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78370U - 一种用于pir管的保温管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pir管的保温管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78370U
CN218378370U CN202222917131.9U CN202222917131U CN218378370U CN 218378370 U CN218378370 U CN 218378370U CN 202222917131 U CN202222917131 U CN 202222917131U CN 218378370 U CN218378370 U CN 2183783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pir
heat preservation
circulating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1713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波
丁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uasang Thermal Insul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uasang Thermal Insul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uasang Thermal Insul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uasang Thermal Insul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1713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783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783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783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壳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PIR管的保温管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PIR管的保温管壳,包括:保温外壳和设置在所述保温外壳内侧的循环保温管,所述循环保温管内嵌在所述保温外壳内壁;所述保温外壳适于外套在PIR管上;所述循环保温管与PIR管贴合设置;以及所述循环保温管内适于流通保温液。通过在PIR管外侧再套设一层保温外壳,来对PIR管进行保温,进而加强PIR管对LNG的保温效果。通过在保温外壳内侧设置循环保温管,并通过在循环保温管内循环流通保温液来加强对PIR管的保温效果。通过循环出口内设置浮动通液件,能够方便的对循环保温管内的保温液进行更换或者循环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PIR管的保温管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壳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PIR管的保温管壳。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运输LNG(液化天然气)时,常使用PIR管,该种PIR管在LNG等液体时,能够对LNG提供保温的效果。但是在特殊的环境,比如在船用环境中,环境温度较高,还是会影响PIR管的保温效果,因此设计一种用在PIR管上的保温管壳,来确保PIR管的保温效果是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PIR管的保温管壳,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PIR管的保温管壳,包括:保温外壳和设置在所述保温外壳内侧的循环保温管,所述循环保温管内嵌在所述保温外壳内壁;
所述保温外壳适于外套在PIR管上;
所述循环保温管与PIR管贴合设置;以及
所述循环保温管内适于流通保温液。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外壳内壁开设有保温槽,所述保温槽与所述循环保温管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槽沿所述保温外壳内壁螺旋开设。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槽沿所述保温外壳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保温管朝向PIR管的一侧与PIR管外壁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外壳一端设置有循环进口,所述循环进口设置在所述保温外壳一端端面上;
所述循环进口与所述循环保温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外壳远离所述循环进口的一端开设有循环出口,所述循环出口设置在所述保温外壳远离所述循环进口的一端的侧壁;
所述循环出口与所述循环保温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出口内设置有浮动通液件,所述浮动通液件包括浮动帽和一体设置在所述浮动帽一侧的通水块,所述浮动帽与所述通水块连通;
所述浮动帽滑动设置在所述循环出口内;其中
