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49513U - 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49513U
CN218449513U CN202221082881.2U CN202221082881U CN218449513U CN 218449513 U CN218449513 U CN 218449513U CN 202221082881 U CN202221082881 U CN 202221082881U CN 218449513 U CN218449513 U CN 2184495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ircuit board
integrated circuit
sliding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8288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巩振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ngge Dongg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ngge Dong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ngge Dongg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ngge Dong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8288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495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495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495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包括束紧带、框壳体、电池仓,所述框壳体与束紧带一体设置或可拆卸设置,所述框壳体与电池仓之间通过嵌套连固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电池仓包括电池保护壳和设置在电池保护壳内且相互连接的充电电池和集成电路板Ⅰ,所述框壳体上设置有与集成电路板Ⅰ相连接用于电流和数据内外传输的外连装置,所述集成电路板Ⅰ通过导连组件与所述外连装置实现电流和数据传输。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为,所述电池仓相当于电子产品的备用电池,电池仓通过嵌套连固装置与束紧带相连接的框壳体实现可拆卸连接,电池仓可市场需求设置成形状、体积、容量相不同的具有差异化的可充电电池模块。

Description

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腕带结构可拆卸式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当前市面上的移动电源均采用一体化设置,即其充电电池、充放电电路板、充放电接口与连接器等元件密封设置在外壳体内,开关与显示屏等元件设置外壳体上。当移动电源内部充电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老化或蓄能衰减的现象时,就要连同电路板、显示屏等各种内外部元件一起搁置或做报废处理。移动电源其这种设置结构和模式非常不符合现阶段人们对减少电子垃圾的环保理念和社会节能减排的需求。
现有充电宝在随身移动使用时需将其放置在口袋中或握持在手中,当放置在口袋中时需要较长的数据导线与手机相连接,其不但无形中限制了使用者的身体活动幅度,在移动中还要避免外露数据导线被其他外物的剐蹭和拉扯,进一步还要考虑非使用状态下较长数据导线的收纳问题。当握持在手中时,其需要一手握持充电宝另一手握持手机,或者一手同时握持手机和充电宝,对于大屏手机或大容量的移动电源,使用者很难单手握持,同时影响使用手机的自由旋转和把持快感。
虽然现有手机内部设置的数据储存模块其数据存储量均比较大,但有时也无法满足一些使用者在商务和休闲方面的需求,手机与移动数据存储硬盘相配合使用即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不二选择。由于现有手机上只设置有单个充电和数据传输用的接口,当使用者采用移动电源外置数据线通过接口为手机充电时,移动数据存储硬盘其无法与手机进行各种数据互联。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所述腕带式移动电源其主体设置结构采用如下两种技术方案
