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81702U - 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及光学观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及光学观测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481702U CN218481702U CN202222892677.3U CN202222892677U CN218481702U CN 218481702 U CN218481702 U CN 218481702U CN 202222892677 U CN202222892677 U CN 202222892677U CN 218481702 U CN218481702 U CN 2184817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screen
- panel
- eyepiece
- mounting seat
- sw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及光学观测设备,该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包括面板、左目镜组件和右目镜组件,所述左目镜组件和所述右目镜组件安装在所述面板上;所述左目镜组件包括左目镜、左镜筒和左安装座,三者固定连接,所述左安装座上安装有左显示屏;所述右目镜组件包括右目镜、右镜筒和右安装座,三者固定连接,所述右安装座上安装有右显示屏;所述左安装座和所述右安装座联动,且均与所述面板可转动连接,所述左安装座的转动中心偏离所述左显示屏的中心,所述右安装座的转动中心偏离所述右显示屏的中心。该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通过手动调节左、右目镜组件的相对距离来实现目镜瞳距的调节,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且成本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及光学观测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用光学观测设备时,通过目镜来观察图像信息,由于人眼瞳距各不相同,为保证光学观测设备的通用性,使得不同使用者都能准确、方便地观察图像信息,在光学观测设备上设有瞳距调节装置,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现有的瞳距调节装置采用的是蜗轮蜗杆传动结构,蜗杆与蜗轮啮合,传动齿轮与右镜筒的瞳距调节齿轮啮合,左镜筒的瞳距调节齿轮与右镜筒的瞳距调节齿轮啮合,通过旋转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再带动右镜筒的瞳距调节齿轮转动,右镜筒的瞳距调节齿轮带动左镜筒的瞳距调节齿轮转动,以实现左镜筒和右镜筒的相对运动,达到瞳距调节的目的。
上述瞳距调节装置虽然能够实现瞳距调节,但是结构复杂、对相关部件的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要求高,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及具有其的光学观测设备,该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通过手动调节左、右目镜组件的相对距离来实现目镜瞳距的调节,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且成本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包括面板、左目镜组件和右目镜组件,所述左目镜组件和所述右目镜组件安装在所述面板上;
所述左目镜组件包括左目镜、左镜筒和左安装座,三者固定连接,所述左安装座上安装有左显示屏;
所述右目镜组件包括右目镜、右镜筒和右安装座,三者固定连接,所述右安装座上安装有右显示屏;
所述左安装座和所述右安装座联动,且均与所述面板可转动连接,所述左安装座的转动中心偏离所述左显示屏的中心,所述右安装座的转动中心偏离所述右显示屏的中心。
如上所述的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所述左显示屏与所述左安装座可转动连接,所述右显示屏与所述右安装座可转动连接;所述面板上设有左调整机构和右调整机构,分别与所述左显示屏和所述右显示屏连接;
所述左调整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左显示屏相对所述左安装座转动,以使所述左显示屏的显示方向保持不变;
所述右调整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右显示屏相对所述右安装座转动,以使所述右显示屏的显示方向保持不变。
如上所述的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所述左调整机构和所述右调整机构均包括第一摆杆、第二摆杆和摆动部件,所述第一摆杆和所述第二摆杆位于所述摆动部件的两相对侧;
