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48848U - 摆叶导风机构及通风设备 - Google Patents

摆叶导风机构及通风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48848U
CN218348848U CN202222484332.4U CN202222484332U CN218348848U CN 218348848 U CN218348848 U CN 218348848U CN 202222484332 U CN202222484332 U CN 202222484332U CN 218348848 U CN218348848 U CN 2183488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guide
swing blade
blade
fram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8433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尧弟
杨继伟
邱锦昱
易国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ongsheng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ongshe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ongsheng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ongshe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8433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488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488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488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摆叶导风机构及含有其的通风设备。所述摆叶导风机构包括:摆叶框体,所述摆叶框体为中空的框架结构;若干导风片,间隔设置于所述摆叶框体内;所述导风片相对摆叶框体的中轴线倾斜设置,且至少一组相邻导风片的倾斜方向相反,并从此处将摆叶框体内的导风片分为两侧,同一侧的导风片的倾斜方向相同。所述倾斜方向相反的导风片之间形成渐缩的风道,从摆叶框体的进风口一侧至出风口一侧,所述风道的宽度逐渐减小。从宽度大的一侧向宽度小的一侧出风,实现了聚风作用,增加了风的流速。同时通过对导风片的结构进行特殊的设计,进一步地增大风道进、出风口两端的距离差,更进一步地增强聚风作用,优化了出风效果。

Description

摆叶导风机构及通风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摆叶导风机构及含有其的通风设备。
背景技术
通风,又称换气,是用机械或自然的方法实现空气的流通。按照空气流动所依靠的动力,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机械通风是以风机为动力造成空气流动。
常见的机械通风设备通常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壳体内设有风机,出风口处设有导风机构。传统的导风机构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连接梁1、面板2和叶片3,多个叶片3等距设置在连接梁1和面板2之间。叶片3为三角形的片状板结构,三角形的顶角与连接梁1固定,三角形的底边固定于面板2上,叶片3在面板2上的投影为直线。两端最外侧的叶片3上设有转轴4,用于与壳体固定连接。
导风机构可绕转轴4转动。通风设备不工作时,导风机构转动至面板2盖住出风口的位置,可避免灰尘进入通风设备。通风设备工作时,面板2转动至出风口内侧,通风设备内的气体从相邻叶片3之间的流道流出。
上述传统的导风机构能够满足出风口的开启、关闭及导风等基本功能,但是没有聚风功能,当需要提高出风的风速时,必须通过增大风机的转速来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聚风功能的导风机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摆叶导风机构,包括:
摆叶框体,所述摆叶框体为中空的框架结构;
若干导风片,间隔设置于所述摆叶框体内;所述导风片相对摆叶框体的中轴线倾斜设置,且至少一组相邻导风片的倾斜方向相反,并从此处将摆叶框体内的导风片分为两侧,同一侧的导风片的倾斜方向相同。
优选地,所述摆叶框体包括:
进风口,设于摆叶框体一侧,用于将气体导入摆叶框体内;
出风口,设于摆叶框体另一侧,用于将摆叶框体内的气体导出。
更优选地,所述倾斜方向相反的导风片之间形成渐缩的风道,从摆叶框体的进风口一侧至出风口一侧,所述风道的宽度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摆叶框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底板摆叶和面板摆叶,底板摆叶和面板摆叶的两侧各通过一侧板连接,围合成中空的四边形框架结构;
所述导风片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底板摆叶和面板摆叶上。
更优选地,所述导风片与所述底板摆叶、面板摆叶垂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片为板状结构,由平面部和弧形部一体衔接组成,且所述平面部与所述弧形部相切。
