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54607U - 发热模组、气溶胶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热模组、气溶胶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54607U
CN218354607U CN202123223000.2U CN202123223000U CN218354607U CN 218354607 U CN218354607 U CN 218354607U CN 202123223000 U CN202123223000 U CN 202123223000U CN 218354607 U CN218354607 U CN 2183546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ular body
air
energy storage
tubular
aeros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2300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戚祖强
欧耀东
罗家懋
李鑫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546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546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 Packages (AREA)
  • Cigarettes, Filters, And Manufacturing Of Filters (AREA)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发热模组、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管状体,其顶端敞开,以供可抽吸制品插入并加热可抽吸制品;储能筒,环绕地套设在管状体的外围,储能筒包括储能基体和反射膜;管状支架,用于固定管状体的顶端与储能件的顶端,且管状体与储能筒之间间隔设置而形成缝隙;底座,与储能筒的底端连接,以密封储能筒的底端开口。管状体位于储能筒的内部,且储能筒的底端被底座密封,从而可抽吸制品产生的气溶胶不能通过发热模组的底座和储能筒溢出,使得气溶胶基本限定在发热膜组内部,从而可以保证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其他区域不被气溶胶污染。

Description

发热模组、气溶胶生成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21年10月21日在中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中国专利申请CN202122540114.3的优先权,在此通过引用合并该中国专利申请的整个内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气溶胶产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发热模组、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气溶胶生成装置是一种通过电加热的方式使其内的可抽吸材料挥发产生可抽吸物的装置。目前对可抽吸材料的加热方式主要包括接触式加热方式和非接触式加热方式,其中,非接触式加热方式中的空气加热方式应用相对较为广泛,然而,现有的空气加热方式中,沿气流方向,空气加热体均是位于可抽吸材料的上游,从而导致可抽吸材料的底部(靠近空气加热体的位置)的温度较高,而其顶部(远离空气加热体的位置)因温度较低,可抽吸材料可能受热不充分,导致可抽吸物产量较少。为了提高可抽吸物的产量,通常会提高空气加热体的加热温度,然而空气加热体的加热温度过高,则会加剧可抽吸材料底部的碳化,严重影响口感。若降低空气加热体的加热温度,自可抽吸材料的底部产生的可抽吸物在可抽吸材料中向下游行进时,容易在未挥发出可抽吸物的可抽吸材料上发生冷凝,从而不仅导致可抽吸物量少,而且影响被冷凝液包覆的可抽吸材料挥发,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热模组、气溶胶生成装置,能够将气溶胶限定在发热膜组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热膜组,包括:
管状体,所述管状体的顶端敞开,以供可抽吸制品插入并对所述可抽吸制品加热;
储能筒,环绕地套设在所述管状体的外围,所述储能筒包括储能基体和反射膜;
管状支架,用于固定所述管状体的顶端与所述储能筒的顶端,且所述管状体与所述储能筒之间间隔设置而形成缝隙;
底座,与所述储能筒的底端连接,以密封所述储能筒的底端开口。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主体部和发热模组;所述发热模组通过所述主体部固定在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发热模组包括;
管状体,用于加热所述可抽吸制品,其中所述管状体的顶端敞开,以供可抽吸制品插入;
储能筒,环绕地套设在所述管状体的外围,所述储能筒包括储能基体和反射膜;
底座,与所述储能筒的底端连接,以密封所述储能筒的底端开口;
管状支架,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管状体通过所述管状支架或所述底座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储能筒固定连接,且所述管状体与所述储能筒之间间隔设置而形成缝隙。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所述的发热模组,还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主体部,所述发热模组通过所述主体部固定在所述外壳内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适用于气溶胶生成装置,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外壳、用于容纳可抽吸制品的管状体、套设在所述管状体外围的储能筒,以及将所述储能筒固定在外壳内部的主体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输出第一功率给所述管状体,使其发热至第一目标温度,使所述可抽吸制品产生气溶胶;
输出第二功率给所述管状体,使其发热至第二目标温度,碳化或者汽化所述储能筒内部的来自于所述可抽吸制品的油渍或残渣;
其中所述第二目标温度大于第一目标温度。
以上发热模组、气溶胶生成装置中,储能筒连接管状体、管状支架和底座,管状体位于储能筒的内部,且储能筒的底端被底座密封,从而可抽吸制品产生的气溶胶不能通过发热模组的底座和储能筒溢出,从而气溶胶基本限定在发热膜组内部,可以保证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其他区域不被气溶胶污染。且管状体、管状支架和底座通过储能筒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发热模组,可以方便、快捷地将管状体、管状支架、底座和储能筒组装在主体部内部从而构成气溶胶生成装置,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良品率。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可抽吸制品的包装层的展开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中管状体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中管状体的另一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未插可抽吸制品的局部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管状支架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未插可抽吸制品的局部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提取器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储能筒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发热模组的示意图;
图中:
1、可抽吸制品;11、滤嘴段;11a、滤嘴;12、中空降温段;12a、中空腔;12b、通孔;
13、可抽吸材料段;a、可抽吸材料;141、第三包装层;142、第二包装层;143、第一包装层;144、第四包装层;b、气孔;
2、容纳腔;
3、加热组件;31、管状体;311、通气孔;312、管侧;313、管底;c、间隙;
32、保温层;33、感应线圈;34、电池组件;
4、提取器;41、进气槽;42、紧配部;43、松弛部;
5、插入体;51、第二段;52、第一段;
61、空气腔;62、气道;63、第一间隙;64、第二间隙;
7、储能筒;71、储能基体;72、红外阻断膜;
8、插入口;81、进气通道;
9、管状支架;91、窗;92、缺口;93、止挡部;94、限位部;95、凹陷部;96、凸出部;
10、底座;A、发热模组;B、主体部;B1、限位空间;C、壳体;D、托架;D1、基座; D2、凸起部;D3、连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次序。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或者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能同时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该装置可用于加热可抽吸制品1,以使可抽吸制品1中的气溶胶挥发出来,以供吸食,气溶胶可以包括中草药、尼古丁或比如烟草香料等风味化合物。在如图1、5、10和11所示的实施例中,可抽吸制品1为烟制品(如烟支、雪茄等),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滤嘴段11、中空降温段12和可抽吸材料段13,其中可抽吸材料段13中具有可以挥发出气溶胶的可抽吸材料a。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5、10和11所示,滤嘴段11包括滤嘴11a和位于滤嘴 11a外围的第三包装层141,滤嘴11a可以使经过的气溶胶更加细腻,并且能够减少气溶胶中的有害物质,第三包装层141用于被嘴部含衔,产生的气溶胶通过嘴部在滤嘴段11上的抽吸进入嘴中。