所述第一摆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面板铰接,第二端与所述摆动部件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摆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面板铰接,第二端与所述摆动部件的另一端铰接;
所述左调整机构的摆动部件与所述左显示屏相对固定,所述右调整机构的摆动部件与所述右显示屏相对固定。
如上所述的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所述第一摆杆和所述第二摆杆之间设有弹性件。
如上所述的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所述面板具有左槽部和右槽部,所述左槽部用于容纳至少部分所述左调整机构,所述右槽部用于容纳至少部分所述右调整机构;
所述左槽部具有第一左槽壁和第二左槽壁,分别限制所述左调整机构的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摆动的极限位置;
所述右槽部具有第一右槽壁和第二右槽壁,分别限制所述右调整机构的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摆动的极限位置。
如上所述的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所述左目镜组件还包括左固定座,所述左显示屏固定在所述左固定座上,所述左固定座可转动地插装于所述左安装座,所述左调整机构包括左摆动块,所述左摆动块与所述左固定座固定连接;
所述右目镜组件还包括右固定座,所述右显示屏固定在所述右固定座上,所述右固定座可转动地插装于所述右安装座,所述右调整机构包括右摆动块,所述右摆动块与所述右固定座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左安装座和所述右安装座通过所述限位机构联动,所述限位机构还用于限制所述左安装座和所述右安装座相对所述面板转动的极限位置。
如上所述的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所述左安装座包括左转轴,所述面板具有第一通孔,所述左转轴可转动地插装于所述第一通孔;
所述右安装座包括右转轴,所述面板具有第二通孔,所述右转轴可转动地插装于所述第二通孔;
所述限位机构位于所述面板背向所述左目镜的一面,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左限位件和右限位件,所述左限位件的一端与所述左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右限位件的一端与所述右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左限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右限位件的另一端滑动限位连接。
如上所述的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所述左限位件和所述右限位件中,一者设有滑块,另一者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
如上所述的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所述左转轴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螺纹连接有左螺母,所述左螺母位于所述面板背向所述左目镜的一面;所述右转轴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螺纹连接有右螺母,所述右螺母位于所述面板背向所述右目镜的一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光学观测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
针对现有目镜瞳距调节结构复杂、装配精度要求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将左目镜组件和右目镜组件安装在面板上,其中,左目镜组件的左安装座和右目镜组件的右安装座联动,且均可相对面板转动,左安装座的转动中心与左安装座上的左显示屏的中心偏离,右安装座的转动中心与右安装座上的有显示屏各安装座的转动中心偏离安装在安装座上的显示屏,应用时,使用者可手动转动目镜组件的目镜筒,带动安装座转动,由于安装座的转动中心偏离显示屏,所以转动时,左、右显示屏可同步移动,且改变左、右显示屏之间的距离,以实现瞳距调节,适应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该装置的结构简单,对装配精度的要求不同,有利于降低成本。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面板上设有左调整机构和右调整机构,分别带动左显示屏和右显示屏相对各自的安装座转动,以使左显示屏和右显示屏的显示方向保持不变,如此,可确保利用目镜观测的效果和质量,避免显示屏因显示方向转动而无法实现观测或者观测效果不佳。
