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10842U - 一种热能工程用余热利用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能工程用余热利用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10842U
CN218410842U CN202222595937.0U CN202222595937U CN218410842U CN 218410842 U CN218410842 U CN 218410842U CN 202222595937 U CN202222595937 U CN 202222595937U CN 218410842 U CN218410842 U CN 2184108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heat
heat exchange
heat transfer
energy engine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9593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星元
蒋远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Qingyuan Industrial Group Hea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259593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108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108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108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能工程用余热利用箱,涉及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包括换热箱,所述换热箱一端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冷凝箱,所述换热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储水箱,所述换热箱的下方设置有保温箱,所述换热箱的两侧皆设置有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若干个端部延伸入换热箱内并与其滑动连接的换热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能工程用余热利用箱,通过换热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保温管,保温管的端部与锅炉的排气口连接,将高温水汽倒入换热箱内,高温水汽在换热箱内通过热传导将热量传送至换热板内,对流经换热板的水分进行加热,随后保温箱对加热后的水分进行收集保温,以提供给锅炉厂内的工作人员生活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热能工程用余热利用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能工程用余热利用箱。
背景技术
热能工程学科是研究能源(着重于热能)的合理、高效、清洁地利用和转换的科学,研究和开发节能新技术、节能新工艺(流程)、新设备和新材料等,为开发高效的节能产品,淘汰低效、耗能高的产品奠定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基础,热能涉及的行业有发电厂、内燃机厂、汽车制造厂、物流调控、锅炉厂、大型机械厂、造船厂、空调厂、制冷设备厂、暖通工程等等;
其中,锅炉厂在进行产品测试时会进行热能测试,用以检测使用寿命以及产品质量,检测的内容有锅炉蒸发量、锅炉过量空气系数检测、排烟温度、燃料燃烧效率、锅炉热效率测试、燃料消耗量、燃气空气比等,而如检测锅炉蒸发量、排烟温度、燃料燃烧效率、锅炉热效率测试、燃料消耗量时,排出的高温水汽基本都是直接排至空气中,造成热量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能工程用余热利用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锅炉厂在进行产品测试时会进行热能测试,用以检测使用寿命以及产品质量,检测的内容有锅炉蒸发量、锅炉过量空气系数检测、排烟温度、燃料燃烧效率、锅炉热效率测试、燃料消耗量、燃气空气比等,而如检测锅炉蒸发量、排烟温度、燃料燃烧效率、锅炉热效率测试、燃料消耗量时,排出的高温水汽基本都是直接排至空气中,造成热量浪费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热能工程用余热利用箱,包括换热箱,所述换热箱一端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冷凝箱,所述换热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储水箱,所述换热箱的下方设置有保温箱,所述换热箱的两侧皆设置有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若干个端部延伸入换热箱内并与其滑动连接的换热板,所述换热板的外侧的上下两端皆分别通过一个连接导管与储水箱、保温箱连通。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换热箱一侧的换热板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换热箱的侧面开设有与移动板相匹配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侧面的内壁开设有与换热板相匹配的滑槽。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端部的内壁设置有对移动板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T形块,所述容纳腔端部的内壁开设有与T形块相匹配的T形槽。
