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31416U - 一种车架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架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31416U
CN218431416U CN202222653248.0U CN202222653248U CN218431416U CN 218431416 U CN218431416 U CN 218431416U CN 202222653248 U CN202222653248 U CN 202222653248U CN 218431416 U CN218431416 U CN 2184314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heat
flow path
vehicle
supply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5324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志强
李刚强
安迎迎
吴俊龙
胡小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5324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314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314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314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文提供了一种车架和车辆。车架包括:具有电池布置区的车架主体,电池布置区设有流道槽;和导热板,密封盖装于电池布置区、并与流道槽构造出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的过液通道。该车架,通过将动力电池设于导热板上,采用过液通道通入低温或高温的换热液体的方式,可以实现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或加热,无需冷却板,不仅动力电池布置空间更大,而且制成的车辆结构更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车架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文涉及车辆技术,尤指一种车架和车辆。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车辆在行驶时,电能又转化为动能。由于能量的转换会产生热能,当热能不能及时释放时,动力电池周围的温度会升高,从而影响电池的物理稳定性,降低其性能。如果动力电池长期处于高温状态,还会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在某些低温环境下,为了提高充放电效率,电池又需要加热。
当前采用的方案是:动力电池配置加热装置和具有过液通道的冷却板,以此来实现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或加热。然而,冷却板不仅结构复杂,制作成本较高,而且还极占用动力电池的布置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架,应用于车辆,动力电池布置空间更大,车辆结构更简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车架,包括:具有电池布置区的车架主体,所述电池布置区设有流道槽;和导热板,密封盖装于所述电池布置区、并与所述流道槽构造出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的过液通道。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车架还包括:动力电池,位于所述导热板的背向所述流道槽的一侧、并设于所述导热板上。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车架还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于所述流道槽之外的所述电池布置区和所述导热板之间、并分隔开所述车架主体和所述导热板,所述第二部分设于所述流道槽的内表面、并与所述导热板构造出具有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的所述过液通道。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涂覆于所述流道槽之外的所述电池布置区的表面,所述导热板通过密封胶层粘结在所述第一部分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架。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车辆还包括:循环供液系统,其出口与所述进液口连通、进口与所述出液口连通;和冷媒换热系统,设置成与所述循环供液系统内的换热液体进行热交换。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车辆还包括:具有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的换热器,所述冷媒换热系统包括所述第一流路,所述循环供液系统包括所述第二流路。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循环供液系统还包括:第三流路,一端与所述第二流路的一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液口连通;第四流路,一端与所述第二流路的另一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液口连通;和液泵,设于所述第三流路或所述第四流路上。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车辆还包括:盛液容器,其出口与所述循环供液系统连通,设置成向所述循环供液系统内补充换热液体。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车辆还包括:空气分离器,设于所述循环供液系统上,所述盛液容器的出口与所述空气分离器连通。
