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74129U - 电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74129U
CN218474129U CN202120670700.7U CN202120670700U CN218474129U CN 218474129 U CN218474129 U CN 218474129U CN 202120670700 U CN202120670700 U CN 202120670700U CN 218474129 U CN218474129 U CN 2184741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supply device
circuit board
control circuit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7070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伟
徐中立
李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7070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741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741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741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装置,电源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供电源输出的电极连接件;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一个导电触片,且所述导电触片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进行导电连接;所述电极连接件通过与所述导电触片保持弹性接触从而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进行电性连接。在控制模块上设置导电触片,使得电源装置中电极连接件,安装方便快捷,电连接稳定。

Description

电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领域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雾化器和电源装置,电源装置设置有电极连接件,通过电极连接件连接将雾化器和电源装置进行电性连接。现有技术中,电极连接件通过焊线的方式与电源装置内的控制模块进行电连接。焊线方式操作复杂,组装费时费力,且成品不良率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源装置中的电极连接件组装困难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源装置,包括壳体;电源,收容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电源输出的电极连接件;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固定安装有导电触片,且所述导电触片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进行导电连接;所述导电触片与所述电极连接件保持弹性接触以将所述电极连接件电连接至所述控制电路板。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极连接件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所述导电触片沿基本垂直于所述壳体的轴向与所述电极连接件保持弹性接触。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电触片包括至少一个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对所述电极连接件施加夹持力,使所述电极连接件与所述夹持部至少部分表面保持接触。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电触片包括基底部,所述基底部与所述控制电路板保持固定接触并进行导电连接,所述基底部与所述夹持部相连。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夹持部至少部分表面折弯形成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可容纳所述电极连接件的至少部分表面。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夹持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间断设置;所述第一夹持部至少部分表面弯曲形成第一曲面,所述第二夹持部至少部分表面弯曲形成第二曲面,所述第一曲面和所述第二曲面共同界定形成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可容纳所述电极连接件的至少部分表面。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夹持部向外括张形成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二夹持部向外扩张形成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界定形成供电极连接件收容至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开口。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气流感应开关,所述气流感应开关和所述导电触片定位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同一侧面。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限定有用于收纳所述控制电路板的第一容纳腔,所述电极连接件的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以和所述导电触片保持接触。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分隔部,所述电极连接件沿壳体轴向贯穿所述分隔部并保持在所述分隔部上。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支架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控制电路板定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固定卡扣。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与所述固定卡扣相配合的定位柱;所述控制电路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定位柱和所述固定卡扣之间。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卡扣与控制电路板的接触面为第一接触面,所述定位柱与所述控制模块的接触面为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沿垂直于壳体轴向形成高度差,所述控制电路板的厚度不大于所述高度差。