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46360U - 一种坑道土建用排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坑道土建用排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46360U
CN218346360U CN202222487105.7U CN202222487105U CN218346360U CN 218346360 U CN218346360 U CN 218346360U CN 202222487105 U CN202222487105 U CN 202222487105U CN 218346360 U CN218346360 U CN 2183463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water
box body
raceway
civil engine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8710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猛
余东川
张普
明相林
邱洪昌
张永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Hengsheng Shengrui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Hengsheng Shengrui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Hengsheng Shengrui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Hengsheng Shengrui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8710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463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463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463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坑道土建用排水装置,属于排水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壁开设有多个呈阵列分布的漏水孔,所述箱体的内壁固定设置有呈竖直方向放置的过滤板,所述箱体远离多个所述漏水孔的一侧壁固定安装有两个结构相同的出水管,位于所述箱体外部的两个所述出水管的端部分别承插连接有第一输水管、第二输水管,所述箱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第一输水管、第二输水管通过三通阀与所述排水管固定连接。本申请可以在排水的过程中,也能排堆积的泥沙,管体不需要因被大量泥沙堵住而被迫关闭排水通道,提高了排水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坑道土建用排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排水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坑道土建用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在坑道土建开挖过程中,应保持坑道的干燥状态,特别是在进行深基础施工时,可能会有少量的地下水,渗入到坑道内部,雨季施工时也会有地表水流入坑道内,所以若地下水位高,为了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必须采用排水措施将地下水或者雨水排走,从而防止引起流砂、管涌以及边坡失稳等现象。
现有的坑道土建用排水装置,通常会使用排水沟、集水井、泄水管、输水管等组成的排水系统,将排水明沟里的地表水、渗漏水汇集在集水井中,再通过水泵直接将集水井中的水抽出去,而积水中难免泥沙较多,长时间使用,较大泥沙块容易进入到抽水系统中,堆积的泥沙,较易对管体造成堵塞,降低排水效率。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申请人认为现有的坑道土建用排水装置,通常是通过水泵直接将水排出去,长时间使用,堆积的泥沙,较易对管体造成堵塞,降低排水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坑道土建用排水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坑道土建用排水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壁开设有多个呈阵列分布的漏水孔,所述箱体的内壁固定设置有呈竖直方向放置的过滤板,所述箱体远离多个所述漏水孔的一侧壁固定安装有两个结构相同的出水管,位于所述箱体外部的两个所述出水管的端部分别承插连接有第一输水管、第二输水管,所述箱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第一输水管、第二输水管通过三通阀与所述排水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水管、第二输水管靠近三通阀的一端内壁上均固定设置有滤网,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泄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内壁上转动贯穿安装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转动轴,两个所述转动轴上均固定套设有破碎辊,两个所述转动轴同一侧的端部均固定套设有齿轮,两个所述齿轮相啮合,所述箱体上设置有与转动轴相匹配的转动驱动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驱动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箱体的顶端,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相邻的转动轴的端部均固定套设有驱动轮,两个所述驱动轮上绕设有驱动带。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呈线性阵列分布的缓冲柱,多个所述缓冲柱位于所述破碎辊和过滤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提手。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的截面呈梯形结构。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三通阀控制第一输水管、第二输水管保持一开一关,交替进行状态,能够保持装置一直排水,且第一输水管和第二输水管均能从出水管上拆下来,长时间使用,泥沙汇集在滤网处,第一输水管在排水的过程中,将第二输水管从出水管上拆下来排泥沙,使管体不需要因被大量泥沙堵住而被迫关闭排水通道,提高了排水效率;
