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54921U - 一种表带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表带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54921U
CN218354921U CN202222142153.2U CN202222142153U CN218354921U CN 218354921 U CN218354921 U CN 218354921U CN 202222142153 U CN202222142153 U CN 202222142153U CN 218354921 U CN218354921 U CN 2183549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chband
user
pressing
pressing piece
w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4215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秀健
邹靖波
佴晓东
杨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4215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549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549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549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表带组件及可穿戴设备。所述表带组件包括:表带和设置在表带上的按压件,其中,按压件包括凸出于表带用于面向用户穿戴部位的内表面的第一凸起部,在用户穿戴可穿戴设备时,按压件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将第一凸起部向靠近用户穿戴部位的方向移动,直至使第一凸起部上的接触面与用户穿戴部位相接触。整个表带组件可以在保持佩戴舒适性的基础上,根据需求将按压件固定在用户的穿戴部位,从而可以防止运动过程中可穿戴设备与穿戴部位之间产生相对转动,进而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佩戴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表带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表带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可穿戴设备,比如:智能手表,可以通过内部集成的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hotoPlethysmo Graphy,PPG)模组来对佩戴者的心率进行检测,以便于佩戴者可以实时了解自身的心率变化情况。其中,PPG模组可以从佩戴者的佩戴部位表面提取生理信号,并通过对生理信号的振幅、周期等参数进行分析和处理,最终得到佩戴者的心率。
在日程生活中,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时,多习惯于舒适佩戴。以智能手表为例,在日常佩戴的过程中,智能手表主要是以较为宽松的状态佩戴在用户的手腕上的。然而,由于宽松的佩戴状态会使得智能手表与手腕之间存在较大空隙,因此,在用户处于运动场景时,智能手表容易与手腕产生相对转动,进而导致用户需要频繁调整智能手表的位置,不仅影响用户运动过程中的佩戴舒适性,而且还会对生理信号的提取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导致心率检测失准。
由此可以看出,如何兼顾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佩戴需求,已经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现有的表带组件存在无法兼顾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佩戴需求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表带组件及可穿戴设备,具体地,本申请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表带组件,应用于手表形态的可穿戴设备,包括:
表带,包括用于面向用户穿戴部位的内表面;
按压件,设置在表带上,包括凸出于表带的内表面的第一凸起部,第一凸起部包括用于面向用户穿戴部位的接触面;
其中,在用户穿戴可穿戴设备时,按压件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将第一凸起部向靠近用户穿戴部位的方向移动至第一位置,使接触面与用户穿戴部位相接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表带组件,在表带上设置有按压件,按压件包括凸出于表带内表面的第一凸起部,在用户穿戴可穿戴设备时,按压件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将第一凸起部向靠近用户穿戴部位的方向移动,直至使第一凸起部上的接触面与用户穿戴部位相接触,如此,整个表带组件可以在保持佩戴舒适性的基础上,根据需求将按压件固定在用户的穿戴部位,从而可以防止运动过程中可穿戴设备与穿戴部位之间产生相对转动,进而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佩戴需求。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在用户穿戴可穿戴设备时,按压件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将第一凸起部向远离用户穿戴部位的方向移动至第二位置,使接触面与用户穿戴部位脱离接触。这样,在用户需要时,可以将第一凸起部向远离用户穿戴部位的方向移动至第二位置,使得接触面脱离与用户穿戴部位的接触,从而在日常场景下保持更好的佩戴舒适性,而且操作简单易行。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按压件包括背对于接触面的按压面;按压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按压面与表带的用于背对用户穿戴部位的外表面共面。这样,在按压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按压面与表带外表面共面,可以极大地提高表带组件的美观度,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按压件靠近表带的第一端,表带的第一端用于与可穿戴设备的主机身连接。这样,按压件的位置较为靠近可穿戴设备的主机身,更有利于用户快速执行相应的操作,使用更加方便,简单易操作。