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09784U - 防眩光透镜及透镜模组 - Google Patents

防眩光透镜及透镜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09784U
CN218409784U CN202223044761.6U CN202223044761U CN218409784U CN 218409784 U CN218409784 U CN 218409784U CN 202223044761 U CN202223044761 U CN 202223044761U CN 218409784 U CN218409784 U CN 2184097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refraction
lens
gla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4476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锐何
陈实
周扬
柳保林
兰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Cd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Cd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Cd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Cd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4476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097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097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097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防眩光透镜及透镜模组。上述的防眩光透镜,防眩光透镜背离光源件的一面形成有出光面,出光面的中心设有提前折射部,提前折射部开设有深孔,防眩光透镜内设有入射部,入射部形成有与深孔相对应的入射孔,入射部设有底弧面,底弧面位于入射孔与深孔之间,提前折射部邻近入射孔的一面形成有第一出光折射面,出光面设有第二出光折射面,第二出光折射面环绕提前折射部的开口处设置。通过内置深孔,令第一出光折射面与第二出光折射面之间形成有较大的遮光角,使得穿过第二出光折射面的光线直接由提前折射部的开口处射出,从而减少了余光的扩散,进而达到防止眩光的效果。

Description

防眩光透镜及透镜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眩光透镜及透镜模组。
背景技术
现今,随着LED行业的日渐成熟,人们对LED灯具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照明效果,同时还会关注光环境下的健康与舒适。
然而,在传统的技术中,比如LED二次配光的TIR透镜(Total InternalReflection),如图9所示,为了强化照明效果,通常将透镜的透射面设计为凸面结构,以更好地用于聚光。但是,当光源分配到透镜的透射面的光较多时,也会导致透镜表面亮度过高,使得余光的扩散较大,进而会产生明显的视觉眩光,引起人眼的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保持较高的中心光强并具有防眩光的防眩光透镜及透镜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防眩光透镜,所述防眩光透镜背离光源件的一面形成有出光面,所述出光面的中心设有提前折射部,所述提前折射部开设有深孔,所述防眩光透镜内设有入射部,所述入射部形成有与所述深孔相对应的入射孔,所述入射部设有底弧面,所述底弧面位于所述入射孔与所述深孔之间,所述提前折射部邻近所述入射孔的一面形成有第一出光折射面,所述出光面设有第二出光折射面,所述第二出光折射面环绕所述提前折射部的开口处设置,且所述第二出光折射面与所述第一出光折射面均为珠面结构,所述底弧面用于将经过所述底弧面的出射光线折射至所述第一出光折射面以及所述第二出光折射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射部还具有入射侧面,所述防眩光透镜的内侧壁形成有反射面,所述入射侧面用于将经过所述入射侧面的入射光线折射至所述反射面,所述出光面还具有第三出光折射面,所述第三出光折射面环绕所述第二出光折射面设置,所述反射面用于将来自所述入射侧面的出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三出光折射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射侧面设置为斜面或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出光折射面为凹面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面为鳞片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鳞片结构的层数为多个,且每层所述鳞片结构由多个相互连接的鳞片组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弧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出光折射面呈内凹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弧面为弧面或自由曲面。
一种透镜模组,所述透镜模组包括所述光源件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防眩光透镜,所述入射部罩设于所述光源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镜模组还包括底座,所述光源件安装于所述底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优点:
1、通过内置深孔,令第一出光折射面与第二出光折射面之间形成有较大的遮光角,使得穿过第二出光折射面的光线直接由提前折射部的开口处射出,从而减少了余光的扩散,进而达到防止眩光的效果;
2、第一出光折射面与第二出光折射面均为珠面结构,使得经过第一出光折射面和第二出光折射面透射出的光线均匀发散,进而形成均匀度较高的光斑;
3、提前折射部设于出光面的中心,提前折射部上形成有第一出光折射面,第二出光折射面环绕提前折射部的开口处设置,第三出光折射面环绕第二出光折射面设置,因此,在第一出光折射面、第二出光折射面以及第三出光折射面中,此三者的口径依次增大,从而使得由此三者射出的光线得以相互叠加,进而使得防眩光透镜的中心光强较高,且形成的光斑质量较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防眩光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防眩光透镜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防眩光透镜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防眩光透镜的剖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的防眩光透镜的光路图;
图6为图1所示的防眩光透镜的实物图;
图7为基于图6所示的防眩光透镜所形成的光斑图;
图8为基于图6所示的防眩光透镜所形成的光斑的曲线图;
图9为传统技术中TIR透镜的实物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防眩光透镜,所述防眩光透镜背离光源件的一面形成有出光面,所述出光面的中心设有提前折射部,所述提前折射部开设有深孔,所述防眩光透镜内设有入射部,所述入射部形成有与所述深孔相对应的入射孔,所述入射部设有底弧面,所述底弧面位于所述入射孔与所述深孔之间,所述提前折射部邻近所述入射孔的一面形成有第一出光折射面,所述出光面设有第二出光折射面,所述第二出光折射面环绕所述提前折射部的开口处设置,且所述第二出光折射面与所述第一出光折射面均为珠面结构,所述底弧面用于将经过所述底弧面的出射光线折射至所述第一出光折射面以及所述第二出光折射面。
为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6,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眩光透镜10,所述防眩光透镜10背离光源件(图未示)的一面形成有出光面100,所述出光面100的中心设有提前折射部200,所述提前折射部200开设有深孔201,所述防眩光透镜10内设有入射部300,所述入射部300形成有与所述深孔201相对应的入射孔301,所述入射部300设有底弧面310,所述底弧面310位于所述入射孔301与所述深孔201之间,所述提前折射部200邻近所述入射孔301的一面形成有第一出光折射面210,所述出光面100设有第二出光折射面110,所述第二出光折射面110环绕所述提前折射部200的开口处设置,且所述第二出光折射面110与所述第一出光折射面210均为珠面结构,所述底弧面310用于将经过所述底弧面310的出射光线折射至所述第一出光折射面210以及所述第二出光折射面110。
