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46683U - 一种rfid数据采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rfid数据采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46683U
CN218446683U CN202222691064.3U CN202222691064U CN218446683U CN 218446683 U CN218446683 U CN 218446683U CN 202222691064 U CN202222691064 U CN 202222691064U CN 218446683 U CN218446683 U CN 2184466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groove
base
identification device
recognition devic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9106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霞
陈华容
郭创
唐堃
李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oken Medical Health Management Co ltd
Laok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oken Medical Health Management Co ltd
Laok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oken Medical Health Management Co ltd, Laok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oken Medical Health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9106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466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466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466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RFID数据采集装置,包括放置底座和识别装置,识别装置与放置底座可拆卸连接,放置底座包括第一外壳,在第一外壳上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形状尺寸与识别装置相适配,识别装置能卡设在安装槽内,识别装置通过天线发射射频信号并激活电子标签,通过读写器能对医疗器械上附着的电子标签进行信息的非接触读取和/或写入。还包括腕带,腕带包括扣环和安装底座,安装底座上开设有与识别装置相适配的凹槽,识别装置通过凹槽能卡设在安装底座上,本实用新型的识别装置和放置底座能够分离,识别装置的体积小、重量轻,能戴在操作人员的手腔上,挪动灵活,采集方便,提高了对医疗器械电子标签的信息采集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RFID数据采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采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医疗器械的数据采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RFID数据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医院所使用的医疗器械的品种多,涉及科室广,使用周转快,在使用完后需要进行清洗和消毒灭菌后才能再次重复使用。如果对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不彻底就投入使用,可能会引起院内感染,医疗器械如供应不完善又将影响诊断与治疗,因此做好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分发和追溯记录等工作便显得十分重要。
各科室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在回收后,需要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和打包,在接收医疗器械时,需要对接收的待清洗消毒的医疗器械进行识别、登记和信息采集;在清洗消毒和灭菌后,待交付的医疗器械,还需要再次进行登记和信息录入,包括录入该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情况,如经过哪些清洗、消毒、灭菌步骤,使用了哪些清洗消毒和灭菌设备,各工序的完成时间、操作人员、质检人员分别是谁等相关信息,以便日后追溯。
现有的登记记录和信息采集方式通常是在医疗器械上贴附标识或者条形码、二维码,工作人员使用扫码枪以激光扫码的方式进行信息采集,或者采用手工填写追溯卡,再使用键盘将信息录入工作电脑。
