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35010U - 水路板结构及净水设备 - Google Patents

水路板结构及净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35010U
CN218435010U CN202222652735.5U CN202222652735U CN218435010U CN 218435010 U CN218435010 U CN 218435010U CN 202222652735 U CN202222652735 U CN 202222652735U CN 218435010 U CN218435010 U CN 2184350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water outlet
water inlet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5273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海
张涛
龚圆杰
曾敏炽
张兴致
周栋
范婷
王佳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hun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hun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hun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hun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5273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350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350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350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路板结构及净水设备,第一水路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一进水管及第一出水管;第一板体形成有第一进水孔道和第一出水孔道;第一进水管设置在第一板体上,第一进水管的一端形成原水引进口,第一进水管的另一端与第一进水孔道连通;第一出水管设置在第一板体上,第一出水管与第一出水孔道连通;第二水路板包括第二板体、第二进水管及第二出水管,第二板体形成有第二进水孔道和第二出水孔道;第二进水管设置在第二板体上,第二进水管的一端与第一进水孔道连通,第二进水管的另一端与第一出水管连通;第二出水管设置在第二板体上,第二出水管与第二出水孔道连通;第一出水管插设在第二进水管中,或第二进水管插设在第一出水管中。

Description

水路板结构及净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饮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路板结构及净水设备。
背景技术
净水设备也叫净水机、水质净化器,是按对水的使用要求对水质进行深度过滤、净化处理的水处理设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净水设备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有净水设备为了把水路板体积做小,一般将两块水路板焊接在一起,但是水路板的焊接不良率高、焊接成本比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路板结构及净水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水路板焊接不良率高、焊接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路板结构,所述水路板结构包括:
第一水路板,所述第一水路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一进水管以及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板体形成有第一进水孔道和第一出水孔道;所述第一进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上,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一端形成原水引进口,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水孔道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上,且第一出水管与所述第一出水孔道连通;
第二水路板,所述第二水路板包括第二板体、第二进水管以及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板体形成有第二进水孔道和第二出水孔道;所述第二进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上,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水孔道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水管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上,且所述第二出水管与所述第二出水孔道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出水管插设在所述第二进水管中,或,所述第二进水管插设在所述第一出水管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板体形成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板体形成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板体还设有废水孔道;
所述第二水路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上的第一废水管,且所述第一废水管与所述废水孔道连通;
所述第一水路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上的第二废水管,所述第二废水管的一端形成废水引出口,所述第二废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废水管连通;
其中,所述第二废水管插设在所述第一废水管中,或,所述第一废水管插设在所述第二废水管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废水管包括第一废水管部和第二废水管部;
所述第一废水管部和所述第一进水管均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的同一端,所述废水引出口由所述第一废水管部形成,且所述废水引出口与所述原水引进口的朝向一致;
所述第二废水管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远离所述第一废水管部的一端,且所述第二废水管部与所述第一废水管连通;
