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30833U - 一种电机直连中间轴的多挡变速混合动力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机直连中间轴的多挡变速混合动力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30833U
CN218430833U CN202222528019.6U CN202222528019U CN218430833U CN 218430833 U CN218430833 U CN 218430833U CN 202222528019 U CN202222528019 U CN 202222528019U CN 218430833 U CN218430833 U CN 2184308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haft
motor
shifting
central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2801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涛
李炜昌
钟玉伟
范超群
毛正松
张松
吴苾曜
杨军
曾强
欧阳石坤
王达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chaixinlan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chaixinlan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chaixinlan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chaixinlan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2801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308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308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308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机直连中间轴的多挡变速混合动力系统,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变速机构、发动机、第一中心轴、行星排、第二中心轴、输出轴;发动机动力经第一中心轴、行星排向后传输到第二中心轴;第一电机动力经空心轴、行星排向后传输到第二中心轴;第二电机通过二挡从动齿轮直连输出动力补充至输出轴,直连式动力补充效率高,同时在系统换挡时通过第二电机动力补偿可以实现换挡无动力中断,提高驾驶舒适性,取消原有的电机中间减速齿轮,缩减动力总成的径向宽度;此外,倒挡的动力从第二中心轴不经过取力轴直接传至中间轴最后传至输出轴,有效地减短了取力轴的长度,因此总体上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电机直连中间轴的多挡变速混合动力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机直连中间轴的多挡变速混合动力系统。
背景技术
在本方案前,具有前叙专利CN215474438U公开一种双电机单行星排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以及由内到外同轴设置的第一中心轴、空心轴,第一中心轴前端连接发动机的输出端,第一中心轴的后端通过行星排与空心轴传动连接,行星排的后端通过第二中心轴可传动连接有输出轴,输出轴与车轮系统传动连接;第一电机与空心轴传动连接;第二电机与第二中心轴上设置的变速机构传动连接,变速机构与输出轴传动连接。该结构采用双电机的混合动力系统,具有挡位丰富、对车型适配性广等特点。
但该结构仍存在一些不足,该结构第二电机助力通过增加单独的过渡齿轮与中间轴进行传递动力,总成的径向宽度较宽;取力轴与中间轴啮合进行换挡,造成取力轴过长,增加了总成的长度;且结构复杂,成本高。
公开于以上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皆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直连中间轴的多挡变速混合动力系统,取消原有的电机中间减速齿轮,优化了换挡变速的结构,降低取力轴长度,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机直连中间轴的多挡变速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中心轴、行星排、第二中心轴、输出轴、车轮系统、壳体、变速机构,发动机、第一中心轴、行星排、第二中心轴依次连接,输出轴、车轮系统依次传动连接;第一中心轴上空套有空心轴,空心轴与第一中心轴通过行星排传动连接;第一电机与空心轴传动连接;其中,第二中心轴旁与之平行设置有中间轴;变速机构包括依次设置在第二中心轴上的三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一挡主动齿轮、倒挡主动齿轮,依次设置在中间轴上的三挡从动齿轮、二挡从动齿轮、一挡从动齿轮、倒挡从动齿轮、主减速主动齿轮,以及设置在输出轴上的主减速从动齿轮,三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空套在第二中心轴上,一挡主动齿轮、倒挡主动齿轮固定在第二中心轴上;一挡从动齿轮、倒挡从动齿轮空套在中间轴上,三挡从动齿轮、二挡从动齿轮、主减速主动齿轮固定在中间轴上;三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一挡主动齿轮、主减速从动齿轮分别与三挡从动齿轮、二挡从动齿轮、一挡从动齿轮、主减速主动齿轮啮合,倒挡主动齿轮通过倒挡中间齿轮与倒挡从动齿轮啮合;中心轴通过第一换挡机构与壳体断开或连接、或与空心轴可传动连接;第二中心轴通过第二换挡机构与三挡主动齿轮或二挡主动齿轮可传动连接、中间轴通过第三换挡机构与一挡从动齿轮或倒挡从动齿轮可传动连接、第二中心轴通过第四换挡机构与输出轴可传动连接;还包括取力轴,所述取力轴上固定有与二挡主动齿轮啮合的取力从动齿轮;第二电机的第二电机输入轴设置有第二电机输入齿轮,二挡从动齿轮还与第二电机输入齿轮啮合。
