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09214U - 移动终端折叠支架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折叠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09214U
CN218409214U CN202222618791.7U CN202222618791U CN218409214U CN 218409214 U CN218409214 U CN 218409214U CN 202222618791 U CN202222618791 U CN 202222618791U CN 218409214 U CN218409214 U CN 2184092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plate
substrate
inclined bearing
pivoted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1879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权晋
吕信宏
彭文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Kaitirui Intelligent Househo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Kaitirui Intelligent Househo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Kaitirui Intelligent Househo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Kaitirui Intelligent Househo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1879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092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092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092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折叠支架,包括:第一基板、第一倾斜承载板、第一支撑角度调整机构、第二基板、第二倾斜承载板、第二支撑角度调整机构、宽度调整机构及扩展接口电路板,第一倾斜承载板的前端枢接于第一基板的前端,且第一倾斜承载板的位于第一基板的上方,第一支撑角度调整机构设于第一基板与第一倾斜承载板;第二倾斜承载板的前端枢接于第二基板的前端,且第二倾斜承载板的位于第二基板的上方,第二支撑角度调整机构设于第二基板与第二倾斜承载板;第一基板平行于第二基板,第一倾斜承载板平行于第二倾斜承载板,宽度调整机构设于第一倾斜承载板与第二倾斜承载板之间;扩展接口电路板固定内置于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内。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折叠支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支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折叠支架。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支架是一种用于支撑笔记本、平板等移动终端的支撑结构,以优化调整移动终端的放置位置,如平板支架、手机支架、显示屏支架等,这类支架主要是方便使用者对移动终端的操作使用或播放视频时的观看等。
但是,现有的移动终端支架存在结构复杂,生产制造成本高的缺点。而且仅能实现支撑角度的调整,无法实现承载宽度的调整,难以适应不同宽度的移动终端,适应性差。再者,还缺少扩展的电子接口,功能大大受限,使用非常不方便。
因此,急需要一种移动终端折叠支架来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折叠支架,该移动终端折叠支架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适应性强及功能多样化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折叠支架,包括:第一基板、第一倾斜承载板、第一支撑角度调整机构、第二基板、第二倾斜承载板、第二支撑角度调整机构、宽度调整机构及扩展接口电路板,
所述第一倾斜承载板的前端枢接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前端,且所述第一倾斜承载板的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角度调整机构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倾斜承载板;
所述第二倾斜承载板的前端枢接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前端,且所述第二倾斜承载板的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上方,所述第二支撑角度调整机构设于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二倾斜承载板;