所述水路板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废水管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废水管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水路板结构还包括第一开关阀,所述第一开关阀的进水端口与所述第二废水管部连通,所述第一开关阀的出水端口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出水管包括第一出水管部和第二出水管部,所述第一出水管部与所述第一出水孔道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部形成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用于与增压泵的进水端口连通;
所述第二出水管部与所述第二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部远离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一端形成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用于与增压泵的出水端口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出水管部包括第一段出水管部和第二段出水管部,所述第一段出水管部和所述第一出水孔道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由所述第二段出水管部形成;
所述水路板结构还包括第二开关阀,所述第二开关阀的进水端口与所述第一段出水管部连通,所述第二开关阀的出水端口与所述第二段出水管部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出水管还形成有净水引出口,且所述净水引出口的朝向与所述原水引进口的朝向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板体还形成有第三进水孔道和第三出水孔道;
所述第一水路板还包括第三进水管和第三出水管,所述第三进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上,且所述第三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进水孔道连通,所述第三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管连通;
所述第三出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上,所述第三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出水孔道连通,所述第三出水管的另一端形成纯水引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进水管插设在所述第二出水管中,或,所述第二出水管插设在所述第三进水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出水管与所述第一进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的同一端,且所述纯水引出口的朝向与所述原水引进口的朝向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进水管包括第一进水管部和第二进水管部,所述第一进水管部与所述第三进水孔道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部与所述第二出水管连通;
所述第一水路板还包括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水管部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水管部连通。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净水设备,所述净水设备包括第一滤芯、第二滤芯以及如第一方面所述水路板结构;
所述第一滤芯具有第一滤进口和第一滤出口,所述第二滤芯具有第二滤进口和第二滤出口;
所述第一板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滤芯上,且所述第一进水孔道与所述第一滤进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孔道与所述第一滤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板体设置在所述第二滤芯上,且所述第二进水孔道与所述第二滤进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孔道与所述第二滤出口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出水管包括第一出水管部和第二出水管部,所述第一出水管部与所述第一出水孔道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部形成有第一出水口;
所述第二出水管部与所述第二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部远离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一端形成有第一进水口;
所述净水设备还包括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进水端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增压泵的出水端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板体还形成有第三进水孔道和第三出水孔道;
所述第一水路板还包括第三进水管和第三出水管,所述第三进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上,且所述第三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进水孔道连通,所述第三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管连通;
所述第三出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上,所述第三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出水孔道连通,所述第三出水管的另一端形成纯水引出口;
所述第一滤芯包括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所述第一滤进口和所述第一滤出口由所述前置滤芯形成,所述后置滤芯形成有第三滤进口和第三滤出口;
