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85853U - 一种pcb接线端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pcb接线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85853U
CN218385853U CN202122191588.1U CN202122191588U CN218385853U CN 218385853 U CN218385853 U CN 218385853U CN 202122191588 U CN202122191588 U CN 202122191588U CN 218385853 U CN218385853 U CN 2183858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electric conductor
clamping opening
opening
pc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9158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高松
陈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Degson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Degso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Degson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Degso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9158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858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858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858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CB接线端子,包括壳体、以及若干电导体组件,壳体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安装电导体组件的安装腔体,电导体组件设置有用于与PCB板连接的连接脚、以及用于形成夹口的第一夹口部和第二夹口部,第一夹口部与第二夹口部能靠近远离以控制夹口的开口大小,且第一夹口部与第二夹口部具有靠近的趋势;安装腔体在壳体表面形成用于露出连接脚的露出口、以及用于露出夹口的插入口。本实用新型其采用整体式结构,有效避免由拼装造成的拼接变形、拼接开裂等问题;且其在接线、取线时,操作十分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PCB接线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线端子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PCB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弹簧式PCB接线端子在很多行业中都有广泛应用,大部分弹簧式PCB接线端子采用单片产品拼接成所需要的线数,由于拼接式产品容易造成拼接变形、拼接开裂等问题。为了避免因产品变形、开裂等问题而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现有技术中往往会采用螺钉式PCB接线端子替代来避免上述问题发生,但是螺钉式PCB接线端子接线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PCB接线端子,其采用整体式结构,有效避免由拼装造成的拼接变形、拼接开裂等问题;且其在接线、取线时,操作十分方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PCB接线端子,包括壳体、以及若干电导体组件,所述壳体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安装所述电导体组件的安装腔体,所述电导体组件设置有用于与PCB板连接的连接脚、以及用于形成夹口的第一夹口部和第二夹口部,所述第一夹口部与所述第二夹口部能靠近远离以控制所述夹口的开口大小,且所述第一夹口部与所述第二夹口部具有靠近的趋势;所述安装腔体在所述壳体表面形成用于露出所述连接脚的露出口、以及用于露出所述夹口的插入口;所述壳体为绝缘体。
采用上述结构,所述PCB接线端子采用整体式结构即一个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电导体组以满足PCB板上需要多线数的要求;所述壳体整体式设计有效避免现有弹簧式PCB接线端子由于拼装造成的拼接变形、拼接开裂等问题;
接线时,操作人员可以将导线从所述插入口插入,导线的插入使得所述第一夹口部与第二夹口部远离以便于导线插入所述夹口,由于所述第一夹口部与所述第二夹口部具有靠近的趋势,故所述第一夹口部与第二夹口部能够夹紧插入夹口的导线;当然操作人员也可以先使用工具如螺丝刀操作所述电导体组件使得所述第一夹口部与第二夹口部远离以扩大所述夹口的开口大小,再将导线通过所述插入口插入到夹口处,所述第一夹口部与第二夹口部靠近以夹紧导线;
取线时,操作人员可以将导线从夹口中拔出,所述第一夹口部与第二夹口部具有靠近的趋势实现复位;当然,为保护所述PCB接线端子以及导线,操作人员可以先使用工具如螺丝刀将所述第一夹口部与第二夹口部远离以扩大所述夹口的开口大小,此时所述第一夹口部与第二夹口部对导线的夹紧力撤除,操作人员将导线从所述夹口中取出,所述第一夹口部与第二夹口部具有靠近的趋势实现复位。
