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84393U - 用于显示装置的框架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显示装置的框架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84393U
CN218384393U CN202222672019.3U CN202222672019U CN218384393U CN 218384393 U CN218384393 U CN 218384393U CN 202222672019 U CN202222672019 U CN 202222672019U CN 218384393 U CN218384393 U CN 2183843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ide frame
transverse
plate
front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7201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槐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22267201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843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843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843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框架,包括边框结构、驱动机构、从动机构和柔性传输板,所述边框结构包括卷轴、横框、第一侧框和第二侧框,所述第一侧框和所述第二侧框均为可伸缩件,所述柔性传输板的一端与所述横框固定连接,所述柔性传输板的另一端绕过所述卷轴,并固定在所述第一侧框和所述第二侧框上;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主动齿轮、第二主动轮和同步带,所述同步带首尾相连,所述第二主动轮固定在所述卷轴上,且与所述传输齿啮合;所述从动机构包括从动部固定轴、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齿轮和齿条,所述第一从动轮与所述同步带配合,所述齿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横框上,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用于显示装置的框架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框架以及一种包括所述框架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大平面的手持显示设备是一种发展趋势。然而,手持显示设备的屏幕过大则会损失“便携”这一性能。
如何获得一种既便携又具有较大屏幕的显示设备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框架以及一种包括所述框架的显示装置。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框架,其中,所述框架包括边框结构、驱动机构、从动机构和柔性传输板,
所述边框结构包括卷轴、横框、第一侧框和第二侧框,所述第一侧框与所述第二侧框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框和所述第二侧框均为可伸缩件,所述第一侧框的一端与所述卷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框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框的一端与所述卷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框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框固定连接,以限定出安装空间;
所述柔性传输板的一端与所述横框固定连接,所述柔性传输板的另一端绕过所述卷轴,并固定在所述第一侧框和所述第二侧框上,所述柔性传输板包括用于与所述显示装置的柔性显示面板贴合的贴合面和设置有多个传输齿的齿表面;
所述卷轴能够绕自身轴线旋转;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主动齿轮、第二主动轮和同步带,所述同步带首尾相连,所述同步带与所述第二主动轮配合,以将所述第二主动轮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同步带的直线运动,所述卷轴的一端穿过所述同步带形成的孔,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固定在所述卷轴上,所述第二主动轮固定在所述卷轴上,且与所述传输齿啮合;
所述从动机构包括从动部固定轴、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齿轮和齿条,所述从动部固定轴的一端穿过所述同步带形成的孔,并固定在所述第一侧框上,所述从动部固定轴与所述卷轴之间的距离不变,所述从动部固定轴能够绕自身轴线旋转,所述第一从动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均固定在所述从动部固定轴上,所述第一从动轮与所述同步带配合,以将所述同步带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所述第一从动轮的旋转运动,所述齿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横框上,并朝向所述卷轴延伸,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框包括第一前侧框和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前侧框移动的第一后侧框,所述第二侧框包括第二前侧框和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前侧框移动的第二后侧框,所述第一前侧框与所述第二前侧框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后侧框与所述第二后侧框相对设置,所述卷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前侧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前侧框的一端,所述从动部固定轴与所述卷轴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所述横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后侧框的远离所述第一前侧框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后侧框的远离所述第二前侧框的一端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侧框的底端面上形成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前侧框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后侧框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导向槽中,以使得所述第一后侧框能够在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引导下滑动;
