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16609U - 双对耳机充电盒 - Google Patents

双对耳机充电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16609U
CN218416609U CN202222135075.3U CN202222135075U CN218416609U CN 218416609 U CN218416609 U CN 218416609U CN 202222135075 U CN202222135075 U CN 202222135075U CN 218416609 U CN218416609 U CN 2184166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pair
box body
charging box
d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3507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游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ingd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ingd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ingd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ingd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3507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166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166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166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对耳机充电盒,包括盒身,一对第一耳机,一对第二耳机;盒身具有相对的两侧,在盒身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第一容纳腔,另一侧设置有两个第二容纳腔,将第一耳机容置在第一容纳腔,将第二耳机容置在第二容纳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盒身内容置两对蓝牙耳机,并且使双对耳机充电盒体积与传统耳机充电盒体积相仿,大大增加了双对耳机充电盒携带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双对耳机充电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蓝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对耳机充电盒。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元化,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都会随身携带耳机,随着耳机的发展,佩戴方式目前主要有半入耳和全入耳两种;半入耳佩戴舒服但因为没有在密封容易受外界杂音干扰导致音质体验非常不好,并且佩戴不稳,人头摇动尤其是侧摇的时候非常容易从耳中掉下来,因此只适合于室内静坐佩戴欣赏音乐;全入耳因为硅胶耳帽与人耳紧配受外界杂音干扰少,因此音质体验非常好,但佩戴有压迫疼痛感,喇叭与耳道密封共振导致佩戴时间不宜太久否则容易损伤耳膜,只适合于短时间的室外行走或者运动的时候佩戴。因此很多时候半入耳与全入耳需要轮换佩戴来面对不同的应用场景。但目前99%的耳机充电盒都只能装一对耳机,半入耳与全入耳不能兼有,同时两对耳机便携性也差,因此急需产品来解决上述痛点。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耳机充电盒打开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翻盖式,采用外置式金属铰链,结构需求精密但是由于金属铰链成本高,增加了耳机充电盒的制造成本并且外置转轴严重影响产品的ID产品艺术表现,实际实用过程中容易碰撞或者跌落刮伤引起翻盖不良;另一种是抽拉式,采用塑胶件配合五金转轴,采用这种的耳机充电盒制造成本虽热低,但结构松垮,导轨容易损坏,用户使用体验差,这两种主流耳机充电盒的打开方式各有利弊,如何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前提下,保证两对耳机同时充电及方便取出双耳的效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2022年7月15日负责监督蓝牙技术发展的行业协会蓝牙特别兴趣小组发布了一种新的蓝牙功能,将增强我们与他人周围世界互动的方式。蓝牙可以向音频源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多个音频接收设备(如耳机)发送多个音频流,也可以从多个音频流设备发送多个音频流。这意味着每个蓝牙耳机都可以连接到手机,而不是一个蓝牙耳机连接然后将信息传递给另一个耳机。
最重要的的是,当前的耳机充电盒只能容纳一对蓝牙耳机,如果要容纳两对蓝牙耳机,会大大增加耳机充电盒的体积,从而造成携带不便,如今急需一种体积与传统耳机充电盒相仿却能容纳两对蓝牙耳机的耳机充电盒来解决此痛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双对耳机充电盒,旨在解决传统耳机充电盒无法容纳两对蓝牙耳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对耳机充电盒,
一种双对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身,所述盒身具有相对的两侧,在所述盒身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第一容纳腔,另一侧设置有两个第二容纳腔;
一对第一耳机,所述第一耳机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
一对第二耳机,所述第二耳机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盒身包括主壳体和安装于所述主壳体的副壳体,所述主壳体设置有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副壳体设置有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耳机具有第一耳机头和第一耳机杆,所述第二耳机具有第二耳机头和第二耳机杆,两个所述第一耳机杆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耳机杆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耳机杆朝向所述第二耳机头延伸,所述第二耳机杆朝向所述第一耳机头延伸。