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05402U - 一种螺杆组合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螺杆组合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05402U
CN218405402U CN202222423388.9U CN202222423388U CN218405402U CN 218405402 U CN218405402 U CN 218405402U CN 202222423388 U CN202222423388 U CN 202222423388U CN 218405402 U CN218405402 U CN 2184054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pile body
cap
girder steel
scr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2338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海全
刘鑫
彭仕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Zhuodi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Zhuodi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Zhuodi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Zhuodi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2338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054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054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054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杆组合桩;包括桩体和配合装置,配合装置包括桩帽、固定盘、主钢梁、辅钢梁和钻头,复合地基施工时,桩体竖向放置在土体上,这时,桩机上的配合夹具可夹持住桩帽,然后让桩帽与桩体配合,配合后,桩机带动桩帽旋转,从而带动桩体转动,桩体转动时,钻头同时转动,从而快速将桩体旋转送入土体内部,因桩体为提前浇筑完成,旋转进入土体后,省去了浇筑混泥土的自凝固时间,同时,相比先钻孔后浇筑,其与土体的接触也更充分,极大的提升了成桩质量,从而实现在进行桩基础复合地基施工形成时,能够有效提升成桩质量,且更便于快速施工。

Description

一种螺杆组合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杆组合桩。
背景技术
地基是建筑物下面进行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对保证建筑物的坚固耐久性十分重要,而天然的地基往往无法满足沉降要求,从而需要进行地基的进一步施工处理,以改善土体环境,桩基础是一种常见的形成复合地基的形式,最开始大多采用直杆桩,即通过外部桩机将直杆桩压入土体中,然后在其顶部设置承台和进行进一步施工,但因其与土体接触面为直接滑动接触,承载力低,稳定性较差。
现在通过螺杆桩进行桩基础的施工建造,其由直杆端和螺纹端组成,使用时,其承载力将由直杆段的桩侧摩擦力、螺纹端与土体形成的“螺母”剪切作用及桩端承载力共同协同作用,承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而目前在进行螺杆桩施工安装时,其一般是通过桩机先对土体进行钻孔形成螺纹,然后在进行混泥土浇筑,形成桩体,受施工水平和土体地层影响,成桩质量将不可控,施工周期长,将极大的影响施工质量的稳定性和施工进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杆组合桩,能够在进行桩基础复合地基施工形成时,能够有效提升成桩质量,且更便于快速施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螺杆组合桩,包括桩体,还包括配合装置;
所述配合装置包括桩帽、固定盘、主钢梁、辅钢梁和钻头,所述桩帽与所述桩体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桩体一侧,所述固定盘与所述桩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桩体内,所述主钢梁与所述固定盘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桩体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桩体内,所述辅钢梁与所述固定盘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桩体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固定盘靠近所述主钢梁一侧,所述钻头与所述固定盘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桩体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桩体远离所述桩帽一侧。
其中,所述桩体具有花键槽,所述花键槽位于所述桩体远离所述钻头一侧。
其中,所述桩体还具有螺旋凸起,所述螺旋凸起位于所述桩体一侧。
其中,所述桩帽具有花键轴端,所述花键轴端与所述花键槽配合,并位于所述桩帽上。
其中,所述配合装置还包括稳定盘,所述稳定盘与所述主钢梁固定连接,所述稳定盘与所述辅钢梁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桩体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桩体内。
其中,所述螺杆组合桩还包括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设置在所述桩帽一侧。
其中,所述防护装置包括滑套和提块,所述滑套与所述桩帽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桩帽靠近所述桩体一侧;所述提块与所述滑套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滑套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螺杆组合桩,通过桩体和配合装置,桩体为预制结构,固定盘预先浇筑在桩体内,桩帽使用时可直接与桩体配合,主钢梁安装在固定盘一侧,辅钢梁安装在固定盘一侧,固定盘、主钢梁和辅钢梁组合安装后,将在桩体预先浇筑时,加强桩体稳定性,钻头安装在固定盘上,并在桩体预先浇筑时进行配合浇筑,复合地基施工时,桩机上的配合夹具可夹持住桩帽,然后让桩帽与桩体配合,配合后,桩机带动桩帽旋转,从而带动桩体转动,桩体转动时,钻头同时转动,从而快速将桩体旋转送入土体内部,因桩体为提前浇筑完成,旋转进入土体后,省去了浇筑混泥土的自凝固时间,同时,相比先钻孔后浇筑,其与土体的接触也更充分,极大的提升了成桩质量,从而实现在进行桩基础复合地基施工形成时,能够有效提