采用人工登记、检查的记录方式,其清点效率较慢,且容易出错,也不利于实现物联网管理。采用激光扫码的方式进行信息采集和记录,虽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便于实现物联网管理,但由于对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的工作场所内的空气湿度较大,条形码或二维码上容易附着水雾或水珠,从而可能会影响激光扫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RFID数据采集装置,包括放置底座和识别装置,识别装置与放置底座可拆卸连接,放置底座包括第一外壳,在第一外壳上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形状尺寸与识别装置相适配,识别装置能卡设在安装槽内,识别装置通过天线发射射频信号并激活电子标签,通过读写器能对医疗器械上附着的电子标签进行信息的非接触读取和/或写入。还包括腕带,腕带包括扣环和安装底座,安装底座上开设有与识别装置相适配的凹槽,识别装置通过凹槽能卡设在安装底座上,本实用新型的识别装置和放置底座能够分离,识别装置的体积小、重量轻,能戴在操作人员的手腔上,挪动灵活,采集方便,提高了对医疗器械电子标签的信息采集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RFID数据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医疗器械上附着的电子标签内的信息,或/和向医疗器械上附着的电子标签内写入信息,包括放置底座和识别装置,识别装置与放置底座可拆卸连接,在识别装置内设有读写器、天线、接口单元和蓄电池;放置底座包括第一外壳,在第一外壳内设有连接模块,识别装置安装在第一外壳上时,能够通过连接模块与放置底座电连接;在第一外壳上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形状尺寸与识别装置相适配,识别装置能卡设在安装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模块包括设置在安装槽内的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第一连接端子与第一处理模块连接,第一连接端子用于数据传输;第一外壳内设置有电源线,第二连接端子的一端与电源线连接,放置底座通过电源线与市电连接,所述接口单元包括第三连接端子和第四连接端子,当识别装置安插在安装槽内时,通过第三连接端子与第一连接端子进行信号连接,蓄电池通过第四连接端子与第二连接端子电连接。
更进一步的,安装槽呈U型,在安装槽的相对两侧壁上设置有凸出的卡条,在识别装置的左右外侧上设有内凹的卡槽,卡条与卡槽相适配,将识别装置从安装槽的开口插入安装槽内。
上述RFID数据采集装置,在第一外壳上安装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与识别装置的底部卡接;限位组件包括连接轴,连接轴的一端与第一外壳的内壁转动连接,连接轴的另一端设置有按压底座,按压底座的上端贯穿第一外壳的顶面。
优选的,连接轴设置有按压底座的一端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下端与连接轴连接,弹性件的上端与第一外壳的顶板下表面连接。
更优选的,弹性件采用螺旋弹簧,且在常态下,弹性件具有将连接轴朝向安装槽方向拉动的弹性力;连接轴采用方形轴结构。
上述RFID数据采集装置,在连接轴靠近安装槽的上表面设置有限位条,限位条向上贯穿安装槽的底部并凸出安装槽的底面,识别装置靠近安装槽的底面上设有与限位条相适配的限位槽,且识别装置在安装槽内安装到位时,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限位条能伸入到限位槽内。
优选的,还包括腕带,腕带包括扣环和安装底座,扣环与安装底座的底部连接,安装底座上开设有与识别装置相适配的凹槽,识别装置通过凹槽能卡设在安装底座上。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RFID数据采集装置,首先,识别装置和放置底座能够分离,且能够独立运行,工作人员将放置底座安放在消毒场所内,并优选安装在消毒场所内方便连接互联网或工作电脑的位置,然后将放置底座接入互联网或工作电脑,使放置底座中的通讯模块通过互联网与云服务器或工作电脑连接。工作人员需要使用数据采集装置对医疗器械进行数据采集时,只需将识别装置从放置底座上取下,手持识别装置靠近需要采集数据的医疗器械的电子标签即可,因识别装置的体积小、重量轻,挪动灵活,操控方便,故能大幅提高对医疗器械电子标签的信息采集效率。
其次,识别装置和放置底座连接时,卡条伸入到卡槽内,识别装置在安装槽内安装到位时,限位条在弹性件的拉力下向上弹起,与识别装置卡接,能够防止识别装置沿卡条的长度方向移动,脱离安装槽。向下按压按压底座后,限位条与识别装置分离,沿卡条的长度方向滑动识别装置,即可将识别装置与放置底座分离。
再次,安装底座能够与识别装置连接,工作人员使用识别装置时,能够通过腕带将识别装置固定在手腕或手掌上,便有工作人员使用识别装置识别医疗器械上的电子标签。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RFID数据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放置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限位组件安装在第一外壳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识别装置安装在腕带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10、放置底座;111、第一外壳;130、识别装置;131、第二外壳;133、第三连接端子;135、第四连接端子;137、卡槽;139、限位槽;150、安装槽;151、第一连接端子;153、第二连接端子;155、卡条;170、限位组件;171、连接轴;173、按压底座;175、弹性件;177、限位条;190、腕带;191、扣环;193、安装底座;195、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所示,一种RFID数据采集装置,用于待清洗消毒的医疗器械进行信息采集,并对消毒后的医疗器械进行信息写入和采集。因医疗器械在清洗消毒前,是处于被污染的状态,而在清洗消毒后,是属于洁净无菌状态,所以在对医疗器械进行信息采集时,不管是在清洗消毒前,还是在清洗消毒后,其数据采集装置在采集医疗器械的数据信息时,均不应与被采集的医疗器械进行接触。