方案一;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包括束紧带、框壳体、电池仓,所述框壳体与束紧带一体设置或可拆卸设置,所述框壳体与电池仓之间通过嵌套连固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电池仓包括电池保护壳和设置在电池保护壳内且相互连接的充电电池和集成电路板Ⅰ,所述框壳体上设置有与集成电路板Ⅰ相连接用于电流和数据内外传输的外连装置。所述嵌套连固装置内设置有导连组件,所述集成电路板Ⅰ通过导连组件与所述外连装置实现电流和数据传输,所述移动电源通过束紧带连接在手腕或其它装置上。
方案二;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包括束紧带、框壳体、电池仓,所述框壳体与束紧带一体设置或可拆卸设置,所述框壳体与电池仓之间通过嵌套连固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电池仓包括电池保护壳和设置在电池保护壳内的充电电池,所述框壳体内设置有集成电路板Ⅱ,所述框壳体上设置有与集成电路板Ⅱ相连接的用于电流和数据内外传输的外连装置。所述嵌套连固装置内设置有导连组件,所述集成电路板Ⅱ通过导连组件与所述充电电池实现电流传输,所述移动电源通过束紧带连接在手腕或其它装置上。
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其主体结构方案一或方案二中,所述嵌套连固装置包括设置在框壳体上开口处的环凹卡座和设置在电池仓底端面的环凸卡台。环凹卡座下凹槽其两侧内壁壁对称设置有通过按钮驱动开合的弹卡,所述环凸卡台下凸榫其两侧外壁对称设置有卡槽,环凸卡台其下凸榫嵌套在环凹卡座的下凹槽内,弹卡勾挂在卡槽上。
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其主体结构方案一或方案二中,所述嵌套连固装置包括设置在框壳体上开口处的环凹滑座和设置在电池仓底端面的环凸滑台。环凹滑座下凹槽其两侧内壁对称设置有凹滑槽,其内底面设置有滑卡片,滑卡片上设置滑卡头。
环凸滑台下凸榫其两侧外壁对称设置有凸滑条,其底面设置有滑卡槽。环凸滑台其凸滑条套滑在环凹滑座凹滑槽内,滑卡槽勾挂在滑卡片的滑卡头上。
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其主体结构方案一或方案二中,所述导连组件包括导连体Ⅰ和导连体Ⅱ。导连体Ⅰ设置在环凹卡座或环凹滑座上,其下端与所述外连装置或集成电路板Ⅱ相连接。导连体Ⅱ设置在环凸卡台或环凸滑台上,其上端穿过电池保护壳与所述集成电路板Ⅰ或充电电池相连接。所述环凹卡座与环凸卡台或环凹滑座与环凸滑台相嵌套连接后,导连体Ⅰ和导连体Ⅱ二者相连接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环凹卡座上的导连体Ⅰ与所述环凸卡台上的导连体Ⅱ可相互交替互换设置,所述环凹滑座上的导连体Ⅰ与所述环凸滑台上的导连体Ⅱ可相互交替互换设置。
进一步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其主体结构方案一或方案二中所述导连组件其导连体Ⅰ和导连体Ⅱ具体方案为。
所述导连体Ⅰ为设置在环凹卡座其下凹槽内底面的插头。
所述导连体Ⅰ为设置在环凹卡座其下凹槽内底面的触碰端头。
所述导连体Ⅰ为设置在环凹卡座其下凹槽内侧壁的触碰端头。
所述导连体Ⅰ为设置在环凹滑座其下凹槽内侧壁上的插头。
所述导连体Ⅰ为设置在环凹滑座其下凹槽内侧壁上的触碰端头。
所述导连体Ⅱ为设置在环凸卡台其下凸榫底面的插座。
所述导连体Ⅱ为设置在环凸卡台其下凸榫底面的触碰端座。
所述导连体Ⅱ为设置在环凸卡台其下凸榫外侧壁的触碰端座。
所述导连体Ⅱ为设置环凹滑台其下凸榫外侧壁上的插座。
所述导连体Ⅱ为设置环凹滑台其下凸榫外侧壁上的触碰端座。
所述触碰端头上设置有若干金属触点,触碰端座上设置有与金属触点相对应的若干金属弹触片。
较佳的,所述环凹卡座其下凹槽内侧壁的触碰端头可在其相对两侧壁上对称且并联设置。
较佳的,所述环凸卡台其下凸榫外侧壁的触碰端座可在其相对两侧壁上对称且并联设置。
较佳的,所述环凹滑台其下凸榫外侧壁的插座可在其相对两侧壁上对称且并联设置。
较佳的,所述环凹滑台其下凸榫外侧壁的触碰端座可在其相对两侧壁上对称且并联设置。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插头为Type-C插头、或为USB插头、或为Lighting插头,所述插座为与插头相对应的Type-C插座、或USB插座、或Lighting插座。
作为可选的,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其所述框壳体或电池保护壳上设置有与集成电路板Ⅰ或集成电路板Ⅱ相连接的开关和或显示屏。
进一步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其主体结构方案一或方案二中,所述外连装置为Type-C插座、或USB插座、或Lighting插座、或为数据导线。
作为可选的,所述数据导线缠绕固定在束紧带上,或缠绕固定在框壳体外侧的卡线槽内,或收纳在框壳体内空腔中。
作为可选的,所述框壳体内设置有线材卷曲回弹机构,数据导线可通过回弹机构卷曲收纳在框壳体的内空腔中。
作为可选的,所述数据导线可设置为Type-C数据导线、或USB数据导线、或Lighting数据导线,或为Type-C、USB、Lighting三种线材的任意搭配组合的数据线。