应用该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的光学观测设备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不再重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左目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左目镜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右目镜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1中面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面板10,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左槽部13,第一左槽壁131,第二左槽壁132,右槽部14,第一右槽壁141,第二右槽壁142;
左目镜组件20A,左目镜21A,左镜筒22A,左安装座23A,左转轴231A,左显示屏24A,左固定座25A,左凸台251A;
右目镜组件20B,右目镜21B,右镜筒22B,右安装座23B,右转轴231B,右显示屏24B,右固定座25B;
左调整机构30A,第一左摆杆31A,第二左摆杆32A,左摆动部件33A,左摆动块331A,左弹簧34A;
右调整机构30B,第一右摆杆31B,第二右摆杆32B,右摆动部件33B,右摆动块331B,右弹簧34B;
限位机构40,左限位件41,滑块411,右限位件42,滑槽421;
左螺母51,右螺母5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便于理解和描述简洁,下文结合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及具有其的光学观测设备一并说明,有益效果部分不再重复论述。
光学观测设备通过目镜来观测图像信息,一般为双目镜结构,每个目镜对应有一个显示屏,可通过与显示屏通信的控制器来控制显示屏的显示图像,为了使不同使用者都能够准确、方便地观察图像,光学观测设备还设有双目镜瞳距调节结构,以调节两个目镜对应的两个显示屏之间的距离。本申请重点对双目镜瞳距调节结构做了改进,下面就此进行详细说明,光学观测设备的其他结构均可基于现有技术实现,不再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5,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一种实施例中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在两种视角下的结构图,图3和图4为左目镜组件的结构图和剖面图,图5为右目镜组件的剖面图。
本实施例中,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包括面板10、左目镜组件20A和右目镜组件20B,其中,左目镜组件20A和右目镜组件20B均安装在面板10上,左目镜组件20A和右目镜组件20B的结构组成一致,两者在面板10上结构对称。
左目镜组件20A包括左目镜21A、左镜筒22A和左安装座23A,三者固定连接,左安装座23A上安装有左显示屏24A;具体的,左镜筒22A固定在左安装座23A上,左目镜21A安装在左镜筒22A上,左目镜组件20A通过左安装座23A安装在面板10上。
具体实施时,左目镜21A与左镜筒22A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该连接方式可拆卸,方便根据需要来更换不同的左目镜21A;左目镜21A与左镜筒22A也可通过其他方式连接,比如卡接等;左镜筒22A与左安装座23A可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实现固定连接。
右目镜组件20B包括右目镜21B、右镜筒22B和右安装座23B,三者也固定连接,右安装座23B上安装有右显示屏24B;右目镜组件20B的各部件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与左目镜组件20A类似,不再重复。
本实施例中,左安装座23A和右安装座23B联动,且均与面板10可转动连接,换言之,左安装座23A与面板10可转动连接,右安装座23B与面板10可转动连接,左安装座23A相对面板10转动时可带动右安装座23B相对面板10同步转动,右安装座23B相对面板10转动时也可带动左安装座23A同步转动。左安装座23A的转动中心偏离其上安装的左显示屏24A的中心,右安装座23B的转动中心偏离其上安装的右显示屏24B的中心。
如上设置后,在实际应用中,使用者可通过手动掰动左目镜组件20A或右目镜组件20B相对面板10转动,比如可掰动左镜筒22A使左安装座23A相对面板10转动,同步带动右安装座23B相对面板10转动,由于左显示屏24A的中心不在左安装座23A的转动中心上,右显示屏24B的中心也不在右安装座23B的转动中心上,所以随着两目镜组件的转动,左显示屏24A和右显示屏24B之间的相对距离发生变化,实现了双目镜的瞳距调节,可适应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该装置的结构简单,对装配精度的要求不高,有利于降低成本。
请一并参考图6,图6为图1中面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这里的面板组件指的是面板和集成在面板上的调整机构。
为确保左显示屏24A和右显示屏24B在移动时,显示方向发生变化,影响对其上显示的图像信息的观测,本实施例中,在面板10上还设有左调整机构30A和右调整机构30B,左调整机构30A用于带动左显示屏24A相对左安装座23A转动,以确保左显示屏24A的显示方向保持不变,右调整机构30B用于带动右显示屏24B相对右安装座24B转动,以确保右显示屏24B的显示方向保持不变;显然,左显示屏24A与左安装座23A可转动连接,右显示屏24B与右安装座23B可转动连接。
