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17002U - 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地表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地表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17002U
CN218417002U CN202221380972.4U CN202221380972U CN218417002U CN 218417002 U CN218417002 U CN 218417002U CN 202221380972 U CN202221380972 U CN 202221380972U CN 218417002 U CN218417002 U CN 2184170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 department
outer end
groove
moun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8097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海峰
陈威龙
周刚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Gongka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Gongka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Gongka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Gongka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8097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170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170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170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地表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包括监测箱,所述监测箱顶端中部位置处安装有导线机构,所述导线机构包括空心管、太阳能板、限位杆、定位孔、卡接板、橡胶管、嵌入孔、安装块、安装槽、滑块、弹簧和挤压辊,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导线机构,通过卡接板和橡胶管,便于对外部电线进行整合收纳,并通过限制杆和定位孔,方便移动卡接板的位置,配合嵌入孔,便于对外部电线进行导向,方便将外部电线导入空心管内部,同时通过弹簧,方便两个滑块相向移动,以此配合挤压辊,便于对外部电线进行挤压限制的同时,方便拉动外部电线,从而避免电线松散在外部,不方便检修人员进行检修。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地表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地表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Ambirak系统采用微处理器控制,分布在系统各处的微处理器负责每秒钟采样一次,并监测错误状态和执行安全协调设置,然后把数据发给分析仪的输出设备,专用总线控制充当二级数据记录器,用于处理并暂存长达24小时的测量数据的1分钟平均值,监测数据的1分钟平均值传输给计算机并永久性储存在硬盘上,Ambirak的远程控制功能让用户可以在远程控制实现AMBIRAK的所有功能;
如现有技术中公开的一种基于北斗自动化监测装置及系统,申请号为(201821231418.3),该专利:通过无线收发器能够将探测箱收集到的数据通过加密无线的形式进行传输,为检测人员提供实时的数据;
但现有的基于北斗系统的地表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缺少对外部电线进行导线的组件,导致外部电线散乱分布在外侧,从而影响检修人员的检修工作,所以我们对这些情况,为避免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地表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地表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缺少对外部电线进行导线的组件,导致外部电线散乱分布在外侧,从而影响检修人员的检修工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地表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包括监测箱,所述监测箱顶端中部位置处安装有导线机构,所述导线机构包括空心管、太阳能板、限位杆、定位孔、卡接板、橡胶管、嵌入孔、安装块、安装槽、滑块、弹簧和挤压辊;
所述监测箱顶端中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空心管,所述空心管外端一侧位置处安装有太阳能板,所述空心管外端靠近太阳能板一侧位置处对称焊接有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外端分别通过定位孔嵌入于卡接板一端两边侧,所述卡接板一端中部位置处粘接有橡胶管,所述空心管外端靠近橡胶管外端开设有嵌入孔,所述监测箱内部顶端靠近空心管两侧位置处对称焊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一端中部位置处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对称滑动嵌入有滑块,一个所述滑块一端嵌入有弹簧,两组所述滑块内侧分别安装于两个挤压辊两边端。
优选的,所述定位孔内部与限位杆外端留有空隙,所述橡胶管外端与嵌入孔内壁贴合。
优选的,相邻的所述滑块内侧分别安装于弹簧两边端,所述滑块外端与安装槽内部留有空隙。
优选的,所述监测箱内壁两侧位置处均安装有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固定板、转动杆、放置板、收纳槽、安装板、连接板、限制杆、放置槽、螺杆和限制钩板;
所述监测箱内壁两侧位置处均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壁一侧位置处滑动嵌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外端套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一端中部位置处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壁一侧位置处转动嵌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一端中部位置处焊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顶端中部位置处焊接有限制杆,所述放置板顶端靠近收纳槽一侧位置处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板顶端靠近放置槽一侧位置处焊接有螺杆,所述螺杆外端螺纹套接有限制钩板。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顶面等距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板底端设置为圆角。
