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70687U - 一种用于水体的水质检测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水体的水质检测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70687U
CN218470687U CN202220972295.9U CN202220972295U CN218470687U CN 218470687 U CN218470687 U CN 218470687U CN 202220972295 U CN202220972295 U CN 202220972295U CN 218470687 U CN218470687 U CN 2184706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liquid
liquid storage
water quality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7229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弈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97229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706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706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706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水体的水质检测装置及系统,装置包括主体单元、液体储存单元、液体抽取单元、液体排放单元、水质检测单元、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一电源单元,液体储存单元设置于主体单元,液体抽取单元和液体排放单元设置于液体储存单元的一侧,水质检测单元设置于液体储存单元的内部,第一控制单元分别与液体抽取单元、液体排放单元、第一电源单元连接。其优点在于,利用主体单元漂浮于水体中,进而获取水体不同位置的水质数据;通过液体抽取单元和液体排放单元联动控制,实现液体的自动采样。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水体的水质检测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体的水质检测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农业等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污水中可能会含有酸、碱、氧化剂,以及铜、镉、汞、砷等化合物,苯、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机毒物。这些毒物既会毒死水生生物,又影响饮用水源。当然,这些被严重污染的水源一般都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或是有着异色,但看起来无色无味的自来水就一定像外表一样干净吗?
自来水如今存在重金属污染问题,在我国已有50%的地下水源受到重金属污染,有上百种有机化合物、重金属离子进入水源、或是存在氟、砷、铁、锰等超标,让人听了觉得不寒而栗,我们每天饮用的都有可能是被污染的水。
针对水质检测,现有技术中有以下几种方法:
(1)喝+闻
这种方法虽然可以简单判断水质是否污染,但是不够精确和科学;
(2)水质检测笔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检测水质,但是不能获取不同水域、不同位置、不同深度的水质;
(3)水质检测仪
这种方法可以比较精确的检测水质,但是设备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且成本比较高;
(4)检测试纸
这种方法简单快捷、成本低廉,但是需要进行比色,仍然不够精准。
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检测结果不精确、设备体积大、使用成本高、无法获取不同水域不同位置的水质等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水体的水质检测装置及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检测结果不精确、设备体积大、使用成本高、无法获取不同水域不同位置的水质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水体的水质检测装置,包括:
主体单元,所述主体单元漂浮于水体;
液体储存单元,所述液体储存单元设置于所述主体单元,用于储存液体;
液体抽取单元,所述液体抽取单元设置于所述液体储存单元的一侧,并与所述液体储存单元连接,用于抽取液体并输送液体至所述液体储存单元;
液体排放单元,所述液体排放单元设置于所述液体储存单元的一侧,并与所述液体储存单元连接,用于抽取所述液体储存单元的内部的液体并向外排出;
水质检测单元,所述水质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液体储存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液体储存单元的内部的液体的水质数据;
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主体单元,并分别与所述液体抽取单元、所述液体排放单元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液体抽取单元、所述液体排放单元;
第一电源单元,所述第一电源单元设置于所述主体单元,并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用于供电。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单元包括:
主体元件,所述主体元件漂浮于水体;
第一安装元件,所述第一安装元件设置于所述主体元件的一侧,并与所述液体储存单元进行可拆卸连接;
防水元件,所述防水元件设置于所述主体元件的内部,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一电源单元。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单元还包括:
第一驱动元件,所述第一驱动元件设置于所述主体元件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
运动元件,所述运动元件设置于所述主体元件的侧部,并与所述第一驱动元件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驱动元件的作用下带动所述主体元件在水体运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单元还包括:
配重元件,所述配重元件设置于所述主体元件的侧部,用于平衡所述主体元件。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体储存单元包括:
液体储存元件,所述液体储存元件设置于所述主体单元,用于储存液体;
第一接口元件,所述第一接口元件设置于所述液体储存元件的一侧,并与所述液体抽取单元连接;
第二接口元件,所述第二接口元件设置于所述液体储存元件的一侧,并与所述液体排放单元连接;
第二安装元件,所述第二安装元件设置于所述液体储存元件的一侧,并与所述主体单元进行可拆卸连接;
第三安装元件,所述第三安装元件设置于所述液体储存元件的一侧,并与所述液体抽取单元进行可拆卸连接;
