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19712U - 一种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19712U
CN218419712U CN202221943274.0U CN202221943274U CN218419712U CN 218419712 U CN218419712 U CN 218419712U CN 202221943274 U CN202221943274 U CN 202221943274U CN 218419712 U CN218419712 U CN 2184197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very
assembly
cavity
recovery assembly
clean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4327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班思浩
党亚洲
董小康
周春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4327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197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197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197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了一种清洁设备,包括机体及回收组件,回收组件被构造为用于容纳液体;机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回收组件的安装腔,安装腔相对的第一端、第二端被构造为用于与回收组件的相对两端配合;在安装腔的第一端通过弹性装置设置有托台,弹性装置被构造为:通过托台对回收组件施加弹性力,以将回收组件压向容纳腔的第二端。本公开的清洁设备,当回收组件安装在安装腔中时,通过托台及弹性装置的作用可以将回收组件挤压向安装腔的第二端,使回收组件更加紧密的安装在机体上,提高了回收组件与机体之间的密封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清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清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用清洁设备在经历了多年发展后已经呈现出了功能化、多样化以及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其中地面清洗机设备以其强大的地面清洁能力和干湿两用的特性使其备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地面清洗设备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地面清洗设备上通常会设置有用于回收清洁过程中产生脏污的回收部件,该回收部件通常是可拆卸的安装在清洗设备上。随着清洗设备的使用,用户需要经常将回收部件从清洗设备上取下,倒出其中的脏污,再将回收部件安装在清洗设备上。长此以往,回收部件用于与清洗设备的连接部分则会发生磨损、老化,从而丧失部分功能,使回收部件与清洗设备之间的连接不再紧密,造成清洗的过程中,脏污通过回收部件与清洗设备之间的缝隙流出到外界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包括:
回收组件,所述回收组件被构造为用于容纳液体;
机体,所述机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回收组件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包括相对的第一端、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第二端被构造为用于与所述回收组件的相对两端配合;
在所述安装腔的第一端通过弹性装置设置有托台,所述弹性装置被构造为:通过托台对所述回收组件施加弹性力,以将所述回收组件压向所述安装腔的第二端。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体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围成了第一容纳腔,所述托台通过所述弹性装置导向配合在所述第一容纳腔中。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收组件的相应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侧壁被构造为用于与对所述回收组件的相应端头进行限位。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托台上还设置有吸污管道,所述吸污管道被构造为与所述托台同步运动;所述回收组件用于与所述托台配合的一端设置有进污口,所述进污口被构造为与所述吸污管道的出口连通。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污管道的出口位置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环绕所述出口设置,且突出于所述托台的端面;所述回收组件的进污口被构造为通过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吸污管道的出口密封。