所述第三进水孔道与所述第三滤进口连通,所述第三出水孔道与所述第三滤出口连通。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将该水路板结构应用到净水设备中时,将第一板体与第一滤芯连接,使第一进水孔道与第一滤进口连通、第一出水孔道与第一滤出口连通;将第二板体与第二滤芯连接,使第二进水孔道与第二滤进口连通、第二出水孔道与第二滤出口连通;因此,第一进水管、第一滤进口、第一滤出口、第一出水管、第二进水管、第二滤进口、第二滤出口依次连通,从原水引进口引进的原水经过第一进水管、第一滤进口进入到第一滤芯中进行过滤,再从第一滤出口出来进入到第一出水管,再经过第二进水管、第二滤进口进入到第二滤芯,最后通过第二滤出口出来,从而实现对第一滤芯、第二滤芯的水路布置;运用本技术方案将第一水路板的第一出水管插设在第二水路板的第二进水管中,或将第二进水管插设在第一出水管中,以此来实现第一水路板和第二水路板的连接,并同时实现了第一出水管与第二进水管的连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水路板焊接不良率高、焊接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净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净水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水路板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水路板和第二水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水路板结构的剖面图。
其中:100、净水设备;10、水路板结构;11、第一水路板;111、第一板体;1111、第一进水孔道;1112、第一出水孔道;1113、第一连接部;1114、第三进水孔道;1115、第三出水孔道;112、第一进水管;1121、原水引进口;113、第一出水管;113a、净水引出口;1131、第一出水管部;1131a、第一出水口;11311、第一段出水管部;11312、第二段出水管部;1132、第二出水管部;1132a、第一进水口;114、第二废水管;1141、第一废水管部;11411、废水引出口;1142、第二废水管部;115、第三进水管;1151、第一进水管部;1152、第二进水管部;116、第三出水管;1161、纯水引出口;12、第二水路板;121、第二板体;1211、第二进水孔道;1212、第二出水孔道;1213、第二连接部;1214、废水孔道;122、第二进水管;123、第二出水管;124、第一废水管;13、第一连接管;14、第一开关阀;15、第二开关阀;16、第二连接管;20、第一滤芯;30、第二滤芯;40、增压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容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净水设备100,净水设备100包括第一滤芯20和第二滤芯30;所述第一滤芯20具有第一滤进口和第一滤出口,所述第二滤芯30具有第二滤进口和第二滤出口,第一滤进口用于将原水引进第一滤芯20中进行初次过滤,第一滤出口与第二滤进口连通,从而将经第一滤芯20过滤之后的水引进第二滤芯30进行再次过滤,通过第二滤出口将经第二滤芯30过滤之后的水引出。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净水设备100还包括增压泵40,增压泵40的进水端口与第一滤出口连通,增压泵40的出水端口与第二滤进口连通,即通过增压泵40提高第二滤芯30的进水水压,从而提高第二滤芯30的过滤速度。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滤芯20为前置滤芯,第二滤芯30为反渗透滤芯。
在另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滤芯20为前后复合滤芯,即第一滤芯20包括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第二滤芯30为反渗透,因此,第一滤进口和第一滤出口由所述前置滤芯形成,后置滤芯形成有第三滤进口和第三滤出口,第三滤进口与第二滤出口连通,以将经过第二滤芯30(反渗透滤芯)过滤之后的水引进后置滤芯中进行再次过滤,通过第三滤出口将经过后置滤芯过滤之后的水引出。
参见图1-图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水路板结构10,包括第一水路板11和第二水路板12,所述第一水路板11包括第一板体111、第一进水管112以及第一出水管113;所述第一板体111形成有第一进水孔道1111和第一出水孔道1112;所述第一进水管112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111上,所述第一进水管112的一端形成原水引进口1121,所述第一进水管11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水孔道1111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113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111上,且第一出水管113与所述第一出水孔道1112连通;所述第二水路板12包括第二板体121、第二进水管122以及第二出水管123,所述第二板体121形成有第二进水孔道1211和第二出水孔道1212;所述第二进水管122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121上,所述第二进水管1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水孔道1111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1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水管113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123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121上,且所述第二出水管123与所述第二出水孔道1212连通;其中,所述第一出水管113插设在所述第二进水管122中,或,所述第二进水管122插设在所述第一出水管113中。
在将该水路板结构10应用到净水设备100中时,将第一板体111与第一滤芯20连接,使第一进水孔道1111与第一滤进口连通、第一出水孔道1112与第一滤出口连通;将第二板体121与第二滤芯30连接,使第二进水孔道1211与第二滤进口连通、第二出水孔道1212与第二滤出口连通;因此,第一进水管112、第一滤进口、第一滤出口、第一出水管113、第二进水管122、第二滤进口、第二滤出口依次连通,从原水引进口1121引进的原水经过第一进水管112、第一滤进口进入到第一滤芯20中进行过滤,再从第一滤出口出来进入到第一出水管113,再经过第二进水管122、第二滤进口进入到第二滤芯30,最后通过第二滤出口出来,从而实现对第一滤芯20、第二滤芯30的水路布置;运用本技术方案将第一水路板11的第一出水管113插设在第二水路板12的第二进水管122中,或将第二进水管122插设在第一出水管113中,以此来实现第一水路板11和第二水路板12的连接,并同时实现了第一出水管113与第二进水管122的连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水路板焊接不良率高、焊接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进水管112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111上、第一出水管113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111上是表示第一进水管112、第一出水管113与第一板体111一体成型,从而避免了采用外接水管连通第一进水孔道1111、第一出水孔道1112而导致第一水路板11容易出现漏水的问题。
