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69186U - 一种新风加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加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69186U
CN218469186U CN202222246401.8U CN202222246401U CN218469186U CN 218469186 U CN218469186 U CN 218469186U CN 202222246401 U CN202222246401 U CN 202222246401U CN 218469186 U CN218469186 U CN 2184691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signal
acquisition unit
signal acquisition
humid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4640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明
赵晓青
赵怀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4640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691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691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691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风加湿装置,包括:新风机,其具有送风通道,且包括第一供电单元、新风主控板和第一信号采集单元;加湿器,其设置在新风机的外部且与送风通道相连通,加湿器包括第二供电单元、加湿主控板和第二信号采集单元,第二供电单元为第一信号采集单元供电,新风主控板采集第一信号采集单元输出的第一信号,第一供电单元为第二信号采集单元供电,加湿主控板采集第二信号采集单元输出的第二信号;在加湿主控板接收到第二信号时,控制加湿器加湿,而在新风主控板未接收到第一信号时,输出加湿器故障的故障信号。本实用新型将加湿器外置且采用干接点方式实现加湿器和新风机之间的通讯。

Description

一种新风加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加湿装置。
背景技术
新风机中具有全热交换器,全热交换器是一种高效节能的热回收装置,在工作时,室内排风和室外新风分别呈正交叉方式流经全热换芯体时,由于气流分隔板两侧气流存在着温差和蒸汽分压差,两股气流通过分隔板时呈现传热传质现象,引起全热交换过程。
夏季运行时,新风从室内回风获得冷量,使温度降低,同时被空调风干燥,使新风含湿量降低;冬季运行时,新风从室内回风获得热量,温度升高。这样,通过全热换芯体的全热换热过程,让新风从室内回风中回收能量。
目前全热交换器虽然使室外新风实现热回收,节省室内机的负荷,但是随着用户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较高要求,除了温度和洁净度外,对湿度也提出了要求。
现有常见加湿方式采用台式、落地式加湿器,加湿范围有限,且占用室内空间大;还有一些现有中央加湿器产品进行加湿,该产品能够满足全屋加湿,但是需要搭配送风系统将湿气吹出,且需要设计送风系统和加湿器之间的通讯关系,集成度及造价都比较高,普适性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加湿装置,将加湿器外置且采用干接点方式实现加湿器和新风机之间的通讯,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外置式加湿器方便灵活设置及维护。
本申请提供一种新风加湿装置,包括:
新风机,其具有送风通道,且包括第一供电单元、新风主控板和第一信号采集单元;
加湿器,其设置在所述新风机的外部且与所述送风通道相连通,所述加湿器包括第二供电单元、加湿主控板和第二信号采集单元,所述第二供电单元为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单元供电,所述新风主控板采集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单元输出的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供电单元为所述第二信号采集单元供电,所述加湿主控板采集所述第二信号采集单元输出的第二信号;
在所述加湿主控板接收到所述第二信号时,控制所述加湿器加湿,而在所述新风主控板未接收到第一信号时,输出所述加湿器故障的故障信号。
本申请提供的新风加湿装置,通过在干接点的方式实现加湿器和新风机之间的联动控制,降低通讯设计成本,且外置式加湿器,使得新风机体积缩小,减少了占用空间,同时加湿器的安装位置更为灵活,大大提高新风加湿装置检修的便利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加湿器的前端设置有新风机,新风机吹出新风时,将加湿器中的湿气带出,并送入加湿环境中,为此,所述送风通道具有向室内送风的送风口;所述加湿器和所述送风口之间连接有减震软管,能够降低震动,减少噪音。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单元和所述第二信号采集单元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单元包括:
