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45833U - 一种具有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的路面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的路面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45833U
CN218345833U CN202222517249.2U CN202222517249U CN218345833U CN 218345833 U CN218345833 U CN 218345833U CN 202222517249 U CN202222517249 U CN 202222517249U CN 218345833 U CN218345833 U CN 2183458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ff
layer
asphalt
glass fiber
gra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1724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旭栋
蒋常龙
钱高科
张颖
娄文雅
翁维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1724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458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458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458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的路面结构,路面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铺设的路面基层、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抗疲劳下面层、抗车辙中面层和降噪排水上面层。本实用新型中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采用“三油一石一纤维”的分层设计,从下至上依次为底涂改性乳化沥青层、玻璃纤维层、改性乳化沥青层、预裹覆凝灰岩碎石层和不粘轮乳化沥青层。通过预裹覆工艺提升凝灰岩碎石与乳化沥青的粘结性能,使凝灰岩碎石能够牢固粘接在改性沥青中,避免层间错动的发生,有效提高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的质量,且预裹覆工艺减少不粘接碎石数量,减少碎石清理时间,可大幅提升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的路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路面铺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的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沥青路面是我国路面铺装采用的主要形式,其基层一般为稳定粒料类半刚性材料。半刚性基层因其温缩和干缩特性,在建设和服役期容易产生裂缝,在温度应力和行车荷载的作用下,裂缝会迅速发育并反射到面层,且沥青面层孔隙率随着层次的降低逐渐增大,面层渗透的水容易下渗到基层,裂缝处在水的毛细作用下不断冲刷基层,导致基层脱空,最终反射到沥青路面上形成网裂或坑槽。
对于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一般在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之间铺设应力吸收层或沥青碎石封层。应力吸收层由细集料、矿物填料和高弹性聚合物改性沥青胶结料组成,能随着基层的变形而变形,并且具有一定的自愈能力;但应力吸收层因其有限的自愈能力,难以阻止水的毛细作用,并不能防止裂缝的进一步发育和坑槽的形成;沥青碎石封层则是在沥青上撒布一层碎石,通过沥青粘结力稳定碎石,通过碎石层孔隙防止反射裂缝的形成。但碎石缝层施工时集料容易从沥青上脱落堆叠形成夹层,影响路面施工质量,且沥青碎石层本身抵抗裂缝发育的能力也较弱,难以解决沥青路面反射裂缝问题。纤维碎石下封层一般由纤维、乳化沥青和碎石组成,通过纤维形成网状结构,相较于传统的纤维碎石封层和应力吸收层,其具有更好的抗裂性能、抗渗水性能,能有效防止反射裂缝的形成和发育。
现有技术中,碎石常采用玄武岩或者石灰岩,然而由于环境保护,岩石的开采受到极大的限制,玄武岩和石灰岩价格逐步提高且较难获得优质料源。凝灰岩作为一种常见岩类,在东南沿海和华北地区有大量的分布,但其岩性不佳,在施工开挖后,一般废弃或作低等级道路填料处理,因此开发凝灰岩资源也是重要的节能减排方式。大部分凝灰岩属于酸性集料,作为纤维碎石封层用集料与乳化沥青黏附性较差,这些不利因素掣肘了凝灰岩在纤维碎石下封层乃至沥青路面铺筑中的大面积推广与应用。本实用新型通过开发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技术,利用凝灰岩碎石资源,优选各层次用量提升性能,通过水泥提升粘附性,改进铺筑方法,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具有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的路面结构,提高了凝灰岩与改性乳化沥青的黏附性,提高了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与抗疲劳下面层之间的粘结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的路面结构,路面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铺设的路面基层、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抗疲劳下面层、抗车辙中面层和降噪排水上面层。
进一步的,路面结构的总厚度为32.8~38.5cm。