这里,显示屏的显示方向指是的显示屏的朝向,以显示屏呈长方形为例说明,假设显示屏正常显示图像的状态下,其长边与水平方向平行,短边与竖直方向平行,其显示方向不变指的是,即便显示屏随着对应的安装座转动,但显示屏的长边始终与水平方向平行,短边始终与竖直方向平行;或者可将显示屏的显示方向不变理解为显示屏的显示面不歪斜。
本方案中,左调整机构30A和右调整机构30B均为连杆机构,为方便设置,两者的结构组成一致,在面板10上也对称布置。
如图6所示,左调整机构30A包括第一左摆杆31A、第二左摆杆32A和左摆动部件33A,第一左摆杆31A和第二左摆杆32A位于左摆动部件33A的两相对侧,第一左摆杆31A的第一端与面板10铰接,第二端与左摆动部件33A的一端铰接,第二左摆杆32A的第一端与面板10铰接,第二端与左摆动部件33A的另一端铰接,这样形成四连杆结构,左摆杆(包括第一左摆杆31A和第二左摆杆32A)可相对面板10绕其铰接点摆动,带动左摆动部件33A一起摆动。其中,左摆动部件33A与左目镜组件20A的左显示屏24A相对固定,这样,在调节瞳距时,左显示屏24A随左安装座23A转动时,由于其与左调整机构30A相连,在左摆杆摆动的带动下可保持其显示方向不变。
具体应用中,可以在第一左摆杆31A和第二左摆杆32A之间设置弹性件,以确保四连杆结构动作的稳定性。弹性件具体可以选用弹簧,即在第一左摆杆31A和第二左摆杆32A之间连接有左弹簧34A。
更具体的,第一左摆杆31A、第二左摆杆32A、左摆动部件33A和面板10之间形成的是平行四边形的四连杆结构。
为了限制左摆杆摆动的极限位置,面板10上设有左槽部13,左槽部13位于面板10朝向左目镜21A的一面,左槽部13可以容纳至少部分左调整机构30A,具体的,左调整机构30A中除了左摆动部件33A上与左显示屏24A连接的结构部分,其余结构部分均可位于左槽部13内,避免凸出面板10的表面,有利于左目镜组件20A的左安装座23A与面板10的装配,避免左安装座23A与相关部件之间产生摩擦等而导致相关部件磨损。
该左槽部13具有第一左槽壁131和第二左槽壁132,第一左摆杆31A靠近第一左槽壁131设置,第二左摆杆32A靠近第二左槽壁132设置,以图6所示方位,第一左摆杆31A向左侧方向摆动时可以与第一左槽壁131相抵实现限位,第二左摆杆32A向右侧方向摆动时可以与第二左槽壁132相抵实现限位,也就是说,通过左槽部13的设置限制了左调整机构30A动作的极限位置。
本方案中,为方便左显示屏24A与左安装座23A转动连接,左目镜组件20A还包括左固定座25A,左显示屏24A固定在左固定座25A上,固定方式可采用螺钉等紧固件,简便又可靠。左固定座25A可转动地插装于左安装座23A,具体设置时,左调整机构30A的左摆动部件33A与左固定座25A固定连接。
结合图3和图6,具体的,左固定座25A背向左显示屏24A的一侧设有左凸台251A,左安装座23A具有与左凸台251A匹配的过孔,左凸台251可转动地插装于该过孔内,左调整机构30A的左摆动部件33A上可设置向左安装座23A方向凸出的左摆动块331A,该左摆动块331A可伸入左安装座23A的过孔内与左凸台251固定连接,两者也可采用螺钉等紧固件实现固定。为方便左固定座25A相对左安装座23A转动,左凸台251和左摆动块331A可设置为圆柱形结构,左安装座23A上的过孔为圆形通孔。可以理解的是,如上设置后,前述左摆动部件33A上与左显示屏24A连接的结构部分指的是左摆动块331A。
如图6所示,右调整机构30B包括第一右摆杆31B、第二右摆杆32B和右摆动部件33B,第一右摆杆31B和第二右摆杆32B之间可以连接有右弹簧34B等弹性件,右调整机构30B的各部件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与左调整机构30A类似,可参考前述左调整机构30A的描述理解,此处不再重复。
右目镜组件20B也包括右固定座25B,右显示屏24B固定在右固定座25B上,通过右固定座25B与右安装座23B可转动连接,右固定座25B设有与右安装座23B可转动配合的右凸块,右摆动部件33B上设有右摆动块331B,右摆动块331B与右凸块固接,这些相关部件的连接结构和具体设置方式等也与前述左显示屏24A与左调整机构30A的连接结构类似,也可参考上述理解,不再赘述。
再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还包括限位机构40,左安装座23A和右安装座23B通过限位机构40联动,并通过限位机构40来限制各自相对面板10转动极限位置。
为避免限位机构40对目镜组件造成干涉,限位机构40位于面板10背向目镜的一面。
结合图6,面板10具有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左安装座23A背向左目镜21A的一侧设有左转轴231A,左转轴231A可转动地插装于面板10的第一通孔11,这样,左安装座23A的转动中心线为左转轴231A的轴线;右安装座23B背向右目镜21B的一侧设有右转轴231B,右转轴231B可转动地插装于面板10的第二通孔12,这样,右安装座23B的转动中心线为右转动轴231B的轴线。具体设置时,左转轴231A可穿过第一通孔11,右转轴231B可穿过第二通孔12,方便与限位机构40连接,形成联动。
请一并参考图7,图7为限位机构40的结构示意图。
