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47583U - 节能型提升系统 - Google Patents

节能型提升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47583U
CN218347583U CN202222878597.2U CN202222878597U CN218347583U CN 218347583 U CN218347583 U CN 218347583U CN 202222878597 U CN202222878597 U CN 202222878597U CN 218347583 U CN218347583 U CN 2183475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pump
pipe
discharge
enclos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7859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以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Hanh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Hanh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Hanh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Hanh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7859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475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475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475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节能型提升系统。本申请所述的节能型提升系统包括:排污提升单元;所述排污提升单元包括外箱体、进料管、出料管、排污泵;所述外箱体包括上围护框和底筒,所述上围护框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开口,并且其底端开口与所述底筒装配紧固;所述排污泵放置在所述底筒内;所述进料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污泵的进口端连接,其另一端贯通所述底筒;所述进料管的另一端的端口低于所述排污泵的出口端;所述出料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污泵的出口端连接,其另一端贯通所述上围护框。本申请所述的节能型提升系统具有节能的优点。

Description

节能型提升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节能型提升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的过程中,有时候需要对污水进行提升和输送。传统的提升输送方式,是在污水池的岸边安装污水自吸泵,将自吸泵的入口管的端部放入污水池中,从而将污水池中的污水提升和输送。
但是,这种安装泵的位置和排污输送方式,会造成能耗大、噪音大的问题,甚至,还会占用陆地面积。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节能型提升系统,其具有节能、占地小的优点。
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节能型提升系统,包括排污提升单元;
所述排污提升单元包括外箱体、进料管、出料管、排污泵;
所述外箱体包括上围护框和底筒,所述上围护框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开口,并且其底端开口与所述底筒装配紧固;
所述排污泵放置在所述底筒内;
所述进料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污泵的进口端连接,其另一端贯通所述底筒;所述进料管的另一端的端口低于所述排污泵的出口端;
所述出料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污泵的出口端连接,其另一端贯通所述上围护框。
本申请所述的节能型提升系统,通过设置外箱体,将排污泵内置,从而能够容纳排污泵,并且将排污泵和外箱体一同放置在水中,既不占用陆地的空间和面积,又能提升性能,降低能耗,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节能效果。排污泵在设置时,进料管的进料一端的端口贯通外箱体的底部,并置于排污泵的下方,使得外箱体的外部的污水或其他物质能够进入排污泵;出料管从排污泵的上方出,从而实现了物料的提升和运输。需要说明的是,安装排污泵时,排污泵的出口要低于外箱体外的液位。
进一步地,所述底筒包括下围护框和底部密封板,所述下围护框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开口,其顶端与所述上围护框的底端装配紧固,其底端与所述底部密封板装配紧固;
所述进料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下围护框或者贯穿所述底部密封板。
进一步地,所述排污提升单元还包括配重块,该配重块置于所述底筒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配重块位于所述底筒的内部的底端;
所述排污泵置于所述配重块上;
所述配重块上形成有积水槽;
所述排污提升单元还包括排水泵,该排水泵安装在所述配重块上;所述排水泵的进口与所述积水槽内连通,其出口连接至所述外箱体的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排污泵为立式泵或者卧式泵;
所述外箱体的上围护框和底筒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排污提升单元还包括进口阀,该进口阀设置在所述进料管上,并置于所述外箱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排污提升单元还包括出口单向阀,该出口单向阀设置在所述出料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管与所述底筒的贯通连接处,通过密封圈密封紧固,或者通过焊接密封紧固。