第二进水管122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121上,所述第二出水管123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121上是表示第二进水管122、第二出水管123与第二板体121一体成型,从而避免了采用外接水管连通第二进水孔道1211、第二出水孔道1212而导致第二水路板12容易出现漏水的问题。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4和图5,第一进水管112设置在第一板体111远离第二板体121的一端,从而使得第一进水管112远离第二板体121。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水路板结构10还包括第一密封件(图中未示出),第一密封件夹设在第一出水管113和第二进水管122之间,以实现第一出水管113与第二进水管122之间的密封连通。
参见图4,所述第一板体111形成有第一连接部1113,所述第二板体121形成有第二连接部1213,所述第二连接部1213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13连接,从而进一步加强了第一板体111与第二板体121连接的紧固性。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13设置为第一螺纹孔,第二连接部1213设置为第二螺纹孔,螺钉依次旋进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从而使第一连接部1113和第二连接部1213连接在一起。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3-图5,所述第二板体121还设有废水孔道1214;所述第二水路板1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121上的第一废水管124,且所述第一废水管124与所述废水孔道1214连通。因此,第二滤芯30在过滤时产生的废水通过废水孔道1214、第二废水管114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废水管124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121上是表示第一废水管124与第二板体121一体成型,从而避免了采用外接水管连通废水孔道1214而导致第二水路板12容易出现漏水的问题。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4和图5,所述第一水路板1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111上的第二废水管114,所述第二废水管114的一端形成废水引出口11411,所述第二废水管11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废水管124连通;其中,所述第二废水管114插设在所述第一废水管124中,或,所述第一废水管124插设在所述第二废水管114中。
因此,第二滤芯30产生的废水从废水孔道1214出来后,经过第一废水管124、第二废水管114,最后从废水引出口11411排出,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11上的第二废水管114与第二板体121上的第一废水管124连通,从而将第一废水管124的外接水管引到第二板体121上,即第一进水管112、第二废水管114的外接水管均引向第二板体121,从而实现水路板结构10的外接水管布置的规整性。此外,通过将第二废水管114插设在第一废水管124中,或,第一废水管124插设在第二废水管114中,在实现第一废水管124与第二废水管114连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水路板11与第二水路板12连接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废水管114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111上是表示第二废水管114与第一板体111一体成型。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水路板结构10还包括第二密封件(图中未示出),第二密封件夹设在第一废水管124和第二废水管114之间,以实现第一废水管124和第二废水管114之间的密封连通。
参见图4和图5,所述第二废水管114包括第一废水管部1141和第二废水管部1142;所述第一废水管部1141和所述第一进水管112均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111的同一端,所述废水引出口11411由所述第一废水管部1141形成,且所述废水引出口11411与所述原水引进口1121的朝向一致;所述第二废水管部1142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111远离所述第一废水管部1141的一端,且所述第二废水管部1142与所述第一废水管124连通;所述水路板结构10还包括第一连接管13,所述第一连接管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废水管部114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废水管部1142连接。
第一废水管部1141与第一进水管112均设置在第一板体111的同一端,且由第一废水管部1141形成的废水引出口11411的朝向与原水引进口1121的朝向一致,因此,废水引出口11411和原水引出口的外接水管均集中在第一板体111的同一端,且连接方向相同,进一步提高了外接管部的规整性;而第二废水管部1142则设置在第一板体111远离第一废水管部1141的一端,即第二废水管部1142设置在第一板体111靠近第二板体121的一端,以便第二废水管部1142与第二废水管114连通;针对第一废水管部1141和第二废水管部1142分设第一板体111的两端,水路板结构10还包括第一连接管13,第一连接管13的一端与第一废水管部1141连通,第二连接管16的另一端跨越第一板体111的中间区域并与第二废水管部1142连通,从而使得第一板体111的中间区域的使用不受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废水管部1142与第一废水管124连通,则表示第二废水管部1142插设进第一废水管124中,或,第一废水管124插设进第二废水管部1142中。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2、图4和图5,所述水路板结构10还包括第一开关阀14,所述第一开关阀14的进水端口与所述第二废水管部1142连通,所述第一开关阀14的出水端口与所述第一连接管13连通。
即通过第一开关阀14控制了第二废水管部1142与第一连接管13的通断,具体地,在需要将第二滤芯30产生的废水排出时,第一开关阀14打开,第二废水管部1142与第一连接管13连通;在不需要排废水时,第一开关阀14关闭,第二废水管部1142与第一连接管13断开连通。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4和图5,所述第一出水管113包括第一出水管部1131和第二出水管部1132,所述第一出水管部1131与所述第一出水孔道1112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部1131形成有第一出水口1131a,所述第一出水口1131a用于与增压泵40的进水端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部1132与所述第二进水管122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部1132远离所述第二进水管122的一端形成有第一进水口1132a,所述第一进水口1132a用于与增压泵40的出水端口连通。