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在表带的长度方向上,按压件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活动端,按压件的固定端与表带连接成一体结构,按压件的活动端用于在外力作用下,以固定端为支点产生转动。这样,按压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并且不会增加结构加工难度,使用极其方便,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按压件的固定端远离表带的第一端,按压件的活动端靠近表带的第一端。这样,能够更好地实现可穿戴设备在用户穿戴部位的固定,也更加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用户体验较佳。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表带包括按压槽,按压槽为通槽,按压件位于按压槽内;在表带的长度方向上,按压槽的一端与按压件的固定端连接成一体结构,按压槽的另一端包括与按压件的活动端相接触的限位端。这样,无需加工额外的部件即可实现固定功能,整体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按压件的活动端包括向限位端方向凸出的第二凸起部;限位端包括向按压件的活动端方向凸出的第三凸起部;第二凸起部和第三凸起部沿表带的长度方向形成位置交错。这样,利用表带材质自身的弹性,可以较为方便地实现第二凸起部和第三凸起部沿表带长度方向的位置交错,不仅按压较为方便,方便用户根据不同场景的需求进行切换,而且限位端能够使得按压件稳定地保持在第一位置,从而使得可穿戴设备能够更加稳定地固定在用户穿戴部位,不易晃动。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第二凸起部和第三凸起部为楔形结构;第二凸起部包括朝向用户穿戴部位的第一侧面,以及背对用户穿戴部位的第二侧面;第三凸起部包括朝向用户穿戴部位的第三侧面,以及背对用户穿戴部位的第四侧面;当第一凸起部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侧面抵接于第三侧面;当第一凸起部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侧面抵接于第四侧面。这样,能够充分利用表带材质的自身特性,不仅使得按压件可以稳定地抵接在表带和用户穿戴部位之间,提高可穿戴设备的稳定性,而且还能够方便地对按压件进行复位,方便用户根据不同场景的需求进行切换,可以极大地提升用户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接触面为弧面;接触面的坡度从按压件的固定端到活动端方向逐渐增大。这样,在接触面与用户穿戴部位相接触时,用户并不会存在主观佩戴感受的差异,从而可以在固定可穿戴设备的基础上,仍能保持佩戴舒适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表带包括两个按压件,两个按压件沿表带的宽度方向并列分布。这样,表带上设置两个按压件,可以在按压至第一位置后,进一步提高可穿戴设备的稳定性,从而更加不易晃动,而且使得用户可以实现在无需取下可穿戴设备的情况下,对按压件进行复位。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表带包括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上均包括至少一个按压件。这样,按压件的设置更加灵活,并且两个表带上均设置按压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可穿戴设备的稳定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
如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各种可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表带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通过在表带上设置按压件,可以在保持佩戴舒适性的基础上,根据需求将按压件固定在用户的穿戴部位,从而可以防止运动过程中可穿戴设备与穿戴部位之间产生相对转动,进而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佩戴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目前的手表形态的可穿戴设备的形态示意图;
图2为PPG模组正常检测信号与异常检测信号的曲线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表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按压件移动至第二位置时表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按压件移动至第一位置时表带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表带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按压件移动至第二位置时表带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按压件在表带上分布的一个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上按压件分布的一个示意图。
图示说明:
其中:10-表带组件,100-表带,110-内表面,120-外表面,130-按压槽,140-限位端,141-第三凸起部,1411-第三侧面,1412-第四侧面,150-第一表带,160-第二表带,200-按压件,210-第一凸起部,211-接触面,220-按压面,230-第二凸起部,231-第一侧面,232-第二侧面,300-主机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以下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一个或多个”是指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表带组件可以应用于手表形态的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手环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图1为目前的手表形态的可穿戴设备的形态示意图。该手表形态的可穿戴设备例如可以是图1中的结构a所示的智能手表,或者图1中的结构b所示的手环,或者其他可穿戴设备。其中,从结构a中标示的A方向进行投影,可以得到视图a,视图a为结构a所示的智能手表的侧视图。该手表形态的可穿戴设备可以包括表带100、主机身300以及锁扣组件400。其中,表带100可以连接在主机身300的两端。锁扣组件400,例如:马蹄扣,可以设置在表带100上,在表带100的长度方向上,锁扣组件400可以将两个表带100连接起来,并调整两个表带100重叠部分的长度,以调节表带与用户穿戴部位H的贴合度。