所述第一基板平行于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倾斜承载板平行于所述第二倾斜承载板,宽度调整机构设于所述第一倾斜承载板与所述第二倾斜承载板之间;
所述扩展接口电路板固定内置于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板内形成有第一容置通道,所述扩展接口电路板固定内置于所述第一容置通道内,所述第一基板的左侧开设有若干连通于所述第一容置通道内的穿置孔,所述穿置孔与所述扩展接口电路板的接口一一匹配对接。
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折叠支架还包括:左后盖、限位顶推件及左前盖,所述左后盖固定插接于所述第一容置通道的后端,所述左前盖固定插接于所述第一容置通道的前端,所述扩展接口电路板的后端抵触于所述左后盖的前端,所述限位顶推件内置于所述第一容置通道内,且所述限位顶推件顶推于所述扩展接口电路板的前端与所述左前盖的后端之间。
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折叠支架还包括:左枢接座及左挡板,所述左枢接座固定插接于所述第一倾斜承载板的前端,所述左枢接座前端的底部枢接于所述左前盖上,且所述左枢接座与所述左前盖之间的枢转轴心线沿左右方向布置;
所述左挡板的底部枢接于所述左枢接座前端的顶部,且所述左挡板与所述左枢接座之间的枢转轴心线沿左右方向布置,所述左挡板可枢转收折平行于所述第一倾斜承载板与及枢转展开垂直于所述第一倾斜承载板。
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折叠支架还包括:右后盖、右前盖、右枢接座及右挡板,
第二基板内形成有第二容置通道,所述右后盖固定插接于所述第二容置通道的后端,所述右前盖固定插接于所述第二容置通道的前端;
所述右枢接座固定插接于所述第二倾斜承载板的前端,所述右枢接座前端的底部枢接于所述右前盖上,且所述右枢接座与所述右前盖之间的枢转轴心线沿左右方向布置;
所述右挡板的底部枢接于所述右枢接座前端的顶部,且所述右挡板与所述右枢接座之间的枢转轴心线沿左右方向布置,所述右挡板可枢转收折平行于所述第二倾斜承载板与及枢转展开垂直于所述第二倾斜承载板。
可选地,所述宽度调整机构包括:第一枢接滑座、第一限位件、左安装盖、第二枢接滑座、第二限位件、右安装盖、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
所述第一倾斜承载板的右侧形成有第一容置通槽,所述第一容置通槽沿所述第一倾斜承载板的长度方向布置;
所述第一限位件固定嵌置于所述第一容置通槽内,所述左安装盖固定插接于所述第一倾斜承载板的后端,且所述左安装盖阻挡于所述第一容置通槽的后端;
所述第一枢接滑座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容置通槽内,且所述第一枢接滑座位于所述左安装盖与所述第一限位件之间;
所述第二倾斜承载板的左侧形成有第二容置通槽,所述第二容置通槽沿所述第二倾斜承载板的长度方向布置;
所述第二限位件固定嵌置于所述第二容置通槽内,所述右安装盖固定插接于所述第二倾斜承载板的后端,且所述右安装盖阻挡于所述第二容置通槽的后端;
所述第二枢接滑座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容置通槽内,且所述第二枢接滑座位于所述右安装盖与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
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前端,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二枢接滑座上;
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前端,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一枢接滑座上;
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中部枢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中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角度调整机构包括:第一级位卡板及第一调整支杆,所述第一级位卡板沿平行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第一级位卡板卡形成有至少两第一定位卡槽,所述第一定位卡槽沿所述第一级位卡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开的分布;所述第一调整支杆的一端枢接于所述左安装盖的前端,所述第一调整支杆的另一端可选择的卡合于所述第一定位卡槽中的任意一者。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角度调整机构包括:第二级位卡板及第二调整支杆,所述第二级位卡板沿平行于所述第二基板的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第二级位卡板卡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卡槽一一对应的第二定位卡槽,所述第二定位卡槽沿左右方向一一正对于所述第一定位卡槽;所述第二调整支杆的一端枢接于所述右安装盖的前端,所述第二调整支杆的另一端可选择的卡合于所述第二定位卡槽中的任意一者。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角度调整机构包括:第一级位卡板、第一连动滑座、第一连接支杆及第一调整支杆,