具体的,所述行星排包括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以及齿圈,所述太阳轮固设于空心轴,第一中心轴与行星架固定连接,行星轮安装在行星架上,所述行星轮分别与太阳轮和齿圈相啮合。
具体的,还包括第一电机中间齿轮,第一电机的第一电机输入轴上固定有第一电机输入齿轮,空心轴上固定有第一电机输出齿轮,第一电机中间齿轮分别与第一电机输出齿轮、第一电机输入齿轮啮合。
具体的,第一换挡啮合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中心轴上的第一换挡齿座、与第一换挡齿座连接的第一换挡执行机构齿套、设置在空心轴上的空心轴换挡接合齿座、固定在壳体上的固定齿座;通过移动第一换挡执行机构齿套能够使第一换挡齿座分别与空心轴换挡接合齿座、固定齿座接合或脱离。
具体的,第二换挡机构包括固定在三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之间的所述第二中心轴上的第二换挡齿座、与第二换挡齿座连接的第二换挡执行机构齿套,通过移动第三换挡执行机构齿套能够使第二换挡齿座分别与三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接合或脱离。
具体的,第三换挡机构包括固定在一挡从动齿轮、倒挡从动齿轮之间的所述中间轴上的第三换挡齿座、与第三换挡齿座连接的第三换挡执行机构齿套,通过移动第三换挡执行机构齿套能够使第三换挡齿座分别与一挡从动齿轮、倒挡从动齿轮接合或脱离。
具体的,第四换挡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二中心轴上的输出换挡齿座、与输出换挡齿座连接的第四换挡执行机构齿套、设置在输出轴上的输出轴换挡齿座;通过第四换挡执行机构齿套能够使输出换挡齿座与输出轴换挡齿座接合或脱离。
具体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均设置在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现有方案基础上设置第二电机直接与二挡传动齿轮传递动力,取消原有的电机中间减速齿轮,缩减动力总成的径向宽度;第三换挡执行机构改为设置在一挡从动齿轮和倒挡从动齿轮之间,倒挡的动力从第二中心轴不经过取力轴直接传至中间轴最后传至输出轴,有效地减短了取力轴的长度,因此总体上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
2、本方案通过优化变速机构使得第四换挡执行机构结构较为简单,有效降低成本;
3、采用第二电机直连输出动力补充实现方式,第二电机动力直接通过中间轴传输到输出轴,属于直连输出,动力补充效率高,同时在系统换挡时通过第二电机动力补偿可以实现换挡无动力中断,提高驾驶舒适性,相对于现有技术第二电机设置在中间轴的动力补充方式,具有缩短总成长度的优势。
4、通过四个换挡机构,配合单行星排方案,实现纯发动机驱动、纯电驱动、混合驱动的不同驱动模式以及不同的行星排速比,可以覆盖更多场景需求,完成各种驱动模式的切换,各种驱动模式下均可选一/二/三/直接挡等,挡位数很多,可以根据场景需求选择相应挡位,使电机和发动机运行在高效区,经济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机直连中间轴的多挡变速混合动力系统的示意图。
图中,100-发动机;200-离合器;300-壳体;301-第一中心轴;302-固定齿座;303-第一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04-空心轴;305-第一电机输出齿轮;306-第一电机中间齿轮;307-第一电机输入齿轮;308-第一电机输入轴;309-太阳轮;310-行星轮;311-行星架;312-齿圈;313-第二中心轴;315-第二电机输入齿轮;316-第二电机输入轴;317-三挡主动齿轮;318-三挡从动齿轮;319-第二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20-二挡从动齿轮;321-二挡主动齿轮;322-取力从动齿轮;323-取力输出轴;324-一挡主动齿轮;325-一挡从动齿轮;326-第三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27-倒挡从动齿轮;328-倒挡中间齿轮;329-倒挡中间轴;330-倒挡主动齿轮;331-第四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32-中间轴;333-主减速主动齿轮;334-主减速从动齿轮;335-输出轴;336-第一换挡齿座;337-空心轴换挡接合齿座;338-第二换挡齿座;339-第三换挡齿座;340-输出换挡齿座;341-输出轴换挡齿座;401-第一电机;402-第二电机;500-主减速器;601-左半轴;602-右半轴;701-左车轮;702-右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在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根据本方案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双电机单行星排混合动力系统,参考图1所示,主要包括:发动机100、第一电机401、第二电机402,壳体300、第一中心轴301、空心轴304、行星排、第二中心轴313、输出轴335、车轮系统,壳体300。