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设置在主壳体内,所述电池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耳机杆和两个第二耳机杆的一侧,并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耳机头和两个所述第二耳机头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架,所述盒身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用于供所述第一耳机进出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开口用于供所述第二耳机进出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支架上形成有两盖体,所述支架与所述盒身转动连接,两所述盖体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为环形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壳体还包括转轴组件,所述主壳体相对两侧设置有凹槽,所述转轴组件设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主壳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磁性件,所述支架内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对应相吸,以固定所述盒身的打开或关闭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穿孔,所述转轴组件包括内轴,弹簧和轴壳,所述内轴连接于所述轴壳,所述轴壳固定安装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弹簧安装在所述内轴内部;所述支架的内壁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内轴转动安装于所述限位槽。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在主壳体内,所述电路板设置有两个缺口,以用于避让所述第二耳机。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磁性件,所述第三磁性件设置在主壳体和电路板上,所述第三磁性件可吸附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盒身内容置两对蓝牙耳机,并且使耳机充电盒体积与传统耳机充电盒体积相仿,大大增加了双对耳机充电盒携带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对耳机充电盒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对耳机充电盒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对耳机充电盒又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双对耳机充电盒再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双对耳机充电盒关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双对耳机充电盒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双对耳机充电盒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双对耳机充电盒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双对耳机充电盒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双对耳机充电盒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双对耳机充电盒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12为图11中A处的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双对耳机充电盒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双对耳机充电盒的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盒身 200 第一耳机
300 第二耳机 400 电池
500 支架 600 电路板
700 第三磁性件 110 主壳体
111 第一容纳腔 112 转轴组件
112a 内轴 112b 弹簧
112c 轴壳 113 凹槽
113a 穿孔 114 第一磁性件
120 副壳体 121 第二容纳腔
130 第一开口 140 第二开口
220 第一耳机杆 210 第一耳机头
320 第二耳机杆 310 第二耳机头
510 盖体 520 第二磁性件
530 限位槽 610 缺口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对耳机充电盒,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盒身100,一对第一耳机200,一对第二耳机300;盒身100具有相对的两侧,在盒身100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第一容纳腔111,另一侧设置有两个第二容纳腔121,将第一耳机200容置在第一容纳腔111,将第二耳机300容置在第二容纳腔12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2,为了容纳耳机,设置了盒身100,盒身100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组合安装的,为了便于制造,更佳的方式是将盒身100组合安装。
盒身100具有相对的两侧,在一侧设置有两个第一容纳腔111,另一侧设置有两个第二容纳腔121。这样设置是为了能够容纳两对耳机,并且分别放置在盒身100的相对两侧,节省了空间,使整个盒身100看起来更加小巧美观。
所述盒身100内设置有一对第一耳机200和一对第二耳机300,所述一对第一耳机200和一对第二耳机300都是蓝牙耳机,第一耳机200和第二耳机300可以是同种入耳式的,第一耳机200和第二耳机300可以都是全入耳式的,也可以都是半入耳式的。但在此处更佳的方式是将其中一对耳机设置为全入耳式,将另一对耳机设置为半入耳式。在佩戴者处于静止状态或是身处安静的场景时佩戴半入耳式耳机,在佩戴者行走、运动的过程中或是身处喧哗的场景时佩戴全入耳式耳机。
且第一耳机200容纳于第一容纳腔111内,第二耳机300容纳于第二容纳腔121内。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盒身100内容置两对蓝牙耳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盒身100内容置两对蓝牙耳机,并且使双对耳机充电盒体积与传统耳机充电盒体积相仿,大大增加了双对耳机充电盒携带的便捷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盒身100包括主壳体110和副壳体120,主壳体110和副壳体120都是模内一体成型,副壳体120通过卡接安装在主壳体110上。第一容纳腔111设置在主壳体110内,第二容纳腔121设置在副壳体120内,将第一容纳腔111和第二容纳腔121分别设置在主壳体110和副壳体120,降低了膜内成型的难度。
第一耳机200具有第一耳机头210和第一耳机杆220,第二耳机300具有第二耳机头310和第二耳机杆320。第一耳机杆220和第二耳机杆320的排布方式可以依次是两第一耳机杆220、两第二耳机杆320,也可以依次是第一耳机杆220、第二耳机杆320、第一耳机杆220、第二耳机杆320。这两种排布方式不仅增加了双对耳机充电盒盒身100的体积,还加大了开设第一容纳腔111和第二容纳腔121的难度。因此更佳的排布方式是将两第一耳机杆220排布在两第二耳机杆320之间,此种方式相比前两种方式缩减了整体盒身100的体积,节省了盒身100内部空间,也更方便于开设第一容纳腔111和第二容纳腔121。
