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56946U - 一种引流管接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引流管接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56946U
CN218356946U CN202221750606.3U CN202221750606U CN218356946U CN 218356946 U CN218356946 U CN 218356946U CN 202221750606 U CN202221750606 U CN 202221750606U CN 218356946 U CN218356946 U CN 2183569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drainage
piston
drainage tube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5060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娟
陈晓丽
舒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igo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Zigo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igo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Zigo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2175060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569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569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569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引流管接头装置,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阀体组件,而阀体组件还包括壳体和塞体部件;第一连接头与引流管连接,第二连接头与引流袋连接,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在壳体上相对设置且处于同一轴线上,三者联通形成引流通道,通过控制塞体部件进而控制第二连接头的引流通路的开启或者关闭,在塞体部件关闭第二连接头的引流通路时,塞体部件使得第二连接头内的液体向前推进,并带动引流通道内的液体向前推进,实现更换引流袋时引流管或者该接头装置内没有液体的存在,避免引流管中的液体滴落造成污染外泄,方便医护人员更换引流袋。

Description

一种引流管接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引流管接头装置。
背景技术
外科引流是广泛应用于将人体组织间或腔体内积聚的脓、血或其它液体导流至体外的医疗技术。患者进行引流治疗时,引流管一端插入人体组织间或腔体内,另一端连接引流袋以收集引流出的引流液。对于需要长时间引流的患者,通常在引流中需要更换引流袋,在临床上更换引流袋的时候,医护人员会将引流管弯折从而使引流管被弯折封闭,使在更换引流袋时,引流管内的引流液不再流出。而且这样的操作方式通常需要两名医护人员配合才能进行,十分不便。特别是,这样的弯折封闭,首先是封闭并不可靠,常常出现引流液流出的问题,而且,将引流管弯折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挤压其内部的引流液,在拔除引流管与引流袋的连接时,引流液可能发生喷溅,造成病毒污染。
目前临床上也出现了采用在引流管上设置夹闭器的方式,在需要更换引流袋时,先通过夹闭器阻断引流管,然后再断开引流管与引流袋之间的连接,这样的方式虽然极大提高了引流管封闭的可靠性,和更好效率,但是依然还存在着不足,具体原因在于:夹闭器在关闭后,其下方的引流管内依然有引流液,拔除引流管与引流袋的连接后,引流管的端口位置的引流液体可能会因引流管晃动等原因,以及引流液在重力的作用下,出现滴落的情况,也存在造成外部环境的污染的风险;而且在重新连接引流管和引流袋时,也是因为夹闭器下方引流管内有引流液体,所以依然存在着引流液体流出污染的问题。
为应对上述情况,设计一种可控制引流通路的开启或者关闭,方便医护人员更换引流袋,同时,在关闭时能将引流管下端的液体向前推进一端距离,避免引流管中的液体滴落造成污染外泄的引流管接头装置是非常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流管接头装置,通过控制引流通路的开启或者关闭以解决引流管中的液体滴落造成污染外泄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引流管接头装置,包括:
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与引流管连接;
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与引流袋连接;
阀体组件,所述阀体组件包括壳体、塞体部件,所述第一连接头与所述第二连接头在壳体上相对设置且处于同一轴线上;
所述第一连接头、阀体组件和第二连接头依次连通形成引流通道,所述塞体部件位于壳体内部,所述塞体部件可封闭或者开启所述第二连接头的出液口。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与塞体部件形成的液体流道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头和所述第二连接头中任意一个的液体流道的截面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塞体部件包括活塞和塞杆,所述活塞的一端连接所述塞杆的一端,所述活塞与第二连接头形成的液体流道处于同一轴线,所述塞杆可推动所述活塞进/出所述第二连接头形成的液体流道。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的端部设置有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的最大直径小于所述第二连接头液体流道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的侧壁面还设置有止水环,所述第二连接头与所述活塞配合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止水环与所述凹槽配合。