中空降温段12内部具有中空腔12a,该中空腔12a的上端连接滤嘴11a,下端连接可抽吸材料段13中的可抽吸材料a,中空降温段12位于气溶胶产生装置中加热组件3的加热范围之外,从而中空降温段12中的中空腔12a具有较低的温度,且由于中空降温段12中环绕中空腔12a的壁部较薄,故中空降温段12具有较大的散热效率,可抽吸材料挥a发出的高温气溶胶在进入中空腔12a后,会被中空腔12a降温,从而防止进入滤嘴11a后因温度过高而烫嘴。
可抽吸制品1的侧面上具有开孔,部分开孔位于中空降温段12,可以用对气溶胶降温和平衡气压,部分开孔位于可抽吸材料段13,例如该开孔或该多个开孔可在第一包装层143 轴向或周向分布,进而均衡可抽吸材料段13内部的温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5、10和11所示,中空降温段12的外围是第二包装层142,第二包装层142具有防渗透性,气流不能穿过第二包装层142本身进入到中空降温段12的内部,中空降温段12上开设有连接外界与中空腔12a的通孔12b,该通孔12b贯穿第二包装层142的内外两侧,在通过滤嘴段11抽吸可抽吸制品1时,外界的低温空气(未被加热的空气)可通过通孔12b进入中空腔12a中,与中空腔12a中的高温气溶胶混合,从而可加快降低高温气溶胶温度的速度,同时还可使中空腔12a内部与外界的气压大致平衡,以降低吸阻,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如图1、2、5、10和11所示,中空降温段12上的通孔12b具有多个,并且均匀地分布成一圈,为了避免从通孔12b中进入的低温空气干扰可抽吸材料a的挥发,优选通孔12b远离可抽吸材料段13,设置在中空降温段12上与滤嘴段11的临界处。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中空降温段12外围的第二包装层142上,至少其上端中与滤嘴段 11临界的区域为透气膜,可允许气流通过,以代替上述的通孔12b。
请参照图1、2、5、10和11,可抽吸材料段13包括可抽吸材料a和位于可抽吸材料a侧面外围的第一包装层143,第一包装层143的作用之一为固定可抽吸材料a,使可抽吸材料a固定在可抽吸制品1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5、10和11所示,第一包装层143构成延伸方向与可抽吸制品1的轴向平行的管状,可抽吸材料a位于管中,第一包装层143环绕在可抽吸材料a 的侧面,可抽吸材料a的底部可覆盖第四包装层144,第四包装层144可由不可透气的材料制成,且与第一包装材料143密封连接,以防止空气从可抽吸材料段13的底部进入可抽吸材料a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包装层144可由透气的材料制成,或者第四包装层144 上开设有仅供空气通过的气孔,第四包装层144设置在可抽吸材料a的下方且与第一包装层 143连接,作用是防止可抽吸材料a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残渣掉落出可抽吸制品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没有上述的第四包装层144,使得可抽吸材料段13的底部暴露,从而空气可以从可抽吸材料段13的底部进入可抽吸材料a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包装层143为管状,第一包装层143的下端开口与可抽吸材料a 之间具有填充物,填充物中具有连续的孔隙以允许空气通过,使得填充物中的空气能够进入可抽吸材料a,填充物向外支撑位于其外围的第一包装材料143,防止位于其外围的第一包装材料143因无支撑而变形或者垮塌,第一包装层143上开设有气孔b,至少部分气孔b与填充物中的孔隙连通,从而外界的空气可以通过气孔b,再通过填充物中的孔隙进入可抽吸材料a中。填充物可以为多孔纤维、金属束集、海绵等,填充物的作用包括:1、防止可抽吸材料a中的残渣掉落出可抽吸制品1;2、使空气延迟进入可抽吸材料a中,且使空气在通过填充物的这段时间能够被发热体(如管状体31或者插入体5)加热至更高的温度;3、当进入可抽吸制品1的空气为高温空气时,填充物能够缓冲高温空气的热量,避免过高的温度碳化可抽吸材料a。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包装层143由不可透气的材料制成,空气不能穿过第一包装层 143本身,请参照图1、2、5、10和11,第一包装层143上开设有气孔b,空气可以通过气孔b进入至可抽吸材料段13内部与可抽吸材料a接触,进而进入到可抽吸材料a间的空隙中。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气孔b具有多个,其中至少两气孔b在横向(即第一包装层143的周向,或者具有不同的径向方向)上错开,以使通过这两气孔b进入的空气可在可抽吸材料a中发生横向对流,进而有利于使得可抽吸材料段b内部温场均匀,多个气孔b可均匀的分布在第一包装层143的周向,以使可抽吸材料段13内部的温场更加均匀,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可抽吸材料段13内部的温度梯度,使得可抽吸材料段13内部各处的可抽吸材料a 受热更加充分,既能防止气溶胶在可抽吸材料a中发生冷凝,又能避免局部太过高温导致可抽吸材料a碳化。横向对流可以被理解为空气横穿可抽吸材料段,其中空气可以根据气孔的布置而在内部有反复地弯折,或者不规划的气流路径;横向对流可以被理解为空气沿着可抽吸材料段的径向位移,也可以是同时具有径向位移分量和轴向位移分量的方向移动。
在一可选方案中,多个气孔b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第一包装层143上;在另一可选方案中,气孔b在第一包装层143上的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分布密度或者具有不同的分布面积占比 (分布面积占比=该区域气孔的总面积/该区域的面积):例如1,可抽吸材料段13上端区域 (上端区域相对下端区域更加靠近中空降温段12)中气孔b的分布密度或者分布面积占比大于可抽吸材料段13下端区域中气孔b的分布密度或者分布面积占比,或者越靠近中空降温段12,气孔b的分布密度或者分布面积占比越大,从而在发热组件包括空气加热体、沿气流方向,可抽吸材料a位于空气加热体的下游时,可抽吸材料段13的上端区域因具有相对较大的气孔b的分布密度或者分布面积占比,从而被空气加热体加热的部分空气可以直接地、未与下端区域的可抽吸材料a发生换热地通过上端区域的气孔b进入上端区域的可抽吸材料a中,使得上端区域具有较高的温度,降低上端区域与下端区域之间的温差;例如2,上端区域因具有较大的气孔b分布密度或者分布面积占比,在进入的空气为热空气(此处的热空气不限于被例如1中所述的空气加热体加热)时,可以使得上端区域的可抽吸材料a能够迅速升温并挥发出气溶胶,从而可满足用户快速出烟的要求;例如3,上端区域相对下端区域具有相对较小的气孔b分布密度或者分布面积占比,在进入可抽吸材料a的空气都是经过加热的热空气时,热空气通过上端区域的气孔b进入上端区域的可抽吸材料中,可以对上端区域的可抽吸材料进行预热,从而在下端区域的可抽吸材料a产生的气溶胶从内部进入上端区域时,因上端区域中环境温度较高从而能够继续保持高温进而烘烤出上端区域中的可抽吸材料a中的气溶胶,避免来自下端区域的气流在上端区域降温、同时避免来自下端区域的气溶胶在上端区域中发生冷凝。
在一可选方案中,第一包装层143的上端区域中无气孔b,气孔b仅设置在第一包装层 143的下端端区域,如多个气孔b构成一个环形,分布在第一包装层143的下端开口附近。
在又一可选方案中,第一包装层143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气孔组,每个气孔组中具有多个气孔b,每个气孔组中的气孔b沿第一包装层143的轴向分布,多个气孔组均匀地分布在第一包装层143的周向,且相邻的两气孔组之间的间隔大于气孔组内相邻两气孔b之间的间隔,从而通过多个气孔b组进入到可抽吸材料段13内部的空气可在可抽吸材料段13内部发生横向的对流。
在又一可选方案中,第一包装层143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气孔组,每个气孔组中具有多个气孔b,每个气孔组的气孔b沿第一包装层143的周向分布,从而在第一包装层143上构成闭合的环形或者构成未闭合的弧形,使得通过该气孔组进入到可抽吸材料段13内部的空气可在可抽吸材料段13内部发生横向的对流。且相邻的两气孔组之间的间隔大于气孔组内相邻两气孔b之间的间隔,从而可实现对可抽吸材料段13进行分段加热,或者进行分段补偿加热。
在又一可选方案中,第一包装层143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气孔组,每个气孔组中具有多个气孔b,每个气孔组的气孔b在第一包装层143上螺旋分布,使得通过该气孔组进入到可抽吸材料段13内部的空气可在可抽吸材料段13内部发生横向的对流,从而可实现采用的较少数量的气孔b来完成可抽吸材料段13内部充分的横向对流。且进一步地,相邻的两气孔组之间的间隔大于气孔组内相邻两气孔b之间的间隔,从而可实现对可抽吸材料段13充分地加热或补偿加热。
在又一可选方案中,气孔b具有多个,且呈螺旋状或双螺旋状地分布在第一包装层143 的周向,从而可以在第一包装层143上可以具有较少的气孔b,但不影响气流至少在可抽吸材料段13的内部气流横向对流,进而使可抽吸材料段13温场均匀、平稳。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包装层143由可透气的材料制成,如具有微孔的膜等,空气能够穿过第一包装层143本身,如以渗透的方式穿过,且通过第一包装层143进入到可抽吸材料段13内部的空气可在可抽吸材料段13内部发生横向的对流,从而在可抽吸材料段13内部形成均匀的温场,进而使可抽吸材料a能够被充分却均匀地加热。
