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73334U - 蓝牙骨传导耳机 - Google Patents

蓝牙骨传导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73334U
CN218473334U CN202222327993.6U CN202222327993U CN218473334U CN 218473334 U CN218473334 U CN 218473334U CN 202222327993 U CN202222327993 U CN 202222327993U CN 218473334 U CN218473334 U CN 2184733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ne conduction
ear
circuit board
control circuit
wireless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2799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宝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232799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733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733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733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蓝牙骨传导耳机,包括后挂、两个耳挂、两个扬声器组件以及两个耳挂壳,两个所述耳挂壳分别连接在后挂的两个端部,且每一耳挂连接于一个扬声器组件和一个耳挂壳之间;所述蓝牙骨传导耳机还包括:设置于其中一个耳挂壳内的控制电路板和柱状线圈,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无线充电接收芯片,且所述柱状线圈经由第一外围电路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交流输入引脚电连接;设置于另一个耳挂壳内的储能电池,所述储能电池直接或经由第二外围电路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直流输出引脚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可大大方便无线耳机的充电操作。

Description

蓝牙骨传导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蓝牙骨传导耳机。
背景技术
跑步、骑自行车等做为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很多跑步者和骑行者都喜欢在平时跑步中听音乐,因为这样可以帮助跑步者和骑行者更快进入状态,保持节奏。
现有的无线耳机通过内置的电池供电,且该类无线耳机大多采用充电接口方式充电,但上述充电接口方式在充电时需要接口对位,操作相对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无线耳机充电操作繁琐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蓝牙骨传导耳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蓝牙骨传导耳机,包括后挂、两个耳挂、两个扬声器组件以及两个耳挂壳,两个所述耳挂壳分别连接在后挂的两个端部,且每一耳挂连接于一个扬声器组件和一个耳挂壳之间;所述蓝牙骨传导耳机还包括:
设置于其中一个耳挂壳内的控制电路板和柱状线圈,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第一外围电路和第二外围电路,且所述柱状线圈经由第一外围电路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交流输入引脚电连接;
设置于另一个耳挂壳内的储能电池,所述储能电池直接或经由第二外围电路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直流输出引脚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蓝牙骨传导耳机包括磁性吸附件,所述磁性吸附件设置于所述柱状线圈所在的耳挂壳内,且所述磁性吸附件与所述柱状线圈位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同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柱状线圈的中心轴沿所述耳挂壳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柱状线圈的轴向的每一个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个磁性吸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柱状线圈包括以同一直线为中心轴绕制的多匝导线;
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芯片包括两个交流输入引脚,所述柱状线圈的导线的两端分别经由第一外围电路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两个交流输入引脚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柱状线圈包括绝缘柱,且所述绝缘柱的两个端部之间形成有绕线槽,所述多匝导线绕制于所述绕线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柱为空心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电路板所在的耳挂壳的内侧壁在所述蓝牙骨传导耳机佩戴到人体时与人体相接触,所述控制电路板以平行于所述内侧壁的方式固定在所述耳挂壳内,且所述柱状线圈位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朝向所述内侧壁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外围电路包括并联连接在所述导线的一端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一个交流输入引脚之间的多个第一谐振电容,以及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两个交流输入引脚的第二谐振电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柱状线圈的多匝导线的绕制长度不小于1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耳挂壳包括壳体和壳盖,所述壳体和壳盖沿所述耳挂壳的厚度方向相扣合,并由所述壳盖构成所述耳挂壳的内侧壁;