进一步的,路面基层的厚度为18~20cm。本申请中,路面基层为以级配碎石作为骨料,采用一定数量的水泥胶凝材料和足够的灰浆体积填充骨料空隙,按嵌挤原理摊铺压实而成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板块整体性,初期强度高并且强度随龄期增加而增加,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水稳性和抗冻性。其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4~7MPa。
进一步的,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的厚度为0.3~0.5cm。
进一步的,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采用分层铺筑结构,由下至上依次为底涂改性乳化沥青层、玻璃纤维层、改性乳化沥青层、预裹覆凝灰岩碎石层和不粘轮乳化沥青层,各层材料均匀撒布铺筑于路面基层上,通过压路机碾压,养生后形成密实的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具有更好的抗裂性能、抗渗水性能,能有效防止反射裂缝的形成和发育。
进一步的,底涂改性乳化沥青层和改性乳化沥青层所使用的改性乳化沥青组分相同。改性乳化沥青包括石油沥青、沥青乳化剂和SBR胶乳,其中石油沥青62~67份,被沥青乳化剂稀释到100份,沥青乳化剂的含量为稀释后石油沥青质量的0.3~0.5%,SBR胶乳的含量为稀释后石油沥青质量的3~5%。改性乳化沥青的撒布量为0.9~1.1kg/m2,恩格拉黏度E25为16~18,固含量为65~70%。本申请通过对乳化沥青进行改性,增加了乳化沥青的粘度,降低了改性乳化沥青的整体用量。同时分两层铺设改性乳化沥青,可有效包裹玻璃纤维,提升了整体的抗裂性能。
进一步的,玻璃纤维层所采用的玻璃纤维为40mm短切纤维,其单丝直径一致,密度为2.3~2.5g/cm3,单丝强度为3400~3700MPa,弹性模量为70000~76000MPa,熔点>220℃,且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其撒布量为80g/m2,该撒布量下纤维不易结团,且容易形成网状结构,可有效防止反射裂缝的发育,提高了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抵抗裂缝发育的能力。
进一步的,预裹覆凝灰岩碎石为凝灰岩碎石、改性乳化沥青和水泥按照97.8:2:0.2的比例,在60℃条件下在拌合楼内进行充分搅拌,搅拌时间≥2min,以保证凝灰岩碎石与改性乳化沥青的充分裹覆,利用水泥中和凝灰岩碎石中的酸性,以保证凝灰岩碎石与改性乳化沥青的黏附性,使凝灰岩碎石能够牢固粘接在改性乳化沥青中,避免层间错动的发生,有效提高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的质量。
进一步的,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中凝灰岩碎石的粒径为3~5mm,凝灰岩碎石洁净且富有棱角,含泥量≤1%,针片状颗粒含量≤15%,撒布量为5~8kg/m2
进一步的,不粘轮乳化沥青由石油沥青、沥青母粒、沥青乳化剂和SBR胶乳组成,其中石油沥青70~80份,沥青母粒20~30份混合组成初液,取50~55份初液,掺入3‰~5‰的沥青乳化剂,配合SBR胶乳3~5%搅拌碾磨制成。不粘轮乳化沥青的撒布量为0.4~0.6kg/m2,其恩格拉黏度E25为3~5,固含量为55~60%。
具体的,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的铺装工艺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S1:清理路面基层;
S2:将凝灰岩碎石、改性乳化沥青和水泥按照97.8:2:0.2的配比投入拌合站中拌合,形成预裹覆碎石;
S3:将改性乳化沥青、玻璃纤维和预裹覆碎石放置于纤维碎石同步封层车中,同时,将不粘轮乳化沥青灌入封层洒布车中,开动封层洒布车的加热保温系统,保持不粘轮乳化沥青仓内温度为60℃;
S4:施工开始时,开动纤维碎石同步封层车,按照3~5km/h速度由施工起点向施工段落终点方向开进,同时开启纤维碎石同步封层车尾部存有的乳化沥青喷洒口、纤维喷射口和碎石撒布口,控制底涂改性乳化沥青、玻璃纤维、改性乳化沥青和预裹覆碎石的撒布量,撒布结束后观察施工区域,对漏喷、少涂的边角区域碎石补和撒人工补涂;
S5:待纤维碎石同步封层车开出10m距离后,20t压路机启动,对整个施工段落进行碾压,碾压2遍后,紧跟纤维碎石同步封层车向施工区域终点方向碾压;
S6:碾压完成后开动封层洒布车,按照3~5km/h速度由施工起点向施工段落终点方向喷洒不粘轮乳化沥青;
S7:养生至乳化沥青完全破乳,清扫未被粘连的碎石,至此,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铺筑完成。
进一步的,抗疲劳下面层的厚度为7~8cm。抗疲劳下面层采用橡胶改性沥青AC-25沥青混凝土。油石比为3.9%;其中集料(16~31.5mm,9.5~16mm,4.75~9.5mm,2.36~4.75mm,0~2.36mm)和矿粉的级配比例为16~31.5mm:9.5~16mm:4.75~9.5mm:2.36~4.75mm:0~2.36mm:矿粉=30:10:19:20:19:1.2。该厚度条件下的抗疲劳下面层能够满足下面层抵抗疲劳裂缝的需求,保证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表面不受过大的张力而导致的撕裂。
进一步的,抗车辙中面层的厚度为5~6cm。抗车辙中面层采用高模密水HMM-20混合料。采用SBS改性沥青、玄武岩集料(15~25mm、5~15mm、3~5mm和0~3mm)、石灰岩矿粉与高模量剂复合改性,其中玄武岩集料(15~25mm、5~15mm、3~5mm和0~3mm)、石灰岩矿粉比例为23:35:8:32:2,油石比3.3%,复合高模量剂掺量为矿料质量的1%。该厚度条件下的抗车辙中面层可保证大部分中面层的模量,提高中面层的承载能力,防止结构失稳而形成车辙。
进一步的,超降噪排水上面层的厚度为2.5~4cm。该厚度条件下的超降噪排水上面层能够满足排水需求,降噪排水上面层采用PAC-13排水性沥青混合料。其中集料(4.75~9.5mm,9.5~16mm)、机制砂和矿粉的级配比例是9.5~16mm:4.75~9.5mm:机制砂:矿粉=49:33:15:3,油石比为4.7%。当选用2.5cm的厚度形成超薄罩面时,可添加橡胶等降噪材质,形成降噪型路面。