第一包装层143、第二包装层142和第三包装层141可以为一体结构,属于同一包装纸上的不同区域。
在图1、5、10和11所示的能够用来加热可抽吸材料a的气溶胶产生装置中,设置有容纳腔2、加热组件3和储能筒7。容纳腔2可用来至少容纳可抽吸材料段13,从而使可抽吸制品1定位在气溶胶产生装置上。发热组件3具有发热的作用,用来加热可抽吸材料a,以使可抽吸材料a产生可被吸食的气溶胶。储能筒7环绕地设置在加热组件3的外围,用于阻碍加热组件3的热量透过储能筒7向外散发,从而将热量尽可能地限定在储能筒7的环绕范围内,因此储能筒7具有保温、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少能量损耗等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6、8和11所示,加热组件3包括管状体31,管状体31可以发热,管状体31的内部具有容纳腔2的局部,管状体31的侧壁和/或底部上设置有通气孔311,从而空气能够穿过管状体31的侧壁进入至管状体31的内部。管状体31与储能筒7 之间具有空气腔61的至少局部,空气腔61中的空气可穿过管状体31上的通气孔311进入容纳腔2中。在一实施例中,该空气腔61可以只有一个,与管状体31的局部接触(此时空气腔61可沿管状体31的轴向或周向延伸)或者呈环形环绕在整个管状体31周围,或者呈螺旋形环绕在整个管状体31周围,在另一实施例中,该空气腔61可以具有多个,至少两空气腔61在横向(管状体31的周向)上相互错位,在一实施例中,多个空气腔61之间相互隔离,不能直接连通,管状体31上具有与每一空气腔61对应的通气孔311,使得每一空气腔61均能够与管状体31内部的容纳腔2连通,该设计方案可适用于气溶胶生成装置为扁平状或其他内部空间尺寸受限的结构下。
在一实施例中,储能筒7的壁与管状体31的侧壁之间具有螺旋气路或蛇形气路等可以延长气流路径的气路(空气腔61),以使空气在通过管状体31上的通气孔311前能够更加充分的加热,且优选该气路与管状体31的侧壁贴合,从而使空气可贴合管状体31的侧壁行进。空气腔61连通进气通道81,该进气通道81可以位于空气腔61的底部、中部或顶部;通过该进气通道81,外界的空气可进入空气腔61中。
外界的空气通过进气通道81进入空气腔61中,然后通过管状体31的侧壁和/或底部上的通气孔311进入容纳腔2中,再然后通过位于容纳腔2中的可抽吸材料段13的侧面(例如,侧面设置有可透气的材料或者结构)和/或底部(例如,底部设置有可透气的材料,或者例如可抽吸材料裸露口等结构)进入到可抽吸材料段13内部,与可抽吸材料段13的可抽吸材料a接触,在可抽吸材料a挥发出气溶胶后,空气与气溶胶混合,形成气溶胶,然后气溶胶沿着可抽吸制品1的内部,依次经过中空降温段12和滤嘴段11进入嘴部。
在一实施例中,通气孔311具有多个,其中至少两通气孔311在横向上(或周向上)错开设置,从而具有不同的径向方向,以使通过该两通气孔311进入的空气可至少在管状体31内部发生横向对流,从而使管状体31内部的温场均匀,本申请所述的横向正交于管状体31的轴向。
在一可选方案中,管状体31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气孔组,每个通气孔组中具有多个通气孔311,每个通气孔组沿管状体31的轴向分布,多个通气孔组均匀地分布在管状体31的周向,且相邻的两通气孔组之间的间隔大于通气孔组内相邻两通气孔311之间的间隔,从而通过多个通气孔组进入到管状体31内部的空气可在管状体31内部发生横向的对流。横向对流可以被理解为空气横穿管状体,其中空气可以根据通气孔的布置而在管状体的内部有反复地弯折,或者不规划的气流路径;横向对流可以被理解为空气沿着管状体的径向位移,也可以是同时具有径向位移分量和轴向位移分量的方向移动。
在又一可选方案中,管状体31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气孔组,每个通气孔组中具有多个通气孔311,每个通气孔组沿管状体31的周向分布,从而在管状体31上构成闭合的环形或者构成未闭合的弧形,使得通过该通气孔组进入到管状体31内部的空气可在管状体 31内部发生横向的对流。且相邻的两通气孔组之间的间隔大于气孔组内相邻两通气孔311 之间的间隔,从而可实现对可抽吸材料段143进行分段加热,或者进行分段补偿加热。
在又一可选方案中,管状体31的侧壁上的多个通气孔311在管状体31呈螺旋状或双螺旋状或倾斜分布,从而在通气孔311数量较少的情况下,通过多个通气孔311进入到管状体 31内部气流至少部分可在横向上对流。
在又一可选方案中,管状体31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311,多个通气孔311均匀地分布在管状体31的侧壁上。
在又一可选方案中,管状体31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311,沿容纳腔2的轴向方向,管状体31自下而上至少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的通气孔311 分布不同(如两区域单位面积上通气孔311的分布密度不同,又如某一区域中通气孔仅分布在左半边,另一区域中通气孔311仅分布在右半边等)和/或通气孔311的孔径和/或孔形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8所示,加热组件3包括可发热的管状体31,部分容纳腔2位于管状体31中,管状体31发热时,可从周向加热位于容纳腔2中的可抽吸材料a。管状体31的侧壁上设置有通气孔311,空气可沿管状体31的侧壁行进,然后通过通气孔311 进入容纳腔2中,空气在沿管状体31的侧壁行进的过程中会与管状体31进行热交换从而升温成热空气,在一可选方案中,管状体31的内径大于可抽吸材料段13的外径,或者可抽吸材料段13与管状体31间隙配合,或者可抽吸材料段13与管状体31之间具有贴管状体31 的气路,使得空气既可以沿管状体31的外侧壁行进,又可以沿管状体31的内侧壁行进,从而使空气被更加充分的加热,同时使得热空气可至少局部包围或环绕可抽吸材料段13的侧面。在另一可选方案中,为了进一步增加空气的受热时间,并且降低能耗,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包括保温层32,管状体31和容纳腔2被保温层32环绕,管状体31侧壁外侧设置有贴管状体31的螺旋气路或者蛇行气路,空气沿该气路行进,并最终通过通气孔进入容纳腔2中。进一步的,气路中设置有多孔导热体,如多孔陶瓷,空气从多孔导热体中通过时,可增大空气的换热面积,从而既能对空气进行更加充分的加热,还能提高升温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气路上还可以通过其他的用来增大空气受热面积的装置或结构。保温层32可以是空气隔热层,也可以是由隔热材料限定容纳管状体31的腔体,空气腔61位于腔体的壁与管状体31 之间。
如图5、6、8和11所示,保温层32由储能筒7界定,储能筒7由热传递率低、隔热的材料制成,如陶瓷、玻璃、石英等,或者储能筒7包括储能基体71和设置在储能基体71 上的隔热涂层,通过隔热涂层来隔绝热量,防止热量透过,从而将热量限定在保温层32中。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隔热涂层为红外阻断膜72,能够防止红外线透过,从而将热量限定在保温层32中,或限定在储能筒7环绕的范围内,红外阻断膜72设置在储能筒7储能基体71的外侧,即背向加热组件3中的热源设置,从而储能筒7的储能基体71可以吸收和锁定至少部分热量,同时红外阻断膜72能够妨碍热量从储能筒7的外侧释放,使得储能筒7 只能通过其内侧释放热量,以此来加热和保温面向储能筒7内侧的空气腔61中的空气,使在加热组件3中的热源停止发热后,空气腔61中的空气能够维持较高的温度,实现节能。优选储能基体71选用蓄热的材料制成,以增加其蓄热能力,使得在加热组件3的中热源停止发热后,储能基体71能够持续较长时间的向空气腔61释放热量,使空气腔61能够维持更长时间的较高温度。
在一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2所示,储能筒7的储能基体71由透明材料制成,可以透过红外线,红外阻断膜72可以为反射膜,能够反射各个波段的光,进一步地,可以为能够反射红外线的红外反射膜,从而通过红外反射膜将储能筒7环绕区内的红外热量反射至空气腔 61中和管状体31上,或反射至容纳腔2中,以加热空气腔61中的空气,或者使管状体31快速升温,或者加热容纳腔2中的可抽吸制品1。红外反射膜的厚度可以在10-200μm之间,可为金、银、镍、铝、金合金、银合金、镍合金、铝合金、金的氧化物、银的氧化物、镍的氧化物、铝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红外反射膜可以通过真空镀设置在储能筒7储能基体71的外侧,由于储能筒7的储能基体71为筒状结构,相比将红外反射膜设置在储能筒 7的储能基体71的内侧,设置在外侧工艺更加简单,且镀膜时的控制更加方便,而且还能减少镀膜缺陷,提高镀膜的完整性和良品率。同时,将红外反射膜设置在储能筒7的储能基体71的外侧,可以采用真空镀,相比电镀,无需储能基体71导电,从而使储能基体71可以选用热容更大、热传递率更低的材料,扩大了储能基体71的选材范围;且相比电镀,更加环保。经实验测得,本实施例中设置的储能筒7的红外线的阻挡率高达99%,使得储能筒 7具有良好的隔热品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管状支架9,容纳腔2的局部由管状支架9界定,可以参照如图5-8,管状支架9中的容纳腔2可容纳可抽吸制品1中的中空降温段12的至少局部,或者中空降温段12的至少局部可位于管状支架9中,管状支架9 的内径与可抽吸制品1的外径相匹配,能够与中空降温段12紧密配合,从而能够固定中空降温段12,固定可抽吸制品1,使得可抽吸制品1插入或退出容纳腔2时都需要一定的插拔力,在某一实施例中,在可抽吸制品1容纳在容纳腔2中时,可抽吸制品1的侧面仅仅与管状支架9有接触,可抽吸材料段13与管状体31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64,甚至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抽吸制品1中的,与中空降温段12连接的可抽吸材料段13悬空地设置在管状体31中,即可抽吸材料段13的侧壁和底部均完全地与空气接触。