进一步地,所述排污提升单元还包括增高支架,所述排污泵通过该增高支架放置在所述底筒内。
进一步地,包括多个所述排污提升单元和排料总管;
多个所述排污提升单元并排放置,其出料管的出口端分别与所述排料总管连接。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示例性的排污提升单元(其中外箱体剖切)的第一种装配关系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示例性的排污提升单元(其中外箱体剖切)的第二种装配关系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示例性的排污提升单元(其中外箱体剖切)的第三种装配关系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示例性的排污提升单元(其中外箱体剖切)的第四种装配关系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示例性的排污提升单元(其中外箱体剖切)的第五种装配关系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示例性的排污提升单元(其中外箱体剖切)的第六种装配关系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示例性的排污提升单元(其中外箱体剖切)的第七种装配关系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示例性的排污提升单元(其中外箱体剖切)的第八种装配关系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示例性的排污提升单元(其中外箱体剖切)的第九种装配关系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示例性的排污提升单元(其中外箱体剖切)的第十种装配关系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示例性的排污提升单元(其中外箱体剖切)的第十一种装配关系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示例性的排污提升单元(其中外箱体剖切)的第十二种装配关系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外箱体的两种结构形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示例性的节能型提升系统的组合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请参阅图1-图14,本申请示例性的一种节能型提升系统,包括排污提升单元;
所述排污提升单元包括外箱体10、进料管20、出料管30、排污泵40;
所述外箱体10包括上围护框11和底筒,所述上围护框11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开口,并且所述上围护框11的底端开口与所述底筒装配紧固;
所述排污泵40放置在所述底筒内;
所述进料管20的一端与所述排污泵40的进口端连接,所述进料管20的另一端贯通所述底筒;所述进料管20的另一端的端口低于所述排污泵40的出口端;
所述出料管30的一端与所述排污泵40的出口端连接,所述出料管30的另一端贯通所述上围护框11。
本申请所述的节能型提升系统,通过设置外箱体10,将排污泵40内置,从而能够容纳排污泵40,并且将排污泵40和外箱体10一同放置在水中,既不占用陆地的空间和面积,又能提升性能,降低能耗,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节能效果。排污泵40在设置时,进料管20的进料一端的端口贯通外箱体10的底部,并置于排污泵40的下方,使得外箱体10的外部的污水或其他物质能够进入排污泵40;出料管30从排污泵40的上方出,从而实现了物料的提升和运输。需要说明的是,安装排污泵40时,排污泵40的出口要低于外箱体10外的液位。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一种节能型提升系统,设置一个排污提升单元;在另一些优选示例中,一种节能型提升系统,设置多个排污提升单元。当设置多个排污提升单元时,可以多个运行,一个备用的模式。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进料管20为碳钢管、不锈钢管、塑料管,等;其中,塑料管包括PVC管、PP管、PE管,等。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出料管30为碳钢管、不锈钢管、塑料管,等;其中,塑料管包括PVC管、PP管、PE管,等。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外箱体10为多个板拼合而成,可以是钢板、高硬度塑料板、木板等板材。其中,钢板可以是碳钢、不锈钢、合金钢等材质。如果选用钢板作为外箱体10的制备材料,需要对钢板的焊接处进行检查,检查焊缝的密封性,保证无漏点无缝隙。如果选用高硬度塑料板作为外箱体10的制备材料,需要对高硬度塑料板的粘接处进行检查,确保连接处的密封性,防止出现漏点和缝隙。如果选用木板作为外箱体10的制备材料,一方面需要对木板表面涂覆防水涂层,另一方面需要对木板拼接处的密封胶进行检查,保证木板拼接处的密封效果,防止漏点和缝隙。
不管外箱体10采用何种材质,都要对连接处和拼接缝检查其密封性,如果发现漏点和缝隙,就要进行漏点的处理,避免或者减少水往外箱体10内流动。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进料管20与所述底筒的贯通连接处,通过密封圈密封紧固,或者通过焊接密封紧固。
若进料管20为钢管,外箱体10的材质也是钢材,那么,为了保证进料管20贯穿外箱体10的连接处,既可以通过焊接以达到密封效果,也可以通过设置密封圈进行密封紧固。此处以焊接固定为宜。若进料管20为塑料材质或其他材质时,不便于采用焊接,那么,可以通过设置密封圈,以解决进料管20与外箱体10的连接处的密封问题;为了提高密封性能,还可以在连接处涂抹密封胶。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底筒包括下围护框12和底部密封板13,所述下围护框12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开口,所述下围护框12的顶端与所述上围护框11的底端装配紧固(该处装配紧固,可以是拼接然后加密封材料,也可以是焊接紧固,以保证外箱体10的整体密封效果),所述下围护框12的底端与所述底部密封板13装配紧固;