限位机构40包括左限位件41和右限位件42,左限位件41的一端与左转轴231A固定连接,右限位件42的一端与右转轴231B固定连接,左限位件41的另一端与右限位件42的另一端滑动限位连接,如此,在左安装座23A绕其左转轴231A转动时,左限位件41随之转动,并带动右限位件42转动,从而带动与右限位件42固接的右转轴231B转动,进而带动右安装座23B转动;当右安装座23B绕其右转轴231B转动时,亦可通过限位机构40带动左安装座23A转动。
这里,左限位件41和右限位件42的滑动限位连接指的是,左限位件41在转动时,其另一端可相对右限位件42滑动,同时可能限制两者相对动作的极限位置,从而限制左安装座23A和右安装座23B转动的极限位置。
如图7所示,应用时,在左限位件41设有滑块411,右限位件42设有滑槽421,滑块411与滑槽421滑动配合,具体的,滑块411插入滑槽421内,可在滑槽421内滑动,并通过滑槽421的长短来限制滑块411相对滑动的极限位置,实现左限位件41和右限位件42的滑动限位连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滑块411设置在右限位件42上,将滑槽421设置在左限位件41上。
具体应用时,为避免左安装座23A的左转轴231A脱离面板10,还可设置左螺母51,左转轴231A穿过面板10的第一通孔11后,与左螺母51连接,以限制其与面板10的相对位置,使得左安装座23A只能相对面板10转动。同样地,右安装座23B的右转轴231B螺纹连接有右螺母52。
实际应用中,左限位件41可以与左螺母51固定连接,从而与左转轴231A相对固定,右限位件42也可以与右螺母52固定连接。
综合来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采用纯机械连杆结构来实现瞳距的调节,规避了复杂的蜗轮蜗杆、齿轮等结构件,对相关部件的加工精度及装配精度的要求降低,结构相对简单,轻便,且能有效降低成本。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及光学观测设备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左目镜组件和右目镜组件,所述左目镜组件和所述右目镜组件安装在所述面板上;
所述左目镜组件包括左目镜、左镜筒和左安装座,三者固定连接,所述左安装座上安装有左显示屏;
所述右目镜组件包括右目镜、右镜筒和右安装座,三者固定连接,所述右安装座上安装有右显示屏;
所述左安装座和所述右安装座联动,且均与所述面板可转动连接,所述左安装座的转动中心偏离所述左显示屏的中心,所述右安装座的转动中心偏离所述右显示屏的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显示屏与所述左安装座可转动连接,所述右显示屏与所述右安装座可转动连接;所述面板上设有左调整机构和右调整机构,分别与所述左显示屏和所述右显示屏连接;
所述左调整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左显示屏相对所述左安装座转动,以使所述左显示屏的显示方向保持不变;
所述右调整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右显示屏相对所述右安装座转动,以使所述右显示屏的显示方向保持不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调整机构和所述右调整机构均包括第一摆杆、第二摆杆和摆动部件,所述第一摆杆和所述第二摆杆位于所述摆动部件的两相对侧;
所述第一摆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面板铰接,第二端与所述摆动部件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摆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面板铰接,第二端与所述摆动部件的另一端铰接;
所述左调整机构的摆动部件与所述左显示屏相对固定,所述右调整机构的摆动部件与所述右显示屏相对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杆和所述第二摆杆之间设有弹性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具有左槽部和右槽部,所述左槽部用于容纳至少部分所述左调整机构,所述右槽部用于容纳至少部分所述右调整机构;
所述左槽部具有第一左槽壁和第二左槽壁,分别限制所述左调整机构的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摆动的极限位置;
所述右槽部具有第一右槽壁和第二右槽壁,分别限制所述右调整机构的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摆动的极限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目镜组件还包括左固定座,所述左显示屏固定在所述左固定座上,所述左固定座可转动地插装于所述左安装座,所述左调整机构包括左摆动块,所述左摆动块与所述左固定座固定连接;
所述右目镜组件还包括右固定座,所述右显示屏固定在所述右固定座上,所述右固定座可转动地插装于所述右安装座,所述右调整机构包括右摆动块,所述右摆动块与所述右固定座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左安装座和所述右安装座通过所述限位机构联动,所述限位机构还用于限制所述左安装座和所述右安装座相对所述面板转动的极限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安装座包括左转轴,所述面板具有第一通孔,所述左转轴可转动地插装于所述第一通孔;