本申请提供的车架,车架主体的电池布置区设有流道槽,导热板密封盖装于电池布置区、并与流道槽构造出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的过液通道,通过将动力电池设于导热板上,采用过液通道通入低温或高温的换热液体的方式,可以实现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或加热,无需冷却板,不仅动力电池布置空间更大,而且制成的车辆结构更简单。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描述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车架的剖视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车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车架主体,110电池布置区,111流道槽,200导热板,300过液通道,310进液口,320出液口,400动力电池,510隔热层,520密封胶层,600循环供液系统,610第三流路,620第四流路,630液泵,700冷媒换热系统,800换热器,810第一流路,820第二流路,910空气分离器,920盛液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描述了多个实施例,但是该描述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并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车架,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具有电池布置区110的车架主体100,电池布置区110设有向下凹陷的流道槽111,流道槽111的槽口朝上;和导热板200,导热板200密封盖装于电池布置区110,导热板200与流道槽111构造出具有进液口310和出液口320的过液通道300。
该车架,车架主体100的电池布置区110设有流道槽111,导热板200密封盖装于电池布置区110、并与流道槽111构造出具有进液口310和出液口320的过液通道300,通过将动力电池400设于导热板200上,采用过液通道300通入低温或高温的换热液体的方式,可以实现对动力电池400进行冷却或加热,无需冷却板,不仅动力电池400布置空间更大,而且制成的车辆结构更简单。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车架还包括:动力电池400,动力电池400位于导热板200的背向流道槽111的一侧、并设于导热板200上。由于流道槽111位于车架主体100上,仅需要在车架主体100上设置导热板200,并使导热板200与流道槽111构造出具有进液口310和出液口320的过液通道300即可,无需设置冷却板,而导热板200的厚度远小于冷却板的厚度,因此车架主体100上动力电池400的布置空间更大。导热板200可以设置为均热板,均热板可以更好地保证处于不同位置的动力电池400的换热均匀性。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车架还包括:隔热层500,隔热层510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设于流道槽111之外的电池布置区110和导热板200之间、并分隔开车架主体100和导热板200,第二部分设于流道槽111的内表面、并与导热板200构造出具有进液口310和出液口320的过液通道300。隔热层510阻止过液通道300内的换热液体与车架主体100进行热交换,过液通道300内的换热液体与导热板200进行热交换,导热板200在与动力电池400进行热交换,这样换热液体对动力电池400的冷却或加热效果更好。隔热层510可以是陶瓷层等。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部分涂覆于流道槽111之外的电池布置区110的表面,导热板200通过密封胶层520粘结在第一部分上,此方案工艺简单、过液通道300的密封效果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架主体100的材质为铝或铝合金;如图2所示,进液口310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出液口320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过液通道300可以是弯曲通道。
其中,过液通道300的截面形状可以是矩形、半圆形、半椭圆形、梯形或其它形状等,均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车辆,如图3所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架。
该车辆,具备上述任一实施例提出的车架的全部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车辆还包括:循环供液系统600,其出口与进液口310连通、进口与出液口320连通;和冷媒换热系统700,设置成与循环供液系统600内的换热液体进行热交换,以此来实现冷媒对处于循环供液系统600内的换热液体进行冷却或加热,处于过液通道300内的换热液体与动力电池400进行冷却或加热,实现对动力电池400进行冷却或加热。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车辆还包括:具有第一流路810和第二流路820的换热器800,冷媒换热系统700包括第一流路810,循环供液系统600包括第二流路820,通过换热器800实现冷媒对处于第二流路820内的换热液体进行冷却或加热。换热液体可以是冷却液或水等。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循环供液系统600还包括:第三流路610,一端与第二流路820的一端连通、另一端与进液口310连通;第四流路620,一端与第二流路820的另一端连通、另一端与出液口320连通;和液泵630,液泵630设于第三流路610或第四流路620上。可以是,液泵630设于第三流路610上;或者可以是,液泵630设于第四流路620上。液泵630启动,第三流路610、第二流路820、第四流路620和过液通道300组成的循环路径内的换热液体往复循环流动,冷媒与处于第二流路820内的换热液体进行热交换,处于过液通道300内的换热液体与动力电池400进行热交换。
当需要对动力电池400进行降温时,热泵系统进行制冷循环,第一流路810内冷媒的温度低于换热液体的温度,冷媒对换热液体进行降温,换热液体循环流动带走动力电池400的热量,实现对动力电池400进行降温;当需要对动力电池400进行升温时,热泵系统进行制热循环,第一流路810内冷媒的温度高于换热液体的温度,冷媒对换热液体进行升温,换热液体循环流动对动力电池400进行加热,实现对动力电池400进行升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车辆还包括:空气分离器910和盛液容器920,空气分离器910设于循环供液系统600上,盛液容器920的出口与空气分离器910连通,盛液容器920设置成向循环供液系统600内补充换热液体,空气分离器910分离出换热液体内的空气,这样第三流路610、第二流路820、第四流路620和过液通道300组成的循环路径内不存在空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辆为电动汽车。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车架,车架主体的电池布置区设有流道槽,导热板密封盖装于电池布置区、并与流道槽构造出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的过液通道,通过将动力电池设于导热板上,采用过液通道通入低温或高温的换热液体的方式,可以实现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或加热,无需冷却板,不仅动力电池布置空间更大,而且制成的车辆结构更简单。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边”、“相对”、“四角”、“周边”、““口”字结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直接连接”、“间接连接”、“固定连接”、“安装”、“装配”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术语“安装”、“连接”、“固定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电池布置区的车架主体,所述电池布置区设有流道槽;和
