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36461U - 一种新型架空风雨操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架空风雨操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36461U
CN218436461U CN202222441107.2U CN202222441107U CN218436461U CN 218436461 U CN218436461 U CN 218436461U CN 202222441107 U CN202222441107 U CN 202222441107U CN 218436461 U CN218436461 U CN 2184364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yground
layer
wind
main body
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4110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连长江
王雪
张艳芳
陈步实
李淑仪
陈智
符华定
黄俊源
刘春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honggong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Zhonggong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Zhonggong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Zhonggong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4110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364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364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364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架空风雨操场,包括:屋面层,所述屋面层设置有第二运动场;主体层,所述主体层位于所述屋面层下方,所述主体层设置有第一运动场;结构体系,所述结构体系用于承载所述屋面层及所述主体层。本实用新型将本来一层设置的风雨操场分为多层设置,减少了新型风雨风雨操场的用地面积;进一步地,将占地面积较小的部分设置为主体层,将占地面积较大的部分设置为屋面层,相比于传统风雨操场的设计,本申请中的新型风雨操场通过竖向叠加的设计手法,充分利用基地高差,通过设计不同标高的操场,节约了用地面积,增加了有限空间内土地的利用率,解决了因为城市用地紧张而难以设置风雨操场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架空风雨操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架空风雨操场。
背景技术
随着全社会日益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各学校对青少年运动场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风雨操场相比于传统的露天操场,兼具不受天气状态影响、场地较为舒适以及室内温度较为平衡等优点,越来越多的学校选择在校园中设置风雨操场。
然而,传统地面上的风雨操场,占地面积大,对土地利用性不高,因为用地紧张的问题,风雨操场目前很难独立占地,设置在目前高容积率、高密度的城市中。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风雨操场,占地面积大,对土地利用性不高,难以设置在的目前高容积率、高密度的城市中的问题,通过竖向叠加的设计手法,充分利用基地地形,设计不同标高的操场,提供一种新型架空风雨操场。
一种新型架空风雨操场,所述新型架空风雨操场包括:
主体层,所述主体层设置于地面上,所述主体层设置有第一运动场;
屋面层,所述屋面层位于所述主体层上方,所述屋面层设置有第二运动场;
结构体系,所述结构体系用于承载所述屋面层及主体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地面具有凸起物时,所述凸起物与所述屋面层之间设置有凸起物支撑结构,所述凸起物支撑结构,用于承载所述屋面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物包括山体时,所述凸起物支撑结构包括框架柱和主次梁,所述框架柱和所述主次梁用于承载所述屋面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结构体系包括框架柱、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主梁和钢筋混凝土次梁,所述框架柱、所述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主梁和所述钢筋混凝土次梁用于承载所述屋面层及所述主体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层包括:
第一跑道,所述第一跑道呈环形;