所述柱状线圈固定在所述控制电路板上,所述控制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磁性吸附件固定在所述壳盖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柱状线圈置于耳挂壳并在耳挂壳内的控制电路板上增加无线充电接收芯片,可在蓝牙骨传导耳机的有限空间内实现相对高效的无线充电,大大方便了蓝牙骨传导耳机的充电操作。并且,由于无需在外表面提供接口和金属触点,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蓝牙骨传导耳机的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蓝牙骨传导耳机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蓝牙骨传导耳机中无线充电接收芯片及其外围电路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蓝牙骨传导耳机中耳挂壳、控制电路板及柱状线圈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蓝牙骨传导耳机中耳挂壳、及磁性吸附件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4,绘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蓝牙骨传导耳机。本申请中的无蓝牙骨传导耳机可以与手机、播放器等具有蓝牙通信功能的设备(例如MP3、平板电脑、个人电脑、电视机)连接,并播放这些设备通过蓝牙方式输出的音频信号。具体地,本实施例的蓝牙骨传导耳机可包括后挂13、两个耳挂14、两个耳挂壳11、两个扬声器组件12、控制电路板15、储能电池以及柱状线圈16,其中,两个耳挂壳11分别连接在后挂13的两个端部,每一耳挂14连接于一个扬声器组件12和一个耳挂壳11之间,每一扬声器组件12包括换能装置,并通过换能装置将音频信号转换为机械振动。该蓝牙骨传导耳机可通过两个耳挂14佩戴在人体的两个耳廓处,两个扬声器组件12分别位于耳廓前侧、两个耳挂壳11分别位于耳廓的后侧,并由后挂13和耳挂14提供夹紧力,使两个扬声器组件12贴于人体面部。耳挂壳11、扬声器壳组件12、后挂13、耳挂14的结构及连接方式可采用本领域的惯用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两个耳挂壳11内分别形成有腔体,控制电路板15和柱状线圈16位于其中一个耳挂壳11的腔体内,储能电池则位于另一个耳挂壳11的腔体内。并且,在后挂13及两个耳挂14内,还具有导电线缆,并通过这些导电线缆实现两个扬声器组件12及两个耳挂壳11内的器件的电连接。通过上述结构,可使得蓝牙骨传导耳机各部分的重量相对平衡,从而提高蓝牙骨传导耳机佩戴的舒适度。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板15上设置有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第一外围电路151和第二外围电路152,且柱状线圈16经由第一外围电路151与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交流输入引脚电连接;储能电池直接或经由第二外围电路152与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直流输出引脚电连接。在上述蓝牙骨传导耳机中,柱状线圈16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将外部的变换磁场(即由无线充电器产生的充电磁场)转换为电能并输入到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交流输入引脚,无线充电接收芯片可将由柱状线圈16生成的电能转换为充电电能(例如5V直流电流),并为储能电池充电。
此外,在控制电路板15上还可具有蓝牙通讯电路和音频解码电路等,且上述蓝牙通讯电路和音频解码电路均由储能电池供电。通过蓝牙通讯电路,控制电路板15可与手机、播放器等进行通信,并获得音频数据;音频解码电路则可对某一类或多类编码的音频信号进行解码,再将解码后的信号发送到两个扬声器组件12进行播放(每一扬声器组件12可包括对应的子电路板)。蓝牙通讯电路、音频解码电路及扬声器组件12的工作原理及具体结构都属于本领域的惯用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蓝牙骨传导耳机,通过将柱状线圈置于耳挂壳11并在耳挂壳11内的控制电路板15上增加无线充电接收芯片,可在蓝牙骨传导耳机的有限空间内实现相对高效的无线充电,大大方便了蓝牙骨传导耳机的充电操作。并且,由于无需在外表面提供接口和金属触点,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蓝牙骨传导耳机的防水性能。
相应地,为该蓝牙骨传导耳机进行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器中,也采用与柱状线圈16相适配的线圈。相对于目前大多数电子设备中采用平面结构的线圈(即线圈的多匝导线绕制于同一平面),但相对于该柱状结构,用于使该平面结构的线圈产生感应电流的无线充电器所产生的磁场的空间范围较大,有可能对控制电路板15上其他电子元件产生干扰,从而影响音频播放的效果。同时,平面结构的线圈也较难适应骨传导蓝牙耳机内的小空间结构。采用柱状线圈16,还利于柱状线圈16、控制电路板15的装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蓝牙骨传导耳机还包括磁性吸附件17,该磁性吸附件17设置于柱状线圈16所在的耳挂壳11内,且在该耳挂壳11内,磁性吸附件17与柱状线圈16位于控制电路板15的同一侧。当外部的无线充电器内具有永磁体时,上述磁性吸附件17可采用极性与无线充电器内的永磁体极性相反的永磁体,或者采用铁/钴/镍等可被永磁体吸附的材料;当外部的无线充电器内具有铁/钴/镍等可被永磁体吸附的材料时,磁性吸附件17可采用永磁体。
