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89813U - 一种气溶胶生成制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溶胶生成制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89813U
CN218389813U CN202222731340.4U CN202222731340U CN218389813U CN 218389813 U CN218389813 U CN 218389813U CN 202222731340 U CN202222731340 U CN 202222731340U CN 218389813 U CN218389813 U CN 2183898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osol
induction heating
forming substrate
heating elements
seg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3134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缪金波
唐志强
魏勇
李正冬
刘振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abao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abao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abao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abao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3134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898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898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898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制品,涉及加热不燃烧领域。该气溶胶生成制品在气溶胶形成基材段内设置有多个感应发热元件,且多个感应发热元件之间不接触,均沿气溶胶生成制品的轴向设置,使得各个感应发热元件可以构成单独的闭合回路,分别能在2‑20Mhz的交变磁场内感应发热。多个感应发热元件分别感应发热,使得气溶胶形成基质在多个位置被加热,感应发热元件和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充分接触可以使得气溶胶形成基质被有效且均匀的加热,更快、更多地生成气溶胶供用户抽吸,其气溶胶的生成速率和气溶胶形成基质有效转化为气溶胶的比例都将得到显著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气溶胶生成制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加热不燃烧电子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制品。
背景技术
加热不燃烧烟是在低温环境下加热“再生烟叶”,控制加热温度,使其不发生燃烧,使得加热不燃烧烟无明火,无烟灰,少焦油,少量尼古丁,对身体伤害小,基本不存在二手烟危害,且具有真烟口感,能够达到健康替烟,轻松控烟,辅助戒烟等其他香烟无法媲美的特点。
加热不燃烧烟加热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电阻加热,红外辐射加热,电磁感应加热等,其中电磁感应加热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的特点,是一种新型加热技术。电磁感应的发热源是电磁感应器具,用户启动加热器,电能传导至电磁感应器具中的感应线圈,烟草基质中装载了将感应线圈中磁能转变为电能的感受体,进而产生热量传导至烟草薄片而形成气溶胶。现有感受器通常以颗粒、片材等形式与烟草基质罐装在一起,由于金属感受器的比重大于烟草基质以致感受器通常难易精准的安设在烟草基质的中心区域。另一方面,烟草基质需要均质化受热才能释放最佳的气溶胶气体,然现有的单根感受器无法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制品,旨在解决现有加热不燃烧烟采用电磁加热方式存在气溶胶生成速率较慢,气溶胶生成量不够多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制品,包括按照条棒状的形式组装的气溶胶形成基材段、降温段、以及在条棒内位于所述降温段下游的滤嘴段,所述气溶胶形成基材段内设置有多个感应发热元件,所述感应发热元件能在2-20Mhz的交变磁场内感应发热;
多个感应发热元件之间不物理接触,且所述多个感应发热元件均沿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的轴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感应发热元件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感应发热元件相互平行设置且以气溶胶形成基材段的中心轴线呈轴对称和/或中心对称。
优选地,所述感应发热元件的数量为3个,3个所述感应发热元件在垂直于气溶胶形成基材段的中心轴线的正投影方向的延长线是彼此相交的。至少有1对相邻的感应发热元件以气溶胶形成基材段的中心轴线轴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感应发热元件的形状包括片状、横向扭曲形片状、纵向扭曲形片状、实心圆棒、空心圆棒中的任一种。
优选地,所述感应发热元件的形状为片状,所述感应发热元件的宽度为1-4mm,所述感应发热元件的厚度为30μm-200μm。