第一运动场,所述第一运动场形成于所述主体层的中部,所述第一跑道连接于所述第一运动场的周缘,并围绕所述第一运动场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结构体系包括框架柱、钢筋混凝土主梁、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主梁和钢筋混凝土次梁,所述框架柱、所述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主梁和所述钢筋混凝土次梁用于承载所述屋面层及所述主体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跑道为200米跑道,所述第一跑道包括直道区域和弯道区域,所述直道区域长度为L,所述弯道区域最外侧弯道半径为R,所述L和所述R满足:L+2R≤90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屋面层包括:
第二运动场,所述第二运动场形成于所述屋面层的上部的中心;
第二跑道,所述第二跑道连接于所述第二运动场的周缘并围绕所述第二运动场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运动场包括:
运动区域,用于提供运动场地;
透光通风区域,用于为下方的所述主体层增加采光和通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光通风区域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运动场与所述第二跑道的弯道连接处的透光孔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地面具有多层建筑物时,所述屋面层搭载在所述多层建筑物中的一层上。
上述新型架空风雨操场,包括主体层、屋面层与结构体系,将本来一层设置的风雨操场分为多层设置,减少了风雨操场的占地面积,同时,通过结构体系将屋面层支撑起来,使得屋面层可以凌空设置在主体层上方,进一步增加了土地利用率,通过竖向叠加的设计手法,充分利用基地地形,设计不同标高的操场,解决了因为城市用地紧张而难以设置风雨操场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新型架空风雨操场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山体作为凸起物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新型架空风雨操场架设在周边多层建筑的主视图;
图6为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屋面层的平面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新型架空风雨操场与周边建筑相连通的主视图;
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主体层的平面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包含多个主体层的新型架空风雨操场的主视图。
附图标号:
10、主体层;110、第一跑道;1110、直道区域;1120、弯道区域;120、第一运动场;130、地下车库;20、屋面层;210、第二跑道;220、第二运动场;2210、运动区域;2220、透光通风区域;230、防护栏;30、结构体系;310、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主梁;320、框架柱;330、钢筋混凝土次梁;40、凸起物支撑结构;410、主次梁;50、周边多层建筑;60、台阶;70、覆土层;80、山体;810、挡土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新型架空风雨操场的主视图,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架空风雨操场,新型架空风雨操场包括主体层10、屋面层20、结构体系30,主体层10设置在地面上,屋面层20设置在主体层10的上方,屋面层20和主体层10通过结构体系30承载。
本实用新型将本来一层设置的风雨操场分为多层设置,减少了新型风雨风雨操场的用地面积;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将占地面积较小的部分设置为主体层10,将占地面积较大的部分设置为屋面层20,通过结构体系30将屋面层20支撑起来,使得屋面层20可以凌空设置在用地紧张的城市上空,相比于传统风雨操场的设计,本申请中的新型架空风雨操场不仅节约了用地面积,还增加了有限空间内土地的利用率,解决了因为城市用地紧张而难以设置风雨操场的问题。
主体层10设置在地面上,具体地,主体层10中的一层直接设置在地面上,使得新型架空风雨操场可以与周围道路或教学楼的一层平入,方便了学生进出风雨操场的同时,不需要额外占地设置出入口,减少了用地面积。
主体层10上表面覆盖至少1.5m厚的覆土层70,覆土层70可以为人造覆土,也可以为天然覆土,通过对主体层10覆土,使得操场更舒适,满足了学生在主体层10活动时的需要;同时,覆土后,可以在主体层10相应的区域设置绿化区,提高风雨操场的绿化率。主体层10上表面具体覆盖人造覆土还是天然覆土,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计。
屋面层20设置在主体层10的上方,具体地,屋面层20至少三面临空,使屋面层20的下方获得良好的采光和通风,屋面层20中被支撑部分的面积占屋面层20总面积的30%或更少,从而满足屋面层为架空设置,也保证了屋面层20的下方的采光和通风,屋面层20上表面覆盖有覆土层70,覆土层70可以为人造覆土,也可以为天然覆土,覆土层70上可以种植草,满足对风雨操场绿化率的要求,屋面层20周边设置有防护栏230,可以保护学生在活动时不会掉落至主体层10,从而发生危险,也可以在运动对球类提供保护,保护球类不会掉落至主体层10,防护栏230的具体高度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另外,主体层10在风雨天气和晴朗天气都可以作为学生活动的场地,屋面层20则是在晴朗天气时,作为学生活动场地,当遭遇雨雪天气时,雨雪被屋面层20遮挡,从而使得主体层10形成室内操场,学生可以在主体层进行体育活动。