第四安装元件,所述第四安装元件设置于所述液体储存元件的一侧,并与所述液体排放单元进行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体储存单元还包括:
水位监测元件,所述水位监测元件设置于所述液体储存元件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用于获取所述液体储存元件的液体水位数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体抽取单元包括:
液体抽取元件,所述液体抽取元件设置于所述液体储存单元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
第一管元件,所述第一管元件分别与所述液体抽取元件、所述液体储存单元连接;
第二管元件,所述第二管元件与所述液体抽取元件连接;
第五安装元件,所述第五安装元件设置于所述液体抽取元件的一侧,并与所述液体储存单元进行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体排放单元包括:
液体排放元件,所述液体排放元件设置于所述液体储存单元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
第三管元件,所述第三管元件分别与所述液体排放元件、所述液体储存单元连接;
第四管元件,所述第四管元件与所述液体排放元件连接;
第六安装元件,所述第六安装元件设置于所述液体排放元件的一侧,并与所述液体储存单元进行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
第一控制元件,所述第一控制元件设置于所述主体单元的内部,并分别与所述液体抽取单元、所述液体排放单元、所述第一电源单元连接;
第一通信元件,所述第一通信元件设置于所述主体单元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控制元件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下沉单元,所述下沉单元设置于所述主体单元,并与所述液体抽取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将所述液体抽取单元的抽水端下沉至水体的不同深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沉单元包括:
支架元件,所述支架元件设置于所述主体单元的一侧,并与所述主体单元进行可拆卸连接;
第二驱动元件,所述第二驱动元件设置于所述支架元件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
轮轴元件,所述轮轴元件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元件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二驱动元件、所述液体抽取单元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驱动元件的作用下将所述液体抽取单元的抽水端下沉至水体的不同深度以及将所述液体抽取单元的抽水端复位。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沉单元还包括:
限位元件,所述限位元件设置于所述轮轴元件,并与所述液体抽取单元的抽水端连接,用于防止所述液体抽取单元的抽水端缠绕。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指示单元,所述指示单元设置于所述主体单元,并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指示所述水质检测装置的当前工作状态。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指示单元包括:
指示元件,所述指示元件设置于所述主体单元,并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指示所述水质检测装置的当前工作状态。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水体的水质检测系统,包括: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用于水体的水质检测装置;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水质检测装置通信连接,用于向所述水质检测装置发送控制信号。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与所述水质检测装置的所述第一控制单元通信连接,用于向所述水质检测装置发送控制信号;
第二电源单元,所述第二电源单元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连接,用于供电。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
第二控制元件,与所述第二电源单元连接,用于获取控制信号;
第二通信元件,所述第二通信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元件、所述第一控制单元通信连接,用于获取所述控制信号并向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发送所述控制信号。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
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显示控制信号。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
操作单元,所述操作单元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向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发送控制信号。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水体的水质检测装置及系统,利用主体单元漂浮于水体中,进而获取水体不同位置的水质数据;通过液体抽取单元和液体排放单元联动控制,实现液体的自动采样;利用主体单元在水体进行运动,从而获取不同位置的水质数据;利用下沉单元对液体抽取单元的抽水端进行下沉,从而获取不同深度的水质数据。
附图说明
图1a~1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质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体单元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体储存单元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体抽取单元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体排放单元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控制单元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沉单元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指示单元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质检测系统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控制单元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100、水质检测装置;
