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30013U - 一种打印室室内循环加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打印室室内循环加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30013U
CN218430013U CN202222795906.XU CN202222795906U CN218430013U CN 218430013 U CN218430013 U CN 218430013U CN 202222795906 U CN202222795906 U CN 202222795906U CN 218430013 U CN218430013 U CN 2184300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ing
printing
printing chamber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9590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乐成
孟旭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Zhichuangc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Zhichuangc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Zhichuangc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Zhichuangc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9590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300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300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300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打印室室内循环加热结构,包括:打印腔室;活动设置在所述打印腔室上方且贯穿所述打印腔室的打印头;滑动连接在所述打印腔室内部的载板;位于所述载板的下方并且锁紧在所述打印腔室内部底部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的顶部与外侧开设有出风结构所述加热组件的内部安装有若干个加热器;设置在远离所述加热组件外侧出风结构一侧的风驱组件,所述风驱组件内设置有风机,所述风驱组件朝向所述加热组件的一侧开设有出风口,所述风驱组件的顶部开设有进风口,以让打印头输出的物料温度与打印腔室内的温度相近,避免因温度引起的模型变形,从而提高3D打印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打印室室内循环加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3D打印机,特别是一种打印室室内循环加热结构。
背景技术
3D打印机实际上是利用光固化和纸层叠等技术的最新快速成型装置,与普通打印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打印机内装有液体或粉末等“打印材料”,与电脑连接后,通过电脑控制把“打印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
在3D打印的过程中,3D打印机是把热熔性的材料高温加热融化,通过带有精密喷嘴的喷头中挤压出来,材料从喷嘴挤压出来后,冷却凝固一层一层堆积成型,由于喷头需要对材料进行熔融,故从喷头挤出的材料的温度较高,而打印腔室中的温度较低,材料在被挤出后若与环境温度的温差较大的话,会导致模型翘曲变形。
现有的虽然采用风循环的方式将加热件加热的气流吹到各个位置上,但是,其热气流在打印腔室内的流动不均匀,风机难以将热气流均匀的传导至打印腔室的各个位置上,若要达到均匀循环的效果,则需要借助管道进行引流,一旦借助管道,对打印腔室的改造较多,难以适配多种打印腔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打印室室内循环加热结构,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打印室室内循环加热结构,包括:
打印腔室;
活动设置在所述打印腔室上方且贯穿所述打印腔室的打印头;
滑动连接在所述打印腔室内部的载板;
位于所述载板的下方并且锁紧在所述打印腔室内部底部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的顶部与外侧开设有出风结构所述加热组件的内部安装有若干个加热器;
设置在远离所述加热组件外侧出风结构一侧的风驱组件,所述风驱组件内设置有风机,所述风驱组件朝向所述加热组件的一侧开设有出风口,所述风驱组件的顶部开设有进风口。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出风结构包括锁紧在所述加热组件顶部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上开设有若干等距均匀分布的风孔,所述导风板的出风方向与所述载板垂直。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出风结构包括锁紧在所述加热组件外侧的引风板,所述引风板上开设有若干长槽,自所述长槽导出的热风沿着打印腔室的内壁穿过载板与打印腔室之间的间隙到达载板的上方。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加热组件的内部固接有若干支架,所述支架的数量对应所述加热器的数量,所述加热器为设置在所述加热组件内部的U型加热管,所述U型加热管的橡胶头卡接在所述U型加热管内。