在如图5-8所示的实施例中,管状支架9被储能筒7环绕,管状支架9位于储能筒7的内侧,且与储能筒7之间具有供空气通过的气道62,该气道62的一端连接外界,另一端连接空气腔61,从而外界的空气可以通过气道62进入空气腔61中。在加热组件3中的热源停止发热后,空气腔61中的热量需要经过气道62才能散出,由于气道62处于储能筒7 环绕的范围内,从而气道62中的空气也能够被保温,从而可以有效减缓空气腔61散热的速度,延长空气腔61处于温热状态的时间。气道62通过进气通道与外界连通,该进气通道可以位于空气腔的底部、中部或顶部,优选位于气道62中远离空气腔61的一端,以进一步地减缓空气腔61的散热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8所示,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插入口端,插入口端具有上下贯通的插入口8,可抽吸制品1通过插入口8插入容纳腔2中,容纳腔2通过插入口8连接外界,插入口端的内壁上凹设有入气槽,该入气槽槽沿轴向延伸的一侧敞开从而与插入口8连通,该入气槽界定了与外界空气连通的进气通道81的至少局部,可抽吸制品1容纳入容纳腔2中时,可抽吸制品1不影响进气通道81中的气流流通,外界的空气可以沿着可抽吸制品2的侧壁和该槽的槽壁之间的空间(进气通道81)流入气道62中,进而流入空气腔61 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入口8可容纳可抽吸制品1中的中空降温段12的至少局部,或者中空降温段12的至少局部可位于插入口8中,插入口8的尺寸与可抽吸制品1的尺寸相匹配,能够与中空降温段12紧密配合,从而能够固定中空降温段12,固定可抽吸制品1,使得可抽吸制品1插入或退出容纳腔2时都需要一定的插拔力,在某一实施例中,在可抽吸制品1容纳在容纳腔2中时,可抽吸制品1的侧面仅仅与插入口端有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中空降温段12的至少局部位于管状支架9中,为了方便中空降温段12散热,提高中空降温段12的降温效率,管状支架9的内径可以小于可抽吸制品1 的外径或者小于中空降温段12的外径,从而在管状支架9与可抽吸制品1之间形成供空气通过的第一间隙63。管状支架9上开设有窗91,该窗91可连通管状支架9的内部和气道 62,使得气道62中的空气可通过窗91与第一间隙63中的空气流通,形成空气对流,该对流的空气可以带走中空降温段12表面的热量,有助于中空降温段12降温,并且该对流的空气使气道62中的空气升温,可提高通过气道62进入空气腔61中的空气的温度,充分利用中空降温段12的废热。
气道6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亦可以是多个。具有多个气道62时,多个气道62可以沿管状支架9的轴向均匀地分布,亦可以不均匀地分布,进气通道81的数量可以与气道62 的数量一致,且与气道62一一对应连通。
进一步的,可以参照图5-8,管状体31的内径大于可抽吸制品1的外径,从而在可抽吸制品1容纳至容纳腔2时,管状体31与可抽吸制品1之间具有第二间隙64,上述的第一间隙63与第二间隙64连通,从而外界的空气可依次通过进气通道81、气道62、窗91和第一间隙63进入第二间隙64,再通过第二间隙64从可抽吸材料段13的侧面(第一包装层143) 和/或底部(第四包装层144,或底部敞开裸露)进入至可抽吸材料a中,且第一间隙63中的空气因吸收中空降温段12的热量而形成热空气,该热空气进入第二间隙64后沿着管状体31的内侧行进时将会被进一步加热,从而使进入可抽吸材料a中的空气具有较高的温度,有助于可抽吸材料a产生气溶胶,和提高气溶胶的品质和口感。
管状支架9由耐高温且低导热的材料制成,如PBI(聚苯并咪唑)等高分子材料,以防止管状体31内部的热量通过管状支架9散发,确保管状体31内部温场均匀,减少能耗。请参照图5-8,管状支架9上具有止挡部93,管状体31抵顶止挡部93,通过止挡部93,防止管状体31过度地插入管状支架9中,或者防止管状体31插入管状支架9中。管状体31的壁厚可以为0.08~0.3mm,所以管状体31与止挡部93线接触,具有较小地接触面积,使得管状体31与管状支架9之间具有较大的热阻,以此来进一步降低管状体31与管状支架9 之间的热传递效率,减少管状体31上的热量流失。
请参照图5-8,为了方便组装,止挡部93位于管状支架9的内部,管状体31的局部插入管状支架9中,管状体31在管状支架9内抵顶止挡部93,管状支架9上具有限位部94,限位部94的内径与管状体31的外径基本一致,管状体31的壁的外侧与限位部94的内侧接触,以此来对管状体31进行定位,且限定管状体31在气溶胶生成装置中的横向位移范围。管状体31可以与限位部94的内侧抵接或者粘接或者焊接或者卡扣连接或者磁吸连接或者其他方式连接。
可选的,其参照图5-8,管状支架9上设置有缺口92,缺口92的一侧连通气道62,另一侧连接管状体31,缺口9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设置缺口92可以减小管状体31 与发热管状支架9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管状体31与管状支架9之间的热阻。
可选的,其参照图5-8,管状支架9的外侧壁上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凹陷部95和凸出部 96(上述的限位部94属于凸起部96的一部分),凸出部96的壁厚大于凹陷部95的壁厚,凸出部96的外侧到管状支架9中心的距离大于凹陷部95的外侧到管状支架9中心的距离,凸出部96与储能筒7的内部抵接或者粘接或者焊接或者卡扣连接或者磁吸连接或者以其他方式连接,从而使得管状支架9固定在储能筒7中,凹陷部95和凸出部96可以具有相同的内径,凹陷部95与储能筒7的内壁之间的空间为气道62的至少一部分,请参照图7,凹陷部95的上端与窗91连接,下端与缺口92连接,限位部94的壁厚小于凸出部96其他部分的壁厚,限位部94的外径可以等于凸出部96其他部分的外径,但是限位部94的内径小于凹陷部95的内径,从而限位部94与凹陷部95的连接处为台阶结构,该台阶结构形成所述的止挡部93。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6、8和11,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底座10,底座10用于密封储能筒7环绕区域的下方开口,底座10将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内部空间(如主体部B的收容空间)分隔成两个独立空间,位于上方的空间具有容纳腔2、发热组件3、储能筒7、管状支架9和插入口8等,位于下方的区间可以设置电池组件34等,电池组件34可用于为发热组件3发热供电,通过底座10密封储能筒7环绕区域的下方开口,来防止气溶胶、从可抽吸制品1中渗出来的油液或自可抽吸制品1中掉落的残渣等进入下方的空间,防止下方的空间被污染,降低对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清洁难度。
在一实施例中,请5、6、8和11,在可抽吸制品1容纳至容纳腔2时,底座10与可抽吸制品1之间具有供气流通过的间隙c,从而允许空气从可抽吸材料段13的底部进入可抽吸材料a中,或者间隙c可收容从可抽吸制品1中渗出来的油液或自可抽吸制品1中掉落的残渣等,防止油液或残渣等干扰新插入容纳腔2的可抽吸制品1。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6和8,管状体31为上下贯通的结构,其下端固定在底座10上或者被底座10向上支撑。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11所示,加热组件3包括插入体5,插入体5位于容纳腔2中,用于插入至可抽吸制品1的内部,以从内至外烘烤可抽吸制品1。容纳腔2的尺寸大于可抽吸材料段13的尺寸从而与可抽吸材料段13间隙配合,或者容纳腔2上设置有供空气通过的气路,以允许空气可以到达第一包装层143进而通过第一包装层143进入至可抽吸材料段13内部。插入体5可以为棒状、片状、板状,插入体5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放射形或星芒形等,插入体5可以实心的,也可以是空心的,还可以是部分空心、部分实心的。
插入体5可以包括第一段52和第二段51,第一段52位于第二段51的上方,在容纳腔2中容纳有可抽吸材料段13时,第一段52可插入可抽吸材料a中,以加热可抽吸材料a,第二段51显露在可抽吸材料a之外,用于加热周围的空气,使空气变为热空气,在第一段 52插入体5发热时,可从可抽吸材料段13的内部加热可抽吸材料a。可抽吸材料段13的底部被第四包装层144密封,第一段52通过刺破的方式从可抽吸材料段13的底部插入可抽吸材料a中,容纳腔2的腔壁和/或腔底上具有通气孔311,以允许空气进入容纳腔2中,空气进入容纳腔2后,首先被第二段51加热成热空气,然后热空气通过第一包装层143进入至可抽吸材料中。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抽吸材料段的底部可以不被密封,空气可以通过可抽吸材料段13的底部进入可抽吸材料段13内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包装层和第四包装层可以是一体成型。
可选的,插入体5和储能筒7均固定在底座10上,插入体5与储能筒7之间具有空气腔61,可抽吸制品1的侧面可透气,空气腔62中的至少部分空气可透过可抽吸制品1的侧面进入可抽吸制品1的内部。
可选的,插入体5和储能筒7均固定在底座10上,插入体5与储能筒7之间具有空气腔62,可抽吸制品1的底部与底座10之间具有间隙c,空气腔62中的至少部分空气可透过可抽吸制品1的底部进入可抽吸制品1的内部。
可选的,未图示,插入体固定在底座上,底座内部具有第一腔室,插入体内部具有与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二腔室,插入体至少局部空心,插入体空心部分的壁上具有与第二腔室连通的贯孔,插入体与储能筒之间具有与第一腔室连通的空气腔,外界的空气可依次通过空气腔、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贯孔进入可抽吸制品的内部。