优选地,所述感应发热元件的长度小于所述气溶胶形成基材段的长度,以致所述感应发热元件与所述降温段不物理接触。
优选地,所述感应发热元件具有远离所述降温段的端部,所述端部与气溶胶形成基材段的底端面不齐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提供的气溶胶生成制品在气溶胶形成基材段内设置有多个感应发热元件,且多个感应发热元件之间不接触,均沿气溶胶生成制品的轴向设置,使得各个感应发热元件可以构成单独的闭合回路,分别能在2-20Mhz的交变磁场内感应发热。多个感应发热元件分别感应发热,使得气溶胶形成基质在多个位置被加热,感应发热元件和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充分接触可以使得气溶胶形成基质被有效且均匀的加热,可以更快、更多地形成蒸汽物质,进而更快、更多地生成气溶胶供用户抽吸,其气溶胶的生成速率和气溶胶形成基质有效转化为气溶胶的比例都将得到显著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定。
图1为本申请的气溶胶生成制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气溶胶形成基材段的一实施例的竖向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的气溶胶形成基材段的一实施例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的气溶胶形成基材段的另一实施例的竖向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的气溶胶形成基材段的另一实施例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的气溶胶形成基材段的又一实施例的竖向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的气溶胶形成基材段的又一实施例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8为感应发热元件为片状的示意图;
图9为感应发热元件为横向扭曲形片状的示意图;
图10为感应发热元件为纵向扭曲形片状的示意图;
图11为感应发热元件为实心圆棒的示意图;
图12为感应发热元件为空心圆棒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气溶胶形成基材段;101-气溶胶形成基质;102-感应发热元件;2-降温段;3-滤嘴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申请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制品,例如可以为加热不燃烧烟弹,请参阅图1,包括按照条棒状的形式组装的气溶胶形成基材段1、降温段2、以及在条棒内位于所述降温段2下游的滤嘴段3。
其中,气溶胶形成基材段1包括气溶胶形成基质101和感应发热元件102,气溶胶形成基质101用于产生气溶胶气体,气溶胶形成基质101与感应发热元件102直接接触受热来获得热量形成雾化烟气。雾化烟气形成气溶胶的过程是通过蒸汽中物质数量增加,从而气溶胶颗粒增加,进而达到形成气溶胶的饱和临界温度来实现的。感应发热元件102通过在感应线圈的交变磁场环境下发生涡流效应感应发热,交变磁场例如可以为2-20Mhz。
其中,气溶胶形成基质101的原料可以是烟草原料,也可以是非烟草原料。非烟草原料例如可以是茶叶、陈皮、乌梅、地瓜、甘草、菊花等,气溶胶形成基质101的原料还可以包括香精香料和发烟剂等。发烟剂选自丙二醇、丙三醇、三醋酸甘油酯或二醋酸甘油酯等。气溶胶形成基质101的原料可以是颗粒型发烟材料,也可以是薄片型发烟材料,薄片型发烟材料的制备方法可以是稠浆法、造纸法、干法造纸法或辊压法等。
其中,降温段2用于维持加热不燃烧烟弹的结构,甚至吸附过滤加热不燃烧烟弹的气溶胶形成基材段1产生的气溶胶气体,且对气溶胶形成基材段1产生的气溶胶气体进行降温,以使气溶胶形成基材段1产生的气溶胶气体满足吸收要求。降温段2可以为空管或者其他带孔的管状元件。
所述滤嘴段3用于对气溶胶气体进行过滤并且进一步降温或过滤、吸附有害物质。滤嘴段3的材料例如可以是醋纤棒、丙纤棒(聚丙烯纤维棒)、聚乳酸棒和纸质滤棒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所述气溶胶形成基材段1内设置有多个感应发热元件102,所述多个感应发热元件102之间不物理接触,且所述多个感应发热元件均沿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的轴向设置。
通过设置多个感应发热元件102,由于气溶胶形成基质101在多个位置被加热,感应发热元件102和气溶胶形成基质101的充分接触可以使得气溶胶形成基质101被有效且均匀的加热,可以更快、更多地形成蒸汽物质,进而更快、更多地生成气溶胶供用户抽吸,其气溶胶的生成速率和气溶胶形成基质101有效转化为气溶胶的比例都将得到显著提升。
由于与气溶胶生成制品适配的电磁加热装置的感应线圈围绕轴向的条棒状气溶胶生成制品构成,感应发热元件102轴向放置状态下,感应线圈中的交变电流产生随时间变化的磁场可以最大化地提升磁能的利用率从而感应线圈与感应发热元件102构成最佳的耦合。感应发热元件102在气溶胶生成制品轴向方向设置,可以最大化优化蒸汽或气溶胶的传输通道,最大化保留气溶胶形成基质101中的有效物质。
多个感应发热元件102之间不接触,使得多个感应发热元件102构成在时变磁场的单独闭合回路,使得在感应线圈和感应发热元件102的耦合效果上,感应发热元件102不严格对称放置和对称放置的效果几乎是等同的,区别在于气溶胶形成基质101中的温度场有差异。
针对于感应发热元件102的数量,在保持发生的交变电流参数不变和感应线圈参数不变的情形下,感应发热元件102与感应线圈相互耦合的效果主要由感应发热元件102与感应线圈构成整体电感相关,因此只需维持感应线圈腔体内的电感值在工作过程中在一定的范围内,多个感应发热元件102就可以达到与单个感应发热元件102近似的效果。感应发热元件102数量上的变化引起的整体电感变化,可以通过调控感应发热元件102电磁性质和尺寸规格来平衡,再适配合适的气溶胶生成基质101,可以有效地优化气溶胶的释放效果。