进一步地,在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与所述塞杆配合,所述活塞被推/拉的运动方向与所述第二连接头液体流道的中轴线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件包括与所述塞杆连接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滑块,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滑块配合的滑槽,所述滑块卡接在所述滑槽中,并可沿所述滑槽上下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头的出液口设置有阻挡片,所述阻挡片用于限制所述活塞的活动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上还设置有推拉杆,所述推拉杆平行所述塞杆并穿出所述壳体,且所述推拉杆穿出所述壳体的长度与所述塞体部件关闭或者开启引流通道活动的长度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螺纹套筒,所述推拉杆上设置与所述螺纹套筒配合的螺纹,所述推拉杆与所述螺纹套筒配合推动或者拉动所述塞体部件向上运动或者向下运动。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引流管接头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阀体组件,而阀体组件还包括壳体和塞体部件;第一连接头与引流管连接,第二连接头与引流袋连接,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在壳体上相对设置且处于同一轴线上,第一连接头、阀体组件和第二连接头依次连通形成引流通道,通过控制塞体部件运动方向进而控制第二连接头的液体流道的开启或者关闭,在塞体部件关闭第二连接头的液体流道时,塞体部件使得第二连接头内的液体向前推进,并带动液体流道内的液体向前推进,实现更换引流袋时引流管或者该接头装置内没有液体的存在,避免引流管中的液体滴落造成污染外泄,方便医护人员更换引流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一种引流管接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引流管接头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种引流管接头装置开启引流通道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种引流管接头装置关闭引流通道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所述A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所述B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中所述B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第一连接头,2-第二连接头,3-阀体组件,4-壳体,5-塞体部件,6-活塞,7-塞杆,8-阻挡片,9-延伸段,10-止水环,11-凹槽,12-限位部件,13-支撑杆,14-滑块,15-滑槽,16-推拉杆,17-螺纹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更换连接,或一体地
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引流管接头装置。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引流管接头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第一连接头1、第二连接头2、阀体组件3,其中阀体组件3包括壳体4、塞体部件5。
第一连接头1一端和引流管连接,第二连接头2一端和引流袋连接,第一连接头1和第二连接头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壳体4两侧,第一连接头1、阀体组件3和第二连接头2依次连通形成引流通道,塞体部件5位于壳体4内部;为使本装置形成的引流通道更加顺直,有利于引流过程中血块等固体物通过,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堵管的发生,第一连接头1和第二连接头2在壳体4上相对设置且处于同一轴线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塞体部件5与第二连接头2的出液口配合部分为可压缩橡胶材质,截面形状与第二连接头2的出液口相同,推动塞体部件5进入第二连接头2的出液口时,橡胶与出液口光滑壁面接触产生形变,从而密封住出液口,通过控制塞体部件5的运动方向即可开启或者关闭引流通道,避免了更换引流袋时引流液从第二连接头2的出液口中滴落。
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引流管接头装置的实施例一,以下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引流管接头装置的实施例二,具体请参阅图1至图7。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
为了减小塞体部件5对引流的不利影响,壳体4与塞体部件5形成的液体流道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一连接头1和第二连接头2任意一个的液体流道的截面面积。