110、主体单元;111、主体元件;112、第一安装元件;113、防水元件;114、配重元件;115、第一驱动元件;116、运动元件;
120、液体储存单元;121、液体储存元件;122、第一接口元件;123、第二接口元件;124、第二安装元件;125、第三安装元件;126、第四安装元件;
130、液体抽取单元;131、液体抽取元件;132、第一管元件;133、第二管元件;134、第五安装元件;
140、液体排放单元;141、液体排放元件;142、第三管元件;143、第四管元件;144、第六安装元件;
150、水质检测单元;
160、第一控制单元;161、第一控制元件;162、第一通信元件;
170、第一电源单元;
180、下沉单元;181、支架元件;182、第二驱动元件;183、轮轴元件;184、限位元件;
190、指示单元;191、指示元件;
200、控制装置;
210、第二控制单元;211、第二控制元件;212、第二通信元件;
220、第二电源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涉及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水体的水质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如图1a~1b所示,一种用于水体的水质检测装置100,包括主体单元110、液体储存单元120、液体抽取单元130、液体排放单元140、水质检测单元150、第一控制单元160和第一电源单元170。其中,主体单元110漂浮于水体;液体储存单元120设置于主体单元110,用于储存液体;液体抽取单元130设置于液体储存单元120的一侧,并与液体储存单元120连接,用于抽取液体并输送液体至液体储存单元120;液体排放单元140设置于液体储存单元120的一侧,并与液体储存单元120连接,用于抽取液体储存单元120的内部的液体并向外排出;水质检测单元150设置于液体储存单元120,用于检测液体储存单元120的内部的液体的水质数据;第一控制单元160设置于主体单元110,并分别与液体抽取单元130、液体排放单元140连接,用于控制液体抽取单元130、液体排放单元140;第一电源单元170设置于主体单元110,并与第一控制单元160连接,用于供电。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水质检测单元150还与第一控制单元160连接。
如图2所示,主体单元110包括主体元件111、第一安装元件112和防水元件113。其中,主体元件111漂浮于水体;第一安装元件112设置于主体元件111的一侧,并与液体储存单元120进行可拆卸连接;防水元件113设置于主体元件111的内部,用于安装第一控制单元160和第一电源单元170。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主体元件111为船。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元件112为若干个,若干第一安装元件112对称地设置于主体元件111的上表面。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元件112至少为三个。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元件112为第一螺纹孔。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水元件113可拆卸地嵌入主体元件111的内部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水元件113为防水箱。
进一步地,主体单元110还包括配重元件114。配重元件114设置于主体元件111的侧部,用于平衡主体元件111。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配重元件114设置于主体元件111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中的至少一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配重元件114对称地设置于主体元件111的左右两侧和/或前后两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配重元件114由密度较小的材料制成,如泡沫,以增加主体元件111 的浮力。
进一步地,主体单元110还包括第一驱动元件115和运动元件116。其中,第一驱动元件115 设置于主体元件111的内部,并与第一控制单元160连接;运动元件116设置于主体元件111的侧部,并与第一驱动元件115连接,用于在第一驱动元件115的作用下带动主体元件111在水体运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元件115设置于防水元件113的内部,其输出端闯过防水元件113与运动元件116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元件115为第一驱动电机。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电机的型号为25GA370,其工作电压为12V。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元件115还包括第一电机驱动板。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机驱动板的型号为L298N,驱动方式为两项六线。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运动元件116设置于主体元件111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中的至少一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运动元件116对称地设置于主体元件111的左右两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运动元件116为螺旋桨。
如图3所示,液体储存单元120包括液体储存元件121、第一接口元件122、第二接口元件123、第二安装元件124、第三安装元件125和第四安装元件126。其中,液体储存元件121设置于主体单元110,用于储存液体;第一接口元件122设置于液体储存元件121的一侧,并与液体抽取单元 130连接;第二接口元件123设置于液体储存元件121的一侧,并与液体排放单元140连接;第二安装元件124设置于液体储存元件121的一侧,并与主体单元110进行可拆卸连接;第三安装元件 125设置于液体储存元件121的一侧,并与液体抽取单元130进行可拆卸连接;第四安装元件126 设置于液体储存元件121的一侧,并与液体排放单元140进行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液体储存元件121设置主体元件111的上表面;第二安装元件124与第一安装元件 112进行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液体储存元件121由透明材料制成。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液体储存元件121为储水箱。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口元件122设置于液体储存元件121的上部,包括上侧面、左侧面/右侧面/前侧面/后侧面的上部。