进一步的,所述T形槽的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T形块、T形槽固定连接,所述T形块位于T形槽外部一端的外侧开设有倾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箱远离换热箱一端的底部固定连通有集水箱,所述集水箱内设置有循环水装置,所述循环水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集水箱内的水泵,所述冷凝箱顶部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多个雾化喷头,所述水泵、雾化喷头之间设置有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箱的内壁间固定连接有若干倾斜板。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箱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保温管,所述换热板的底部开设有通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能工程用余热利用箱,通过换热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保温管,保温管的端部与锅炉的排气口连接,将高温水汽倒入换热箱内,高温水汽在换热箱内通过热传导将热量传送至换热板内,对流经换热板的水分进行加热,随后保温箱对加热后的水分进行收集保温,以提供给锅炉厂内的工作人员生活使用;
通过换热箱的端部设置有冷凝箱的作用,使用时,雾化喷头喷出水雾,对水蒸气进行冷却,使其冷凝,避免水蒸气直接排入空气中造成水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能工程用余热利用箱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能工程用余热利用箱的整体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能工程用余热利用箱的集水箱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能工程用余热利用箱的换热组件连接结构爆炸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能工程用余热利用箱的限位装置连接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能工程用余热利用箱的换热箱连接结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换热箱;11、保温管;12、容纳腔;13、滑槽;14、T形槽;2、冷凝箱;21、倾斜板;3、集水箱;4、储水箱;41、连接导管;5、保温箱;6、循环水装置;61、水泵;62、水管;63、雾化喷头;7、换热组件;71、移动板;72、换热板;721、通孔;8、限位组件;81、T形块;811、倾斜面;82、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热能工程用余热利用箱,包括换热箱1,换热箱1一端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冷凝箱2,换热箱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储水箱4,换热箱1的下方设置有保温箱5,换热箱1的两侧皆设置有换热组件7,换热组件7包括若干个端部延伸入换热箱1内并与其滑动连接的换热板72,换热板72的外侧的上下两端皆分别通过一个连接导管41与储水箱4、保温箱5连通。
具体的,换热箱1对高温水蒸气进行换热,对使用水进行加热,用以提供给周边工作人员使用,冷凝箱2对水蒸气进行凝结,避免水蒸气直接排走造成水资源浪费,保温箱5对加热后的使用水进行储存并保温,换热组件7通过热传导对高温水蒸气进行热量收集,换热板72内呈曲线设置有铜管,铜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导管41连通,储水箱4内储存使用水,使用水通过上方连接导管41流入换热板72内的铜管内,随后通过下方连接导管41流入保温箱5内,下方连接导管41的周侧固定安装有水阀,控制水流速度,使得能够控制使用水在铜管内的停留时间,使得加热更加充分。
位于换热箱1一侧的换热板7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板71,换热箱1的侧面开设有与移动板71相匹配的容纳腔12,容纳腔12侧面的内壁开设有与换热板72相匹配的滑槽13。
具体的,移动板71将换热箱1一侧的换热板72固定在一起,方便进行集中安装。
容纳腔12端部的内壁设置有对移动板71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8,限位组件8包括T形块81,容纳腔12端部的内壁开设有与T形块81相匹配的T形槽14。
具体的,限位组件8将移动板71固定在容纳腔12内,移动板71的周侧通过密封条与容纳腔12密封设置,T形块81的侧面抵住移动板71对其进行限位。
T形槽14的内部设置有弹簧82,弹簧82的两端分别与T形块81、T形槽14固定连接,T形块81位于T形槽14外部一端的外侧开设有倾斜面811。
具体的,安装时,移动板71抵住倾斜面811,带动T形块81缩入T形槽14内,随后在弹簧82的作用下移出,对移动板71进行抵触固定。
冷凝箱2远离换热箱1一端的底部固定连通有集水箱3,集水箱3内设置有循环水装置6,循环水装置6包括固定安装在集水箱3内的水泵61,冷凝箱2顶部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多个雾化喷头63,水泵61、雾化喷头63之间设置有水管62。
具体的,冷凝箱2内储存冷凝水,随后在水泵61的作用下,通过雾化喷头63喷出,与水蒸气进行接触,对其进行降温冷凝,以便对水蒸气进行收集再利用。
冷凝箱2的内壁间固定连接有若干倾斜板21,倾斜板21的设置,使得水蒸气与倾斜板21接触进行冷凝。
换热箱1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保温管11,换热板72的底部开设有通孔721。
具体的,保温管11的端部与锅炉的出气口进行连接,从而将热气导入换热箱1内,通孔721的设置,使得与换热板72接触冷凝的水能够流入集水箱3内。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热能工程用余热利用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箱(1),所述换热箱(1)一端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冷凝箱(2);
所述换热箱(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储水箱(4),所述换热箱(1)的下方设置有保温箱(5);
所述换热箱(1)的两侧皆设置有换热组件(7),所述换热组件(7)包括若干个端部延伸入换热箱(1)内并与其滑动连接的换热板(72);