本实用新型的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如下显著优点:
(1)造价成本低。凝灰岩作为一种常见岩类,在东南沿海和华北地区有大量的分布,且造价低,可降低约20%的施工成本,优化后的改性乳化沥青整体用量可降低10%。整体造价降低约15%。
(2)施工效率高。本申请中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的铺装工艺采用全机械化协同施工,施工效率较传统施工工艺提升10%,凝灰岩碎石预裹覆工艺提升了凝灰岩碎石与改性乳化沥青的粘结性能,减少了不被粘接的碎石用量,减少了清理时间,提升了施工效率约8%。
(3)密水性能优。本申请通过设计两层改性乳化沥青和一层不粘轮乳化沥青,形成分层防水结构,提升了路面结构整体的防水能力,密水性能优异。
(4)提升了抗施工损伤能力和层间粘结性能。本申请通过不粘轮乳化沥青的洒布,有效防止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因面层施工导致的粘轮损伤,提升了抗疲劳下面层与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之间的粘结性能,提高了路面整体施工质量。
(5)提升了抗裂性能。本申请通过对乳化沥青进行改性,增加了乳化沥青的粘度,提升沥青的抗裂性能;采用玻璃纤维形成特殊的网状结构,可有效防止反射裂缝的发育;分两层铺设改性乳化沥青可有效包裹玻璃纤维,提升了整体的抗裂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路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01、路面基层;02、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21、底涂改性乳化沥青层;22、玻璃纤维层;23、改性乳化沥青层;24、预裹覆凝灰岩碎石层;25、不粘轮乳化沥青层;03、抗疲劳下面层;04、抗车辙中面层;05、降噪排水上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以下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市售材料来源如下:
Figure BDA0003859826660000051
Figure BDA0003859826660000061
实施例1(碎石撒布量5kg/m2)
如下图1~2所示的一种具有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的路面结构,路面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铺设的20cm厚度的路面基层01、0.5cm厚度的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02(碎石撒布量5kg/m2)、8cm厚度的抗疲劳下面层03、6cm厚度的抗车辙中面层04、4cm厚度的降噪排水上面层05。
具体的,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由下至上依次为底涂改性乳化沥青层21、玻璃纤维层22、改性乳化沥青层23、预裹覆凝灰岩碎石层24和不粘轮乳化沥青层25。
其中,底涂改性乳化沥青层21和改性乳化沥青层23中改性乳化沥青的撒布量为1kg/m2,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方法为:65份石油沥青,被沥青乳化剂稀释到100份,沥青乳化剂的含量为稀释后石油沥青质量的0.3%,SBR胶乳的含量为稀释后石油沥青质量的3%。不粘轮乳化沥青层25中不粘轮乳化沥青的撒布量为0.4kg/m2,不粘轮乳化沥青的制备方法为:75份石油沥青,25份沥青母粒混合组成初液,取50份初液,掺入3‰的沥青乳化剂,配合3%的SBR胶乳搅拌碾磨制成。
一种具有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的路面结构的铺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首先对路面基层01进行铣刨、清扫,使其平整、干净;
S02、在路面基层01上依次撒布底涂改性乳化沥青层21、玻璃纤维层22、改性乳化沥青层23、预裹覆凝灰岩碎石层24和不粘轮乳化沥青层25;通过压路机碾压,形成密实的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02;
S03、待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02养生至乳化沥青完全破乳,清扫未被粘连的碎石,铺设抗疲劳下面层03;
S04、然后在抗疲劳下面层03上摊铺,得到抗车辙中面层04;
S05、最后进行降噪排水上面层05的摊铺,养生1d后开放交通。
表1路面基层技术指标
Figure BDA0003859826660000071
表2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技术指标
Figure BDA0003859826660000072
表3抗疲劳下面层技术指标
Figure BDA0003859826660000073
表4抗车辙中面层技术指标
Figure BDA0003859826660000074
表5降噪排水上面层技术指标
Figure BDA0003859826660000081
实施例2(碎石撒布量6kg/m2)
如下图1~2所示的一种具有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的路面结构,所述路面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铺设的20cm厚度的路面基层01、0.5cm厚度的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02(碎石撒布量6kg/m2)、8cm厚度的抗疲劳下面层03、6cm厚度的抗车辙中面层04、4cm厚度的降噪排水上面层05。
具体的,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由下至上依次为底涂改性乳化沥青层21、玻璃纤维层22、改性乳化沥青层23、预裹覆凝灰岩碎石层24和不粘轮乳化沥青层25。