为了满足非接触式的数据信息采集和写入要求,本实施方式在需要进行清洗消毒处理的医疗器械上均安附有电子标签,优选采用RFID电子标签,在数据采集装置内设有读写器和天线,天线能发送射频信号,当数据采集装置接近医疗器械上的电子标签后,在电子标签内设有内置天线和数据存储芯片,电子标签接收数据采集装置发出的射频信号并通过内置天线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获得能量被激活,使得电子标签将自身编码信息通过内置天线发射出去,读写器能对医疗器械上附着的电子标签进行信息的非接触读取和/或写入,数据采集装置的天线接收到从电子标签发送来的信号,经解调和解码后将有效信息传送到后台主机系统进行相关处理和存储;主机系统根据逻辑运算识别该电子标签的身份,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最终发出信号,控制读写器完成不同的读写操作。
优选的,在医疗器械上附着的电子标签,包含有内置天线和数据存储芯片,数据采集装置通过天线发射射频信号和接收电子标签耦合应答而发出的载波信号,从而使读写器能对电子标签的数据存储芯片中的内容进行非接触读、写或信息删除处理。
相比于条形码或二维码扫码的信息采集方式,RFID电子标签的信息采集方式,其采集和响应速度更快,无需接触或瞄准,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同时对多个医疗器械进行识读,采集效率更高。且不仅能读取信息,还能向电子标签内写入信息。且对潮湿、肮脏和机械影响不敏感,数据的读取无需光源,甚至可以透过外包装来进行,其可靠性更高。
由于本实施方式提出的数据采集装置,采用RFID射频发射方式对医疗器械上附设的电子标签进行非接触式的数据信息采集,此种数据采集方式,在采集数据时,要求数据采集装置应靠近医疗器械上的电子标签才能快速完成数据的读/写,靠近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数据采集装置保持不动,将医疗器械靠近数据采集装置;第二种是医疗器械保持不动,将数据采集装置靠近医疗器械。
因现有的数据采集装置的体积稍大,且带有数据线和电源线,如果使医疗器械保持不动,将数据采集装置靠近医疗器械,则操作不太方便。但如果使数据采集装置保持不动,将医疗器械靠近数据采集装置,也会存在不便,因为部份医疗器械的体积也稍大,不便于灵活挪动。
为此,本实施方式将数据采集装置设置为了分体式结构,本实施方式提出的RFID数据采集装置,包括放置底座110和识别装置130。识别装置130与放置底座110可拆卸连接;在识别装置130内设有读写器、天线、存储芯片、信号处理模块和蓄电池,识别装置130通过天线发射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识别装置130靠近附着有电子标签的医疗器械时,电子标签的内置天线产生足够的感应电流,电子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电子标签将自身数据存储芯片中的信息通过内置天线发送出去。识别装置130内的天线接收到从电子标签发送来的信号后将其发送给信号处理模块进行解调和解码处理,然后将信息传输给识别装置130的存储芯片进行信息的暂存。
放置底座110包括第一外壳111,在第一外壳111内设置有第一处理模块、收发模块、连接模块和通讯模块,连接模块、通讯模块和收发模块均与第一处理模块电连接。识别装置130安装在第一外壳111上时,能够与连接模块电连接;电子标签附着在待清洗消毒处理的医疗器械上,用于记录该待处理或已处理过的医疗器械的相关信息。
在识别装置130和放置底座110上均分别设置有开关,分别用于启停识别装置130和放置底座110。数据采集装置安装在消毒场所内,并优选安装在消毒场所内方便连接互联网或工作电脑的位置,然后将放置底座110接入互联网或工作电脑,使放置底座110中的通讯模块通过互联网与云服务器或工作电脑连接。工作人员需要使用数据采集装置对医疗器械进行数据采集时,只需将识别装置130从放置底座110上取下,手持识别装置130靠近需要采集数据的医疗器械的电子标签即可,因识别装置130的体积小、重量轻,挪动灵活,操控方便,故能大幅提高对医疗器械电子标签的信息采集效率。
使用时,手持识别装置130,打开识别装置130上的开关,使识别装置130运行,将识别装置130靠近医疗器械的电子标签,识别装置130能够读取电子标签内的信息,并能将读取到的信息暂存在识别装置130内的存储芯片中。待本批次全部医疗器械的电子标签均被识别后,工作人员再将识别装置130安插到放置底座110上,第一处理模块能够通过收发模块读取识别装置130的存储芯片中储存的信息,并可在读取后清空识别装置130的存储芯片中的内容,以便于识别装置130在下次使用时再存储新的内容。且第一处理模块通过收发模块还能向识别装置130的存储芯片中写入信息,从而使识别装置130将该写入的信息通过读写器写入到电子标签的数据存储芯片中。
通过将识别装置130和放置底座110分离,便于工作人员携带识别装置130,方便了数据信息的采集,如当医疗器械的体积较小且数量较多时,手持识别装置130可同时靠近多个医疗器械,能同时对多个医疗器械的电子标签进行读写,从而大幅提高了对医疗器械的数据采集效率。
请参考图2和图3所示,在第一外壳上111设置有安装槽150,安装槽150的形状尺寸均与识别装置130相适配,识别装置130能卡设在安装槽150内。
连接模块包括设置在安装槽150内的第一连接端子151和第二连接端子153,第一连接端子151与第一处理模块连接,第一连接端子151用于数据传输。第一外壳111内设置有电源线;第二连接端子153的一端与电源线连接,第二连接端子153用于传输电能。第一外壳111通过电源线与市电连接,并能为识别装置130内的蓄电池充电;第一外壳111内置的通讯模块通过网线或无线wifi模块与服务器或工作电脑连接,并将数据信息传输给服务器,当然,为了数据的安全性,还可在第一外壳111内还设置有存储器,第一处理模块先将识别装置130内的存储芯片中的内容转存至第一外壳111内的存储器中,然后再通过通讯模块传输给服务器或工作电脑。
