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42190U - 一种灯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灯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442190U CN218442190U CN202222485133.5U CN202222485133U CN218442190U CN 218442190 U CN218442190 U CN 218442190U CN 202222485133 U CN202222485133 U CN 202222485133U CN 218442190 U CN218442190 U CN 2184421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mp
- heat dissipation
- mounting seat
- air
- ventilation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灯具领域,提供了一种灯具,其包括:灯体,灯体的顶部设有第一通风结构;设于灯体内的散热组件,散热组件中设有与第一通风结构连通的第一风道;设于散热组件上的发光组件;设于灯体底部的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与第一风道连通的第二通风结构,安装座内形成有与第二通风结构连通的储气空间;以及设于安装座底部的灯座,灯座中设有将储气空间与外界连通的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储气空间与第二风道依次连通,构成自灯具的底部至顶部的散热对流路径。本实用新型的灯具中,第一风道、储气空间与第二风道依次连通构成了自灯具的底部至顶部的散热对流路径,提升了对灯具的散热效果,进而达到提升灯具的发光效果以使灯具达到高流明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灯具。
背景技术
灯具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可以分为用于天花板的吸顶灯、用于应急场合的应急灯、用于各种车辆的车灯、用于路边和广场等区域照明的路灯、戴在头部的头灯以及户外使用的户外灯等。
在一些使用场景下,需要灯具能够发出较高的亮度,要求灯具能够达到高流明,但达到高流明的同时意味着高发热量,而一些灯具限于体积的原因,散热结构无法做的很大,或限于成本不会选择散热效果比较好的散热结构,导致灯具因为散热原因而做不到高流明,往往最终都是需要降流明,难以满足灯具的市场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灯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一些灯具因为散热原因做不到高流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灯具,包括:
灯体,所述灯体的顶部设有第一通风结构;
设于所述灯体内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中设有与所述第一通风结构连通的第一风道;
设于所述散热组件上的发光组件;
设于所述灯体底部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的第二通风结构,所述安装座内形成有与所述第二通风结构连通的储气空间;以及
设于所述安装座底部的灯座,所述灯座中设有将所述储气空间与外界连通的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所述储气空间与所述第二风道依次连通,构成自所述灯具的底部至顶部的散热对流路径。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风结构由所述灯体的顶部向所述散热组件方向延伸形成,且所述第一通风结构嵌入所述第一风道的出口;
所述第二通风结构由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向所述散热组件方向延伸形成,且所述第二通风结构嵌入所述第一风道的入口。
更进一步地,所述灯具还包括:
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一通风结构与所述第一风道的连接处;
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二通风结构与所述第一风道的连接处;以及
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设于所述灯体与所述安装座的连接处。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侧边缘与所述第一风道的出口固定,所述第二密封圈的侧边缘与所述第一风道的入口固定,所述第三密封圈嵌于所述安装座向外延伸的周缘中。
更进一步地,所述灯具还包括:
承载件,所述承载件设于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灯座之间,其与所述灯座的连接处设有第四密封圈;以及
中框,所述中框的顶部与所述灯体固定连接,底部与所述灯座的顶部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灯具还包括:
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设于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并与所述发光组件电性连接;
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设于所述承载件的底部并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