作为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其主体结构方案一或方案二中,所述电池保护壳内设置有无线充电线圈和强磁体,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与集成电路板Ⅰ或集成电路板Ⅱ相连接,强磁体设置在电池保护壳内上壁。
作为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其主体结构方案一或方案二中,所述电池仓内内设置有与集成电路板Ⅰ相连接拓展坞电路模块,拓展坞电路模块上设置有拓展坞功能连接端口,与拓展坞功能连接端口相对应的电池保护壳上设置有插口。
作为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其主体结构方案一或方案二中,所述框壳体内设置有与集成电路板Ⅱ相连接拓展坞电路模块,拓展坞电路模块上设置有拓展坞功能连接端口,与拓展坞功能连接端口相对应的框壳体上设置有插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将移动电源通过束紧带连接手腕或手臂上,相较于将充电宝放置在口袋中,其充电时所需的数据导线较短,可有效避免使用中数据线与外物的刮擦、非使用中更便于收纳。相较于将充电宝握持在手中其可减轻手指承载的重量,增强手部操作手机的灵活度与使用舒适感,超大超重的移动电源也方便随身携带随时使用。
2、电池仓相当于电子产品的备用电池,电池仓通过嵌套连固装置与束紧带相连接的框壳体实现可拆卸连接,电池仓可市场需求设置成形状、体积、容量相不同的具有差异化的可充电电池模块。
3、电池仓可设置为单一的可充放电电池,充放电其所需的充放电电路板、充放电接口与连接器等元件设置在与束紧带相连接的框壳体内,当充放电电池出现故障时,只需更换充放电电池体本身,而无需将其附属充放电电路板、充放电接口与连接器等元件同时废弃。
4、框壳体内设置有拓展坞电路模块,拓展坞电路模块上设置的拓展坞功能连接端口可外连接移动数据存储硬盘等其他外置设备,手机在使用数据线充电的同时还可读取编辑外置存储设备的数据信息。
5、电池仓内可按需加装无线充电线圈和强磁体,使其具有将电子设备磁力吸附固定在电池仓外表面进而对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不限于此描述,为了更好的便于理解,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进行了更加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其整体结构三维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其整体结构三维分解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其移动电源主体结构三维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其环凹卡座、环凸卡台和导连组件三维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其环凸卡台三维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其环凹卡座、环凸卡台和
导连组件三维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其环凸卡台三维示意图
(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其环凹卡座、环凸卡台和
导连组件三维示意图(三)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其环凹卡座、环凸卡台和
导连组件三维示意图(四)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其环凹滑座、环凸滑台和
导连组件三维示意图(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其环凹滑座、环凸滑台和
导连组件三维示意图(二)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其环凸滑台和三维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其环凹滑座、环凸滑台和
导连组件三维示意图(三)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其外连装置之一数据导线
三维示意图(一)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其整体结构三维分解示意
图(二)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其外连装置之一数据导线
三维示意图(二)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其外连装置之一数据导线三维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包括束紧带1、框壳体2、电池仓3,所述框壳体2与束紧带1一体设置或可拆卸设置。所述束紧带1的两端设置有柱条榫1a,所述框壳体2的两端设置有柱条槽2a,所述束紧带1和框壳体2通过柱条榫1a插套进柱条槽2a内用以实现二者的可拆卸连接。所述框壳体2和电池仓3通过束紧带1连接在手腕或其它装置上。