所述第二前侧框的底端面上形成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前框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后侧框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导向槽中,以使得所述第二后侧框能够在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引导下滑动。
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一传动齿轮、设置在所述卷轴上的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啮合,所述驱动电机相对于所述第一前侧框静止。
可选地,所述框架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中,所述支撑板的一端穿过所述同步带形成的孔固定在所述第一前侧框上,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
可选地,所述从动机构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从动部固定轴的一端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
可选地,所述横框包括横框底板、第一横框侧板、第二横框侧板和第三横框侧板,所述第一横框侧板、所述第二横框侧板、所述第三横框侧板均设置在所述横框底板上,且位于所述横框底板的三个侧面处,所述第三横框侧板朝向所述卷轴,且与所述卷轴平行,所述柔性传输板与所述第一横框侧板、所述第二横框侧板、所述第三横框侧板相连,所述横框底板背离所述贴合面。
可选地,所述框架还包括辅助元件,所述辅助元件设置在所述横框底板上。
可选地,所述同步带包括同步带本体和同步齿,所述同步带本体首尾相连,所述同步齿形成在所述同步带本体的内表面上,
所述第二主动轮为齿轮,所述第一从动轮为齿轮。
作为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框架和柔性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框架为本公开第一个方面所提供的框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贴合在所述贴合面上。
当本公开所提供的框架用于显示装置中时,将柔性显示面板贴合在柔性传输板的贴合面上。柔性显示面板的一部分位于框架的一侧,柔性显示面板的另一部分绕过卷轴位于框架的另一侧。在本公开中,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面是朝外设置的。对柔性显示面板位于框架两侧的两个部分的面积比例不做特殊的限定。在本公开中,通过控制卷轴旋转,可以改变卷轴和横框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改变框架两侧的显示面的大小。例如,在本公开中,卷轴和横框之间的距离具有上限第一距离和下限第二距离。当卷轴和横框之间的距离达到第一距离时,整个柔性显示面板都位于框架的一侧(相当于平板电脑模式);当卷轴和横框之间的距离达到第二距离时,柔性显示面板的一半位于框架的一侧,柔性显示面板的另一半位于框架的另一侧(相当于双面显示模式)。
在本公开中,在需要大屏显示时,将卷轴和横框之间的距离改变为第一距离,在需要携带时,将卷轴和横框之间的距离改变为第二距离即可,因此,本公开所提供的框架使得包括该框架的显示装置既便携、又能够实现大屏显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所提供的框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所提供的框架中,卷轴与横框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框架的后视图;
图4是本公开所提供的框架中,卷轴与横框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所提供的框架中,去掉部分柔性传输板的示意图;
图6是第一前侧框的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框架、以及包括所述框架的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充分地描述示例实施例,但是所述示例实施例可以以不同形式来体现且不应当被解释为限于本文阐述的实施例。反之,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在于使本公开透彻和完整,并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公开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各特征可相互组合。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举条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且不意欲限制本公开。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和“该”也意欲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指出。还将理解的是,当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和/或“由……制成”时,指定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群组。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所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的含义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将理解,诸如那些在常用字典中限定的那些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相关技术以及本公开的背景下的含义一致的含义,且将不解释为具有理想化或过度形式上的含义,除非本文明确如此限定。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框架,其中,如图1、图5所示,所述框架包括边框结构、驱动机构200、从动机构300和柔性传输板400。
所述边框结构包括卷轴110、横框120、第一侧框130和第二侧框140,第一侧框130与第二侧框140相对设置,第一侧框130和第二侧框140均为可伸缩件,第一侧框130的一端与卷轴110固定连接,第一侧框130的另一端与横框120固定连接,第二侧框140的一端与卷轴110固定连接,第二侧框140的另一端与横框120固定连接,以限定出安装空间。
柔性传输板400的一端与横框120固定连接,柔性传输板400的另一端绕过卷轴110,并固定在第一侧框130和第二侧框140上,柔性传输板400包括用于与显示装置的柔性显示面板贴合的贴合面和设置有多个传输齿的齿表面。
卷轴110能够绕自身轴线旋转。
驱动机构200包括第一主动齿轮210、第二主动轮220和同步带230,同步带230首尾相连,且同步带230与第二主动轮220配合,以将第二主动轮220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同步带230的直线运动。卷轴110的一端穿过同步带230形成的孔,第一主动齿轮210固定在卷轴110上,第二主动轮220固定在卷轴110上,且与所述传输齿啮合。