升成桩质量,且更便于快速施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螺杆组合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桩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桩体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固定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螺杆组合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桩体、102-桩帽、103-固定盘、104-主钢梁、105-辅钢梁、106-钻头、107-花键槽、108-螺旋凸起、109-花键轴端、110-稳定盘、201-滑套、202-提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4,其中图1是螺杆组合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桩帽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桩体的俯视图,图4是固定盘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杆组合桩:包括桩体101和配合装置,所述配合装置包括桩帽102、固定盘103、主钢梁104、辅钢梁105、钻头106和稳定盘110。
针对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桩体101将采用预制结构,将预先浇筑为圆柱形。
其中,所述桩帽102与所述桩体101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桩体101一侧,所述固定盘103与所述桩体10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桩体101内,所述主钢梁104与所述固定盘103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桩体10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桩体101内,所述辅钢梁105与所述固定盘103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桩体10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固定盘103靠近所述主钢梁104一侧,所述钻头106与所述固定盘103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桩体10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桩体101远离所述桩帽102一侧,所述桩帽102的顶部为四方头,便于与桩机的配合夹具配合,底部将可直接滑入所述桩体101中进行配合,所述固定盘103对称设置安装,所述主钢梁104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多个所述固定盘103上,多个所述辅钢梁105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固定盘103上,多个所述辅钢梁105呈环形设置在所述主钢梁104外侧,所述钻头106焊接在所述固定盘103上,在所述桩体101预先浇筑时,所述固定盘103、所述主钢梁104、所述辅钢梁105和所述钻头106将进行配合浇筑,浇筑后与所述桩体101成为一体化结构,从而提升所述桩体101的稳定性。
其次,所述桩体101具有花键槽107,所述花键槽107位于所述桩体101远离所述钻头106一侧,所述桩体101顶部在浇筑时,将设置所述花键槽107。
然后,所述桩体101还具有螺旋凸起108,所述螺旋凸起108位于所述桩体101一侧,所述桩体101在浇筑时,其外侧表面上将设置一定长度的所述螺旋凸起108,更便于所述桩体101破土旋转进入土体中,同时也便于所述桩体101与土体能更充分接触。
进一步,所述桩帽102具有花键轴端109,所述花键轴端109与所述花键槽107配合,并位于所述桩帽102上,所述桩帽102的顶部为四方头,将便于桩机的配合夹具夹持,其底部为所述花键轴端109,便于与所述桩体101顶部的所述花键槽107配合。
最后,所述稳定盘110与所述主钢梁104固定连接,所述稳定盘110与所述辅钢梁105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桩体10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桩体101内,所述稳定盘110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主钢梁104和多个所述辅钢梁105将分别穿过所述稳定盘110,并焊接在所述稳定盘110上,所述稳定盘110设置为多个,在所述桩体101预先浇筑时,将极大的保证所述主钢梁104和多个所述辅钢梁105的配合位置稳定,从而极大的提高所述桩体101的强度和稳定性。
使用本实施例的一种螺杆组合桩时,在进行复合地基施工时,将所述桩体101竖向放置在土体上,然后,将所述桩帽102的四方头一侧与桩机的配合夹具进行配合,再将所述桩帽102上的所述花键轴端109与所述桩体101顶部的所述花键槽107配合,然后,桩机工作,带动所述桩帽102转动,所述桩帽102转动将带动所述桩体101转动,所述桩体101转动时,所述桩体101底部的所述钻头106同时转动,同时,所述桩体101上的所述螺旋凸起108也将同时转动,转动轨迹为螺旋形,便于所述桩体101破土钻入土体内部,因所述桩体101为提前浇筑完成,旋转进入土体后,省去了浇筑混泥土的自凝固时间,同时,相比先钻孔后浇筑,其与土体的接触也更充分,极大的提升了成桩质量,从而实现在进行桩基础复合地基施工形成时,能够有效提升成桩质量,且更便于快速施工。
第二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5和图6,其中图5是螺杆组合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杆组合桩还包括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包括滑套201和提块202。
针对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防护装置设置在所述桩帽102一侧,通过所述防护装置将对所述桩帽102运输时进行防护,从而保证桩机的配合夹具夹持所述桩帽102时的精度。
其中,所述滑套201与所述桩帽102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桩帽102靠近所述桩体101一侧,所述提块202与所述滑套20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滑套201上,所述滑套201为矩形,内部设置有与所述桩帽102顶部四方头配合的滑腔,多个所述提块202为半圆形,直接对称焊接在所述滑套201对侧面。
