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82615U - 一种电气工程管线连接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气工程管线连接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482615U CN218482615U CN202222794396.4U CN202222794396U CN218482615U CN 218482615 U CN218482615 U CN 218482615U CN 202222794396 U CN202222794396 U CN 202222794396U CN 218482615 U CN218482615 U CN 2184826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tective
- layer
- protection device
- pipeline connection
- engineering pipe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气工程管线连接保护装置,包括铰接轴,所述铰接轴外表面均转动连接有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分别设置于铰接轴的两侧,所述防护外壳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内防护机构,所述防护外壳的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块;所述内防护机构包括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等间距固定安装于防护外壳的内侧。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采用聚酰亚胺的外防护层,可进一步的辅助提高防火能力,同时采用耐热硅胶材质的内弹性层,不但可以保持弹性,还可起到进一步的保温隔热绝缘作用,同时配合不锈钢层,可进一步的加强防护内壳,从而通过防护内壳与防护外壳相配合,形成一个较为稳固的防护结构,达到了较好的防护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气工程管线连接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的发展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电力运行中,往往会需要用到电缆,电缆长时间裸露会造成损坏,所以需要用到电气工程管线对其进行保护,在使用电气工程管线对电缆进行保护时,由于电气工程管线的连接处较为薄弱,进而使得管线之间的连接处极易出现损坏,因此电气工程管线的连接处通常设置有保护装置对电气工程管线进行保护,避免电气管线连接处发生脱落损坏,进而给电缆造成影响;
目前现有的电气工程管线连接保护装置其结构较为简单,单纯的只是一个外部套管进行防护,在具体使用期间,一旦受到撞击则可能出现断裂的情况,同时在使用期间,由于缆线的布置较为广泛,当外界环形处于高热的状态时,简单的防护结构无法隔绝温度以及防火,进而当出现深林火灾时,虽然缆线具有一定的耐高温能力,但是其连接处一般地防火能力有限,进而导致高温容易熔断损毁管线的连接处,进而导致缆线的接线处受到影响,因此需要针对其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气工程管线连接保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方案电气工程管线连接保护装置防护能力有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电气工程管线连接保护装置,包括铰接轴,所述铰接轴外表面均转动连接有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分别设置于铰接轴的两侧,所述防护外壳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内防护机构,所述防护外壳的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块;
所述内防护机构包括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等间距固定安装于防护外壳的内侧,所述缓冲弹簧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防护内壳。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内壳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半圆胶圈,所述半圆胶圈设置为耐热硅胶圈。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铰接轴左侧防护外壳中的防护内壳右侧上下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凸条,所述铰接轴右侧防护外壳中的防护内壳左侧上下两端均设有凹槽。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凸条和凹槽的侧面形状均设置为半圆形,所述防护内壳和防护外壳的侧面形状均设置为半弧形。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块的正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安装块且内部设有内螺纹。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外壳包括外包层,所述外包层设置于防护外壳的外侧外表面,所述外包层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耐热层,所述耐热层的内端与缓冲弹簧的外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包层设置为不锈钢外层,所述耐热层设置为蛭石层和陶瓷耐热层。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内壳由外防护层和内弹性层构成,所述内弹性层固定连接于内外防护层的内侧,所述外防护层的外侧与缓冲弹簧的内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防护层设置为聚酰亚胺层,所述内弹性层设置为耐热硅胶层,所述内弹性层的内侧设有内不锈钢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通过设置防护外壳与防护内壳相配合,使得在使用期间,可通过不锈钢的外包层起到对外部的防腐蚀防磨效果,并且使用期间,由蛭石和陶瓷构成的耐热层可起到耐热阻燃与隔热的作用,使得外部如若遇到火灾时可起到较好的防火能力,并且采用聚酰亚胺的外防护层,可进一步的辅助提高防火能力,同时采用耐热硅胶材质的内弹性层,不但可以保持弹性,还可起到进一步的保温隔热绝缘作用,同时配合不锈钢层,可进一步的加强防护内壳,从而通过防护内壳与防护外壳相配合,形成一个较为稳固的防护结构,达到了较好的防护效果;