本实用新型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其所述框壳体和电池仓具体设置包括如下两种连接设置模式。
框壳体和电池仓连接设置模式一;
参考图2所示,所述框壳体2与电池仓3之间通过嵌套连固装置5可拆卸连接,所述电池仓3包括电池保护壳3a和设置在电池保护壳3a内且相互连接的充电电池3b和集成电路板Ⅰ3c,所述框壳体2上设置有与集成电路板Ⅰ3c相连接用于电流和数据内外传输的外连装置4a。所述嵌套连固装置5内设置有导连组件,所述集成电路板Ⅰ3c通过导连组件(详见后面导连组件具体实施例)与所述外连装置4a实现电流和数据传输。
框壳体和电池仓连接设置模式二;
参考图2所示,所述框壳体2与电池仓3之间通过嵌套连固装置5可拆卸连接,所述电池仓3包括电池保护壳3a和设置在电池保护壳内的充电电池3b,所述框壳体2内设置有集成电路板Ⅱ2b,所述框壳体2上设置有与集成电路板Ⅱ2b相连接用于电流和数据内外传输的外连装置4a。所述嵌套连固装置5内设置有导连组件,所述集成电路板Ⅱ2b通过导连组件(详见后面导连组件具体实施例)与所述充电电池3b实现电流传输,所述移动电源通过束紧带连接在手腕或其它装置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其上述框壳体和电池仓具体设置模式一和设置模式二中,所述嵌套连固装置包括如下两种结构的嵌套连接实施例。
嵌套连固装置连接实施例一;
参阅图2图3图4图5所示,所述嵌套连固装置5包括设置在框壳体2上开口处的环凹卡座51和设置在电池仓3底端面的环凸卡台52,环凹卡座51下凹槽5a其两侧壁对称设置有通过按钮51a驱动开合的弹卡51b,所述环凸卡台52下凸榫5b其两侧壁对称设置有卡槽52a。
当所述环凸卡台52其下凸榫5b嵌套固定在环凹卡座51的下凹槽51a内时,弹卡51b勾挂在卡槽52a上,当需要将所述环凸卡台52由环凹卡座51下凹槽5a内取出时,按压环凹卡座51上设置的按钮51a驱动两个弹卡51b相外侧运动,弹卡51b向外运动出环凸卡台52的卡槽52a时,所述环凸卡台52与环凹卡座51二者开合分离。
嵌套连固装置连接实施例二;
参阅图10图11图12图13所示,所述嵌套连固装置5包括设置在框壳体2上开口处的环凹滑座53和设置在电池仓3底端面的环凸滑台54。所述环凹滑座53下凹槽5a其内两侧壁对称设置有凹滑槽53a,其内底面设置有滑卡片53b,滑卡片53b上设置滑卡头53b1。所述环凸滑台54下凸榫5b其外两侧壁对称设置有凸滑条54a,其底面设置有滑卡槽54b(图12所示)。
所述环凸滑台54通过凸滑条54a由环凹滑座53凹滑槽53a滑套进环凹滑座53的下凹槽5a时,所述环凹滑座53的滑卡片53b被向下挤压变形,所述环凸滑台54下凸榫5b完全滑动进环凹滑座53下凹槽5a内后,环凸滑台54滑卡槽54b勾挂在环凹滑座53其滑卡片53b的滑卡头53b1上,滑卡片53b恢复原始形状。当需要将所述环凸滑台54由环凹滑座53的下凹槽5a内滑出时,向下按压滑卡片53b的外端,滑卡头53b1在滑卡片53b带动下向下运动出环凸滑台54滑卡槽54b,所述环凸滑台54可在外力的作用下由环凹滑座53的下凹槽5a内滑出。
在本实用新型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其上述框壳体和电池仓具体设置模式一和设置模式二中,所述导连组件其结构包括如下两种实施例。
导连组件结构实施例一;
图3图4图5图10所示,所述导连组件包括导连体Ⅰ6a和导连体Ⅱ6b,进一步的所述导连体Ⅰ6a为Type-C插头或为USB插头或为Lighting插头,所述导连体Ⅱ为与所述导连体Ⅰ6a插头相对应的Type-C插座或USB插座或Lighting插座。
进一步的,所述导连体Ⅰ6a插头和导连体Ⅱ6b插座可互换交替设置为导连体Ⅰ6a为插座而导连体Ⅱ6b为插头。
导连组件结构实施例二;
图6图7图8图9所示,所述导连组件包括导连体Ⅰ6d和导连体Ⅱ6e,进一步的所述导连体Ⅰ6d为触碰端头,所述导连体Ⅱ6e为触碰端座。所述触碰端头6d上设置有若干金属触点6da,所述触碰端座6e上设置有与金属触点6da相对应的若干金属弹触片6ea。
进一步的,所述导连体Ⅰ6d触碰端头和导连体Ⅱ6e触碰端座可互换交替设置为导连体Ⅰ6d为触碰端座而导连体Ⅱ6e为触碰端头。
本实用新型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所述的两种实施例的导连组件结构其在前文所述的两种实施例嵌套连固装置中的设置应用有如下五种方式。
导连组件在嵌套连固装置中设置应用方式一;
图4图5所示,所述导连组件其插座6b设置在环凹卡座51其下凹槽5a的内底面,其插头6a设置在环凸卡台52其下凸榫5b的底端面。
具体的,在前文所述框壳体2和电池仓3连接设置模式一中(参考图2所示),所述插座6b其内端与框壳体2上设置的外连装置4a(本实施例外连装置设置为Type-C插口)相连接,所述插头6a其内端通过引脚组件6c穿过电池保护壳3a与电池仓3内设置的集成电路板Ⅰ3c相连接。所述环凹卡座51和环凸卡台52二者相嵌套卡合连接后,导连组件的插头6a和插座6b相互插合在一起,所述框壳体2设置的外连装置4a通过导连组件与电池仓3内的集成电路板Ⅰ3c相连接。