使用本实施例的一种螺杆组合桩时,在桩机的配合夹具进行所述桩帽102夹持时,夹紧后的定心度将决定所述桩体101钻入推土的的竖向直线度,故对所述桩帽102的夹持端,即顶部四方头端有一定的精度要求,在所述桩帽102运输时,可将所述滑套201直接与所述桩帽102顶部的四方头配合,从而在所述桩帽102进行运输时,可进行保护,以保证桩机配合夹具的夹紧精度,同时,所述滑套201也可重复使用。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一种或多种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螺杆组合桩,包括桩体,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配合装置;
所述配合装置包括桩帽、固定盘、主钢梁、辅钢梁和钻头,所述桩帽与所述桩体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桩体一侧,所述固定盘与所述桩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桩体内,所述主钢梁与所述固定盘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桩体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桩体内,所述辅钢梁与所述固定盘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桩体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固定盘靠近所述主钢梁一侧,所述钻头与所述固定盘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桩体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桩体远离所述桩帽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杆组合桩,其特征在于,
所述桩体具有花键槽,所述花键槽位于所述桩体远离所述钻头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杆组合桩,其特征在于,
所述桩体还具有螺旋凸起,所述螺旋凸起位于所述桩体一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杆组合桩,其特征在于,
所述桩帽具有花键轴端,所述花键轴端与所述花键槽配合,并位于所述桩帽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杆组合桩,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合装置还包括稳定盘,所述稳定盘与所述主钢梁固定连接,所述稳定盘与所述辅钢梁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桩体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桩体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杆组合桩,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杆组合桩还包括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设置在所述桩帽一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螺杆组合桩,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护装置包括滑套和提块,所述滑套与所述桩帽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桩帽靠近所述桩体一侧;所述提块与所述滑套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滑套上。
CN202222423388.9U 2022-09-14 2022-09-14 一种螺杆组合桩 Active CN2184054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23388.9U CN218405402U (zh) 2022-09-14 2022-09-14 一种螺杆组合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23388.9U CN218405402U (zh) 2022-09-14 2022-09-14 一种螺杆组合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05402U true CN218405402U (zh) 2023-01-31

Family

ID=85032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23388.9U Active CN218405402U (zh) 2022-09-14 2022-09-14 一种螺杆组合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054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33817B (zh) 一种钢管混凝土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486068B (zh) 一种隧道超前支护式锁脚锚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1608448A (zh) 水泥浆喷射多向加芯搅拌桩成桩方法
CN102071686A (zh) 一种用于预制方桩的t型槽机械接桩结构和施工方法
CN111206575A (zh) 一种长螺旋压灌桩施工方法
CN207033352U (zh) 一种钻具约束及渣土隔离装置
CN210368948U (zh) 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
US9469959B2 (en) Full displacement pile tip and method for use
CN203822229U (zh) 旋钩式断杆钻具打捞器
CN218405402U (zh) 一种螺杆组合桩
CN113737776B (zh) 一种海相深厚淤泥质土条件下超长钢管桩及其施工方法
CN105927246A (zh) 一种高压隧洞衬砌混凝土抬动破坏的修复方法
CN102425388A (zh) 钻孔桩捞渣筒钻
CN103410529B (zh) 一种用于软弱围岩的隧道支撑拱脚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4646158U (zh) 用于坚硬岩层的旋挖取芯钻具
CN202688990U (zh) 加固混凝土标号不足的钻孔灌注桩的钢混结构
CN105484236A (zh) V形插口t形桩钻搅机
CN214219653U (zh) 一种适用于土岩分界带的护筒下钻装置
CN210141147U (zh) 预制钢筋混凝土锚杆
CN210216405U (zh) 一种螺旋加劲肋钢管混凝土桩
CN110158584B (zh) 四肢双层钻头构造
CN212375899U (zh) 钢结构建筑装配式混凝土基础
CN206784370U (zh) 一种钢筋笼定位装置
CN203668936U (zh) 锤击法预应力管桩施工时的对桩定位装置
CN214365888U (zh) 一种灌注桩施工钻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