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第一固定卡扣和第二固定卡扣;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纵向相对的第一棱边和第二棱边;所述第一固定卡扣和第二固定卡扣用于扣接固定所述第二棱边。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状态提示件,所述状态提示件包括震动马达。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以上所述的电源装置,以及通过所述电极连接件与所述电源装置进行电连接的雾化器。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控制电路板上固定安装有导电触片,电源装置内的电极连接件可直接通过与所述导电触片保持弹性接触从而与控制电路板进行电性连接,安装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装置立体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装置爆炸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触片立体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触片与电极连接件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触片立体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触片与电极连接件连接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支架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支架与控制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支架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水平、竖直等)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 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所述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所述的“设置”、“设置于”、“设于”可以是直接设于,也可以是间接设于。
另外,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参考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存储有气溶胶形成基质并对其进行雾化生成气溶胶的雾化器100,以及为雾化器100供电的电源装置200。电源装置200包括纵向延伸的壳体20,壳体20一端开口,形成中空内腔。壳体20沿纵向可分为两部分,分别为第一收容腔201和第二收容腔202。第一收容腔201靠近开口方向设置,可收容雾化器100的至少部分表面。第二收容腔 202可容纳电池12和控制模块50。雾化器100与电源装置200可进行固定连接,也可进行可拆卸式连接,如通过磁吸或卡扣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0内设有两个磁体,分别为第一磁体31和第二磁体 32,分别固定于第一收容腔201的左右两侧。雾化器100的端部设置对应的磁体材料或者铁磁性材料,通过磁力吸合使雾化器100保持于第一收容腔201中。雾化器100与电源装置200的壳体20内部分别设有电极连接件40进行电性连接。
第二收容腔202内固定安装有固定支架70,固定支架70侧壁上设置有缺口,壳体20内侧上设置有与缺口相配的凸点,两者相互卡接。固定支架70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密封件11,使得固定支架70与壳体20形成密封式连接。固定支架70具有与雾化器100至少部分表面相互接触的分隔部71。分隔部71部分表面内凹形成三个相互分隔的第一凹槽711和第二凹槽712以及第三凹槽713,第一凹槽711和第二凹槽712位于左右两侧,第一磁体31和第二磁体32可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凹槽711和第二凹槽712内。第三凹槽713内设置有中空的电极固定柱7131,电极连接件40固定安装于电极固定柱 7131的通孔内,电极连接件40沿壳体20轴向贯穿分隔部71并保持固定在分隔部71上的电极柱7131内。
壳体20还设置有控制电源装置200工作状态的控制模块50。控制模块50包括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控制电路板51,以及安装在控制电路板51上的MCU(Micro Control Unit)、电阻、电容等元器件。当气溶胶生成装置依靠气流感应驱动时,控制电路板 51朝向固定支架70的一侧上还固定连接有气流感应开关52,气流感应开关52与MCU进行电性连接。固定支架70上靠近分隔部71处设置有第一容纳腔72,控制模块50可固定放置于第一容纳腔72内。参考图3、图7和图10所示,第一容纳腔72内还设置有气流感应开关52的固定槽721,气流感应开关52外套设有柔性硅胶套53,气流感应开关52收容在固定槽721内部,固定槽721的内部具有用来收容气流感应开关52至少一部分的第一腔室7211和内径小于第一腔室 7211的第二腔室7212,第一腔室7211和第二腔室7212之间形成台阶78,柔性硅胶套53定位在气流感应开关52与第一腔室7211的内壁之间且抵接上述台阶78,柔性硅胶套53未完全覆盖气流感应开关 52的一侧面,使得气流感应开关52的该侧面能够气流连通第二腔室 7212。固定槽721上方设置有通气柱79,通气柱79至少部分延伸到第三凹槽713内,通气柱79的内部中空以形成气流触发通道,气流触发通道用于气流连通第二腔室7212与第三凹槽713。当雾化器100 与电源装置200连接时,雾化器100内的气流产生的负压会从通气柱传递到固定槽721内的第二腔室7212。即当用户抽吸时,气流感应开关52内部的膜片相应负压变化而产生形变,从而感测气流变化生成触发信号,MCU根据触发信号控制电源装置200为雾化器100提供电驱动。
参考图8至图10所示,围合形成第一容纳腔72的部分内壁面向上凸起,形成至少一个固定卡扣73。靠近固定卡扣73设置定位柱74,定位柱74和固定卡扣73至少部分沿垂直于壳体20轴向延伸,定位柱74和固定卡扣73沿轴向形成高度差,控制电路板51可固定在固定卡扣73和定位柱74之间。控制电路板51包括纵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棱边511和第二棱边512,第一棱边511与固定支架70的内壁面相互抵接。为了加强对控制电路板51的固定作用,固定支架70沿着控制电路板第二棱边512的方向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卡扣731和第二固定卡扣732,第一固定卡扣731和第二固定卡扣732平行设置。第一固定卡扣731和第二固定卡扣732分别位于第二棱边522的左侧和右侧。靠近第一固定卡扣731和第二固定卡扣732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柱741和第二定位柱742,第一定位柱741和第二定位柱742平行设置。第一固定卡扣731的底端与控制电路板51的上平面接触形成第一接触面7311,定位柱74的顶端与控制电路板51的下平面接触形成第二接触面7411,第一接触面7311和第二接触面7411的沿垂直于壳体20轴向形成高度差,控制电路板51的厚度不大于第一接触面 7311和第二接触面7411的轴向高度差。同理,第二固定卡扣732的底端与控制电路板51的上平面接触形成的第三接触面7321,第二定位柱742与控制电路板51的下平面接触形成第四接触面7421,第三接触面7321和第四接触面7421分别对控制电路板板51轴向进行定位,使得控制电路板51可稳定固定连接在固定支架70上。壳体20 与控制模块50之间还设置有灯罩13,灯罩13两侧设置有卡扣,固定支架70两侧对应设置有相匹配的缺口。灯罩13固定安装在固定支架第一容纳腔72的上方,可对控制电路板51施加垂直方向的作用力,避免固定支架70松动,同时可保护控制模块50上的元器件不因壳体 20的形变而造成损坏。