其中,底涂改性乳化沥青层21和改性乳化沥青层23中改性乳化沥青的撒布量为1kg/m2,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方法为:67份石油沥青,被沥青乳化剂稀释到100份,沥青乳化剂的含量为稀释后石油沥青质量的0.3%,SBR胶乳的含量为稀释后石油沥青质量的3%。不粘轮乳化沥青层25中不粘轮乳化沥青的撒布量为0.4kg/m2,不粘轮乳化沥青的制备方法为:70份石油沥青,25份沥青母粒混合组成初液,取55份初液,掺入3‰的沥青乳化剂,配合3%的SBR胶乳搅拌碾磨制成。
一种具有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的路面结构的铺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首先对路面基层01进行铣刨、清扫,使其平整、干净;
S02、在路面基层01上依次撒布底涂改性乳化沥青层21、玻璃纤维层22、改性乳化沥青层23、预裹覆凝灰岩碎石层24和不粘轮乳化沥青层25;通过压路机碾压,形成密实的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02;
S03、待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02养生至乳化沥青完全破乳,清扫未被粘连的碎石,铺设抗疲劳下面层03;
S04、然后在抗疲劳下面层03上摊铺,得到抗车辙中面层04;
S05、最后进行降噪排水上面层05的摊铺,养生1d后开放交通。
实施例3(碎石撒布量7kg/m2)
如下图1~2所示的一种具有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的路面结构,所述路面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铺设的20cm厚度的路面基层01、0.5cm厚度的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02(碎石撒布量7kg/m2)、8cm厚度的抗疲劳下面层03、6cm厚度的抗车辙中面层04、4cm厚度的降噪排水上面层05。
具体的,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由下至上依次为底涂改性乳化沥青层21、玻璃纤维层22、改性乳化沥青层23、预裹覆凝灰岩碎石层24和不粘轮乳化沥青层25。
其中,底涂改性乳化沥青层21和改性乳化沥青层23中改性乳化沥青的撒布量为1kg/m2,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方法为:65份石油沥青,被沥青乳化剂稀释到100份,沥青乳化剂的含量为稀释后石油沥青质量的0.3%,SBR胶乳的含量为稀释后石油沥青质量的3%。不粘轮乳化沥青层25中不粘轮乳化沥青的撒布量为0.4kg/m2,不粘轮乳化沥青的制备方法为:75份石油沥青,25份沥青母粒混合组成初液,取50份初液,掺入3‰的沥青乳化剂,配合3%的SBR胶乳搅拌碾磨制成。
一种具有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的路面结构的铺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首先对路面基层01进行铣刨、清扫,使其平整、干净;
S02、在路面基层01上依次撒布底涂改性乳化沥青层21、玻璃纤维层22、改性乳化沥青层23、预裹覆凝灰岩碎石层24和不粘轮乳化沥青层25;通过压路机碾压,形成密实的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02;
S03、待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02养生至乳化沥青完全破乳,清扫未被粘连的碎石,铺设抗疲劳下面层03;
S04、然后在抗疲劳下面层03上摊铺,得到抗车辙中面层04;
S05、最后进行降噪排水上面层05的摊铺,养生1d后开放交通。
实施例4(碎石撒布量8kg/m2)
如下图1~2所示的一种具有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的路面结构,所述路面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铺设的20cm厚度的路面基层01、0.5cm厚度的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02(碎石撒布量为8kg/m2)、8cm厚度的抗疲劳下面层03、6cm厚度的抗车辙中面层04、4cm厚度的降噪排水上面层05。
具体的,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由下至上依次为底涂改性乳化沥青层21、玻璃纤维层22、改性乳化沥青层23、预裹覆凝灰岩碎石层24和不粘轮乳化沥青层25。
其中,底涂改性乳化沥青层21和改性乳化沥青层23中改性乳化沥青的撒布量为1kg/m2,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方法为:65份石油沥青,被沥青乳化剂稀释到100份,沥青乳化剂的含量为稀释后石油沥青质量的0.3%,SBR胶乳的含量为稀释后石油沥青质量的3%。不粘轮乳化沥青层25中不粘轮乳化沥青的撒布量为0.4kg/m2,不粘轮乳化沥青的制备方法为:75份石油沥青,25份沥青母粒混合组成初液,取50份初液,掺入3‰的沥青乳化剂,配合3%的SBR胶乳搅拌碾磨制成。
一种具有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的路面结构的铺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首先对路面基层01进行铣刨、清扫,使其平整、干净;
S02、在路面基层01上依次撒布底涂改性乳化沥青层21、玻璃纤维层22、改性乳化沥青层23、预裹覆凝灰岩碎石层24和不粘轮乳化沥青层25;通过压路机碾压,形成密实的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02;
S03、待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02养生至乳化沥青完全破乳,清扫未被粘连的碎石,铺设抗疲劳下面层03;