具体的,在前述框壳体2和电池仓3连接设置模式二中(参考图2所示)所述插座6b其内端与框壳体2内设置的集成电路板Ⅱ2b相连接,所述插头6a其内端通过引脚组件6c穿过电池保护壳3a与电池仓3内设置的充电电池3b相连接。所述环凹卡座51和环凸卡台52二者相嵌套卡合连接后,导连组件的插头6a和插座6b相互插合在一起,所述框壳体2设置的集成电路板Ⅱ2b通过导连组件与电池仓3内的充电电池3b相连接。
导连组件在嵌套连固装置中设置应用方式二;
图10图11图12所示,所述导连组件其插头6a设置在环凹滑座53其下凹槽5a的内侧壁,其插座6b设置在环凸滑台54其下凸榫5b的外侧壁。
具体的,在前述框壳体2和电池仓3连接设置模式一中(参考图2所示),所述插头6a其内端与框壳体2上设置的外连装置4a(本实施例外连装置设置为Type-C插口)相连接,所述插座6b其内端通过引脚组件6c穿过电池保护壳3a与电池仓3内设置的集成电路板Ⅰ3c相连接。所述环凹滑座53和环凸滑台54二者相嵌套滑动插合连接后,导连组件的插头6a和插座6b相互插合在一起,所述框壳体2设置的外连装置4a通过导连组件与电池仓3内的集成电路板Ⅰ3c相连接。
具体的,在前述框壳体2和电池仓3连接设置模式二中(参考图2所示)所述插头6a其内端与框壳体2内设置的集成电路板Ⅱ2b相连接,所述插座6b其内端通过引脚组件6c穿过电池保护壳3a与电池仓3内设置的充电电池3b相连接。所述环凹滑座53和环凸滑台54二者相嵌套滑动插合连接后,导连组件的插头6a和插座6b相互插合在一起,所述框壳体2设置的集成电路板Ⅱ2b通过导连组件与电池仓3内的充电电池3b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为使所述环凸滑台54可旋转180°双向与所述环凹滑座53滑动插合嵌套相连接。所述插座6b在环凸滑台54其下凸榫5b相对两外侧壁上对称设置,且二者内端通过引脚组件6c分别与电池仓3内设置的集成电路板Ⅰ3c或充电电池3b并联连接。
导连组件在嵌套连固装置中设置应用方式三;
图6图7所示,所述导连组件其触碰端头6d设置在环凹卡座51其下凹槽5a的内底面,其触碰端座6e设置在环凸卡台52其下凸榫5b的底端面。
具体的,在前述框壳体2和电池仓3连接设置模式一中(参考图2所示),所述触碰端头6d其内端与框壳体2上设置的外连装置4a(本实施例外连装置设置为Type-C插口)相连接,所述触碰端座6e其内端通过引脚组件6c穿过电池保护壳3a与电池仓3内设置的集成电路板Ⅰ3c相连接。所述环凹卡座51和环凸卡台52二者相嵌套卡合连接后,导连组件的触碰端头6d和触碰端座6e相互插合在一起,所述框壳体2设置的外连装置4a通过导连组件与电池仓3内的集成电路板Ⅰ3c相连接。
具体的,在前述框壳体2和电池仓3连接设置模式二中(参考图2所示)所述触碰端头6d其内端与框壳体2内设置的集成电路板Ⅱ2b相连接,所述触碰端座6e其内端通过引脚组件6c穿过电池保护壳3a与电池仓3内设置的充电电池3b相连接。所述环凹卡座51和环凸卡台52二者相嵌套卡合连接后,导连组件的触碰端头6d和触碰端座6e相互插合在一起,所述框壳体2内设置的集成电路板Ⅱ2b通过导连组件与电池仓3内的充电电池3b相连接。
导连组件在嵌套连固装置中应用方式四;
图8图9所示,所述导连组件触碰端头6d设置在环凹卡座51其下凹槽5a的内侧壁,所述触碰端座6e设置在环凸卡台52其下凸榫5b的外侧壁。
具体的,在前述框壳体2和电池仓3连接设置模式一中(参考图2所示),所述触碰端头6d其内端与框壳体2上设置的外连装置4a(本实施例外连装置设置为Type-C插口)相连接,所述触碰端座6e其内端通过引脚组件6c穿过电池保护壳3a与电池仓3内设置的集成电路板Ⅰ3c相连接。所述环凹卡座51和环凸卡台52二者相嵌套卡合连接后,导连组件的触碰端头6d和触碰端座6e相互嵌套插合在一起,所述框壳体2设置的外连装置4a通过导连组件与电池仓3内的集成电路板Ⅰ3c相连接。
具体的,在前述框壳体2和电池仓3连接设置模式二中(参考图2所示)所述触碰端头6d其内端与框壳体2内设置的集成电路板Ⅱ2b相连接,所述触碰端座6e其内端通过引脚组件6c穿过电池保护壳3a与电池仓3内设置的充电电池3b相连接。所述环凹卡座51和环凸卡台52二者相嵌套卡合连接后,导连组件的触碰端头6d和触碰端座6e相互插合在一起,所述框壳体2设置的集成电路板Ⅱ2b通过导连组件与电池仓3内的充电电池3b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为使所述环凸卡台52可旋转180°双向与所述环凹卡座52嵌套相连接。所述触碰端座6e在环凸卡台52其下凸榫5b相对两外侧壁上对称设置,且二者内端通过引脚组件6c分别与电池仓3内设置的集成电路板Ⅰ3c或充电电池3b并联连接。或所述触碰端头6d在环凹卡座51其下凹槽5a相对两内侧壁上对称设置,且二者内端分别与框壳体2内设置的集成电路板Ⅱ2b或外连装置4a并联连接。
导连组件在嵌套连固装置中设置应用方式五;
图13所示,所述导连组件其触碰端头6d设置在环凹滑座53其下凹槽5a的内侧壁,其触碰端座6e设置在环凸滑台54其下凸榫5b的外侧壁。
具体的,在前述框壳体2和电池仓3连接设置模式一中(参考图2所示),所述触碰端头6d其内端与框壳体2上设置的外连装置4a(本实施例外连装置设置为Type-C插口)相连接,所述触碰端座6e其上端通过引脚组件6c穿过电池保护壳3a与电池仓3内设置的集成电路板Ⅰ3c相连接。所述环凹滑座53和环凸滑台54二者相嵌套滑动插合连接后,导连组件的触碰端头6d和触碰端座6e相互插合在一起,所述框壳体2设置的外连装置4a通过导连组件与电池仓3内的集成电路板Ⅰ3c相连接。
