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54074U - 一种组合式巢脾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式巢脾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54074U
CN218354074U CN202222668131.XU CN202222668131U CN218354074U CN 218354074 U CN218354074 U CN 218354074U CN 202222668131 U CN202222668131 U CN 202222668131U CN 218354074 U CN218354074 U CN 2183540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neycomb
nest
cell
honeycomb structure
structur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6813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盛
徐可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ngqi Technology Co ltd Of Shizhu Tujia Autonomous County
Original Assignee
Fengqi Technology Co ltd Of Shizhu Tujia Autonomous Coun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ngqi Technology Co ltd Of Shizhu Tujia Autonomous County filed Critical Fengqi Technology Co ltd Of Shizhu Tujia Autonomous County
Priority to CN20222266813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540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540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540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养蜂用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巢脾结构,其包括背靠背对称设置的第一巢房和第二巢房,且第一巢房和第二巢房的巢房孔为通孔;第一巢房和第二巢房之间设有隔板,第一巢房、隔板和第二巢房依次固定连接形成一整张巢脾。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背靠背对称设置的第一巢房和第二巢房配合可在节约空间的同时提高蜂蜜的生产效率。采用隔板的将第一巢房和第二巢房隔开,便于重复使用时清理茧衣和巢脾更新,还作为第一巢房和第二巢房固定的基础,可进一步提高整体的稳定性。此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组合式巢脾,便于安装和拆卸,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式巢脾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蜂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巢脾结构。
背景技术
蜜蜂筑巢时蜂群中适龄工蜂分泌的蜂蜡,并把分泌的蜂蜡塑造成六角形的蜂房,然后合并成巢脾。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仅仅依靠蜜蜂自然筑巢来生产蜂蜜的效率较低,并不能满足市场对蜂蜜的需求,因此人工蜂巢础及蜂巢础零部件也应运而生,并且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人人工蜂巢础及蜂巢础零部件,在人工蜂巢础零部件中,将巢础、巢框、巢房的合成体称为巢脾。如公开号为CN205848358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蜜蜂专用单面巢础组装式巢框巢脾,它含有两个框架,两个框架背对背设置,并通过固定卡连接在一起,每一框架的底部设置有塑料布,塑料布的一侧表面上粘合固定有蜜蜂巢房。两个框架之间设置有纸板,两个框架内的塑料布分别与纸板的两侧面相接触。
与天然巢脾相比,人工巢脾可采用模具进行批量加工,且蜂蜜不易黏在巢脾上,将人工巢脾应用在蜜蜂养殖上,可实现养蜂装置规模化生产的同时大大提高蜂蜜的生产效率。但公开号为CN205848358U的专利结构相对复杂,且巢础上的巢房需工蜂建造,用蜂蜡人工建造巢房现在工艺不能实现,此外,该装置的固定卡直接卡在两块框架外周,长期使用固定卡内部可能磨损。在蜂农没有发现固定卡磨损的情况下,如果继续使用,则可能会在固定卡本身的重力下滑落的情况,从而导致巢脾松动或散架,其稳定性较差,仍然改善优化的空间。
因此,本领域亟需对现有的人工巢脾进行优化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巢脾结构复杂且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巢脾结构,其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巢脾结构复杂且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组合式巢脾结构,包括背靠背对称设置的第一巢房和第二巢房,第一巢房和第二巢房的巢房孔为通孔;第一巢房和第二巢房之间设有隔板,第一巢房、隔板和第二巢房通过固定部直接依次固定连接形成一整张巢脾。