优选的,所述放置槽内部与连接板外端契合,所述限制杆外端中部与限制钩板内部契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设置有导线机构,通过卡接板和橡胶管,便于对外部电线进行整合收纳,并通过限制杆和定位孔,方便移动卡接板的位置,配合嵌入孔,便于对外部电线进行导向,方便将外部电线导入空心管内部,同时通过弹簧,方便两个滑块相向移动,以此配合挤压辊,便于对外部电线进行挤压限制的同时,方便拉动外部电线,从而避免电线松散在外部,不方便检修人员进行检修。
2、设置有安装机构,通过转动杆,便于对放置板的位置进行移动,并通过收纳槽,方便活动安装板的角度,以此方便工作人员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对电子元件进行安装,另外通过放置槽,便于对连接板进行放置,并通过螺杆,便于调节限制钩板的位置,以此便于对限制杆的位置进行限制,从而保持安装板在收纳后的固定。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卡接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挤压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安装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监测箱;
2、导线机构;201、空心管;202、太阳能板;203、限位杆;204、定位孔;205、卡接板;206、橡胶管;207、嵌入孔;208、安装块;209、安装槽;210、滑块;211、弹簧;212、挤压辊;
3、安装机构;301、固定板;302、转动杆;303、放置板;304、收纳槽;305、安装板;306、连接板;307、限制杆;308、放置槽;309、螺杆;310、限制钩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地表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包括监测箱1,监测箱1顶端中部位置处安装有导线机构2,导线机构2包括空心管201、太阳能板202、限位杆203、定位孔204、卡接板205、橡胶管206、嵌入孔207、安装块208、安装槽209、滑块210、弹簧211和挤压辊212;
监测箱1顶端中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空心管201,空心管201外端一侧位置处安装有太阳能板202,空心管201外端靠近太阳能板202一侧位置处对称焊接有限位杆203,两个限位杆203外端分别通过定位孔204嵌入于卡接板205一端两边侧,卡接板205一端中部位置处粘接有橡胶管206,空心管201外端靠近橡胶管206外端开设有嵌入孔207,定位孔204内部与限位杆203外端留有空隙,橡胶管206外端与嵌入孔207内壁贴合,监测箱1内部顶端靠近空心管201两侧位置处对称焊接有安装块208,安装块208一端中部位置处开设有安装槽209,安装槽209内部对称滑动嵌入有滑块210,一个滑块210一端嵌入有弹簧211,相邻的滑块210内侧分别安装于弹簧211两边端,滑块210外端与安装槽209内部留有空隙,两组滑块210内侧分别安装于两个挤压辊212两边端。
监测箱1内壁两侧位置处均安装有安装机构3,安装机构3包括固定板301、转动杆302、放置板303、收纳槽304、安装板305、连接板306、限制杆307、放置槽308、螺杆309和限制钩板310;
监测箱1内壁两侧位置处均焊接有固定板301,固定板301内壁一侧位置处滑动嵌入有转动杆302,转动杆302外端套接有放置板303,放置板303一端中部位置处开设有收纳槽304,收纳槽304内壁一侧位置处转动嵌入有安装板305,便于安装外部电子元件,安装板305顶面等距开设有安装孔,安装板305底端设置为圆角,便于安装板305的活动,安装板305一端中部位置处焊接有连接板306,连接板306顶端中部位置处焊接有限制杆307,放置板303顶端靠近收纳槽304一侧位置处开设有放置槽308,放置板303顶端靠近放置槽308一侧位置处焊接有螺杆309,螺杆309外端螺纹套接有限制钩板310,便于对安装板305的位置进行限制,放置槽308内部与连接板306外端契合,限制杆307外端中部与限制钩板310内部契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拉动外部电线,使得外部电线穿过橡胶管206,随后拉动卡接板205,使得卡接板205通过定位孔204在限制杆307外端移动,从而使得卡接板205带动橡胶管206卡接在嵌入孔207内部,进而对外部电线进行整合收纳的同时,便于将外部电线导入空心管201内部,推动外部电线,使得外部电线在空心管201内部移动,当外部电线与两个挤压辊212接触时,拉动挤压辊212,使得挤压辊212带动滑块210在安装槽209内部滑动,此时弹簧211被拉伸,由于弹簧211的反作用力,带动挤压辊212对外部电线进行挤压限制的同时,方便拉动外部电线,从而避免电线松散在外部,不方便检修人员进行检修;
其次,拉动放置板303,使得放置板303由于转动杆302的作用在固定板301内部移动,从而移动放置板303的位置,随后拉动安装板305,使得安装板305在收纳槽304内部拉处,以此方便工作人员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对电子元件进行安装,另外,活动安装板305,使得安装板305转入收纳槽304内部,此时安装板305带动连接板306放置在放置槽308内部,旋转限制钩板310,使得限制钩板310在螺杆309外端旋转,当限制钩板310卡接在限制杆307外端时,以此便于对限制杆307的位置进行限制,从而保持安装板305在收纳后的固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地表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包括监测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箱(1)顶端中部位置处安装有导线机构(2),所述导线机构(2)包括空心管(201)、太阳能板(202)、限位杆(203)、定位孔(204)、卡接板(205)、橡胶管(206)、嵌入孔(207)、安装块(208)、安装槽(209)、滑块(210)、弹簧(211)和挤压辊(212);