自来水(原水)能够自来水水压进入第一进水管112,但从第一滤出口出来的通过第一出水管113、第二进水管122进入到第二滤芯30时,水压较小,会降低第二滤芯30的过滤速度,因此,一般会设置增压泵40来增加第二滤芯30的进水水压;基于此,本实施例对第一出水管113进行设置,第一出水管113包括用来与第一出水孔道1112连通的第一出水管部1131和用来与第二进水管122连通的第二出水管部1132,且第一出水管部1131还形成有用来与增压泵40的进水端口连通的第一出水口1131a,第二出水管部1132还形成有用来与增压泵40的出水端口连通的第一进水口1132a,因此,在增压泵40工作时,从第一滤出口出来的水经过第一出水管部1131、增压泵40、第二出水管部1132、第二进水管122、第二进水孔道1211进入到第二滤芯30中,从而使得增压泵40对第二滤芯30的进水水压进行增压。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出水管部1132与第二进水管122连通,则表示第二出水管部1132插设进第二进水管122中,或,第二进水管122插设进第二出水管部1132中。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2、图4和图5,所述第一出水管部1131包括第一段出水管部11311和第二段出水管部11312,所述第一段出水管部11311和所述第一出水孔道1112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1131a由所述第二段出水管部11312形成;所述水路板结构10还包括第二开关阀15,所述第二开关阀15的进水端口与所述第一段出水管部11311连通,所述第二开关阀15的出水端口与所述第二段出水管部11312连通。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开关阀15控制了第一段出水管部11311与第二段出水管部11312的通断,以此来控制第一出水孔道1112与增压泵40的通断,进而实现了第一滤芯20和第二滤芯30之间的通断;具体地,当第二开关阀15打开时,第一段出水管部11311和第二段出水管部11312连通,第一出水孔道1112、第一段出水管部11311、第二段出水管部11312、增压泵40、第二出水管部1132、第二进水管122、第二进水孔道1211连通,即第一滤芯20的第一滤芯20出口与第二滤芯30的第二滤进口连通;当第二开关阀15关闭时,第一段出水管部11311和第二段出水管部11312断开连通,第一滤芯20的第一滤芯20出口与第二滤芯30的第二滤进口也随之断开连通。
在一种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水管113还形成有净水引出口113a,如图4、图5所示,净水引出口113a由第一段出水管部11311远离第二段出水管部11312的一端形成。因此,在通过第一滤出口将经第一滤芯20过滤后的水引出后,水可以直接通过净水引出口113a引出,也可以流向第二滤芯30进行第二次过滤。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所述净水引出口113a的朝向与所述原水引进口1121的朝向一致。因此,净水引出口113a和原水引出口的外接水管均集中在第一板体111的同一端,且连接方向相同,进一步提高了外接水管的规整性。
在一种实施例中,水路板结构10还包括第三开关阀(图中未示出),第三开关阀的进水端口与净水引出口113a连通,从而通过第三开关阀来控制净水引出口113a的开关。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3-图5,所述第一板体111还形成有第三进水孔道1114和第三出水孔道1115;所述第一水路板11还包括第三进水管115和第三出水管116,所述第三进水管115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111上,且所述第三进水管115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进水孔道1114连通,所述第三进水管11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管123连通;所述第三出水管116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111上,所述第三出水管116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出水孔道1115连通,所述第三出水管116的另一端形成纯水引出口1161。
当第一滤芯20是前后复合滤芯时,从第二滤出口出来的水还需要进入到前后复合滤芯的后置滤芯中进行第三次过滤,针对此对第一板体111和第一水路板11进行设置,具体地,经第二滤芯30过滤后的水从第二滤出口出来后,依次经过第二出水管123、第三进水管115、第三进水孔道1114、第三滤进口进入到后置滤芯中进行过滤,经后置滤芯过滤后的水从第三滤出口出来,经过第三出水管116,最后从纯水引出口1161引出,以供用户饮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进水管115设置在第一板体111上、第三出水管116设置在第一板体111上是表示第三进水管115、第三出水管116与第一板体111一体成型,从而避免了采用外接水管连通第三进水孔道1114、第三出水孔道1115而导致第一水路板11容易出现漏水的问题。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述第三进水管115插设在所述第二出水管123中,或,所述第二出水管123插设在所述第三进水管115中;从而实现了第三进水管115与第二出水管123的连通,同时提高了第一水路板11与第二水路板12连接的稳定,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水路板结构10还包括第三密封件(图中未示出),第三密封件夹设在第三进水管115和第二出水管123之间,以实现第三进水管115和第二出水管123之间的密封连通。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所述第三出水管116与所述第一进水管112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111的同一端,且所述纯水引出口1161的朝向与所述原水引进口1121的朝向一致。因此,纯水引出口1161和原水引出口的外接水管均集中在第一板体111的同一端,且连接方向相同,进一步提高了外接水管的规整性。
参见图4和图5,所述第三进水管115包括第一进水管部1151和第二进水管部1152,所述第一进水管部1151与所述第三进水孔道1114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部1152与所述第二出水管123连通;所述第一水路板11还包括第二连接管16,所述第二连接管1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水管部1151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1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水管部1152连通。