在壳体300内同一直线上依次设置的第一中心轴301、第二中心轴313、输出轴335,第一中心轴301的前端穿出壳体300外,通过离合器200与发动机100的输出端连接,用来输入发动机100的动力。
第一中心轴301外空套有空心轴304,第一中心轴301的后端通过行星排与空心轴304传动连接,行星排的后端连接第二中心轴313。
输出轴335后端穿出壳体300外,将动力传动到车轮系统中。具体的,车轮系统包括主减速器500,输出轴335与主减速器500传动连接,主减速器500与左车轮701、右车轮702分别通过左半轴601、右半轴602传动连接。
第一电机401与空心轴304传动连接;具体的,还包括第一电机中间齿轮306,第一电机401的第一电机输入轴308上固定有第一电机输入齿轮307,空心轴304上固定有第一电机输出齿轮305,第一电机中间齿轮306分别与第一电机输出齿轮305、第一电机输入齿轮307啮合。
本实施例的要点在于:
在第二中心轴313旁与之平行地设置有中间轴332;变速机构包括依次设置在第二中心轴313上的三挡主动齿轮317、二挡主动齿轮321、一挡主动齿轮324、倒挡主动齿轮330,依次设置在中间轴332上的三挡从动齿轮318、二挡从动齿轮320、一挡从动齿轮325、倒挡从动齿轮327、主减速主动齿轮333,以及设置在输出轴335上的主减速从动齿轮334,其中:
三挡主动齿轮317、二挡主动齿轮321空套在第二中心轴313上,一挡主动齿轮324、倒挡主动齿轮330固定在第二中心轴313上;一挡从动齿轮325、倒挡从动齿轮327空套在中间轴332上,三挡从动齿轮318、二挡从动齿轮320、主减速主动齿轮333固定在中间轴332上;
三挡主动齿轮317、二挡主动齿轮321、一挡主动齿轮324、主减速从动齿轮334分别与三挡从动齿轮318、二挡从动齿轮320、一挡从动齿轮325、主减速主动齿轮333啮合,倒挡主动齿轮330通过倒挡中间齿轮328与倒挡从动齿轮327啮合;
第一中心轴301通过第一换挡机构与壳体300断开或连接、或与空心轴304可传动连接;第二中心轴313通过第二换挡机构与三挡主动齿轮317或二挡主动齿轮321可传动连接、中间轴332通过第三换挡机构与一挡从动齿轮325或倒挡从动齿轮327可传动连接、第二中心轴313通过第四换挡机构与输出轴335可传动连接;
还包括取力轴323,取力轴323上固定有与二挡主动齿轮321啮合的取力从动齿轮322;
第二电机402的第二电机输入轴316设置有第二电机输入齿轮315,二挡从动齿轮320还与第二电机输入齿轮315啮合。
本实施例动力传输路径为:发动机100动力经离合器200、第一中心轴301、行星排向后传输到第二中心轴313;第一电机401动力经空心轴304、行星排向后传输到第二中心轴313;第二电机402通过二挡从动齿轮320直连输出动力从中间轴332补充至输出轴335,直连式动力补充效率高,同时在系统换挡时通过第二电机动力补偿可以实现换挡无动力中断,提高驾驶舒适性,相对于现有技术第二电机设置在中间轴的动力补充方式,具有缩短总成长度的优势;第二电机直接与二挡传动齿轮传递动力,取消原有的电机中间减速齿轮,缩减动力总成的径向宽度;此外,第三换挡执行机构改为设置在一挡从动齿轮和倒挡从动齿轮之间,倒挡的动力从第二中心轴不经过取力轴直接传至中间轴最后传至输出轴,有效地减短了取力轴的长度,因此总体上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
作为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案,行星排包括太阳轮309、行星轮310、行星架311以及齿圈312,太阳轮309固设于空心轴304,第一中心轴301与行星架311固定连接,行星轮310安装在行星架311上,行星轮310分别与太阳轮309和齿圈312相啮合。行星排通过动力解耦将发动机的前端动力一部分可传递给第一电机进行发电,另一部分传递给后端的第二中心轴313。
作为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案,第一换挡啮合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中心轴301上的第一换挡齿座336、与第一换挡齿座336连接的第一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03、设置在空心轴304上的空心轴换挡接合齿座337、固定在壳体300上的固定齿座302;通过移动第一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03能够使第一换挡齿座336分别与空心轴换挡接合齿座337、固定齿座302接合或脱离。
第二换挡机构包括固定在三挡主动齿轮317、二挡主动齿轮321之间的第二中心轴313上的第二换挡齿座338、与第二换挡齿座338连接的第二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19,通过移动第二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19能够使第二换挡齿座338分别与三挡主动齿轮317、二挡主动齿轮321接合或脱离。
第三换挡机构包括固定在一挡从动齿轮325、倒挡从动齿轮327之间的中间轴332上的第三换挡齿座339、与第三换挡齿座339连接的第三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26,通过移动第三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26能够使第三换挡齿座339分别与一挡从动齿轮325、倒挡从动齿轮327接合或脱离。