第一巢房和第二巢房均有若干个蜂巢孔组成,蜂巢孔的具体形状及其连接方式与天然蜂巢孔相同,本实用新型中蜂巢房的形状为仿制天然蜂巢房。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背靠背对称设置的第一巢房和第二巢房配合可在节约空间的同时提高蜂蜜的生产效率。采用隔板的目的是将第一巢房和第二巢房隔开,便于重复使用时清理茧衣和巢脾更新,还作为第一巢房和第二巢房固定的基础,可进一步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巢房上用于与蜂箱配合的第一挂件,以及设置在第二巢房上用于与蜂箱配合的第二挂件,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巢房和第二巢房中的巢房孔均沿着隔板向外且斜向上的方向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巢房和第二巢房中的巢房孔垂直于隔板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巢房孔的中心线与对应的第二巢房孔的中心线夹角为172°~178°。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为铝箔、金属板、蜂蜡板或塑料板。
进一步地,固定部为粘接、螺栓连接或者榫卯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分别为设置在第一巢房和第二巢房顶部的横条,横条长度大于第一巢房和第二巢房的长度,且横条两侧延伸出第一巢房和第二巢房边缘。
进一步地,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之间采用螺栓或磁吸方式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巢房顶部的横条或者第二巢房顶部的横条表面设有手柄。
进一步地,第一巢房和第二巢房的两侧和底部还分别设有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且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分别与第一巢房和第二巢房固接。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法:本实用新型仿真设计天然的蜂巢结构,适合蜜蜂生存且可规模化生产,在实际使用时可先将本实用新型的巢脾组装好,然后再放入蜂箱中,并利用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悬挂在蜂箱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背靠背对称设置的第一巢房和第二巢房配合可在节约空间的同时提高蜂蜜的生产效率。采用隔板的将第一巢房和第二巢房隔开,便于重复使用时清理茧衣和巢脾更新,还作为第一巢房和第二巢房固定的基础,可进一步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巢房和第二巢房中的巢房孔倾斜设置可防止在生成一定量的蜂蜜之前蜂蜜沿着巢房孔外侧流出,从而实现无需其他装置或增加人力就能有效且经济地采集巢房内的蜂蜜。
3、本实用新型中的隔板为金属板、蜂蜡板或塑料板,其材料易得,可实现大规模生产,且不会对蜂蜜造成污染。
4、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表面设置手柄,其可作为将巢脾防止或取出蜂箱时的着力点,方便工作人员拿取。
5、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巢房和第二巢房的两侧和底部还分别设有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采用上述结构的目的是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美观的同时形成框架结构,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6、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组合式巢脾,便于安装和拆卸,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沿着A-A面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含有手柄的一种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巢房;2.第二巢房;3.隔板;4.第一挂件;5.第二挂件;6.第一巢房孔;7.第二巢房孔;8.手柄;9.第一框架;10.第二框架;11.第一螺栓;12.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组合式巢脾结构,包括背靠背对称设置的第一巢房1和第二巢房2,且第一巢房1和第二巢房2的巢房孔为通孔;第一巢房1和第二巢房2之间设有隔板3,第一巢房1、隔板3和第二巢房2通过固定部依次固定连接形成一整张巢脾。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巢房1上用于与蜂箱配合的第一挂件4,以及设置在第二巢房2上用于与蜂箱配合的第二挂件5;第一挂件4和第二挂件5对称设置。
第一巢房1和第二巢房2均有若干个蜂巢孔组成,蜂巢孔的具体形状及其连接方式与天然蜂巢孔相同,本实用新型中蜂巢房的形状为仿制天然蜂巢房。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背靠背对称设置的第一巢房1和第二巢房2配合可在节约空间的同时提高蜂蜜的生产效率。采用隔板3的目的是将第一巢房1和第二巢房2隔开,便于重复使用时清理茧衣和巢脾更新,还作为第一巢房1和第二巢房2固定的基础,还可进一步提高整体的稳定性。设置第一挂件4和第二挂件5的目的是可将挂件与蜂箱接触或固定,从而将巢脾放置在蜂箱上。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巢房1和第二巢房2的材料优选塑料板,其可以反复使用,而且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养蜂的成本。第一挂件4和第二挂件5分别与第一巢房1和第二巢房2一体注塑成型。隔板3形状与第一巢房1和第二巢房2相同,其厚度为1mm~5mm。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一巢房1和第二巢房2中的巢房孔均沿着隔板3向外且斜向上的方向倾斜设置。第一巢房1和第二巢房2中的巢房孔倾斜设置可以使巢房内的蜂蜜蜂巢孔的上侧朝下侧方向流动,第一巢房孔6和第二巢房孔7与隔板3接触的一侧形成密封结构,采用倾斜设计可防止在生成一定量的蜂蜜之前蜂蜜沿着巢房孔外侧流出,从而实现无需其他装置或增加人力就能有效且经济地采集巢房内的蜂蜜。
进一步地,第一巢房1和第二巢房2中的巢房孔垂直于隔板3设置。采用上述结构便于加工。