其中,所述感应发热元件102的数量可以为任意多个,优选地,所述感应发热元件102的数量为2~3个,可以保证气溶胶生成速度和生产量都提高,同时气溶胶生成制品的制作不会太复杂,直径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感应发热元件102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感应发热元件102相互平行设置且以气溶胶形成基材段1的中心轴线呈轴对称和中心对称。
其中,轴对称是指2个感应发热元件102沿气溶胶形成基材段1的中心轴线折叠后,2个感应发热元件102可以互相重合的情形。中心对称是指2个感应发热元件102绕气溶胶形成基材段1的中心轴线上的某一点旋转180°后可以与2个感应发热元件102原来的结构位置相互重合的情形。应当理解的是,轴对称必然会是中心对称。
例如图2中的2个感应发热元件102由于为轴对称,因此,图2中的2个感应发热元件102的中心对称点为气溶胶形成基材段1的中心轴线与2个感应发热元件102的几何中心连线的交点。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5,所述感应发热元件102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感应发热元件102相互平行设置且以气溶胶形成基材段1的中心轴线呈中心对称。
其中,中心对称是指2个感应发热元件102绕气溶胶形成基材段1的中心轴线上的某一点旋转180°后可以与2个感应发热元件102原来的结构位置相互重合的情形。例如图4中,2个感应发热元件102做为一个整体在气溶胶形成基材段1内,分别有一个最高点和最低点,最高点和最低点的连线与气溶胶形成基材段1的中心轴线的交点即为中心对称点。
在又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和图7,所述感应发热元件102的数量为3个,3个所述感应发热元件102在垂直于气溶胶形成基材段1的中心轴线的正投影方向的延长线是彼此相交的。
如图7所示为3个感应发热元件102在垂直于气溶胶形成基材段1的中心轴线的正投影,3个感应发热元件102在正投影方向的延长线彼此相交形成一个三角形,且保证气溶胶形成基材段1的中心轴线位于该三角形内,从而使得3个感应发热元件102分布更均匀,使得气溶胶形成基质101受热更均匀。
优选地,3个感应发热元件102中至少有1对相邻的感应发热元件102以气溶胶形成基材段1的中心轴线轴对称设置,从而可以保证至少有2个感应发热元件102分布很均匀。
更优选地,3个感应发热元件102中任意相邻的感应发热元件102以气溶胶形成基材段1的中心轴线轴对称设置,从而3个感应发热元件102在气溶胶形成基材段1内呈绝对的均匀分布。
其中,所述感应发热元件102的形状包括片状(图8)、横向扭曲形片状(图9)、纵向扭曲形片状(图10)、实心圆棒(图11)、空心圆棒(图12)中的任一种。
其中,所述感应发热元件102的形状为片状时,所述感应发热元件102的宽度为1-4mm,所述感应发热元件102的厚度为30μm-200μm,从而保证气溶胶生成制品的直径在合理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感应发热元件102的厚度为50μm-150μm。
其中,所述感应发热元件102的材质为金属材料,所述金属材料包括铁、铜、铝、不锈钢、镍、铬中的任一种或者多种的合金。
优选地,所述感应发热元件102的材质为软磁合金,所述软磁合金的镍元素含量在35~85wt%,密度范围在7g/cm3~10g/cm3
优选地,所述感应发热元件102的长度小于所述气溶胶形成基材段1的长度,以使所述感应发热元件102与所述降温段2不物理接触。换句话说,感应发热元件102可以设置在气溶胶形成基材段1的中间,以使感应发热元件102的两端面都不与气溶胶形成基材段1的端面平齐;所述感应发热元件102具有远离所述降温段的端部,所述端部与气溶胶形成基材段1的底端面不齐平,或者感应发热元件102可以与气溶胶形成基材段1远离降温段2的端面平齐,而不与气溶胶形成基材段1靠近降温段2的端面平齐。在与感应发热元件102等长的气溶胶形成基材部分再连接一段3至5毫米长的另一气溶胶形成基材,通过外层烟纸的包裹即可实现感应发热元件102与气溶胶形成基材段1的端面不平齐。所述感应发热元件102与降温段2的端面不接触,可以防止感应发热元件102的高温对降温段2的材料进行加热产生异味,因为异味会对烟支的品质造成负面影响。
可以理解的是,在同一个气溶胶形成基质101中,感应发热元件102的材质和尺寸可以不完全相同,感应发热元件102作为一个组合体,其内部感应发热元件102材质和尺寸的可调性可以最优化地与感应线圈相耦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申请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上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申请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8)

1.一种气溶胶生成制品,包括按照条棒状的形式组装的气溶胶形成基材段、降温段、以及在条棒内位于所述降温段下游的滤嘴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形成基材段内设置有多个感应发热元件,所述感应发热元件能在2-20Mhz的交变磁场内感应发热;