安装件,所述安装件设于所述灯座中;
导电片组件,所述导电片组件设于所述承载件中;以及
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安装件固定设置并与所述导电片组件电性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灯具还包括:
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于所述安装座的顶部,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连接的第一导线穿过所述第一密封件;
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于所述承载件上,所述第一导线穿过所述第一密封件后穿过所述第二密封件;
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设于所述安装件的顶部,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导电片组件之间连接的第二导线穿过所述第三密封件;以及
第四密封件,所述第四密封件设于所述安装件中,所述第二导线穿过所述第三密封件后穿过所述第四密封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承载件的边缘与所述灯座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安装座的底部设有通风缺口,所述储气空间通过所述通风缺口和所述间隙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
更进一步地,所述承载件的四周边缘与所述灯座之间均存在间隙,所述安装座底部的四周均设有通风缺口,所述储气空间通过所述安装座四周的所述通风缺口和所述承载件四周的所述间隙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
更进一步地,所述灯座包括自所述灯座底部向上延伸形成的承载结构,所述承载结构承接所述承载件,所述承载结构与所述灯座的侧壁之间围成的空间构成所述第二风道。
更进一步地,所述灯座的侧壁为多个,所述承载结构包括与多个所述侧壁一一对应的多个承载壁,多个所述侧壁与多个所述承载壁之间围成的连续空间构成所述第二风道。
更进一步地,所述灯座的侧壁上设有通风孔,底部设有排水孔,所述第二风道通过所述通风孔与所述排水孔与外界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灯具中,散热组件中设有第一风道、安装座中形成有储气空间以及灯座中设有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储气空间与第二风道依次连通构成了自灯具的底部至顶部的散热对流路径,发光组件发光时产生的热量被散热组件吸收,在热胀冷缩效应的作用下,散热组件吸收的热量通过第一风道从灯体的顶部流出灯具,而冷空气则从灯具的底部通过第二风道流入储气空间后,被吸入第一风道中实现空气对流,以对散热组件与发光组件进行散热,提升了对灯具的散热效果,进而达到提升灯具的发光效果以使灯具达到高流明的目的,满足市场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具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具的立体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灯具的B-B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具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灯具的D-D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具的另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座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座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承载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对于方向和位置关系的描述中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它工艺的应用和/或其它材料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风道、储气空间与第二风道依次连通构成了自灯具的底部至顶部的散热对流路径,提升了对灯具的散热效果,进而达到提升灯具的发光效果以使灯具达到高流明的目的。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的灯具100包括:
灯体10,灯体10的顶部设有第一通风结构11;
设于灯体10内的散热组件20,散热组件20中设有与第一通风结构11连通的第一风道21;
设于散热组件20上的发光组件30;
设于灯体10底部的安装座40,安装座40上设有与第一风道21连通的第二通风结构41,安装座40内形成有与第二通风结构41连通的储气空间42;以及
设于安装座40底部的灯座50,灯座50中设有将储气空间42与外界连通的第二风道51,第一风道21、储气空间42与第二风道51依次连通,构成自灯具100的底部至顶部的散热对流路径。
本实用新型的灯具100中,散热组件20中设有第一风道21、安装座40中形成有储气空间42以及灯座50中设有第二风道51,第一风道21、储气空间 42与第二风道51依次连通构成了自灯具100的底部至顶部的散热对流路径,发光组件30发光时产生的热量被散热组件20吸收,在热胀冷缩效应的作用下,散热组件20吸收的热量通过第一风道21从灯体10的顶部流出灯具100,而冷空气则从灯具100的底部通过第二风道51流入储气空间42后,被吸入第一风道21中实现空气对流,以对散热组件20与发光组件30进行散热,提升了对灯具100的散热效果,进而达到提升灯具100的发光效果以使灯具100达到高流明的目的,满足市场需求。