可选的,发热组件同时包括管状体和插入体,管状体环绕地设置在插入体的外围,可抽吸制品收容于管状体中,管状体用于从外向内烘烤可抽吸制品,插入体用于插入可抽吸制品中,从而对可抽吸制品进行从内至外的烘烤。通过管状体和插入体的配合,可以确保可抽吸制品内外温度均匀,降低温度梯度,提升可抽吸制品产生气溶胶的质量和口感。空气在空气腔中变成热空气后进入容纳腔,然后热空气可在可抽吸制品与管状体之间的空间对流,使可抽吸制品外围的温场均匀,同时在有些实施例中,热空气可通过可抽吸制品的侧面进入可抽吸制品中,使得热空气可在可抽吸制品中对流,从而使得可抽吸制品内部的温场均匀,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可抽吸制品能够被充分利用,降低其因局部受热不均匀导致的浪费或者碳化,以及影响口感差、单口抽吸一致性差等问题。管状体可通过电磁感应发热、电阻发热,或者管状体上可以具有能够产生红外线的红外发射层,红外发射层产生的红外线可照射在可抽吸材料段,以加热可抽吸材料;插入体可通过电阻发热,或者插入体上可以具有能够产生红外线的红外发射层,红外发射层产生的红外线可照射在可抽吸材料段,以加热可抽吸材料。
可选的,发热组件包括管状体或插入体,管状体或插入体可通过电磁感应发热、电阻发热或者可以向容纳腔发射红外线。
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管状体31或插入体5的制成材料中包括磁性体,当向磁性体施加变化的磁场时,磁性体中会产生由涡流损耗(eddy current loss)和磁滞损失(hysteresis loss)导致的能量损耗,损耗的能量作为热能从磁性体释放。施加到磁性体的变化的磁场的振幅或频率越大,能够从磁性体释放越多的热能。磁性体可包括铁氧体(ferrite)、铁磁性合金(ferromagnetic alloy)、不锈钢(stainless steel)和铝(Al)中的至少一个。另外,磁性体还可包含如石墨(graphite)、钼(molybdenum)、碳化硅(siliconcarbide)、铌(niobium)、镍合金(nickel alloy)、金属膜(metal film)、二氧化锆(zirconia) 等陶瓷、镍(Ni)或钴(Co)等转移金属以及如硼(B)或磷(P)的准金属中的至少一种。
可以参照图1、5、6、10和11,对应由磁性体制成的管状体31或插入体5,加热组件 3还包括感应线圈33,感应线圈33用于产生变化的磁场,感应线圈33可绕制成螺旋形,具有范围在大约5mm到大约10mm内的半径,长度可以在大约8mm到大约14mm的范围内,感应线圈33的匝数大约8匝到15匝的范围内,但实际不以此为限,相应地,感应线圈33内体积可能在大约0.15cm3至大约1.10cm3的范围内。感应线圈33位于管状体31的外围,且与管状体31或插入体5相互间隔,或者与管状体31或插入体5绝缘接触,或位于管状体31 或插入体5的内部。在其他实施例中,感应线圈33可被盘绕成平面蚊香形或者被回折成蛇形等,位于管状体31或插入体5的一侧,或者平面蚊香形/蛇形的感应线圈33具有多个,对称地或均匀地分布在管状体31或插入体5的周围,或者其他的形状和位置,只要感应线圈能够产生使由磁性体制成的管状体31或插入体5发热的变化的磁场即可。
请参照图1,气溶胶产生装置中还设有电池组件34,电池组件34供应到感应线圈33的交变电流的频率介于80KHz~400KHz;更具体地,所述频率可以在大约200KHz到300KHz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管状体31和/或插入体5上设有发热电阻或管状体31和/或插入体5 由电阻较大的导电材料制成,如管状体31为MESH网,或插入体5上附有MESH网,或者管状体31和/或插入体5包括陶瓷衬底和附在陶瓷衬底上的电热丝、电热片、电热膜等,或管状体31和/或插入体5由导电陶瓷制成,即管状体31和/或插入体5通过电阻发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和4所示,气溶胶生成装置中无底座10,管状体31包括管侧312和管底313,管侧312的延伸方向与容纳腔2的轴向平行,管底313则设置在管侧 312的底部,管侧312和管底313至少其一上设置有通气孔311,以允许空气进入管状体31 的内部,然后管状体31的内部空气再至少通过第一包装层143进入至可抽吸材料段13的内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管状体31包括管侧312和管底313,管底313则设置在管侧312的底部,而通气孔311仅设置在管侧312上,管底313上无孔隙,在容纳腔 2中容纳有可抽吸制品1时,可抽吸制品1的末端与管底313之间具有间隙c,该间隙c可以用来收集来自可抽吸材料段13上掉落的残渣或自可抽吸材料段13渗出来的液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10和11所示,加热组件3为插入体5时,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可以包括提取器4,容纳腔2位于提取器4中,即提取器4可以容纳可抽吸制品1,并且在可抽吸制品1中的可抽吸材料a消耗殆尽不能再生成气溶胶时,通过脱离或局部脱离气溶胶产生装置,而使可抽吸制品1与加热组件3分离或者远离加热组件3。提起器4的侧壁上具有允许空气通过的进气槽41,从而热空气可以通过进气槽41和至少第一包装层143进入可抽吸材料a中。
在一可选的方案中,进气槽41沿提取器4的轴向延伸,且进气槽41具有多个,至少两进气槽41在横向上错开设置,以使通过该两进气槽41进入的空气可至少在提取器4内部发生横向对流,从而在提取器41内部形成均匀的温场。
在一可选的方案中,提取器4的至少局部位于管状体31中,管状体31与提取器4之间间隙配合,或者管状体31与提取器4之间具有气路,以使热空气能够通过该气路进入至少部分进气槽41中。
在一可选的方案中,进气槽41沿提取器4的横向延伸,从而构成可环绕可抽吸制品局部1的弧形,该弧形为未闭合的环,从而通过该弧形的进气槽41进入的空气可在提取器4内部发生横向对流。
在一可选的方案中,进气槽41沿提取器4的轴向延伸,且进气槽41具有多个,其中至少两进气槽41在横向上错开设置,以使通过所述两进气槽41进入的空气可在提取器4内部发生横向对流。
在一可选的方案中,可抽吸制品1的底部无第四包装层144,提取器4具有紧配部42,紧配部42位于提起器4的底端,紧配部42可与可抽吸材料段13的底端区域紧密配合,一方面,可以固定可抽吸制品1,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空气从可抽吸制品1的底部进入可抽吸材料a中。
进一步的,提取器4具有松弛部43,进气槽41设置在松弛部43上,且松弛部43可与可抽吸材料段13间隙配合,此时,松弛部43可以位于紧配部42的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抽吸制品可以与气溶胶产生装置上的器具紧配而固定,使得空气比较少地从可抽吸制品的底部(例如,材料裸露口)进气,而使空气更多地从侧面进入。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热模组A,请参照图13,发热模组A中具有容纳可抽吸制品1的至少局部的容纳腔2,发热模组A可以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管状体31,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储能筒7,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管状支架9,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底座10。管状体31的内部中空从而构成容纳腔2的一部分,管状支架9的内部中空从而亦构成容纳腔2的一部分,管状体31的外径小于储能筒7的内径,从而管状体31 与储能筒7之间具有缝隙(即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空气腔62),该缝隙使得管状体31与储能筒7相互间隔,从而拉开管状体31与储能筒7之间的距离,防止管状体31与储能筒7 直接接触,以增大管状体31与储能筒7之间的热阻,从而防止储能筒7被管状体31发热的烘烤下温度过高,设置该缝隙可以增大储能筒7上红外反射膜72对红外热量的反射率,防止能量溢出储能筒7而浪费。
请参照图6,管状体31的侧壁上具有通气孔311,通气孔311连通管状体31的内部空间和间隙(空气腔62),从而在停止抽吸时,可抽吸制品1产生的气溶胶可沿气路返回,并通过通气孔311进入缝隙中,由于储能筒7的壁上无供气流通过的孔隙,管状体31完全位于储能筒7内,且储能筒7的底端开口被底座10密封,从而气溶胶基本被限定在发热模组 A中,使得气溶胶不能通过储能筒7的壁和底座10而污染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其他部分。
管状体31发热时,部分热量通过其内侧向可抽吸制品1辐射,从而加热可抽吸制品1,部分热量则会不可避免地通过其外侧向储能筒7所在方向辐射,储能筒7的储能基体71吸收部分热量进行存储,位于储能基体71外侧的红外反射膜72则将从储能基体71外侧溢出的至少部分热量反射回管状体31所在方向。红外反射膜反射的部分红外线(红外热量)直接射在管状体31上,从而使管状体31保温或者升温,部分红外线(红外热量)则可穿过通气孔311射在可抽吸制品1上,使得保温或者升温可抽吸制品1,以此来降低能耗,充分利用。
请参照图6和13,管状体31的顶端通过管状支架9与储能筒7固定,管状体31的底端通过底座10与储能筒7固定,从而管状体31连接管状支架9与储能筒7,且管状支架9 与储能筒7使得管状体31的上下两端被固定而不能晃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和13,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外壳、主体部B和发热模组A,外壳设置在最外侧,主体部B位于外壳的内部,发热模组A位于主体部B内部,外壳具有保护主体部B的作用,还具体美化外观和提供良好的触感的作用。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发热模组A能够与主体部B可拆卸地连接,从而能够更换发热模组A,或者取出发热模组A进行清洁或者维修、保养等。