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便于液体进入液体储存元件121的内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口元件122为第一螺旋接口(内螺旋接口或外螺旋接口),便于与液体抽取单元130进行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接口元件123设置于液体储存元件121的下部,包括左侧面/右侧面/前侧面/后侧面的下部。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便于液体从液体储存元件121向外排出。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接口元件123为第二螺旋接口(内螺旋接口或外螺旋接口),便于与液体排放单元140进行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元件124为若干个,若干第二安装元件124对称地设置于液体储存元件121的底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元件124的数量与第一安装元件112的数量相同。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元件124包括第二螺纹孔和第一紧固螺钉。第一紧固螺钉依次与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安装元件125为若干个,若干第三安装元件125对称地设置于液体储存元件121的侧面。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安装元件125为四个。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安装元件125为第三螺纹孔。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安装元件126为若干个,若干第四安装元件126对称地设置于液体储存元件121的侧面。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安装元件126为四个。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安装元件126为第四螺纹孔。
进一步地,液体储存单元120还包括水位监测元件,水位监测元件设置于液体储存元件121 的内部,并与第一控制单元160连接,用于监测液体储存元件121的液体水位数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水位监测元件为水位传感器。
如图4所示,液体抽取单元130包括液体抽取元件131、第一管元件132、第二管元件133和第五安装元件134。其中,液体抽取元件131设置于液体储存单元120的一侧,并与第一控制单元 160连接;第一管元件132分别与液体抽取元件131、液体储存单元120连接;第二管元件133与液体抽取元件131连接;第五安装元件134设置于液体抽取元件131的一侧,并与液体储存单元 120进行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液体抽取元件131设置于液体储存元件121的一侧;第一管元件132与第一接口元件 122进行可拆卸连接;第五安装元件134与第三安装元件125进行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液体抽取元件131设置于液体储存元件121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中的任意一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液体抽取元件131为水泵,其触发端口为2个、工作电压为12V。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元件132与液体抽取元件131进行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元件132的端部深入液体储存元件121的底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元件132为第一软管。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管元件133与液体抽取元件131进行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元件132为第二软管。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五安装元件134为若干个,若干第五安装元件134排列设置,以将液体抽取元件131牢固地固定于液体储存元件121的侧壁。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五安装元件134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五螺纹孔和第二紧固螺栓。其中,第一安装板的两端分别设置至少一第五螺纹孔;第二紧固螺栓依次与第五螺纹孔、第三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
如图5所示,液体排放单元140包括液体排放元件141、第三管元件142、第三管元件143和第六安装元件144。其中,液体排放元件141设置于液体储存单元120的一侧,并与第一控制单元 160连接;第三管元件142分别与液体排放元件141、液体储存单元120连接;第四管元件143与液体排放元件141连接;第六安装元件144设置于液体排放元件141的一侧,并与液体储存单元 120进行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液体排放元件141设置于液体储存元件121的一侧;第三管元件142与第二接口元件 123进行可拆卸连接;第六安装元件144与第四安装元件126进行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液体排放元件141设置于液体储存元件121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中的任意一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液体排放元件141与液体抽取元件131对称地设置于液体储存元件 121的左右两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液体排放元件141为水泵,其触发端口为2个、工作电压为12V。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管元件142与液体排放元件141进行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管元件142的端部深入液体储存元件121的底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管元件142为第三软管。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管元件143与液体排放元件141进行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管元件143为第四软管。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六安装元件144为若干个,若干第六安装元件144排列设置,以将液体排放元件141牢固地固定于液体储存元件121的侧壁。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六安装元件144包括第二安装板、第六螺纹孔和第三紧固螺栓。其中,第二安装板的两端分别设置至少一第六螺纹孔;第三紧固螺栓依次与第六螺纹孔、第四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