所述第一级位卡板沿平行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第一级位卡板卡形成有至少两第一定位卡槽,所述第一定位卡槽沿所述第一级位卡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开的分布;
所述第一倾斜承载板的底部形成有第一滑动通槽,所述第一滑动通槽沿所述第一倾斜承载板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一连动滑座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通槽内;
所述第一连接支杆的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前端,所述第一连接支杆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连动滑座上;
所述第一调整支杆的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连动滑座上,所述第一调整支杆的另一端可选择的卡合于所述第一定位卡槽中的任意一者。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角度调整机构包括:第二级位卡板、第二连动滑座、第二连接支杆及第二调整支杆,
所述第二级位卡板沿平行于所述第二基板的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第二级位卡板卡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卡槽一一对应的第二定位卡槽,所述第二定位卡槽沿左右方向一一正对于所述第一定位卡槽;
所述第二倾斜承载板的底部形成有第二滑动通槽,所述第二滑动通槽沿所述第二倾斜承载板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二连动滑座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动通槽内;
所述第二连接支杆的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前端,所述第二连接支杆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二连动滑座上;
所述第二调整支杆的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二连动滑座上,所述第二调整支杆的另一端可选择的卡合于所述第二定位卡槽中的任意一者。
由于本申请的移动终端折叠支架的第一倾斜承载板的前端枢接于第一基板的前端,且第一倾斜承载板的位于第一基板的上方,第一支撑角度调整机构设于第一基板与第一倾斜承载板,则通过第一支撑角度调整机构即可调整第一倾斜承载板与第一基板之间的夹角,从而实现调整第一倾斜承载板的支撑角度;第二倾斜承载板的前端枢接于第二基板的前端,且第二倾斜承载板的位于第二基板的上方,第二支撑角度调整机构设于第二基板与第二倾斜承载板,则通过第二支撑角度调整机构即可调整第二倾斜承载板与第一基板之间的夹角,从而实现调整第二倾斜承载板的支撑角度;第一基板平行于第二基板,第一倾斜承载板平行于第二倾斜承载板,宽度调整机构设于第一倾斜承载板与第二倾斜承载板之间,则通过宽度调整机构即可调整第一倾斜承载板与第二倾斜承载板之间的间距宽度,从而实现调整第一倾斜承载板与第二倾斜承载板之间的承载宽度;扩展接口电路板固定内置于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内,即可提供扩展接口供外部的电子设备插接使用,而且安装结构简单、美观。本申请的移动终端折叠支架结构简单,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不但能够实现支撑角度的调整,而且能够实现承载宽度的调整,能够更好的适应承载不同宽度的移动终端,适应性更强。再者,还具有扩展的电子接口,功能更为多样化,使用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折叠支架在展开时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折叠支架在折叠时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移动终端折叠支架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1至图3,展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折叠支架100,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折叠支架100包括:第一基板11、第一倾斜承载板12、第一支撑角度调整机构13、第二基板14、第二倾斜承载板15、第二支撑角度调整机构16、宽度调整机构17及扩展接口电路板18,第一倾斜承载板12的前端枢接于第一基板11的前端,且第一倾斜承载板12的位于第一基板11的上方,第一支撑角度调整机构13设于第一基板11与第一倾斜承载板12,则通过第一支撑角度调整机构13即可调整第一倾斜承载板12与第一基板11之间的夹角,从而实现调整第一倾斜承载板12的支撑角度。第二倾斜承载板15的前端枢接于第二基板14的前端,且第二倾斜承载板15的位于第二基板14的上方,第二支撑角度调整机构16设于第二基板14与第二倾斜承载板15,则通过第二支撑角度调整机构16即可调整第二倾斜承载板15与第一基板11之间的夹角,从而实现调整第二倾斜承载板15的支撑角度。