更进一步地,所述弧形部设于所述摆叶框体的进风口一侧,所述平面部设于所述摆叶框体的出风口一侧,且所述平面部与所述摆叶框体的中轴线形成夹角。
更进一步地,从靠近所述底板摆叶的一端至靠近所述面板摆叶的一端,所述弧形部的延伸面逐渐增大,且所述延伸面的弯曲弧度逐渐增大。
优选地,所述侧板的外侧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用于限制摆叶框体转动的角度范围的限位挡板。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风设备,包括壳体和上述的摆叶导风机构,所述壳体上的出风口两侧设有弧形槽,所述摆叶导风机构两侧的转轴分别可旋转地设于所述弧形槽内,且所述限位挡板露于所述弧形槽外侧,所述弧形槽外侧设有用于与所述限位挡板配合、进而限制摆叶导风机构转动的角度范围的限位柱。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在摆叶导风机构框体内间隔设置若干导风片,导风片倾斜设置,中间一对相邻的导风片的倾斜方向相反,如此将机构分为两侧,同一侧的导风片的倾斜方向相同。所述倾斜方向相反的导风片之间形成渐缩的风道,从摆叶框体的进风口一侧至出风口一侧,所述风道的宽度逐渐减小,从宽度大的一侧向宽度小的一侧出风,实现聚风作用,增加了风的流速,优化了出风效果。
2、将导风片设计为由平面部和弧形部衔接组成,平面部位于靠近出风口一侧,弧形部位于靠近进风口一侧,如此可以进一步增大风道进、出风口两端的距离差,增强聚风作用。
3、从靠近底板摆叶的一端至靠近面板摆叶的一端,弧形部的延伸面逐渐增大,且弯曲弧度越来越大,如此可以更进一步地增大风道进、出风口两端的距离差,更进一步地增强聚风作用。
4、在摆叶导风机构两端的转轴上设计限位挡板,可以限制摆叶导风机构相对通风设备壳体转动的角度范围,使得摆叶导风机构只能在壳体上设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不会与通风设备壳体内的其它部件产生干涉,提高了通风设备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导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统的导风机构叶片在面板上投影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摆叶导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摆叶导风机构转动至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摆叶导风机构转动至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导风片靠近底板摆叶的一端在底板摆叶上的投影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导风片靠近面板摆叶的一端在面板摆叶上的投影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风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摆叶导风机构与通风设备出风口安装处的局部细节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聚风功能的导风机构。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在摆叶导风机构框体内间隔设置若干导风片,导风片倾斜设置,中间一对相邻的导风片的倾斜方向相反,如此将机构分为两侧,同一侧的导风片的倾斜方向相同。且使倾斜方向相反的两导风片靠近进风口一侧的端部距离大于靠近出风口一侧的端部距离。从距离大的一侧向距离小的一侧出风,可以实现聚风作用,增加风的流速。
进一步地,将导风片设计为由平面部和弧形部衔接组成,平面部位于靠近出风口一侧,弧形部位于靠近进风口一侧,如此可以进一步增大风道进、出风口两端的距离差,增强聚风作用。
更进一步地,从靠近底板摆叶的一端至靠近面板摆叶的一端,弧形部的延伸面逐渐增大,且弯曲弧度越来越大。如此可以更进一步地增大风道进、出风口两端的距离差,更进一步地增强聚风作用。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摆叶导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摆叶导风机构包括摆叶框体100和若干导风片200,若干导风片200间隔设置于摆叶框体100内。
结合图4和图5,摆叶框体100由底板摆叶101、面板摆叶102、侧板103、转轴104、限位挡板105等部件组成。底板摆叶101和面板摆叶102相对设置,底板摆叶101和面板摆叶102的两侧各通过一侧板103连接,底板摆叶101、面板摆叶102及两块侧板103共同围合成一中空的四边形框架结构。
中空的四边形框架结构的两侧均开口,一侧为进风口,另一侧为出风口。进风口用于将气体导入摆叶框体内,出风口用于将摆叶框体内的气体导出。
侧板103的外侧设有转轴104,用于与通风设备的壳体连接,使得摆叶导风机构可以相对壳体转动,实现通风设备风口的开启、关闭及导风等功能。
进一步地,在转轴104上还设有限位挡板105,用于限制摆叶导风机构相对壳体转动的角度范围,使得摆叶导风机构只能在壳体上设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不会与通风设备壳体内的其它部件产生干涉,提高了通风设备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若干导风片200间隔设置于摆叶框体100内,导风片200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底板摆叶101和面板摆叶102上。在某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片200与底板摆叶101、面板摆叶102垂直连接。