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在所述托台的端面上呈扩口结构。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机组件,在所述安装腔的第二端设置有过滤器;所述回收组件上用于与所述过滤器抵接的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电机组件被配置为经过滤器、通孔在所述回收组件内形成负压。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体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围成了第二容纳腔;所述回收组件的端面上设置有一圈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回收组件端面的边缘之间围成了卡槽,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被构造为与所述卡槽配合在一起。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组件、过滤器安装在所述第二容纳腔中;所述过滤器突出于所述电机组件的端面,且被构造为伸入至所述凸缘围成的中空腔内。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收组件包括:
回收桶,所述回收桶具有开口端,在所述回收桶中设置有进污管道,所述进污管道在所述回收桶远离开口端的一侧形成所述进污口;
桶盖,所述桶盖密封所述回收桶的开口端,所述通孔设置有多个,分布设置在所述桶盖上。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桶盖上对应所述进污管道的位置设置有挡水机构,所述挡水机构被构造为引导从进污管道出来的污水流向所述回收桶的底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水机构围成锥台状的挡水腔,所述进污管道的出液口伸入所述挡水腔中。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桶盖包括围成中空内腔的桶盖壳体,所述通孔分布在桶盖壳体的相对两端;在所述桶盖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被构造为将桶盖壳体的侧壁与所述回收桶的内壁密封。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桶盖壳体伸入到所述回收桶的一端向内凹陷,在所述桶盖壳体的内壁中形成导流部;位于桶盖壳体中空内腔中的液体被配置为经导流部流向所述回收桶;在所述桶盖壳体的外壁上形成供所述密封圈发生变形的空间。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地刷组件,所述地刷组件连接在所述机体上,且被构造为用于清洁工作面;所述安装腔的第二端相对于第一端,设置在机体上远离所述地刷组件的位置。
本公开的清洁设备中,在安装腔的第一端通过弹性装置设置有托台,当回收组件安装在安装腔中时,通过弹性装置的作用,托台可以将回收组件挤压向安装腔的第二端,使回收组件可以预压在机体的安装腔内,即使回收组件与安装腔的连接位置存在磨损或老化的问题,在托台预压力的作用下可使回收组件与安装腔紧压在一起,提高二者之间的密封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清洁设备的主视图;
图2是本公开清洁设备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清洁设备在回收组件取下时的主视图;
图4是本公开清洁设备在回收组件取下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清洁设备在回收组件取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清洁设备中回收组件的主视图;
图7是本公开清洁设备中回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中剖面示意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3中清洁设备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机体,10.安装腔,11.弹性装置,12.托台,13.第一壳体,131.第一容纳腔,14.过滤器,15.第二壳体,151.第二容纳腔,152.卡槽,153.中空腔,2.回收组件,21.桶盖,211.桶盖壳体,212.导流部,22.回收桶,23.进污口,24.凸缘,25.挡水机构,251.挡水腔,26.进污管道,27.通孔,28.密封圈,281.空间,3.吸污管道,31.密封件,32.出口,33.入口,4.电机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公开的清洁设备可以是洗地机器人、手持式洗地机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清洁设备,其包括机体、回收组件以及用于对工作面进行清洁的地刷组件。机体用于承载清洁设备中的各个组件,例如充电装置、显示屏、动力装置等,在机体上还可以设置有供用户持握的手持部,便于用户在进行清洁时持握,以控制清洁设备的行进方向。回收组件安装在机体中,用于容纳脏污等液体,由此回收清洁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等脏污。地刷组件可以是清洁滚筒、抹布盘等,其设置在机体靠近工作面的一端,通过机体中的动力装置为其提供动力,以对工作面进行清洁。