为了避免医护人员在解除第二连接头2与引流袋的连接时,引流液从引流袋的连接头处滴落造成环境的污染,降低在临床使用上的安全性,塞体部件5包括活塞6和塞杆7,活塞6的一端连接塞杆7的一端,活塞6与第二连接头2形成的液体流道处于同一轴线,塞杆7可推动活塞6进/出第二连接头2形成的液体流道,从而关闭或者开启第二连接头2的出液口,并且活塞6从第二连接头2的进液口推动至出液口的过程中,在气压的作用下也会使引流袋连接头内的引流液被往下推动一部分,避免了医护人员在解除第二连接头2与引流袋的连接时,引流液从引流袋的连接头滴落造成环境的污染,提高了在临床使用的安全性。
在上述方案中活塞6从第二连接头2的进液口推动至出液口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推动气压不足的情况,导致引流袋连接头内的引流液无法继续被推顶一段距离的情况,为进一步提高本装置在临床使用的安全性,通过在活塞6的端部设置延伸段9,为保证延伸段9在引流通道关闭时可伸出第二连接头2的出液口,延伸段9的最大直径小于第二连接头2液体流道的直径,其次设置的延伸段9在伸出第二连接头2的出液口时也会起到引导的作用,使活塞6可以更准确的进入第二连接头2的液体流道中,进一步提高了本装置的可靠性。
在使用时,活塞6与第二连接头2的液体流道是可被推动/拉动的间隙配合,引流液极有可能从活塞6与第二连接头2内壁配合的缝隙渗出造成环境的污染,为解决该问题,活塞6的侧壁面还设置有止水环10,第二连接头2与活塞6配合的内壁上设置有凹槽11,止水环10与凹槽11配合,防止引流液从活塞6与第二连接头2内壁配合的缝隙渗出。
为进一步提高本装置的实用性,活塞6的高度小于第二连接头2液体流道长度的1/3,通过减小活塞6与第二连接头2液体流道的接触面积,避免了活塞6被推动/拉动过程中的阻力过大的问题,极大方便了医护人员的操作,也提高本装置的实用性。
在上述方案中塞体部件5在进行开/关动作时的运动轨迹没有进行约束,可能因外部环境影响或者操作者自身的原因造成塞体部件5无法准确开/关第二连接头2的出液口,为克服这一问题,在壳体内设置限位部件12,限位部件12与塞杆7配合,活塞6被推/拉的运动方向与第二连接头2液体流道的中轴线重合。
具体地,限位部件12包括与塞杆7连接的支撑杆13,支撑杆13上设置有滑块14,壳体4上设置有与滑块14配合的滑槽15,滑块14卡接在滑槽15中,并可沿所述滑槽15上下滑动,如此,塞体部件5的运动轨迹就可以始终重合于第二连接头2液体流道的中轴线,保证了本装置引流通道开启或者关闭的稳定性。同时,滑块14与滑槽15的配合方式,结构简单,而支撑杆13与塞杆7及滑块14均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进一步保证了本装置在临床使用时的稳定性。最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对限位部件12具体的结构做适当的变换设计,不做限制。
为进一步简化上述方案的整体结构,提高本装置的实用性,支撑杆13上还设置有推拉杆16,推拉杆16平行于塞杆7设置并穿出壳体4,为保证推拉杆16在壳体4上形成的开口面积相对较小,使后期在对壳体4上的开口进行封堵处理时更加方便,推拉杆16穿出壳体4的长度与塞体部件5关闭或者开启引流通道活动的长度相等,而且推拉杆16与塞体部件5、限位部件12、支撑杆13形成一体结构,在使用时推拉杆16用于推动或者拉动所述塞体部件5向上运动或者向下运动,使第二连接头2的出液口关闭或者开启,同时,推拉杆16设置在支撑杆13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分布在塞体部件5和限位部件12上的作用力,进一步保证了塞体部件5始终重合于第二连接头2液体流道的中轴线上,保证了本发明在临床使用的稳定性。
为进一步降低后期的封堵难度,也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在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推拉杆16背离引流液流动方向延伸并穿出所述壳体4,使壳体4上形成的开口处于一个相对最不容易接触到引流液的部位。
为进一步加强壳体4上开口的防渗漏效果,提高了本装置在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壳体4上还设置有螺纹套筒17,推拉杆16上设置与螺纹套筒17配合的螺纹;为实现推拉杆16可相对于支撑杆13转动,如图7所示,推拉杆16与支撑杆13配合的一端设置一空腔,该空腔底面为圆锥状凸起,支撑杆13上设置一球形凸起,将该球形凸起通过圆锥状凸起用力压入上述空腔即可实现推拉杆16与支撑杆13之间可相对转动的功能(也可如图6所示结构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对该具体的结构做适当的变换设计,不做限制);推拉杆16与螺纹套筒17配合推动或者拉动塞体部件5向上运动或者向下运动,采用这种结构设置,使本装置引流通道的开启和关闭也更加线性,也使得塞体部件5被推动或者拉动更加容易,方便了医护人员的操作。
另外,为进一步保证本装置在临床使用时的可靠性,避免出现活塞6从第二连接头2的液体流道中脱离的可能,在第二连接头2的出液口还设置有阻挡片8,用于限制活塞6的活动范围。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引流管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头(1),所述第一连接头(1)与引流管连接;
第二连接头(2),所述第二连接头(2)与引流袋连接;
阀体组件(3),所述阀体组件(3)包括壳体(4)、塞体部件(5),所述第一连接头(1)与所述第二连接头(2)在壳体(4)上相对设置且处于同一轴线上;
所述第一连接头(1)、阀体组件(3)和第二连接头(2)依次连通形成引流通道,所述塞体部件(5)位于壳体(4)内部,所述塞体部件(5)可封闭或者开启所述第二连接头(2)的出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流管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与塞体部件(5)形成的液体流道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头(1)和所述第二连接头(2)中任意一个的液体流道的截面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流管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塞体部件(5)包括活塞(6)和塞杆(7),所述活塞(6)的一端连接所述塞杆(7)的一端,所述活塞(6)与第二连接头(2)形成的液体流道处于同一轴线,所述塞杆(7)可推动所述活塞(6)进/出所述第二连接头(2)形成的液体