具体的,识别装置130包括第二外壳131,第二外壳131内还设置有第二处理模块和接口单元,且读写器、天线、存储芯片、信号处理模块和蓄电池也设在第二外壳131内,接口单元包括第三连接端子133和第四连接端子135。当识别装置130安插在安装槽150内时,通过第三连接端子133能够与第一连接端子151进行信号连接,从而与第一处理模块连接,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控制识别装置130内的电子元器件工作,并控制向电子标签内写入信息。蓄电池通过第四连接端子135能够与第二连接端子153连接,从而与第一外壳111内的电源线连接,用于向蓄电池补充电能。
具体的,安装槽150呈U型,在安装槽150的相对两侧壁上设置有凸出的卡条155,在第二外壳131的左右侧壁上设有内凹的卡槽137,卡条155与卡槽137相适配。将识别装置130从安装槽150的开口插入安装槽150内,卡条155对准卡槽137,且将卡条155插入卡槽137内,从而将识别装置130卡设在安装槽150内。
请参考图2至图4所示,在第一外壳111上安装有限位组件170,限位组件170与第二外壳131卡接。通过限位组件170能进一步对识别装置130进行限位。
具体的,限位组件170包括连接轴171,连接轴171的一端与第一外壳111的内壁转动连接,连接轴171的另一端设置有按压底座173,如图2所示,按压底座173的上端贯穿第一外壳111的顶面。连接轴171设置有按压底座173的一端设置有弹性件175,弹性件175的下端与连接轴171连接,弹性件175的上端与第一外壳111的顶板下表面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件175采用螺旋弹簧,且在常态下,弹性件175具有将连接轴171向上,即朝向安装槽150方向拉动的弹性力。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轴171采用方形轴结构。
在连接轴171靠近安装槽150的上表面设置有限位条177,限位条177向上贯穿安装槽150的底部并凸出安装槽150的底面,第二外壳131靠近安装槽150的底面上设有与限位条177相适配的限位槽139,且识别装置130在安装槽150内安装到位时,在弹性件175的弹力作用下,限位条177能伸入到限位槽139内,从而对识别装置130插入安装槽150内的位置进行固定。工作人员如需将识别装置130从安装槽150内取出时,按压按压底座173,并保持按压状态,然后移动识别装置130即可从安装槽150内取出识别装置130。
此外,数据采集装置还包括腕带190,请参考图5所示,腕带190包括扣环191和安装底座193,扣环191与安装底座193的底部连接,安装底座193上开设有与识别装置130相适配的凹槽195,识别装置130通过凹槽195能卡设在安装底座193上。工作人员通过腕带190能将识别装置130固定在手腕或手掌上,从而更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数据采集操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RFID数据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医疗器械上附着的电子标签内的信息,或/和向医疗器械上附着的电子标签内写入信息,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底座(110)和识别装置(130),识别装置(130)与放置底座(110)可拆卸连接,在识别装置(130)内设有读写器、天线、接口单元和蓄电池;放置底座(110)包括第一外壳(111),在第一外壳(111)内设有连接模块,识别装置(130)安装在第一外壳(111)上时,能够通过连接模块与放置底座(110)电连接;在第一外壳(111)上设置有安装槽(150),安装槽(150)的形状尺寸与识别装置(130)相适配,识别装置(130)能卡设在安装槽(15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FID数据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模块包括设置在安装槽(150)内的第一连接端子(151)和第二连接端子(153),第一连接端子(151)与第一处理模块连接,第一连接端子(151)用于数据传输;第一外壳(111)内设置有电源线,第二连接端子(153)的一端与电源线连接,放置底座(110)通过电源线与市电连接,所述接口单元包括第三连接端子(133)和第四连接端子(135),当识别装置(130)安插在安装槽(150)内时,通过第三连接端子(133)与第一连接端子(151)进行信号连接,蓄电池通过第四连接端子(135)与第二连接端子(153)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FID数据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槽(150)呈U型,在安装槽(150)的相对两侧壁上设置有凸出的卡条(155),在识别装置(130)的左右外侧上设有内凹的卡槽(137),卡条(155)与卡槽(137)相适配,将识别装置(130)从安装槽(150)的开口插入安装槽(150)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FID数据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外壳(111)上安装有限位组件(170),限位组件(170)与识别装置(130)的底部卡接;限位组件(170)包括连接轴(171),连接轴(171)的一端与第一外壳(111)的内壁转动连接,连接轴(171)的另一端设置有按压底座(173),按压底座(173)的上端贯穿第一外壳(111)的顶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RFID数据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轴(171)设置有按压底座(173)的一端设置有弹性件(175),弹性件(175)的下端与连接轴(171)连接,弹性件(175)的上端与第一外壳(111)的顶板下表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