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72976U - 电机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动力总成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机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动力总成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72976U
CN218472976U CN202222268687.XU CN202222268687U CN218472976U CN 218472976 U CN218472976 U CN 218472976U CN 202222268687 U CN202222268687 U CN 202222268687U CN 218472976 U CN218472976 U CN 2184729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section
motor
cooling channel
magnetic cor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6868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东来
齐阿喜
刘兴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6868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729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729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729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动力总成以及车辆,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包括第一轴段;旋转变压器,所述旋转变压器包括第二轴段,所述第一轴段与所述第二轴段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电机组件,电机和旋转变压器组装后,由于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可拆卸连接,因此,更加方便对电极和旋转变压器的组装和拆卸。

Description

电机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动力总成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机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动力总成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励磁同步电机转子绕组是通过电刷和滑环进行供电的。电刷在长时间运行之后会磨损,产生碳粉,且电机长时间运行之后需要更换碳刷,增加维护成本。此外,电机高速旋转时,滑环可能会产生火花,影响电机的安全运行。目前主要的解决方法是通过非接触的旋转变压器来进行能量传输,变压器的原边产生交变的电压和电流,副边感应出交变的电压和电流,经过整流电路得到转子绕组所需的直流电。但是,目前的电机组件中的电机和旋转变压器组装较困难,不利于拆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机组件。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电机组件,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可拆卸连接,更加方便对电机和旋转变压器进行组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动总成,包括前述的电机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前述的电动总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包括第一轴段;旋转变压器,所述旋转变压器包括第二轴段,所述第一轴段与所述第二轴段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电机组件,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可拆卸连接,具体地,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可通过卡扣连接,或,第一轴段与第二轴段过盈配合。由于电机包括第一轴段,旋转变压器包括第二轴段,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的可拆卸连接使电机与旋转变压器的连接更加方便,方便其组装和拆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旋转变压器包括第一机壳,所述第一机壳内设置有绕组,所述第二轴段与所述第一机壳连接,所述第一轴段内形成有第一冷却通道,所述第一机壳内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连通的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和所述第二冷却通道适于流通散热介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轴段还包括第三冷却通道,所述第三冷却通道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连通,所述第三冷却通道适于流通散热介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轴段朝向所述第一轴段的一端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第一轴段套设于所述凸起部的至少部分外周并与所述凸起部过盈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机壳为副边机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副边机壳内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内形成有第一通孔以套设于所述连接轴的外周,所述底板内形成有所述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入口端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出口端位于所述连接轴的与所述第一通孔正对的外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冷却通道以所述连接轴的轴线为圆心沿径向远离所述连接轴延伸,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出口端位于所述底板的外