所述右安装座包括右转轴,所述面板具有第二通孔,所述右转轴可转动地插装于所述第二通孔;
所述限位机构位于所述面板背向所述左目镜的一面,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左限位件和右限位件,所述左限位件的一端与所述左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右限位件的一端与所述右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左限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右限位件的另一端滑动限位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限位件和所述右限位件中,一者设有滑块,另一者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转轴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螺纹连接有左螺母,所述左螺母位于所述面板背向所述左目镜的一面;所述右转轴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螺纹连接有右螺母,所述右螺母位于所述面板背向所述右目镜的一面。
11.光学观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892677.3U CN218481702U (zh) | 2022-10-31 | 2022-10-31 | 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及光学观测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892677.3U CN218481702U (zh) | 2022-10-31 | 2022-10-31 | 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及光学观测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481702U true CN218481702U (zh) | 2023-02-14 |
Family
ID=85170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892677.3U Active CN218481702U (zh) | 2022-10-31 | 2022-10-31 | 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及光学观测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481702U (zh) |
-
2022
- 2022-10-31 CN CN202222892677.3U patent/CN21848170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37060B (zh) | 显示装置 | |
CN110109251B (zh) | 可调瞳距的头戴显示设备 | |
US20180213212A1 (en) | Head-mounted display | |
CN206178326U (zh) | 镜头微调装置、镜头调整模组及投影设备 | |
CN108072955A (zh) | 镜头调整模组及投影设备 | |
JP2001066140A (ja) | 測地機器の水平方向および垂直方向調整装置 | |
CN110703442A (zh) | 单显示屏头戴显示器 | |
US8040600B2 (en) | Binocular display having an adjustment system | |
TW202131059A (zh) | 瞳距與屈光度的調節機構 | |
CN218481702U (zh) | 双目镜瞳距调节装置及光学观测设备 | |
CN211603726U (zh) | 瞳距与屈光度的调节机构 | |
CN116400509B (zh) | 头戴式显示设备 | |
CN112987312B (zh) | 瞳距调节结构及电子设备 | |
CN217607876U (zh) | 头戴显示设备体验分享架 | |
CN217583797U (zh) | 一种低功耗液晶显示模组 | |
CN218917800U (zh) | 一种瞳距调节机构以及头戴显示设备 | |
CN216646968U (zh) | 一种瞳距屈光度旋转调节机构 | |
CN115917396A (zh) | 增强现实眼镜 | |
CN117369129A (zh) | 一种瞳距调节机构以及头戴显示设备 | |
CN220252302U (zh) | 一种近眼显示系统双目融合调节装置 | |
CN220232136U (zh) | 一种3d显示系统 | |
CN219475925U (zh) | 一种vr光学模组及头戴式显示设备 | |
CN214248925U (zh) | 一种组合式航空摄影云台 | |
CN220957640U (zh) | 一种相机倾角微调装置 | |
CN220438687U (zh) | 一种远程会诊用的影像观片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