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17997U - 鱼塘地下防渗透结构 - Google Patents

鱼塘地下防渗透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17997U
CN218417997U CN202221408451.5U CN202221408451U CN218417997U CN 218417997 U CN218417997 U CN 218417997U CN 202221408451 U CN202221408451 U CN 202221408451U CN 218417997 U CN218417997 U CN 2184179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pond
concrete layer
seepage
layer
slu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0845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明中
顾道佳
顾道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ntiantai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Xuzhou District Yibin City
Original Assignee
Juntiantai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Xuzhou District Yibin C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ntiantai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Xuzhou District Yibin City filed Critical Juntiantai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Xuzhou District Yibin City
Priority to CN20222140845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179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179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179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Artificial Fish Reef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塘地下防渗透结构,属于鱼塘地下防渗透结构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位于边沿的防渗膜直接暴露在外,防渗膜易被人为或受环境影响损坏,从而造成防渗效果差或维护成本高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依次设置在鱼塘坑体上的第一混凝土层、防水层、防渗膜和第二混凝土层,位于底部的第二混凝土层上还设置有泥土层。本实用新型用于鱼塘养殖。

Description

鱼塘地下防渗透结构
技术领域
一种鱼塘地下防渗透结构,用于鱼塘养殖,属于鱼塘地下防渗透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鱼塘养鱼是淡水养殖的重要手段。大部分鱼塘是人为建造的,对于人为建造鱼塘时,往往需要考虑鱼塘是否存在渗水等情况,现有技术中,人们常常采用的方式是在鱼塘内辅设防渗膜,然后再放水来进行鱼的养殖来解决这一问题,虽然短时间内确认能起到很好的防渗效果,但同时也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1.位于边沿的防渗膜直接暴露在外,防渗膜易被人为或受环境影响损坏,从而造成防渗效果差或维护成本高等问题;
2.现有鱼塘结构也不利于鱼塘底部的清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塘地下防渗透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位于边沿的防渗膜直接暴露在外,防渗膜易被人为或受环境影响损坏,从而造成防渗效果差或维护成本高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鱼塘地下防渗透结构,包括依次设置在鱼塘坑体上的第一混凝土层、防水层、防渗膜和第二混凝土层,位于底部的第二混凝土层上还设置有泥土层。
进一步,所述防水层与防渗膜之间设置有第三混凝土层。
进一步,所述鱼塘坑体上设置有与第一混凝土层相配合的加强桩。
进一步,所述第一混凝土层为带沙石的混凝土层,第二混凝土层和第三混凝土层为素混凝土层。
进一步,所述泥土层的厚度为20cm-25cm。
进一步,所述鱼塘坑体的底部设置有与鱼塘坑体的一相对侧壁相连接的集泥沟,位于集泥沟两侧的鱼塘坑体的底部向集泥沟相倾斜,并且集泥沟内设置有一排泥管,排泥管的另一端延伸出鱼塘坑体。
进一步,位于集泥沟中的排泥管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排泥孔。
进一步,位于集泥沟两侧的鱼塘坑体的底部向集泥沟倾斜的角度为8°-15°。
进一步,所述集泥沟上等间距活动设置有多块石板,石板与排泥孔相对应,且石板的长度和宽度比排泥孔的直径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在鱼塘坑体上依次设置第一混凝土层、防水层、防渗膜和第二混凝土层,并在位于底部的第二混凝土层上还设置有泥土层,通过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可有效保护防水层和防渗膜不受人为或环境影响而损坏,而设置防水层和防渗膜便于起到双层防渗效果,从而起到较好的防渗效果,而设置泥土层的目的是便于在鱼塘内进行植物种植,更利于鱼的养殖,因此,采用此结构防渗效果佳、且维护成本低;