请参照图6,主体部B内部具有收容空间,主体部B与管状体31之间的空间可以为空气腔61(即缝隙)的至少局部,收容空间的上端具有插入口8,用于供可抽吸制品1插入,收容空间的局部用于收容和固定发热模组A。主体部B可以由PEEK、PBI等耐高温的材料制成,然而由于管状体31的侧壁上具有通气孔311,通气孔311连通容纳腔2和空气腔61(即缝隙),为了使空气在进入可抽吸制品1之前能够在空气腔61、通气孔311和容纳腔2中充分受热,可以提高管状体31的发热温度,使其温度可以高达400℃及以上(常规的管状体 31的发热温度一般低400℃),温度太高可能会超过主体部B的温度耐受值,而储能筒7中的储能基体71可以采用具有更高耐受温度的陶瓷、石英等材料制成,通过使储能筒71位于主体部B与管状体31之间隔热,使得主体部B与管状体31之间相互间隔、无直接接触,来避免在管状体31发热时主体部B上的温度高于其耐受温度,确保主体部B上的温度始终不高于空气腔61中温度,使得主体部B始终处于安全的温度范围内,以此来防止高温的管状体31或空气腔中的空气烫伤主体部B,同时由于空气腔61的存在,且储能筒7的内侧壁和 /或外侧壁上设有能够反射红外线的红外反射膜,使得至少储能筒7的外侧壁所在区域的温度低于空气腔61的温度或者低于管状体31的表面温度,以此来进一步防止高温灼烤主体部 B,使得主体部B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并且本实施例中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可适用直径为 7.2mm或8.4mm或其他大直径的烟支,对于大直径烟支,为了使烟支内各处被充分地加热,需要提高管状体31的发热温度,为了防止烟支的外围因为太接近管状体31而被高温碳化,所以一方面使发热管状体31的直径大于烟支的直径,使烟支与管状体31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64来隔热,另一方面使管状体31的侧壁上具有在周向上错开的多个通气孔311,空气通过通气孔311进入第二间隙64后能够在第二间隙64中对流,以此来使热量均匀地分布在烟支的表面,同时通过空气的低导热率来防止烟支的外侧受到高温的伤害,防止烟支的外侧碳化。
请参照图6和13,发热模组A中,底座10与储能筒7的底端开口密封连接,使得空气腔61中的气流不能从而底端流出发热模组A。在停止抽吸时,可抽吸制品中1的气溶胶会沿原先的气路反向地退回,并通过通气孔311进入至储能筒7环绕的空气腔61中,因为被储能筒7和底座10限定,所述回流的气溶胶基本被局限在发热模组A中,基本不会污染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其他组件,所以,储能筒7和底座10形成的组合体能够防止气溶胶污染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其他组件。然而气溶胶冷凝后会形成油渍,从而会粘附在管状体31、储能筒7和底座10上,由于本实施例中,储能筒7具有较大的耐受温度,所以可以定期对发热模组A进行高温清洁,所谓的高温清洁可以是:在停止抽吸,并取出可抽吸制品1后,使管状体31发热,发热温度可以高于其加热可抽吸制品1的温度,如600℃,利用高温使粘附在管状体31、储能筒7和底座10的油渍或残渣碳化成粉末,或者直接汽化,使之自然从管状体31、储能筒7和底座10上脱落,从而使管状体31、储能筒7和底座10清洁,或者方便进一步清洁管状体31、储能筒7和底座10。基于此,本申请可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1、电池组件34输出第一功率给管状体31,使其发热至第一目标温度,该第一目标温度能够对可抽吸制品1进行辐射加热,同时也能够将空气腔61中的空气加热成热空气,热空气进入可抽吸制品1中后与可抽吸制品1内部的可抽吸材料a直接接触并加热可抽吸材料a,从而使可抽吸制品1产生气溶胶;2、在管状体31停止发热后,空气腔61 中的温度会逐渐降低,通过管状体31侧壁上的通气孔311进入空气腔61中的气溶胶随之会发生冷凝形成冷凝液,即油渍,并且粘附在管状体31、储能筒7和底座10上,同时油渍会使可抽吸制品1上的残渣更加顽固地粘附在管状体31、储能筒7和底座10上,在气溶胶生成装置使用一次或多次之后,油渍和残渣会增多,需要清理气溶胶生成装置中油渍和残渣,避免油渍和残渣影响可抽吸制品1在容纳腔61中的插拔,同时避免部分油渍在第一目标温度时挥发进而影响抽吸口感,清理油渍时,先取出容纳腔61中的可抽吸制品1,避免第二目标温度(因为第二目标温度高于第一目标温度)碳化可抽吸制品1造成浪费,然后电池组件34输出第二功率给管状体31,使其发热至第二目标温度,通过第二目标温度碳化或者汽化储能筒7、管状体31和底座10上的来自于可抽吸制品1的油渍或残渣,油渍或残渣被第二目标温度碳化或汽化后,能够从储能筒7、管状体31和底座10上脱落,从而可通过倒置气溶胶生成装置等方式使碳化的粉末或者碳块脱离发热膜组A或脱离容纳腔2,简单易操作,且清洁度高。
请参照图6,进气通道81设置在插入口端的内壁上,可以为插入口端内壁上的沿插入口轴向延伸的凹槽,在插入口8中插入有可抽吸制品1时,进气通道81中的空气可沿可抽吸制品1的壁向下行进,然后进入管状支架9上的气道62中,气道62可以是贯穿管状支架 9的壁上下两端的孔,但是为了方便加工,同时为了缩小管状支架9的壁的厚度,管状支架 9的外侧壁上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凹陷部95,至少局部气道62由凹陷部95与对应凹陷部95 的储能筒7的筒壁界定,从而至少局部气道62中的空气可沿储能筒7的筒壁向下行进。管状体31的上端插入管状支架9的内部,从而使得管状体31与储能筒7之间相互间隔形成上述缝隙,缝隙的厚度与位于管状体31与储能筒7之间的管状支架9上的限位部94的壁厚相关,为了进一步缩小发热模组A的尺寸,进而缩小主体部B收容空间的尺寸,气道62与缝隙连通,然后通过管状体31侧壁上的通气孔311与管状体31内部的容纳腔2连通,从而可以在使管状支架9的内径大于可抽吸制品1的外径,且管状支架9上具有与管状体31的内部连通的气道62的前提下,可以缩小管状支架9的厚度,缩小管状支架9的内侧与储能筒 7之间的间距,和缩小管状体31的内侧与储能筒7之间的间距,从而使得发热模组A结构紧凑。
请参照图6,主体部B的外侧预留有感应线圈33限位空间B1,感应线圈33至少局部位于限位空间B1中,且缠绕在主体部B的外侧,为了更好的固定感应线圈33,限位空间B1 朝外的开口上设有壳体C,通过壳体C将感应线圈33限定在限位空间33中,且使感应线圈 33隐藏,感应线圈33与管状体31之间具有主体部B和储能筒7,储能筒7基本能够将大部分热量限定在发热模组A内部,上述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和图6,储能筒7侧壁外侧的至少局部接触或贴合主体部B,使得储能筒7和主体部B之间结构紧凑,能够有效地缩小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体积,同时储能筒7与管状体31之间空气腔61的厚度由位于储能筒7与管状体31之间的管状支架9上的限位部94的厚度限定,限位部94为管状支架9中凸出部96 上较薄的部位,使得储能筒7与管状体31之间的距离较近的同时,可能导致部分热量会透过储能筒7向外散发,主体部B的低导热率为第二道隔热屏障,能够防止热量向外散失,从而在储能筒7和主体部B的双重隔热下,传递至感应线圈33上的温度较低,从而能够保证感应线圈33的工作不受温度影响,或者受较小的温度影响,在有些实施例中,主体部B的外侧还设置有一层外壳,外壳与主体部B之间可以具有隔热空气层,以进一步防止握持时烫手。请参照图6,感应线圈33的绕制高度大于管状体31的高度,管状体31处于感应线圈 33的中间区域,从而能够保证管状体31中有足够的磁通量,确保管状体31在变化的磁场中的发热效率,使管状体31表面迅速升温。
请参照图6,主体部B的内侧与储能筒7可拆卸地连接,主体部B连接有托架D,托架D嵌合在主体部B中,主体部B在托架D和插入口端之间的空间包括收容空间,托架D用于遮盖主体部B中收容空间的下端开口,防止发热模组A从收容空间退出,托架D与主体部B可拆卸地连接,托架D的上端抵顶底座10,以通过向上支撑底座10来向上支撑整个发热模组A,拆卸时,首先使托架D与主体部B分离,使收容空间的下端开口暴露或者敞开,然后可利用工具从主体部B上端的插入口8伸入至容纳腔2中并向下抵顶底座10,将整个发热模组A从收容空间的下端开口推出,或者在托架D与主体部B分离后,发热模组A可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动脱落收容空间;装载时,首先使托架D与主体部B分离,使收容空间的下端开口暴露或者敞开,然后将整个发热模组A从收容空间的下端开口推入主体部B的收容空间中,再然后利用托架D向上抵顶和支撑底座10,托架D在主体部B上固定到位后,整个发热模组A在托架D的向上推顶下已装入主体部B收容空间的指定位置。托架D可以是固定电池组件34的电池杆的延伸部分,亦可独立于固定电池组件34的电池杆,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向上支撑发热模组A或管状体31,使其保持在主体部B中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入口81的最小内径小于管状支架9或储能筒7的外径,或者插入口端的内壁上设有向抽入口81中心延伸的凸起,使得在托架D抵顶发热模组A的底座10时,发热模组A的管状支架9和/或储能筒7抵顶插入口端的下端或者抵顶插入口81中的凸起,使得发热模组A不能穿出插入口81,从而使得发热模组A通过托架D和插入口8保持在收容空间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0上可以开设过线孔,供导线穿过,该导线可以连接设置在管状体31或插入体5上的温度检测器与电池组件34,以为温度检测器供电和传递温度检测信号,或者该导线用于连接管状体31或插入体5与电池组件34,以为管状体31或插入体5 通过电阻发热或红外发热等时供电,该过线孔的孔径与穿过的导线外径相适宜,以减少气流通过,减少气溶胶穿过过线孔,可选的,过线孔中或过线孔外设置有密封圈,用于密封过线孔与导线之间的缝隙。可以理解的是,过线孔并不影响底座10对储能筒7底端开口的密封,或者过线孔的存在,处于底座10对储能筒7底端开口密封的容许范围内,不能认为因为具有过线孔而认为底座10对储能筒7底端开口密封无效。