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板的外周沿上形成有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轴段的第一环形板以及朝向所述第一轴段的第二环形板,所述第一环形板与所述第二环形板沿所述第一轴段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环形板的壁厚大于所述第二环形板的壁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环形板在远离所述转子的方向上壁厚度逐渐增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环形板和/或所述第二环形板的内周壁与所述底板之间限定出整流板容纳槽;所述电机组件还包括:整流板,所述整流板收容于所述整流板容纳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旋转变压器还包括:原边机壳,所述原边机壳内设置有原边绕组,所述原边机壳设置于所述副边机壳与所述转子之间,所述整流板位于所述副边机壳的所述底板远离所述原边机壳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原边机壳上形成有适于所述连接轴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转子朝向所述旋转变压器的一端上设置有转子绕组出线端,所述转子绕组出线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底板与所述整流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板背离所述转子的一侧设置有围绕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三环形板,所述底板朝向所述转子的一侧设置有围绕所述第一通孔的第四环形板,所述第四环形板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环形板的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机组件还包括: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所述第一磁芯和所述第二磁芯分别设置于所述原边机壳和所述副边机壳内,所述第一磁芯和所述第二磁芯上分别形成有绕组容纳槽,且所述第一磁芯与所述第二磁芯结构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磁芯和所述第二磁芯上分别形成有在所述连接轴的轴向上贯通的绕组贯穿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动总成,所述电动总成包括前述的电机组件。由此,所述电动总成具有前述的电机组件所具有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至少具有故障率低、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供电模块以及前述的电动总成,所述电动总成适于在所述供电模块的功能下输出动力。由此,所述车辆具有前述的电动总成所具有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至少具有故障率低、安全性高、散热效果好、寿命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相关技术中非接触变压器径相方案示意图;
图2是相关技术中非接触变压器轴向方案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机组件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冷却流道和第二冷却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副边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机组件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机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0:电机组件;10:旋转变压器;1100:原边机壳;1110:第二通孔;1200:第一磁芯;1300:原边绕组;1310:原边绕组出线端;1400:副边绕组;1410:副边绕组出线端;1500:第二磁芯;1600:副边机壳;1700:整流板;1800:连接轴;1610:第一环形板;1620:第二环形板;1630:第三环形板;1640:第四环形板;1650:第一通孔;1810:第一轴段;1820:第二轴段;1821:本体部;1822:凸起部;100:第一冷却通道;200:第二冷却通道;300:第三冷却通道;110:第一子流道;210:第二子流道;1210:绕组容纳槽;1120:底板;1900:转子绕组出线端;2000:转子;3000:副边组件;4000:原边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目前,主流的非接触旋转变压器主要有径向和轴向两种方案,径向方案如图1所示,轴向方案如图2所示。其中径向方案为第一磁芯1200和第二磁芯1500嵌套的结构,第一磁芯1200和第二磁芯1500内设置有原边绕组1300和副边绕组1400,此种结构的非接触旋转变压器的气隙距离约为1mm,对第一磁芯1200和第二磁芯1500的加工和装配精度要求很高。此外,径向方案的磁芯在制造时无法一体成型,需要对多个磁芯进行拼接,增加制造成本。轴向方案的气隙为纯平面结构,第一磁芯1200设置于第二磁芯1500的上方,第一磁芯1200和第二磁芯1500内设置有原边绕组1300和副边绕组1400,此种方式的非接触式变压器加工简单且精度高,磁芯可一体成型,因此磁芯的成本相比径向方案有所下降。该方案的主要缺点就是对机壳的加工精度要求高,但是机壳的加工难度远低于磁芯的加工难度。在运行过程中,对变压器原边绕组1300施加交变的电压和电流,此时副边绕组1400感应出相应的交变电压和电流,感应出的交变电压和电流经过整流板后,变成直流电,从而在不接触转子的情况下实现对转子的励磁。但是,目前的电机组件中的整流板安装在旋转变压器和转子之间,环境温度较高,会降低整流板的使用寿命以及可靠性性。
下面参考图3-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组件10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3和图4,电机组件1000包括电机2000、旋转变压器10和连接轴1800,连接轴1800包括第一轴段1810和第二轴段1820,其中,电机2000包括第一轴段1810,旋转变压器10包括第二轴段1820,第一轴段1810和第二轴段1820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电机组件1000,第一轴段1810和第二轴段1820可拆卸连接,具体地,第一轴段1810和第二轴段1820可通过卡扣连接,或,第一轴段1810与第二轴段1820过盈配合。由于电机2000包括第一轴段1810,旋转变压器10包括第二轴段1820,第一轴段1810和第二轴段1820的可拆卸连接使电机2000与旋转变压器10的连接更加方便,方便其组装和拆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旋转变压器10包括第一机壳,第一机壳内设置有绕组,第二轴段1820与第一机壳连接,第一轴段1810内形成有第一冷却通道100,第一机壳内形成有与第一冷却通道100连通的第二冷却通道200,第一冷却通道100和第二冷却通道200适于流通散热介质。由此,散热介质经第一冷却通道100流向第二冷却通道200,便可同时对电机2000和旋转变压器10进行冷却,提高冷却效率,提高器件的可靠性,延长器件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机壳可以为原边机壳1100或副边机壳1600,当第一机壳为原边机壳1100时,原边机壳1100内设置有原边绕组1300;当第一机壳为副边机壳1600时,副边机壳1600内设置有副边绕组1400。
