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38387U - 充电座以及清洁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充电座以及清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38387U
CN218338387U CN202222242179.4U CN202222242179U CN218338387U CN 218338387 U CN218338387 U CN 218338387U CN 202222242179 U CN202222242179 U CN 202222242179U CN 218338387 U CN218338387 U CN 2183383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upport
charging
button
roc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4217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荣坤
卢绰莹
农贵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4217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383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383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383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充电座以及清洁系统。该充电座包括座体、触点组件以及传动组件。座体开设有第一容置空间以及与第一容置空间连通的接口窗;触点组件包括支架以及设置于支架上的触点,支架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内;传动组件与触点组件活动配合,用于带动支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在支架处于第一位置时,触点位于第一容置空间内,在支架处于第二位置时,触点能够伸出接口窗。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可以有效避免带电触点外露。

Description

充电座以及清洁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充电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充电座以及清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提高以及科技的发展进步,设备的充电方式在不断迭代更新。其中,触点充电已经成为常见的一种充电方式,将设备直接放置于充电座上即可对设备进行充电,这种充电方式为人们的生活提供诸多便利,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现有的可以进行触点充电的充电座往往将充电触点裸露在外部,外露的充电触点往往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例如充电触点容易接触到液体从而造成短路,甚至可能接触到易腐蚀液体例如清洁液从而导致充电触点受到腐蚀,同时外露的带电触点容易被误触,因此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充电座以及清洁系统,能够有效避免带电触点外露。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充电座。该充电座包括座体、触点组件以及传动组件,座体开设有第一容置空间以及与第一容置空间连通的接口窗;触点组件包括支架以及设置于支架上的触点,支架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内;传动组件与触点组件活动配合,用于带动支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在支架处于第一位置时,触点位于第一容置空间内,在支架处于第二位置时,触点能够伸出接口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清洁系统。该清洁系统包括清洁设备以及充电座。充电座用于承载清洁设备,以对清洁设备进行充电。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通过传动组件带动触点组件,可以使得带有触点的触点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在第一位置时,触点位于第一容置空间内,在第二位置时,触点能够伸出接口窗,可以实现触点在未充电时回缩至第一容置空间内,且在充电时才伸出,可以有效避免带电触点外露,减少充电触点受外界环境例如腐蚀性液体影响的可能,同时也减小了安全隐患,增加了充电座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充电座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充电座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充电座位于第二位置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充电座沿剖切线A-A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的充电座沿剖切线A-A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的充电座沿剖切线B-B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随着充电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充电座已经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对设备进行充电,例如有线充电、无线充电等。