所述监测箱(1)顶端中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空心管(201),所述空心管(201)外端一侧位置处安装有太阳能板(202),所述空心管(201)外端靠近太阳能板(202)一侧位置处对称焊接有限位杆(203),两个所述限位杆(203)外端分别通过定位孔(204)嵌入于卡接板(205)一端两边侧,所述卡接板(205)一端中部位置处粘接有橡胶管(206),所述空心管(201)外端靠近橡胶管(206)外端开设有嵌入孔(207),所述监测箱(1)内部顶端靠近空心管(201)两侧位置处对称焊接有安装块(208),所述安装块(208)一端中部位置处开设有安装槽(209),所述安装槽(209)内部对称滑动嵌入有滑块(210),一个所述滑块(210)一端嵌入有弹簧(211),两组所述滑块(210)内侧分别安装于两个挤压辊(212)两边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地表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204)内部与限位杆(203)外端留有空隙,所述橡胶管(206)外端与嵌入孔(207)内壁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地表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滑块(210)内侧分别安装于弹簧(211)两边端,所述滑块(210)外端与安装槽(209)内部留有空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地表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箱(1)内壁两侧位置处均安装有安装机构(3),所述安装机构(3)包括固定板(301)、转动杆(302)、放置板(303)、收纳槽(304)、安装板(305)、连接板(306)、限制杆(307)、放置槽(308)、螺杆(309)和限制钩板(310);
所述监测箱(1)内壁两侧位置处均焊接有固定板(301),所述固定板(301)内壁一侧位置处滑动嵌入有转动杆(302),所述转动杆(302)外端套接有放置板(303),所述放置板(303)一端中部位置处开设有收纳槽(304),所述收纳槽(304)内壁一侧位置处转动嵌入有安装板(305),所述安装板(305)一端中部位置处焊接有连接板(306),所述连接板(306)顶端中部位置处焊接有限制杆(307),所述放置板(303)顶端靠近收纳槽(304)一侧位置处开设有放置槽(308),所述放置板(303)顶端靠近放置槽(308)一侧位置处焊接有螺杆(309),所述螺杆(309)外端螺纹套接有限制钩板(3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地表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305)顶面等距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板(305)底端设置为圆角。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地表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308)内部与连接板(306)外端契合,所述限制杆(307)外端中部与限制钩板(310)内部契合。
CN202221380972.4U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地表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 Active CN2184170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80972.4U CN218417002U (zh)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地表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80972.4U CN218417002U (zh)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地表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17002U true CN218417002U (zh) 2023-01-31

Family

ID=85008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80972.4U Active CN218417002U (zh)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地表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170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65390B (zh) * 2023-04-15 2023-12-05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 基于抽拉式可快速锁定的电力柜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65390B (zh) * 2023-04-15 2023-12-05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 基于抽拉式可快速锁定的电力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417002U (zh) 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地表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
CN210328345U (zh) 一种防止连接线缠绕的报警控制主机
CN116613588A (zh) 一种具有防误接导线接头结构的智能电能表
CN213516334U (zh) 一种齿轮加工用质量检测装置
CN216280530U (zh) 一种用于公共安全的信息采集设备
CN215816833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配电箱电板
CN216681017U (zh) 隔震软管组装设备
CN214739345U (zh) 一种建筑多用途一体化防雷电和电磁脉冲设备
CN217110867U (zh) 隧道工程围岩内部位移监测装置
CN214800260U (zh) 智慧ai控制终端结构
CN220820560U (zh) 一种具有收线功能的网络软件管理运行装置
CN216482962U (zh) 一种干挂石材沉降观测点固定装置
CN214155001U (zh) 一种电子工程信息采集器
CN218297165U (zh) 一种工程造价测绘仪
CN211325176U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医学影像采集装置
CN218507293U (zh) 一种基于计米器深度控制的跨孔ct系统线缆收放装置
CN216350700U (zh) 一种基于5g网络调控的岩土工程勘察湿度检测设备
CN218727525U (zh) 一种铁路信号电缆检测装置
CN219318182U (zh) 一种音视频监测装置
CN218507289U (zh) 一种便携式卷线工具
CN219980953U (zh) 一种摄像头监控联动装置
CN213986573U (zh) 一种带有定位夹持结构的接地电阻测试仪
CN218159452U (zh) 一种软件远程检测用视频装置
CN215972096U (zh) 一种无人机测绘现场取证装置
JP2020018027A (ja) 架線用工具昇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