具体的,在前述框壳体2和电池仓3设置模式二中(参考图2所示)所述触碰端头6d其下端与框壳体2内设置的集成电路板Ⅱ2b相连接,所述触碰端座6e其上端通过引脚组件6c穿过电池保护壳3a与电池仓3内设置的充电电池3b相连接。所述环凹滑座53和环凸滑台54二者相嵌套滑动插合连接后,导连组件的触碰端头6d和触碰端座6e相互插合在一起,所述框壳体2设置的集成电路板Ⅱ2b通过导连组件与电池仓3内的充电电池3b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为使所述环凸滑台54可旋转180°双向与所述环凹滑座53相嵌套滑动插合连接。所述触碰端座6e在环凸滑台54其下凸榫5b相对两外侧壁上对称设置,且二者通过引脚组件6c分别与电池仓3内设置的集成电路板Ⅰ3c或充电电池3b并联连接。
作为可选的图2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其所述框壳体2或电池保护壳3a上设置有与集成电路板Ⅰ3c或集成电路板Ⅱ2b(参考图2所示)相连接的用于电路通断开关3y和或用于显示电量和充放电指示的显示屏3z。
在本实用新型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其上述框壳体和电池仓具体连接设置模式一和连接设置模式二中,如图2图3图4图6图8图9图11所示,所述外连装置为Type-C或USB或Lighting插座4a。或如图14图15图16图17所示,所述外连装置为数据导线4b。
作为可选的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腕带式移动电源其所述数据导线4b缠绕固定在束紧带1上。
作为可选的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腕带式移动电源其所述数据导线4b缠绕固定在框壳体2外侧设置的卡线槽2c内。
作为可选的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腕带式移动电源其所述数据导线4b收纳在框壳体2的内空腔中。
较佳的参考图16图17所示,所述框壳体2内设置有线材卷曲回弹机构4c,数据导线4b通过线材卷曲回弹机构4c可伸缩收纳在框壳体2的内空腔中。
进一步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其所述外连装置之一的的数据导线4b可设置为Type-C数据导线、或USB数据导线、或Lighting数据导线。或设置为Type-C、USB、Lighting三种线材的任意搭配组合的数据线导线。
作为可选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其所述电池保护壳3a内设置有无线充电线圈4d和强磁体4e,所述无线充电线圈4d与集成电路板Ⅰ3c或相连接(参考图2所示),所述强磁体4e设置在电池保护壳3a的内上壁。
作为可选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其所述电池仓3内设置有与集成电路板Ⅰ3c相连接的拓展坞电路模块,所述拓展坞电路模块上设置有拓展坞功能连接端口4f,与所述拓展坞功能连接端口4f相对应的电池保护壳3a上设置有插口3x。
作为可选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其所述框壳体2内设置有与集成电路板Ⅱ2b相连接的拓展坞电路模块,所述拓展坞电路模块上设置有拓展坞功能连接端口4f,与所述拓展坞功能连接端口4f相对应的框壳体2上设置有插口3x。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其所述电池仓3或框壳体2内扩展坞功能连接端口4f可设置为SD卡或TF卡卡槽;或设置为USB插座或Type-C插座或Lighting插座。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的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依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所做的任何改变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包括束紧带、框壳体、电池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框壳体与束紧带一体设置或可拆卸设置,所述框壳体与电池仓之间通过嵌套连固装置可拆卸连接;
所述电池仓包括电池保护壳和设置在电池保护壳内且相互连接的充电电池和集成电路板Ⅰ,所述框壳体上设置有与集成电路板Ⅰ相连接用于电流和数据内外传输的外连装置;
所述嵌套连固装置内设置有导连组件,所述集成电路板Ⅰ通过导连组件与所述外连装置实现电流和数据传输,所述移动电源通过束紧带连接在手腕上。