从动机构300包括从动部固定轴330、第一从动轮310、第二从动齿轮320和齿条340,从动部固定轴330的一端穿过同步带230形成的孔,并固定在第一侧框130上,从动部固定轴330与卷轴110之间的距离不变,从动部固定轴330能够绕自身轴线旋转,第一从动轮310和第二从动齿轮320均固定在从动部固定轴330上,第一从动轮310与同步带230配合,以将同步带230的直线运动转换为第一从动轮310的旋转运动,齿条340的一端固定在横框120上,并朝向卷轴110延伸,第二从动齿轮320与齿条340啮合。
卷轴110在动力源的驱动下旋转,并带动第一主动齿轮210、以及第二主动轮220旋转,由于第一主动齿轮210与柔性传输板400的传输齿啮合,因此,第一主动齿轮210的旋转可以带动柔性传输板400直线移动;由于第二主动轮220与同步带230配合,因此,第二主动轮220的旋转可以带动同步带230直线移动。同步带230还与第一从动轮310配合,可以带动第一从动轮310旋转,第一从动轮310带动从动部固定轴330旋转,从动部固定轴330带动第二从动齿轮320旋转。由于第二从动齿轮320与齿条340啮合,齿条340产生直线移动,第一侧框130和第二侧框140因此伸长或缩短,从而可以带动横框120远离或朝向卷轴110移动。
当本公开所提供的框架用于显示装置中时,将柔性显示面板贴合在柔性传输板400的贴合面上。柔性显示面板的一部分位于框架的一侧,柔性显示面板的另一部分绕过卷轴110位于框架的另一侧。在本公开中,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面是朝外设置的。对柔性显示面板位于框架两侧的两个部分的面积比例不做特殊的限定。在本公开中,通过控制卷轴110旋转,可以改变卷轴110和横框120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改变框架两侧的显示面的大小。例如,在本公开中,卷轴110和横框120之间的距离具有上限第一距离和下限第二距离。如图2和图3所示,当卷轴110和横框120之间的距离达到第一距离时,整个柔性显示面板都位于框架的一侧(相当于平板电脑模式);如图4所示,当卷轴110和横框120之间的距离达到第二距离时,柔性显示面板的一半位于框架的一侧,柔性显示面板的另一半位于框架的另一侧(相当于双面显示模式)。
在本公开中,在需要大屏显示时,将卷轴110和横框120之间的距离改变为第一距离,在需要携带时,将卷轴110和横框120之间的距离改变为第二距离即可,因此,本公开所提供的框架使得包括该框架的显示装置既便携、又能够实现大屏显示。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柔性显示面板绕过卷轴110,因此,可以确保柔性显示面板始终未被折叠,也就是说,在本公开中,当切换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时,不存在反复折叠的褶皱区,从而避免柔性显示面板因折叠而受到损伤,提高柔性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在本公开中,对第二主动轮220、第一从动轮310、以及同步带230的具体结构不做特殊的限定。例如,第二主动轮220、第一从动轮310可以均为带轮,同步带230为传动带;再例如,第二主动轮220、第一从动轮310可以均为链轮,同步带230为链条;还例如,第二主动轮220、第一从动轮310可以均为齿轮,同步带230包括同步带本体和同步齿,所述同步带本体首尾相连,所述同步齿形成在所述同步带本体的内表面上,第二主动轮220与同步齿啮合,第一从动轮310与同步齿啮合。
在本公开中,对第一侧框130和第二侧框140如何实现伸缩不做特殊的限定。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第一侧框130和第二侧框140可以均为可伸缩杆。
作为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所示,第一侧框130包括第一前侧框131和能够相对第一前侧框131移动的第一后侧框132,第二侧框140包括第二前侧框141和能够相对第二前侧框141移动的第二后侧框142。第一前侧框131与第二前侧框141相对设置,第一后侧框132与第二后侧框142相对设置,卷轴12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前侧框131的一端和第二前侧框141的一端,从动部固定轴330与卷轴120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横框12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后侧框132远离第一前侧框131的一端、以及第二后侧框142远离第二前侧框141的一端固定连接。
如上文中所述,第二从动齿轮320与齿条340啮合,齿条340产生直线移动,第一后侧框132、第二后侧框142、以及横框120随着齿条340移动。
在本公开中,对第一前侧框131、第一后侧框132的具体设置方式不做特殊的限定。例如,第一前侧框131上可以形成有容纳孔,容纳孔的轴线方向与第一前侧框131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一后侧框132的另一端插入第一前侧框131的容纳孔中,通过调节第一后侧框132从容纳孔中伸出的长度,可以实现第一侧框130的伸缩。
同样地,在本公开中,对第二前侧框141、第二后侧框142的具体设置方式不做特殊的限定。例如,第二前侧框141上可以形成有容纳孔,容纳孔的轴线方向与第二前侧框141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二后侧框142的另一端插入第二前侧框141的容纳孔中,通过调节第二后侧框142从容纳孔中伸出的长度,可以实现第二侧框140的伸缩。
当然,本公开并不限于此,作为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第一前侧框131的底端面上形成有第一导向槽131a,该第一导向槽131a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前侧框131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一后侧框132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导向槽中,以使得第一后侧框132能够在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引导下滑动。
同样地,第二前侧框141的底端面上形成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前侧框141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二后侧框142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导向槽中,以使得第二后侧框142能够在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引导下滑动。
在本公开中,对如何驱动卷轴110旋转不做特殊的规定。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可以采用手动的方式驱动卷轴110旋转。也就说,通过分别向两个不同的方向拉动卷轴110和前框120,可以使得齿条340移动,进而带动第二从动齿轮320转动,第二从动齿轮320带动从动部固定轴330旋转,以带动第一从动轮310旋转。第一从动轮310旋转带动同步带230移动,同步带230带动第二主动轮220旋转,第二主动轮220可以带动卷轴110旋转。
为了便于控制,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驱动机构200还可以包括驱动电机240、设置在驱动电机240的输出轴上的第一传动齿轮250和设置在卷轴110上的第二传动齿轮260,第一传动齿轮250与第二传动齿轮260啮合。