(2)通过设置破碎辊、转动轴、齿轮和转动驱动组件,能够对进入箱体内,水中的较大泥沙块进行粉碎处理的目的,防止发生堵塞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坑道土建用排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箱体的内部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图3中A的放大图;
图5为本申请的第一输水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齿轮;2、转动轴;3、箱体;4、底座;5、第一输水管;6、三通阀;7、第二输水管;8、排水管;9、水泵;10、提手;11、滤网;12、电机;13、驱动带;14、驱动轮;15、漏水孔;16、过滤板;17、缓冲柱;18、破碎辊;19、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5,一种坑道土建用排水装置,包括箱体3,箱体3的一侧壁开设有多个呈阵列分布的漏水孔15,使水流能够流入箱体3中,对水流中含有的泥沙杂质进行初步过滤,箱体3的内壁固定设置有呈竖直方向放置的过滤板16,将箱体3的内部被隔成第一蓄水腔和第二蓄水腔,过滤板16的网目数大于漏水孔15的网目数,可对箱体3内的水流进行二次过滤,且较大的泥沙块被拦截在第一蓄水腔内,过滤板16的截面呈波浪状结构,起到缓冲作用,箱体3远离多个漏水孔15的一侧壁固定安装有两个结构相同的出水管19,位于箱体3外部的两个出水管19的端部分别承插连接有第一输水管5、第二输水管7,可拆卸及安装第一输水管5、第二输水管7。
箱体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水泵9,水泵9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排水管8,第一输水管5、第二输水管7通过三通阀6与排水管8固定连接,水泵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泄水管,启动水泵9,通过排水管8与两个第一输水管5、第二输水管7相连通,进一步与箱体3相连通,从水箱3中抽水,并通过泄水管将水排泄出去,而又可以通过三通阀6控制第一输水管5、第二输水管7保持一开一关,交替进行状态,第一输水管5、第二输水管7靠近三通阀6的一端内壁上均固定设置有滤网11,起到进一步过滤的作用,当第一输水管5开启则第二输水管7为关闭状态,长时间使用后,泥沙被拦截在滤网11处,而水流则可以通过滤网11,此时通过三通阀6关闭第一输水管5开启第二输水管7,然后将第一输水管5从出水管19上拆下来,将收集的泥沙杂质进行倾倒,完成清理,且不影响第二输水管7排水,提高了排水效率。
箱体3的内壁上转动贯穿安装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转动轴2,两个转动轴2上均固定套设有破碎辊18,两个转动轴2同一侧的端部均固定套设有齿轮1,两个齿轮1相啮合,箱体3上设置有与转动轴2相匹配的转动驱动组件,转动驱动组件包括电机12,电机12固定安装在箱体3的顶端,电机12的输出轴与相邻的转动轴2的端部均固定套设有驱动轮14,两个驱动轮14上绕设有驱动带13,启动电机12,通过驱动轮14与驱动带13的传动,带动与之相邻的转动轴2转动,进一步带动相邻的破碎辊18进行转动,又因为两个齿轮1相啮合,因此可带动两个破碎辊18相向转动,通过两个破碎辊18相互挤压,来达到对进入箱体3内的较大泥沙块进行粉碎处理的目的,箱体3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呈线性阵列分布的缓冲柱17,多个缓冲柱17位于破碎辊18和过滤板16之间,具有缓冲水流的作用,箱体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提手10,可方便提取装置,箱体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4,底座4的截面呈梯形结构,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将该装置放入集水井中,启动水泵9,通过排水管8与两个第一输水管5、第二输水管7相连通,进一步与箱体3相连通,水首先通过多个漏水孔15进入箱体3内部,对水流中含有的泥沙杂质进行初步过滤,过滤板16能够对箱体3内的水流进行二次过滤,将较大的泥沙块被拦截在第一蓄水腔内,启动电机12,通过驱动轮14与驱动带13的传动,带动与之相邻的转动轴2转动,进一步带动相邻的破碎辊18进行转动,又因为两个齿轮1相啮合,因此可带动两个破碎辊18相向转动,通过两个破碎辊18相互挤压,来达到对进入箱体3内的较大泥沙块进行粉碎处理的目的,二次过滤后的水经两个出水管19被排出,最后通过水泵9将水流抽出箱体3,并通过泄水管将水排泄出去,完成整个排水过程;