第四换挡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二中心轴313上的输出换挡齿座340、与输出换挡齿座340连接的第四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31、设置在输出轴335上的输出轴换挡齿座341;通过第四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31能够使输出换挡齿座340与输出轴换挡齿座341接合或脱离。
通过上述的变速机构与换挡机构的结合,能够实现如下工作模式:
发动机驱动模式:离合器200为连接状态,第一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03向右挂挡,行星架311与太阳轮309锁止,发动机100动力直接传递至齿圈312。此模式下,第一电机401可进行动力补偿,动力经第一电机输入轴308、第一电机输入齿轮307、第一电机中间齿轮306、第一电机输出齿轮305传递至行星排,与发动机100共同驱动,提高系统动力性。
纯电驱动模式:离合器200为断开状态,第一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03向左挂挡或向右挂挡。第一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03向左挂挡时,行星架311与固定齿座302为锁止状态,第一电机401动力经第一电机输入轴308、第一电机输入齿轮307、第一电机中间齿轮306、第一电机输出齿轮305、空心轴304传递至行星排,经309、310传递至齿圈312,此时行星排为减速。303向右挂挡时,行星架311与太阳轮309为锁止状态,整个行星排速比为1,第一电机401动力经第一电机输入轴308、第一电机输入齿轮307、第一电机中间齿轮306、第一电机输出齿轮305、空心轴304传递至行星排,经齿圈312输出。
e-CVT模式:离合器200为连接状态,第一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03在中间位置。此时发动机100作为主要动力源,发动机动力经第一中心轴301传递至行星架311,经行星排传递至齿圈312;第一电机401动力经第一电机输入轴308、第一电机输入齿轮307、第一电机中间齿轮306、第一电机输出齿轮305、空心轴304传递至太阳轮309;此时第一电机401可以控制太阳轮309转速,使发动机100在经济区工作,提高系统综合节油率;也可以经动力路线消耗发动机100部分功率进行发电,维持电池SOC;也可以作为第二动力源与发动机100混合驱动,提高系统动力性。
以上所有模式,动力最终都通过齿圈312传递至第二中心轴313,经不同挡位实现动力输出。
各挡位动力路线:
一挡:第三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26向左挂挡,第二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19在中间位置,第四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31为断开状态。第二中心轴313动力经一挡主动齿轮324、一挡从动齿轮325、中间轴332、主减速主动齿轮333、主减速从动齿轮334、输出轴335输出至后桥。
二挡:第二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19向右挂挡,第三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26在中间位置,第四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31为断开状态。第二中心轴313动力经二挡主动齿轮321、二挡从动齿轮320、中间轴332、主减速主动齿轮333、主减速从动齿轮334、输出轴335输出至后桥。
三挡直接挡:第四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31为连接状态,第二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19、第三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26在中间位置。第二中心轴313动力直接传递至输出轴335,输出至后桥。
四挡:第二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19向左挂挡,第三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26在中间位置,第四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31为断开状态。第二中心轴313动力经三挡主动齿轮317、三挡从动齿轮318、中间轴332、主减速主动齿轮333、主减速从动齿轮334、输出轴335输出至后桥。
倒挡:第三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26向右挂挡,第二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19在中间位置,第四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31为断开状态。第二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13动力经倒挡主动齿轮330、倒挡中间轴329、倒挡中间齿轮328、中间轴332、主减速主动齿轮333、主减速从动齿轮334、输出轴335输出至后桥,此挡位可保证系统在电机失效时,通过发动机100驱动仍可实现倒挡功能。
多个挡位设置可以提高发动机100驱动模式的使用率,提高系统效率,同时使发动机100及电机在高效区运行的可能性增大,系统适用工况更广,有效提高系统综合节油率。
动力补偿方式:任意驱动模式下,第二电机402均可通过第二电机输入轴316、第二电机输入齿轮315、二挡从动齿轮320、中间轴332、主减速主动齿轮333、主减速从动齿轮334动力路线进行动力补偿,提高系统动力性,满足整车大扭矩输出需求;同时在系统换挡时通过第二电机402动力补偿可以实现换挡无动力中断,提高驾驶舒适性。