本实施例的灯具100可用于户外、工地、汽车维修点等场所的照明,其发光区域包括四周与顶部,放置于地面上或物体上,开启开关后即可对周围环境进行照明。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灯体10呈罩状,其用于罩住散热组件20、设于散热组件20上的发光组件30以及灯具100的其他元器件,可防止外界的水汽、杂质等直接进入灯具100中对内部元器件造成不良影响,以及防止灯具100的内部元器件直接受到外界冲击而受损。同时,灯体10呈透明或半透明,能够透过发光组件30工作时所发出的光亮,以保证灯具100的正常发光效果。
第一通风结构11可以为孔状结构、具备通孔的结构等能够通风的结构,其设于灯体10的顶部上,以使灯具100内的热空气能够向上流动流出灯具100。在此不对第一通风结构11的形态做具体限定,只要保证灯具100内的热空气能够通过第一通风结构11流出灯具100即可。
请结合图9,本实施例中的散热组件20大致呈正六棱柱状,其为镂空结构,包括在散热组件20的外部呈正六棱柱状的主体22,以及设于主体22中心处并与主体22固定连接的固定柱23,固定柱23呈圆筒状,第一风道21由固定柱 23的内部空间构成,第一风道21纵向贯穿散热组件20,如此,第一风道21 的长度最短,能够缩短热空气的流动距离,提升散热效率。
另外,主体22的内侧设有多个向固定柱23延伸的散热片24,部分散热片 24固定连接主体22与固定柱23,有助于增大散热组件20的散热面积、提升散热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散热组件20还可呈圆柱状、三棱柱状、四棱柱状、五棱柱状等其他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并不限于上述的六棱柱状,固定柱23也可呈棱柱状等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并不限于上述的圆柱状,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具体选择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散热组件20一体成型制成。
如此,散热组件20的整体性好、一体性高,便于生产制造,节省生产制造流程,也便于与灯具100的其他元器件组装。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散热组件20也可通过分体方式制成,当其中的任意结构损坏时便于更换,保证散热组件20的结构完整性以保证正常的散热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散热组件20可采用铝材制成。
铝材具备较佳的强度、价格低廉、质轻、易于获取、易于制成所需的形状,且具备较佳的导热、散热效果,能够保证散热组件20的散热效果。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散热组件20还可采用其他材料制成,如铜、铜铝合金等,并不限于铝材,在保证散热组件20的散热效果的前提下进行选择即可。
发光组件30包括灯板与设于灯板上的LED灯珠,灯板可固定安装于散热组件20的外表面上,如散热组件20的侧面与顶面,使得发光组件30发光时为朝灯体10外的发光方向,LED灯珠发光后产生的热量可通过灯板传输到散热组件20上被吸收,散热组件20所吸收的热量传导到空气中,热空气通过散热组件20中的第一风道21向上流出灯具100实现散热。
请结合图10与图11,安装座40大致呈台状,其设于灯体10的底部以承接灯体10和灯体10中的散热组件20。散热组件20具体位于灯体10与安装座 40之间,其顶部与灯体10的顶部固定,底部与安装座40的顶部固定。第二通风结构41设于安装座40的顶部上与第一风道21对应,以连通第一风道21与储气空间42,使储气空间42内的冷空气能够向上流动到第一风道21中吸收热量后流出灯具100实现散热。并且,储气空间42能够存储足量的空气以提供给散热组件20进行散热。
更多地,安装座40的侧边缘还与灯体10的底部边缘呈紧固配合,以保证灯具100的密封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风结构41可以为孔状结构、具备通孔的结构等能够通风的结构,在此不对第二通风结构41的形态做具体限定,只要保证储气空间 42内的冷空气能够正常流入第一风道21中即可。
请结合图12与图13,灯座50承接整个灯具100的元器件的重量,承接如上述的灯体10、散热组件20、发光组件30与安装座40等,第二风道51由灯具100的内部结构围成,灯座50的侧壁54和/或底部开设有通孔,第二风道51 通过通孔与外界环境连通,实现由灯具100的底部至顶部的连通,构成由灯具 100的底部至顶部的散热对流路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灯座50的底部也可不设置底壁,第二风道51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连通,通风换气效果较佳。
更多地,灯座50的底部还设有防滑垫,提升灯具100放置于物体上时的稳定性。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5与图7,更进一步地,第一通风结构11由灯体10的顶部向散热组件20方向延伸形成,且第一通风结构11嵌入第一风道21的出口,第二通风结构41由安装座40的顶部向散热组件20方向延伸形成,且第二通风结构41嵌入第一风道21的入口。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风结构11为由灯体10的顶部向散热组件20方向延伸形成的结构,即向下延伸形成的结构。第一通风结构11的形状与散热组件 20中的固定柱23的形状相适配,即第一通风结构11呈圆柱状,以与固定柱23 形成紧密接触。第一通风结构11嵌入于固定柱23的顶部开口中,即嵌入第一风道21的出口(此处的出口可理解为空气在本申请的灯具100中流动时的出口),以保证空气流动时不会溢出到其他地方,能够直接从第一风道21流动到第一通风结构11而流出灯具100。