其中触点充电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充电方式,这种充电方式只需要将设备放在充电座上即可对设备进行充电,但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充电的充电座往往将充电触点裸露在外部。外露的充电触点往往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如液体尤其是腐蚀性液体的影响,不仅可能导致对充电触点的腐蚀,还可能造成短路,而且外露的带电触点容易被误触,因此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改善或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至少如下实施例。
充电座可以对与充电座相互接触的设备进行充电。相互接触的方式包括通过多种作用力进行接触例如压力、磁吸等,例如可以将需要充电的设备放置在充电座上,还可以包括将设备抵接在充电座上,通过充电座与设备之间的压力连接来对设备进行充电。充电座可以为多种类型的设备进行充电,包括可以为手机、智能穿戴设备、耳机、机器人、清洁设备等进行充电。其中清洁设备可以是具有吸尘、扫地、拖地以及洗地等功能中至少一种的设备,例如清洁设备可以为吸尘机、扫地机、拖地机、洗地机或兼具多个功能的机器及机器人等。本申请清洁系统实施例包括充电座1和清洁设备2。其中充电座1用于承载清洁设备2,以对清洁设备2进行充电。以下为本申请充电座实施例描述充电座的示例性结构。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充电座1包括座体11、触点组件12以及传动组件13。其中,座体11可用于承载待充电的清洁设备2。例如用户可以将待充电的清洁设备2放置于座体11上。可选地,当待充电的清洁设备2为清洁机器人时,清洁机器人可以自行移动至座体11上。进一步地,为使得清洁设备2能与充电座1更好的进行电连接,即清洁设备2能够在合适的位置与充电座1连接,座体11的外观设计可以与清洁设备2的底部结构相对应。例如可以在座体11上设置与清洁设备2底部结构相对应的凹部或凸部,通过充电座1和清洁设备2之间凹凸结构的对应可以使得清洁设备2被对应放置于座体11上合适的位置,例如可以设置与清洁设备2的滚轮相对应的凹槽。进一步地,还可以在充电座1上设置与清洁设备2的对接部,当清洁设备被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时,充电座1和清洁设备2可以通过对接部相互卡合。也可以在清洁设备2和充电座1上使用磁吸装置,使得清洁设备2在靠近充电座1的时候通过磁吸作用靠近,使得清洁设备2可以对应摆放在合适的位置。
座体11开设有第一容置空间14以及与第一容置空间14连通的接口窗15。第一容置空间14用于放置用于充电的线路板、触点组件12以及传动组件13等,避免与外部环境接触从而造成对充电的正常进行的影响。接口窗15开设于座体11上,连通第一容置空间14,以供触点组件12从第一容置空间14中伸出与清洁设备2相连接进行充电。可选地,接口窗15的设计与清洁设备2的充电接口可以相互对应,以便清洁设备2的充电接口可以通过接口窗15接触到触点组件12。可选地,接口窗15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例如接口窗15和触点组件12的数量为一个时,触点组件12在受到传动组件13的作用下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当触点组件12位于第一位置时,触点组件12在第一容置空间14内,当触点组件12位于第二位置时,触点组件12通过接口窗15伸出第一容置空间14。例如接口窗15和触点组件12的数量为两个时,接口窗15分别设置于座体11的相对两侧,两个触点组件12位于两个接口窗15之间。在受到传动组件13的作用下,两个触点组件12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当两个触点组件12位于第一位置时,两个触点组件12在第一容置空间14内。当两个触点组件12位于第二位置时,两个触点组件12分别通过两个接口窗15伸出第一容置空间14。在传动组件的作用下,触点组件12可以通过接口窗15伸出或回缩,实现在需要充电时伸出第一容置空间14,在不需要充电时回缩至第一容置空间14内,从而减少外界环境对触点组件12的影响。
第一容置空间14设置有触点组件12,清洁设备2通过与触点组件12接触进行电连接从而进行充电。其中,触点组件12包括支架121以及设置于支架121上的触点122,支架121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14内。支架121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例如支架121的数量为一个时,支架121上设置有触点122,传动组件13带动支架121运动,在支架121处于第二位置时,支架121上的触点122从接口窗15伸出,使得外露的触点122能与清洁设备2接触从而进行充电。例如支架121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支架121均设置有触点122,两个支架121相对设置且分别与座体11连接,且两个支架121位于两个接口窗15之间。传动组件13带动两个支架121同步运动,以使得在两个支架121同时处于第二位置时,两个支架121上的触点122分别从相邻的接口窗15伸出,使得外露的触点122能与清洁设备2接触从而进行充电。