所述浮动帽带动所述通水块抽入所述循环保温管内时,所述循环保温管内的保温液通入所述循环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出口侧壁固定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所述浮动帽远离所述通水块的一端固定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PIR管外侧再套设一层保温外壳,来对PIR管进行保温,进而加强PIR管对LNG的保温效果。2、通过在保温外壳内侧设置循环保温管,并通过在循环保温管内循环流通保温液来加强对PIR管的保温效果。3、通过循环出口内设置浮动通液件,能够方便的对循环保温管内的保温液进行更换或者循环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现有技术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PIR管的保温管壳的立体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温外壳的爆炸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温外壳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浮动通液件的立体图。
图中:
1、保温外壳;11、保温槽;12、循环进口;13、循环出口;131、浮动通液件;132、浮动帽;133、通水块;134、复位弹簧;
2、循环保温管;3、PIR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一
如图2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PIR管3的保温管壳,包括:保温外壳1和循环保温管2。保温外壳1适于对PIR管3进行保温。循环保温管2适于通保温液以对PIR管3保温。针对于上述部件,下面进行一一详述。
保温外壳1,保温外壳1适于外套在PIR管3外侧,以对PIR管3进行保温,从而间接加强PIR管3的保温效果。同时,对于不同的外部环境,或者腐蚀环境,或者高温环境,保温外壳1可以采取相对应的材料,从而辅助PIR管3对LNG进行保温,同时保护PIR管3的效果。
下面具体说明保温外壳1的结构,保温外壳1整体呈筒状结构,保温外壳1内部中空,且保温外壳1的内径与PIR管3相对应,以使PIR管3能够内套在保温外壳1内。此外,由于保温外壳1和PIR管3的尺寸相适配,使得在保温外壳1安装后,保温外壳1与PIR管3贴合设置,从而将保温外壳1与PIR管3定位。
保温外壳1内壁开设有保温槽11,保温槽11内适于安装循环保温管2。所述保温槽11沿所述保温外壳1内壁螺旋开设,即保温槽11环绕PIR管3周向开设,以确保PIR管3周向均与PIR管3接触。所述保温槽11沿所述保温外壳1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以使保温槽11沿长度方向各处与PIR管3的接触面积大致相同,以确保对PIR管3的保温效果在各处都是均匀的。
循环保温管2,循环保温管2设置在保温外壳1内侧,具体来说,循环保温管2设置在保温槽11内,所述保温槽11与所述循环保温管2相对应。通过上述设置,在安装时,将循环保温管2一端插入保温槽11内,并沿与保温槽11螺旋方向相同的方向转动循环保温管2,即可将循环保温管2插入保温外壳1内,使得保温槽11能够对循环保温管2起到定位的效果。所述循环保温管2内适于流通保温液,本实施例中保温液包括但不限于液氮等。同时结合上述所述保温槽11沿所述保温外壳1内壁螺旋开设,所述保温槽11沿所述保温外壳1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使得循环保温管2安装完成后,在循环保温管2内通入保温液,即可实现循环保温管2对PIR管3均匀可靠的保温的效果。为了确保上述效果,所述循环保温管2朝向PIR管3的一侧与PIR管3外壁相适配,即所述循环保温管2朝向PIR管3的一侧呈现与PIR管3完全贴合状态,以确保循环保温管2内的保温液充分与PIR管3的管壁接触。
为了便于向循环进口12内补充保温液,所述保温外壳1一端设置有循环进口12,所述循环进口12设置在所述保温外壳1一端端面上。所述循环进口12与所述循环保温管2连通,具体来说,循环保温管2上开设有一个槽口,循环保温管2转动至完全插入保温外壳1内后,循环进口12正对循环保温管2上的槽口,以使循环进口12被打开时,操作者将水管插到循环进口12上,以向循环保温管2内补充保温液。
为了便于排出循环保温管2内的保温液,所述保温外壳1远离所述循环进口12的一端开设有循环出口13,所述循环出口13设置在所述保温外壳1远离所述循环进口12的一端的侧壁。所述循环出口13与所述循环保温管2连通。循环出口13和循环进口12在保温外壳1上的位置不同,从而便于操作者分辨哪一边为循环进口12,哪一边为循环出口13。循环保温管2;另一端侧壁开设有另一个槽口,循环保温管2转动至完全插入保温外壳1内后,循环出口13正对上述槽口,以使循环出口13被打开时,操作者将水管插入循环出口13内,以向循环保温管2内的保温液,向外流出。
为了便于操作人员打开或者关闭循环出口13。所述循环出口13内设置有浮动通液件131,所述浮动通液件131包括浮动帽132和一体设置在所述浮动帽132一侧的通水块133,所述浮动帽132与所述通水块133连通。所述浮动帽132滑动设置在所述循环出口13内。浮动帽132整体呈盖状,通水块133沿水平方向开设有通槽,通水块133的端部封闭。通水块133通过通槽与浮动帽132连通。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浮动帽132位于初始位置时,通水块133的端部封堵循环保温管2上的槽口,循环保温管2内的保温液无法流出。所述浮动帽132带动所述通水块133抽入所述循环保温管2内时,所述循环保温管2内的保温液通入所述循环出口13。
为了确保浮动帽132处于初始位置时封堵循环保温管2,同时在保温液更换完成后,拉动浮动帽132复位,所述循环出口13侧壁固定设置有复位弹簧134,所述复位弹簧134一端与所述浮动帽132远离所述通水块133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复位弹簧134能够拉动浮动帽132位于通水块133封堵循环保温管2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作为可选的方案,操作者能够将循环保温管2内注入保温液。需要更换时保温液时,通过循环出口13排出保温液。
实施例二