并且,第一通风结构11嵌入第一风道21的出口还可使灯体10固定散热组件20,提升灯具100的结构稳定。
更多地,第一通风结构11由两部分组成:被散热组件20的顶部承接的上半部分与嵌入第一风道21中的下半部分,且上半部分的半径大于下半部分的半径,如此,下半部分嵌入第一风道21中可在固定灯体10与散热组件20的同时封闭第一风道21,避免第一风道21中的空气由两者的接触处流动到灯体10中影响散热效果,散热组件20承接上半部分,可进一步地提升对第一风道21的封闭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风结构41为由安装座40的顶部向散热组件20方向延伸形成的结构,即向上延伸形成的结构。第二通风结构41的形状与散热组件 20中的固定柱23的形状相适配,即第二通风结构41呈圆柱状,以与固定柱23 形成紧密接触。第二通风结构41嵌入于固定柱23的底部开口中,即嵌入第一风道21的入口以保证空气流动时不会溢出到其他地方,能够直接从储气空间 42流动到第二通风结构41而流入第一风道21。
并且,第二通风结构41嵌入第一风道21的入口还可使安装座40固定散热组件20,提升灯具100的结构稳定。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3、图5与图7,更进一步地,灯具100还包括:
第一密封圈25,第一密封圈25设于第一通风结构11与第一风道21的连接处;
第二密封圈26,第二密封圈26设于第二通风结构41与第一风道21的连接处;以及
第三密封圈43,第三密封圈43设于灯体10与安装座40的连接处。
由于本实施例的灯具100可用于户外等场景的照明,为提升灯具100整体的防水防潮能力,在灯具100中设置了第一密封圈25、第二密封圈26与第三密封圈43,将灯具100的内部防水系统和外循环对流散热系统通过密封圈分割开来,有效防水的同时也能够得到很好的散热效果,具体地:
第一密封圈25设于散热组件20上,具体位于第一风道21的出口处,为第一通风结构11的上半部分与散热组件20的连接处,第一通风结构11将第一密封圈25向散热组件20(固定柱23的内壁)压紧,第一密封圈25设于该位置上,一方面相比于设于第一风道21内的难度更低,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对第一通风结构11与第一风道21之间的密封效果;
第二密封圈26可设于散热组件20上,具体位于第一风道21的入口处,为第二通风结构41与散热组件20的底部的连接处,第二通风结构41将第二密封圈26向散热组件20压紧(固定柱23的内壁),第二密封圈26设于该位置上,一方面相比于设于第一风道21内的难度更低,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对第二通风结构41与第一风道21之间的密封效果;
第三密封圈43设于安装座40上,具体位于灯体10的底部边缘与安装座 40的连接处,能够提升对灯体10与安装座40之间的密封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25、第二密封圈26与第三密封圈43均可采用塑胶、橡胶或硅胶材料制成,塑胶、橡胶或硅胶材料具备一定的强度,并能够发生一定的形变,能起到较佳的密封效果。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5与图7,更进一步地,第一密封圈25的侧边缘与第一风道21 的出口固定,第二密封圈26的侧边缘与第一风道21的入口固定,第三密封圈 43嵌于安装座40向外延伸的周缘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25的侧边缘与第一风道21的出口固定,为第一密封圈25的侧边缘与固定柱23的顶部开口处的内壁固定,第二密封圈26 的侧边缘与第一风道21的入口固定,为第二密封圈26的侧边缘与固定柱23 的底部开口处的内部固定。
以上将密封圈的侧边缘进行固定的方式可以称为侧压方式,而将密封圈直接向下压的方式可以称为正压方式,采用侧压方式改善了正压方式导致多零件公差累计会造成防水不良的风险。
安装座40的中部向外延伸的周缘上开设有凹槽,第三密封圈43嵌设于该凹槽内,凹槽不但能够稳固地设置第三密封圈43,进而提升对灯体10与安装座40之间的密封效果,而且还便于灯体10与安装座40的对位设置,使两者的连接更为稳固。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3、图5与图7,更进一步地,灯具100还包括:
承载件60,承载件60设于安装座40与灯座50之间,其与灯座50的连接处设有第四密封圈52;以及
中框70,中框70的顶部与灯体10固定连接,底部与灯座50的顶部固定连接。
具体地,请结合图14,承载件60大致呈板状,其设于安装座40的底部以用于承接安装座40,承载件60的正面上设有多组凸缘,每两条凸缘之间构成一条凹槽,安装座40的底部嵌设于凹槽中,实现安装座40与承载件60的固定装配。灯座50承接承载件60的背面,以稳定地承载承载件60上的安装座40 与散热组件20,同时,为提升承载件60与灯座50之间的密封效果,在承载件 60与灯座50的连接处设置上述第四密封圈52。
中框70的顶部能够扣住灯体10底部的外边缘,将灯体10向安装座40压紧,中框70可通过螺固等方式与承载件60固定设置,实现其底部与灯座50 的顶部的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密封圈52可采用塑胶、橡胶或硅胶材料制成,塑胶、橡胶或硅胶材料具备一定的强度,并能够发生一定的形变,能起到较佳的密封效果。
实施例六
请参阅图3、图5与图7,更进一步地,灯具100还包括:
第一电路板80,第一电路板80设于安装座40的顶部并与发光组件30电性连接;
第二电路板90,第二电路板90设于承载件60的底部并与第一电路板80 电性连接;
安装件101,安装件101设于灯座50中;
导电片组件102,导电片组件102设于承载件60中;以及
电源103,电源103与安装件101固定设置并与导电片组件102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80为专用于控制发光组件30工作的电路板,其设于散热组件20的底部被安装座40的顶部承接。在第一密封圈25与第二密封圈26的密封下,第一风道21中的水汽、液体等不会流动到第一电路板80 所处的空间中对其造成影响,保证第一电路板80的电气安全,以保证其对发光组件30的正常控制。
第二电路板90为控制整个灯具100的工作的电路板,其上设有控制器等电子元器件,第二电路板90固定于承载部的底部,位于灯座50的上方,通过导线与第一电路板80连接。第二电路板90处于承载件60下方的空间中,在第四密封圈52的密封下,第二风道51中的水汽、液体等不会流动到第二电路板90 所处的空间中对其造成影响,保证第二电路板90的电气安全,以保证其对灯具 100工作的正常控制。
灯座50下方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安装部,两个安装部之间构成可容纳安装件101的空间,安装件101设于两个安装部上以设于灯座50中,安装件101 用于容纳导电片组件102以及固定电源103,将电源103固定于灯座50上并使导电片组件102与电源103电性连接。
同时,导电片组件102通过导线与第二电路板90电性连接,以将电源103 中存储的电量供应给第二电路板90与第一电路板80,进而提供发光组件30所需的电力与灯具100工作所需的电力。
实施例七
请参阅图5与图7,更进一步地,灯具100还包括:
第一密封件104,第一密封件104设于安装座40的顶部,第一电路板80 与第二电路板90之间连接的第一导线穿过第一密封件104;
第二密封件105,第二密封件105设于承载件60上,第一导线穿过第一密封件104后穿过第二密封件105;
第三密封件106,第三密封件106设于安装件101的顶部,第二电路板90 与导电片组件102之间连接的第二导线穿过第三密封件106;以及
第四密封件107,第四密封件107设于安装件101中,第二导线穿过第三密封件106后穿过第四密封件107。
具体地,为避免水汽或液体沿着导线流到第一电路板80、第二电路板90、导电片组件102以及电源103上,本实施例在安装座40的顶部、承载件60上、安装件101的顶部以及安装件101中,分别设置第一密封件104、第二密封件105、第三密封件106与第四密封件107,第一密封件104、第二密封件105、第三密封件106和第四密封件107与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之间为过盈配合,既可封堵住因连线需要在安装座40上、承载件60上以及安装件101上开设的孔洞,同时可与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形成紧密的配合,提升密封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104、第二密封件105、第三密封件106与第四密封件107均可采用塑胶、橡胶或硅胶材料制成,塑胶、橡胶或硅胶材料具备一定的强度,并能够发生一定的形变,能起到较佳的密封效果。
实施例八
请参阅图5、图7、图10与图11,更进一步地,承载件60的边缘与灯座 50之间存在间隙,安装座40的底部设有通风缺口44,储气空间42通过通风缺口44与间隙与第二风道51连通。
具体地,承载件60的边缘与灯座50之间存在间隙具体为,承载件60的边缘与灯座50的侧壁54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以形成间隙,该间隙可连通灯座50 中的第二风道51与安装座40所处的空间,而安装座40的底部设有通风缺口 44,如此,即使安装座40固定于承载件60上,储气空间42仍可通过该通风缺口44与安装座40所处空间连通,进而通过上述间隙与第二风道51连通。
实施例九
请继续参阅图5、图7、图10与图11,更进一步地,承载件60的四周边缘与灯座50之间均存在间隙,安装座40底部的四周均设有通风缺口44,储气空间42通过安装座40四周的通风缺口44和承载件60四周的间隙与第二风道 51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为提升储气空间42与第二风道51之间的空气流通量,将承载件60设计为与灯座50的四个侧壁54均存在一定的间隙,即承载件60的四周边缘与灯座50的四个侧壁54之间均间隔一定距离,构成呈一圈的间隙。
同时,在安装座40的四周底部均开设通风缺口44,即开设有四个通风缺口44,每个通风缺口44分别对应一侧的间隙。如此,灯具100的四个方向均可进气、换气,储气空间42通过安装座40四周的通风缺口44和承载件60四周的间隙在四个方向均与第二风道51连通,空气流通量可得到较大的提升,进而大幅度地提升散热效率。
实施例十
请参阅图12与图13,更进一步地,灯座50包括自灯座50底部向上延伸形成的承载结构53,承载结构53承接承载件60,承载结构53与灯座50的侧壁54之间围成的空间构成第二风道51。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承载结构53的形状与灯座50的侧壁54的形状大致相同,均为由从灯座50的底部向上延伸形成的壁状结构构成,承载结构53与灯座50的侧壁54相对,两者之间围成的空间即为第二风道51,无需额外设置复杂结构即可简单地形成第二风道51。
更多地,承载结构53的顶部开设有凹槽,嵌设于该凹槽内,凹槽能够稳固地设置,进而提升对承载件60与灯座50之间的密封效果。
实施例十一
请继续参阅图12与图13,更进一步地,灯座50的侧壁54为多个,承载结构53包括与多个侧壁54一一对应的多个承载壁531,多个侧壁54与多个承载壁531之间围成的连续空间构成第二风道51。