由于控制电路板15、柱状线圈16及磁性吸附件17均位于同一耳挂壳11内,且柱状线圈16及磁性吸附件17位于控制电路板15的同一侧,使得耳挂壳11可与无线充电器。
可在磁性吸附件17可与无线充电器内对应的磁性器件相吸附,从而使柱状线圈16与无线充电器内的线圈保持位置相对固定,提高无线充电的稳定性和效率。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通过其他结构使得柱状线圈16与无线充电器内的线圈保持位置相对固定,例如在无线充电器与耳挂壳11上增加相应的卡接结构或其他类似的固定结构。
由于在蓝牙骨传导耳机中,耳挂壳11的尺寸有限,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保证无线充电的效率,可使柱状线圈16的中心轴沿耳挂壳11的长度方向(即后挂13的长度方向)设置,从而柱状线圈16的尺寸相对较大。同时,为提高在充电时柱状线圈16与无线充电器内线圈的位置的稳定性,可在柱状线圈16轴向的每一个端部分别设置一个磁性吸附件17。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使柱状线圈16的中心轴与耳挂壳11的长度方向呈一定的夹角(例如小于30度),从而使得柱状线圈16具有更大的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柱状线圈16包括绕制于同一柱面上的多匝导线161,该柱状线圈16整体壳呈圆柱状、四棱柱状、五棱柱状、六棱柱状等。特别地,上述柱状线圈16的多匝导线161的绕制长度不小于1cm。
用于形成柱状线圈16的导线161的两端分别与控制电路板15电连接,例如可在控制电路板15上设置两个焊盘(该两个焊盘分别与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交流输入引脚电连接),导线161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两个焊盘上,从而实现柱状线圈16与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电连接。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通过弹针、弹片等方式实现柱状线圈16的导线161与控制电路板15的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柱状线圈16除了包括导线161外,还壳包括绝缘柱162,且绝缘柱162的两个端部之间形成有绕线槽,多匝导线161绕制于绕线槽内。通过绝缘柱162,方便了导线161的绕制,同时在装配柱状线圈16时,可通过固定到控制电路板15表面的绝缘支架18,将绝缘柱162固定在控制电路板15的表面。为减轻重量,上述绝缘柱162可采用空心结构,例如绝缘柱162可呈筒状。
结合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电路板15所在的耳挂壳11的内侧壁在蓝牙骨传导耳机佩戴到人体时与人体相接触,柱状线圈16所在的耳挂壳11的内侧壁上朝向控制电路板15的表面具有两个突向控制电路板15的安装位,且两个安装位之间形成有安装槽。两个磁性吸附件17分别固定在两个安装位内,控制电路板15以平行于内侧壁的方式固定在耳挂壳11内,且柱状线圈16位于控制电路板15的朝向内侧壁的一侧。在控制电路板15装配到耳挂壳11时,柱状线圈16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到两个磁性吸附件17之间的安装槽内。该结构不仅简单,而且利于柱状线圈16更加靠近无线充电器产生的变换磁场,同时利于与外部的无线充电器的位置保持稳定。
结合图3-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耳挂壳11具体包括壳体111和壳盖112,其中壳体111和壳盖112可相互扣合并在壳体111和壳盖112之间形成用于装配控制电路板15、柱状线圈16及磁性吸附件17的空间。具体地,壳体111、壳盖112之间可通过壳盖112上的卡扣1121与壳体111上的卡钩1111相配合的方式固定,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壳体111、壳盖112也可通过扣槽、胶粘等方式相固定。特别地,为便于装配,可将固定有柱状线圈16的控制电路板15固定在壳体111上,而磁性吸附件17则固定在壳盖112上,在分别完成控制电路板15和磁性吸附件17的固定后,再将壳体111和壳盖112扣合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为提高无线充电的质量,如图2所示,柱状线圈16的导线161与无线充电接收芯片之间的第一外围电路151包括多个第一谐振电容C23~C25以及第二谐振电容C26,该多个第一谐振电容C23~C25并联连接在导线161的一端与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一个交流输入引脚AC1之间的,第二谐振电容C26的两端则分别连接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两个交流输入引脚AC1、AC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蓝牙骨传导耳机,包括后挂、两个耳挂、两个扬声器组件以及两个耳挂壳,两个所述耳挂壳分别连接在后挂的两个端部,且每一耳挂连接于一个扬声器组件和一个耳挂壳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骨传导耳机还包括:
设置于其中一个耳挂壳内的控制电路板和柱状线圈,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第一外围电路和第二外围电路,且所述柱状线圈经由第一外围电路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交流输入引脚电连接;