光耦电路,其包括光耦,所述光耦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供电单元的正极端,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供电单元的负极端,集电极连接第一上拉电阻,发射极接地;
开关电路,其包括开关控制元件,所述开关控制元件的控制端连接在所述集电极和所述第一上拉电阻连接的位置处,所述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为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单元的输出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单元和第二信号采集单元中开关电路可以选择设计多种不同结构,只要能够保证输出的第二信号能够表征第一供电单元能够确实为第二信号采集单元正常供电,且第一信号能够确定第二供电单元为第一信号采集电路正常供电即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开关电路可以设计如下。
所述开关控制元件为高电平导通的开关元件;
所述高电平导通的开关元件的一端连接第二上拉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一接地电阻,所述第二上拉电阻和所述高电平导通的开关元件的一端之间连接位置为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单元的输出端,或者所述第一接地电阻和所述高电平导通的开关元件的另一端之间连接位置为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单元的输出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高电平导通的开关元件可以设计如下。
所述高电平导通的开关元件为NPN三极管。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开关电路可以设计如下。
所述开关控制元件为低电平导通的开关元件;
所述低电平导通的开关元件的一端连接第一高电平,另一端连接第二接地电阻,所述第二接地电阻和所述低电平导通的开关元件的另一端之间连接位置为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单元的输出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开关电路也可以设计如下。
所述开关控制元件为低电平导通的开关元件;
所述低电平导通的开关元件的一端通过第一二极管连接第二高电平,另一端为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单元的输出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高电平导通的开关元件可以设计如下。
所述低电平导通的开关元件为PNP三极管。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实现新风机和加湿器之间的连接,各自在其壳体上设置有外置插口,具体地,
所述新风机的新风机壳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组插口,其包括所述第一供电单元的输出端口、及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单元的受电端口;
所述加湿器的壳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组插口对应连接的第二组插口,其包括所述第二供电单元的输出端口、及所述第二信号采集单元的受电端口。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提示用户当前加湿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该新风加湿装置还包括:
线控器,其与所述新风机通讯,且在所述新风主控板未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时,所述新风机向所述线控器发送所述故障信号。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新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新风加湿装置的一种结构图;
图3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新风加湿装置的一种原理图;
图4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新风加湿装置中新风机的实现图;
图5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新风加湿装置中第一信号采集单元的电路图;
图6示例性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新风加湿装置中第一供电单元的电路图;
图7示例性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新风加湿装置的实现电路图;
图8示例性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新风加湿装置中开关电路的电路图一;
图9示例性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新风加湿装置中开关电路的电路图二;
