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68923U - 一种抗形变防伪塑料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形变防伪塑料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68923U
CN218368923U CN202222867470.0U CN202222867470U CN218368923U CN 218368923 U CN218368923 U CN 218368923U CN 202222867470 U CN202222867470 U CN 202222867470U CN 218368923 U CN218368923 U CN 2183689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ving
plastic container
deformation
lid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6747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天友
焦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Centrway Plas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Centrway Plas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Centrway Plas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Centrway Plas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6747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689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689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689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Landscapes

  • Stackable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形变防伪塑料容器,包括桶体和盖设在桶体上的桶盖,所述桶盖包括盖合部和盖体部,所述盖合部与桶体顶端连接,所述盖合部与盖体部的连接处向下凹陷形成闭环状的凹陷部,所述桶体底部由外而内同心设置有外支撑凸缘和内支撑凸缘,所述外支撑凸缘的内径大于盖合部的外径,所述内支撑凸缘与凹陷部相嵌套适配,两个塑料容器上下叠放时,所述盖合部和盖体部的顶面均与桶体的底面相抵持,且两个塑料容器的桶体侧壁正对放置,所述内支撑凸缘嵌套在凹陷部内。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用途是提供一种可以增强叠放堆垛时塑料容器的抗形变能力,同时具有一定防倾倒能力和防伪效果的抗形变防伪塑料容器。

Description

一种抗形变防伪塑料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容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抗形变防伪塑料容器。
背景技术
由于塑料容器制造成本低,结构性能优越,以及其较佳的耐腐蚀耐酸碱特性,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常用的塑料容器为带有密封盖的塑料桶,在塑料桶的后续使用中,当将物料盛装在桶内并加盖密封后,需要对塑料桶进行存放和运输,尤其是大批量生产加工过程中,往往需要将多个塑料桶堆垛在一起以减少占地面积,运输时也可以提高运输效率。堆垛方式一般是采用将多个塑料桶由下而上依次叠放,虽然堆垛简单高效,但是位于下方的塑料桶需要承担上方塑料桶的重量,这样堆垛的越多,下方的塑料桶承担的压力越大,长时间堆放后,下方的塑料桶底部容易产生变形甚至破裂,从而影响塑料桶的放置稳定性。而且采用上述的堆垛方式时,堆垛在一起的塑料桶若遇到晃动或撞击,位于上方的塑料桶也容易发生倾倒,塑料桶倾倒到地面上,不仅容易破损,而且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增强叠放堆垛时塑料容器的抗形变能力,同时具有一定防倾倒能力和防伪效果的抗形变防伪塑料容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抗形变防伪塑料容器,包括桶体和盖设在桶体上的桶盖,所述桶盖包括盖合部和盖体部,所述盖合部与桶体顶端连接,所述盖合部与盖体部的连接处向下凹陷形成闭环状的凹陷部,所述桶体底部由外而内同心设置有外支撑凸缘和内支撑凸缘,所述外支撑凸缘的内径大于盖合部的外径,所述内支撑凸缘与凹陷部相嵌套适配,两个塑料容器上下叠放时,所述盖合部和盖体部的顶面均与桶体的底面相抵持,且两个塑料容器的桶体侧壁正对放置,所述内支撑凸缘嵌套在凹陷部内。
进一步地,所述桶体底部凸设有配合块,所述盖体部上凹设有用于容纳上述配合块的容置槽以及一端与容置槽相连通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为以桶体底部中心为圆心、以配合块到桶体底部中心的距离为半径的弧形槽,所述配合块与弧形槽之间为可卡嵌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配合块的横截面结构为L型板状结构,所述限位槽的横截面结构为与配合块相适配的L型腔槽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以桶体底部中心为中心对称设有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盖合部包括外翻边、顶边和内侧边,所述内侧边的外壁为凹陷部的内壁,所述外翻边的内壁与桶体的顶端外壁螺纹连接,所述顶边连接在内侧边与外翻边之间,且所述顶边的下表面与桶体侧壁的顶端面相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桶体与桶盖之间还连接有防伪环,所述防伪环套装在桶体外侧,且所述防伪环与桶体外壁之间为轴向限位且周向可转动地卡接,所述防伪环顶部与盖合部的底部之间通过若干个间隔分布的连接片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桶体外壁固设有翻折边,所述翻折边上安装有把手。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对桶盖和桶体底部进行结构上的改进,使得两个塑料容器叠放时,桶盖顶面可以与桶体底面抵接,同时上下两个桶体侧壁正对放置,大大增加了受压面积,提高了叠放时塑料容器的抗压能力,从而不易发生形变;通过内支撑凸缘与凹陷部的配合嵌套,以及配合块与限位槽的卡接配合,增强了叠放时塑料容器间的连接紧密性,避免了叠放时,位于上方的塑料容器容易因撞击或晃动而发生倾倒的现象;另外还通过设置防伪环,使得该塑料容器具有较佳的防伪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形变防伪塑料容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形变防伪塑料容器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形变防伪塑料容器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形变防伪塑料容器的仰视图;