其中,支架121可活动的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14,例如支架121在传动组件13的带动下可以通过例如转动、滑动等方式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例如支架121在传动组件13的带动下滑动,当支架121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支架121向靠近接口窗15的方向向外滑动,从而使得支架121上的触点122可以从接口窗15外露。当支架121从第二位置回到第一位置时,支架121向远离接口窗15的方向向内滑动,从而使得支架121上的触点122可以从接口窗15回缩至第一容置空间14内。例如支架121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支架121可以与座体11转动连接,两个支架121在传动组件13的带动下同步转动,当两个支架121同时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时,两个支架121同时向外旋转,从而使得两个支架121上的触点122可以同时分别从相邻的接口窗15外露。当两个支架121同时从第二位置回到第一位置时,两个支架121同时向内旋转,从而使得两个支架121上的触点122可以同时分别从相邻的接口窗15回缩至第一容置空间14内。
触点12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包括正极触点1221和负极触点1222。当支架121的数量为一个时,正极触点1221和负极触点1222设置于同一个支架121上,正极触点1221和负极触点1222可以同时通过接口窗15外露。当支架12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时,正极触点1221设置于其中一个支架121上,负极触点1222设置于另一个支架121上。正极触点1221和负极触点1222可以通过座体11相对两侧的接口窗15外露。相对两侧可以为相邻的两个面,也可以为相对的两个面,例如正极触点1221和负极触点1222可以通过相对为对侧的两个接口窗15外露。当清洁设备2充电口附近或接口窗15处沾上了液体例如清水时,若正极触点1221和负极触点1222由同一接口窗15外露,此时因为液体导电,液体很容易同时影响到位于同一个面的两个触点122,即会导致电流连通两个触点122,从而导致清洁设备2以及充电座1发生短路,在损坏清洁设备2和充电座1的同时可能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将正极触点1221和负极触点1222分别通过相对两侧的接口窗15外露可以有效避免上述情况,即使存在液体,当清洁设备2和充电座1电性连接时,液体难以使得电流在两个触点122间连通,即发生短路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可以有效保护清洁设备2和充电座1,并且有效减小安全隐患,提升充电座1的安全性。
可选地,触点122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三个,触点122包括正极触点1221和负极触点1222,还可以包括信号触点1223。信号触点1223可以设置于与正极触点1221和负极触点1222任意一个所在的支架121上,例如信号触点1223可以设置于与负极触点1222所在的支架121上。可选地,信号触点1223还可以设置于另一个不包含正极触点1221和负极触点1222任意一个的支架121上。当触点组件12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后,清洁设备2不仅与正极触点1221和负极触点1222接触,还与信号触点1223接触。进一步地,信号触点1223用于在充电座1和清洁设备2间传输信号。可选地,信号触点1223可以用于将清洁设备2的相关信息例如型号、功率等传输至充电座1。信号触点1223还可以用于将清洁设备2的指令信号传输至充电座1。例如当用户将清洁设备2放置于充电座1时,此时触点122与清洁设备2接触,电路连通,清洁设备2通过信号触点1223将清洁设备2的型号、功率等信息传输至充电座1。充电座1接收了清洁设备2的相关信息后可对充电输出功率等进行调整,从而适应匹配清洁设备2。
进一步地,清洁设备2的控制器可以在接收到信号触点122的信号后发送指令至清洁设备2的其他组件以及充电座1,并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将指令发送至不同组件从而实现清洁设备2的功能。例如清洁设备2可以设置有自清洁、烘干等功能。为实现清洁设备2的自清洁功能,清洁设备2可以设置有自清洁按键。用户可以通过按下自清洁按键对清洁设备2发出自清洁指令,此时清洁设备2的控制器对用于实现自清洁的组件发出指令,这些组件在接收到指令后会实现清洁设备2的自清洁功能。当清洁设备2被放在充电座1上以后,进行自清洁后的清洁设备2需要进行烘干,清洁设备2通过信号触点1223可以将清洁设备2控制器发出的需要进行烘干的信号传输至充电座1,充电座1在接收到该信号后,发送指令至充电座1上用于实现烘干功能所需要的组件处,从而开启充电座1的烘干功能,进而实现清洁设备2完整的自清洁及烘干功能。
传动组件13与触点组件12活动配合,用于带动支架12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在支架121处于第一位置时,触点122位于第一容置空间14内,在支架121处于第二位置时,触点122能够伸出接口窗15。传动组件13可以包括按压模组131以及第一弹性件132。其中,按压模组131安装在座体11上,且部分结构外露于第一容置空间14。第一弹性件132与支架121连接,在按压模组131未被按压时,第一弹性件132的弹力使得支架121处于第一位置,在按压模组131被按压时,按压模组131带动支架121克服第一弹性件132的弹力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当支架121的数量为一个时,第一弹性件132的一端与座体11相连接,一端与支架121相连接,在按压模组131未被按压时,支架121在第一弹性件132的弹力作用下处于第一位置,在按压模组131被按压时,支架121克服第一弹性件132的弹力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当支架121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支架121的第一端分别与座体11转动连接,且转轴方向彼此平行,第一弹性件132连接于两个支架121的第二端之间,在按压模组131未被按压时,第一弹性件132拉动两个支架121向彼此并拢的方向转动,在按压模组131被按压时,按压模组131带动两个支架121向彼此远离的方向转动。