在日程生活中,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时,多习惯于舒适佩戴。此时,智能手表主要是以较为宽松的状态佩戴在用户穿戴部位的,那么如图1所示,表带100以及主机身300会与用户穿戴部位H之间存在较大空隙R,造成表带与用户穿戴部位的贴合度较差。另外,对于部分偏瘦用户佩戴大表盘可穿戴设备的情况,也会造成表带与用户穿戴部位的贴合度较差。
图2为PPG模组正常检测信号与异常检测信号的曲线图。如图2所示,在表带与用户穿戴部位的贴合度较好时,PPG模组可以按照预设采集周期进行生理信号采集,得到正常检测信号。其中,PPG模组的正常检测信号如曲线A所示。在表带与用户穿戴部位的贴合度较差时,PPG模组在采集生理信号时会受到各种环境光的影响,使得采集到的信号中包括较多噪声,这些噪声叠加在一起会造成反映心率变化的信号无法被识别出来,进而得到异常检测信号。其中,PPG模组的异常检测信号如曲线B所示。当PPG模组无法正常检测信号时,就会造成心率检测的失准以及卡路里最大摄氧量等特性的误判。
在用户处于运动场景时,较为宽松的佩戴状态会使得智能手表容易与穿戴部位产生相对转动,进而导致用户需要频繁调整智能手表的位置,不仅影响用户运动过程中的佩戴舒适性,而且还会对PPG模组提取生理信号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导致心率检测失准。
为了解决现有的表带组件无法兼顾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佩戴需求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表带组件及可穿戴设备。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各个实施例,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案进行介绍说明。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表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视图b为用户未穿戴状态下,按压件移动至第一位置时表带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视图c为用户已穿戴状态下,按压件移动至第一位置时表带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表带组件包括:表带100和按压件200。其中,表带100包括用于面向用户穿戴部位的内表面110。按压件200设置在表带100上,包括凸出于表带100的内表面110的第一凸起部210,第一凸起部210包括用于面向用户穿戴部位的接触面211。其中,按压件200是可以相对于表带100产生位置变化的活动件。按压件200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按压件200可以与表带100采用相同材质,如此更有利于视觉上的美观度,也不会增加加工难度。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按压件也可以与表带采用不同的材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如图3所示,在用户穿戴可穿戴设备时,可以在按压件200上施加朝向用户穿戴部位H方向的力F,那么按压件200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将第一凸起部210向靠近用户穿戴部位的方向移动至第一位置,使接触面211与用户穿戴部位相接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表带组件,在表带上设置有按压件,按压件包括凸出于表带内表面的第一凸起部,在用户穿戴可穿戴设备时,按压件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将第一凸起部向靠近用户穿戴部位的方向移动,直至使第一凸起部上的接触面与用户穿戴部位相接触,如此,整个表带组件可以在保持佩戴舒适性的基础上,根据需求将按压件固定在用户的穿戴部位,从而可以防止运动过程中可穿戴设备与穿戴部位之间产生相对转动,进而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佩戴需求。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按压件移动至第二位置时表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视图d为用户未穿戴状态下,按压件移动到第二位置时表带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视图e为用户已穿戴状态下,按压件移动至第二位置时表带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用户穿戴可穿戴设备时,可以在按压件200上施加远离用户穿戴部位H方向的力F,那么按压件200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将第一凸起部210向远离用户穿戴部位的方向移动至第二位置,使接触面211与用户穿戴部位脱离接触。其中,用户在对按压件施加远离用户穿戴部位H方向的力F时,可以将可穿戴设备从穿戴部位取下后再进行操作。这样,在用户需要时,可以将第一凸起部向远离用户穿戴部位的方向移动至第二位置,使得接触面脱离与用户穿戴部位的接触,从而在日常场景下保持更好的佩戴舒适性,而且操作简单易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按压件移动至第一位置时表带组件的截面示意图。其中,将图3所示的表带组件沿表带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剖开,可以得到图5。如图5所示,按压件200包括背对于接触面211的按压面220。
如图5所示,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按压件200可以靠近表带100的第一端,表带100的第一端用于与可穿戴设备的主机身300连接。这样,按压件的位置较为靠近可穿戴设备的主机身,更有利于用户快速执行相应的操作,使用更加方便,简单易操作。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在表带的长度方向上,按压件也可以设置在表带的中间位置,或者按压件也可以设置在表带的第二端,其中,第二端用于与另一表带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按压件的具体设置位置不作限定。