请参照图6和13,底座10密封储能筒7的下端开口和管状体31的底端,从而能够防止气溶胶穿过底座10进入电池组件34等所在的区间,同时底座10还能将自可抽吸制品1 上掉落的残渣限定在容纳腔2内,管状体31的侧壁上具有供空气通过的多个通气孔311,即空气从容纳腔2的侧面进入容纳腔2中,所以自可抽吸制品1上掉落的残渣在落入容纳腔 2的底部后,不会堵塞容纳腔2的气路,不会影响上游的空气(如空气腔61中的空气)进入容纳腔2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腔2的轴向长度大于可抽吸制品1中的可抽吸材料段 13的轴向长度,所以在容纳腔2中装入可抽吸制品1后,底座10与可抽吸制品1之间具有间隙c,间隙c的作用包括:1、允许空气从可抽吸材料段13的底部进入至可抽吸材料段13 中;2、可容纳自可抽吸制品1上掉落的残渣,或者容纳自可抽吸材料段13渗出来的液体。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因自可抽吸制品1上掉落的残渣影响空气从可抽吸材料段13的底部进入至可抽吸材料段13中,而导致吸阻增大,可抽吸材料段13的外侧的第一包装层 143可透气,从而空气能够从可抽吸材料段13的侧面进入至可抽吸材料段13中,为了进一步减小吸阻,可以在第一包装层143上直接开孔,或者增加开孔数量或者增加开孔孔径等。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管状体31的顶端敞开,以供可抽吸制品1插入,管状体31的底端封闭,以防止来自可抽吸制品1的油液和/或残渣脱离管状体31,请参照图3和4,管状体的底端具有管底313,管底313可封闭管状体31的底端,管底313具有将自可抽吸制品1 上掉落的残渣和将自可抽吸材料段13渗出来的液体限定在容纳腔2内作用,防止其落入到底座10上,污染底座10,同时底座10密封储能筒7的下端开口,可有效防止气溶胶通过底座10进入气溶胶生成装置中的其他区间。
请参照图1,底座10无密封作用,进气通道81位于空气腔61的下方,避开管状体31与外壳之间的第一区间设置,即未与管状体31并行,请参照图6,进气通道81位于空气腔 61的上方,避开管状体31与外壳之间的第一区间设置,即未与管状体31并行。从而在图1 所示的实施例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进气通道81与空气腔61无并行区段,在径向(横向) 上进气通道81与空气腔61无叠加,从而使得主体部B具有较小的径向尺寸,可以有效缩小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体积,增加握持手感和视觉美感,有助于提高用户体验。
请参照图1,主体部B连接有托架D,托架D的至少局部位于主体部B的收容空间中,托架D用于遮盖主体部B中收容空间的下端开口,进气通道81设置在主体部B的下端区域,进气通道81的入气口位于空气腔61的下方且设置在外壳的侧壁(当然,亦可设置在外壳的底壁)上,进气通道81的另一端为出气口,连接空气腔61或者通过连接托架D上的连通孔D3而连通空气腔61。托架D用于支撑管状体31,使管状体31保持在主体部B的收容空间中。具体的,请参照图1,托架D包括基座D1和凸起部D2,凸起部D2设置在基座D1上,可以与基座D1垂直,凸起部D2沿管状体31的轴向向上延伸并抵顶管状体31的管底313 或管侧312,基座D1与主体部B固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D1上具有连通孔D3,连通孔D3连通进气通道81和空气腔61,连通孔D3位于管状体31管底313的下方,管状体31的管底313能够截留来自可抽吸制品1的残渣或渗出液,防止来自可抽吸制品1的残渣或渗出液堵塞连通孔D3,从而增大吸阻,同时还能防止来自可抽吸制品1的残渣或渗出液掉落至托架D上污染托架D,优选连通孔D3具有多个,以降低吸阻,多个连通孔D3均位于管底313的正下方,管底313在基座D1上的投影覆盖所有连通孔D3,以进一步确保容纳腔61中的残渣和油液不会落入连通孔D3中。请参照图1,主体部B的收容空间中还具有管状支架9,管状支架9位于管状体31的上端且被管状体31抵顶,从而管状体31固定在管状支架9与托架D之间,托架D与主体部B可拆卸地连接,从而可通过拆卸托架D取出管状体31,以对管状体31进行清洁或者更换,本实施例中,管状支架9用于固定和夹紧可抽吸制品1,其上无气道62。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中还具有空气加热器,用于加热流经的空气,使进入空气腔61中的空气为热空气,降低管状体31加热空气腔61中的空气的负担。空气加热器可以设置在进气通道81中,或气道62中,或设置在基座D1与管状体31之间的区间中。空气加热器可以为由导电陶瓷制成的有孔结构,从而可在通电时发热,或者是由磁性体制成的有孔结构,从而可在变化的磁场中发热,或是由连接有电阻发热件(如电阻膜、电阻丝、mesh网等)的陶瓷制成的有孔结构,或者托架本身就是空气加热器等,在其一实施例中,有孔结构上的孔连通空气腔61和基座D1上的连通孔D3,连通孔D3中的空气进入有孔结构后,被有孔结构加热形成热空气,热空气进入空气腔61,然后再进入容纳腔31中,然后进入可抽吸制品1中烘烤可抽吸材料a。当上述热空气与管状体31或者插入体5接触时,会被再次加热,从而继续保持高温或者温度进一步提升,管状体31的管底313使得可抽吸制品1上的残渣或者渗出液不能进入空气加热器中,从而保持空气加热器清洁。空气加热器还可以是无孔结构,空气无需从其内部通过,从其表面通过受热即可。
上述的可抽吸制品,可从可抽吸制品的侧面进气,从而能够使可抽吸材料中远离可抽吸制品底部的区域具有较高的温度,且第一包装层中透气部分的设置可允许空气在可抽吸材料中发生横向对流,从而使可抽吸材料中均有均衡且稳定的温场,有助于使可抽吸材料被充分且均匀地加热,可以有效地防止可抽吸材料因局部太过高温而碳化和防止可抽吸材料因局部因温度过低而不能被充分利用或使气溶胶在该低温区冷凝,进而提高口感和用户体验,并且能够确保抽吸时单口的一致性。
上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环绕加热组件的热源设置有储能筒,通过储能筒将热源散发的热量限定在空气腔中或者限定在容纳腔中,从而不仅能够加热进入可抽吸制品的空气,提高可抽吸制品产生气溶胶的效率和品质,而且还能充分利用余热、废热,降低能耗。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4)

1.一种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状体,所述管状体的顶端敞开,以供可抽吸制品插入并对所述可抽吸制品加热;
储能筒,环绕地套设在所述管状体的外围,所述储能筒包括储能基体和反射膜;
管状支架,用于固定所述管状体的顶端与所述储能筒的顶端,且所述管状体与所述储能筒之间间隔设置而形成缝隙;
底座,与所述储能筒的底端连接,以密封所述储能筒的底端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基体的内侧朝向所述管状体,所述反射膜设置在所述储能基体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为红外反射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体的侧壁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连通所述管状体的内部和所述缝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具有多个,至少两所述通气孔在所述管状体上具有不同的径向方向,和/或至少两所述通气孔在所述管状体的轴向上具有不同的高度,和/或多个所述通气孔均匀地分布在所述管状体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支架的至少局部被所述储能筒环绕,且所述管状支架上具有供空气进入的气道,外界空气通过所述气道进入所述缝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管状支架的外侧壁的周向具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沿所述管状支架的轴向方向贯穿,所述凹陷部界定了所述气道的至少一部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支架上开设有窗,所述窗贯通所述管状支架的内部和所述凹陷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管状支架的外侧壁的周向还具有凸出部,所述管状体的顶端通过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管状支架相嵌固定。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抽吸制品包括具有可抽吸材料的可抽吸材料段和不具有可抽吸材料的中空降温段,所述管状体用于容纳和加热所述可抽吸材料段,所述管状支架用于容纳所述中空降温段的至少局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所述管状体的底端连接,以密封所述管状体的底端开口。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模组还包括插入体,所述插入体的至少局部布置在所述管状体内,用于插入所述可抽吸制品的内部并加热所述可抽吸制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内部具有第一腔室,所述插入体内部具有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二腔室,所述插入体的壁上具有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贯孔,外界的空气依次通过所述缝隙、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所述贯孔进入所述可抽吸制品的内部。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体由磁性体制成,或者由电阻性材料制成,或者其上附有电阻性材料,或者其内侧红外发射材料层。
15.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主体部和发热模组;所述发热模组通过所述主体部固定在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发热模组包括;
管状体,用于加热可抽吸制品,其中所述管状体的顶端敞开,以供可抽吸制品插入;
储能筒,环绕地套设在所述管状体的外围,所述储能筒包括储能基体和反射膜;
底座,与所述储能筒的底端连接,以密封所述储能筒的底端开口;