水质检测单元150设置于液体储存元件121的内部,其检测端位于液体储存元件121的中下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水质检测单元150为TDS检测传感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水质检测单元150与第一控制单元160通信连接或电性连接,用于将获取的水质数据传输至第一控制单元160。
如图6所示,第一控制单元160包括第一控制元件161和第一通信元件162。其中,第一控制元件161设置于主体单元110的内部,并分别与液体抽取单元130、液体排放单元140、第一电源单元170连接;第一通信元件162设置于主体单元110的内部,并与第一控制元件161连接。
具体地,第一控制元件161和第一通信元件162设置于防水元件113的内部;第一控制元件 161分别与第一驱动元件115、水位监测元件、液体抽取元件131、液体排放元件141进行连接(电性连接或通信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元件161还与水质检测单元150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元件161与第一通信元件162集成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元件161为豌豆拼主板,其工作电压为5V、数字引脚为14 个、模拟引脚为6个。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元件162为射频通信模块。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元件162的型号为GT-24、射频方案为nRF24L01P、通信频率为2.4GHZ。
第一电源单元170设置于防水元件113的内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源单元170为可拆卸电源。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源单元170为可充电电源。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源单元170为12V充电电池,容量为3400mah。
进一步地,水质检测装置100还包括下沉单元180。下沉单元180设置于主体单元110,并与液体抽取单元130、第一控制单元160连接,用于将液体抽取单元130的抽水端下沉至水体的不同深度。
如图7所示,下沉单元180包括支架元件181、第二驱动元件182和轮轴元件183。其中,支架元件181设置于主体单元110的一侧,并与主体单元110进行可拆卸连接;第二驱动元件182 设置于支架元件181的内部,并与第一控制单元160连接;轮轴元件183转动地设置于支架元件 181的内部,并与第二驱动元件182、液体抽取单元130连接,用于在第二驱动元件182的作用下将液体抽取单元130的抽水端下沉至水体的不同深度以及将液体抽取单元130的抽水端复位。
具体地,支架元件181设置于主体元件111的上表面,位于液体储存元件121的一侧,并与主体元件111进行可拆卸连接;第二驱动元件182与第一控制元件161连接;轮轴元件183与第二管元件133连接,在第二驱动元件182的作用下,将第二管元件133下沉至水体的不同深度以及将第二管元件133复位。
更具体地,第二管元件133缠绕于轮轴元件183。
其中,通过控制第二驱动元件182的输出端的转动圈数,来控制轮轴元件183的转动圈数,并进一步控制第二管元件133的下沉深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元件181为安装支架,其通过第四紧固螺钉与主体元件111进行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元件182为第二驱动电机。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电机的型号为25GA370,其工作电压为12V。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元件182还包括第二电机驱动板。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机驱动板的型号为L298N,驱动方式为两项六线。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轮轴元件183为转动轮轴,其与第二驱动元件182连接,用于在第二驱动元件182的作用下进行正反转。
进一步地,下沉单元180还包括限位元件184。限位元件184设置于轮轴元件183,并与液体抽取单元130的抽水端进行可拆卸连接,用于防止液体抽取单元130的抽水端缠绕。
具体地,限位元件184与第二管元件133进行可拆卸连接,用于防止第二管元件133相互缠绕。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元件184为限位槽。
进一步地,水质检测装置100还包括指示单元190。指示单元190设置于主体单元110,并与第一控制单元160连接,用于指示水质检测装置100的当前工作状态。
如图8所示,指示单元190包括指示元件191。指示元件191设置于主体单元110,并与第一控制单元160连接,用于指示水质检测装置100的当前工作状态。
具体地,指示元件191设置主体元件111的一侧,并与第一控制元件161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指示元件191为灯光指示元件和/或声音指示元件。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指示元件191为若干个,若干指示元件191分布。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指示元件191为LED彩灯,用于显示不同颜色的灯光,如绿色、黄色、红色等。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一)水体的特定深度的水质数据
将主体元件111放入水体;
第一控制元件161向第一驱动元件115发送控制信号,以使第一驱动元件115驱动运动元件116带动主体元件111在水体中运动;
在到达指定位置的情况下,第一控制元件161控制第一驱动元件115停止运动;
第一控制元件161向液体抽取元件131发送抽取信号;
液体抽取元件131通过第二管元件133从水体中抽取液体,并将液体通过第一管元件132输送至液体储存元件121的内部;
在液体抽取元件131工作特定时间或水位监测元件获取的液体水位数据达到第一水位阈值或水质检测单元150检测到水质数据的情况下,第一控制元件161控制液体抽取元件131停止抽取液体;
在水质检测单元150检测到水质数据的情况下,第一控制元件161控制液体排放元件141通过第三管元件142从液体储存元件121的内部抽取液体,并将液体通过第四管元件142输送至水体中;
在液体排放元件141工作特定时间或水位监测元件获取的液体水位数据达到第二水位阈值或水质检测单元150未检测到水质数据的情况下,第一控制元件161控制液体排放元件141停止抽取液体;
在水质检测单元150未检测到水质数据的情况下,第一控制元件161控制第一驱动元件115 驱动运动元件116带动主体元件111向初始位置移动。
(二)水体的不同深度的水质数据
在需要获取不同深度的水质数据的情况下,第一控制元件161向第二驱动元件182发送控制信号,以使第二驱动元件182驱动轮轴元件183进行转动,以使第二管元件133的抽水端深入水体的不同深度,然后再继续抽取液体、排放液体等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用主体单元漂浮于水体中,进而获取水体不同位置的水质数据;通过液体抽取单元和液体排放单元联动控制,实现液体的自动采样;利用主体单元在水体进行运动,从而获取不同位置的水质数据;利用下沉单元对液体抽取单元的抽水端进行下沉,从而获取不同深度的水质数据。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涉及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水体的水质检测系统。