当第一输水管5开启则第二输水管7为关闭状态,长时间使用后,泥沙被拦截在滤网11处,而水流则可以通过滤网11,此时通过三通阀6关闭第一输水管5开启第二输水管7,然后将第一输水管5从出水管19上拆下来,将收集的泥沙杂质进行倾倒,完成清理,且不影响第二输水管7排水,通过三通阀6控制第一输水管5、第二输水管7保持一开一关,交替进行状态,管体不需要因被大量泥沙堵住而被迫关闭排水通道,提高了排水效率。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坑道土建用排水装置,包括箱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3)的一侧壁开设有多个呈阵列分布的漏水孔(15),所述箱体(3)的内壁固定设置有呈竖直方向放置的过滤板(16),所述箱体(3)远离多个所述漏水孔(15)的一侧壁固定安装有两个结构相同的出水管(19),位于所述箱体(3)外部的两个所述出水管(19)的端部分别承插连接有第一输水管(5)、第二输水管(7),所述箱体(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水泵(9),所述水泵(9)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排水管(8),所述第一输水管(5)、第二输水管(7)通过三通阀(6)与所述排水管(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水管(5)、第二输水管(7)靠近三通阀(6)的一端内壁上均固定设置有滤网(11),所述水泵(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泄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坑道土建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3)的内壁上转动贯穿安装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转动轴(2),两个所述转动轴(2)上均固定套设有破碎辊(18),两个所述转动轴(2)同一侧的端部均固定套设有齿轮(1),两个所述齿轮(1)相啮合,所述箱体(3)上设置有与转动轴(2)相匹配的转动驱动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坑道土建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驱动组件包括电机(12),所述电机(12)固定安装在箱体(3)的顶端,所述电机(12)的输出轴与相邻的转动轴(2)的端部均固定套设有驱动轮(14),两个所述驱动轮(14)上绕设有驱动带(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坑道土建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3)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呈线性阵列分布的缓冲柱(17),多个所述缓冲柱(17)位于所述破碎辊(18)和过滤板(16)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坑道土建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提手(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坑道土建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4),所述底座(4)的截面呈梯形结构。
CN202222487105.7U 2022-09-20 2022-09-20 一种坑道土建用排水装置 Active CN2183463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87105.7U CN218346360U (zh) 2022-09-20 2022-09-20 一种坑道土建用排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87105.7U CN218346360U (zh) 2022-09-20 2022-09-20 一种坑道土建用排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46360U true CN218346360U (zh) 2023-01-20

Family

ID=84893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87105.7U Active CN218346360U (zh) 2022-09-20 2022-09-20 一种坑道土建用排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463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22947U (zh) 一种水利清淤装置
CN110104927A (zh) 一种河道污泥多级回收处理装置
CN218346360U (zh) 一种坑道土建用排水装置
CN114307306A (zh) 一种下水道市政排放污水过滤清渣装置
CN210439417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雨水回收装置
CN117364803A (zh) 一种预防边坡变形的岩土边坡本体加固结构
CN115822067A (zh) 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
CN114411844B (zh) 用于水利工程的水下清污系统及方法
CN113152531B (zh) 一种垃圾填埋场的边坡防渗结构
CN214005788U (zh)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用淤泥清理设备
CN112282026A (zh) 一种排水用防堵地漏装置
CN113638771A (zh) 一种建筑工程桥梁隧道内积水抽排系统
CN220394786U (zh) 一种雨水收集处理装置
CN213174107U (zh) 一种土木工程建筑用的排水装置
CN220687401U (zh) 一种隧道防漏水结冰导流装置
CN220150417U (zh) 一种水利施工排水装置
CN218233543U (zh) 一种管井降水排水设备
CN220117250U (zh) 一种基坑用快速排水装置
CN218933262U (zh) 一种工程清淤箱
CN219386369U (zh) 一种基坑施工用排水装置
CN220953786U (zh) 一种大坝渗漏集水井的布置结构
CN217679527U (zh) 一种市政排水排污管道
CN218709310U (zh) 一种黑臭水体的底泥原位洗脱装置
CN217174976U (zh) 一种河道清淤用的泥浆处理运输设备
CN220521383U (zh) 一种人防工程用疏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