具体地,下面以第一机壳为副边机壳1600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冷却通道100设置于电机2000内,第二冷却通道200与副边机壳1600连接且与第一冷却通道100连通。散热介质可经第一冷却通道100和第二冷却通道200进入到副边机壳1600,进而同时对电机2000和旋转变压器10进行冷却,提高冷却效率,提高器件的可靠性,延长器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参考图3和图4,第一轴段1810适于与电机2000连接,第二轴段1820内包括连通的第一子流道110和第二子流道210,第二子流道210与第二冷却通道200连通,第一子流道110与第二子流道210配置为第一冷却通道100。也即是说,散热介质经第一子流道110流向第二子流道210,再经第二子流道210流向第二冷却通道200,便可同时对电机2000和旋转变压器10进行冷却,进而提高冷却效率,提高器件的可靠性,延长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连接轴1800为两段式,还可使电机2000和旋转变压器10分别做动平衡,有效降低旋转变压器10设计的余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8,第一轴段1810内还包括第三冷却通道300,第三冷却通道300与第一冷却通道100连通,第三冷却通道300适于流通散热介质。也即是说,散热介质经第三冷却通道300流入第一子流道110,再经第一子流道110流入第二冷却通道200,便可同时对电机2000和旋转变压器10进行冷却,进而提高冷却效率,提高器件的可靠性,延长器件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3,第二轴段1820朝向第一轴段1810的一端上设置有凸起部1822,第一轴段1810套设于凸起部1822的至少部分外周并与凸起部1822过盈配合。也即是说,第一轴段1810内部形成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空腔作为第一冷却通道100,第二轴段1820凸起部1822朝向第一轴段1810的端面上形成有通油孔(图中未示出),第二轴段1820包括本体部1821和凸起部1822,凸起部1822的内径小于本体部1821的内径,第一轴段1810可通过热胀冷缩套在凸起部1822的外周。具体地,第一轴段1810受热后膨胀,空腔的内径增大,凸起部1822伸入到空腔内,当第一轴段1810冷却后收缩,空腔的内径减小,即可紧紧套设在凸起部1822的外周。同时,本体部1821的内径较大可发挥限位功能,防止第二轴段1820过渡伸入到第一轴段1810内。空腔即可作为第一冷却通道100,第一轴段1810空腔内的散热介质可经通油孔进入第二轴段1820,以便同时对旋转变压器10和电机2000进行冷却。需要说明的是,通油孔的数量、大小以及形状不受特别限制,可根据旋转变压器10的实际发热情况进行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3,副边机壳1600内还可以包括:底板1120,底板1120内形成有第一通孔1660以套设于第二轴段1820的外周,底板1120内形成有第二冷却通道200,第二冷却通道200的入口端位于第一通孔1660的内壁,第一冷却通道100的出口端位于第二轴段1820的与第一通孔1660正对的外表面。由此,散热介质即可经转子轴内的第一冷却通道100流向底板1120内的第二冷却通道200,进而对旋转变压器10进行散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当第二冷却通道200位于底板1120内时,第二冷却通道200以第二轴段1820的轴线为圆心沿径向远离第二轴段1820延伸,第二冷却通道200的出口端位于底板1120的外周面。即散热介质流入第二冷却通道200后,由底板1120的外周面喷出,进而对旋转变压器10进行冷却。
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是,整流板1700包括整流板本体和设置在整流板本体上的器件,由于器件的安装位置不均匀,整流板1700各处的重量并不统一,导致整流板1700整体的重量分布不均匀,副边机壳1600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会出现动平衡的问题,容易发生故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3和图4,底板1120的外周沿上形成有朝向远离第一轴段1810的第一环形板1610以及朝向第一轴段1810的第二环形板1620,第一环形板1810与第二环形板1820沿第一轴段1810的轴线方向设置,第一环形板1610的壁厚大于第二环形板1620的壁厚。由此,副边机壳1600安装有整流板1700导致重量分布不均匀时,在保证轻量化的同时,为动平衡留出空间。例如,可在第一环形板1610的内部或表面形成有平衡孔1611(参考图5),以对副边机壳1600重量较大的位置进行减重,维持副边机壳1600质量分布的均匀性,防止旋转变压器10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出现抖动,以缓解旋转变压器10出现的动平衡问题,降低旋转变压器10的故障率,提高旋转变压器10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5,平衡孔1611的位置、形状、数量不受限制,只要满足减重的需求即可。具体到本申请,平衡孔1611可以构造为在第一环形板1610的径向和/或轴向上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影响副边机壳1600的功能的前提下,平衡孔1611的深度、数量均可根据具体的减重需求进行设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环形板1610在远离电机2000的方向上壁厚度逐渐增加。由此,第一环形板1610的制作更加简单,降低磨具成本,同时,还可防止由于第一环形板1610的厚度突然增加使副边机壳1600在高速旋转过程中产生额外的阻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环形板1610和/或第二环形板1620的内周壁与底板1120之间限定出整流板容纳槽;电机组件还包括:整流板1700,整流板1700收容于整流板容纳槽内。