为了便于将回收组件安装在机体上,在机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回收组件的安装腔,安装腔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安装腔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可以与回收组件的相对两端配合在一起,使回收组件可以更加稳固的连接在安装腔中。
在机体的第一端通过弹性装置设置有托台。当用户安装回收组件时,则需要将回收组件抵接在托台上,然后通过托台挤压弹性装置,使托台向安装腔第一端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回收组件可以安装在机体上。安装完成后,托台在弹性装置的作用下,将回收组件挤压向安装腔的第二端,使回收组件可以紧密的连接在机体上。
本公开的清洁设备,在安装腔的第一端通过弹性装置设置有托台,当回收组件安装在安装腔中时,通过托台及弹性装置的作用,托台可以将回收组件挤压向安装腔的第二端,使回收组件可以更加紧密的安装在机体上。即使回收组件与机体之间的连接部分发生磨损、老化等问题,也能通过托台的作用,将回收组件压紧在安装腔中,保证回收组件与机体各部件连接的稳定性及密封性。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参考附图1至图9,结合实施例详细的说明本公开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及图3,本公开的清洁设备包括机体1、回收组件2以及地刷组件。机体1用于承载清洁设备中的各个部件,例如电池、动力装置、显示屏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部件,具体根据清洁设备的结构和功能而定,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回收组件2设置在机体1上,用于容纳液体,可以回收清洁设备在清洁过程中产生的脏污。地刷组件(视图未给出)可以是清洁滚筒、抹布盘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结构,其设置在机体1靠近工作面的一端,通过机体1中的动力装置为其提供动力,通过自身旋转等方式对工作面进行清洁。
参考图4,在机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回收组件2的安装腔10,安装腔10可以设置在机体1的中间部分,也可以设置在机体1的其它位置。安装腔10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安装腔1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可以与回收组件2的相对两端配合在一起,使回收组件2安装在安装腔10中时可以更加稳固。参考图4的视图方向,安装腔10的下端记为第一端,上端记为第二端。当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也可以将安装腔10的下端记为第二端,将安装腔的上端记为第一端,在此不再赘述。
在图4中,在安装腔10的第一端通过弹性装置11设置有托台12,弹性装置11可以是压缩弹簧、弹片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具有弹性的装置,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弹性装置11的一端可连接在机体1上,另一端连接在托台12上。
当用户安装回收组件2时,首先将回收组件2的一端抵接在托台12上,同时挤压托台12向安装腔10第一端的方向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挤压弹性装置11,直至将回收组件2放入安装腔10中。当外力撤销后,托台12会在弹性装置11的作用下,将回收组件2向安装腔10的第二端的方向挤压,从而完成回收组件2的安装。且在安装之后,回收组件2始终受到托台12、弹性装置11的挤压力,由此可弥补由于连接部位老化或磨损所造成的密封性差的问题,保证了回收组件2与机体1之间安装的稳定性及密封性。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在安装腔1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壳体13,第一壳体13与机体1之间围合成了第一容纳腔131。第一容纳腔131整体呈圆筒状,托台12及弹性装置11设置在第一容纳腔131中,托台12的侧壁与第一壳体13相接触,导向配合在第一容纳腔131中,且第一容纳腔131中具有供托台12运动的空间。当托台12受到外力向安装腔10的第一端运动时,由于托台12的侧壁与第一壳体13相接触,第一壳体13则会为托台12的运动提供导向,使托台12在滑动过程中可以沿着第一壳体13的延伸方向运动,而不会向其它方向运动,避免托台12在滑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卡死在安装腔10的情况。当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托台12也可以通过导向柱、导向槽的方式导向配合在第一容纳腔131中,在此不再具体说明。