参考图4至图7所示,控制电路板51上还固定安装有至少一个导电触片60。由于电极连接件40和通气柱79均纵向延伸至分隔部 71上的第三凹槽713内,为了方便安装,导电触片60与气流感应开关52固定于控制电路板51的同一侧面。导电触片60包括焊接在控制电路板51上并与控制模块50进行电连接的基底部601,基底部601 焊接在控制电路板51上从而与控制电路电路板51保持固定并进行导电连接。导电触片60还包括至少一个与基底部601相连的夹持部602。电极连接件40至少部分沿壳体20纵向延伸至第一容纳腔72内,以和固定安装于第一容纳腔72内的导电触片60保持接触。夹持部602 对电极连接件40施加夹持力,使得电极连接件40与夹持部602至少部分表面保持稳定接触从而与控制模块50进行导电连接。电极连接件40沿壳体20的轴向延伸,导电触片60沿基本垂直于壳体20轴向与电极连接件40保持弹性接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4和图5所示,夹持部602为了保持电极连接件40与导电触片60进行稳固连接接触,基底部601 的左右两侧均连接设置有第一夹持部6021和第二夹持部6022,第一夹持部6021和第二夹持部6022间隔设置。第一夹持部6021一端与基底部601连接,另一端向外扩张,形成第一自由端6031。第二夹持部6032一端与基底部601连接,另一端向外扩张,形成第二自由端6032。第一自由端6031和第二自由端6032界定形成供电极连接件插入内部的开口604。
电极连接件40为圆柱形结构,为了增大导电触片60对电极连接件40的固定作用,第一夹持部6021至少部分表面弯曲形成第一曲面 60211,第二夹持部6022至少部分表面完全形成第二曲面60221,第一曲面60211和第二曲面60221相向设置,共同界定形成第二容置腔 605,第二容置腔605为圆弧形结构可收容电极连接件40的至少部分表面,且第一夹持部6021和第二夹持部6022分别对电极连接件40 施加第一夹持力和第二夹持力,第一夹持力和第二夹持力的合力沿垂直于电路控制电路板51平面向下,使得电极连接件40与导电触片60保持稳定连接。电极连接件40从开口604插入,被第一夹持部6031 和第二夹持部6032左右两侧紧箍在第二容置腔605内,与导电触片 60稳固接触,保持稳定的电连接。导电触片60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优选为导电性能强的金属铜制备。
本申请中的电极连接件40包括正极电极连接件41和负极电极连接件42。控制电路板51上与正极电极连接件41和负极电极连接件 42上的对应位置安装有正极导电触片61和负极导电触片62。参考图 5所示,当正极连接件41从正极导电触片的正极开口614插入,正极导电触片41两侧的正极第一夹持部6121和正极第二夹持部6122 分别对正极电极连接件41进行箍紧,使得正极连接件41保持在第二正极容置腔615内。当负极连接件42从负极导电触片的负极开口624 插入,负极导电触片42两侧的负极第一夹持部6221和负极第二夹持部6222分别对负极电极件42进行箍紧,使得负极连接件42保持在第二负极容置腔625内。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6和图7所示,导电触片 80包括基底部801和夹持部802,基底部801焊接在电路控制电路板 51上并进行导电连接,夹持部802为单片结构。夹持部802具有向上折弯的第三弯曲面8021,第三弯曲面8021为弧形结构,形成第一容置腔803。第一容置腔803为敞口设置,可容纳电极连接件40的至少部分表面。为了对电极连接件40施加足够的夹持力,第三弯曲面803的弧度足够大,能包裹电极连接件40的较多表面。
参考图7所示,控制电路板51上与正极电极连接件41和负极电极连接件42上的对应位置安装有正极导电触片81和负极导电触片 82。正极导电触片81的正极夹持部812弯曲形成第一正极容置腔813,负极导电触片82的负极夹持部822弯曲形成第一负极容置腔823。正极导电触片41部分表面收容在第一正极容置腔813内,并被正极夹持部812箍紧。负极导电触片42部分表面收容在第一负极容置腔 823内,并被负极夹持部822箍紧。
参考图3、图8和图9所示,固定支架70部分内壁围合形成电源仓76。电池12固定安装在电源仓76内,电池12一端引出正负极极耳,电池12的正负极极耳分别与控制模块的正负极进行电连接。固定支架70内位于电源仓76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容纳腔77,充电模块90可固定放置于第二容纳腔77内,充电模块90可通过螺钉固定在固定支架70上。充电模块90分别与电池12、控制模块50进行电连接。充电模块90包括充电USB接口91,充电模块90上还设置有用于提醒用户电源装置工作状态的状态提示件14,状态提示件14可以配置成提醒电池的电量、充电动作启动、充电动作停止、雾化器连接至电源组件或者从电源组件分离等状态,例如当外部电源与USB 接口91连通时,状态提示件14可进行提醒;或者当电池电量充满时,状态提示件14也可以进行提示。在本实施例中,状态提示件14可为震动马达,通过设置不同的震动次数,来进行不同的充电状态提醒,可以及时告知用户目前的充电状态,防止过充,或提示充电故障。例如当设置了充电开始震动时,如果接通外部电源,无震动提醒,则可告知用户充电模块或者电池无法接通;可根据电池充电过程中,不同的电池容量设置不同的震动次数,来提示用户电池的充电状态,如 50%的容量震动两次,100%的容量震动三次,通过震动次数可以提醒用户电池适时的充电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用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包括:
壳体;
电源,收容在所述壳体内部;
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电源输出的电极连接件;
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固定安装有导电触片,且所述导电触片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进行导电连接;