在本实施例中,灯座50的侧壁54为四个,分别为左侧壁、右侧壁、前侧壁与后侧壁,承载结构53的承载壁531也为四个,为分别与上述左侧壁、右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对应的左承载壁、右承载壁、前承载壁与后承载壁,左侧壁与左承载壁相对、右侧壁与右承载壁相对、前侧壁与前承载壁相对以及后侧壁与后承载壁相对围成了一个连续空间,该空间即为第二风道。
也即是说,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风道51分布于灯座50的四周,而不仅仅是位于灯座50的某一侧。
如此,灯座50的四个方向均可进入冷空气,冷空气通过承载件60四周的间隙后,从安装座40底部的四个通风缺口44进入储气空间42中,之后集中地通过第二通风结构41进入第一风道21中对散热组件20散热,冷空气变为热空气最后通过第一通风结构11排出灯具100外,此为完整的散热对流路径。
并且,此散热对流路径与灯具100的其他结构完全密封隔离,保证空气的高效流动并完全隔绝水汽、液体的影响。
实施例十二
请参阅图2与图13,更进一步地,灯座50的侧壁54上设有通风孔55,底部设有排水孔56,第二风道51通过通风孔55与排水孔56与外界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灯座50的三个侧壁54上均设有通风孔55,且每个侧壁54 上的通风孔55均为多个,多个通风孔55等距间隔分布构成阵列,能够提升灯座50的通气效果进而提升灯具100的散热效果。
请结合图7,本实施例中,灯具100外的冷空气可沿着通风孔55-第二风道 51-间隙-通风缺口44-储气空间42-第一风道21的对流路径流动以对灯具100散热,并且上述对流路径为三条,分别位于灯具100的左侧、右侧与后侧,以多方位地对灯具100散热。当灯具100中进入液体时,液体可沿着第一风道21- 储气空间42-第二风道51-排水孔56的路径流出,避免液体对灯具100的影响。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灯体,所述灯体的顶部设有第一通风结构;
设于所述灯体内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中设有与所述第一通风结构连通的第一风道;
设于所述散热组件上的发光组件;
设于所述灯体底部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的第二通风结构,所述安装座内形成有与所述第二通风结构连通的储气空间;以及
设于所述安装座底部的灯座,所述灯座中设有将所述储气空间与外界连通的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所述储气空间与所述第二风道依次连通,构成自所述灯具的底部至顶部的散热对流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结构由所述灯体的顶部向所述散热组件方向延伸形成,且所述第一通风结构嵌入所述第一风道的出口;
所述第二通风结构由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向所述散热组件方向延伸形成,且所述第二通风结构嵌入所述第一风道的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还包括:
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一通风结构与所述第一风道的连接处;
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二通风结构与所述第一风道的连接处;以及
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设于所述灯体与所述安装座的连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侧边缘与所述第一风道的出口固定,所述第二密封圈的侧边缘与所述第一风道的入口固定,所述第三密封圈嵌于所述安装座向外延伸的周缘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还包括:
承载件,所述承载件设于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灯座之间,其与所述灯座的连接处设有第四密封圈;以及
中框,所述中框的顶部与所述灯体固定连接,底部与所述灯座的顶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还包括:
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设于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并与所述发光组件电性连接;
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设于所述承载件的底部并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
安装件,所述安装件设于所述灯座中;
导电片组件,所述导电片组件设于所述承载件中;以及
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安装件固定设置并与所述导电片组件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还包括:
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于所述安装座的顶部,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连接的第一导线穿过所述第一密封件;
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于所述承载件上,所述第一导线穿过所述第一密封件后穿过所述第二密封件;