设置于另一个耳挂壳内的储能电池,所述储能电池直接或经由第二外围电路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直流输出引脚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骨传导耳机包括磁性吸附件,所述磁性吸附件设置于所述柱状线圈所在的耳挂壳内,且所述磁性吸附件与所述柱状线圈位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同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蓝牙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线圈的中心轴沿所述耳挂壳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柱状线圈的轴向的每一个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个磁性吸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蓝牙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线圈包括以同一直线为中心轴绕制的多匝导线;
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芯片包括两个交流输入引脚,所述柱状线圈的导线的两端分别经由第一外围电路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两个交流输入引脚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蓝牙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线圈包括绝缘柱,且所述绝缘柱的两个端部之间形成有绕线槽,所述多匝导线绕制于所述绕线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蓝牙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柱为空心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蓝牙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所在的耳挂壳的内侧壁在所述蓝牙骨传导耳机佩戴到人体时与人体相接触,所述控制电路板以平行于所述内侧壁的方式固定在所述耳挂壳内,且所述柱状线圈位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朝向所述内侧壁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蓝牙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围电路包括并联连接在所述导线的一端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一个交流输入引脚之间的多个第一谐振电容,以及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两个交流输入引脚的第二谐振电容。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蓝牙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线圈的多匝导线的绕制长度不小于1cm。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蓝牙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挂壳包括壳体和壳盖,所述壳体和壳盖沿所述耳挂壳的厚度方向相扣合,并由所述壳盖构成所述耳挂壳的内侧壁;
所述柱状线圈固定在所述控制电路板上,所述控制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磁性吸附件固定在所述壳盖上。
CN202222327993.6U 2022-09-01 2022-09-01 蓝牙骨传导耳机 Active CN2184733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27993.6U CN218473334U (zh) 2022-09-01 2022-09-01 蓝牙骨传导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27993.6U CN218473334U (zh) 2022-09-01 2022-09-01 蓝牙骨传导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73334U true CN218473334U (zh) 2023-02-10

Family

ID=85139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27993.6U Active CN218473334U (zh) 2022-09-01 2022-09-01 蓝牙骨传导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733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68367B1 (ko) 휴대용 청취 디바이스
US9723394B2 (en) Headphone clasping device and method
CN110519671A (zh) 无线耳机
CN210405617U (zh) 无线颈戴耳机
KR200282456Y1 (ko) 접촉식 잭-플러그
CN218473334U (zh) 蓝牙骨传导耳机
CN218473330U (zh) 无线耳机及耳机充电装置
CN112165666A (zh) 一种无线耳机及耳机充电盒
CN111628578A (zh) 一种多功能蓝牙耳机充电装置
CN214281628U (zh) 电子设备
CN211209892U (zh) 一种tws耳机
CN219843442U (zh) 一种异形充电结构
CN220368213U (zh) 一种带磁吸功能的移动电源
CN220421999U (zh) 一种挂耳式蓝牙耳机
CN220858363U (zh) 无线耳机
CN215187323U (zh) 蓝牙耳机
CN219833171U (zh) 异形磁吸结构
CN215420695U (zh) 一种充电装置及耳机充电盒
CN219123987U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N219740586U (zh) 一种可携带两副耳机的耳机充电仓
WO2023071473A1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耳机
CN220545124U (zh) 耳机收纳装置及耳机组件
CN214381339U (zh) 无线耳机
CN217904616U (zh) 一种耳机充电仓
CN215835536U (zh) 一种耳机连接结构及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