二、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三混凝土层的目的是,便于将防水层和防渗膜进行分离,防止同时受损,从而造成防渗效果差的问题;
三、本实用新型设置加强桩的目的是防止出现沉降,造成第一混凝土层、防水层、防渗膜和第二混凝土层开裂,从而造成防渗效果差的问题;
四、本实用新型限定泥土层的厚度,可有效防止淤泥过多,淤泥中耗氧物质过多,从而造成鱼缺氧的问题;
五、本实用新型设置集泥沟和排泥管的目的是便于通过倾斜设置的底面将淤泥汇集到集泥沟,再通过排泥管排出(可直接排出,也可通过泵抽出),也便定期进行底部部分淤泥的清理,防止淤泥过多;
六、本实用新型在排泥管上设置多个排泥孔,目的是便于分区域排泥,防止定点排泥,其它位置的淤泥过多的问题;
七、本实用新型限定鱼塘坑体的底部向集泥沟倾斜的角度,目的是防止倾斜过大,底面无法堆积泥土或淤泥,过小,集泥沟无法收集到淤泥,即倾斜面上的淤泥不易滑入集泥沟;
八、本实用新型设置石板的目的是防止排泥孔上堆积过多淤泥,排泥孔易出现堵塞的问题,通过设置石板,可有效将倾斜面滑下的淤泥阻挡在两两石板之间,以大大降低淤泥直接将整个排泥孔堵塞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该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位于鱼塘坑体底部上、且排泥管为直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位于鱼塘坑体底部上、且排泥管为从鱼塘坑体上部排出淤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位于鱼塘坑体侧壁的结构;
图中:1-第一混凝土层、2-防水层、3-防渗膜、4-第二混凝土层、5-泥土层、6-第三混凝土层、7-加强桩、8-集泥沟、9-排泥管、10-排泥孔、11-石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位于边沿的防渗膜直接暴露在外,防渗膜易被人为或受环境影响损坏,从而造成防渗效果差或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如图1-3所示,一种鱼塘地下防渗透结构,包括依次设置在鱼塘坑体上的第一混凝土层1、防水层2、防渗膜3和第二混凝土层4,位于底部的第二混凝土层4上还设置有泥土层5,防水层2为涂料型防水层。如图3所示的顶部还可设置一层混凝土保护层,避免防水层2和防渗膜3暴露。
实践中,鱼塘坑体挖好后,依次在鱼塘坑体上设置第一混凝土层1、防水层2、防渗膜3和第二混凝土层4,并在第二混凝土层4干后,再在其上回填泥土层5。通过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可有效保护防水层和防渗膜不受人为或环境影响而损坏,而设置防水层和防渗膜便于起到双层防渗效果,从而起到较好的防渗效果(内往外或外往内渗),而设置泥土层的目的是便于在鱼塘内进行植物种植,更利于鱼的养殖,因此,采用此结构防渗效果佳、且维护成本低。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防水层2与防渗膜3之间设置有第三混凝土层6。实践中,鱼塘坑体挖好后,依次在鱼塘坑体上设置第一混凝土层1、防水层2、第三混凝土层6、防渗膜3和第二混凝土层4,并在第二混凝土层4干后,再在其上回填泥土层5。设置第三混凝土层的目的是便于将防水层和防渗膜进行分离,防止同时受损,从而造成防渗效果差的问题。
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为带沙石的混凝土层,第二混凝土层4和第三混凝土层为素混凝土层。当然,不排除还可为其它情况的层状结构。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鱼塘坑体上设置有与第一混凝土层1相配合的加强桩7。实践中,鱼塘坑体挖好后,先在鱼塘坑体的底部打入加强桩7,再依次在打入了加强桩7的鱼塘坑体上设置第一混凝土层1、防水层2、第三混凝土层6、防渗膜3和第二混凝土层4,并在第二混凝土层4干后,再在其上回填泥土层5。设置加强桩的目的是防止出现沉降,造成第一混凝土层、防水层、防渗膜和第二混凝土层开裂,从而造成防渗效果差的问题。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泥土层5的厚度为20cm-25cm,如21cm、22cm、23cm或24cm。限定泥土层的厚度,可有效防止淤泥过多,淤泥中耗氧物质过多,从而造成鱼缺氧的问题。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鱼塘坑体的底部设置有与鱼塘坑体的一相对侧壁相连接的集泥沟8,位于集泥沟8两侧的鱼塘坑体的底部向集泥沟8相倾斜,并且集泥沟8内设置有一排泥管9,集泥沟8内至少设置一排泥管9,排泥管9的一端延伸出鱼塘坑体。排泥管9可如图1所示直接穿过鱼塘坑体的侧壁,通过活动盖进行密封或与泵体相连接。打开活动盖或打开泵体即可排泥水;排泥管9可如图2所示从鱼塘坑体上部引出,并与泵体相连接来实现泥水的抽取排放,以便于定期排放一部分淤泥。
实施例6
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位于集泥沟8中的排泥管9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排泥孔10。设置多个排泥孔,目的是便于分区域排泥,防止定点排泥,其它位置的淤泥过多的问题。
实施例7
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位于集泥沟8两侧的鱼塘坑体的底部向集泥沟8倾斜的角度为8°-15°,如10°或12°。限定鱼塘坑体的底部向集泥沟倾斜的角度,目的是防止倾斜过大,底面无法堆积泥土或淤泥,过小,集泥沟无法收集到淤泥,即倾斜面上的淤泥不易滑入集泥沟。
实施例8
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所述集泥沟8上等间距活动设置有多块石板11,石板11与排泥孔10相对应,且石板11的长度和宽度比排泥孔10的直径大,石板11底面与置于集泥沟中的排泥孔10的最高点之间存在一定间距,间距大小,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设置石板的目的是防止排泥孔上堆积过多淤泥,排泥孔易出现堵塞的问题,通过设置石板,可有效将倾斜面滑下的淤泥阻挡在两两石板之间,以大大降低淤泥直接将整个排泥孔堵塞的情况。