如图9所示,一种用于水体的水质检测系统,包括如实施例1所述的水质检测装置100和控制装置200。控制装置200与水质检测装置100通信连接,用于向水质检测装置100发送控制信号。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装置200包括但不限于智能终端、专用遥控终端等。
如图10所示,控制装置200包括第二控制单元210和第二电源单元220。其中,第二控制单元210与水质检测装置100的第一控制单元160通信连接,用于向水质检测装置100发送控制信号;第二电源单元220与第二控制单元210连接,用于供电。
如图11所示,第二控制单元210包括第二控制元件211和第二通信元件212。其中,第二控制元件211与第二电源单元220连接,用于获取控制信号;第二通信元件212分别与第二控制元件 211、第一控制单元160通信连接,用于获取控制信号并向第一控制单元160发送控制信号。
具体地,第二通信元件212与第一通信元件162进行无线通信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元件211与第二通信元件212集成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元件211为豌豆拼主板,其工作电压为5V、数字引脚为14 个、模拟引脚为6个。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信元件212为射频通信模块。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信元件212的型号为GT-24、射频方案为nRF24L01P、通信频率为2.4GHZ。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源单元220为可拆卸电源。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源单元220为可充电电源。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源单元220为9V充电电池,容量为650mah。
进一步地,控制装置200还包括显示单元和操作单元。其中,显示单元与第二控制单元210 连接,用于显示控制信号;操作单元与第二控制单元210连接,用于向第二控制单元210发送控制信号。
具体地,显示单元与第二控制元件211连接;操作单元与第二控制元件211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单元与操作单元集成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单元为显示屏。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操作单元为操作按钮。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
第二控制元件211获取不同的控制信号,并通过第二通信元件212向第一控制元件161发送,以使第一控制元件161根据控制信号控制水质检测装置100进行不同的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水体的水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单元,所述主体单元漂浮于水体;
液体储存单元,所述液体储存单元设置于所述主体单元,用于储存液体;
液体抽取单元,所述液体抽取单元设置于所述液体储存单元的一侧,并与所述液体储存单元连接,用于抽取液体并输送液体至所述液体储存单元;
液体排放单元,所述液体排放单元设置于所述液体储存单元的一侧,并与所述液体储存单元连接,用于抽取所述液体储存单元的内部的液体并向外排出;
水质检测单元,所述水质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液体储存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液体储存单元的内部的液体的水质数据;
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主体单元,并分别与所述液体抽取单元、所述液体排放单元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液体抽取单元、所述液体排放单元;
第一电源单元,所述第一电源单元设置于所述主体单元,并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用于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单元包括:
主体元件,所述主体元件漂浮于水体;
第一安装元件,所述第一安装元件设置于所述主体元件的一侧,并与所述液体储存单元进行可拆卸连接;
防水元件,所述防水元件设置于所述主体元件的内部,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一电源单元;和/或
所述液体储存单元包括:
液体储存元件,所述液体储存元件设置于所述主体单元,用于储存液体;
第一接口元件,所述第一接口元件设置于所述液体储存元件的一侧,并与所述液体抽取单元连接;
第二接口元件,所述第二接口元件设置于所述液体储存元件的一侧,并与所述液体排放单元连接;
第二安装元件,所述第二安装元件设置于所述液体储存元件的一侧,并与所述主体单元进行可拆卸连接;
第三安装元件,所述第三安装元件设置于所述液体储存元件的一侧,并与所述液体抽取单元进行可拆卸连接;
第四安装元件,所述第四安装元件设置于所述液体储存元件的一侧,并与所述液体排放单元进行可拆卸连接;和/或
所述液体抽取单元包括:
液体抽取元件,所述液体抽取元件设置于所述液体储存单元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
第一管元件,所述第一管元件分别与所述液体抽取元件、所述液体储存单元连接;
第二管元件,所述第二管元件与所述液体抽取元件连接;
第五安装元件,所述第五安装元件设置于所述液体抽取元件的一侧,并与所述液体储存单元进行可拆卸连接;和/或
所述液体排放单元包括:
液体排放元件,所述液体排放元件设置于所述液体储存单元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
第三管元件,所述第三管元件分别与所述液体排放元件、所述液体储存单元连接;
第四管元件,所述第四管元件与所述液体排放元件连接;
第六安装元件,所述第六安装元件设置于所述液体排放元件的一侧,并与所述液体储存单元进行可拆卸连接;和/或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
第一控制元件,所述第一控制元件设置于所述主体单元的内部,并分别与所述液体抽取单元、所述液体排放单元、所述第一电源单元连接;
第一通信元件,所述第一通信元件设置于所述主体单元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控制元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单元还包括:
配重元件,所述配重元件设置于所述主体元件的侧部,用于平衡所述主体元件;和/或
第一驱动元件,所述第一驱动元件设置于所述主体元件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
运动元件,所述运动元件设置于所述主体元件的侧部,并与所述第一驱动元件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驱动元件的作用下带动所述主体元件在水体运动;和/或