2.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包括束紧带、框壳体、电池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框壳体与束紧带一体设置或可拆卸设置,所述框壳体与电池仓之间通过嵌套连固装置可拆卸连接;
所述电池仓包括电池保护壳和设置在电池保护壳内的充电电池,所述框壳体内设置有集成电路板Ⅱ,所述框壳体内设置有与集成电路板Ⅱ相连接的用于电流和数据内外传输的外连装置;
所述嵌套连固装置内设置有导连组件,所述集成电路板Ⅱ通过导连组件与所述充电电池实现电流传输,所述移动电源通过束紧带连接在手腕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腕带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套连固装置包括设置在框壳体上开口处的环凹卡座和设置在电池仓底端面的环凸卡台;
环凹卡座下凹槽其两侧内壁对称设置有通过按钮驱动开合的弹卡,所述环凸卡台下凸榫其两侧外壁对称设置有卡槽;
环凸卡台其下凸榫嵌套在环凹卡座的下凹槽内,弹卡勾挂在卡槽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腕带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套连固装置包括设置在框壳体上开口处的环凹滑座和设置在电池仓底端面的环凸滑台;
环凹滑座下凹槽其两侧内壁对称设置有凹滑槽,其内底面设置有滑卡片,滑卡片上设置滑卡头;
环凸滑台下凸榫其两侧外壁对称设置有凸滑条,其底面设置有滑卡槽;
环凸滑台其凸滑条套滑在环凹滑座凹滑槽内,滑卡槽勾挂在滑卡片的滑卡头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腕带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连组件包括导连体Ⅰ和导连体Ⅱ;
导连体Ⅰ设置在环凹卡座或环凹滑座上,其内端与所述框壳体内的外连装置或集成电路板Ⅱ相连接;
导连体Ⅱ设置在环凸卡台或环凸滑台上,其内端穿过电池保护壳与所述集成电路板Ⅰ或充电电池相连接;
所述环凹卡座与环凸卡台或环凹滑座与环凸滑台相嵌套连接后,导连体Ⅰ和导连体Ⅱ二者相连接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腕带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凹卡座上的导连体Ⅰ与所述环凸卡台上的导连体Ⅱ可相互交替互换设置;所述环凹滑座上的导连体Ⅰ与所述环凸滑台上的导连体Ⅱ可相互交替互换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腕带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连体Ⅰ为设置在环凹卡座其下凹槽内底面的插头或触碰端头、或为设置在环凹卡座其下凹槽内侧壁的触碰端头、或为设置在环凹滑座其下凹槽内侧壁上的插头或触碰端头;
所述导连体Ⅱ为设置在环凸卡台其下凸榫底面的插座或触碰端座、或为设置在环凸卡台其下凸榫外侧壁的触碰端座、或为设置在环凹滑台其下凸榫外侧壁上的插座或触碰端座;
触碰端头上设置有若干金属触点,触碰端座上设置有与金属触点相对应的若干金属弹触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腕带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凹卡座其下凹槽内侧壁的触碰端头、或所述环凸卡台其下凸榫外侧壁的触碰端座可在其相对两侧壁上对称且并联设置;或
所述环凹滑台其下凸榫外侧壁的插座或触碰端座可在其相对两侧壁上对称且并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腕带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为Type-C插头、或为USB插头、或为Lighting插头;
所述插座为与插头相对应的Type-C插座、或USB插座、或Lighting插座。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腕带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框壳体或电池保护壳上设置有与集成电路板Ⅰ或集成电路板Ⅱ相连接的开关和或显示屏。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腕带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连装置为Type-C插座、或USB插座、或Lighting插座;或
为数据导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腕带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导线缠绕固定在束紧带上;或缠绕固定在框壳体外侧的卡线槽内;