在本实施例中,光线由入射部300的入射孔301射入防眩光透镜10,其中,由光源件发出的一部分光线照射于入射部300的底弧面310,由于出光面100的中心开设有提前折射部200,提前折射部200开设有深孔201,且入射孔301与深孔201相对设置,提前折射部200邻近所述入射孔301的一面形成有第一出光折射面210,环绕提前折射部200的开口处还设置有第二出光折射面110,使得该部分光线在通过底弧面310时被分别折射至第一出光折射面210及第二出光折射面110上。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出光折射面210及第二出光折射面110同时用于将来自底弧面310的该部分光线透射出防眩光透镜10,而第一出光折射面210与第二出光折射面110均为珠面结构,使得经过第一出光折射面210和第二出光折射面110透射出的光线均匀发散,如图7以及图8所示,进而形成均匀度较高的光斑;并且通过内置深孔201,令第一出光折射面210与第二出光折射面110之间形成有较大的遮光角,使得穿过第二出光折射面110的光线直接由提前折射部200的开口处射出,从而减少了余光的扩散,进而达到防止眩光的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以及图5,所述入射部300还具有入射侧面320,所述防眩光透镜10的内侧壁形成有反射面400,所述入射侧面320用于将经过所述入射侧面320的入射光线折射至所述反射面400,所述出光面100还具有第三出光折射面120,所述第三出光折射面120环绕所述第二出光折射面110设置,所述反射面400用于将来自所述入射侧面320的出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三出光折射面120。在本实施例中,由光源件发出的另一部分光线照射于入射部300的入射侧面320,而防眩光透镜10的侧壁还形成有反射面400,因此该部分光线再由入射侧面320折射至反射面400,再加上出光面100中环绕第二出光折射面110设置有第三出光折射面120,经过反射面400的该部分光线将被反射至第三出光折射面120,进而透射出防眩光透镜10。可以理解,通过反射面400的设置,得以将光源件发出的另一部分光线经由第三出光折射面120射出,再加上出光面100的中心开设有提前折射部200,提前折射部200上形成有第一出光折射面210,第二出光折射面110环绕提前折射部200的开口处设置,第三出光折射面120环绕第二出光折射面110设置,因此,在第一出光折射面210、第二出光折射面110以及第三出光折射面120中,此三者的口径依次增大,从而使得由此三者射出的光线得以相互叠加,进而使得防眩光透镜10的中心光强较高,且形成的光斑质量较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所述入射侧面320为斜面或弧面。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入射侧面320设置为斜面或弧面,使得经过入射侧面320的该部分光线能较好地被折射到反射面400上,从而减少副光的形成,进而降低眩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第三出光折射面120为凹面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三出光折射面120设置为凹面结构,能较好地减少由第三出光折射面120射出的光线的发散角度,从而有利于降低防眩光透镜10的眩光感,避免对人眼造成不适。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出光折射面120为光面或镜面。如此,使得第三出光折射面120的透光率较好,从而将来自反射面400的光线较好地从第三出光折射面120射出,更进一步地提升了防眩光透镜10的中心光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反射面400为鳞片结构。如此,通过将反射面400设置为鳞片结构,进而用于对经过反射面400的光线进行混光处理,进而使得该部分光线经由第三出光折射面120射出时更加均匀、柔和,从而降低眩光。
进一步地,所述鳞片结构的层数为多个,且每层所述鳞片结构由多个相互连接的鳞片组成。如此,通过设置多层的鳞片结构,从而加强了反射面400的混光效果,更进一步地降低了防眩光透镜10的眩光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所述底弧面310相对于所述第一出光折射面210呈内凹状。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底弧面310相对于第一出光折射面210设置为内凹状,即底弧面310相对于入射孔301的进口处为外凸状,进而便于对照射在底弧面310上的光线进行更好地收光。
进一步地,所述底弧面310为弧面或自由曲面。如此,能进一步地对射在底弧面310上的光线进行收光,进而较好地控制该部分光线的分布。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透镜模组,所述透镜模组包括所述光源件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防眩光透镜,所述入射部罩设于所述光源件。通过设置光源件,用于为该透镜模组生成光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镜模组还包括底座,所述光源件安装于所述底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优点:
1、通过内置深孔,令第一出光折射面与第二出光折射面之间形成有较大的遮光角,使得穿过第二出光折射面的光线直接由提前折射部的开口处射出,从而减少了余光的扩散,进而达到防止眩光的效果;
2、第一出光折射面与第二出光折射面均为珠面结构,使得经过第一出光折射面和第二出光折射面透射出的光线均匀发散,进而形成均匀度较高的光斑;
3、提前折射部设于出光面的中心,提前折射部上形成有第一出光折射面,第二出光折射面环绕提前折射部的开口处设置,第三出光折射面环绕第二出光折射面设置,因此,在第一出光折射面、第二出光折射面以及第三出光折射面中,此三者的口径依次增大,从而使得由此三者射出的光线得以相互叠加,进而使得防眩光透镜的中心光强较高,且形成的光斑质量较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防眩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光透镜背离光源件的一面形成有出光面,所述出光面的中心设有提前折射部,所述提前折射部开设有深孔,所述防眩光透镜内设有入射部,所述入射部形成有与所述深孔相对应的入射孔,所述入射部设有底弧面,所述底弧面位于所述入射孔与所述深孔之间,所述提前折射部邻近所述入射孔的一面形成有第一出光折射面,所述出光面设有第二出光折射面,所述第二出光折射面环绕所述提前折射部的开口处设置,且所述第二出光折射面与所述第一出光折射面均为珠面结构,所述底弧面用于将经过所述底弧面的出射光线折射至所述第一出光折射面以及所述第二出光折射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部还具有入射侧面,所述防眩光透镜的内侧壁形成有反射面,所述入射侧面用于将经过所述入射侧面的入射光线折射至所述反射面,所述出光面还具有第三出光折射面,所述第三出光折射面环绕所述第二出光折射面设置,所述反射面用于将来自所述入射侧面的出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三出光折射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眩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侧面为斜面或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眩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出光折射面为凹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眩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为鳞片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眩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鳞片结构的层数为多个,且每层所述鳞片结构由多个相互连接的鳞片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弧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出光折射面呈内凹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眩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弧面为弧面或自由曲面。
9.一种透镜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模组包括所述光源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所述的防眩光透镜,所述入射部罩设于所述光源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镜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模组还包括底座,所述光源件安装于所述底座。
CN202223044761.6U 2022-11-16 2022-11-16 防眩光透镜及透镜模组 Active CN2184097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44761.6U CN218409784U (zh) 2022-11-16 2022-11-16 防眩光透镜及透镜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44761.6U CN218409784U (zh) 2022-11-16 2022-11-16 防眩光透镜及透镜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09784U true CN218409784U (zh) 2023-01-31