所述导电触片与所述电极连接件保持弹性接触以将所述电极连接件电连接至所述控制电路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连接件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所述导电触片沿基本垂直于所述壳体的轴向与所述电极连接件保持弹性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触片包括至少一个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对所述电极连接件施加夹持力,使所述电极连接件与所述夹持部至少部分表面保持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触片包括基底部,所述基底部与所述控制电路板保持固定并进行导电连接,所述基底部与所述夹持部相连。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至少部分表面折弯形成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可容纳所述电极连接件的至少部分表面。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夹持部至少部分表面弯曲形成第一曲面,所述第二夹持部至少部分表面弯曲形成第二曲面,所述第一曲面和所述第二曲面共同界定形成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可容纳所述电极连接件的至少部分表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向外扩张形成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二夹持部向外扩张形成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共同界定形成供所述电极连接件收容至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开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气流感应开关,所述气流感应开关和所述导电触片定位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同一侧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限定有用于收纳所述控制电路板的第一容纳腔,所述电极连接件的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以和所述导电触片保持接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分隔部,所述电极连接件沿壳体轴向贯穿所述分隔部并保持在所述分隔部上。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控制电路板定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固定卡扣。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与所述固定卡扣相配合的定位柱;所述控制电路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定位柱和所述固定卡扣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卡扣与控制电路板的接触面为第一接触面;所述定位柱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接触面为第二接触面;
所述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沿垂直于壳体轴向形成高度差,所述控制电路板的厚度不大于所述高度差。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第一固定卡扣和第二固定卡扣;
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纵向相对的第一棱边和第二棱边,所述导电触片靠近第一棱边设置;
所述第一固定卡扣和第二固定卡扣用于扣接固定所述第二棱边。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状态提示件,所述状态提示件包括震动马达。
16.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以及通过所述电极连接件与所述电源装置进行电连接的雾化器。
CN202120670700.7U 2021-04-01 2021-04-01 电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Active CN2184741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70700.7U CN218474129U (zh) 2021-04-01 2021-04-01 电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70700.7U CN218474129U (zh) 2021-04-01 2021-04-01 电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74129U true CN218474129U (zh) 2023-02-14

Family

ID=85163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70700.7U Active CN218474129U (zh) 2021-04-01 2021-04-01 电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741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75499A (zh) 磁性电极纽扣
KR20150039618A (ko) 전자담배 장치
CN215124329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
CN113197353B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
JP2002093393A (ja) 弾性接点を備える機器
CN218474129U (zh) 电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09167224A (zh) 一种货架取电系统
CN209786059U (zh) 电池连接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4207202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CN211606767U (zh) 一种搭载蓝牙耳机的遥控器
JPH0511580U (ja) 個別呼出受信機
CN215008443U (zh) 一种触点式电池盒结构及智能盖板
CN215771660U (zh) 智能插头、充电器和电动车辆
CN218790552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20109112U (zh) 一种供电结构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939727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0200638U (zh) 用于接触器的可插拔连接装置及接触器
CN218921721U (zh) 充电模组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2970101U (zh) 一种助听器充电铜针定位结构
CN218588211U (zh) 一种雾化器主机及电子雾化器
CN216059243U (zh)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6090120U (zh) 加热容器
CN216674715U (zh) 一种气溶胶发生器的供电装置及气溶胶发生器
CN213602808U (zh) Tws耳机
CN218474060U (zh) 供电模块及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