图10示例性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新风加湿装置中开关电路的电路图三;
图11示例性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新风加湿装置的另一种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参见图1至图11,本申请中涉及新风加湿装置中的新风机100和加湿器200,新风机100设置在加湿器200的前端,新风机100向室内吹出的新风将加湿器200中的湿气带入室内,从而起到室内新风湿度调节的目的。
如下将具体介绍新风加湿装置的结构。
新风机100包括新风机壳(未标出)和设置在新风机壳内的机组组件。
机组组件包括排风口EA、排风机160、全热换芯体110、回风口RA、新风口OA、送风口SA和送风机160'。
新风机壳上设有排风口EA、回风口RA、送风口SA和新风口OA,排风口EA上设有排风机160,送风口SA上设有送风机160'。
全热换芯体110设置在新风机壳内部,且将新风机壳内的空间分为均与全热换芯体110连通的四个通道。
四个通道包括新风通道120、送风通道130、回风通道140和排风通道150。
新风通道120是从新风口OA到全热换芯体110一侧的通路。
送风通道130是从全热换芯体110一侧到送风口SA的通路。
回风通道140是从回风口RA到全热换芯体110一侧的通路。
排风通道150是从全热换芯体110一侧到排风口EA的通路。
新风机100进行换热时,来自回风口RA的回风与来自新风口OA的新风经过全热换芯体110进行热交换。
换热后的新风通过送风通道130经由送风机160'由送风口SA送入室内。
参见图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新风机100外侧设置有加湿器200,借助送风口SA处送出的新风的动力,将加湿器200中的湿气吹入室内,调节室内空气湿度。
加湿器200和新风的送风口SA相连通,两者之间通过减震软管300相连,能够降低震动,减少噪音。
由于加湿器200设置于新风机100的外部,两者之间采用管路相连,因此,加湿器200的布置位置十分灵活,例如,其可以独立安装在厨房、卫生间吊顶内,拆装、检修、清理更为便捷,为保证新风系统长期稳定供应高质量的新风提供了可靠保障。
加湿器200的壳体的顶表面的四个角部处可设置有吊孔(未示出),方便加湿器200灵活安装。
参见图3,新风机100和加湿器200之间采用干接点的方式进行联动,无需设计复杂的通信芯片及通讯协议等。
新风机100还包括新风主控板170、第一信号采集单元180和第一供电单元190。
加湿器200除包括如上所述的壳体外,还包括加湿主控板210、第二信号采集单元220和第二供电单元230。
在需要加湿器200加湿时,第一供电单元190连接第二信号采集单元220,用于为第二信号采集单元220进行供电,若供电正常,则第二信号采集单元220输出第二信号。
该第二信号输出至加湿主控板210的连接端口。
加湿主控板210接收到第二信号,判断加湿器200前端存在新风机100,可以进行加湿。
第二供电单元230连接第一信号采集单元180,用于为第一信号采集单元180进行供电,若供电正常,则第一信号采集单元180输出第一信号。
该第一信号输出至新风主控板170的连接端口。
通过新风主控板170接收到的第一信号,新风主控板170判断加湿器200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在新风主控板170未接收到第一信号时,表示加湿器200存在故障,具体存在何种故障,需要对加湿器200进行故障排查。
其中,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的电平可以自由设定,可以是高电平,也可以是低电平。
第二信号是由第一供电单元190向第二信号采集单元220提供电能而产生的,且能够使加湿器200加湿运行,因此,参见图3,相当于新风机100向加湿器200提供运行信号。
第一信号是由第二供电单元230向第一信号采集单元180提供电能而产生的,且能够判断加湿器200的工作状态,因此,参见图3,相当于加湿器200向新风机100提供状态信号。
参见图5至图7,第一供电单元190和第二供电单元230具有相同的电压DC+,例如+13V。
且第一供电单元190具有接线端口CN2,第一供电单元230具有接线端口CN3。
在本申请中,第一信号采集单元180和第二信号采集单元220具有相同的结构,当然,第一信号采集单元180和第二信号采集单元220也可以具有不同的结构,只要能够实现在供电情况下对信号进行采集的目的即可。
以第一供电单元190和第一信号采集单元180为例进行如下说明。
第一供电单元190的接线端口CN2具有两个引脚,引脚CN2-1连接电压DC+和接地电容C1之间的连接位置,引脚CN2-2在用于对第二信号采集单元220进行供电时接低电平(例如,地)。
参见图7,第二供电单元230的接线端口CN3具有两个引脚,引脚CN3-1连接电压DC+和接地电容C2之间的连接位置,引脚CN3-2在用于对第一信号采集单元180进行供电时接低电平(例如,地)。
第一信号采集单元180包括接线端口CN1,其具有引脚CN1-1和CN1-2。
在第二供电单元230为第一信号采集单元180供电时,第二供电单元230的CN3-1连接CN1-1,CN3-2连接CN1-2。
第一信号采集单元180包括光耦电路181和开关电路182。
光耦电路181包括光耦PC1及其外围电路,该外围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二极管D1和上拉电阻R3。
光耦PC1的阳极A连接CN1-1(即,第二供电单元230的正极端),阴极K连接CN1-2(即,第二供电单元230的负极端),集电极C连接上拉电阻R3,发射极接地。
光耦PC1的输出端OUT连接在上拉电阻R3和光耦PC1的集电极C的连接位置处。