由此,副边机壳1600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整流板1700,防止其刮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3、图6和图7,旋转变压器10还包括原边组件4000和副边组件3000,原边组件4000包括原边机壳1100,原边机壳1100内设置有原边绕组1300,副边组件3000包括副边机壳1600和副边绕组1400,原边机壳1100设置于副边机壳1600与电机2000之间,整流板1700位于副边机壳1600的底板1120远离原边机壳1100的一侧。整流板1700、副边机壳1600、原边机壳1100和电机2000依次排列,可使整流板1700远离电机2000的发热源,从而降低环境温度,提高器件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3,原边机壳1100上形成有适于第二轴段1820穿过的第二通孔1110,电机2000包括转子绕组,转子绕组朝向旋转变压器10的一端上设置有转子绕组出线端1900,转子绕组出线端1900穿过第二通孔1110、底板1120与整流板1700连接。具体地,转子绕组出线端1900可穿过第二通孔1110、底板1120与整流板1700焊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5和图8,底板1120背离电机2000的一侧设置有围绕第一通孔1660的第三环形板1630,底板1120朝向电机2000的一侧设置有围绕第一通孔1660的第四环形板1650,第四环形板1650的厚度大于第三环形板1630的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如3,电机组件1000还包括:第一磁芯1200和第二磁芯1500,第一磁芯1200为原边磁芯,第二磁芯1500为副边磁芯,第一磁芯1200和第二磁芯1500分别设置于原边机壳1100和副边机壳1600内,第一磁芯1200和第二磁芯1500上分别形成有绕组容纳槽1210,原边绕组1300设置在原边磁芯的绕组容纳槽1210内,副边绕组1400设置在副边磁芯的绕组容纳槽1210内,且第一磁芯1200与第二磁芯1500结构相同,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模具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底板1120设置有在轴向上贯通的绕组连接孔,第一磁芯1200和第二磁芯1500上分别形成有在第二轴段1820的轴向上贯通的绕组贯穿孔。具体地,原边绕组1300与副边绕组1400上分别设置有原边绕组出线端1310和副边绕组出线端1410,原边绕组出线端1310和副边绕组出线端1410分别在原边绕组1300和副边绕组1400在背离彼此的端面上远离彼此且在轴向上延伸,原边绕组出线端1310穿过第一磁芯1200上的绕组贯穿孔和原边机壳1100上的绕组连接孔与外部电控连接,副边绕组出线端1410穿过第二磁芯1500上的绕组贯穿孔和副边机壳1600上的绕组连接孔与整流板1700连接。由此,即可避免原边绕组出线端1310和副边绕组出线端1410在机壳的内部出线,影响旋转变压器轴的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原边绕组1300的匝数、副边绕组1400的匝数和转子绕组的匝数不受特别限制,可根据旋转变压器10的功率和体积来确定,绕组形式可采用散线、扁线或其它形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原边绕组1300和原边磁芯、原边磁芯和原边机壳1100、副边绕组1400和副边磁芯、副边磁芯和副边机壳1600之间采用灌胶工艺进行连接,以提高旋转变压器10的结构强度及可靠性。具体地,灌胶工艺可用注塑、环氧树脂或塑料外壳等代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机组件1000具有以下优点:
(1)第一轴段1810和第二轴段1820可拆卸连接,方便电机2000和旋转变压器10的组装和拆卸;
(2)第一轴段1810和第二轴段1820两段式设计,使电机2000和旋转变压器10分别做动平衡,有效降低旋转变压器10设计的余量。;
(3)电机转子轴中空设计,散热介质可沿第一冷却通道100和第二冷却通道200流动,同时对电机2000和旋转变压器10冷却;
(4)副边机壳1600的第一环形板1610的壁厚大于第二环形板1620的壁厚,当旋转变压器10出现动平衡问题时,可在厚度较大的位置设置平衡孔1611进行减重,避免旋转变压器10高速旋转的过程中出现抖动,以缓解旋转变压器10出现的动平衡问题,降低旋转变压器10的故障率,提高旋转变压器10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5)整流板1700、副边机壳1600、原边机壳1100和电机2000依次排列,即整流板1700远离转子绕组。由此,整流板1700远离发热源,避免整流板1700温度过高,提高器件的可靠性;
(6)旋转变压器10的原边绕组1300和副边绕组1400均从磁芯的底部出线,避免原边绕组出线端1310和副边绕组出线端1410从旋转变压器10的内部出线,影响连接轴1800的设计和安装。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动总成,该电动总成包括前述的电机组件1000。由此,电动总成具有前述的电机组件1000所具有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至少具有故障率低、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前述的电动总成。由此,该车辆具有前述的电动总成所具有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至少具有故障率低、安全性高、散热效果好、寿命长的优点。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7)

1.一种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包括第一轴段;
旋转变压器,所述旋转变压器包括第二轴段,所述第一轴段与所述第二轴段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变压器包括第一机壳,所述第一机壳内设置有绕组,所述第二轴段与所述第一机壳连接,所述第一轴段内形成有第一冷却通道,所述第一机壳内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连通的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和所述第二冷却通道适于流通散热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段还包括第三冷却通道,所述第三冷却通道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连通,所述第三冷却通道适于流通散热介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段朝向所述第一轴段的一端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第一轴段套设于所述凸起部的至少部分外周并与所述凸起部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壳为副边机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边机壳内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