驱动电机240的输出轴旋转,带动第一传动齿轮250旋转,并带动第二传动齿轮260旋转,进一步带动卷轴110旋转。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公开中,可以通过控制驱动电机240旋转的圈数来确定卷轴110与横框120之间的距离。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卷轴110与横框120之间的距离可以为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任一值,从而可以自由改变框架一侧的显示面的面积。
在本公开中,对如何固定驱动电机240不做特殊的限定。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可以将不做特殊的限定,只要驱动电机240与第一前侧框131相对静止即可。例如,可以将驱动电机240固定在第一前侧框131上。为了提高框架的整体稳定性,可选地,所述框架还可以包括支撑板500,该支撑板500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中,支撑板500的一端穿过同步带230形成的孔固定在第一前侧框131上。驱动电机240固定在支撑板500上。
为了进一步提高框架的整体强度,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支撑板500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前侧框141上。
在本公开中,对如何固定从动机构300也不做特殊的限定,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从动机构300还包括安装座350,安装座350固定在支撑板500上,从动部固定轴330的一端可旋转地设置在安装座350上。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安装座350可以包括座体、形成在座体上的安装孔、设置在安装控孔中的轴承,从动部固定轴330的一端插入轴承内圈中。
在本公开中,对横框120的具体结构也不做特殊的限定。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横框120包括横框底板124、第一横框侧板121、第二横框侧板122和第三横框侧板123,第一横框侧板121、第二横框侧板122、第三横框侧板123均设置在横框底板124上,且位于横框底板124的三个侧面处,第三横框侧板123朝向卷轴110,且与卷轴110平行,横框底板124背离所述贴合面。
柔性传输板与横框底板124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在该容纳空间中可以设置电路板等元器件。
为了增加显示装置的功能,可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框架还包括辅助元件600,该辅助元件600设置在横框底板124上。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辅助元件包括摄像头。作为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辅助元件还包括闪光灯、距离传感器中的至少一者。
作为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框架和柔性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框架为本公开第一个方面所提供的上述框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贴合在所述贴合面上。
如上文中所述,在需要大屏显示时,将卷轴110和横框120之间的距离改变为第一距离,在需要携带时,将卷轴110和横框120之间的距离改变为第二距离即可,因此,本公开所提供的框架使得包括该框架的显示装置既便携、又能够实现大屏显示。
本文已经公开了示例实施例,并且虽然采用了具体术语,但它们仅用于并仅应当被解释为一般说明性含义,并且不用于限制的目的。在一些实例中,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除非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可单独使用与特定实施例相结合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素,或可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件组合使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阐明的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形式和细节上的改变。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边框结构、驱动机构、从动机构和柔性传输板,
所述边框结构包括卷轴、横框、第一侧框和第二侧框,所述第一侧框与所述第二侧框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框和所述第二侧框均为可伸缩件,所述第一侧框的一端与所述卷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框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框的一端与所述卷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框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框固定连接,以限定出安装空间;
所述柔性传输板的一端与所述横框固定连接,所述柔性传输板的另一端绕过所述卷轴,并固定在所述第一侧框和所述第二侧框上,所述柔性传输板包括用于与所述显示装置的柔性显示面板贴合的贴合面和设置有多个传输齿的齿表面;
所述卷轴能够绕自身轴线旋转;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主动齿轮、第二主动轮和同步带,所述同步带首尾相连,所述同步带与所述第二主动轮配合,以将所述第二主动轮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同步带的直线运动,所述卷轴的一端穿过所述同步带形成的孔,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固定在所述卷轴上,所述第二主动轮固定在所述卷轴上,且与所述传输齿啮合;
所述从动机构包括从动部固定轴、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齿轮和齿条,所述从动部固定轴的一端穿过所述同步带形成的孔,并固定在所述第一侧框上,所述从动部固定轴与所述卷轴之间的距离不变,所述从动部固定轴能够绕自身轴线旋转,所述第一从动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均固定在所述从动部固定轴上,所述第一从动轮与所述同步带配合,以将所述同步带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所述第一从动轮的旋转运动,所述齿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横框上,并朝向所述卷轴延伸,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框包括第一前侧框和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前侧框移动的第一后侧框,所述第二侧框包括第二前侧框和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