将第三进水管115分设成第一进水管部1151和第二进水管部1152,通过第一进水管部1151来实现第三进水管115与第三进水孔道1114的连通,通过第二进水管部1152来实现第三进水管115与第二出水管123的连通,通过第二连接管16来实现第一进水管部1151与第二进水管部1152的连通,使得第三进水管115与第二出水管123的连通能够适应第一板体111的空间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进水管部1152与第二出水管123连通,则表示第二出水管123插设进第二进水管部1152中,或,第二进水管部1152插设进第二出水管123中。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特征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增删或作其他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本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其他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也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水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水路板,所述第一水路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一进水管以及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板体形成有第一进水孔道和第一出水孔道;所述第一进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上,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一端形成原水引进口,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水孔道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上,且第一出水管与所述第一出水孔道连通;
第二水路板,所述第二水路板包括第二板体、第二进水管以及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板体形成有第二进水孔道和第二出水孔道;所述第二进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上,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水孔道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水管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上,且所述第二出水管与所述第二出水孔道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出水管插设在所述第二进水管中,或,所述第二进水管插设在所述第一出水管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形成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板体形成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还设有废水孔道;
所述第二水路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上的第一废水管,且所述第一废水管与所述废水孔道连通;
所述第一水路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上的第二废水管,所述第二废水管的一端形成废水引出口,所述第二废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废水管连通;
其中,所述第二废水管插设在所述第一废水管中,或,所述第一废水管插设在所述第二废水管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废水管包括第一废水管部和第二废水管部;
所述第一废水管部和所述第一进水管均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的同一端,所述废水引出口由所述第一废水管部形成,且所述废水引出口与所述原水引进口的朝向一致;
所述第二废水管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远离所述第一废水管部的一端,且所述第二废水管部与所述第一废水管连通;
所述水路板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废水管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废水管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板结构还包括第一开关阀,所述第一开关阀的进水端口与所述第二废水管部连通,所述第一开关阀的出水端口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管包括第一出水管部和第二出水管部,所述第一出水管部与所述第一出水孔道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部形成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用于与增压泵的进水端口连通;
所述第二出水管部与所述第二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部远离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一端形成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用于与增压泵的出水端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管部包括第一段出水管部和第二段出水管部,所述第一段出水管部和所述第一出水孔道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由所述第二段出水管部形成;
所述水路板结构还包括第二开关阀,所述第二开关阀的进水端口与所述第一段出水管部连通,所述第二开关阀的出水端口与所述第二段出水管部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管还形成有净水引出口,且所述净水引出口的朝向与所述原水引进口的朝向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水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还形成有第三进水孔道和第三出水孔道;
所述第一水路板还包括第三进水管和第三出水管,所述第三进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上,且所述第三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进水孔道连通,所述第三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管连通;