第一基板11平行于第二基板14,第一倾斜承载板12平行于第二倾斜承载板15,宽度调整机构17设于第一倾斜承载板12与第二倾斜承载板15之间,则通过宽度调整机构17即可调整第一倾斜承载板12与第二倾斜承载板15之间的间距宽度,从而实现调整第一倾斜承载板12与第二倾斜承载板15之间的承载宽度。进而通过同步调整第一支撑角度调整机构13及第二支撑角度调整机构16即可实现同步调整第一倾斜承载板12及第二倾斜承载板15位于相同的支撑角度。扩展接口电路板18固定内置于第一基板11内,即可提供扩展接口供外部的电子设备插接使用,而且扩展接口电路板18固定内置于第一基板11内使得安装结构简单、美观。本申请的移动终端折叠支架100结构简单,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不但能够实现支撑角度的调整,而且能够实现承载宽度的调整,能够更好的适应承载不同宽度的移动终端,适应性更强。再者,还具有扩展的电子接口,功能更为多样化,使用更为方便。再者,通过同步调整第一支撑角度调整机构13及第二支撑角度调整机构16,以及调整宽度调整机构17,即可将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折叠支架100从图1所示的展开状态折叠至体3所示的折叠状态,以方便收纳。具体地,如下:
其中,第一基板11内形成有第一容置通道111,扩展接口电路板18固定内置于第一容置通道111内,第一基板11的左侧开设有若干连通于第一容置通道111内的穿置孔112,穿置孔112与扩展接口电路板18的接口一一匹配对接,以避让扩展接口电路板18的接口供外部插接,从而实现扩展接口电路板18固定内置于第一基板11内的安装结构。详细,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折叠支架100还包括:左后盖21、限位顶推件22及左前盖23,左后盖21固定插接于第一容置通道111的后端,左前盖23固定插接于第一容置通道111的前端,扩展接口电路板18的后端抵触于左后盖21的前端,限位顶推件22内置于第一容置通道111内,且限位顶推件22顶推于扩展接口电路板18的前端与左前盖23的后端之间。从而通过先将扩展接口电路板18插入第一容置通道111内,再将左后盖21固定插接于第一容置通道111的后端,然后再将限位顶推件22从第一容置通道111的前端插入第一容置通道111内,最后将左前盖23固定插接于第一容置通道111的前端,即可通过左后盖21、左前盖23及限位顶推件22实现将扩展接口电路板18固定定位位于第一容置通道111内,不但使得扩展接口电路板18的安装过程更为简单快捷,而且安装结构也更为简单牢固。
再者,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折叠支架100还包括:左枢接座24及左挡板25,左枢接座24固定插接于第一倾斜承载板12的前端,左枢接座24前端的底部枢接于左前盖23上,且左枢接座24与左前盖23之间的枢转轴心线沿左右方向布置,从而实现第一倾斜承载板12的前端枢接于第一基板11的前端的枢接安装结构,结构更为简单为合理。左挡板25的底部枢接于左枢接座24前端的顶部,且左挡板25与左枢接座24之间的枢转轴心线沿左右方向布置,左挡板25可枢转收折平行于第一倾斜承载板12与及枢转展开垂直于第一倾斜承载板12,将左挡板25枢转展开至垂直于第一倾斜承载板12时,即可通过左挡板25阻挡所承载的移动终端向下滑落,结构更为安全可靠。
再者,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折叠支架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右后盖26、右前盖27、右枢接座28及右挡板29,第二基板14内形成有第二容置通道141,右后盖26固定插接于第二容置通道141的后端,右前盖27固定插接于第二容置通道141的前端;右枢接座28固定插接于第二倾斜承载板15的前端,右枢接座28前端的底部枢接于右前盖27上,且右枢接座28与右前盖27之间的枢转轴心线沿左右方向布置,从而实现第二倾斜承载板15的前端枢接于第二基板14的前端的枢接安装结构,结构更为简单为合理。右挡板29的底部枢接于右枢接座28前端的顶部,且右挡板29与右枢接座28之间的枢转轴心线沿左右方向布置,右挡板29可枢转收折平行于第二倾斜承载板15与及枢转展开垂直于第二倾斜承载板15,将右挡板29枢转展开至垂直于第二倾斜承载板15时,即可通过右挡板29阻挡所承载的移动终端向下滑落,结构更为安全可靠。
再者,宽度调整机构17包括:第一枢接滑座171、第一限位件172、左安装盖173、第二枢接滑座174、第二限位件175、右安装盖176、第一连接杆177及第二连接杆178,第一倾斜承载板12的右侧形成有第一容置通槽121,第一容置通槽121沿第一倾斜承载板12的长度方向布置。第一限位件172固定嵌置于第一容置通槽121内,左安装盖173固定插接于第一倾斜承载板12的后端,且左安装盖173阻挡于第一容置通槽121的后端。第一枢接滑座171滑动连接于第一容置通槽121内,且第一枢接滑座171位于左安装盖173与第一限位件172之间。使得第一枢接滑座171在第一容置通槽121内的滑动行程限制在左安装盖173与第一限位件172之间,以防止第一枢接滑座171过度滑动而滑出第一容置通槽121,结构更为安全可靠。再者,第二倾斜承载板15的左侧形成有第二容置通槽151,第二容置通槽151沿第二倾斜承载板15的长度方向布置。第二限位件175固定嵌置于第二容置通槽151内,右安装盖176固定插接于第二倾斜承载板15的后端,且右安装盖176阻挡于第二容置通槽151的后端。第二枢接滑座174滑动连接于第二容置通槽151内,且第二枢接滑座174位于右安装盖176与第二限位件175之间。使得第二枢接滑座174在第二容置通槽151内的滑动行程限制在右安装盖176与第二限位件175之间,以防止第二枢接滑座174过度滑动而滑出第二容置通槽151,结构更为安全可靠。再者,第一连接杆177的一端枢接于第一限位件172的前端,第一连接杆177的另一端枢接于第二枢接滑座174上;第二连接杆178的一端枢接于第二限位件175的前端,第二连接杆178的另一端枢接于第一枢接滑座171上;第一连接杆177的中部枢接于第二连接杆178的中部,第一连接杆177和第二连接杆178的中部及两端的枢转轴心线均垂直于第一连接杆177和第二连接杆178。从而通过展收调整第一连接杆177与第二连接杆178交叉角度,即可实现调整第一倾斜承载板12与第二倾斜承载板15之间的间距宽度,结构更为简单合理,操作也更为简单便捷。