内形成有第一通孔以套设于所述第二轴段的外周,所述底板内形成有所述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入口端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出口端位于所述第二轴段的与所述第一通孔正对的外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以所述第二轴段的轴线为圆心沿径向远离所述第二轴段延伸,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出口端位于所述底板的外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外周沿上形成有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轴段的第一环形板以及朝向所述第一轴段的第二环形板,所述第一环形板与所述第二环形板沿所述第一轴段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环形板的壁厚大于所述第二环形板的壁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板在远离所述电机的方向上壁厚度逐渐增加。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板和/或所述第二环形板的内周壁与所述底板之间限定出整流板容纳槽;所述电机组件还包括:整流板,所述整流板收容于所述整流板容纳槽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变压器还包括:
原边机壳,所述原边机壳内设置有原边绕组,所述原边机壳设置于所述副边机壳与所述电机之间,所述整流板位于所述副边机壳的所述底板远离所述原边机壳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机壳上形成有适于所述第二轴段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电机包括转子绕组,所述转子绕组朝向所述旋转变压器的一端上设置有转子绕组出线端,所述转子绕组出线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底板与所述整流板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背离所述电机的一侧设置有围绕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三环形板,所述底板朝向所述电机的一侧设置有围绕所述第一通孔的第四环形板,所述第四环形板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环形板的厚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所述第一磁芯和所述第二磁芯分别设置于所述原边机壳和所述副边机壳内,所述第一磁芯和所述第二磁芯上分别形成有绕组容纳槽,且所述第一磁芯与所述第二磁芯结构相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芯和所述第二磁芯上分别形成有在所述第二轴段的轴向上贯通的绕组贯穿孔。
16.一种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组件。
1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所述的动力总成。
CN202222268687.XU 2022-08-26 2022-08-26 电机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动力总成以及车辆 Active CN2184729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68687.XU CN218472976U (zh) 2022-08-26 2022-08-26 电机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动力总成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68687.XU CN218472976U (zh) 2022-08-26 2022-08-26 电机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动力总成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72976U true CN218472976U (zh) 2023-02-10

Family

ID=85139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68687.XU Active CN218472976U (zh) 2022-08-26 2022-08-26 电机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动力总成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729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22054B (zh) 旋转电机
CN113381531A (zh) 一种定子冷却结构及设有该定子冷却结构的电机
CN211508791U (zh) 一种电机机壳及其应用的电机
KR20010014727A (ko) 차량용 교류발전기
CN216056503U (zh) 一种易于散热的盘式电机定子
CN218472976U (zh) 电机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动力总成以及车辆
CN220043119U (zh) 一种轴向磁通电机、电动设备和交通工具
CN210123911U (zh) 一种新型开关磁阻电机定子结构
CN219372120U (zh) 电机
CN112234728A (zh) 内置冷却组件的定子总成结构
CN218243268U (zh) 电机组件以及具有其的电动总成以及车辆
CN110957826A (zh) 一种冷却结构、油冷电机及车辆
CN216056504U (zh) 定子组件、磁悬浮轴承、电机、压缩机和空调器
CN116995880A (zh) 一种双定子单转子轴向磁通异步电机结构
CN218456376U (zh) 电机组件以及具有其的电动总成和车辆
CN213367531U (zh) 永磁盘式取力发电机
CN113659740A (zh) 定子组件、磁悬浮轴承、电机、压缩机和空调器
CN213367574U (zh) 具有冷却装置的永磁盘式取力发电机
CN207884444U (zh) 一种用于电动机的水冷定子
CN117672662A (zh) 旋变组件以及具有其的电机组件、电动总成和车辆
CN218276280U (zh) 一种新型电机端盖及电机
CN211908486U (zh) 一种冷却结构、油冷电机及车辆
CN213341772U (zh) 内置冷却组件的定子总成结构
CN219960247U (zh) 一种转子总成、轴向磁通电机和电动设备
CN113708566B (zh) 一种表贴式高速永磁电机和电机冷却风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