 2022-08-30 | 转向装置、转向系统和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288014.0U CN218489735U (zh) | 2022-08-30 | 2022-08-30 | 转向装置、转向系统和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489735U true CN218489735U (zh) | 2023-02-17 |
Family
ID=85187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288014.0U Active CN218489735U (zh) | 2022-08-30 | 2022-08-30 | 转向装置、转向系统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489735U (zh) |
-
2022
- 2022-08-30 CN CN202222288014.0U patent/CN21848973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180180A (en) | Wheel supporting apparatus | |
US7204341B2 (en) | Vehicle, method and steering system for vehicle | |
CN107215386B (zh) | 一种四轮独立驱动和独立全向转向的电动车系统 | |
JP4277798B2 (ja)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US11634174B2 (en) | Coaxial co-located vehicle drive power and steering system | |
CN218489735U (zh) | 转向装置、转向系统和车辆 | |
CN107757704B (zh) | 车辆转向控制系统和车辆 | |
JP2013147084A (ja) | 操舵輪の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構造 | |
JP4133412B2 (ja)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EP0219939B1 (en) | Power-assisted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gear | |
CN111634333A (zh) | 适用于自动驾驶的电动车底盘及具有其的电控系统和车辆 | |
EP3401189A1 (en) |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ssembly and system with anti-rotation coupler | |
CN211918300U (zh) | 一种带减震舵轮总成 | |
KR102681380B1 (ko) | 자동차용 모듈형 스티어링 장치 | |
CN211752474U (zh) | 一种四驱驱动玩具模型车 | |
JP3425940B2 (ja) |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とトラックロッドアームとの間に配設された少なくとも2部分の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を有する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システム | |
WO2004035369A1 (ja)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JPH08504148A (ja) | 自動車用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JPS60189671A (ja) | パワ−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CN217286337U (zh) | 一种新型自主转向驱动轮 | |
CN221138261U (zh) | 转向器总成及车辆 | |
CN220009885U (zh) | 转向助力组件、转向系统以及车辆 | |
CN211568080U (zh) | 一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轴 | |
CN219506183U (zh) | 一种拨链传动装置及自行车 | |
CN218750980U (zh) | 线控转向下执行器机构、线控转向系统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