可选择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角度调整机构13包括:第一级位卡板131及第一调整支杆132,第一级位卡板131沿平行于第一基板11的方向固定于第一基板11上,第一级位卡板131卡形成有至少两第一定位卡槽1311,第一定位卡槽1311沿第一级位卡板131的长度方向间隔开的分布;第一调整支杆132的一端枢接于左安装盖173的前端,第一调整支杆132的另一端可选择的卡合于第一定位卡槽1311中的任意一者。则通过调整第一调整支杆132卡合于不同的第一定位卡槽1311内,即可实现调整第一倾斜承载板12的支撑角度。对应地,第二支撑角度调整机构16包括:第二级位卡板161及第二调整支杆162,第二级位卡板161沿平行于第二基板14的方向固定于第二基板14上,第二级位卡板161卡形成有与第一定位卡槽1311一一对应的第二定位卡槽1611,第二定位卡槽1611沿左右方向一一正对于第一定位卡槽1311;第二调整支杆162的一端枢接于右安装盖176的前端,第二调整支杆162的另一端可选择的卡合于第二定位卡槽1611中的任意一者。则通过调整第二调整支杆162卡合于不同的第二定位卡槽1611内,即可实现调整第二倾斜承载板15的支撑角度。从而,通过同步调整第一调整支杆132与第二调整支杆162卡合于沿左右方向相正对的第一定位卡槽1311与第二定位卡槽1611内,即可实现同步调整第一倾斜承载板12及第二倾斜承载板15位于相同的支撑角度。
可选择地,在其它实施例中,扩展接口电路板18还可以选择固定内置于第二基板14内,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而灵活选择,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故,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扩展接口电路板18的接口可以选择为USB集线器和拓展坞中的一者或两者。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扩展接口电路板18的接口选择为包括:一个HDMI接口、两个USB接口、一个TF读卡器、一个MICRO SD读卡器、一个Type-C输出接口及一个Type-C输入接口,当然,扩展接口电路板18的接口的具体类型并不以此为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而灵活选择,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故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结合图1至图3,对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折叠支架100的工作原理作详细说明:
当需要将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折叠支架100从图3所示的折叠状态展开至图1所示展开状态时,将第一倾斜承载板12向上展开于第一基板11,第二倾斜承载板15向上展开于第二基板14,再同步调整第一调整支杆132与第二调整支杆162卡合于沿左右方向相正对第一定位卡槽1311与第二定位卡槽1611内,使得第一倾斜承载板12及第二倾斜承载板15位于所需的相同支撑角度。然后,再操作第一倾斜承载板12展与第二倾斜承载板15相互远离,使得第一连接杆177与第二连接杆178相互展开,以调整第一倾斜承载板12与第二倾斜承载板15至所需的间距宽度。
当需要将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折叠支架100从图1所示展开状态折叠至图3所示的折叠状态时,将第一调整支杆132与第二调整支杆162均脱离于对应的第一定位卡槽1311与第二定位卡槽1611并折叠至对应第一倾斜承载板12与第二倾斜承载板15的底部。然后将第一倾斜承载板12向下折叠于第一基板11,第二倾斜承载板15向下折叠于第二基板14。第一支撑角度调整机构13即可容纳隐藏于第一倾斜承载板12与第一基板11之间,,第二支撑角度调整机构16即可容纳隐藏于第二倾斜承载板15与第二基板14之间。然后,再操作第一倾斜承载板12展与第二倾斜承载板15相互靠近闭合,使得第一连接杆177与第二连接杆178相互折叠容置于第一容置通槽121与第二容置通槽151内,即可将第一倾斜承载板12与第二倾斜承载板15闭合起来。