第二、使用期间,通过将内防护可套在所需防护的管线处,此时通过转动防护外壳相互贴合,再通过螺栓插接到通孔内部固定安装块即可完成安装,此时由于缓冲弹簧的张力压合作用,使得防护内壳上的凸块压入到凹槽内,同时半圆胶圈也相互稳定贴合,即可对管线的连接处起到较好的密封作用,当管线连接处受到撞击时,可通过防护外壳进行防撞,同时配合缓冲弹簧,可较好的降低撞击力,从而起到了较好的缓冲作用,同时内侧还设置了防滑内壳,从而形成了三重防护,进一步的提高了对管线连接处的防护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外壳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内壳机构图。
附图标记:1、铰接轴,2、防护外壳,21、外包层,22、耐热层,3、内防护机构,31、缓冲弹簧,32、防护内壳,321、外防护层,322、内弹性层,323、不锈钢层,33、半圆胶圈,34、凸条,35、凹槽,4、安装块,5、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考图1-3,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气工程管线连接保护装置,包括铰接轴1,铰接轴1外表面均转动连接有防护外壳2,防护外壳2分别设置于铰接轴1的两侧,防护外壳2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内防护机构3,防护外壳2的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块4;
内防护机构3包括缓冲弹簧31,缓冲弹簧31等间距固定安装于防护外壳2的内侧,缓冲弹簧3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防护内壳32。
实施例2
参考图1-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达到提高本装置防护能力的目的,本实施例对防护内壳32和防护外壳2进行了创新设计,具体地,防护内壳32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半圆胶圈33,半圆胶圈33设置为耐热硅胶圈,铰接轴1左侧防护外壳2中的防护内壳32右侧上下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凸条34,铰接轴1右侧防护外壳2中的防护内壳32左侧上下两端均设有凹槽35,凸条34和凹槽35的侧面形状均设置为半圆形,防护内壳32和防护外壳2的侧面形状均设置为半弧形,安装块4的正面开设有通孔5,通孔5贯穿安装块4且内部设有内螺纹;通过设置半圆胶圈33,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两组半圆胶圈33的贴合,进而形成两端较好的密封作用,方便使用,通过设置凸条34和凹槽35,可通过凸条34压入凹槽35内,进而形成较好的密封效果,通过设置半圆形的凸条34和凹槽35,可便于两者相互配合,而设置半弧形的防护外壳2和防护内壳32,可便于包覆管线的连接处外表面,方便使用,通过设置通孔5且内部设有内螺纹,可便于安装固定安装块4。
实施例3
参考图1和图3,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为了达到进一步提高防护能力的目的,本实施例防护内壳32进行了创新设计,具体地,防护外壳2包括外包层21,外包层21设置于防护外壳2的外侧外表面,外包层2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耐热层22,耐热层22的内端与缓冲弹簧31的外端固定连接,外包层21设置为不锈钢外层,耐热层22设置为蛭石层和陶瓷耐热层22,防护内壳32由外防护层321和内弹性层322构成,内弹性层322固定连接于内外防护层321的内侧,外防护层321的外侧与缓冲弹簧31的内端固定连接,外防护层321设置为聚酰亚胺层,内弹性层322设置为耐热硅胶层,内弹性层322的内侧设有内不锈钢层323;通过设置防护外壳2,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外包层21和耐热层22,起到较好的阻燃耐热与防护作用,通过设置不锈钢外层,可通过不锈钢外层起到较好的耐磨作用,设置蛭石于陶瓷组成的耐热层22,可进行阻燃耐热隔热作用,通过设置防护内壳32,可通过防护内壳32内的弹性呈和外防护层321相配合进行防护,设置聚酰亚胺构成的外防护层321,可提高外防护层321的耐热防护能力,同时设置耐热硅胶的内弹性层322,可起到较好的绝缘防水以及耐热作用,设置不锈钢层323,可提高弹性层整体的强度,进一步的提高了防护能力。
使用原理及优点:使用期间通过不锈钢的外包层21起到对外部的防腐蚀防磨效果,并且使用期间,由蛭石和陶瓷构成的耐热层22可起到耐热阻燃与隔热的作用,使得外部如若遇到火灾时可起到较好的防火能力,并且采用聚酰亚胺的外防护层321,可进一步的辅助提高防火能力,同时采用耐热硅胶材质的内弹性层322,不但可以保持弹性,还可起到进一步的保温隔热绝缘作用,同时配合不锈钢层323,可进一步的加强防护内壳32,从而通过防护内壳32与防护外壳2相配合,形成一个较为稳固的防护结构,达到了较好的防护效果,将内防护可套在所需防护的管线处,此时通过转动防护外壳2相互贴合,再通过螺栓插接到通孔5内部固定安装块4即可完成安装,此时由于缓冲弹簧31的张力压合作用,使得防护内壳32上的凸块压入到凹槽35内,同时半圆胶圈33也相互稳定贴合,即可对管线的连接处起到较好的密封作用,当管线连接处受到撞击时,可通过防护外壳2进行防撞,同时配合缓冲弹簧31,可较好的降低撞击力,从而起到了较好的缓冲作用,同时内侧还设置了防滑内壳,从而形成了三重防护,进一步的提高了对管线连接处的防护能力。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电气工程管线连接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铰接轴(1),所述铰接轴(1)外表面均转动连接有防护外壳(2),所述防护外壳(2)分别设置于铰接轴(1)的两侧,所述防护外壳(2)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内防护机构(3),所述防护外壳(2)的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块(4);