S04、然后在抗疲劳下面层03上摊铺,得到抗车辙中面层04;
S05、最后进行降噪排水上面层05的摊铺,养生1d后开放交通。
对比例1(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采用一次混合摊铺工艺)
一种具有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的路面结构,所述路面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铺设的20cm厚度的路面基层、0.5cm厚度的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碎石撒布量为5kg/m2)、8cm厚度的抗疲劳下面层、6cm厚度的抗车辙中面层、4cm厚度的降噪排水上面层。
具体的,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由改性乳化沥青、玻璃纤维和凝灰岩碎石混合搅拌,并铺设在路面基层上,铺设完成后再洒布不粘轮乳化沥青,形成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
本对比例中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采用一次混合摊铺工艺,其余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类同,此处不再赘述。
对比例2(没有预裹覆,直接使用凝灰岩碎石)
如下图1~2所示的一种具有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的路面结构,所述路面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铺设的20cm厚度的路面基层、0.5cm厚度的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碎石撒布量为5kg/m2)、8cm厚度的抗疲劳下面层、6cm厚度的抗车辙中面层、4cm厚度的降噪排水上面层。
具体的,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由下至上依次为底涂改性乳化沥青层、玻璃纤维层、改性乳化沥青层、凝灰岩碎石层和不粘轮乳化沥青层。
本对比例中凝灰岩碎石没有预裹覆,其余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类同,此处不再赘述。
对比例3(使用石灰岩碎石)
一种具有石灰岩纤维碎石下封层的路面结构,所述路面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铺设的20cm厚度的路面基层、0.5cm厚度的玻璃纤维石灰岩碎石下封层(碎石撒布量为5kg/m2)、8cm厚度的抗疲劳下面层、6cm厚度的抗车辙中面层、4cm厚度的降噪排水上面层。
具体的,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由下至上依次为底涂改性乳化沥青层、玻璃纤维层、改性乳化沥青层、预裹覆凝灰岩碎石层和不粘轮乳化沥青层。
本对比例中采用石灰岩碎石替换凝灰岩碎石,其余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类同,此处不再赘述。
结构组合性能测试:
Figure BDA0003859826660000111
由上表可知,实施例1~实施例4中采用了不同层料配比,制备的具有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的路面结构性能优异,具备良好的路表功能。
对比例1相对于实施例1,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采用一次混合摊铺工艺,由数据结果可知其60℃组合结构拉拔降低了0.21MPa,60℃组合结构斜剪降低了1.51MPa,OT刚度损失增加了22%,渗水系数骤升至30,这说明本申请通过设计两层改性乳化沥青和一层不粘轮乳化沥青,形成的分层防水结构,能够提升路面结构整体的防水能力,密水性能优异。且分两层铺设改性乳化沥青可有效包裹玻璃纤维,提升了整体的抗裂性能。
对比例2相对于实施例1,凝灰岩碎石没有预裹覆,由数据结果可知其60℃组合结构拉拔降低了0.24MPa,60℃组合结构斜剪降低了1.67MPa,OT刚度损失增加了20%,渗水系数骤升至50,而对比例1中虽然也没有预裹覆,但其是所有材料混合摊铺,因此改性乳化沥青与凝灰岩碎石的粘结性能大于对比例2中直接摊铺凝灰岩碎石,结合对比例1,说明预裹覆工艺的先进性。
对比例3相对于实施例1,采用石灰岩碎石替换凝灰岩碎石,由数据结果可知其60℃组合结构拉拔降低了0.13MPa,60℃组合结构斜剪降低了0.25MPa,OT刚度损失增加了7.2%,说明预裹覆后的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比玻璃纤维石灰岩碎石性能更优,说明含泥量≤1%,针片状颗粒含量≤15%的凝灰岩碎石应用性更强。并且本对比例中所使用的石灰岩造价提升了约20%的施工成本,整体造价高。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9)

1.一种具有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铺设的路面基层、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抗疲劳下面层、抗车辙中面层和降噪排水上面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结构的总厚度为32.8~38.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基层的厚度为18~2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的厚度为0.3~0.5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由下至上依次为底涂改性乳化沥青层、玻璃纤维层、改性乳化沥青层、预裹覆凝灰岩碎石层和不粘轮乳化沥青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裹覆凝灰岩碎石层中凝灰岩碎石的粒径为3~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疲劳下面层的厚度为7~8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车辙中面层的厚度为5~6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排水上面层的厚度为2.5~4cm。