图5为图2中沿A-A方向剖切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形变防伪塑料容器码垛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1、桶体;11、翻折边;111、卡槽;12、外支撑凸缘;13、内支撑凸缘;14、配合块;2、把手;3、桶盖;31、盖合部;311、外翻边;312、顶边;313、内侧边;32、盖体部;321、容置槽;322、限位槽;33、凹陷部;4、防伪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描述中,为了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所使用的一些方位词,例如“前”、“后”、“上”、“下”、“顶部”、“底部”、“内”、“外”等均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方位而言的。
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抗形变防伪塑料容器,包括桶体1和盖设在桶体1上的桶盖3,桶体1顶端具有开口,桶盖3盖设在桶体1的开口处用于密封开口,防止物料外漏。桶盖3包括盖合部31和盖体部32,盖合部31与桶体1顶端连接,盖合部31与盖体部32的连接处向下凹陷形成闭环状的凹陷部33。具体地,如图5、图6及图7所示,盖合部31包括外翻边311、顶边312和内侧边313,内侧边313的外壁即为凹陷部33的内壁,外翻边311的内壁与桶体1的顶端外壁螺纹连接,顶边312连接在内侧边313与外翻边311之间,且顶边312的下表面与桶体1侧壁的顶端面相抵接。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桶体1底部由外而内同心设置有外支撑凸缘12和内支撑凸缘13,外支撑凸缘12的内径大于盖合部31的外径,内支撑凸缘13与凹陷部33相嵌套适配。采用这种设计,不仅可以增强桶体1底部的结构强度,还能在两个塑料容器叠放时,与凹陷部33嵌套配合起到初步防倾倒的作用。
如图6和图7所示,两个塑料容器上下叠放时,外支撑凸缘12位于盖合部31的外翻边311的外周面外侧,内支撑凸缘13位于凹陷部33内,盖合部31的顶边312与位于外支撑凸缘12、内支撑凸缘13之间的桶体1底面相抵接,盖体部32的顶面与位于内支撑凸缘13内侧的桶体1底面相抵接。同时,位于上方的塑料容器的桶体1侧壁与位于下方的塑料容器的桶体1侧壁正对放置,而且由于顶边312的下表面与桶体1侧壁的顶端面相抵接,所以位于上方的桶体1侧壁可以直接通过顶边312将力传导给位于下方的桶体1侧壁。采用这种叠放方式,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接触面积,分散承载压力;同时通过桶体1侧壁的正对放置方式大大增强位于下方的塑料容器的抗压能力,从而避免塑料容器因长期受压而发生形变;另一方面,通过内支撑凸缘13与凹陷部33的配合嵌套,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上下叠放的两个塑料容器轻易发生倾倒。
本实施例的桶体1底部还凸设有配合块14,盖体部32上凹设有用于容纳上述配合块14的容置槽321以及一端与容置槽321相连通的限位槽322,限位槽322为以桶体1底部中心为圆心、以配合块14到桶体1底部中心的距离为半径的弧形槽,配合块14与弧形槽之间为可卡嵌配合。具体地,配合块14的横截面结构为L型板状结构,限位槽322的横截面结构为与配合块14相适配的L型腔槽结构。桶体1以其自身中心轴线为中心轴进行转动时,配合块14可以从容置槽321进入限位槽322内,并通过L型板状结构与L型腔槽结构的卡嵌配合实现卡接。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槽322以桶体1底部中心为中心对称设有两个,这样配合块14向任意方向转动均可与限位槽322卡接,无需限定旋转方向,使用更加灵活。
当两个塑料容器上下叠放时,使配合块14位于容置槽321内。若需要长期叠放或需要进行运输移动,则为了提高堆垛的可靠性,可以旋转配合块14使其从容置槽321进入限位槽322内与限位槽322卡接,这样塑料容器就不会因撞击或移动而发生歪斜甚至倾倒,堆垛更加安全可靠。当需要取下塑料容器时,只需反向旋转使配合块14从限位槽322内脱出即可使两个塑料容器分开,方便拿取。
本实施例的桶体1与桶盖3之间还连接有防伪环4,防伪环4套装在桶体1外侧,且防伪环4与桶体1外壁之间为轴向限位且周向可转动地卡接,防伪环4顶部与盖合部31的底部之间通过若干个间隔分布的连接片连接。具体地,桶体1上固设有卡槽111,防伪环4内壁凸设有与上述卡槽111相卡合的凸起,防伪环4通过凸起可转动地卡合在上述卡槽111中。开盖时,螺旋向上旋转桶盖3,防伪环4与盖合部31之间连接的连接片发生断裂,即可实现防伪作用。另外,桶体1外壁固设有翻折边11,翻折边11上安装有把手2,把手2两端可转动地安装在翻折边11上,方便提拿该塑料容器。把手2的可转动安装方式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例如孔轴可转动配合方式,只需可以实现把手2在竖直方向上的转动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形变防伪塑料容器,通过对桶盖3和桶体1底部进行结构上的改进,使得两个塑料容器叠放时,桶盖3顶面可以与桶体1底面抵接,同时上下两个桶体1侧壁正对放置,大大增加了受压面积,提高了叠放时塑料容器的抗压能力,从而不易发生形变;通过内支撑凸缘13与凹陷部33的配合嵌套,以及配合块14与限位槽322的卡接配合,增强了叠放时塑料容器间的连接紧密性,避免了叠放时,位于上方的塑料容器容易因撞击或晃动而发生倾倒的现象;另外还通过设置防伪环4,使得该塑料容器具有较佳的防伪效果。