Family

ID=85008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44761.6U Active CN218409784U (zh) 2022-11-16 2022-11-16 防眩光透镜及透镜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097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79096B2 (ja) 照明系、照明器具、コリメータ、及び表示装置
JP5543157B2 (ja) 光学素子および発光装置
JP2001035229A (ja) 面状光源ユニット
JP2018098162A (ja)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10225388A (ja) 車両用信号灯具
US4538216A (en) Lighting apparatus
CN103140861B (zh) 用于数据读取器的照明装置
CN111207366A (zh) 一种分光透镜、全周发光灯具及其工作方法
TW201414957A (zh) 照明裝置
CN105240805B (zh) 一种led配光透镜及led发光装置
JP6804693B2 (ja) 拡散レンズ及びこれを採用した発光装置
JP4173313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バックライト生成方法
JP2010086661A (ja) 光学部材、面状光源、表示装置及び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
CN218409784U (zh) 防眩光透镜及透镜模组
CA3061625C (en)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lens to lessen glare and maintain color mixing and beam control
CN111120969A (zh) 透镜及灯具
CN100465504C (zh) 光源反射式照明装置
US20190004238A1 (en) Optical module and illumination apparatus
CN212226945U (zh) 一种分光透镜及全周发光灯具
CN210319820U (zh) 一种灯具组件及车灯
CN111664420A (zh) 灯具及其透镜
CN216591549U (zh) 一种防眩模组
CN220119222U (zh) 照明灯具
CN221258700U (zh) 照明灯具
CN210982799U (zh) 一种用于均匀混光的导光件、光源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