在第二供电单元230为第一信号采集单元180供电时,光耦PC1导通,光耦PC1的输出端OUT拉低至低电平。
开关电路182包括开关控制元件及其外围电路,其中开关控制元件包括控制端、一端和另一端。
其中一端可以为开关控制元件的输入端和开关控制元件的输出端中一个,另一端可以为开关控制元件的输入端和开关控制元件的输出端中另一个。
开关控制元件的控制端与光耦PC1的输出端OUT连接。
开关电路182的输出端为第一信号采集单元180的输出端,参见图5和图7,第一信号在OUT1处输出。
同理地,第二信号采集单元220包括接线端口CN4,其具有引脚CN4-1和CN4-2。
在第一供电单元190为第二信号采集单元220供电时,第一供电单元190的CN2-1连接CN4-1,CN2-2连接CN4-2。
第二信号采集单元220包括光耦电路221和开关电路222。
光耦电路221包括光耦PC2及其外围电路,该外围电路包括电阻R11、电阻R21、二极管D11和上拉电阻R31。
光耦PC2的阳极A连接CN4-1(即,第一供电单元190的正极端),阴极K连接CN4-2(即,第一供电单元190的负极端),集电极C连接上拉电阻R31,发射极接地。
光耦PC2的输出端OUT连接在上拉电阻R31和光耦PC2的集电极C的连接位置处。
在第一供电单元190为第二信号采集单元220供电时,光耦PC2导通,光耦PC2的输出端OUT拉低至低电平。
第二信号采集单元220的开关电路222包括开关控制元件及其外围电路,其中开关控制元件包括控制端、一端和另一端。
其中一端可以为开关电路222中开关控制元件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中一个,另一端可以为开关电路222中开关控制元件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中另一个。
开关电路222中开关控制元件的控制端与光耦PC2的输出端OUT连接。
开关电路222的输出端为第二信号采集单元220的输出端,参见图7,第二信号在OUT2处输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信号采集单元180中的开关电路182和第二信号采集单元220中的开关电路222具有相同的结构。
因此,如下仅以第一信号采集单元180中的开关电路182为例进行说明。
参考图5、图7至图10描述第一信号采集单元180中开关电路182的结构。
如上所述,开关电路182包括开关控制元件及其外围电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开关控制元件也可以为高电平导通的开关元件或低电平导通的开关元件,只是在选择不同的开关元件时,适配的外围电路有所不同。
在开关控制元件为低电平导通的开关元件时,参见图5和图7,例如为PNP三极管Q1。
三极管Q1的控制端连接光耦PC1的输出端OUT,集电极通过二极管D2连接端子DW7,发射极处即为输出端OUT2,输出第一信号。
其中,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阴极连接端子DW7。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端子DW7可以是新风主控板170给的高电平;也可以直接连接高电平(例如,3.7V或5V);也可以连接拨码开关,在使用加湿器200时,拨动拨码开关使得DW7处为高电平。
以第一信号采集单元180的开关电路182的结构推知第二信号采集单元220的开关电路222的结构。
参见图7,由于三极管Q2的控制端为低电平,则三极管Q2导通,且由于DW8为高电平,二极管D21拉高OUT2处的电平,即此时第二信号为高电平,使加湿主控板210接收到第二信号为高电平时,表示加湿器200前端存在新风机100,此时可以开启加湿器200进行加湿。
仍参见图7,由于三极管Q1的控制端为低电平,则三极管Q1导通,且由于DW7为高电平,二极管D2拉高OUT2处的电平,即此时第一信号为高电平,使新风主控板170接收到第一信号为高电平时,表示加湿器200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端子DW7可以是新风主控板170给的低电平;也可以直接连接低电平;也可以连接拨码开关,在使用加湿器200时,拨动拨码开关使得DW7处为低电平。
以第一信号采集单元180的开关电路182的结构推知第二信号采集单元220的开关电路222的结构。
参见图7,由于三极管Q2的控制端为低电平,则三极管Q2导通,且由于DW8为低电平,二极管D21拉低OUT2处的电平,即此时第二信号为低电平,使加湿主控板210接收到第二信号为低电平时,表示加湿器200前端存在新风机100,此时可以开启加湿器200进行加湿。
仍参见图7,由于三极管Q1的控制端为低电平,则三极管Q1导通,且由于DW7为低电平,二极管D2拉低OUT1处的电平,即此时第一信号为低电平,使新风主控板170接收到第一信号为低电平时,表示加湿器200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开关控制元件也可以选择为图8所示的PNP三极管Q1及其外围电路,在此不做详述。
在开关控制元件为高电平导通的开关元件时,参见图9和图10,例如为NPN三极管Q1'。
参见图9和图10,端子DW7可以直接连接高电平VCC(例如,3.7V或5V)。
三极管Q1'的控制端(即,基极)通过限流电阻R2'连接光耦PC1的输出端OUT,且连接有下拉电阻R3',集电极通过上拉电阻R4'连接VCC,发射极连接接地电阻R1',上拉电阻R4'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之间的连接位置处为输出端OUT1,输出第一信号。
同样,将该开关电路182的结构应用至第二信号采集电路220的开关电路222。