请参阅图2,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结构体系30包括: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主梁310、框架柱320、钢筋混凝土次梁330,框架柱320用于支撑屋面层20,框架柱320下端位于主体层10上,框架柱320上端连接并支撑屋面层20;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主梁310纵向连接相邻的两个框架柱320,钢筋混凝土次梁330横向连接所有的框架柱320,钢筋混凝土次梁330由于跨度较大,因此设计为预应力梁。
具体地,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主梁310用于纵向连接框架柱320,框架柱320纵向距离较近,因此其不需要进行额外处理和设置,而钢筋混凝土次梁330为采用预应力的钢筋混凝土梁,新型架空风雨操场屋面层20的最大跨度约为33m,属于大跨度空间,同时,屋面层20覆盖有1.5米厚的人造覆土,对于梁的支撑有较高要求,因此,钢筋混凝土次梁330需要横向连接所有平行于第一运动场120长度方向的框架柱320,为此,钢筋混凝土次梁330为采用预应力的钢筋混凝土梁,在采用了预应力梁的结构设计,减少了梁的高度,钢筋混凝土次梁330的设计荷载为恒载10KN/㎡,活载4.5KN/㎡,最大换算配筋率约为2.2%,采用四管1x7Φ21.6钢绞线,使用期间,计算最大挠度约为8.12mm,最大裂缝为0.00mm,钢筋混凝土次梁330的高度至少为2.5米。
经过特殊设计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主梁310不仅具备更好的支撑稳定性,同时,也能减少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主梁310的高度,进一步节约建筑材料,节省成本。
另外,框架柱320内设置有排水管道(图未示),屋面层20设置有排水沟渠(图未示),通过排水管道与排水沟渠相连接,以便于在雨雪天气时,将屋面层20积累的水通过框架柱320及时排出。
请参阅图3及图4,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山体作为凸起物的主视图,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地面具有凸起物时,可以将凸起物支撑结构40架设在凸起物上,凸起物支撑结构40的下端设置在凸起物上,凸起物支撑结构40的顶部连接并支撑屋面层20的一端。
可选地,风雨操场可以在凸起物上设置凸起物支撑结构40以支撑屋面层20,也可以利用地形高度差(例如:具有高度差的坡面),利用地形的高差,在地形较高处设置凸起物支撑结构40以支撑屋面层20。屋面层20的一端通过在凸起物上设置凸起物支撑结构40来代替结构体系30支撑,使得凸起物支撑结构40的高度大大减少,节约了建筑成本,同时,屋面层20的另一端通过结构体系30支撑,从而保证屋面层20中被支撑部分的面积占屋面层20总面积30%或更少,进而保证主体层10具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凸起部为山体80时,凸起物支撑结构40包括框架柱320和主次梁410,框架柱320下端位于山体80的侧壁,框架柱320上端连接并支撑所述屋面层20的一端,主次梁410连接相邻的两个框架柱320。
具体地,当凸起物为山体80时,框架柱320上部与屋面层20连接,凸起物支撑结构40下部位于山体80侧壁,并深入山体80的岩石层中,通过利用山体80地形,减少了框架柱320的高度,同时,也有效的减少了框架柱320之间的距离,因此,主次梁410不需要按照大跨度空间设置为预应力梁,不仅降低了经济成本,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框架柱320深入山体80的岩石层中,使得框架柱320在支撑时不容易产生非预期的晃动,保证了框架柱320在支撑时的稳定性;更进一步地,因为风雨操场设置在山体周边,因此在山体80靠近风雨操场一侧需要做边坡支护,设置实心的挡土墙810,防止山体80滚落砂石进入风雨操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凸起物也可以为周边建筑(图未示),当凸起物为周边建筑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相应的框架柱320及主次梁410,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地限定。
通过在地面具有的凸起物上设置框架柱320和主次梁410,使得新型架空风雨操场可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地形,更方便的布置在城市中,增加了城市土地利用率,便于新型架空风雨操场布置在高密度城市中。
可选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新型架空风雨操场的屋面层20作为周边多层建筑50的一部分,直接将新型架空风雨操场架设在周边多层建筑50,请参阅图5及图6,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新型架空风雨操场架设在周边多层建筑50的主视图,图6为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周边多层建筑50调整屋面层20的高度,使屋面层20对准周边多层建筑50的其中一层,并将新型架空风雨操场的屋面层20延长至周边多层建筑50中的一层上,利用周边多层建筑50支撑作为凸起物支撑结构40支撑屋面层20,进一步释放操场空间,同时节约了建筑材料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屋面层的平面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屋面层20包括:第二跑道210、第二运动场220,第二跑道程环形,第二运动场220位于第二跑道210中心部,具体地,第二跑道210为宽度为92米的标准400m跑道,第二跑道210上覆盖有1.5m厚的人造覆土,满足田径赛事要求;第二运动场220表面覆盖有1.5m的人造覆土,并在人造覆土上种植草地,以提高新型架空风雨操场的绿化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运动场220包括:运动区域2210、透光通风区域2220,运动区域2210,用于提供运动场地;透光通风区域2220,用于为下方的所述主体层10增加采光和通风。