所述换热板(72)的外侧的上下两端皆分别通过一个连接导管(41)与储水箱(4)、保温箱(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工程用余热利用箱,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换热箱(1)一侧的换热板(7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板(71),所述换热箱(1)的侧面开设有与移动板(71)相匹配的容纳腔(12),所述容纳腔(12)侧面的内壁开设有与换热板(72)相匹配的滑槽(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能工程用余热利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2)端部的内壁设置有对移动板(71)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8),所述限位组件(8)包括T形块(81),所述容纳腔(12)端部的内壁开设有与T形块(81)相匹配的T形槽(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能工程用余热利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槽(14)的内部设置有弹簧(82),所述弹簧(82)的两端分别与T形块(81)、T形槽(14)固定连接,所述T形块(81)位于T形槽(14)外部一端的外侧开设有倾斜面(8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工程用余热利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箱(2)远离换热箱(1)一端的底部固定连通有集水箱(3),所述集水箱(3)内设置有循环水装置(6),所述循环水装置(6)包括固定安装在集水箱(3)内的水泵(61),所述冷凝箱(2)顶部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多个雾化喷头(63),所述水泵(61)、雾化喷头(63)之间设置有水管(6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能工程用余热利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箱(2)的内壁间固定连接有若干倾斜板(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工程用余热利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箱(1)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保温管(11),所述换热板(72)的底部开设有通孔(721)。
CN202222595937.0U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热能工程用余热利用箱 Active CN2184108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95937.0U CN218410842U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热能工程用余热利用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95937.0U CN218410842U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热能工程用余热利用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10842U true CN218410842U (zh) 2023-01-31

Family

ID=84999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95937.0U Active CN218410842U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热能工程用余热利用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108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93703U (zh) 用于火电厂的蒸发冷却器闭式循环冷却水装置
CN103527267B (zh) 一种采用板式蒸发冷凝器组的直接空冷机组系统
CN211204518U (zh) 一种制冷设备用壳管冷凝器
CN218410842U (zh) 一种热能工程用余热利用箱
CN202590410U (zh) 减压蒸馏浓缩设备
CN202057104U (zh) 干燥烟气用的压缩机制冷器
CN201407762Y (zh) 一种直接发生式太阳能空调系统
CN211514026U (zh) 一种二级冷却器与二级加热器组合的空气加热干燥装置
CN213984292U (zh) 一种用于废渣脱水的热泵干燥设备
CN212777948U (zh) 一种温感式变频热泵装置
CN212253779U (zh) 一种分离式相变远程传热系统
CN212409465U (zh) 一种燃煤机组脱硫浆液闪蒸提热取水装置
CN211650800U (zh) 一种水冷冷水热回收组件
CN109432809B (zh) 一种低温高效蒸发系统
CN201129890Y (zh) 一种余热型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发生装置
CN217877170U (zh) 一种水泥余热发电锅炉
CN205295353U (zh) 一种可控温生物培养盒
CN202803081U (zh) 冷干机
CN215573958U (zh) 取样冷却循环水系统
CN217202130U (zh) 高效污水浓缩烘干装置
CN216977305U (zh) 一种节能实用的冷柜冷凝水处理装置
CN220116422U (zh) 一种工业光伏压延冷却机
CN215809621U (zh) 一种火电厂用锅炉供水冷却设备
CN214039214U (zh) 一种节能烘干房
CN219934753U (zh) 一种喷涂用高效热交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13

Address after: 831100 Community 75 Shangcheng Road, Changji City, Changji Hui Autonomous Prefectur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Xinjiang Qingyuan Industrial Group Heat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9000 Room 402, Unit 2, Building 5, Dianlijiahecheng, Baiteng 6th Road, Doumen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ang Xingyuan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