多个感应发热元件之间不物理接触,且所述多个感应发热元件均沿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的轴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发热元件的数量为2个,所述感应发热元件相互平行设置且以气溶胶形成基材段的中心轴线轴对称和/或中心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发热元件的数量为3个,所述感应发热元件在垂直于气溶胶形成基材段的中心轴线的正投影方向的延长线是彼此相交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其特征在于,至少有1对相邻的感应发热元件以气溶胶形成基材段的中心轴线轴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发热元件的形状包括片状、横向扭曲形片状、纵向扭曲形片状、实心圆棒、空心圆棒中的任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发热元件的形状为片状,所述感应发热元件的宽度为1-4mm,所述感应发热元件的厚度为30μm-200μm。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意一项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发热元件的长度小于所述气溶胶形成基材段的长度,以致所述感应发热元件与所述降温段不物理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发热元件具有远离所述降温段的端部,所述端部与气溶胶形成基材段的底端面不齐平。
CN202222731340.4U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气溶胶生成制品 Active CN2183898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31340.4U CN218389813U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气溶胶生成制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31340.4U CN218389813U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气溶胶生成制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89813U true CN218389813U (zh) 2023-01-31

Family

ID=85003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31340.4U Active CN218389813U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气溶胶生成制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898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37479B2 (ja) エアロゾル発生物品、エアロゾル発生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アロゾル発生物品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
KR102471331B1 (ko) 하이브리드 에어로졸 발생 요소 및 하이브리드 에어로졸 발생 요소를 제조하기 위한 방법
WO2019021119A1 (en) HEAT TRANSFER ADAPTER FOR AEROSOL GENERATION DEVICE
US20230027569A1 (en) Aerosol-generating device having a ventilation chamber
JP2023545976A (ja) 上流セクション、中空の管状要素、およびマウスピース要素を備えたエアロゾル発生物品
JP2023544746A (ja) 通気を有するエアロゾル発生物品
US20230337747A1 (en) Aerosol-generating system having a ventilation chamber
CN218389813U (zh) 一种气溶胶生成制品
US20220192252A1 (en) Aerosol-generating system and aerosol-generating article comprising an aerosol-forming substrate
KR20230141815A (ko) 에어로졸 발생 요소의 측면에 위치한 플러그 세그먼트를 갖는 에어로졸 발생 물품
JP2023544745A (ja) 通気を有するエアロゾル発生物品
CN208676367U (zh) 双过滤嘴电子烟烟支
US20210030062A1 (en) Aerosol Generating Article, An Aerosol Generating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Flavoured Aerosol
CN217337406U (zh) 一种端部具有塞头结构的气溶胶生成制品
CN217564968U (zh) 包含烟草材料的气溶胶生成制品
RU2816150C1 (ru) Система, генерирующая аэрозоль, с вентиляционной камерой
CN216416046U (zh) 烟弹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7429240U (zh) 一种具有弧面感受器的电磁加热型气溶胶生成制品
CN216393062U (zh) 气溶胶生成制品
JP2023544739A (ja) 非均質化たばこ基体を有するエアロゾル発生物品
JP2023545975A (ja) 引き出し抵抗が低く、風味の送達が改善された、エアロゾル発生システム
JP2023544040A (ja) 前部端プラグ付きエアロゾル発生物品
EP4322775A1 (en) Aerosol-generating article comprising a dual-layer wrapping structure
JP2023544039A (ja) 引き出し抵抗が低く、風味の送達が改善された、エアロゾル発生物品
JP2024513111A (ja) 重複領域を有するラッパーを備えたエアロゾル発生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