取力方式:任意驱动模式下,动力由二挡主动齿轮321经取力输出齿轮322传递至取力输出轴323。
制动能量回收:整车制动时,制动力矩通过输出轴335、主减速从动齿轮334、主减速主动齿轮333、中间轴332、二挡从动齿轮320、第二电机输入齿轮315、第二电机输入轴316传递至第二电机402进行发电,实现能量回收,提高系统综合节油率。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电机直连中间轴的多挡变速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100)、第一中心轴(301)、行星排、第二中心轴(313)、输出轴(335)、车轮系统、壳体(300)、变速机构,发动机(100)、第一中心轴(301)、行星排、第二中心轴(313)依次连接,输出轴(335)、车轮系统依次传动连接;
第一中心轴(301)上空套有空心轴(304),空心轴(304)与第一中心轴(301)通过行星排传动连接;第一电机(401)与空心轴(304)传动连接;
其特征在于:
第二中心轴(313)旁与之平行设置有中间轴(332);
变速机构包括依次设置在第二中心轴(313)上的三挡主动齿轮(317)、二挡主动齿轮(321)、一挡主动齿轮(324)、倒挡主动齿轮(330),依次设置在中间轴(332)上的三挡从动齿轮(318)、二挡从动齿轮(320)、一挡从动齿轮(325)、倒挡从动齿轮(327)、主减速主动齿轮(333),以及设置在输出轴(335)上的主减速从动齿轮(334),其中:
三挡主动齿轮(317)、二挡主动齿轮(321)空套在第二中心轴(313)上,一挡主动齿轮(324)、倒挡主动齿轮(330)固定在第二中心轴(313)上;一挡从动齿轮(325)、倒挡从动齿轮(327)空套在中间轴(332)上,三挡从动齿轮(318)、二挡从动齿轮(320)、主减速主动齿轮(333)固定在中间轴(332)上;
三挡主动齿轮(317)、二挡主动齿轮(321)、一挡主动齿轮(324)、主减速从动齿轮(334)分别与三挡从动齿轮(318)、二挡从动齿轮(320)、一挡从动齿轮(325)、主减速主动齿轮(333)啮合,倒挡主动齿轮(330)通过倒挡中间齿轮(328)与倒挡从动齿轮(327)啮合;
第一中心轴(301)通过第一换挡机构与壳体(300)断开或连接、或与空心轴(304)可传动连接;第二中心轴(313)通过第二换挡机构与三挡主动齿轮(317)或二挡主动齿轮(321)可传动连接、中间轴(332)通过第三换挡机构与一挡从动齿轮(325)或倒挡从动齿轮(327)可传动连接、第二中心轴(313)通过第四换挡机构与输出轴(335)可传动连接;
还包括取力轴(323),所述取力轴(323)上固定有与二挡主动齿轮(321)啮合的取力从动齿轮(322);
第二电机(402)的第二电机输入轴(316)设置有第二电机输入齿轮(315),二挡从动齿轮(320)还与第二电机输入齿轮(315)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直连中间轴的多挡变速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排包括太阳轮(309)、行星轮(310)、行星架(311)以及齿圈(312),所述太阳轮(309)固设于空心轴(304),第一中心轴(301)与行星架(311)固定连接,行星轮(310)安装在行星架(311)上,所述行星轮(310)分别与太阳轮(309)和齿圈(312)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直连中间轴的多挡变速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机中间齿轮(306),第一电机(401)的第一电机输入轴(308)上固定有第一电机输入齿轮(307),空心轴(304)上固定有第一电机输出齿轮(305),第一电机中间齿轮(306)分别与第一电机输出齿轮(305)、第一电机输入齿轮(307)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直连中间轴的多挡变速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换挡啮合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中心轴(301)上的第一换挡齿座(336)、与第一换挡齿座(336)连接的第一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03)、设置在空心轴(304)上的空心轴换挡接合齿座(337)、固定在壳体(300)上的固定齿座(302);通过移动第一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03)能够使第一换挡齿座(336)分别与空心轴换挡接合齿座(337)、固定齿座(302)接合或脱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直连中间轴的多挡变速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换挡机构包括固定在三挡主动齿轮(317)、二挡主动齿轮(321)之间的所述第二中心轴(313)上的第二换挡齿座(338)、与第二换挡齿座(338)连接的第二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19),通过移动第二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19)能够使第二换挡齿座(338)分别与三挡主动齿轮(317)、二挡主动齿轮(321)接合或脱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直连中间轴的多挡变速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