进一步地,第一巢房孔6的中心线与对应的第二巢房孔7的中心线夹角为172°~178°。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每个巢房孔的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4°,本实用性优选3°,可保证不影响蜜蜂正常生存的同时防止蜂蜜提前流出,以及实现有效且经济地采集巢房内的蜂蜜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3为铝箔、金属板、蜂蜡板或塑料板。采用上述材料的隔板3易得,可实现大规模生产,且不会对蜂蜜造成污染。具体采用何种板材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挑选,本实用新型优选塑料板,其可以反复使用,而且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养蜂的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固定部为粘接、螺栓连接或者榫卯结构。采用上述结构可进一步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固定部为粘接、螺栓连接或者榫卯结构,螺栓连接或榫卯结构可以直接贯穿巢房孔和隔板3进行固接,也可以通过贯穿巢房孔边缘与隔板3固定在一起。由于螺栓连接便于拆卸和更换,实用性更好,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螺栓连接方式进行固定。为便于附图标记,本实用新型将此处的螺栓命名为第一螺栓1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每组巢脾中包括两颗以上的第一螺栓11,两颗以上的第一螺栓11均匀分布在隔板3的不同位置。每颗第一螺栓11的螺杆直径均小于巢房孔的内径,螺杆整体长度大于第一巢房1、第二巢房2和隔板3的厚度总和;且螺母大于等于巢房孔的内径。在实际过程中可在第一巢房1和第二巢房2上对需要设置第一螺栓11的巢房孔进行标记,如颜色与其他巢房孔不同;然后在隔板3上对应的位置钻孔。组装时,可先将第一螺栓11穿过第一巢房1的对应巢房孔,然后将不含螺帽的一侧朝上,并将隔板3位置与第一螺栓11位置对应后压紧,保持不含螺帽的一侧朝上,将第二巢房2的位置与第一螺栓11位置对应后压紧,最后再螺杆上套上螺母并拧紧。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螺栓11还可以直接固定在巢房孔的交界处,但由于采用此种情况会占用三个巢房孔,因此,本实用新型优选将第一螺栓11设置在巢房孔内。
在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巢房1、隔板3和第二巢房2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其他常规的固定连接方式进行固定,如系带连接等。采用系带连接时可在第一巢房1、隔板3和第二巢房2边缘对应的位置钻孔,需要连接时采用绳子穿过对应的孔洞并系紧即可。无论哪种连接方式,能实现将第一巢房1、隔板3和第二巢房2三者固定连接在一起即可。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挂件4和第二挂件5分别为设置在第一巢房1和第二巢房2顶部的横条,横条长度大于第一巢房1和第二巢房2的长度,且横条两侧延伸出第一巢房1和第二巢房2边缘。设置挂件的目的是将巢脾固定在蜂箱上,其与公开号为CN205848358U的专利中悬挂板的作用类似。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加工,横条可与第一巢房1或第二巢房2一体成型,还可以单独加工出来后采用粘接方式与第一巢房1和第二巢房2进行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挂件4和第二挂件5还可以是其他形状,能将其与蜂箱配合即可,比如第一挂件4和第二挂件5为分别设置在第一巢房1和第二巢房2侧面其开口朝下的倒扣挂钩,蜂箱上设置于挂钩配合的槽、环、杆或孔等,能够挂住挂钩即可。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巢房1顶部的横条和第二巢房2顶部的横条之间采用螺栓或磁吸方式进行连接。将第一挂件4和第二挂件5之间采用螺栓或磁吸方式进行连接可进一步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一巢房1顶部的横条或者第二巢房2顶部的横条表面设有手柄8。设置手柄8的目的是作为将巢脾防止或取出蜂箱时的着力点,方便工作人员拿取,其中手柄8可以设置于第一挂件4或第二挂件5任一个挂件上。为便于附图标记,本实用新型将此处的螺栓命名为第二螺栓12。
当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挂件4和第二挂件5为横条时,在加工过程中,可先将第一巢房1和第二巢房2上的横条对应位置分别钻孔,当第一巢房1、隔板3和第二巢房2连接好后,采用第二螺栓12将第一巢房1和第二巢房2上的横条进行固定连接。当采用磁吸方式进行固定式,可在第一挂件4和第二挂件5接触面或内部设置磁性相反的磁铁,当第一巢房1、隔板3和第二巢房2连接好后,第一挂件4和第二挂件5由于磁铁的吸引力紧紧贴合。
手柄8设置在横条上表面,手柄8形状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弧形手柄8,具体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采用现有技术中已有的手柄8,能够实现提手的功能即可,其原理与如公开号为CN217160797U的专利中公开的提手相同。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巢房1和第二巢房2的两侧和底部还分别设有第一框架9和第二框架10,且第一框架9和第二框架10分别与第一巢房1和第二巢房2固接。上述固接方式可以是先将框架加工出来后采用粘接方式进行固定,还可以是直接将框架与巢房一体注塑成型。