或收纳在框壳体内空腔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腕带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框壳体内设置有线材卷曲回弹机构,数据导线可通过回弹机构卷曲收纳在框壳体的内空腔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腕带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导线可设置为Type-C数据导线、或USB数据导线、或Lighting数据导线;或
为Type-C、USB、Lighting三种线材的任意搭配组合的数据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腕带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导线可设置为Type-C数据导线、或USB数据导线、或Lighting数据导线;或
为Type-C、USB、Lighting三种线材的任意搭配组合的数据线。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腕带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保护壳内设置有无线充电线圈和强磁体;
无线充电线圈与集成电路板Ⅰ或集成电路板Ⅱ相连接,强磁体设置在电池保护壳内上壁。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腕带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仓内或框壳体内设置有与集成电路板Ⅰ或集成电路板Ⅱ相连接拓展坞电路模块;拓展坞电路模块上设置有拓展坞功能连接端口;
与拓展坞功能连接端口相对应的电池保护壳上或框壳体上设置有插口。
CN202221082881.2U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 Active CN2184495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82881.2U CN218449513U (zh)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82881.2U CN218449513U (zh)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49513U true CN218449513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80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82881.2U Active CN218449513U (zh)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495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26703B2 (en) Multipurpose adaptor with a universal serial bus connector
US6589069B1 (en) Wire reel having a universal serial bus connector capable of doing emergency charging work
US6495988B1 (en) Combinational charging mechanism
TWM297579U (en) Portable mobile power supply
CN105991801A (zh) 一种可扩展功能的智能终端配件系统
US6604951B2 (en) Adapting head having a charging mechanism
CN218449513U (zh) 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
CN210577880U (zh) 磁吸潜艇移动电源
CN209982122U (zh) 带伸缩线结构移动电源
CN207625329U (zh) 一种具有收纳功能的充电设备
CN207117212U (zh) 一种手机充电器及手机充电套壳
CN219286762U (zh) 一种手机反向otg取电结构
CN213905769U (zh) 充电座及电子设备
CN213693202U (zh) 支架式移动电源
CN216672001U (zh) 电源适配器
CN219937969U (zh) 一种移动电源
CN218940712U (zh) 一种充电装置及移动电源组件
CN220364186U (zh) 多功能数据线收卷装置
CN220382787U (zh) 一种移动电源
CN216650204U (zh) 电子设备
CN209881466U (zh) 基于磁吸组合式充电线的便携充电宝
KR200212929Y1 (ko) 벨트형 배터리
CN214958907U (zh) 立式无线充电支架
CN218897091U (zh) 一种移动电源
CN218783593U (zh) 一种充电装置及移动电源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