为了进一步提高回收组件2在第一容纳腔131中的稳定性,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及图8,在安装完成之后,回收组件2被构造为伸入第一容纳腔131中,使得第一容纳腔131的侧壁被构造为用于与对回收组件2的端头进行限位,避免回收组件2相对机体1发生偏移或移位。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及图7,托台12上还设置有吸污管道3,吸污管道3连接在托台12上。当托台12运动时,吸污管道3可以随着托台12同步进行运动。吸污管道3可以采用塑料材料制成,例如塑料、橡胶等,当然吸污管道3还可以是波纹管,使吸污管道3在随托台12同步运动时不易发生断裂。第一容纳腔131的下端设置有供吸污管道3穿出的缺口,且第一容纳腔131中具有供吸污管道3发生位移的空间。
吸污管道3入口33的一端用于与清洁设备中的地刷组件连接,例如通过软管连通,出口32的一端用于与回收组件2连接,通过吸污管道3可以将回收组件2与地刷组件连通。回收组件2靠近托台12的一端设置有进污口23,吸污管道3通过进污口23与回收组件2连通。当清洁设备开始进行工作时,地刷组件在机体1中动力装置的作用下对工作面进行清洁,在清洁的过程中,清洁设备会向工作面或者滚刷上喷洒清水、清洁液等用于清洁的液体。清洁完成后清水及清洁液则会变为脏污,再由清洁设备吸入回收组件2中进行存储。
为了使吸污管道3与回收组件2的连接更加紧密,防止吸污管道3与回收组件2的连接处出现缝隙,造成脏污通过缝隙流出到托台12上的情况。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7及图8,在吸污管道3的出口32位置,也就是吸污管道3用于与回收组件2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密封件31,密封件31环绕吸污管道3的出口32位置,且突出于托台12的端面。当回收组件2安装在安装腔10中后,进污口23与密封件31相接触,从而使密封件31可以将进污口23与吸污管道3的出口32进行密封,防止脏污在经过吸污管道3进入回收组件2的过程中,通过吸污管道3与进污口23之间的缝隙流出。
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见图7及图8,密封件31在托台12的端面上呈扩口结构,即密封件31邻近托台12端面一端的尺寸,小于其远离托台12端面一端的尺寸。采用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密封件31与回收组件2上进污口23的接触面积更大,将进污口23以及其周围区域与吸污管道3的连接部分全部进行密封,密封效果更好。密封件31可以采用柔性材质制成,例如塑料、橡胶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当用户安装回收组件2到机体1上时,将回收组件2设有进污口23的一端抵接在托台12上,抵接过程中,进污口23周围的区域与密封件31接触,由于密封件31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在挤压的过程中密封件31会逐渐紧贴在进污口23周围的区域,由此实现进污口23与吸污管道3的出口32的密封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及图5,在机体1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壳体15,第二壳体15与机体1围合成了第二容纳腔151,第二容纳腔151可以用于容纳电机组件4及过滤器14。电机组件4设置在安装腔10的第二端,通过电机组件4可以为清洁设备提供负压,以将清洁过程中产生的脏污吸入回收组件2中进行存储。过滤器14位于桶盖21和电机组件4之间,外界气流通过回收组件2上的通孔27流出到电机组件4的过程中,过滤器14可以过滤气流中的水汽及固体异物等杂质,避免其进入到电机组件4中,对电机组件4造成损坏。
第二容纳腔151整体呈圆柱状,电机组件4的端头安装并固定在第二容纳腔151中。过滤器14位于第二容纳腔151中,且与电机组件4连通。参见图3,回收组件2上用于与过滤器14抵接的位置设置有通孔27,该通孔27与回收组件2的内腔连通,这使得可以通过电机组件4在回收组件2的内腔中形成负压,由此可将外界的脏污吸入至回收组件2中进行储存。
本公开的过滤器14设置在机体1上,用于过滤从通孔27进入到电机组件4中的气流,避免水气、颗粒物进入电机组件4中,以对电机组件4造成损坏。参考图4,过滤器14设置在位于电机组件4下方的位置,当回收组件2安装之后,通过过滤器14将回收组件2与电机组件4连通起来,这相对于传统将过滤器14可拆卸地设置在回收组件2上的结构而言,可避免由于用户失误而导致的漏装过滤器14的问题,进而避免电机组件4进水造成短路,影响电机组件4的使用寿命。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见图4及图7,回收组件2整体呈圆筒状结构,用户在安装的时候不需要识别回收组件2的安装角度,只要将回收组件2的相应端头抵接在托台12上,并挤压弹性装置11运动使得可以将回收组件2的另一端与安装腔10的第二端对接。此后在弹性装置11的恢复力下,使得回收组件2向安装腔10的第二端方向运动,由此完成回收组件2的安装,回收组件2下端的进污口23与托台12上吸污管道3的出口32的密封连接,回收组件2上端的通孔27与过滤器连通。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及图7,回收组件2包括回收桶22及桶盖21,回收桶22的一端具有开口端,桶盖21用于将回收桶22的开口端封闭。进污口23设置在回收桶22底部,使得回收桶22通过进污口23与吸污管道3连通。