所述内防护机构(3)包括缓冲弹簧(31),所述缓冲弹簧(31)等间距固定安装于防护外壳(2)的内侧,所述缓冲弹簧(3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防护内壳(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工程管线连接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内壳(32)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半圆胶圈(33),所述半圆胶圈(33)设置为耐热硅胶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工程管线连接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轴(1)左侧防护外壳(2)中的防护内壳(32)右侧上下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凸条(34),所述铰接轴(1)右侧防护外壳(2)中的防护内壳(32)左侧上下两端均设有凹槽(3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气工程管线连接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34)和凹槽(35)的侧面形状均设置为半圆形,所述防护内壳(32)和防护外壳(2)的侧面形状均设置为半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工程管线连接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4)的正面开设有通孔(5),所述通孔(5)贯穿安装块(4)且内部设有内螺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工程管线连接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外壳(2)包括外包层(21),所述外包层(21)设置于防护外壳(2)的外侧外表面,所述外包层(2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耐热层(22),所述耐热层(22)的内端与缓冲弹簧(31)的外端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气工程管线连接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层(21)设置为不锈钢外层,所述耐热层(22)设置为蛭石层和陶瓷耐热层(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气工程管线连接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内壳(32)由外防护层(321)和内弹性层(322)构成,所述内弹性层(322)固定连接于内外防护层(321)的内侧,所述外防护层(321)的外侧与缓冲弹簧(31)的内端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气工程管线连接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防护层(321)设置为聚酰亚胺层,所述内弹性层(322)设置为耐热硅胶层,所述内弹性层(322)的内侧设有内不锈钢层(32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794396.4U CN218482615U (zh) | 2022-10-21 | 2022-10-21 | 一种电气工程管线连接保护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794396.4U CN218482615U (zh) | 2022-10-21 | 2022-10-21 | 一种电气工程管线连接保护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482615U true CN218482615U (zh) | 2023-02-14 |
Family
ID=85170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794396.4U Active CN218482615U (zh) | 2022-10-21 | 2022-10-21 | 一种电气工程管线连接保护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48261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293735A (zh) * | 2023-11-27 | 2023-12-26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莱州市供电公司 | 可调节式防机械损伤的电缆保护管 |
-
2022
- 2022-10-21 CN CN202222794396.4U patent/CN21848261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293735A (zh) * | 2023-11-27 | 2023-12-26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莱州市供电公司 | 可调节式防机械损伤的电缆保护管 |
CN117293735B (zh) * | 2023-11-27 | 2024-02-20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莱州市供电公司 | 可调节式防机械损伤的电缆保护管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8482615U (zh) | 一种电气工程管线连接保护装置 | |
CN210403306U (zh) | 一种改进式防火电缆 | |
CN104851481A (zh) | 耐火铝合金电缆 | |
CN208335775U (zh) | 一种耐阻燃耐防火电线电缆 | |
CN215680158U (zh) | 一种耐磨耐高温的塑料绝缘电缆 | |
CN215376977U (zh) | 一种扁平阻燃电缆 | |
CN214476578U (zh) | 一种低烟无卤阻燃防火电缆 | |
CN216133674U (zh) | 一种矿物绝缘电缆 | |
CN214203282U (zh) | 一种耐火防潮的绝缘电缆 | |
CN208889348U (zh) | 一种抗电磁干扰的耐高温防火电缆 | |
CN209388768U (zh) | 一种防爆裂的通讯电缆 | |
CN208781598U (zh) | 一种防火隔离的电缆 | |
CN220171826U (zh) | 一种防水耐冲击的耐火电缆 | |
CN213844865U (zh) | 一种低压防火电线 | |
CN208256347U (zh) | 一种耐火性能强的电力电缆 | |
CN214588176U (zh) | 一种具有耐腐蚀结构的电力电缆 | |
CN211404116U (zh) | 一种防火耐磨电缆 | |
CN220190410U (zh) | 一种防火电线 | |
CN203055496U (zh) | 柔性耐火高层用主动力缆 | |
CN216749408U (zh) | 一种防火型电缆 | |
CN215342012U (zh) | 一种柔性防火电缆 | |
CN216053970U (zh) | 一种具有阻燃功能的电线电缆 | |
CN210378568U (zh) | 一种耐高温、抗电晕绕包铝扁线 | |
CN213123862U (zh) | 一种环保电缆结构 | |
CN216597073U (zh) | 一种防水型电线电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