上述结构在接线、取线时,操作十分方便、组装工序少。
所述电导体组件的连接脚伸出所述露出口以便与PCB板连接,所述连接脚焊接在PCB板上实现所述电导体组件与PCB板之间的电连接,通常采用锡焊。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腔体在所述壳体表面形成用于所述电导体组件安装至所述安装腔体的安装口;
所述安装腔体设置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电导体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匹配的第二固定部;
所述电导体组件通过所述安装口装至所述安装腔体内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配合以实现所述电导体组件和所述安装腔体的固定。
采用上述结构,当所述电导体组件在所述安装腔体内安装到位后,所述电导体组件上的第二固定部与所述安装腔体的第一固定部相配合实现两者的固定,避免所述PCB接线端子在使用过程中,所述电导体组件从所述安装腔体内脱离出。
具体的,所述露出口大小与所述电导体组件相匹配以形成所述安装口。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腔体上的第一固定部为第一卡槽;对应的,所述电导体组件的第二固定部为第一卡凸。
采用上述结构,所述第一卡凸卡入所述第一卡槽中实现所述电导体组件与所述安装腔体之间的固定;具体的,所述第一卡凸上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第一卡凸卡入所述第一卡槽中的引导面,所述引导面的设置便于所述电导体组件在装至所述安装腔体内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卡凸自动卡入所述第一卡槽中,方便所述PCB接线端子的组装。
进一步地,所述电导体组件包括电导体、以及弹性夹紧件,所述电导体设置有所述连接脚以及第二夹口部,所述弹性夹紧件一端为固定端以与所述电导体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并向所述第二夹口部侧延伸以形成所述第一夹口部;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电导体上。
采用上述结构,所述弹性夹紧件一端为自由端使得该端能够靠近远离所述第二夹口部以控制所述夹口的开口大小,且使得该端具有弹性以让该端具有靠近所述第二夹口部的趋势。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夹紧件包括U形连接部、以及所述U形连接部两端分别延伸形成的所述固定端和自由端,沿着所述U形连接部两端的延伸方向即所述固定端和自由端的延伸方向,所述固定端与所述自由端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具体的,所述U形连接部的两端分别向外弯折并延伸形成所述固定端和自由端。
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所述弹性夹紧件具有良好的弹性,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夹口部的自由端能够更好的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夹紧件的固定端设置有第二卡凸;所述电导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凸相匹配的第二卡槽。
采用上述结构,操作人员在组装所述导电体组件时,将所述固定端上的第二卡凸插入所述第二卡槽中以实现所述弹性夹紧件与所述电导体之间的安装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导体在安装所述固定端的两侧分别凸起设置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
采用上述结构,操作人员在组装所述电导体组件时,需要将所述弹性夹紧件的固定部置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使得所述弹性夹紧件与所述电导体之间的安装更加稳定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设置有与所述电导体相匹配的弹性夹紧件卡槽;所述弹性夹紧件安装至所述电导体上的状态下,所述U形连接部位于所述电导体外,所述电导体卡入所述弹性夹紧件卡槽中。
采用上述结构,所述弹性夹紧件与所述电导体之间的安装更加稳定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腔体在所述壳体表面形成用于操作所述第一夹口部与所述第二夹口部靠近远离的操作口。
采用上述结构,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所述操作口方便地操作所述电导体组件使得所述第一夹口部与第二夹口部靠近远离以控制所述夹口的开口大小;具体的,所述操作口的设置位置与所述弹性夹紧件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夹口部的自由端位置相匹配,操作人员通过所述操作口对所述弹性夹紧件的自由端进行操作以使其靠近远离所述第二夹口部;所述操作人员操作工具如螺丝刀通过所述操作口进入到安装腔体内下压所述弹性夹紧件的自由端以使其远离所述第二夹口部;当操作人员操作工具如螺丝刀撤除施加在所述弹性夹紧件自由端上的下压力时,所述弹性夹紧件的自由端通过其弹性复位靠近所述第二夹紧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口部为固定端,所述第一夹口部为活动端以靠近远离所述第二夹口部且其具有靠近所述第二夹口部的趋势;