Claims (9)

1.一种鱼塘地下防渗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在鱼塘坑体上的第一混凝土层(1)、防水层(2)、防渗膜(3)和第二混凝土层(4),位于底部的第二混凝土层(4)上还设置有泥土层(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塘地下防渗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2)与防渗膜(3)之间设置有第三混凝土层(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鱼塘地下防渗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塘坑体上设置有与第一混凝土层(1)相配合的加强桩(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鱼塘地下防渗透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混凝土层(4)和第三混凝土层为素混凝土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鱼塘地下防渗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泥土层(5)的厚度为20cm-25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鱼塘地下防渗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塘坑体的底部设置有与鱼塘坑体的一相对侧壁相连接的集泥沟(8),位于集泥沟(8)两侧的鱼塘坑体的底部向集泥沟(8)相倾斜,并且集泥沟(8)内设置有一排泥管(9),排泥管(9)的一端延伸出鱼塘坑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鱼塘地下防渗透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集泥沟(8)中的排泥管(9)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排泥孔(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鱼塘地下防渗透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集泥沟(8)两侧的鱼塘坑体的底部向集泥沟(8)倾斜的角度为8°-1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鱼塘地下防渗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泥沟(8)上等间距活动设置有多块石板(11),石板(11)与排泥孔(10)相对应,且石板(11)的长度和宽度比排泥孔(10)的直径大。
CN202221408451.5U 2022-06-07 2022-06-07 鱼塘地下防渗透结构 Active CN2184179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08451.5U CN218417997U (zh) 2022-06-07 2022-06-07 鱼塘地下防渗透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08451.5U CN218417997U (zh) 2022-06-07 2022-06-07 鱼塘地下防渗透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17997U true CN218417997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77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08451.5U Active CN218417997U (zh) 2022-06-07 2022-06-07 鱼塘地下防渗透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179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5297A (zh) 一种富营养化水体的景观型复合人工湿地处理装置及应用
CN1330830C (zh) 湖泊陡坎沿岸水域基底修复方法
CN107143021B (zh) 一种生物滞留池
CN105000748A (zh) 典型农田面源污染物“点-线-面”综合截控系统
CN207700351U (zh) 一种强化水质净化功能的雨水花园系统
CN101233842A (zh) 一种灭杀钉螺的方法及设施
CN201770585U (zh) 一种富营养化水体的景观型复合人工湿地处理装置
CN218417997U (zh) 鱼塘地下防渗透结构
CN103011518B (zh) 咸化水库排咸处理系统及建造方法和咸化水处理方法
CN103774607A (zh) 一种湖滨带挖塘堆岛基底修复方法
CN210459118U (zh) 一种阶梯式生态护坡堤
CN206081768U (zh) 一种污水沉淀池
CN104628147A (zh) 一种高畦强化表流人工湿地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6869079A (zh) 一种河道原位净化与蓄水系统
CN109183720B (zh) 一种沟渠防堵塞回灌过滤装置
CN114212889A (zh) 一种感潮河道生态净化岛及其反冲排泥方法
CN207828892U (zh) 一种具有海绵功能的垂直驳岸
CN1322938C (zh) 化工废料电石灰处理堆积方法
KR20150051947A (ko) 하천 복류수 활용을 위한 집수 구조물 및 그 시공방법
CN217601343U (zh) 带潮池的生态型异形块体及其形成的直立式生态护岸结构
CN110122398A (zh) 一种易位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
CN214219909U (zh) 调蓄式净水型预制沉井
CN214654050U (zh) 一种废水收集沉降池
WO1985001858A1 (en) Plant for growing fish
CN218322941U (zh) 雨水储存利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