由于三极管Q1'的控制端为低电平,则三极管Q1'不导通,且VCC为高电平,OUT2处输出高电平,即此时第二信号为高电平,使加湿主控板210接收到第二信号为高电平时,表示加湿器200前端存在新风机100,此时可以开启加湿器200进行加湿。
由于三极管Q1'的控制端为低电平,则三极管Q1'不导通,且VCC为高电平,OUT1处输出高电平,即此时第一信号为高电平,使新风主控板170接收到第一信号为高电平时,表示加湿器200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同样地,参见图10,三极管Q1'的控制端(即,基极)通过限流电阻R2'连接光耦PC1的输出端OUT,且连接有下拉电阻R3',集电极通过上拉电阻R4'连接VCC,发射极连接接地电阻R1',接地电阻R1'和三极管Q1'的发射极之间的连接位置处为输出端OUT1,输出第一信号。
同样将该开关电路182的结构应用至第二信号采集电路220的开关电路222。
由于三极管Q1'的控制端为低电平,则三极管Q1'不导通,OUT2处输出低电平,即此时第二信号为低电平,使加湿主控板210接收到第二信号为低电平时,表示加湿器200前端存在新风机100,此时可以开启加湿器200进行加湿。
由于三极管Q1'的控制端为低电平,则三极管Q1'不导通,OUT1处输出低电平,即此时第一信号为低电平,使新风主控板170接收到第一信号为低电平时,表示加湿器200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如此,通过简单电路实现新风机100和加湿器200之间的通讯,通讯成本低且电路设计简单。
为了方便实现新风机100和加湿器200之间的电连接,在新风机100的新风机壳上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组插口,该第一组插口包括第一供电单元190的输出端口A、及第一信号采集单元180的受电端口B。
加湿器200的壳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组插口,该第二组插口包括第二供电单元230的输出端口A'、及第二信号采集单元220的受电端口B'。
输出端口A连接受电端口B',输出端口A'连接受电端口B。
此种连接方式可以设计成可插拔式,便于快速连接及拆卸。
参见图11,该新风加湿装置还设置有线控器400,该线控器400与新风机100通讯连接。
在新风机100未接收到第一信号时,表示加湿器200有故障。
在加湿器200故障时,新风主控板170输出表征加湿器200故障的故障信号,并可以发送至线控器400。
线控器400上可以显示该故障提示,提醒对加湿器200进行故障排查。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新风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新风机,其具有送风通道,且包括第一供电单元、新风主控板和第一信号采集单元;
加湿器,其设置在所述新风机的外部且与所述送风通道相连通,所述加湿器包括第二供电单元、加湿主控板和第二信号采集单元,所述第二供电单元为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单元供电,所述新风主控板采集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单元输出的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供电单元为所述第二信号采集单元供电,所述加湿主控板采集所述第二信号采集单元输出的第二信号;
在所述加湿主控板接收到所述第二信号时,控制所述加湿器加湿,而在所述新风主控板未接收到第一信号时,输出所述加湿器故障的故障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通道具有向室内送风的送风口;
所述加湿器和所述送风口之间连接有减震软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单元和所述第二信号单元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单元包括:
光耦电路,其包括光耦,所述光耦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供电单元的正极端,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供电单元的负极端,集电极连接第一上拉电阻,发射极接地;
开关电路,其包括开关控制元件,所述开关控制元件的控制端连接在所述光耦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一上拉电阻连接的位置处,所述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为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单元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元件为高电平导通的开关元件;
所述高电平导通的开关元件的一端连接第二上拉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一接地电阻,所述第二上拉电阻和所述高电平导通的开关元件的一端之间连接位置为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单元的输出端,或者所述第一接地电阻和所述高电平导通的开关元件的另一端之间连接位置为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单元的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电平导通的开关元件为NPN三极管。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元件为低电平导通的开关元件;