如图2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PIR管3的保温管壳,包括:保温外壳1和循环保温管2。保温外壳1适于对PIR管3进行保温。循环保温管2适于通保温液以对PIR管3保温。针对于上述部件,下面进行一一详述。
保温外壳1,保温外壳1适于外套在PIR管3外侧,以对PIR管3进行保温,从而间接加强PIR管3的保温效果。同时,对于不同的外部环境,或者腐蚀环境,或者高温环境,保温外壳1可以采取相对应的材料,从而辅助PIR管3对LNG进行保温,同时保护PIR管3的效果。
下面具体说明保温外壳1的结构,保温外壳1整体呈筒状结构,保温外壳1内部中空,且保温外壳1的内径与PIR管3相对应,以使PIR管3能够内套在保温外壳1内。此外,由于保温外壳1和PIR管3的尺寸相适配,使得在保温外壳1安装后,保温外壳1与PIR管3贴合设置,从而将保温外壳1与PIR管3定位。
保温外壳1内壁开设有保温槽11,保温槽11内适于安装循环保温管2。所述保温槽11沿所述保温外壳1内壁螺旋开设,即保温槽11环绕PIR管3周向开设,以确保PIR管3周向均与PIR管3接触。所述保温槽11沿所述保温外壳1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以使保温槽11沿长度方向各处与PIR管3的接触面积大致相同,以确保对PIR管3的保温效果在各处都是均匀的。
循环保温管2,循环保温管2设置在保温外壳1内侧,具体来说,循环保温管2设置在保温槽11内,所述保温槽11与所述循环保温管2相对应。通过上述设置,在安装时,将循环保温管2一端插入保温槽11内,并沿与保温槽11螺旋方向相同的方向转动循环保温管2,即可将循环保温管2插入保温外壳1内,使得保温槽11能够对循环保温管2起到定位的效果。所述循环保温管2内适于流通保温液,本实施例中保温液包括但不限于液氮等。同时结合上述所述保温槽11沿所述保温外壳1内壁螺旋开设,所述保温槽11沿所述保温外壳1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使得循环保温管2安装完成后,在循环保温管2内通入保温液,即可实现循环保温管2对PIR管3均匀可靠的保温的效果。为了确保上述效果,所述循环保温管2朝向PIR管3的一侧与PIR管3外壁相适配,即所述循环保温管2朝向PIR管3的一侧呈现与PIR管3完全贴合状态,以确保循环保温管2内的保温液充分与PIR管3的管壁接触。
为了便于向循环进口12内补充保温液,所述保温外壳1一端设置有循环进口12,所述循环进口12设置在所述保温外壳1一端端面上。所述循环进口12与所述循环保温管2连通,具体来说,循环保温管2上开设有一个槽口,循环保温管2转动至完全插入保温外壳1内后,循环进口12正对循环保温管2上的槽口,以使循环进口12被打开时,操作者将水管插到循环进口12上,以向循环保温管2内补充保温液。
为了便于排出循环保温管2内的保温液,所述保温外壳1远离所述循环进口12的一端开设有循环出口13,所述循环出口13设置在所述保温外壳1远离所述循环进口12的一端的侧壁。所述循环出口13与所述循环保温管2连通。循环出口13和循环进口12在保温外壳1上的位置不同,从而便于操作者分辨哪一边为循环进口12,哪一边为循环出口13。循环保温管2;另一端侧壁开设有另一个槽口,循环保温管2转动至完全插入保温外壳1内后,循环出口13正对上述槽口,以使循环出口13被打开时,操作者将水管插入循环出口13内,以向循环保温管2内的保温液,向外流出。
为了便于操作人员打开或者关闭循环出口13。所述循环出口13内设置有浮动通液件131,所述浮动通液件131包括浮动帽132和一体设置在所述浮动帽132一侧的通水块133,所述浮动帽132与所述通水块133连通。所述浮动帽132滑动设置在所述循环出口13内。浮动帽132整体呈盖状,通水块133沿水平方向开设有通槽,通水块133的端部封闭。通水块133通过通槽与浮动帽132连通。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浮动帽132位于初始位置时,通水块133的端部封堵循环保温管2上的槽口,循环保温管2内的保温液无法流出。所述浮动帽132带动所述通水块133抽入所述循环保温管2内时,所述循环保温管2内的保温液通入所述循环出口13。
为了确保浮动帽132处于初始位置时封堵循环保温管2,同时在保温液更换完成后,拉动浮动帽132复位,所述循环出口13侧壁固定设置有复位弹簧134,所述复位弹簧134一端与所述浮动帽132远离所述通水块133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复位弹簧134能够拉动浮动帽132位于通水块133封堵循环保温管2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作为可选的方案,操作者能够将在循环进口12和循环出口13上均设置一水管,以使保温液通过循环进口12和循环出口13在循环保温管2内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涉及的保温管壳的其他部件等技术特征应被视为现有技术,这些技术特征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控制方式、空间布置方式采用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即可,不应被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发明点所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不做进一步具体展开详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PIR管的保温管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温外壳(1)和设置在所述保温外壳(1)内侧的循环保温管(2),所述循环保温管(2)内嵌在所述保温外壳(1)内壁;
所述保温外壳(1)适于外套在PIR管上;
所述循环保温管(2)与PIR管贴合设置;以及