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抗形变防伪塑料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桶体(1)和盖设在桶体(1)上的桶盖(3),所述桶盖(3)包括盖合部(31)和盖体部(32),所述盖合部(31)与桶体(1)顶端连接,所述盖合部(31)与盖体部(32)的连接处向下凹陷形成闭环状的凹陷部(33),所述桶体(1)底部由外而内同心设置有外支撑凸缘(12)和内支撑凸缘(13),所述外支撑凸缘(12)的内径大于盖合部(31)的外径,所述内支撑凸缘(13)与凹陷部(33)相嵌套适配,两个塑料容器上下叠放时,所述盖合部(31)和盖体部(32)的顶面均与桶体(1)的底面相抵持,且两个塑料容器的桶体(1)侧壁正对放置,所述内支撑凸缘(13)嵌套在凹陷部(3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形变防伪塑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1)底部凸设有配合块(14),所述盖体部(32)上凹设有用于容纳上述配合块(14)的容置槽(321)以及一端与容置槽(321)相连通的限位槽(322),所述限位槽(322)为以桶体(1)底部中心为圆心、以配合块(14)到桶体(1)底部中心的距离为半径的弧形槽,所述配合块(14)与弧形槽之间为可卡嵌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形变防伪塑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块(14)的横截面结构为L型板状结构,所述限位槽(322)的横截面结构为与配合块(14)相适配的L型腔槽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形变防伪塑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322)以桶体(1)底部中心为中心对称设有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抗形变防伪塑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合部(31)包括外翻边(311)、顶边(312)和内侧边(313),所述内侧边(313)的外壁为凹陷部(33)的内壁,所述外翻边(311)的内壁与桶体(1)的顶端外壁螺纹连接,所述顶边(312)连接在内侧边(313)与外翻边(311)之间,且所述顶边(312)的下表面与桶体(1)侧壁的顶端面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抗形变防伪塑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1)与桶盖(3)之间还连接有防伪环(4),所述防伪环(4)套装在桶体(1)外侧,且所述防伪环(4)与桶体(1)外壁之间为轴向限位且周向可转动地卡接,所述防伪环(4)顶部与盖合部(31)的底部之间通过若干个间隔分布的连接片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形变防伪塑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1)外壁固设有翻折边(11),所述翻折边(11)上安装有把手(2)。
CN202222867470.0U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抗形变防伪塑料容器 Active CN2183689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67470.0U CN218368923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抗形变防伪塑料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67470.0U CN218368923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抗形变防伪塑料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68923U true CN218368923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37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67470.0U Active CN218368923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抗形变防伪塑料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689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238499T3 (es) Cierre para tapa de bote, y metodo para unir un cierre para tapa de bote al cuerpo de un bote.
CA2615779C (en) Can lid closure and method of joining a can lid closure to a can body
US3648888A (en) Thin-walled nestable container
JP3021647B2 (ja) 栓付き樽
CN218368923U (zh) 一种抗形变防伪塑料容器
US8833615B2 (en) Disposable container with fitting attachment
CN212710742U (zh) 一种分体式瓶盖
CN214085367U (zh) 可以稳固连接的叠摞的密封储物罐
CN201272524Y (zh) 一种可叠放的金属提桶
CN211919553U (zh) 一种塑料容器
CN201169407Y (zh) 一种贮物盒
CN210011994U (zh) 一种奶粉包装罐
CN207550777U (zh) 旋扣式可层叠罐
CN219858436U (zh) 一种多功能瓶盖
CN216103555U (zh) 一种能防刮伤焊缝保护涂层的包装桶
CN212606548U (zh) 一种便于上下叠放的带盖容器
CN219629279U (zh) 一种塑胶杯盖
CN218056521U (zh) 一种用于分体式瓶盖的启封件
CN212066396U (zh) 一种新型塑料杯盖
CN210014206U (zh) 一种新能源气体运输储存装置
CN214242051U (zh) 容器盖和容器
CN217754805U (zh) 电解液锂盐添加剂包装桶
CN218578292U (zh) 一种五加仑桶装水专用新型装运托板
CN220333498U (zh) 一种可手提的防盗盖
CN217691389U (zh) 内倾式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