所述第一夹口部的活动轨迹上设置有限制部,所述第一夹口部远离所述第一夹口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夹口部会与所述限制部抵靠。
采用上述结构,所述第一夹口部与所述限制部抵靠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夹口部无法继续向远离所述第二夹口部方向运动,此时所述夹口的开口大小处于最大;上述结构能够大大提升所述PCB接线端子的使用寿命;具体的,所述限制部形成在所述电导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夹口远离所述插入口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阻挡导线继续插入的阻挡部。
采用上述结构,所述导线从所述插入口进入所述安装腔体内,若导线在经过所述夹口后继续插入,则导线就会与所述阻挡部接触以阻挡导线的继续插入;操作人员在插入导线时无需担心导线的插入过度问题,方便操作人员的插线;具体的,所述阻挡部形成在所述电导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夹口未插入导线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夹口部与所述第二夹口部相抵接以将所述夹口完全关闭。
采用上述结构,没有插入导线的夹口处于完全关闭状态,使得外界的杂质如灰尘等不会进入安装腔体,保证后续使用的可靠性。
当导线插入所述夹口并夹紧固定时,所述弹性夹紧件中用于形成第一夹口部的自由端能够处于较大的形变状态,确保施加在导线上的夹紧力足够大,进而保证导线与导电件组件之间电气连接的可靠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PCB接线端子,其采用整体式结构,有效避免由拼装造成的拼接变形、拼接开裂等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PCB接线端子,其用过设置用于形成夹口的第一夹口部和第二夹口部,第一夹口部与第二夹口部能靠近远离以控制夹口的开口大小,且第一夹口部与第二夹口部具有靠近的趋势,使得在接线、取线时,操作十分方便
(3)本实用新型的PCB接线端子,其弹性夹紧件与导电件之间连接稳定可靠。
(4)本实用新型的PCB接线端子,其结构设置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PCB接线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PCB接线端子另一角度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PCB接线端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PCB接线端子中电导体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PCB接线端子中电导体组件与安装腔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PCB接线端子接线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PCB接线端子中第一夹口部远离第二夹口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101安装腔体;1011第一固定部;102露出口;103插入口;104安装口;105操作口;2电导体组件;201连接脚;202夹口;2021第一夹口部;2022第二夹口部;203第二固定部;2031引导面;204电导体;2041第二卡槽;2042第一限位部;2043第二限位部;205弹性夹紧件;2051固定端;2051a第二卡凸;2051b弹性夹紧件卡槽;2052自由端;2053U形连接部;3限制部;4阻挡部;5导线;6螺丝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7所示,一种PCB接线端子,包括壳体1、以及若干电导体组件2,所述壳体1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安装所述电导体组件2的安装腔体101,所述电导体组件2设置有用于与PCB板连接的连接脚201、以及用于形成夹口202的第一夹口部2021和第二夹口部2022,所述第一夹口部2021与所述第二夹口部2022能靠近远离以控制所述夹口202的开口大小,且所述第一夹口部2021与所述第二夹口部2022具有靠近的趋势;所述安装腔体101在所述壳体1表面形成用于露出所述连接脚201的露出口102、以及用于露出所述夹口202的插入口103;所述壳体1为绝缘体。
采用上述结构,所述PCB接线端子采用整体式结构即一个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电导体204组以满足PCB板上需要多线数的要求;所述壳体1整体式设计有效避免现有弹簧式PCB接线端子由于拼装造成的拼接变形、拼接开裂等问题;
接线时,操作人员可以将导线从所述插入口103插入,导线的插入使得所述第一夹口部2021与第二夹口部2022远离以便于导线插入所述夹口202,由于所述第一夹口部2021与所述第二夹口部2022具有靠近的趋势,故所述第一夹口部2021与第二夹口部2022能够夹紧插入夹口202的导线;当然操作人员也可以先使用工具如螺丝刀操作所述电导体组件2使得所述第一夹口部2021与第二夹口部2022远离以扩大所述夹口202的开口大小,再将导线通过所述插入口103插入到夹口202处,所述第一夹口部2021与第二夹口部2022靠近以夹紧导线;