所述低电平导通的开关元件的一端连接第一高电平,另一端连接第二接地电阻,所述第二接地电阻和所述低电平导通的开关元件的另一端之间连接位置为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单元的输出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元件为低电平导通的开关元件;
所述低电平导通的开关元件的一端通过第一二极管连接第二高电平,另一端为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单元的输出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新风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电平导通的开关元件为PNP三极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风机的新风机壳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组插口,其包括所述第一供电单元的输出端口、及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单元的受电端口;
所述加湿器的壳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组插口对应连接的第二组插口,其包括所述第二供电单元的输出端口、及所述第二信号采集单元的受电端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线控器,其与所述新风机通讯,且在所述新风主控板未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时,所述新风机向所述线控器发送所述故障信号。
CN202222246401.8U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新风加湿装置 Active CN2184691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46401.8U CN218469186U (zh)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新风加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46401.8U CN218469186U (zh)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新风加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69186U true CN218469186U (zh) 2023-02-10

Family

ID=85139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46401.8U Active CN218469186U (zh)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新风加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691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124758A1 (zh) 风管机
CN218469186U (zh) 一种新风加湿装置
US10756663B2 (en) HVAC controller that provides multiple types of proportional motor control signals, an HVAC system that includes the same and a proportional control signal circuit
CN110145803A (zh) 一种新风模块及风管机
WO2022121411A1 (zh) 空调系统
CN212726051U (zh) 炉前控制柜冷却风结构
CN108844184A (zh) 一种空调控制器
JP2018174371A (ja) 家電管理システム、コンセントプラグ、家電機器、及び制御端末
CN214751379U (zh) 一种控制器及电器控制系统
CN214100514U (zh) 低压固定式开关柜
CN220186980U (zh) 一种多联式空调机组
CN215260396U (zh) 一种精密机房空调的内部通讯传输装置
CN218977135U (zh) 一种机房降温用空气自循环制冷结构
AU2020101391A4 (en) Humidifier
CN217643386U (zh) 多联机空调通信系统
CN114285811B (zh) 一种光通讯poe供电交换机
CN219507659U (zh) 模块化弥散制氧机以及弥散制氧系统
CN220338593U (zh) 一种多联机空调
CN214673811U (zh) 一种可靠性高的输煤配电室皮带开关柜
CN216391857U (zh) 一种柜体结构及机房空调
CN221033226U (zh) 排气扇通用出风结构
CN219289957U (zh) 一种带新风系统的医疗半挂车
CN213178577U (zh) 一种模块化机房空调室内机
CN218125177U (zh) 小型化网络通信机柜
CN214204362U (zh) 一种低压开关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