所述循环保温管(2)内适于流通保温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PIR管的保温管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外壳(1)内壁开设有保温槽(11),所述保温槽(11)与所述循环保温管(2)相对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PIR管的保温管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槽(11)沿所述保温外壳(1)内壁螺旋开设。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PIR管的保温管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槽(11)沿所述保温外壳(1)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PIR管的保温管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循环保温管(2)朝向PIR管的一侧与PIR管外壁相适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PIR管的保温管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外壳(1)一端设置有循环进口(12),所述循环进口(12)设置在所述保温外壳(1)一端端面上;
所述循环进口(12)与所述循环保温管(2)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PIR管的保温管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外壳(1)远离所述循环进口(12)的一端开设有循环出口(13),所述循环出口(13)设置在所述保温外壳(1)远离所述循环进口(12)的一端的侧壁;
所述循环出口(13)与所述循环保温管(2)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PIR管的保温管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循环出口(13)内设置有浮动通液件(131),所述浮动通液件(131)包括浮动帽(132)和一体设置在所述浮动帽(132)一侧的通水块(133),所述浮动帽(132)与所述通水块(133)连通;
所述浮动帽(132)滑动设置在所述循环出口(13)内;其中
所述浮动帽(132)带动所述通水块(133)抽入所述循环保温管(2)内时,所述循环保温管(2)内的保温液通入所述循环出口(13)。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PIR管的保温管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循环出口(13)侧壁固定设置有复位弹簧(134),所述复位弹簧(134)一端与所述浮动帽(132)远离所述通水块(133)的一端固定连接。
CN202222917131.9U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用于pir管的保温管壳 Active CN2183783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17131.9U CN218378370U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用于pir管的保温管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17131.9U CN218378370U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用于pir管的保温管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78370U true CN218378370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37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17131.9U Active CN218378370U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用于pir管的保温管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783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77325B1 (ko) 내부 유동 제어 배플을 구비한 액체 저장 탱크 및 방법
CN218378370U (zh) 一种用于pir管的保温管壳
WO2009077966A2 (en) Heater tank
KR101515880B1 (ko) 전기보일러용 열교환기
CN205998443U (zh) 一种双层储油罐的冷却装置
CN100523699C (zh) 冷却系统用热交换器
CN106123310A (zh) 节能电热水器
CN113371978B (zh) 一种玻璃纤维原料熔炉及其使用方法
KR102429991B1 (ko) 캠핑용 난방 시스템
CN113371979B (zh) 一种玻璃纤维原料熔炉
CN214999568U (zh) 恒温阀、热水器及用水设备
CN205079044U (zh) 一种防撞击的保温液化气罐
CN216049352U (zh) 相变储能装置与热水设备
CN206055944U (zh) 节能电热水器
CN219550822U (zh) 一种热水器
CN217153222U (zh) 一种适用于保温水箱的耐高温浮球阀
CN217235562U (zh) 一种工业循环冷却水余热余压稳定回收装置
CN213747336U (zh) 一种含缓冲空间的通水型ptc加热器
CN215892788U (zh) 燃气热水器
CN214148334U (zh) 储水式电热水器
CN216385195U (zh) 一种耐腐蚀螺纹盘管换热器
CN215686854U (zh) 饮水机和饮水机用水箱组件
CN216744938U (zh) 一种热水器注料口模块及热水器
CN220958903U (zh) 水箱结构及热泵热水器
CN218328797U (zh) 一种生物制剂转运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