三换挡机构包括固定在一挡从动齿轮(325)、倒挡从动齿轮(327)之间的所述中间轴(332)上的第三换挡齿座(339)、与第三换挡齿座(339)连接的第三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26),通过移动第三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26)能够使第三换挡齿座(339)分别与一挡从动齿轮(325)、倒挡从动齿轮(327)接合或脱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直连中间轴的多挡变速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第四换挡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二中心轴(313)上的输出换挡齿座(340)、与输出换挡齿座(340)连接的第四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31)、设置在输出轴(335)上的输出轴换挡齿座(341);通过第四换挡执行机构齿套(331)能够使输出换挡齿座(340)与输出轴换挡齿座(341)接合或脱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直连中间轴的多挡变速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电机(401)、第二电机(402)均设置在壳体内。
CN202222528019.6U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电机直连中间轴的多挡变速混合动力系统 Active CN2184308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28019.6U CN218430833U (zh)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电机直连中间轴的多挡变速混合动力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28019.6U CN218430833U (zh)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电机直连中间轴的多挡变速混合动力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30833U true CN218430833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81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28019.6U Active CN218430833U (zh)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电机直连中间轴的多挡变速混合动力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308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0506341A (ja) 横置型車両用駆動アセンブリ
CN104972890A (zh) 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自动变速器
CN104976329A (zh) 一种单电机混合动力自动变速器
CN112166046B (zh) 混合动力变速器和混合动力车辆
CN113942382A (zh)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车辆
CN216783253U (zh) 动力传动系统及车辆
CN217022174U (zh)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车辆
CN206012325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
CN217227285U (zh) 一种无动力中断式多挡功率分流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218430833U (zh) 一种电机直连中间轴的多挡变速混合动力系统
CN217124541U (zh) 混合动力系统
CN215806075U (zh) 一种变速器、动力总成及车辆
CN112744067B (zh) 混合动力系统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0212009U (zh) 双电机混合动力用变速器
CN209795160U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CN111251860B (zh) 动力驱动系统和车辆
CN112406507A (zh) 混合动力驱动方法、装置、动力系统、车辆及相关设备
CN218577502U (zh) 四挡三套轴双电机单行星排混合动力系统
CN218839174U (zh) 无独立倒档轴的多档调速混合动力系统
CN115503459A (zh) 双电机双中间轴带取力模块的多挡变速混合动力系统
CN111376701A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CN111114282A (zh) 动力驱动系统和车辆
CN111114285A (zh) 动力驱动系统和车辆
CN211195831U (zh) 动力驱动系统和车辆
CN217761910U (zh) 纵置后驱混动变速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