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风驱组件包括锁紧在所述打印腔室内部底部的下安装件与锁紧在所述下安装件上方的上安装件,所述下安装件包括承载所述风机的几字形的下底板,与所述下底板上垂直固定有一侧挡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加热组件与风驱组件之间的位置配合,风驱组件的风机对应载板与打印腔室之间的缝隙,接收打印腔室的上半部分空气,而加热组件外侧的出风结构对应载板与打印腔室另一侧的缝隙,能够将加热后的热风往打印腔室的上半部分输出,且加热组件的出风结构在出风时能够输出带载板的底部,通过热传递加热载板,并且经反射后加热整个打印腔室的下半部分,让下半部分始终保持高温的同时,上半部分的热风一直在循环,以让打印头输出的物料温度与打印腔室内的温度相近,避免因温度引起的模型变形,从而提高3D打印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打印室室内循环加热结构与3D打印机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加热组件、风驱组件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加热组件、风驱组件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加热组件、风驱组件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打印室室内循环加热结构内部气流流动方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现有的保持打印腔室的高温环境的手段,往往只是简单的利用管道将打印腔室内的风吸入,再通过加热装置对管道进行加热,从而使打印腔室内的不断保持在一个高温环境的状态,但是实际上,从管道直接输出的热风没办法到达打印腔室的所有位置中,会造成单一位置温度过高,其他位置温度不均匀的情况,若想达到均匀设置,则需要设置多处管道,对打印腔室的改造较多,故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案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
参照图1-5所示,一种打印室室内循环加热结构,包括:打印腔室1;活动设置在所述打印腔室1上方且贯穿所述打印腔室1的打印头2;滑动连接在所述打印腔室1内部的载板3;位于所述载板3的下方并且锁紧在所述打印腔室1内部底部的加热组件4,所述加热组件4的顶部与外侧开设有出风结构所述加热组件4的内部安装有若干个加热器41;设置在远离所述加热组件4外侧出风结构一侧的风驱组件5,所述风驱组件5内设置有风机51,所述风驱组件5朝向所述加热组件4的一侧开设有出风口52,所述风驱组件5的顶部开设有进风口53。
首先,简述一下3D打印机的原理,是通过打印头2将需要打印的材料溶解掉变成熔融状态,然后打印头2根据计算机设置的程度按照一定的轨迹进行行走,载板3也跟随着计算机的程序驱动从而实现高度的变化。
从图中可以看出,载板3基本将整个打印腔室1分隔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用于承载打印的物件,而下半部分用于为载板3的活动提供空间,有一上半部分需要为待打印物件留下可以展开的空间,故只能够将加热的结构设置在打印腔室1的下半部分,如何将下半部分的热气流引到上半部分同时又保证下半部分本身的高温环境,是本案想要解决的重点。
在开始循环前,启动加热器41,加热器41会加热其周围的空气,再启动正对着加热器41的风机51,风机51会将加热器41加热的空气往四周吹,具体输出的方向如下:
由于载板3需要在打印腔室1内实现上下滑动,故其需要与外部的驱动组件连接,但是,为了与打印腔室1的下半部分相同,打印腔室1与载板3存在间隙,故加热组件4设置在其中的一处间隙的底部,而对应的,风驱组件5设置在相对于加热组件4对应间隙的另一侧,风驱组件5内部的风机51的进风口53朝向间隙处,能够将打印腔室1上半部分的空气吸入,且风机51的出风口52朝向加热组件4内的加热器41,而加热组件4外侧的出风结构正对打印腔室1的内侧壁,且由于加热组件4固定在打印腔室1的底部,故在出风时会沿着打印腔室1的内侧壁往上流动,通入打印腔室1的上半部分,以此完成风机51的进风口53吸入打印腔室1上半部分的气流,而通过加热组件4外侧的出风结构输出热气流至打印腔室1的上半部分,以此让安装在打印腔室1下半部分的加热结构仍能够实现上半部分的循环,在循环的过程中无需加设管道,只是通过设置加热组件4与风驱组件5进风、出风的位置。
在完成打印腔室1上半部分的热风循环之后,打印腔室1的下半部分也需要保证高温的环境,否则由于热传递的效应,温度会逐渐流失到下半部分,故所述加热组件4的顶部也具有出风结构,自风机51吹过加热器41带动的热风有一部分自加热组件4的外侧输出,有一部分自加热组件4的顶部输出,从顶部输出的热风会先输送至载板3的底部对其进行加热,随后在载板3的阻挡下反弹,滞留在打印腔室1的下半部分,即便有部分被风机51重新吸入也不会影响到整体气流的温度。
其中,具体的出风结构包括锁紧在所述加热组件4顶部的导风板42,所述导风板42上开设有若干等距均匀分布的风孔421,所述导风板42的出风方向与所述载板3垂直,均匀分布的风孔421能够保证载板3被加热到一个均匀的温度上,且通过载板3反弹的热气流的分布位置也较为的平均,让整个打印腔室1的下半部分温度均匀,还包括锁紧在所述加热组件4外侧的引风板43,所述引风板43上开设有若干长槽431,自所述长槽431导出的热风沿着打印腔室1的内壁穿过载板3与打印腔室1之间的间隙到达载板3的上方,通过简单的风板结构与位置的限制,使热气流只能往上走,随着导风板42的流动方向流入打印腔室1的上半部分。
在现有的很多加热结构当中,多是采用翅片结构,或者是运用多个加热棒的方式,这种加热方式,不仅导致需要设置多个固定结构,且增加了加热组件的设置成品,故本案的所述加热组件4的内部固接有若干支架44,所述支架44的数量对应所述加热器41的数量,所述加热器41为设置在所述加热组件4内部的U型加热管,所述U型加热管的橡胶头卡接在所述U型加热管内,采用的U型加热管,仅设置一段的U型加热管即可代替两段加热棒的结构,可通过更少的电路提供相同的热源,且激发的速度更快。
在风机51的安装过程中,为了便于风机进行固定,同时也方便其安装和拆卸检修,风驱组件5分为上下层,具体的为:所述风驱组件5包括锁紧在所述打印腔室1内部底部的下安装件54与锁紧在所述下安装件54上方的上安装件55,在需要拆卸时直接将上安装件55拆卸即可取出风机,由于打印腔室1内需要保持较为高温的环境,若直接将风机51置于打印腔室1的内底板的话,则通过热传递的温度较高,容易破坏到风机51的结构,故所述下安装件54包括承载所述风机51的几字形的下底板541,与所述下底板541上垂直固定有一侧挡板542,通过几字形的下底板541将风机51悬空设置,避免直接触碰到地面。