在又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第一耳机杆220朝向第二耳机头310延升,第二耳机杆320朝向第一耳机头210延升,使单个第一耳机200与单个第二耳机300呈一字排列,这种排列方式大大节省了盒身100内部空间。
在再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双对耳机充电盒还包括电池400,电池400设置为充电电池,用于给两第一耳机200和两第二耳机300充电,当第一耳机200电量使用完毕时,可将第一耳机200放入盒身100内充电,从盒身100内取出第二耳机300继续使用。同样的,也可以在第二耳机300电量使用完毕时,将第二耳机300放入盒身100内充电,从盒身100内取出第一耳机200继续使用,使第一耳机200和第二耳机300互为备用耳机,大大方便了日常生活中对蓝牙耳机的使用。
电池400设置在主壳体110内,如上一实施例所述的两第一耳机杆220与两第二耳机杆320的排布方式,在这种排布方式下,将电池400设置在两个第一耳机杆220和两个第二耳机杆320的一侧,且位于两第一耳机头210和两第二耳机头310之间。使双对耳机充电盒在容纳有一对第一耳机200和一对第二耳机300的同时,通过两对耳机较佳的的排布方式,拥有较大的空间去容纳电池400,使得电池400容量与容纳一对耳机的充电盒电池400容量基本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至图8,双对耳机充电盒还包括支架500,支架500上形成有两盖体510,两所述盖体510用于在放置时减少灰尘对盒内的污染,也可以防止在携带的过程中耳机脱落出盒身100。
所述盒身100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130和第二开口140,所述第一开口130用于供所述第一耳机200进出所述第一容纳腔111,所述第二开口140用于供所述第二耳机300进出所述第二容纳腔121。
支架500与所述盒身100转动连接,所述盖体510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开口130和第二开口140。此种方式相比于传统的采用金属铰链的翻盖式耳机充电盒,成本更低,并且支架500整体可以不断翻转,开合形式较为新颖,具有一定的可玩性。
支架500与盒身100可以是两部件直接转动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一个转轴组件112形成转动连接,
所述盒身100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130和第二开口140,所述第一开口130用于供所述第一耳机200进出所述第一容纳腔111,所述第二开口140用于供所述第二耳机300进出所述第二容纳腔121,两所述盖体510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开口130和所述第二开口140。
支架500的的形状可以是S形设置,也可以是环形设置的。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图6和图10,将支架500设置为环型,这样设置使得支架500与主壳体110边缘贴和,相对于在上一实施例中举例将盒支架500设置为S形,环形设置简化了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使整个双对耳机充电盒看起来简洁、美观。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至图12,主壳体110还包括转轴组件112,盒身100通过转轴组件112与支架500转动连接,主壳体110的相对两侧设置有凹槽113,转轴组件112固定安装于凹槽113内,转轴组件112和凹槽113可以是圆型设置,也可以是方型设置,也可以任意形状设置。
主壳体11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磁性件114,第一磁性件114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四个,还可以是六个甚至更多。不过考虑到成本问题和支架500的固定效果,本实施例中在主壳体110上设置有四个第一磁性件114,且设置在转轴组件112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
支架500内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磁性件520,第二磁性件52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还可以是三个甚至更多。考虑到成本问题,并且使第二磁性件520在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时都能与任一的第一磁性件114对应相吸,本实施例中在支架500上设置有两个第二磁性件520,且两个第二磁性件520设置在限位槽530的上下两侧。
第一磁性件114与第二磁性件520对应相吸,以固定盒身100的打开或关闭状态。
关闭状态时,整个支架500位于主壳体110四周,支架500与主壳体110四周接触边缘光滑,两第二磁性件520与在转轴组件112上下设置的两第一磁性件114吸合。
打开状态时,支架500可以旋转固定至任意可轻松拿出耳机的角度,考虑到需要设置更少的第二磁性件520去节约成本,更佳的方式是在支架500旋转至与盒身100呈90°角吸合固定,此时所述两第二磁性件520刚好与在转轴组件112左右两侧设置的两第一磁性件114吸合。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500的内壁设置有限位槽,转轴组件112包括内轴112a,弹簧112b和轴壳112c。
内轴112a连接于所述轴壳112c,所述轴壳112c安装在所述凹槽113内,可以是卡接,也可以是过盈配合。所述弹簧112b安装在所述内轴112a内部,使内轴112a受压可以伸缩,凹槽113内设置有穿孔113a便于用专用夹具按压内轴112a,使内轴112a轻松转动安装在限位槽内。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和图14,双对耳机充电盒还包括电路板600,电路板600用于将第一耳机200和第二耳机300与电池400电连接,使电池400给第一耳机200和第二耳机300充电,电路板600设置在主壳体110内,本实施例中电路板600设置有两个缺口610,以用于避让所述第二耳机300。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双对耳机充电盒还包括第三磁性件700,第三磁性件700设置在主壳体110和电路板600上,第三磁性件700可吸附第一耳机200和第二耳机300,使第一耳机200和第二耳机300放置在容纳腔内时不会因移动、翻转盒身100而脱落出第一容纳腔111和第二容纳腔12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双对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身(100),所述盒身(100)具有相对的两侧,在所述盒身(100)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第一容纳腔(111),另一侧设置有两个第二容纳腔(121);
一对第一耳机(200),所述第一耳机(200)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11);