请参阅图4及图5,展示了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折叠支架100`,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折叠支架100`与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折叠支架100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角度调整机构13`及第二支撑角度调整机构16`的具体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角度调整机构13及第二支撑角度调整机构16不同。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角度调整机构13`包括:第一级位卡板131`、第一连动滑座134、第一连接支杆135及第一调整支杆132`,第一级位卡板131`沿平行于第一基板11的方向固定于第一基板11上,第一级位卡板131`卡形成有至少两第一定位卡槽1311`,第一定位卡槽1311`沿第一级位卡板131`的长度方向间隔开的分布;第一倾斜承载板12的底部形成有第一滑动通槽122,第一滑动通槽122沿第一倾斜承载板12的长度方向布置,第一连动滑座134滑动连接于第一滑动通槽122内;第一连接支杆135的一端枢接于第一基板11的前端,第一连接支杆135的另一端枢接于第一连动滑座134上;第一调整支杆132`的一端枢接于第一连动滑座134上,第一调整支杆132`的另一端可选择的卡合于第一定位卡槽1311`中的任意一者。即,在本实施例中,是通过第一连接支杆135及第一调整支杆132`来共同支撑第一倾斜承载板12,支撑强度更大,也是通过调整第一调整支杆132`卡合于不同的第一定位卡槽1311`内,即可实现调整第一倾斜承载板12的支撑角度。而且,在不同的支撑角度,第一连动滑座134会滑动至第一滑动通槽122内的不同位置。
对应的,第二支撑角度调整机构16`包括:第二级位卡板161`、第二连动滑座164、第二连接支杆165及第二调整支杆162`,第二级位卡板161`沿平行于第二基板14的方向固定于第二基板14上,第二级位卡板161`卡形成有与第一定位卡槽1311`一一对应的第二定位卡槽1611`,第二定位卡槽1611`沿左右方向一一正对于第一定位卡槽1311`;第二倾斜承载板15的底部形成有第二滑动通槽152,第二滑动通槽152沿第二倾斜承载板15的长度方向布置,第二连动滑座164滑动连接于第二滑动通槽152内;第二连接支杆165的一端枢接于第二基板14的前端,第二连接支杆165的另一端枢接于第二连动滑座164上;第二调整支杆162`的一端枢接于第二连动滑座164上,第二调整支杆162`的另一端可选择的卡合于第二定位卡槽1611`中的任意一者。即,在本实施例中,是通过第二连接支杆165及第二调整支杆162`来共同支撑第二倾斜承载板15,支撑强度更大,也是通过调整第二调整支杆162`卡合于不同的第二定位卡槽1611`内,即可实现调整第二倾斜承载板15的支撑角度。而且,在不同的支撑角度,第二连动滑座164会滑动至第二滑动通槽152内的不同位置。
除了上述区别外,其它结构均与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折叠支架100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本申请的移动终端折叠支架100、100`的第一倾斜承载板12的前端枢接于第一基板11的前端,且第一倾斜承载板12的位于第一基板11的上方,第一支撑角度调整机构13、13`设于第一基板11与第一倾斜承载板12,则通过第一支撑角度调整机构13、13`即可调整第一倾斜承载板12与第一基板11之间的夹角,从而实现调整第一倾斜承载板12的支撑角度;第二倾斜承载板15的前端枢接于第二基板14的前端,且第二倾斜承载板15的位于第二基板14的上方,第二支撑角度调整机构16、16`设于第二基板14与第二倾斜承载板15,则通过第二支撑角度调整机构16、16`即可调整第二倾斜承载板15与第一基板11之间的夹角,从而实现调整第二倾斜承载板15的支撑角度;第一基板11平行于第二基板14,第一倾斜承载板12平行于第二倾斜承载板15,宽度调整机构17设于第一倾斜承载板12与第二倾斜承载板15之间,则通过宽度调整机构17即可调整第一倾斜承载板12与第二倾斜承载板15之间的间距宽度,从而实现调整第一倾斜承载板12与第二倾斜承载板15之间的承载宽度;扩展接口电路板18固定内置于第一基板11或第二基板14内,即可提供扩展接口供外部的电子设备插接使用,而且安装结构简单、美观。本申请的移动终端折叠支架100、100`结构简单,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不但能够实现支撑角度的调整,而且能够实现承载宽度的调整,能够更好的适应承载不同宽度的移动终端,适应性更强。再者,还具有扩展的电子接口,功能更为多样化,使用更为方便。
以上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申请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第一倾斜承载板、第一支撑角度调整机构、第二基板、第二倾斜承载板、第二支撑角度调整机构、宽度调整机构及扩展接口电路板,
所述第一倾斜承载板的前端枢接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前端,且所述第一倾斜承载板的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角度调整机构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倾斜承载板;
所述第二倾斜承载板的前端枢接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前端,且所述第二倾斜承载板的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上方,所述第二支撑角度调整机构设于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二倾斜承载板;
所述第一基板平行于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倾斜承载板平行于所述第二倾斜承载板,宽度调整机构设于所述第一倾斜承载板与所述第二倾斜承载板之间;