CN202222517249.2U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具有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的路面结构 Active CN2183458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17249.2U CN218345833U (zh)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具有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的路面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17249.2U CN218345833U (zh)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具有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的路面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45833U true CN218345833U (zh) 2023-01-20

Family

ID=84894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17249.2U Active CN218345833U (zh)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具有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的路面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458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40767A (zh) * 2023-02-20 2023-06-09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一种单组分聚氨酯隧道路面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40767A (zh) * 2023-02-20 2023-06-09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一种单组分聚氨酯隧道路面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26233A (zh) 一种rap高掺量的沥青混合料配方以及制造方法
CN103215875B (zh) 一种基于不均匀沉降的抗疲劳沥青路面
CN100564457C (zh) 高性能环氧沥青路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913799B (zh)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用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KR102146981B1 (ko) Sis 및 수소가 첨가된 석유수지를 이용한 고내유동성 불투수성 개질아스팔트 콘크리트 조성물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CN109056525B (zh) 一种钢桥面复合式铺装结构及铺装方法
CN101857401A (zh) 自流入式半柔性复合路面及其施工方法
CN104652216A (zh) 水泥混凝土桥面的排水降噪型沥青路面结构及铺装工艺
CN218345833U (zh) 一种具有玻璃纤维凝灰岩碎石沥青下封层的路面结构
CN107188461A (zh) 一种掺入北美孚玄武岩纤维透水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
CN111118999A (zh) 城市交叉路口、公交站及公交专用道的道路结构
CN111622043A (zh) 一种排水降噪型沥青路面铺装结构
CN211848904U (zh) 一种复合浇注式铺装结构
CN104846714B (zh) 热反射雾封层材料的高温重载条件下抗车辙路面结构
CN215164282U (zh) 一种纤维型高性能抗裂沥青路面面层结构
CN107265926A (zh) 一种掺入北美孚玄武岩纤维透水沥青混合料
CN103897411B (zh) 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KR102119742B1 (ko) Sis, sebs 및 개선된 골재 입도의 미분말 골재를 포함하는 저소음 배수성 복층 아스팔트 콘크리트 조성물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KR102007726B1 (ko) Sis 및 sbs를 포함하는 불투수성 방수 아스팔트 콘크리트 조성물 및 이 조성물과 믹싱 시스템 투입 장비를 이용한 일체형 불투수성 방수 아스팔트 콘크리트 시공방법
CN201826241U (zh) 一种低碳、节能环保的道路路面
CN217324808U (zh) 一种长寿命宁静路面结构
CN103225264A (zh) 一种复合橡胶沥青混凝土钢桥面铺装结构
KR101038538B1 (ko) Pva 섬유 및 라텍스를 사용한 보수성과 투수성이 향상된 포장재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포설공법
CN203238541U (zh) 可应用于极端使用环境的水泥混凝土桥桥面铺装结构
CN212000441U (zh) 城市重载交通新型路面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