所述第三出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上,所述第三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出水孔道连通,所述第三出水管的另一端形成纯水引出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进水管插设在所述第二出水管中,或,所述第二出水管插设在所述第三进水管中。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出水管与所述第一进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的同一端,且所述纯水引出口的朝向与所述原水引进口的朝向一致。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进水管包括第一进水管部和第二进水管部,所述第一进水管部与所述第三进水孔道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部与所述第二出水管连通;
所述第一水路板还包括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水管部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水管部连通。
13.一种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设备包括第一滤芯、第二滤芯以及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水路板结构;
所述第一滤芯具有第一滤进口和第一滤出口,所述第二滤芯具有第二滤进口和第二滤出口;
所述第一板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滤芯上,且所述第一进水孔道与所述第一滤进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孔道与所述第一滤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板体设置在所述第二滤芯上,且所述第二进水孔道与所述第二滤进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孔道与所述第二滤出口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管包括第一出水管部和第二出水管部,所述第一出水管部与所述第一出水孔道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部形成有第一出水口;
所述第二出水管部与所述第二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部远离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一端形成有第一进水口;
所述净水设备还包括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进水端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增压泵的出水端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还形成有第三进水孔道和第三出水孔道;
所述第一水路板还包括第三进水管和第三出水管,所述第三进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上,且所述第三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进水孔道连通,所述第三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管连通;
所述第三出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上,所述第三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出水孔道连通,所述第三出水管的另一端形成纯水引出口;
所述第一滤芯包括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所述第一滤进口和所述第一滤出口由所述前置滤芯形成,所述后置滤芯形成有第三滤进口和第三滤出口;
所述第三进水孔道与所述第三滤进口连通,所述第三出水孔道与所述第三滤出口连通。
CN202222652735.5U 2022-10-08 2022-10-08 水路板结构及净水设备 Active CN2184350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52735.5U CN218435010U (zh) 2022-10-08 2022-10-08 水路板结构及净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52735.5U CN218435010U (zh) 2022-10-08 2022-10-08 水路板结构及净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35010U true CN218435010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41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52735.5U Active CN218435010U (zh) 2022-10-08 2022-10-08 水路板结构及净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350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91724U (zh) 一种具有滤芯组件的净水设备
CN205516831U (zh) 多出水净水器水路板及净水器
CN106554101B (zh) 一种集成水路板及净水器
CN105582736A (zh) 净水器水路板及净水器
CN218435010U (zh) 水路板结构及净水设备
CN205516865U (zh) 净水器水路板及净水器
CN204958578U (zh) 集成水路板的净水机
CN210367217U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210367221U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209778476U (zh) 复合滤芯和具有其的净水系统
CN208320170U (zh) 一种反渗透直饮净水器
CN212999355U (zh) 一种净水机水路板、过滤组件以及净水机
CN211688650U (zh) 一种无菌原型超纯水机
CN216932781U (zh) 水路板结构及净饮机
CN207845385U (zh) 一种紧凑型净水机
CN213159652U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以及净水装置
CN215798786U (zh) 一种复合滤芯
CN215667438U (zh) 一种大通量净水器
CN218231984U (zh) 一种集成式集成板
CN216825087U (zh) 水路板结构及净饮机
CN217757068U (zh) 一种用于内置ro滤芯的水路板
CN216038698U (zh) 一种净水机及水路板
CN213085686U (zh) 一种串联式集成水路板及净水装置及净软水一体机
CN217265132U (zh) 一种水电分离式内置水驱压力桶净水机
CN215161538U (zh) 节能型循环水过滤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