RFID数据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件(175)采用螺旋弹簧,且在常态下,弹性件(175)具有将连接轴(171)朝向安装槽(150)方向拉动的弹性力;连接轴(171)采用方形轴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RFID数据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连接轴(171)靠近安装槽(150)的上表面设置有限位条(177),限位条(177)向上贯穿安装槽(150)的底部并凸出安装槽(150)的底面,识别装置(130)靠近安装槽(150)的底面上设有与限位条(177)相适配的限位槽(139),且识别装置(130)在安装槽(150)内安装到位时,在弹性件(175)的弹力作用下,限位条(177)能伸入到限位槽(139)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FID数据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腕带(190),腕带(190)包括扣环(191)和安装底座(193),扣环(191)与安装底座(193)的底部连接,安装底座(193)上开设有与识别装置(130)相适配的凹槽(195),识别装置(130)通过凹槽(195)能卡设在安装底座(193)上。
CN202222691064.3U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rfid数据采集装置 Active CN2184466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91064.3U CN218446683U (zh)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rfid数据采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91064.3U CN218446683U (zh)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rfid数据采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46683U true CN218446683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42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91064.3U Active CN218446683U (zh)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rfid数据采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466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05392A1 (en) RFID reader utilizing an 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 for data acquisition and power monitoring functions
US20090293815A1 (en) Integrated rfid tag in a card holder, cage, lid, and rack for use with inventorying and tracking of cage occupants and equipment
CN102308759A (zh)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畜牧养殖管理系统
CN108108802B (zh) 可视卡及其余额显示方法
CN109272092A (zh) 一种能检测螺钉松动的uhf rfid标签
CN102842154A (zh) 基于rfid的电网设备巡检装置及巡检方法
CN101398905A (zh) 一种利用射频识别技术监测病人信息的装置
CN102340356A (zh) 通信系统与通信装置
CN201765600U (zh)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畜牧养殖管理系统
KR20040108623A (ko) Rfid/usn 기반의 시설물관리 시스템
CN218446683U (zh) 一种rfid数据采集装置
KR100679208B1 (ko) 데이터 송수신 시스템과 데이터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CN103761558B (zh) 一种战现场伤病员身份识别系统
CN115688836A (zh) 一种非接触式数据采集装置
CN101276423A (zh) 基于无线射频技术高低频结合应用的动物识别方法
CN103411663B (zh) 一种带式输送机噪声采集系统
CN107767937A (zh) 基于rfid的医疗器械管理装置
KR20150075507A (ko) 생체 삽입형 센서 태그 기반 가축 이력 관리 시스템
CN201946037U (zh) 手术器械包消毒信息跟踪系统
CN212432347U (zh) 具有信息识别功能的手持红外测温仪
JP2012003721A (ja) 作業指示表示及び実績収集システムとその方法
CN209590869U (zh) 一种基于rfid的电力设备识别终端
CN210466482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无感考勤装置
CN202134064U (zh) Rf收款机
CN201886502U (zh) 一种带有外部接口的电子标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