如图5所示,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表带100的长度方向上,按压件200的一端可以为固定端,另一端可以为活动端。其中,按压件200的固定端与表带100连接成一体结构,按压件200的活动端用于在外力作用下,以固定端为支点产生转动。这样,按压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并且不会增加结构加工难度,使用极其方便,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具体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按压件200的固定端可以远离表带100的第一端,按压件200的活动端可以靠近表带100的第一端。这样,能够更好地实现可穿戴设备在用户穿戴部位的固定,也更加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用户体验较佳。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按压件的固定端可以靠近表带100的第一端,按压件200的活动端可以远离表带100的第一端。本申请实施例对按压件的固定端和活动端的设置不作具体限定。另外,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接触面211可以为弧面。接触面211的坡度从按压件200的固定端到活动端方向逐渐增大。这样,在接触面与用户穿戴部位相接触时,用户并不会存在主观佩戴感受的差异,从而可以在固定可穿戴设备的基础上,仍能保持佩戴舒适性。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接触面也可以为坡度恒定的斜面,本申请实施例对接触面的具体形状不作限定。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表带的截面示意图。如图6所示,表带100包括按压槽130。按压槽130可以为通槽,按压件位于按压槽130内。按压槽130的尺寸可以大于按压件的尺寸,按压槽130的形状可以匹配按压件的形状,本申请实施例对按压槽的具体尺寸和形状均不作限定。在表带100的长度方向上,按压槽130的一端可以与按压件的固定端连接成一体结构,按压槽130的另一端包括与按压件的活动端相接触的限位端140。这样,无需加工额外的部件即可实现固定功能,整体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如图5所示,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按压件200的活动端包括向限位端140方向凸出的第二凸起部230。限位端140包括向按压件200的活动端方向凸出的第三凸起部141。第二凸起部230和第三凸起部141沿表带100的长度方向形成位置交错。这样,利用表带材质自身的弹性,可以较为方便地实现第二凸起部和第三凸起部沿表带长度方向的位置交错,不仅按压较为方便,方便用户根据不同场景的需求进行切换,而且限位端能够使得按压件稳定地保持在第一位置,从而使得可穿戴设备能够更加稳定地固定在用户穿戴部位,不易晃动。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凸起部230和第三凸起部141可以为楔形结构。第二凸起部230可以包括朝向用户穿戴部位的第一侧面231,以及背对用户穿戴部位的第二侧面232。第三凸起部141可以包括朝向用户穿戴部位的第三侧面1411,以及背对用户穿戴部位的第四侧面1412。当第一凸起部21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凸起部230的第二侧面232抵接于第三凸起部141的第三侧面1411。在按压件200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第二凸起部230受到第三凸起部141所施加的朝向用户穿戴部位的接触压力而产生一定的形变,该形变使得第二凸起部230可以克服位置干涉而移动到第三凸起部141的另一侧,此时,第一凸起部210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在第一凸起部210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之后,第三凸起部141对第二凸起部230施加的作用力消失,第二凸起部230的形变可以在材料的弹性作用下恢复原来的形状,从而防止用户松手之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当第一凸起部21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凸起部230的第一侧面231抵接于第三凸起部141的第四侧面1412。在按压件200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的过程中,第二凸起部230受到第三凸起部141所施加的背朝用户穿戴部位的接触压力而产生一定的形变,该形变使得第二凸起部230可以克服位置干涉而移动到第三凸起部141的另一侧,此时,第一凸起部210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在第一凸起部210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之后,第三凸起部141对第二凸起部230施加的作用力消失,第二凸起部230的形变可以在材料的弹性作用下恢复原来的形状。这样,能够充分利用表带材质的自身特性,不仅使得按压件可以稳定地抵接在表带和用户穿戴部位之间,提高可穿戴设备的稳定性,而且还能够方便地对按压件进行复位,方便用户根据不同场景的需求进行切换,可以极大地提升用户体验。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第二凸起部和第三凸起部还可以为其他结构,比如:矩形结构、三角形结构、锯齿结构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按压件的活动端与限位端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形成位置交错,比如:按压件的活动端可以包括向限位端方向凸出的凸起部,限位端可以包括向远离按压件活动端方向凹陷的凹槽,那么当第一凸起部移动到第一位置时,凸出部与凹槽侧壁紧密贴合,依靠摩擦力使得第一凸起部可以保持在第一位置;当第一凸起部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凸出部与凹槽侧壁脱离贴合。其中,按压件的活动端可以包括多个凸起部,且多个凸起部沿表带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限位端可以包括与凸起部位置一一对应的多个凹槽。本申请实施例对按压件的活动端与限位端形成位置交错的方式不作具体限定。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按压件可以通过可伸缩部件与表带可伸缩连接。具体地,当按压件移动到第一位置时,按压件可以利用可伸缩部件整体移动到第一位置,以使接触面与用户穿戴部位相接触。可伸缩部件可以采用波纹壁、可伸缩套管或者其他机械部件。或者,按压件也可以与表带形成其他连接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此外,按压件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按压件移动至第二位置时表带组件的截面示意图。