在本实施例中,风机51为高温风机,可承受较高的问题,不会由于打印腔室1内的高温环境而受到破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打印室室内循环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打印腔室(1);
活动设置在所述打印腔室(1)上方且贯穿所述打印腔室(1)的打印头(2);
滑动连接在所述打印腔室(1)内部的载板(3);
位于所述载板(3)的下方并且锁紧在所述打印腔室(1)内部底部的加热组件(4),所述加热组件(4)的顶部与外侧开设有出风结构所述加热组件(4)的内部安装有若干个加热器(41);
设置在远离所述加热组件(4)外侧出风结构一侧的风驱组件(5),所述风驱组件(5)内设置有风机(51),所述风驱组件(5)朝向所述加热组件(4)的一侧开设有出风口(52),所述风驱组件(5)的顶部开设有进风口(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印室室内循环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结构包括锁紧在所述加热组件(4)顶部的导风板(42),所述导风板(42)上开设有若干等距均匀分布的风孔(421),所述导风板(42)的出风方向与所述载板(3)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印室室内循环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结构包括锁紧在所述加热组件(4)外侧的引风板(43),所述引风板(43)上开设有若干长槽(431),自所述长槽(431)导出的热风沿着打印腔室(1)的内壁穿过载板(3)与打印腔室(1)之间的间隙到达载板(3)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印室室内循环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4)的内部固接有若干支架(44),所述支架(44)的数量对应所述加热器(41)的数量,所述加热器(41)为设置在所述加热组件(4)内部的U型加热管,所述U型加热管的橡胶头卡接在所述U型加热管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印室室内循环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驱组件(5)包括锁紧在所述打印腔室(1)内部底部的下安装件(54)与锁紧在所述下安装件(54)上方的上安装件(55),所述下安装件(54)包括承载所述风机(51)的几字形的下底板(541),与所述下底板(541)上垂直固定有一侧挡板(542)。
CN202222795906.XU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打印室室内循环加热结构 Active CN2184300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95906.XU CN218430013U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打印室室内循环加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95906.XU CN218430013U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打印室室内循环加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30013U true CN218430013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70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95906.XU Active CN218430013U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打印室室内循环加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300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83861U (zh) 一种熔融沉积成型的金属三维打印机
CN106808692B (zh) 防堵塞3d打印喷头装置
US20190240969A1 (en) Heated air system for 3d printer
CN218430013U (zh) 一种打印室室内循环加热结构
CN206030548U (zh) 一种3d打印机的散热装置
CN206891097U (zh) 薄膜同步热循环风道、烘箱及输送系统
CN2915286Y (zh) 立式上胶机热辐射烘箱装置
CN106042384A (zh) 主动制冷的3d打印装置
CN206460259U (zh) 一种显影机高效烘干装置
CN208682133U (zh) 可打印高温材料的3d打印机
US20090102896A1 (en) Printer including temperature gradient fluid flow device
CN107187021B (zh) 一种3d打印高温成型装置
CN214687947U (zh) 一种3d打印设备
CN105835372B (zh) 3d打印机
CN206465475U (zh) 一种3d打印机的丝盘盒
CN106584859B (zh) 一种3d打印机的丝盘盒及其使用方法
CN211280176U (zh) 一种预热装置
CN208035370U (zh) 恒温装置
CN209566493U (zh) 一种3d打印机保温系统及3d打印机
CN110370623A (zh) 一种3d打印设备
CN209191311U (zh) 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
EP1304201A1 (en) Plant for preheating porous thermoformable material and pressing method
CN207931086U (zh) 一种适用于3d打印机的可拆卸加热装置
CN205317048U (zh) 一种紊流换热器
CN214395429U (zh) 一种打印头散热性能好的3d打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