即在按压模组131未被按压时,第一弹性件132的弹力使得支架121处于第一位置,此时第一弹性件132可以处于自然状态,也可以处于压缩状态。在按压模组131被按压时,按压模组131带动支架121克服第一弹性件132的弹力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此时第一弹性件132处于拉伸状态。当触点组件12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后,第一弹性件132需要恢复自然状态,使得触点组件12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动,因此可以复原,即回到第一位置。可选地,第一弹性件132的位置在两个触点组件12之间,第一弹性件132的位置可以设置于两个触点组件12的上方,即设置于两个支架121的第二端,也可以设置于两个触点组件12的中间位置,还可以设置于两个触点组件12的下方。通过控制按压模组131的按压情况,可以控制触点组件1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运动,从而控制触点122的伸出与回缩,减少外界环境对触点12的影响。
如图4和图5所示,传动组件13中的动力来源可以包括压力、磁力等。当传动组件13的动力来源为磁力时,例如清洁设备2和充电座1上均设置有磁性件,且清洁设备2上磁性件的磁极与充电座1的相同。当将清洁设备2放置于充电座1上时,由于两个磁极同性相斥,传动组件13带动支架12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当传动组件13的动力来源为压力时,按压模组131包括按钮133以及翘板134,翘板134的第一端与支架121连接,翘板134的第二端与按钮133连接。例如翘板134的第一端用于抵顶支架121,翘板134的第二端用于抵顶按钮133。按钮133和支架121可以与座体11转动连接,按钮133可以搭接于翘板134的第二端上,支架121可以搭接于翘板134的第一端上。其中,翘板134与座体11转动连接,且翘板134与座体11的连接位置位于翘板134的第一端与翘板134的第二端之间。例如翘板134的中部区域与座体11转动连接。其中,按钮133活动安装在座体11上,按压按钮133时,可以使得按钮133在座体11上通过旋转、滑动等多种形式运动,例如按钮133可以与座体11转动连接,在按压按钮133时,按钮133在座体11上向下转动。在按钮133被按压时,翘板134带动支架121进行转动,翘板134的第一端翘起。在按钮133未被按压时,支架121带动翘板134发生转动,翘板134的第二端翘起,进而带动按钮133复位。例如支架121的数量为一个时,且与座体11和第一弹性件132转动连接,翘板134的第一端与支架121连接,翘板134的第二端与按钮133连接。在按钮133被按压时,翘板134带动支架121进行转动。在按钮133未被按压时,支架121带动翘板134发生转动,翘板134的第二端翘起,进而带动按钮133复位。例如支架121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支架121间隔设置且分别与座体11转动连接,第一弹性件132连接于两个支架121之间,翘板134的中部区域与座体11转动连接,翘板134的第一端与两个支架121连接.其中,翘板134的第一端位于两个支架121之间,两个支架121分别搭接于翘板134的第一端上。在按钮133被按压时,按钮133通过翘板134带动两个支架121进行转动。在按钮133未被按压时,两个支架121带动翘板134发生转动,翘板134的第二端翘起,进而带动按钮133复位。
可选地,按钮133可以通过清洁设备2本身的重力来将按钮133下压,还可以通过使用者对按钮133进行按压。例如当将清洁设备2放置于座体11上时,清洁设备2的重力会使得按钮133下压。例如充电座1用于对清洁机器人进行充电,按钮133的位置设置成在清洁机器人运动至充电座1进行充电时,能够被清洁机器人按压。通过判断按钮133是否下压,可以判断清洁设备2是否被完全放置于座体11上,使得只有当清洁设备2被完全放置于座体11上时,触点122才会外露,即才能进行充电,有效减小了安全隐患。其中,按钮133与座体11转动连接,并进一步搭接于翘板134的第二端上,在按钮133未被按压时,两个支架121进一步带动翘板134发生转动,翘板134的第二端翘起,进而带动按钮133复位。
如图6所示,支架121包括第一壳体124和第二壳体125,可选地,第一壳体124和第二壳体125可以彼此扣合。第一壳体124和第二壳体125配合形成第二容置空间126,第一壳体124和第二壳体125上分别开设有与第二容置空间126连通且彼此相对的第一通孔127和第二通孔128,可选地,第一通孔127和第二通孔128可以彼此相对设置。触点122穿设于第一通孔127、第二通孔128以及第二容置空间126。触点122位于第一通孔127外的部分触点122用于与清洁设备2电性连接,位于第二通孔128外的部分触点122用于与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PCBA)电性连接,PCBA的另一端与第一容置空间14内的充电组件电性连接,从而实现充电座1对清洁设备2的充电。
可选地,触点122可以为活动的设置于支架121上,也可以固定的设置于支架121上。触点组件12可以包括第二弹性件123,触点122通过第二弹性件123弹性支撑于支架121上,进而能够沿触点122的轴向相对于支架121弹性伸缩。可选地,触点122可以为多种形状,例如触点122可以呈柱状设置。当触点组件12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时,触点122与清洁设备2充分接触,充分接触后第二弹性件123开始进行压缩,此时第一壳体124和第二壳体125在支架121的带动下继续向外转动,抵接清洁设备2的触点122在第二容置空间126内相对第一壳体124和第二壳体125向内运动,直至与第二容置空间126内的PCBA电性连接。随着压缩量不断变大,触点组件12与清洁设备2接触越来越紧密,此时第二弹性件123的压缩量越大,触点组件12与清洁设备2的连接就越可靠。