所述进料管20的另一端贯穿所述下围护框12,或者所述进料管20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底部密封板13。
进一步的,上围护框11的截面呈方形或圆形,下围护框12的截面呈方形或圆形。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外箱体10的上围护框11和底筒一体成型。
本申请的外箱体10可以有至少三种成型方式。其中一种是一体成型,另一种是分段加工再装配成型,再一种是分块加工拼接成型。因此,其中的上围护框11可以与底筒一体成型,也可以分段加工然后拼接成型,还可以单独分块加工然后拼接成型。
参阅图13,在一个示例中,外箱体10的整体形状为方形筒状,其顶部开口,底部密封。在另一个示例中,外箱体10的整体形状为圆形筒状,同样是顶部开口底部密封。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排污提升单元还包括配重块50,该配重块50置于所述底筒的底部。
对于配重块50置于底筒的底部,可以理解的是,既可以是配重块50置于底筒的内部的底部,也可以是配重块50置于底筒的外部的底部,还可以是配重块50同时置于底筒的内部和外部的底部。配重块50起到提高和增加外箱体10的底部的重量的作用,防止放进水里之后,外箱体10的晃动。
进一步的,配重块50可以是石块、石墩、混凝土块、混凝土墩、钢块等密度较大的块状物。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配重块50位于所述底筒的内部的底端;
所述排污泵40置于所述配重块50上;
所述配重块50上形成有积水槽51;
所述排污提升单元还包括排水泵(未图示),该排水泵安装在所述配重块50上;所述排水泵的进口与所述积水槽51内连通,其出口连接至所述外箱体10的外部。在该示例中,配重块50内置于外箱体10中,此时可以在配重块50上开设积水槽51或者蓄水槽,以在外箱体10的底部形成低洼处,进而对外箱体10内的水进行汇集。积水槽51内的水通过排水泵进行排走,排水泵出口连接的管线的末端,需要延伸到外箱体10外部,最好是从外箱体10的顶部排向外箱体10外部。
设置积水槽51和排水泵,一方面是为了将外箱体10内的雨水进行排放,另一方面是防止溢流进入外箱体10内的污水较多,影响外箱体10内的设备的运行。
进一步的,所述排污提升单元还包括液位计(未图示)和控制器(未图示),液位计设置在积水槽51处,用于检测积水槽51内的液位,液位计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与排水泵电连接。从而当积水槽51内的液位达到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排水泵启动并运行,从而将积水槽51内的水排向外箱体10外,直到积水槽51内的液位基于设定值或者排干。
在一些优选示例中,排污泵40与控制器电连接,通过控制器控制排污泵40的运行或停止。
在一些优选示例中,排污泵40为干式泵,成本更低。而不宜选用潜水泵。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排污泵40为立式泵或者卧式泵。
若排污泵40为立式泵,排污泵40的进口在下方,其出口在侧向,所以,进料管20的布置根据与外箱体10的连接端进行适配,并可以搭配相应的弯头。若排污泵40为卧式泵,排污泵40的进口在侧向,其出口在上方,所以,进料管20的布置根据与外箱体10的连接端进行适配,并可以搭配相应的弯头。具体的进料管20和出料管30的设置方式,可以参阅附图所示。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排污提升单元还包括进口阀70,该进口阀70设置在所述进料管20上,并置于所述外箱体10内。通过设置进口阀70,在进行停泵检修时,对进口阀70进行关闭,从而切管进入进料管20的物质。
进一步的,进口阀70可以是闸阀、球阀,甚至还可以是气动阀或者电动阀。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排污提升单元还包括出口单向阀,该出口单向阀设置在所述出料管30上。设置出口单向阀,用于防止停止排污泵40后,出料管30中的物质回流到排污泵40中。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排污提升单元还包括增高支架60,所述排污泵40通过该增高支架60放置在所述底筒内。设置增高支架60,以保证进料管20的安装方便。在图示的示例中,增高支架60可以直接安装在外箱体10的底部,也可以通过配重块50安装在外箱体10的底部。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包括多个所述排污提升单元和排料总管80;
多个所述排污提升单元并排放置,其出料管30的出口端分别与所述排料总管80连接。
每一排污提升单元排放的物质(本申请所指排放的物质,包括污水和杂质),分别汇集到排料总管80中,统一从排料总管80排向其他单元或者排走。
设置多个排污提升单元时,可以其中的多个排污提升单元同时运行,剩下的一个或多个排污提升单元备用。例如该节能型提升系统设置三个排污提升单元,其中两个排污提升单元运行,另一个排污提升单元备用。
本申请示例性的节能型提升系统的工作原理:
将外箱体10放置在污水池中,最好将外箱体10的外侧壁或者顶部与岸边固定,以防止外箱体10在水池中大幅度晃动。污水池的液位一定要高于排污泵40的出口,进料管20的两端都要低于污水池的液位,这样能够使得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排污泵40中一直充满水。打开进料管20上的进口阀70,启动排污泵40即可将污水池中的污水和杂质排出。
本申请的节能型提升系统,第一、将污水池的液位高于排污泵40的出口,使得在大气压下,排污泵40中始终处于满水状态,不会或者有较少气泡产生,就会使得排污泵40的效率极大提高。第二、排污泵40始终充满水,使得启动时的吸程几乎为0,同样使得工作的效率极大提高,并且减少了无效的运行时长。第三、由于将排污泵40置于外箱体10中,外箱体10放置在水池中,从而不再占用陆地空间和面积,而且不改变原有水池的面积,进而使得占地小。第四、采用直连式的排污泵40,噪音减小。第五、排污泵40之前的进料管20上不再设置单向阀,使得整体操作变得简单。第六、由于改进了结构和相对于水池的放置位置,使得单个排污泵40的流量可以增大,甚至增大数倍。第七、排污泵40置于外箱体10内,维修方便且简单,维修成本低。
甚至,综合上述七点有益效果,本申请的节能型提升系统,相对于现有的排污自吸泵,整体的节能效果提升达到10%-30%,甚至还能有更好的节能效果,节能的提升效率非常显著。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节能型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污提升单元;