所述扩展接口电路板固定内置于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内形成有第一容置通道,所述扩展接口电路板固定内置于所述第一容置通道内,所述第一基板的左侧开设有若干连通于所述第一容置通道内的穿置孔,所述穿置孔与所述扩展接口电路板的接口一一匹配对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后盖、限位顶推件及左前盖,所述左后盖固定插接于所述第一容置通道的后端,所述左前盖固定插接于所述第一容置通道的前端,所述扩展接口电路板的后端抵触于所述左后盖的前端,所述限位顶推件内置于所述第一容置通道内,且所述限位顶推件顶推于所述扩展接口电路板的前端与所述左前盖的后端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枢接座及左挡板,所述左枢接座固定插接于所述第一倾斜承载板的前端,所述左枢接座前端的底部枢接于所述左前盖上,且所述左枢接座与所述左前盖之间的枢转轴心线沿左右方向布置;
所述左挡板的底部枢接于所述左枢接座前端的顶部,且所述左挡板与所述左枢接座之间的枢转轴心线沿左右方向布置,所述左挡板可枢转收折平行于所述第一倾斜承载板与及枢转展开垂直于所述第一倾斜承载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右后盖、右前盖、右枢接座及右挡板,
第二基板内形成有第二容置通道,所述右后盖固定插接于所述第二容置通道的后端,所述右前盖固定插接于所述第二容置通道的前端;
所述右枢接座固定插接于所述第二倾斜承载板的前端,所述右枢接座前端的底部枢接于所述右前盖上,且所述右枢接座与所述右前盖之间的枢转轴心线沿左右方向布置;
所述右挡板的底部枢接于所述右枢接座前端的顶部,且所述右挡板与所述右枢接座之间的枢转轴心线沿左右方向布置,所述右挡板可枢转收折平行于所述第二倾斜承载板与及枢转展开垂直于所述第二倾斜承载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度调整机构包括:第一枢接滑座、第一限位件、左安装盖、第二枢接滑座、第二限位件、右安装盖、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
所述第一倾斜承载板的右侧形成有第一容置通槽,所述第一容置通槽沿所述第一倾斜承载板的长度方向布置;
所述第一限位件固定嵌置于所述第一容置通槽内,所述左安装盖固定插接于所述第一倾斜承载板的后端,且所述左安装盖阻挡于所述第一容置通槽的后端;
所述第一枢接滑座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容置通槽内,且所述第一枢接滑座位于所述左安装盖与所述第一限位件之间;
所述第二倾斜承载板的左侧形成有第二容置通槽,所述第二容置通槽沿所述第二倾斜承载板的长度方向布置;
所述第二限位件固定嵌置于所述第二容置通槽内,所述右安装盖固定插接于所述第二倾斜承载板的后端,且所述右安装盖阻挡于所述第二容置通槽的后端;
所述第二枢接滑座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容置通槽内,且所述第二枢接滑座位于所述右安装盖与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
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前端,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二枢接滑座上;
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前端,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一枢接滑座上;
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中部枢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中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角度调整机构包括:第一级位卡板及第一调整支杆,所述第一级位卡板沿平行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第一级位卡板卡形成有至少两第一定位卡槽,所述第一定位卡槽沿所述第一级位卡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开的分布;所述第一调整支杆的一端枢接于所述左安装盖的前端,所述第一调整支杆的另一端可选择的卡合于所述第一定位卡槽中的任意一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角度调整机构包括:第二级位卡板及第二调整支杆,所述第二级位卡板沿平行于所述第二基板的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第二级位卡板卡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卡槽一一对应的第二定位卡槽,所述第二定位卡槽沿左右方向一一正对于所述第一定位卡槽;所述第二调整支杆的一端枢接于所述右安装盖的前端,所述第二调整支杆的另一端可选择的卡合于所述第二定位卡槽中的任意一者。
9.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角度调整机构包括:第一级位卡板、第一连动滑座、第一连接支杆及第一调整支杆,
所述第一级位卡板沿平行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第一级位卡板卡形成有至少两第一定位卡槽,所述第一定位卡槽沿所述第一级位卡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开的分布;