其中,将图4所示的表带组件沿表带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剖开,可以得到图7。如图7所示,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按压件200位于第二位置时,按压面220可以与表带100的用于背对用户穿戴部位的外表面120共面。这样,在按压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按压面与表带外表面共面,可以极大地提高表带组件的美观度,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按压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按压面可以不与表带的用于背对用户穿戴部位的外表面共面,例如:按压面可以凸出于表带的外表面,或者按压面可以凹陷于表带的外表面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按压件在表带上的分布方式可以有多种。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按压件在表带上分布的一个示意图。其中,视图f为按压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的表带组件立体结构图;视图g为按压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的表带组件立体结构图。如图8所示,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表带100可以包括两个按压件200,两个按压件200沿表带100的宽度方向并列分布。这样,表带上设置两个按压件,可以在按压至第一位置后,进一步提高可穿戴设备的稳定性,从而更加不易晃动。具体地,两个按压件200可以分别设置在表带100宽度方向的两端。这样,用户可以在无需取下可穿戴设备的情况下,对按压件进行复位,使用更为方便。此外,两个按压件200也可以设置在表带的宽度方向的任意位置进行并列分布,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如图3至图7所示,按压件20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并且可以设置在表带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此外,按压件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以上,并沿着表带的长度方向纵向并列分布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表带可以包括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第一表带的第一端和第二表带的第一端呈镜像设置在可穿戴设备的主机身的两端。其中,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上均包括至少一个按压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按压件在第一表带或第二表带上的数量和具体分布方式不作具体限定。这样,按压件的设置更加灵活,并且两个表带上均设置按压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可穿戴设备的稳定性。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上按压件分布的一个示意图。其中,视图h为按压件位于第一位置时表带组件的立体结构图;视图i为按压件位于第二位置时表带组件的立体结构图。示例性地,如图9所示,表带100包括第一表带150和第二表带160。
第一表带150包括一个按压件200,且按压件200分布于沿第一表带150宽度方向的一端。
第二表带160包括一个按压件200,且按压件200分布于沿第二表带160宽度方向的一端。第一表带150上的按压件200与第二表带160上的按压件可以位于沿表带长度方向的中心轴C1的同一侧。又示例性地,第一表带上的按压件与第二表带上的按压件可以位于沿表带长度方向的中心轴C1的两侧。在其他示例中,第一表带上可以包括一个按压件,第二表带上可以包括两个按压件,或者,第一表带上包括沿表带宽度方向并列分布的两个按压件,第二表带上包括沿表带长度方向纵向分布的三个按压件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包括:主机身300以及与主机身300连接的表带组件10。其中,表带组件10的具体内容参照前述申请实施例中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通过在表带上设置按压件,可以在保持佩戴舒适性的基础上,根据需求将按压件固定在用户的穿戴部位,从而可以防止运动过程中可穿戴设备与穿戴部位之间产生相对转动,进而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佩戴需求。
容易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提供的几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结合、拆分、重组等得到其他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均没有超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手表形态的可穿戴设备,包括:
表带(100),包括用于面向用户穿戴部位的内表面(110);
按压件(200),设置在所述表带(100)上,包括凸出于所述表带(100)的内表面(110)的第一凸起部(210),所述第一凸起部(210)包括用于面向所述用户穿戴部位的接触面(211);
其中,在用户穿戴所述可穿戴设备时,所述按压件(200)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将所述第一凸起部(210)向靠近所述用户穿戴部位的方向移动至第一位置,使所述接触面(211)与所述用户穿戴部位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在用户穿戴所述可穿戴设备时,所述按压件(200)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将所述第一凸起部(210)向远离所述用户穿戴部位的方向移动至第二位置,使所述接触面(211)与所述用户穿戴部位脱离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件(200)包括背对于所述接触面(211)的按压面(220);