所述液体储存单元还包括:
水位监测元件,所述水位监测元件设置于所述液体储存元件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用于获取所述液体储存元件的液体水位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水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下沉单元,所述下沉单元设置于所述主体单元,并与所述液体抽取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将所述液体抽取单元的抽水端下沉至水体的不同深度;和/或
指示单元,所述指示单元设置于所述主体单元,并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指示所述水质检测装置的当前工作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单元包括:
支架元件,所述支架元件设置于所述主体单元的一侧,并与所述主体单元进行可拆卸连接;
第二驱动元件,所述第二驱动元件设置于所述支架元件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
轮轴元件,所述轮轴元件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元件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二驱动元件、所述液体抽取单元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驱动元件的作用下将所述液体抽取单元的抽水端下沉至水体的不同深度以及将所述液体抽取单元的抽水端复位;和/或
所述指示单元包括:
指示元件,所述指示元件设置于所述主体单元,并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指示所述水质检测装置的当前工作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单元还包括:
限位元件,所述限位元件设置于所述轮轴元件,并与所述液体抽取单元的抽水端连接,用于防止所述液体抽取单元的抽水端缠绕。
7.一种用于水体的水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用于水体的水质检测装置;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水质检测装置通信连接,用于向所述水质检测装置发送控制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与所述水质检测装置的所述第一控制单元通信连接,用于向所述水质检测装置发送控制信号;
第二电源单元,所述第二电源单元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连接,用于供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
第二控制元件,与所述第二电源单元连接,用于获取控制信号;
第二通信元件,所述第二通信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元件、所述第一控制单元通信连接,用于获取所述控制信号并向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发送所述控制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水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
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显示控制信号;和/或
操作单元,所述操作单元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向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发送控制信号。
CN202220972295.9U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用于水体的水质检测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2184706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72295.9U CN218470687U (zh)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用于水体的水质检测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72295.9U CN218470687U (zh)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用于水体的水质检测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70687U true CN218470687U (zh) 2023-02-10

Family

ID=85133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72295.9U Active CN218470687U (zh)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用于水体的水质检测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706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46893U (zh) 一种基于无人船的水质检测装置
CN212904070U (zh) 一种水污染检测装置
CN218470687U (zh) 一种用于水体的水质检测装置及系统
CN115078679B (zh) 地下水环境检测装置及系统
CN203142992U (zh) 示位标
CN111896711B (zh) 一种水质检测用多功能自动取样检测装置
CN218157052U (zh) 一种水质环境监测装置
CN112461211A (zh) 一种用于河道水深的测量装置
CN218240019U (zh) 漂浮式水质物联网监测站
CN210690146U (zh) 一种水污染检测装置
CN216593683U (zh) 一种水文地质用液位观测装置
CN109187903B (zh) 一种带污泥抓取功能的遥控式污水检测设备
CN209264709U (zh) 一种水污染检测装置
CN114113517B (zh) 一种河湖水质巡检装置及方法
CN112088818B (zh) 智能化的伞状的人工鱼礁
CN211402351U (zh) 一种水质检测用检测设备
CN204556832U (zh) 海洋潜标回收追踪装置
CN209387643U (zh) 一种河流水质抽样检测设备
CN210321918U (zh) 一种水利工程管理用的水位检测装置
CN209803642U (zh) 一种电缆沟自动排水报警装置
CN219142341U (zh) 一种水质监测的采集装置
CN113008621B (zh) 一种5g多通道智能采样无人船
CN114354875A (zh) 基于数学定位方法实现对酸雨池塘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CN220829380U (zh) 一种供水系统检测装置及其数据采集器
CN213116214U (zh) 全自动洗井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