取线时,操作人员可以将导线从夹口202中拔出,所述第一夹口部2021与第二夹口部2022具有靠近的趋势实现复位;当然,为保护所述PCB接线端子以及导线,操作人员可以先使用工具如螺丝刀将所述第一夹口部2021与第二夹口部2022远离以扩大所述夹口202的开口大小,此时所述第一夹口部2021与第二夹口部2022对导线的夹紧力撤除,操作人员将导线从所述夹口202中取出,所述第一夹口部2021与第二夹口部2022具有靠近的趋势实现复位。
上述结构在接线、取线时,操作十分方便、组装工序少。
所述电导体组件2的连接脚201伸出所述露出口102以便与PCB板连接,所述连接脚201焊接在PCB板上实现所述电导体组件2与PCB板之间的电连接,通常采用锡焊。
优选的,所述安装腔体101在所述壳体1表面形成用于所述电导体组件2安装至所述安装腔体101的安装口104;
所述安装腔体101设置有第一固定部1011,所述电导体组件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011相匹配的第二固定部203;
所述电导体组件2通过所述安装口104装至所述安装腔体101内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固定部203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011相配合以实现所述电导体组件2和所述安装腔体101的固定。
采用上述结构,当所述电导体组件2在所述安装腔体101内安装到位后,所述电导体组件2上的第二固定部203与所述安装腔体101的第一固定部1011相配合实现两者的固定,避免所述PCB接线端子在使用过程中,所述电导体组件2从所述安装腔体101内脱离出。
具体的,所述露出口102大小与所述电导体组件2相匹配以形成所述安装口104。
优选的,所述安装腔体101上的第一固定部1011为第一卡槽;对应的,所述电导体组件2的第二固定部203为第一卡凸。
采用上述结构,所述第一卡凸卡入所述第一卡槽中实现所述电导体组件2与所述安装腔体101之间的固定;具体的,所述第一卡凸上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第一卡凸卡入所述第一卡槽中的引导面2031,所述引导面2031的设置便于所述电导体组件2在装至所述安装腔体101内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卡凸自动卡入所述第一卡槽中,方便所述PCB接线端子的组装。
优选的,所述电导体组件2包括电导体204、以及弹性夹紧件205,所述电导体204设置有所述连接脚201以及第二夹口部2022,所述弹性夹紧件205一端为固定端2051以与所述电导体204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2052并向所述第二夹口部2022侧延伸以形成所述第一夹口部2021;所述第二固定部203设置在所述电导体204上。
采用上述结构,所述弹性夹紧件205一端为自由端2052使得该端能够靠近远离所述第二夹口部2022以控制所述夹口202的开口大小,且使得该端具有弹性以让该端具有靠近所述第二夹口部2022的趋势。
优选的,所述弹性夹紧件205包括U形连接部2053、以及所述U形连接部2053两端分别延伸形成的所述固定端2051和自由端2052,沿着所述U形连接部2053两端的延伸方向即所述固定端2051和自由端2052的延伸方向,所述固定端2051与所述自由端2052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具体的,所述U形连接部2053的两端分别向外弯折并延伸形成所述固定端2051和自由端2052。
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所述弹性夹紧件205具有良好的弹性,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夹口部2021的自由端2052能够更好的复位。
优选的,所述弹性夹紧件205的固定端2051设置有第二卡凸2051a;所述电导体204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凸2051a相匹配的第二卡槽2041。
采用上述结构,操作人员在组装所述电导体组件2时,将所述固定端2051上的第二卡凸2051a插入所述第二卡槽2041中以实现所述弹性夹紧件205与所述电导体204之间的安装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导体204在安装所述固定端2051的两侧分别凸起设置第一限位部2042和第二限位部2043。
采用上述结构,操作人员在组装所述电导体组件2时,需要将所述弹性夹紧件205的固定部置于所述第一限位部2042与所述第二限位部2043之间,使得所述弹性夹紧件205与所述电导体204之间的安装更加稳定可靠。
优选的,所述固定部设置有与所述电导体204相匹配的弹性夹紧件卡槽2051b;所述弹性夹紧件205安装至所述电导体204上的状态下,所述U形连接部2053位于所述电导体204外,所述电导体204卡入所述弹性夹紧件卡槽2051b中。
采用上述结构,所述弹性夹紧件205与所述电导体204之间的安装更加稳定可靠。
优选的,所述安装腔体101在所述壳体1表面形成用于操作所述第一夹口部2021与所述第二夹口部2022靠近远离的操作口105。
采用上述结构,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所述操作口105方便地操作所述电导体组件2使得所述第一夹口部2021与第二夹口部2022靠近远离以控制所述夹口202的开口大小;具体的,所述操作口105的设置位置与所述弹性夹紧件205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夹口部2021的自由端2052位置相匹配,操作人员通过所述操作口105对所述弹性夹紧件205的自由端2052进行操作以使其靠近远离所述第二夹口部2022;所述操作人员操作工具如螺丝刀通过所述操作口105进入到安装腔体101内下压所述弹性夹紧件205的自由端2052以使其远离所述第二夹口部2022;当操作人员操作工具如螺丝刀撤除施加在所述弹性夹紧件205自由端2052上的下压力时,所述弹性夹紧件205的自由端2052通过其弹性复位靠近所述第二夹紧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夹口部2022为固定端2051,所述第一夹口部2021为活动端以靠近远离所述第二夹口部2022且其具有靠近所述第二夹口部2022的趋势;