具体地,运动区域2210按照第二跑道210的宽度设置为足球场,透光通风区域2220设置在第二运动场220与第二跑道210的弯道连接处,标准400米操场中足球场以外的南北半圆通常用作附属学生运动场地,本申请将运动区域2210以外的南北半圆中南方的半圆挖空形成透光通风孔洞,为主体层10内获得了更好的采光和通风,可选地,也可以将南北两方的半圆均挖空形成两个透光通风孔洞,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地限定。
可选地,透光通风孔洞的形状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设计为圆形、半圆形或方形,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新型架空风雨操场与周边建筑相连通的主视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周边多层建筑50其中一层与新型架空操场的屋面层20直接连接。
可选地,当屋面层20与周边多层建筑50存在较远距离时,可以通过设置连接部,使得屋面层20与周边多层建筑50物中的任意一层直接相连;当屋面层20与周边多层建筑50距离较近时,可以通过调整屋面层20的长度及高度,并在周边多层建筑50中与屋面层20齐平的一层设置台阶60,使屋面层20与周边多层建筑50中的一层进行平层衔接。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选择哪种方式连接周边多层建筑50物中的一层建筑物与屋面层20,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地限定。
通过将周边多层建筑50物中的一层与屋面层20连接,使得学生可以直接进入屋面层20,降低了主体层10的人流量,不容易在进出风雨操场时发生危险。
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主体层的平面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层10包括:第一运动场120、第一跑道110,第一跑道110程环形,第一运动场120位于第一跑道110中心部。
可选地,第一运动场120为综合运动场,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设置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运动场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地限定。
具体地,当第一运动场120为篮球场时,第一运动场120刚好可以容纳三个标准篮球场,同时,当第一运动场120为篮球场时,篮球场高度至少为7.5米。
请再次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主体层的平面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跑道110包括直道区域1110和弯道区域1120,直道区域1110长度为L,弯道区域1120最外侧弯道半径为R,L+2R≤90米。
具体地,弯道区域1120包含多条弯道,最外侧的弯道半径最大,因此,将最外侧弯道的半径定义为R,将L+2R定义为跑道的最大长度,标准200米跑道的横向最大长度为136米,显而易见的是,第一跑道110的最大长度90米小于标准200米跑道的最大长度136米,由此可知,第二跑道为非标准的200米跑道,第一跑道110布置为非标准跑道的原因在于:第二跑道的最大长度是根据屋面层20中设置的第二跑道210的最大宽度设置的,第一跑道110最大宽度为92米,同时,在主体层10需要预留位置设置第一支撑柱的前提下,将第一跑道110设置为最大长度不超过90米的非标准跑道,同时也减少了第一跑道110的长度与宽度的差值,使得主体层10的占地面积更小,便于新型架空风雨操场在占地紧张的城市中设置。
进一步地,通过非标准200米跑道的设置,预留出了框架柱320的固定位置,使得第一跑道110外侧及第一运动场120与第一跑道110连接处及第一跑道110外侧可以设置框架柱320,而不需要额外占地以设置框架柱320,减少了占地面积,提升了空间利用率,在实际设置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决定框架柱320的数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地限定。
更具体地,框架柱320分别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平行布置,水平方向平行布置的框架柱320,便于钢筋混凝土次梁330横向连接所有水平方向布置的框架柱320;竖直方向平行布置的框架柱320,便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主梁310横向连接所有水平方向布置的框架柱320。
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9,可选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屋面层20与主体层10之间的高度至少为11米,屋面层20根据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主梁310高度至少2.5米的高度限制、第一运动场120中篮球场7.5米的高度限制以及屋面层20覆土层70厚度至少1.5米的需求,屋面层20设置为距离主体层10至少11米,以保证对屋面层20的支撑。