参见图3及图6,桶盖21用于密封回收桶22的开口端,通孔27设置在桶盖21的端面上,使得当回收组件2安装到位后,利于桶盖21端面与过滤器14对接,以及通孔27与过滤器14的连通。采用这种结构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当用户清洁完成,将回收组件2从机体1上取下后,可以通过桶盖21上的通孔27先将回收桶22中的液体倒出,再打开桶盖21清理回收桶22中的固体杂质,使回收桶22可以全部清理干净,而不会在其中残留杂质。另外,用户在冲洗完回收桶22、桶盖21,并将回收组件2安装在机体1上后,桶盖21上的水可沿通孔27落入回收桶22中。
参见图2,在回收桶22中还设置有进污管道26,进污管道26的在回收桶22远离其开口端的一侧形成上述的进污口23,即该进污口23是进污通道26的一部分,进污管道26的另一端沿回收桶22的轴向延伸至邻近回收桶22开口端的位置。电机组件4在回收桶22内形成负压,外界的脏污通过吸污管道3进入到进污管道26中,并通过进污管道26的出液口落入回收桶22中进行储存;气流则继续上升并通过桶盖21流出。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及图6,为了防止脏污在负压的作用下从通孔27进入到电机组件4中,在桶盖21朝向进污管道26的一端设置有挡水机构25,挡水机构25的位置与进污管道26的位置相对应,且设置在进污管道26的上方。挡水机构25可以采用塑料、橡胶等材质制成,挡水机构25的形状可以是矩形、圆柱形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当脏污在进污管道26中流动至其出液口位置时,则会受到挡水机构25的阻挡,使脏污不会继续向桶盖21的方向运动,而是会与挡水机构25接触,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回收桶22的底部掉落,避免了脏污通过桶盖21上的通孔27流出回收组件2。
在本公开的一个具体方式中,参见图4及图6,挡水机构25的形状为锥台状,并在其中形成挡水腔251。挡水机构25朝向进污管道26一端的直径大于其与桶盖21连接位置的尺寸。进污管道26的出液口伸入至挡水腔251中。当脏污通过进污管道26流向挡水机构25时,会流入挡水腔251中与挡水腔251接触,之后再受到挡水腔251的阻挡,使其沿着挡水机构25的内壁流下。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见图7,桶盖21包括桶盖壳体211,桶盖壳体211具有中空内腔。通孔27设置在桶盖壳体211相对的两端,使得回收桶22的内腔可以通过桶盖壳体211相对两端的通孔27与电机组件4连通。通孔27的数量及排布的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例如可设置多个通孔27,密布在桶盖壳体211相对的两端,该通孔27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防止水气通过这些通孔27进入到电机组件4中。
在桶盖壳体211外壁上还设置有密封圈28。当桶盖21与回收桶22装配在一起时,密封圈28可以将桶盖壳体211与回收桶22的内壁密封。使外界气流只能通过通孔27流出桶盖21,防止外界气流通过桶盖壳体211与回收桶22之间形成的缝隙流出到外界。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4及图7,桶盖壳体211伸入回收桶22的一端向内凹陷,内凹部分在桶盖壳体211的内壁形成导流部212。当一些水汽随着外界气流流入并残留在桶盖壳体211的内腔中时,水汽则会凝固为液体杂质。在桶盖壳体211内腔中残留的液体则可以沿着桶盖壳体211的内壁滑下,在经过导流部212,最后通过桶盖壳体211朝向回收桶22一端的通孔27流入回收桶22中。导流部212可以防止液体杂质在桶盖壳体211中残留,使桶盖壳体211内腔中的液体可以沿着导流部212流入到回收桶22中。
另外,当用户拆卸回收组件2并将其内的脏污倾倒时,这些通孔27可以起到过滤的作用,防止固体颗粒物、头发等异物倒出。待液体倾倒完全后,用户可拆下桶盖壳体211进行冲洗,当冲洗干净后的回收组件2安装在机体1上之后,残留的液体可以沿着桶盖壳体211的内壁及导流部212重新落入回收桶22中。
另外在桶盖壳体211的向内凹陷还为密封圈28的变形提供了空间281。参考图2,密封圈28设置在桶盖壳体211外壁上邻近凹陷的位置,当桶盖壳体211装入回收桶22中时,密封圈28受到挤压在桶盖壳体211外壁的凹陷位置发生较大的变形,由此可提高桶盖壳体211与回收桶22之间的密封效果。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见图4及图9,为了保证回收组件2在安装腔10第二端的稳定性,桶盖21的端面上设置有一圈凸缘24,凸缘24与桶盖21端面的边缘形成一卡槽152。当回收组件2安装在安装腔10中后,第二壳体15朝向桶盖21的边缘则会卡入该卡槽152中,限制回收组件2在安装腔10中的移动,保证了回收组件2在安装腔10中的稳定性。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及图4,过滤器14突出于电机组件4的端面,且被构造为伸入至凸缘24围成的中空腔153内。过滤器14和电机组件4均位于第二容纳腔151中,且过滤器14安装在电机组件4的下端位置,过滤器14的边框突出于电机组件4的端面,这使得在安装回收组件2的时候,该过滤器14可以伸入至凸缘24的中空腔153中,以限制回收组件2在径向上的位移。