结合图6和图7,具体地,导风片200为板状结构,由平面部201和弧形部202衔接组成,平面部201与弧形部202为一体成型,且平面部201与弧形部202相切。
弧形部202位于摆叶框体100的进风口一侧,平面部201位于摆叶框体100的出风口一侧。且导风片200与摆叶框体100的中心形成预定的夹角。
图6为导风片靠近底板摆叶的一端在底板摆叶上的投影示意图,图7为导风片靠近面板摆叶的一端在面板摆叶上的投影示意图,如图7所示,平面部201与面板摆叶宽度方向的中轴线形成夹角θ,0<θ<90°。
进一步地,摆叶框体100内的若干间隔设置的导风片200中,有一对相邻的导风片的弧面的弯曲方向相反,两个弧面弯曲相反的导风片把摆叶框体分为两侧,同一侧的导风片的弧面朝向相同。如图7中,摆叶框体100内从左至右依次设有4个导风片200a、200b、200c、200d,其中相邻设置的导风片200b、200c的弧面的弯曲方向相反,则导风片200b向左的导风片弧面朝向均与导风片200b相同,导风片200c向右的导风片弧面朝向均与导风片200c相同。
优选地,导风片200的数量为偶数,弧面弯曲方向相反的相邻导风片为摆叶框体100内最中间的一对导风片。
如此,两相邻导风片的弧面朝向相反,会导致导风片端部的距离不同。如图7中,导风片200b、200c靠近进风口一侧的端部距离为D2,导风片200b、200c靠近出风口一侧的端部距离为D1,D2>D1,从距离大的一侧向距离小的一侧出风,可以实现聚风作用,增加风的流速,优化出风效果。无须通过增大风机的转速,即达到了增加风速的目的。同理,导风片200a、200d之间也形成具有聚风效果的气体流道。
更进一步地,针对导风片200的弧形部202,从靠近底板摆叶101的一端至靠近面板摆叶102的一端,弧形部202的延伸面逐渐增大,且弯曲弧度越来越大。如图6中,弧形部202靠近底板摆叶的一端在底板摆叶101上的投影只有微小的弧形;而弧形部202靠近面板摆叶的一端在面板摆叶102上投影为较大的弧形,如图7所示。如此可以进一步增大弧面朝向相反的导风片两端部的距离差,进一步加强聚风作用。
结合图8和图9,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风设备,包括壳体300,壳体300内设有风机,壳体300上设有出风口301,出风口301处设有上述的摆叶导风机构。摆叶导风机构通过两端的转轴104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上的出风口301处。
具体地,在壳体上的出风口301处,与转轴104配合的位置设有弧形槽302,转轴104可旋转地设于弧形槽302内,且限位挡板105露于弧形槽302外侧。弧形槽302外侧设有限位柱303。转轴104在弧形槽302内转动,当限位挡板105旋转至限位柱303处时,即被限位,无法进一步转动。如此,使得摆叶导风机构只能在弧形槽内设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不会与通风设备壳体内的其它部件产生干涉,提高了通风设备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风设备不工作时,摆叶导风机构转动至面板摆叶102盖住出风口301的位置,可避免灰尘进入通风设备。通风设备工作时,面板摆叶102转动至出风口内侧,通风设备内的气体从摆叶框体100的进风口侧进入摆叶框体内,再从摆叶框体的出风口侧流出。由于摆叶框体100内特殊的导风片结构设计,从距离大的一侧向距离小的一侧出风,具有聚风作用,增加了风的流速,优化了出风效果。无须通过增大风机的转速,即达到了增加风速的目的。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申请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方法的前提下,还将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申请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申请的实质技术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摆叶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摆叶框体,所述摆叶框体为中空的框架结构;
若干导风片,间隔设置于所述摆叶框体内;所述导风片相对摆叶框体的中轴线倾斜设置,且至少一组相邻导风片的倾斜方向相反,并从此处将摆叶框体内的导风片分为两侧,同一侧的导风片的倾斜方向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叶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叶框体包括:
进风口,设于摆叶框体一侧,用于将气体导入摆叶框体内;
出风口,设于摆叶框体另一侧,用于将摆叶框体内的气体导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摆叶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方向相反的导风片之间形成渐缩的风道,从摆叶框体的进风口一侧至出风口一侧,所述风道的宽度逐渐减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叶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叶框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底板摆叶和面板摆叶,底板摆叶和面板摆叶的两侧各通过一侧板连接,围合成中空的四边形框架结构;