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引流管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6)的端部设置有延伸段(9),所述延伸段(9)的最大直径小于所述第二连接头(2)液体流道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引流管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6)的侧壁面设置有止水环(10),所述第二连接头(2)与所述活塞(6)配合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凹槽(11),所述止水环(10)与所述凹槽(11)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引流管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4)内设置有限位部件(12),所述限位部件(12)与所述塞杆(7)配合,使所述活塞(6)被推/拉的运动方向与所述第二连接头(2)液体流道的中轴线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引流管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件(12)包括与所述塞杆(7)连接的支撑杆(13),所述支撑杆(13)上设置有滑块(14),所述壳体(4)上设置有与所述滑块(14)配合的滑槽(15),所述滑块(14)卡接在所述滑槽(15)中,并可沿所述滑槽(15)上下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引流管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头(2)的出液口设置有阻挡片(8),所述阻挡片(8)用于限制所述活塞(6)的活动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引流管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3)上设置有推拉杆(16),所述推拉杆(16)平行所述塞杆(7)并穿出所述壳体(4),且所述推拉杆(16)穿出所述壳体(4)的长度与所述塞体部件(5)关闭或者开启引流通道活动的长度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引流管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上还设置有螺纹套筒(17),所述推拉杆(16)上设置与所述螺纹套筒(17)配合的螺纹,所述推拉杆(16)与所述螺纹套筒(17)配合推动或者拉动所述塞体部件(5)向上运动或者向下运动。
CN202221750606.3U 2022-07-08 2022-07-08 一种引流管接头装置 Active CN2183569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50606.3U CN218356946U (zh) 2022-07-08 2022-07-08 一种引流管接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50606.3U CN218356946U (zh) 2022-07-08 2022-07-08 一种引流管接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56946U true CN218356946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62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50606.3U Active CN218356946U (zh) 2022-07-08 2022-07-08 一种引流管接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569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225232C2 (ru) Медицинский клапан со свойствами создания положительного потока
CN102481445B (zh) 具有改善的背压密封的医用阀
JP2022521967A (ja) 人工膀胱器具用のバルブ
CA2597427A1 (en) Mounting clip for fluid reservoir
JP5004948B2 (ja) ドローバック防止医療用バルブ
JP2022521966A (ja) 人工膀胱器具用のバルブ
JP2022521965A (ja) 人工膀胱器具用のバルブ
CN218356946U (zh) 一种引流管接头装置
EP2316503A2 (en) Valve disc and combination filling device using the valve disc, and tube, pipe jointing device, connection port manufacturing device, and pipe jointing system
CN208339882U (zh) 一种止水夹
CN208481778U (zh) 一种检测积液用三通装置
CN209060178U (zh) 多功能化疗冲管器
CN212383042U (zh) 一种侧流式防回流静脉留置针
CN217015040U (zh) 新型三腔导尿管
CN208770479U (zh) 一种神经科可皮下潜行的多腔引流装置
CN208573757U (zh) 尿液取样阀
CN202554748U (zh) 多用途医用抗返流连接器
CN215134254U (zh) 肝胆外科用引流管组件
CN208611491U (zh) 可封闭式留置针
CN209630328U (zh) 一种无针输液接头
CN215460873U (zh) 一种应用于输液管的防回流装置
CN218923512U (zh) 一种用于输尿管镜手术导管
CN109173018A (zh) 导尿管的转接器
CN219764289U (zh) 一种十字大通道引流管接头装置
CN212466722U (zh) 一种一次性闭合式膀胱加压冲洗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