所述第一倾斜承载板的底部形成有第一滑动通槽,所述第一滑动通槽沿所述第一倾斜承载板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一连动滑座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通槽内;
所述第一连接支杆的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前端,所述第一连接支杆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连动滑座上;
所述第一调整支杆的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连动滑座上,所述第一调整支杆的另一端可选择的卡合于所述第一定位卡槽中的任意一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角度调整机构包括:第二级位卡板、第二连动滑座、第二连接支杆及第二调整支杆,
所述第二级位卡板沿平行于所述第二基板的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第二级位卡板卡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卡槽一一对应的第二定位卡槽,所述第二定位卡槽沿左右方向一一正对于所述第一定位卡槽;
所述第二倾斜承载板的底部形成有第二滑动通槽,所述第二滑动通槽沿所述第二倾斜承载板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二连动滑座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动通槽内;
所述第二连接支杆的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前端,所述第二连接支杆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二连动滑座上;
所述第二调整支杆的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二连动滑座上,所述第二调整支杆的另一端可选择的卡合于所述第二定位卡槽中的任意一者。
CN202222618791.7U 2022-09-30 2022-09-30 移动终端折叠支架 Active CN2184092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18791.7U CN218409214U (zh) 2022-09-30 2022-09-30 移动终端折叠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18791.7U CN218409214U (zh) 2022-09-30 2022-09-30 移动终端折叠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09214U true CN218409214U (zh) 2023-01-31

Family

ID=85000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18791.7U Active CN218409214U (zh) 2022-09-30 2022-09-30 移动终端折叠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092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80403B (zh) 转动连接组件及折叠式终端设备
US7540379B2 (en) Information book with PDA and multiple foldable pieces
US7925310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stickup structure
KR100909011B1 (ko) 전자기기용 스탠드 힌지와 이를 장착한 전자기기
CN109495621A (zh) 一种折叠机构及移动终端
KR101927201B1 (ko) 지지판을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KR101906040B1 (ko) 노트북용 접이식 거치대
CN107613067B (zh) 多功能手机架和手机
CN218409214U (zh) 移动终端折叠支架
CN113014696A (zh) 折叠终端结构
CN210607698U (zh) 移动终端及其卡托装置
CN209570880U (zh) 一种Type-C扩展坞
US20120057293A1 (en) Personal Electronic Device Docking Station
CN2480894Y (zh) 笔记型电脑与扩充座间的连结机构
EP2061218A1 (en) Parallelogrammic foldable cellphone
JP3125249U (ja) ツーインワン挿入式メモリカード・アダプター
CN210623979U (zh) 支架
CN217087077U (zh) 多功能扩展坞
CN201243416Y (zh) 具有伸缩接头的壳体结构
CN215634301U (zh) 一种可旋转伸缩螺丝结构
CN111245993A (zh) 一种组合式终端
CN218208574U (zh) 带有三脚架的稳定器
CN218468582U (zh) 一种可折叠支架
CN215679691U (zh) 一种学习机
CN218570264U (zh) 环保纸质可折叠手机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