采用上述结构的目的是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美观的同时形成框架结构,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法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主旨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组合式巢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靠背对称设置的第一巢房(1)和第二巢房(2),且第一巢房(1)和第二巢房(2)的巢房孔为通孔;第一巢房(1)和第二巢房(2)之间设有隔板(3),第一巢房(1)、隔板(3)和第二巢房(2)通过固定部直接依次固定连接形成一整张巢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巢脾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巢房(1)上用于与蜂箱配合的第一挂件(4),以及设置在第二巢房(2)上用于与蜂箱配合的第二挂件(5),第一挂件(4)和第二挂件(5)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巢脾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巢房(1)和第二巢房(2)中的巢房孔均沿着隔板(3)向外且斜向上的方向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巢脾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巢房(1)和第二巢房(2)中的巢房孔垂直于隔板(3)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巢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为铝箔、金属板、蜂蜡板或塑料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巢脾结构,其特征在于,固定部为粘接、螺栓连接或者榫卯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巢脾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挂件(4)和第二挂件(5)分别为设置在第一巢房(1)和第二巢房(2)顶部的横条,横条长度大于第一巢房(1)和第二巢房(2)的长度,且横条两侧延伸出第一巢房(1)和第二巢房(2)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式巢脾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巢房(1)顶部的横条和第二巢房(2)顶部的横条之间采用螺栓或磁吸方式进行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组合式巢脾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巢房(1)顶部的横条或者第二巢房(2)顶部的横条表面设有手柄(8)。
10.根据权利要求1、2、7或8所述的组合式巢脾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巢房(1)和第二巢房(2)的两侧和底部还分别设有第一框架(9)和第二框架(10),且第一框架(9)和第二框架(10)分别与第一巢房(1)和第二巢房(2)固接。
CN202222668131.XU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组合式巢脾结构 Active CN2183540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68131.XU CN218354074U (zh)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组合式巢脾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68131.XU CN218354074U (zh)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组合式巢脾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54074U true CN218354074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28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68131.XU Active CN218354074U (zh)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组合式巢脾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540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354074U (zh) 一种组合式巢脾结构
CN204466592U (zh) 组合式蜜蜂巢脾组装拆卸巢框
CN215188903U (zh) 一种养蚕结茧用旋转木质方格簇
CN211482478U (zh) 三区分置蜜蜂蜂箱
CN106665411B (zh) 一种巢框及使用该巢框的蜂箱
CN210538200U (zh) 一种齐口裂腹鱼受精卵孵化所用装置
CN209897983U (zh) 一种内胆式活框蜂箱
CN105850785B (zh) 圆形中蜂活动巢框
CN108056048A (zh) 具有蜂路隔王或隔蜂功能的磁能巢框上梁
CN214903287U (zh) 一种林业害虫诱捕装置
CN201821744U (zh) 一种野蜂蜂桶隔王板
CN209806828U (zh) 一种新型双层中蜂蜂箱
CN209749466U (zh) 蜜蜂巢框边条内面卡
CN210017476U (zh) 组合式专用雄蜂生产巢脾
CN220402761U (zh) 一种蜜蜂养殖用巢框
CN215684213U (zh) 一种新型蜂箱
CN109430114A (zh) 蜜蜂巢框边条侧面卡
CN210168759U (zh) 一种鱼类产卵用繁殖盒
CN217065018U (zh) 一种鸡笼框架
CN218043233U (zh) 一种组合巢框及蜂箱
CN221044034U (zh) 一种蜜蜂养殖分区式巢箱
CN210168758U (zh) 一种方便拆卸的鱼类产卵用繁殖盒
CN214102800U (zh) 一种用于蜜蜂养殖的蜂巢支架
CN204837589U (zh) 一种胡蜂越冬箱
CN211020543U (zh) 一种新型蜂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