所述按压件(20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按压面(220)与所述表带(100)的用于背对所述用户穿戴部位的外表面(120)共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件(200)靠近所述表带(100)的第一端,所述表带(100)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主机身(30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表带(100)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按压件(200)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活动端,所述按压件(200)的固定端与所述表带(100)连接成一体结构,所述按压件(200)的活动端用于在外力作用下,以所述固定端为支点产生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200)的固定端远离所述表带(100)的第一端,所述按压件(200)的活动端靠近所述表带(100)的第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带(100)包括按压槽(130),所述按压槽(130)为通槽,所述按压件(200)位于所述按压槽(130)内;
在所述表带(100)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按压槽(130)的一端与所述按压件(200)的固定端连接成一体结构,所述按压槽(130)的另一端包括与所述按压件(200)的活动端相接触的限位端(14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件(200)的活动端包括向所述限位端(140)方向凸出的第二凸起部(230);
所述限位端(140)包括向所述按压件(200)的活动端方向凸出的第三凸起部(141);
所述第二凸起部(230)和所述第三凸起部(141)沿所述表带(100)的长度方向形成位置交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凸起部(230)和所述第三凸起部(141)为楔形结构;
所述第二凸起部(230)包括朝向所述用户穿戴部位的第一侧面(231),以及背对所述用户穿戴部位的第二侧面(232);
所述第三凸起部(141)包括朝向所述用户穿戴部位的第三侧面(1411),以及背对所述用户穿戴部位的第四侧面(1412);
当所述第一凸起部(21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侧面(232)抵接于所述第三侧面(1411);
当所述第一凸起部(21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侧面(231)抵接于所述第四侧面(1412)。
10.根据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211)为弧面;
所述接触面(211)的坡度从所述按压件(200)的固定端到活动端方向逐渐增大。
11.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100)包括两个所述按压件(200),两个所述按压件(200)沿所述表带(100)的宽度方向并列分布。
12.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100)包括第一表带(150)和第二表带(160),所述第一表带(150)和所述第二表带(160)上均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按压件(200)。
13.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表带组件(10)。
CN202222142153.2U 2022-08-15 2022-08-15 一种表带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2183549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42153.2U CN218354921U (zh) 2022-08-15 2022-08-15 一种表带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42153.2U CN218354921U (zh) 2022-08-15 2022-08-15 一种表带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54921U true CN218354921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67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42153.2U Active CN218354921U (zh) 2022-08-15 2022-08-15 一种表带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549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129847A1 (zh) 可穿戴设备
CN111387656A (zh) 一种方便穿戴的智能手环
CN204598260U (zh) 一种蓝牙耳机
CN108669719A (zh) 防错按卡扣结构及手环
CN218354921U (zh) 一种表带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CN215958639U (zh) 快拆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可穿戴设备
CN108508736B (zh) 表壳和具有该表壳的腕戴设备
CN110558686A (zh) 一种连接结构及穿戴产品
CN111012008A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可拆卸安装模组
CN112971289B (zh) 一种表带及可穿戴设备
CN113303572A (zh) 手表
US9877561B2 (en) Multiple configuration string-like accessory
CN209732782U (zh) 一种腕带连接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腕带设备
CN204499686U (zh) 智能手环
CN106388149A (zh) 一种带有硬质金属腕带的智能手环
CN211633263U (zh) 心电检测穿戴设备
CN209732776U (zh) 一种腕戴装置
CN208243051U (zh)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
CN208795933U (zh) 一种头戴设备
CN112965360B (zh) 穿戴件和可穿戴设备
CN213465041U (zh) 一种多用式心电监测仪
CN212325661U (zh) 快拆表带及手表
CN216363950U (zh) 基于智能手表的快穿式弹性表带
CN215128783U (zh) 具有导电硅胶的医用手腕带
CN215775999U (zh) 一种手表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