管状支架,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管状体通过所述管状支架或所述底座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储能筒固定连接,且所述管状体与所述储能筒之间间隔设置而形成缝隙。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插入口和进气通道,所述插入口与所述管状体的顶端贯通,且所述进气通道连通所述管状体的内部。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托架,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托架相嵌设置,所述主体部包括插入口端,所述插入口端与所述托架界定一收容空间,所述插入口端包括供可抽吸制品插入所述管状体的插入口,所述托架向上抵顶所述底座,以使所述发热模组保持在所述收容空间中。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与所述主体部可拆卸地连接。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口的内壁局部凹陷形成贯穿所述插入口的轴向方向的所述进气通道;所述管状支架上具有供空气通过的气道,所述气道连通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管状体的内部。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体的顶端通过所述管状支架与所述储能筒固定,其中所述管状支架的至少局部外侧壁抵接所述储能筒,所述管状支架的至少局部外侧壁凹陷形成气道,所述气道与所述缝隙连通。
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体的侧壁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缝隙通过所述通气孔连通所述管状体的内部。
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用于产生变化的磁场的感应线圈,所述管状体由可在变化的磁场中发热的磁性体制成,或所述管状体上设置有可在变化的磁场中发热的磁性体,所述感应线圈螺旋地缠绕在所述主体部的外侧上。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口的最小内径小于所述管状支架中的容纳腔的最小内径。
24.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发热模组,还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主体部,所述发热模组通过所述主体部固定在所述外壳内部。
CN202123223000.2U 2021-10-21 2021-12-21 发热模组、气溶胶生成装置 Active CN21835460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40114 2021-10-21
CN2021225401143 2021-10-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54607U true CN218354607U (zh) 2023-01-24

Family

ID=83618296

Famil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69088.5A Pending CN115997980A (zh) 2021-10-21 2021-12-21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系统
CN202123222960.7U Active CN217609526U (zh) 2021-10-21 2021-12-21 可抽吸制品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02123223000.2U Active CN218354607U (zh) 2021-10-21 2021-12-21 发热模组、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02123222395.4U Active CN217609531U (zh) 2021-10-21 2021-12-21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系统
CN202111569087.0A Pending CN115997977A (zh) 2021-10-21 2021-12-21 可抽吸制品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02111586022.7A Pending CN115997978A (zh) 2021-10-21 2021-12-21 发热模组、气溶胶生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69088.5A Pending CN115997980A (zh) 2021-10-21 2021-12-21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系统
CN202123222960.7U Active CN217609526U (zh) 2021-10-21 2021-12-21 可抽吸制品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22395.4U Active CN217609531U (zh) 2021-10-21 2021-12-21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系统
CN202111569087.0A Pending CN115997977A (zh) 2021-10-21 2021-12-21 可抽吸制品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02111586022.7A Pending CN115997978A (zh) 2021-10-21 2021-12-21 发热模组、气溶胶生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6) CN115997980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09526U (zh) 2022-10-21
CN115997978A (zh) 2023-04-25
CN115997980A (zh) 2023-04-25
CN115997977A (zh) 2023-04-25
CN217609531U (zh) 2022-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38784B2 (ja) エアロゾル供給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エアロゾル供給装置
KR102525778B1 (ko) 열 확산기를 구비한 에어로졸 발생 물품
CN112469290B (zh) 气溶胶生成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JP7354155B2 (ja) 成形カートリッジ組立品
CN105939625A (zh) 具有加热器组件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和用于具有流体可渗透加热器组件的气溶胶生成系统的筒
US20210212175A1 (en) Thermally-insulated induction heating modules and related methods
CN211910542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机构
CN217218164U (zh) 一种加热不燃烧型气溶胶生成装置及包含其的气溶胶生成系统
KR20210099638A (ko) 복사 가열식 에어로졸 발생 시스템, 카트리지, 에어로졸 발생 요소 및 그 방법
CN111935998A (zh) 用于水烟装置的通风
CN218354607U (zh) 发热模组、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5251469A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系统
CN215958353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系统
KR20220003335A (ko) 서셉터 조립체를 포함하는 에어로졸 생성 장치
CN218073512U (zh) 发热模组、气雾生成装置
RU2817680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генерирующее аэрозоль, с теплоизолированным нагревателем
CN217851368U (zh) 气流加热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US12016386B2 (en) Heater shell of heater assembly for an aerosol-generating device
WO2024011393A1 (zh) 一种用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US20230413899A1 (en) An Aerosol Generating System and a Liquid Substance Storing Container for Such an Aerosol Generating System
RU2800502C1 (ru) Изделие, образующее аэрозоль
US20240090577A1 (en) An Aerosol Generating System
WO2024127617A1 (ja) 香味吸引器および香味吸引器の製造方法
US20240225099A1 (en) Aerosol generation device and system
CN116807079A (zh) 发热模组、气雾生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