应用场景1
安装回收组件2时,用户手持回收组件2倾斜地将带有进污口23的一端抵接在托台12上,同时向安装腔10第一端的方向挤压托台12及弹性装置11,托台12和吸污管道3同步运动,直至可以将回收组件2推至安装腔10中。之后托台12在弹性装置11的作用下,带动回收组件2往安装腔10的第二端方向运动,由此使回收组件2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安装腔10的第一端、第二端对接并密封。回收组件2的进污口23与托台12位置的吸污管道3的出口32密封,回收组件2另一端的通孔27与过滤器14密封。在弹性装置11的作用下,可以使回收组件2始终预压在安装腔1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由此可避免由于部件老化、磨损所带来的密封性差的问题。
当需要拆卸回收组件2时,用户手持回收组件2往安装腔10第一端的方向运动,以使托台12挤压弹性装置11,托台12和吸污管道3同步运动。当运动至预定的位移时,回收组件2的另一端与安装腔10的第二端脱离,此时可将回收组件2取出。用户可以将回收组件2中的污水倾倒出来,污水沿着回收组件2的通孔27流出,而固体颗粒物或者头发等异物则被通孔27阻拦。当污水倒完之后,用户可将桶盖21拆下,利用清水对回收桶22、桶盖21进行冲洗。冲洗结束之后将组装好的回收桶22、桶盖21按照上述的方法重新安装到机体1的安装腔10中,遗留在桶盖21上的水则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桶盖壳体211的内壁向下流动,经过通孔27重新落入回收桶22中。
由于过滤器14安装在机体1上,而不是可拆卸地设置在回收组件2上,因此可以避免拆卸回收组件2时漏装过滤器14的问题,保证了电机组件4不会因为漏装过滤器14所造成的进水短路,影响其使用寿命的问题。
应用场景2
当用户开始使用清洁设备进行工作面的清洁时,地刷组件在机体1中动力装置的作用下开始工作,对工作面进行清洁。
同时,电机组件4在回收组件2中产生负压,脏污在负压的作用下进入到吸污管道3中,再回收桶22上的进污口23进入进污管道26中。进污管道26从进污管道26出液口流出的脏污会受到挡水机构25的阻挡,使其中的污水落入回收桶22的底部进行存储。气流则会继续向桶盖21的方向流动,在经过桶盖21时,气流中的水气、部分颗粒物会被过滤器14所阻挡,从而避免水气、颗粒物进入到电机组件4的内部。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5)

1.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回收组件(2),所述回收组件(2)被构造为用于容纳液体;
机体(1),所述机体(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回收组件(2)的安装腔(10),所述安装腔(10)包括相对的第一端、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第二端被构造为用于与所述回收组件(2)的相对两端配合;
在所述安装腔(10)的第一端通过弹性装置(11)设置有托台(12),所述弹性装置(11)被构造为:通过托台(12)对所述回收组件(2)施加弹性力,以将所述回收组件(2)压向所述安装腔(10)的第二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壳体(13),所述第一壳体(13)围成了第一容纳腔(131),所述托台(12)通过所述弹性装置(11)导向配合在所述第一容纳腔(131)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组件(2)的相应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容纳腔(131)中,所述第一容纳腔(131)的侧壁被构造为用于与对所述回收组件(2)的相应端头进行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托台(12)上还设置有吸污管道(3),所述吸污管道(3)被构造为与所述托台(12)同步运动;所述回收组件(2)用于与所述托台(12)配合的一端设置有进污口(23),所述进污口(23)被构造为与所述吸污管道(3)的出口(3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污管道(3)的出口(32)位置设置有密封件(31),所述密封件(31)环绕所述吸污管道(3)的出口(32)设置,且突出于所述托台(12)的端面;所述回收组件(2)的进污口(23)被构造为通过所述密封件(31)与所述吸污管道(3)的出口(32)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31)在所述托台(12)的端面上呈扩口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组件(4),在所述安装腔(10)的第二端设置有过滤器(14);所述回收组件(2)上用于与所述过滤器(14)抵接的位置设置有通孔(27);所述电机组件(4)被配置为经过滤器(14)、通孔(27)在所述回收组件(2)内形成负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壳体(15),所述第二壳体(15)围成了第二容纳腔(151);所述回收组件(2)的端面上设置有一圈凸缘(24),所述凸缘(24)与所述回收组件(2)端面的边缘之间围成了卡槽(152),所述第二壳体(15)的侧壁被构造为与所述卡槽(152)配合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4)、过滤器(14)安装在所述第二容纳腔(151)中;所述过滤器(14)突出于所述电机组件(4)的端面,且被构造为伸入至所述凸缘(24)围成的中空腔(153)内。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组件(2)包括:
回收桶(22),所述回收桶(22)具有开口端,在所述回收桶(22)中设置有进污管道(26),所述进污管道(26)在所述回收桶(22)远离开口端的一侧形成所述进污口(23);
桶盖(21),所述桶盖(21)密封所述回收桶(22)的开口端,所述通孔(27)设置有多个,分布设置在所述桶盖(21)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桶盖(21)上对应所述进污管道(26)的位置设置有挡水机构(25),所述挡水机构(25)被构造为引导从所述进污管道(26)出来的污水流向所述回收桶(22)的底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机构(25)围成锥台状的挡水腔(251),所述进污管道(26)的出液口伸入所述挡水腔(251)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桶盖(21)包括围成中空内腔的桶盖壳体(211),所述通孔(27)分布在桶盖壳体(211)的相对两端;在所述桶盖壳体(211)的侧壁上设置有密封圈(28),所述密封圈(28)被构造为将桶盖壳体(211)的侧壁与所述回收桶(22)的内壁密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桶盖壳体(211)伸入到所述回收桶(22)的一端向内凹陷,在所述桶盖壳体(211)的内壁中形成导流部(212);位于桶盖壳体(211)中空内腔中的液体被配置为经导流部(212)流向所述回收桶(22);在所述桶盖壳体(211)的外壁上形成供所述密封圈(28)发生变形的空间(281)。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地刷组件,所述地刷组件连接在所述机体(1)上,且被构造为用于清洁工作面;所述安装腔(10)的第二端相对于第一端,设置在机体(1)上远离所述地刷组件的位置。
CN202221943274.0U 2022-07-26 2022-07-26 一种清洁设备 Active CN2184197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43274.0U CN218419712U (zh) 2022-07-26 2022-07-26 一种清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43274.0U CN218419712U (zh) 2022-07-26 2022-07-26 一种清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19712U true CN218419712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90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43274.0U Active CN218419712U (zh) 2022-07-26 2022-07-26 一种清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197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494717Y1 (ko) 표면 청소 장치
CN215838774U (zh) 基站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WO2020228516A1 (zh) 地刷、回收桶、清洗托盘、过滤组件及清洁装置
WO2023010943A1 (zh) 水箱、过滤器、转接头、基站及清洗系统
CN113876263B (zh) 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CN215227297U (zh) 清洁基站及清洁装置
CN114747996B (zh) 一种智能洗地机器人
CN113892874A (zh) 一种清洁装置及系统
CN213488638U (zh) 一种储液组件及具有其的清洁设备
CN218419712U (zh) 一种清洁设备
CN220824226U (zh) 一种地面清洁装置
CN115211775A (zh) 一种清洁设备
CN210300867U (zh) 一种地板清洗机
CN219353791U (zh) 清洁设备
CN213910075U (zh) 基于水尘环流的污水箱组件、清洁头及清洁工具
CN114587219A (zh) 自清洁集尘座及集尘系统
CN221285644U (zh) 排液结构及地刷
CN221750294U (zh) 排污组件、清洁机器人及清洁系统
CN217959974U (zh) 清洁系统的污水管组件、清洁基站及清洁系统
CN221769865U (zh) 清洁设备
CN219878056U (zh) 一种水箱及清洁装置
CN221769870U (zh) 回收箱及清洁设备
CN217842650U (zh) 密封圈、污水桶及清洁装置
CN215605510U (zh) 一种便于水泵充电的平板拖把清洗桶
CN218738820U (zh) 箱体组件及清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