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设于所述安装件的顶部,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导电片组件之间连接的第二导线穿过所述第三密封件;以及
第四密封件,所述第四密封件设于所述安装件中,所述第二导线穿过所述第三密封件后穿过所述第四密封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的边缘与所述灯座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安装座的底部设有通风缺口,所述储气空间通过所述通风缺口和所述间隙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的四周边缘与所述灯座之间均存在间隙,所述安装座底部的四周均设有通风缺口,所述储气空间通过所述安装座四周的所述通风缺口和所述承载件四周的所述间隙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座包括自所述灯座底部向上延伸形成的承载结构,所述承载结构承接所述承载件,所述承载结构与所述灯座的侧壁之间围成的空间构成所述第二风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座的侧壁为多个,所述承载结构包括与多个所述侧壁一一对应的多个承载壁,多个所述侧壁与多个所述承载壁之间围成的连续空间构成所述第二风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座的侧壁上设有通风孔,底部设有排水孔,所述第二风道通过所述通风孔与所述排水孔与外界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485133.5U CN218442190U (zh) | 2022-09-20 | 2022-09-20 | 一种灯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485133.5U CN218442190U (zh) | 2022-09-20 | 2022-09-20 | 一种灯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442190U true CN218442190U (zh) | 2023-02-03 |
Family
ID=85082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485133.5U Active CN218442190U (zh) | 2022-09-20 | 2022-09-20 | 一种灯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442190U (zh) |
-
2022
- 2022-09-20 CN CN202222485133.5U patent/CN21844219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007326B2 (ja) | 汎用型led電球の構成方法とクランプリング構造のled電球及びled灯具 | |
CN102128370B (zh) | 具有钻石体发光面的大光度角球泡 | |
EP2487406B1 (en) | LED lighting device including module which is changeable according to power consumption and having improved heat radiation and waterproof | |
CN101566325B (zh) | 发光二极管灯具 | |
US20100135008A1 (en) | Led streetlight with heat-dissipating structure | |
US8125126B2 (en) | Multi-facet light emitting lamp | |
KR20110101789A (ko) | 에어 파이프를 갖는 조명 커버 및 이를 이용한 엘이디 조명장치 | |
CN102644866A (zh) | 一种具有良好散热的led灯泡 | |
CN201462747U (zh) | 一种散热灯具 | |
KR20110068220A (ko) | 등 기구 | |
EP2189709A1 (en) | LED streetlight with heat-dissipating structure | |
CN212132068U (zh) | 灯具 | |
CN218442190U (zh) | 一种灯具 | |
KR200449340Y1 (ko) | Led램프 | |
CN201032082Y (zh) | 发光二极管模块 | |
EP3447374B1 (en) | Lighting device | |
CN110630918A (zh) | 一种简易安装拆卸的led环保节能灯 | |
KR20130136019A (ko) | 공기순환 냉각형 삼각방열기 엘이디 볼전구 | |
CN215807953U (zh) | 一种大功率集成式led灯具 | |
US8789976B2 (en) | Integrated multi-layered illuminating unit and integrated multi-layered illuminating assembling unit | |
CN102692001B (zh) | Led灯座 | |
KR100581392B1 (ko) | 중광도용 항공장애등 | |
KR101239836B1 (ko) | 공랭식 방열수단을 구비한 led 조명장치 | |
CN202484683U (zh) | 具有良好散热的led灯泡 | |
CN221570487U (zh) | 一种led灯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