导热板,密封盖装于所述电池布置区、并与所述流道槽构造出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的过液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动力电池,位于所述导热板的背向所述流道槽的一侧、并设于所述导热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于所述流道槽之外的所述电池布置区和所述导热板之间、并分隔开所述车架主体和所述导热板,所述第二部分设于所述流道槽的内表面、并与所述导热板构造出具有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的所述过液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涂覆于所述流道槽之外的所述电池布置区的表面,所述导热板通过密封胶层粘结在所述第一部分上。
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循环供液系统,其出口与所述进液口连通、进口与所述出液口连通;和
冷媒换热系统,设置成与所述循环供液系统内的换热液体进行热交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具有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的换热器,所述冷媒换热系统包括所述第一流路,所述循环供液系统包括所述第二流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供液系统还包括:
第三流路,一端与所述第二流路的一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液口连通;
第四流路,一端与所述第二流路的另一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液口连通;和
液泵,设于所述第三流路或所述第四流路上。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盛液容器,其出口与所述循环供液系统连通,设置成向所述循环供液系统内补充换热液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空气分离器,设于所述循环供液系统上,所述盛液容器的出口与所述空气分离器连通。
CN202222653248.0U 2022-10-08 2022-10-08 一种车架和车辆 Active CN2184314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53248.0U CN218431416U (zh) 2022-10-08 2022-10-08 一种车架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53248.0U CN218431416U (zh) 2022-10-08 2022-10-08 一种车架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31416U true CN218431416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40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53248.0U Active CN218431416U (zh) 2022-10-08 2022-10-08 一种车架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314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61036A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电池模组热管理装置
US20240116327A1 (en) Electrical vehicl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based on self-circulating gas-liquid phase change cold plate
CN109037726A (zh)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传热均温的风冷式模块
CN214775425U (zh) 充电桩及充电设备
CN214625171U (zh) 一种基于氟化液的新型高密度储能电池热管理液冷系统
CN218431416U (zh) 一种车架和车辆
CN218677321U (zh) 自适应风冷的电池包
CN218632215U (zh) 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07883761U (zh) 电池组、电池包及具有该电池包的车辆
CN209515765U (zh) 一种新型均温板与相变材料耦合的电池热管理装置
CN207925627U (zh) 一种热管和相变材料耦合的电池模组热管理装置
CN212230578U (zh) 内均温外散热的储能模组
CN115714217A (zh) 一种基于正极集流体传热的叠片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13566628B (zh) 一种采用包围式储液腔的环路热管
CN114156609A (zh) 一种大电池用极柱
CN113206322A (zh) 一种电池包风冷热管复合散热结构
CN114300704A (zh) 一种热管强化传热的燃料电池
CN220856679U (zh) 一种电芯、电池包及储能设备
CN219163521U (zh) 一种复合冷板、储能单元及动力设备
CN218919165U (zh) 储能电池插箱及储能装置
CN220065815U (zh) 电池包组件和用电装置
CN221041254U (zh) 一种储能电池包
CN219163507U (zh) 一种直冷动力电池系统、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
CN221057500U (zh) 一种易散热的储能箱
CN220400750U (zh) 电池的换热结构、电池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