当触点组件12在第一弹性件132的作用下从第二位置复原至第一位置时,第一壳体124和第二壳体125在支架121的带动下向内转动,触点组件12与清洁设备2逐渐分离,触点122不再抵接清洁设备2,在第二容置空间126内相对第一壳体124和第二壳体125向外运动,此时第二弹性件123拉伸直至恢复原状态。通过设置第二弹性件123,可以增强触点组件12与清洁设备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可选地,清洁设备2上与触点组件12连接的充电接口可以设置为金属点、金属面等多种类型。例如,触点组件12在第二位置时抵接清洁设备2的金属面。通过将清洁设备2的充电接口设置为金属面,可以使得触点组件12与金属面的接触更为可靠,减少了其例如为金属点时容易错位所导致的连接不可靠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触点122位于第二容置空间126内的部分设置有凸缘129,凸缘129与第一通孔127的外围区域形成轴向限位,第二弹性件123设置于第二容置空间126内,并弹性支撑于凸缘129与第二壳体125之间。通过设置凸缘129,使得触点122在第二容置空间126内因为第二弹性件123的作用压缩及复原而运动时不会脱离第二容置空间126,从而起到限位的作用。
通过上述对本申请实施例结构的描述,以下描述充电座1的工作原理:
当将清洁设备2放置于充电座1上时,清洁设备2的重力使得按钮133被下压。按钮133带动翘板134发生转动,翘板134与按钮133连接的第二端向下转动,翘板134被支架121搭接的第一端翘起,进而传动位于第一位置的触点组件12向外转动,将两个触点122伸出接口窗15,从而与清洁设备2接触,此时第一弹性件132拉伸。触点组件12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的过程中,触点122与清洁设备2充分接触,第二弹性件123开始进行压缩,此时第一壳体124和第二壳体125在支架121的带动下继续向外转动,抵接清洁设备2的触点122在第二容置空间126内相对第一壳体124和第二壳体125向内运动,直至与第二容置空间126内的PCBA电性连接。随着压缩量不断变大,触点122与清洁设备2接触越来越紧密,使得触点122与清洁设备2可靠连接。当清洁设备2充好电而被移开充电座1时,此时触点122不再与清洁设备2接触,翘板134连接按钮133的第二端不再受力,第一弹性件132要恢复原来的状态,触点组件12从第二位置复原到第一位置,即缩回接口窗15以内。此时第一壳体124和第二壳体125在支架121的带动下向内转动,触点组件12与清洁设备2逐渐分离,触点122不再抵接清洁设备2,在第二容置空间126内相对第一壳体124和第二壳体125向外运动,第二弹性件123伸长直至恢复原来的状态。在触点组件12的挤压下,翘板134被支架121搭接的第一端向下转动,此时翘板134连接按钮133的第二端向上翘起,使得按钮133上浮恢复到原位。
综上所述,通过传动组件13传动触点组件12,可以使得带有触点122的触点组件1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在第一位置时,触点122位于第一容置空间内,在第二位置时,触点122能够经接口窗15外露,可以实现触点122在未充电时回缩至第一容置空间14内,且在充电时才伸出第一容置空间14,可以有效避免带电的触点122外露,减少触点122受外界环境例如腐蚀性液体影响的可能,同时也减小了安全隐患,增加了充电座1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体,开设有第一容置空间以及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连通的接口窗;
触点组件,包括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触点,所述支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
传动组件,与所述触点组件活动配合,所述传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支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在所述支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触点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在所述支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触点伸出所述接口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按压模组以及第一弹性件,所述按压模组安装在所述座体上,且部分结构外露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支架连接,在所述按压模组未被按压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使得所述支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按压模组被按压时,所述按压模组带动所述支架克服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模组包括按钮以及翘板,所述翘板的第一端用于抵顶所述支架,所述翘板的第二端用于抵顶所述按钮,所述翘板与所述座体转动连接,且所述翘板与所述座体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翘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翘板的第二端之间,所述按钮活动安装在所述座体上,在所述按钮被按压时,所述按钮带动所述翘板发生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支架进行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与所述座体转动连接,在所述按钮被按压时,所述翘板带动所述支架进行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钮与所述座体转动连接,在所述按钮未被按压时,所述支架带动所述翘