前侧框移动的第二后侧框,所述第一前侧框与所述第二前侧框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后侧框与所述第二后侧框相对设置,所述卷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前侧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前侧框的一端,所述从动部固定轴与所述卷轴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所述横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后侧框的远离所述第一前侧框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后侧框的远离所述第二前侧框的一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侧框的底端面上形成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前侧框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后侧框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导向槽中,以使得所述第一后侧框能够在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引导下滑动;
所述第二前侧框的底端面上形成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前框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后侧框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导向槽中,以使得所述第二后侧框能够在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引导下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一传动齿轮、设置在所述卷轴上的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啮合,所述驱动电机相对于所述第一前侧框静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中,所述支撑板的一端穿过所述同步带形成的孔固定在所述第一前侧框上,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机构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从动部固定轴的一端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框包括横框底板、第一横框侧板、第二横框侧板和第三横框侧板,所述第一横框侧板、所述第二横框侧板、所述第三横框侧板均设置在所述横框底板上,且位于所述横框底板的三个侧面处,所述第三横框侧板朝向所述卷轴,且与所述卷轴平行,所述柔性传输板与所述第一横框侧板、所述第二横框侧板、所述第三横框侧板相连,所述横框底板背离所述贴合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还包括辅助元件,所述辅助元件设置在所述横框底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带包括同步带本体和同步齿,所述同步带本体首尾相连,所述同步齿形成在所述同步带本体的内表面上,
所述第二主动轮为齿轮,所述第一从动轮为齿轮。
10.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框架和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框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贴合在所述贴合面上。
CN202222672019.3U 2022-10-11 2022-10-11 用于显示装置的框架以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83843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72019.3U CN218384393U (zh) 2022-10-11 2022-10-11 用于显示装置的框架以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72019.3U CN218384393U (zh) 2022-10-11 2022-10-11 用于显示装置的框架以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84393U true CN218384393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29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72019.3U Active CN218384393U (zh) 2022-10-11 2022-10-11 用于显示装置的框架以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843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43361B2 (en) Mobile terminal, control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CN109757115B (zh) 滑动门用驱动装置
TW202013123A (zh) 一種可折疊支撐裝置及可折疊柔性顯示裝置
CN112951085A (zh) 电子装置
CN113129758B (zh) 显示装置
JP2008081111A (ja) 手動により駆動される巻上げウィンドウシェード
KR101831841B1 (ko) 조광형 롤 블라인드
US20230135495A1 (en) Double-sided display apparatus
JP2010116125A (ja) 運転支援装置
CN218384393U (zh) 用于显示装置的框架以及显示装置
CN114283697B (zh) 折叠装置及显示设备
CN113645328B (zh) 电子设备
US6637286B2 (en) Drive device for motor vehicle sliding sunroofs
US11526198B1 (en) Rollable displays with tension controls
CN111210734B (zh) 一种折叠屏组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242345A (zh) 电子装置
KR100659484B1 (ko) 감속장치
WO2009110597A1 (ja) 電子部品用テープフィーダ
JP2009126343A (ja) サンルーフ駆動装置
JP5223776B2 (ja) サンシェードの駆動装置
CN113048141B (zh) 一种转动机构、转动组件、转动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424142A (zh) 铰链机构和具有该铰链机构的可折叠设备
KR20090080852A (ko) 차량용 전동식 썬 쉐이드
CN218299291U (zh) 一种电机驱动往复平移式柔性屏终端
CN114220353B (zh) 一种卷轴伸缩显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