所述第一夹口部2021的活动轨迹上设置有限制部3,所述第一夹口部2021远离所述第一夹口部2021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夹口部2021会与所述限制部3抵靠。
采用上述结构,所述第一夹口部2021与所述限制部3抵靠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夹口部2021无法继续向远离所述第二夹口部2022方向运动,此时所述夹口202的开口大小处于最大;上述结构能够大大提升所述PCB接线端子的使用寿命;具体的,所述限制部3形成在所述电导体204上。
优选的,所述夹口202远离所述插入口103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阻挡导线继续插入的阻挡部4。
采用上述结构,所述导线从所述插入口103进入所述安装腔体101内,若导线在经过所述夹口202后继续插入,则导线就会与所述阻挡部4接触以阻挡导线的继续插入;操作人员在插入导线时无需担心导线的插入过度问题,方便操作人员的插线;具体的,所述阻挡部4形成在所述电导体204上。
优选的,所述夹口202未插入导线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夹口部2021与所述第二夹口部2022相抵接以将所述夹口202完全关闭。
采用上述结构,没有插入导线的夹口202处于完全关闭状态,使得外界的杂质如灰尘等不会进入安装腔体101,保证后续使用的可靠性。
当导线插入所述夹口202并夹紧固定时,所述弹性夹紧件205中用于形成第一夹口部2021的自由端2052能够处于较大的形变状态,确保施加在导线上的夹紧力足够大,进而保证导线与导电件组件之间电气连接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PCB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以及若干电导体组件(2),所述壳体(1)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安装所述电导体组件(2)的安装腔体(101),所述电导体组件(2)设置有用于与PCB板连接的连接脚(201)、以及用于形成夹口(202)的第一夹口部(2021)和第二夹口部(2022),所述第一夹口部(2021)与所述第二夹口部(2022)能靠近远离以控制所述夹口(202)的开口大小,且所述第一夹口部(2021)与所述第二夹口部(2022)具有靠近的趋势;所述安装腔体(101)在所述壳体(1)表面形成用于露出所述连接脚(201)的露出口(102)、以及用于露出所述夹口(202)的插入口(1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体(101)在所述壳体(1)表面形成用于所述电导体组件(2)安装至所述安装腔体(101)的安装口(104);
所述安装腔体(101)设置有第一固定部(1011),所述电导体组件(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011)相匹配的第二固定部(203);
所述电导体组件(2)通过所述安装口(104)装至所述安装腔体(101)内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固定部(203)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011)相配合以实现所述电导体组件(2)和所述安装腔体(101)的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CB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体(101)上的第一固定部(1011)为第一卡槽;对应的,所述电导体组件(2)的第二固定部(203)为第一卡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导体组件(2)包括电导体(204)、以及弹性夹紧件(205),所述电导体(204)设置有所述连接脚(201)以及第二夹口部(2022),所述弹性夹紧件(205)一端为固定端(2051)以与所述电导体(204)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2052)并向所述第二夹口部(2022)侧延伸以形成所述第一夹口部(20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PCB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夹紧件(205)包括U形连接部(2053)、以及所述U形连接部(2053)两端分别延伸形成的所述固定端(2051)和自由端(2052),沿着所述U形连接部(2053)两端的延伸方向,所述固定端(2051)与所述自由端(2052)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PCB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夹紧件(205)的固定端(2051)设置有第二卡凸(2051a);所述电导体(204)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凸(2051a)相匹配的第二卡槽(204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PCB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导体(204)在安装所述固定端(2051)的两侧分别凸起设置第一限位部(2042)和第二限位部(204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体(101)在所述壳体(1)表面形成用于操作所述第一夹口部(2021)与所述第二夹口部(2022)靠近远离的操作口(10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口部(2022)为固定端(2051),所述第一夹口部(2021)为活动端以靠近远离所述第二夹口部(2022)且其具有靠近所述第二夹口部(2022)的趋势;