板发生转动,所述翘板的第二端翘起,进而带动所述按钮复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点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触点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弹性支撑于所述支架上,所述触点能够沿所述触点的轴向相对于所述支架弹性伸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配合形成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触点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及所述第二容置空间,所述触点位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的部分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外围区域形成轴向限位,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并弹性支撑于所述凸缘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架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所述座体连接,并均设置有所述触点;
所述接口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接口窗分别间隔设置于所述座体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支架位于两个所述接口窗之间,所述传动组件带动两个所述支架同步运动,以使得在两个所述支架同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两个所述支架上的所述触点分别从相邻的所述接口窗伸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点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包括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所述正极触点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支架上,所述负极触点设置于另一个所述支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点的数量为至少三个,包括正极触点、负极触点以及信号触点。
11.一种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清洁设备;
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座,用于承载所述清洁设备,以对所述清洁设备进行充电。
CN202222242179.4U 2022-08-24 2022-08-24 充电座以及清洁系统 Active CN2183383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42179.4U CN218338387U (zh) 2022-08-24 2022-08-24 充电座以及清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42179.4U CN218338387U (zh) 2022-08-24 2022-08-24 充电座以及清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38387U true CN218338387U (zh) 2023-01-20

Family

ID=84916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42179.4U Active CN218338387U (zh) 2022-08-24 2022-08-24 充电座以及清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383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070255U (zh) 一种可拆卸清洗座的隐形眼镜还原仪
CN218338387U (zh) 充电座以及清洁系统
CN114795026A (zh) 充电基站、直立臂及清洁系统
CN106329657B (zh) 一种机器人充电座
CN206323160U (zh) 自动释放磁吸式充电设备
CN108868275B (zh) 一种接驳装置及立体车库
CN217827727U (zh) 充电基站及清洁系统
CN206272022U (zh) 一种带usb充电装置的墙壁电源插座
CN110692009A (zh) 隐形眼镜还原仪
CN211209344U (zh) 一种电瓶充电器
CN214965177U (zh) 一种用于清洁装置中的角度调节结构
CN208062819U (zh) 具有清洁手机屏幕功能的充电器
CN209248186U (zh) 一种隐形眼镜还原仪
CN203537002U (zh) 一种节能手机充电器
CN210201500U (zh) 充电座及充电系统
CN206293919U (zh) 一种磁力吸附式手机充电壳
CN207135277U (zh) 助听器充电结构
CN217337727U (zh) 一种磁吸无线充电洁面器
CN218852605U (zh) 一种洗地机充电盒及洗地机
CN210724891U (zh) 一种移动通信设备的显示结构
CN220868956U (zh) 一种可检测被提起的泳池清洁机器人
CN113783246B (zh) 一种智能充电机器人系统及其充电方法
CN212752388U (zh) 监控组件
CN214311856U (zh) 一种基于楼宇物联网交互识别装置
CN213520476U (zh) 一种高安全性的智能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