所述排污提升单元包括外箱体、进料管、出料管、排污泵;
所述外箱体包括上围护框和底筒,所述上围护框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开口,并且其底端开口与所述底筒装配紧固;
所述排污泵放置在所述底筒内;
所述进料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污泵的进口端连接,其另一端贯通所述底筒;所述进料管的另一端的端口低于所述排污泵的出口端;
所述出料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污泵的出口端连接,其另一端贯通所述上围护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筒包括下围护框和底部密封板,所述下围护框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开口,其顶端与所述上围护框的底端装配紧固,其底端与所述底部密封板装配紧固;
所述进料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下围护框或者贯穿所述底部密封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提升单元还包括配重块,该配重块置于所述底筒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型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位于所述底筒的内部的底端;
所述排污泵置于所述配重块上;
所述配重块上形成有积水槽;
所述排污提升单元还包括排水泵,该排水泵安装在所述配重块上;所述排水泵的进口与所述积水槽内连通,其出口连接至所述外箱体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泵为立式泵或者卧式泵;
所述外箱体的上围护框和底筒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提升单元还包括进口阀,该进口阀设置在所述进料管上,并置于所述外箱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提升单元还包括出口单向阀,该出口单向阀设置在所述出料管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与所述底筒的贯通连接处,通过密封圈密封紧固,或者通过焊接密封紧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提升单元还包括增高支架,所述排污泵通过该增高支架放置在所述底筒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节能型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所述排污提升单元和排料总管;
多个所述排污提升单元并排放置,其出料管的出口端分别与所述排料总管连接。
CN202222878597.2U 2022-10-31 2022-10-31 节能型提升系统 Active CN2183475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8597.2U CN218347583U (zh) 2022-10-31 2022-10-31 节能型提升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8597.2U CN218347583U (zh) 2022-10-31 2022-10-31 节能型提升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47583U true CN218347583U (zh) 2023-01-20

Family

ID=84898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78597.2U Active CN218347583U (zh) 2022-10-31 2022-10-31 节能型提升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475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347583U (zh) 节能型提升系统
CN208152232U (zh) 一种安装于城市停车场的一体化泵站
CN207812929U (zh) 一种节能集水地板及其收集装置
CN211685016U (zh) 一种基坑地下水利用系统
CN210343882U (zh) 一种上吸式水泵运行装置
CN212315705U (zh) 滗水式潮汐流造流器
CN210419648U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210976044U (zh) 一种用于截污工程的壁挂式微型排水泵站
CN107700786A (zh) 一种节能集水地板及其收集装置
CN211571936U (zh) 一种地埋式一体化消防泵站
CN206706984U (zh) 一种一体化预制小型pe泵站
CN112723443A (zh) 一种水厂污水处理再循环用防渗透装置
CN219343199U (zh) 一种输变电设备安装施工装置
CN218148459U (zh) 一种电缆井自动排水装置
CN216516057U (zh) 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系统
CN218374289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给排水防堵塞装置
CN218176003U (zh) 建筑消防系统及建筑
CN214302140U (zh) 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预旋底座
CN207432449U (zh) 一种混凝土预制管片八格循环水养装置
CN211874799U (zh) 一种低压气源式气提泵结构
CN216839820U (zh) 一种新型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
CN211948514U (zh) 一种基坑施工排水装置
CN210915789U (zh) 一种市政污泥脱水装置
CN214401843U (zh) 一种地基排水设备
CN109812645A (zh) 一种可有效防止泥沙沉积的水利预埋管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