一对第二耳机(300),所述第二耳机(300)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12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对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身(100)包括主壳体(110)和安装于所述主壳体(110)的副壳体(120),所述主壳体(110)设置有所述第一容纳腔(111),所述副壳体(120)设置有所述第二容纳腔(121);所述第一耳机(200)具有第一耳机头(210)和第一耳机杆(220),所述第二耳机(300)具有第二耳机头(310)和第二耳机杆(320),两个所述第一耳机杆(220)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耳机杆(320)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对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机杆(220)朝向所述第二耳机头(310)延伸,所述第二耳机杆(320)朝向所述第一耳机头(210)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对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400),所述电池(400)设置在主壳体(110)内,所述电池(400)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耳机杆(220)和两个第二耳机杆(320)的一侧,并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耳机头(210)和两个所述第二耳机头(310)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对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500),所述盒身(100)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130)和第二开口(140),所述第一开口(130)用于供所述第一耳机(200)进出所述第一容纳腔(111),所述第二开口(140)用于供所述第二耳机(300)进出所述第二容纳腔(121),所述支架(500)上形成有盖体(510),所述支架(500)与所述盒身(100)转动连接,所述盖体(510)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开口(130)和所述第二开口(14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对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500)为环形设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对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10)还包括转轴组件(112),所述主壳体(110)相对两侧设置有凹槽(113),所述转轴组件(112)设置于所述凹槽(113)内,所述主壳体(11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磁性件(114),所述支架(500)内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磁性件(520),所述第一磁性件(11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520)对应相吸,以固定所述盒身(100)的打开或关闭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对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3)内设置有穿孔(113a),所述转轴组件(112)包括内轴(112a),弹簧(112b)和轴壳(112c),所述内轴(112a)连接于所述轴壳(112c),所述轴壳(112c)固定安装在所述凹槽(113)内,所述弹簧(112b)安装在所述内轴(112a)内部;所述支架(500)的内壁设置有限位槽(530),所述内轴(112a)转动安装于所述限位槽(530)。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对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板(600),所述电路板(600)设置在主壳体(110)内,所述电路板(600)设置有两个缺口(610),以用于避让所述第二耳机(30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对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磁性件(700),所述第三磁性件(700)设置在主壳体(110)和电路板(600)上,所述第三磁性件(700)可吸附所述第一耳机(200)和所述第二耳机(300)。
CN202222135075.3U 2022-08-12 2022-08-12 双对耳机充电盒 Active CN2184166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35075.3U CN218416609U (zh) 2022-08-12 2022-08-12 双对耳机充电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35075.3U CN218416609U (zh) 2022-08-12 2022-08-12 双对耳机充电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16609U true CN218416609U (zh) 2023-01-31

Family

ID=85027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35075.3U Active CN218416609U (zh) 2022-08-12 2022-08-12 双对耳机充电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166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39689U (zh) 一种带蓝牙音箱功能的耳机充电盒
US11630332B2 (en) Magnetic bluetooth eyeglasses
CN218416609U (zh) 双对耳机充电盒
CN205793157U (zh) 一种新型耳机
CN209692996U (zh) 一种tws-蓝牙对耳耳机
CN209030397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1985929U (zh) 一种手机外壳及手机
CN211128144U (zh) 一种头条可分离的头戴式耳机
CN211860492U (zh) 颈带tws耳机
CN209120408U (zh) 一种项链式蓝牙耳机
CN109361980B (zh) 一种耳机盒
CN205610873U (zh) 一种多功能蓝牙耳机
CN206164781U (zh) 一种防掉落的蓝牙耳机
CN210183373U (zh) 一种耳挂式移动电话
CN215499454U (zh) 一种具有隐藏式耳机的蓝牙监听音箱
CN206212240U (zh) 一种蓝牙运动耳机
CN205545772U (zh) 新型多功能头戴式无线耳机
KR101754032B1 (ko) 머리띠 타입 이어셋
CN219740586U (zh) 一种可携带两副耳机的耳机充电仓
CN219834341U (zh) 充电式耳机盒
CN110166875A (zh) 一种可变形超薄无线耳机及侧开合式耳机充电盒
CN219780347U (zh) 一种穿戴式沉浸折叠耳机
CN220673903U (zh) 一种挂颈式耳机
CN218588383U (zh) 一种具有嵌入式无线耳机的智能手表
CN218783896U (zh) 一种耳环式耳机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