所述导风片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底板摆叶和面板摆叶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摆叶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片与所述底板摆叶、面板摆叶垂直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摆叶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片为板状结构,由平面部和弧形部一体衔接组成,且所述平面部与所述弧形部相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摆叶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部设于所述摆叶框体的进风口一侧,所述平面部设于所述摆叶框体的出风口一侧,且所述平面部与所述摆叶框体的中轴线形成夹角。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摆叶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从靠近所述底板摆叶的一端至靠近所述面板摆叶的一端,所述弧形部的延伸面逐渐增大,且所述延伸面的弯曲弧度逐渐增大。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摆叶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外侧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用于限制摆叶框体转动的角度范围的限位挡板。
10.一种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摆叶导风机构,所述壳体上的出风口两侧设有弧形槽,所述摆叶导风机构两侧的转轴分别可旋转地设于所述弧形槽内,且所述限位挡板露于所述弧形槽外侧,所述弧形槽外侧设有用于与所述限位挡板配合、进而限制摆叶导风机构转动的角度范围的限位柱。
CN202222484332.4U 2022-09-20 2022-09-20 摆叶导风机构及通风设备 Active CN2183488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84332.4U CN218348848U (zh) 2022-09-20 2022-09-20 摆叶导风机构及通风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84332.4U CN218348848U (zh) 2022-09-20 2022-09-20 摆叶导风机构及通风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48848U true CN218348848U (zh) 2023-01-20

Family

ID=84918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84332.4U Active CN218348848U (zh) 2022-09-20 2022-09-20 摆叶导风机构及通风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488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41963B1 (en) Turbofan and air conditioner
EP2213882B1 (en) Centrifugal fan
US9829004B2 (en) Turbo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JPH11182921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218348848U (zh) 摆叶导风机构及通风设备
CN110914553B (zh) 叶轮、送风机及空调装置
JP2002005090A (ja) 遠心ファン
JP2001280288A (ja) 多翼送風機の羽根車構造
CN216447178U (zh) 一种后向离心风机
CN214038637U (zh) 一种立式空调器
CN213392780U (zh) 空调室外机
CN112096656A (zh) 轴流风叶、轴流风机和空调器
JPWO2014054132A1 (ja) プロペラファン、送風装置、および室外機
CN109959142B (zh) 出风面板和空调室内机
CN213360556U (zh) 轴流风叶、轴流风机和空调器
KR101826348B1 (ko) 횡류팬 및 이를 구비한 공기 조화기
CN109974270B (zh) 出风面板和空调室内机
JP7337308B1 (ja) 羽根車、送風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N218864346U (zh)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及空调系统
JP6625291B1 (ja) 羽根車、送風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JPH02173395A (ja) 軸流ファン構造
JP2001221184A (ja) クロスフローファン
JP2003254293A (ja) ジェットファン
CN115046301A (zh) 风管、风力模块、新风装置和空调器
TW202307342A (zh) 軸流風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