所述第一夹口部(2021)的活动轨迹上设置有限制部(3),所述第一夹口部(2021)远离所述第一夹口部(2021)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夹口部(2021)会与所述限制部(3)抵靠。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口(202)远离所述插入口(103)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阻挡导线继续插入的阻挡部(4)。
CN202122191588.1U 2021-09-10 2021-09-10 一种pcb接线端子 Active CN2183858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91588.1U CN218385853U (zh) 2021-09-10 2021-09-10 一种pcb接线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91588.1U CN218385853U (zh) 2021-09-10 2021-09-10 一种pcb接线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85853U true CN218385853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51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91588.1U Active CN218385853U (zh) 2021-09-10 2021-09-10 一种pcb接线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858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20603B1 (en) Fine pitch high density high-speed orthogonal card edge connector
US6004163A (en) Electrical multi-pole plug-and-socket-type connector with associated socket part
US5733153A (en) Safety connector
US8475000B2 (en) Connector, and LED lighting apparatus using the connector
EP0682385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KR910009324B1 (ko) 전환 어댑터 커넥터 조립체
KR20130126678A (ko) 높은 데이터 전송율을 위한 플러그 커넥터
WO200400191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wire management module
US4959030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two flat cables to a circuit board
US6942527B1 (en) Dual function terminal assembly and electric power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EP1385232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plug connector and receptacle connector
CN218385853U (zh) 一种pcb接线端子
CN115882279A (zh) 连接器组件
CN112787126B (zh) 电性端子以及电连接器
CN113964567A (zh) 一种高速信号传输电连接器
CN113783030B (zh) 穿墙式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7306768U (zh) 一种高速信号传输电连接器
CN115939869B (zh) Fpc连接器组件
CN114639979B (zh) 连接器、连接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215933968U (zh) 一种高可靠性的接插组件
CN116454667B (zh) 单边接触连接器组件
CN216903605U (zh) 屏蔽板及母端连接器
CN212694978U (zh) 电流互感器的连接结构
CN109037989B (zh) 一种带有机械开关端子的卡连接器
CN214477993U (zh) 超小间距基头、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