具体地,屋面层20设置为距离主体层10的距离为12米,屋面层20距离主体层10越高,采光和通风效果越好,但需要的框架柱320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主梁310的要求也就越高,对经济性要求较高,而将屋面层20设置在离主体层10距离为12米的高度上,既能保证主体层10的通风和采光效果,同时又兼顾建造时的经济性。
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包含多个主体层的新兴风雨操场的主视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新型风雨操场包括多个所述主体层10时,多个所述主体层10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主体层10之间通过结构体系30贯穿连接,即通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主梁310、框架柱320、钢筋混凝土次梁330相承载。
可选地,主体层10的数量至少为2个,主体层10的数量具体设置多少个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决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地限定。
可选地,多个主体层10中间的一层主体层10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相应的设置透光通风孔洞以增强设置在地面上的主体层10的透光和通风情况,具体是否需要设置透光通风孔洞及设置多少个透光通风孔洞,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地限定。
可选地,多个屋面层20可以全部层都覆盖覆土,也可以部分层覆盖覆土,同时,多个屋面层20也可以根据用途不同设置不同的形状和不同的表面积,因此,第三支撑梁41可以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决定是否制作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地限定。
综上所述,新型架空风雨操场包括主体层10、屋面层20、结构体系30,主体层10设立在地面上,并与外侧规划路平入,方便学生进出风雨操场,主体层10设置有第一运动场120和第一跑道110,第一跑道110根据屋面层20设置的第二跑道210的宽度设置为非标准200米跑道,增加了土地利用率;屋面层20至少三面临空,支撑部分和架空部分占比不低于70%,保证了地面的采光和通风,进一步地,通过在屋面层20挖出透光通风孔洞作为透光通风区域2220,更好的保证了主体层10采光通风效果,同时,屋面层20与周边多层建筑50连接,学生可以直接从周边多层建筑50进入屋面层20,减少了主体层10的人流量,屋面层20周围还设置有防护栏230,保护学生和球类不会掉落至主体层10;结构体系30包括框架柱320、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主梁310和钢筋混凝土次梁330,主体层10和屋面层20依靠框架柱320支撑,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主梁310和钢筋混凝土次梁330起连接框架柱320作用,钢筋混凝土次梁330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进一步增加了梁的承载能力。
进一步地,新型架空风雨操场还可以架设在山体80上,通过在山体80侧壁设置凸起物支撑结构40进行支撑,凸起物支撑结构40包括主次梁410和框架柱320,框架柱320用于支撑屋面层20一端,主次梁410用来连接框架柱320,凸起物支撑结构40设置在山体80侧壁上,减小了了框架柱320的高度,降低了经济成本;屋面层20通过凸起物支撑结构40和结构体系30的共同支撑,利用地形增加土地利用率的同时,保证了支撑的稳定性。风雨操场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设计屋面层20的数量主体层10的数量,进一步地增大土地利用率,便于风雨操场布置在高密度的城市中。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新型架空风雨操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架空风雨操场包括:
主体层,所述主体层设置于地面上,所述主体层设置有第一运动场;
屋面层,所述屋面层位于所述主体层上方,所述屋面层设置有第二运动场;
结构体系,所述结构体系用于承载所述屋面层及主体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架空风雨操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地面具有凸起物时,所述凸起物与所述屋面层之间设置有凸起物支撑结构,所述凸起物支撑结构,用于承载所述屋面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架空风雨操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物包括山体时,所述凸起物支撑结构包括框架柱和主次梁,所述框架柱和所述主次梁用于承载所述屋面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架空风雨操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体系包括框架柱、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主梁和钢筋混凝土次梁,所述框架柱、所述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主梁和所述钢筋混凝土次梁用于承载所述屋面层及所述主体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架空风雨操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层包括:
第一跑道,所述第一跑道呈环形;
第一运动场,所述第一运动场形成于所述主体层的中部,所述第一跑道连接于所述第一运动场的周缘,并围绕所述第一运动场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架空风雨操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跑道为200米跑道,所述第一跑道包括直道区域和弯道区域,所述直道区域长度为L,所述弯道区域最外侧弯道半径为R,所述L和所述R满足:L+2R≤90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架空风雨操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层包括:
第二运动场,所述第二运动场形成于所述屋面层的上部的中心;
第二跑道,所述第二跑道连接于所述第二运动场的周缘并围绕所述第二运动场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架空风雨操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运动场包括:
运动区域,用于提供运动场地;
透光通风区域,用于为下方的所述主体层增加采光和通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架空风雨操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通风区域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运动场与所述第二跑道的弯道连接处的透光孔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架空风雨操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地面具有多层建筑物时,所述屋面层搭载在所述多层建筑物中的一层上。
CN202222441107.2U 2022-09-15 2022-09-15 一种新型架空风雨操场 Active CN2184364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41107.2U CN218436461U (zh) 2022-09-15 2022-09-15 一种新型架空风雨操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41107.2U CN218436461U (zh) 2022-09-15 2022-09-15 一种新型架空风雨操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36461U true CN218436461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104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41107.2U Active CN218436461U (zh) 2022-09-15 2022-09-15 一种新型架空风雨操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364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96843B (zh) 一种多拱多层植物分隔式停车装置
CN112127387A (zh) 基于设置板底管廊区的地库
CN116591368A (zh) 一种具有运动场地的结构找坡架空透水屋面及施工方法
WO2018040228A1 (zh) 场地基础、模块化塑胶场地
CN218436461U (zh) 一种新型架空风雨操场
CN202125099U (zh) 一种多拱多层植物分隔式停车装置
CN201386420Y (zh) 具有景观、休闲设施的车库
CN108708504B (zh) 屋面排烟天窗及屋面排烟天窗的埋地式结构
CN212561216U (zh) 钢栈桥
CN114150923A (zh) 高包容性预留车辆段物业开发的一期结构及施工方法
AU2018101090A4 (en) New sporting precinct, Como Park North, in the City of Stonnington
CN107059918A (zh) 双连拱地下公路、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综合体
CN212336566U (zh) 一种双曲面大跨度外斜阶梯式雨棚
CN212897828U (zh) 一种loft结构的节能型地下车库
RU2257440C1 (ru) Спортивно-оздоровительный комплекс "воробьевы горы" с крытой санно-бобслейной трассой
CN213869144U (zh) 一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联合停车场
CN220133617U (zh) 一种设置在屋面上的架空运动场
CN216276694U (zh) 一体式加装电梯安装结构
CN212426873U (zh) 一种防淹排水景观支撑体系
CN215629730U (zh) 基于水利工程的景观护坡结构
No NOTICE FOR CA
CN207032287U (zh) 一种双连拱地下公路、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综合体
CN102677598A (zh) 防治沙尘挡风墙配套组合
CN101457593B (zh) 人车分流形式别墅组团
CN206607676U (zh) 一种依山修建的楼房框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